登陆注册
8982900000010

第10章 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尺度与发展规律(2)

我们毫不否认,人的物质生活质量在主观方面也包含着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在国际上,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早已被当作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个人在物质生活方面表现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正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正是这种体验和感受使人的物质生活不同于动物的生活,有了“人文的”和“质量的”含义。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物质生活只是一味地占有和拥有,没有真正的体会和感受,那么,他的物质生活实际上是没有质量的,而且必然陷入无法满足的物欲膨胀中,从而也使自己沦为纯粹的物性人。弗罗姆就曾这样指出,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中,“唯一有理的就是把物据为己有和可以将所获得的东西保存下去的无限权利。这种占有取向是排斥他人的,我也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来保持我的财产和创造性地利用它。这种心态在佛教中被称做是欲念,在犹太教和基督教里被称做是贪婪。这种心态使一切都变为死物,变成我强权统治的对象。”“看起来,我好象拥有一切,实际上一无所有,因为我所有的,所占有的和所统治的对象都是生命过程中暂时的瞬间。”在时下的生活中,一些人对物质与金钱抱一种占有的态度,欲壑难填,因而他同时也被物质和金钱占有,成为它们的奴隶,生活陷入无意义无质量的空虚中。所以我们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具有独特的感受性和体验性。

2.自觉能动性与高远目标性

人的物质生活主要是由吃、喝、住、穿等物质生活资料组成的一种实在性的存在,因而物质生活质量更多地受这些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精神生活质量则与人的能动性和人生目标有着很大关系。精神生活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由人的能动性和人生目标决定,又随着此二者的变化而变化。自觉能动性,在这里主要表现为觉知、觉解和积极的、主动的、自觉的创造。冯友兰先生说:“人与其它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他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对时代、对生活的觉解程度不同,他的精神生活质量就不同。除了觉解,自觉能动性也体现为个人对生活的积极的、主动的和自觉的创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而且,不仅在于创造,还在于能动的自觉的创造。生活中,许多人一生都在创造价值,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创造价值”。在这种状态下,一般来说,精神生活质量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只有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创造,人的创造活动才会由物质层次进入到精神层次,通过高层次的价值创造来提升精神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

与精神生活质量的自觉能动性紧紧相连的是精神生活质量的目标性。诚然,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目标,包括物质生活。但是,精神生活质量的目标性体现着人的高度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社会性、精神性和长远性。比如,理想作为人生目标,它与人的一个个的具体目标不同,它是一种能够统摄人的一生的“高远目标”,能够为人的一切行为提供解释和意义。有了这样的“目标”,人的精神世界才能安顿下来,才能有在家的感觉。因而,这种“目标”具有神圣性和崇高感,它不能是唯“物”主义的、庸俗的、低级的,也不能是消费的、享受的和索取的。同样,政治生活的目标、道德生活的目标等,也集中体现着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与物质生活的目标相比,它们在更高层次上和更深远的意义上导引着人的精神生活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生活要有质量,必须自觉地追求一种高远的人生目标。

3.自我完善的渐进性与无限性

物质生活资料的一次性消费特点或折旧性特点决定了它只能是越用越少,越用越损,直至在使用中完全消失。一个人所拥有的物质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物质生活质量如果没有人在创造中增加物质财富,它不会自动增值,自我完善。即使是一个富有的吝啬鬼,即尽量多的占有,尽量少的消耗,许多物质产品在存贮中也会锈蚀损耗,或者发霉变质,因而失去使用价值,其物质生活质量也会在逆向运动中下降。人的精神资源却不同。它越是使用,越是增值,越是增多,越是自我完善。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表明,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阅历越多,学识越广,素质自然也越完善,能力也越强。同时,自身潜能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因此,与物质生活质量相比,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可以在精神的自我完善中不断提高。

精神生活质量的自我完善具有渐进性的特点。一个人的物质生活可能在一夜之间由贫困跃升为富有,如抽彩票中大奖,但也可能在顷刻之间由富有沦为穷困,如疾病、灾难、不义之财被剥夺等原因。也就是说,物质生活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种突变性的特点,而精神生活质量则不可能在瞬间得到显著的提高或下降。正如奥伊肯所说:“一种精神个性的获得形成一个崇高的目标,只有通过相当大的努力,并且往往要有相当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约束,才可能实现。”

精神生活质量的自我完善还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人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都会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呈现出相对性与动态性。但是,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人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具有一定的饱和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再多的物质财富也不会使人的快乐超过有限的钱财已经达到的水平,不会使人对生活感到更加满意和幸福。因此,人的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相对地有一定的限度。当然,这个界限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的。但是,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却永远没有固定的界限。在基本的物质生存满足的背后,人永远有一种深刻的、无法满足的渴望,这就是精神完善的渴望。精神生活质量展现的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无限度无终点的。只要我们不断地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不断地劳动和创造,就可能不断地使精神生活质量提高。正是精神生活质量提高的这种无限性,展示了人存在与发展的深度。

4.难以量化性

物质生活质量的主要成分是人的物质生活资料的丰裕程度,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即主要是有形的物质的东西,因而它是较为精确的,是看得见、摸得着、可圈可点的,其客观标准一般也有约定俗成的共识,因而比较容易量化。精神生活质量则不然。它是无形的、模糊的,甚至是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决定了它难以用“克”或“公斤”等数量单位来准确计量,其成本和效益也难以用产值、利润来核算。例如,一本书的市场价格是20元,一个博物馆或建筑物的观赏门票是40元,但它们给人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感染可能是受益一生的。这是精神生活质量难以量化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精神生活质量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主观性。即使是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社会条件下,同样的环境中,具有相似的物质条件,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不同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有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有对幸福的不同阐释和不同的生活满意标准。这样,从宏观上说,我们很难形成一个普遍适用的关于精神生活质量的共识标准;从微观上说,个人依据自身的实际也就形成了自己对精神生活质量的独特理解和衡量尺度。从而,精神生活质量难以量化。

但是,难以量化并不等于完全无法衡量。精神生产的产品多少是可以计量的,精神产品的内容是崇高还是庸俗,精神产品的质量是高还是低是有基本一致的认同标准的。一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可以通过描述来说明。此人和彼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可以在比较中得出。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精神生活质量可以借助社会价值准则和伦理标准,根据他的价值取向、行为文明程度和精神状态来判断,根据精神价值近期的和长期的作用力或影响力的大小来衡量。

二、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尺度

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是一种不能准确地用数字多少来计量的东西,定义精神生活质量本身就具有相当的难度,要衡量它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是,精神生活质量也并非是雾里看花,不可琢磨。只要我们深入探索,也还是有章可循的。

(一)精神生活质量如何衡量

人的精神生活从本质上说是人们对现实世界和现成生活的一种内心体验和反思,是不易直观的,难以凭我们的感性经验去说明。不过,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先借助对“精神生活”的历史分析和“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捕获到一些关于“精神生活质量”如何衡量的知识信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生活主要关心的是人生、人事,重视人的内在精神境界之追求,精神生活的显著特色是重视人的道德生活。如孔子的“仁德”学说、孟子的“仁义礼智”四端、荀子的“人有义,故最为天下贵”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生活观念告诉我们:即便是在一种物质生活并不十分优越甚至较为贫困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自身精神生活的追求同样是可能的,这种追求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适当超越物质生活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这一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它光辉的积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古代对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缺乏足够的正确认识,这种伦理精神生活又主张“安贫乐道”、“谋道不谋食”的较为抽象的精神超越。这种思想的负面影响甚至殃及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中国古代重视伦理道德修养的精神生活相比,西方的精神生活概念则除了古希腊时期比较重视对理性的崇尚、道德人格的塑造、人的心灵的改善、至善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外,大多数时候是披着浓重的宗教色彩的外衣的。尽管始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对宗教文化的反叛曾经使科学精神成为欧洲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流。但是,科学技术不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还是使宗教信仰重新获得了再生的机会。不过,从西方精神生活的演变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精神生活意味着对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价值的确证,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是,陷入物质主义泥坑的“科技神”式的精神生活不能帮助人们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而抛弃现实存在的“宗教神”式的精神生活又教人逃避对人生和社会应有的责任,更不能使人真正摆脱现实生活的苦难,获得任何实在的幸福。它表明,真正符合人性、能使人获得幸福的精神生活必须正确处理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价值。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关于精神生活的论述较多。不过,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研究精神生活是什么,而是要通过揭示精神生活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关系,发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背后深藏着的物质关系和阶级属性。然而我们可以从他们丰富的人学思想中挖掘出一些关于精神生活的丰富内涵,这就是:人的精神生活是与物质生活相对的但又高于物质生活的现实个人的一个生活领域,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命……的占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其主旨是指向人的发展,它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

在当代社会,随着人的精神需要与精神发展问题日益凸显,精神生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理解精神生活,并试图给精神生活下定义。童世骏等认为,精神生活不完全等同于英语的spiritual life,它是与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概念,是以心灵生活为核心、包括心理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在内的人类生活。精神生活自身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其中,心灵生活是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和典型形式。包哲兴和张同基认为:“精神生活既有外在客观性的一面,又有内在主观性的一面;它既有形又无形,既稳定又多变;其内涵之复杂,形式之多样,层次之繁多,是物质生活无法比的,它构成人的生活的‘软件’部分。正因此,对精神生活的认识,仅仅凭感性经验,凭感官直觉是不够的,它只能贴近其表而无法切入其里,要深入其里,唯有凭借研究主体的反思判断和理解能力,在反思和理解中给它以规定。”“有没有精神的投入,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正是精神的介入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才使得人的活动具有人的性质”。“人的生活,说到底是他的精神生活。正是精神生活的状况决定了他的生活的方式、生活的质量、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意义,从而最终决定他是否生活得幸福和自由。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精神生活规定人的本质。”

同类推荐
  • 古代阵法

    古代阵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阵法》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阵法》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春秋前十大古阵、几大古代重要阵法、古代历史传记以及传说中的阵法、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等内容。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
  • 长物志

    长物志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非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 青少年国学课

    青少年国学课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盛气、豪壮、造世界等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最好的途径和方法就是从老祖宗的国学典籍中寻找我们的根,重拾我们心灵的真善美。
  •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人杰的抒情志(中华千年文萃)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亦可以知兴衰,最真实的是历史,而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就在于此。“人杰”是历史中极具魅力的一群人物。顾名思义,“人杰”简单地说就是人中之杰,是芸芸众生中的杰出人物。既包括那些定国安邦、成就霸业的人杰,也包括那些心怀壮志的豪侠之士,而那些忧国忧民、满怀豪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称之为人杰。人杰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热门推荐
  • 余生有橙

    余生有橙

    现代时,他与她是闺蜜关系,却从未越过那一道线;穿越后,她不认识他了,樱花林中,男孩假装比试,二人开始了~~~(你们会猜到的),其中会有些虐的,但整体偏甜。ps:也许前世不曾有勇气,但经过了失去后,我不想再失去你。
  • 机甲天魔

    机甲天魔

    一觉醒来,居然穿越了?脑海中竟然还有个游戏系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君临天下?不存在的!这是一个武力值极高的机甲世界......拥有了穿梭降临幻想世界能力的张弛,立下了坚定的誓言:我要成为一名有钱有闲的机甲师!无忧无虑的做一条快乐的咸鱼!作者菌已有200万字完本作品《网游之短刀行》,人品有保证,可以放心收藏~~~
  • 大剑神

    大剑神

    剑,百兵王者!王者,掌霸气也!吞风吻雨葬落日,睥眸古今气如虹。欺山赶海凌万界,笑傲琼宵血染天。万界称尊,剑主浮沉!少年方昊天天生剑心,因祸得福,获无上神功,修无双剑法。情深美女万世伴,热血兄弟万世随。三尺长剑刺苍穹,舞长天,斩日月,覆天地,登剑道彼岸,傲剑九重天。何谓传奇,大剑神也!
  • 创新之神李健熙的思考方式:李健熙成功的木鸡哲学

    创新之神李健熙的思考方式:李健熙成功的木鸡哲学

    三星在李健熙的改革下,仅花12年就跻身全球前20大最有价值的品牌;企业的收益增加了66倍;品牌价值超过160亿美元……本书讲述了李健熙的人生智慧与管理理论,并全面而详细地剖析了他在个人成长、为人处事、企业经营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试图为读者找到企业经营的要诀。本书结合崭新的人生智慧和前沿的管理理论,全面而详细地剖析了李健熙在个人成长、为人处世、企业经营和工作生活等多诸方面成功经验,试图为读者找到入山之门径,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 二次元之搞事系统

    二次元之搞事系统

    新书:《忍界大文豪》!(PS:本书综漫。《火影忍者》—《寄生兽》—??—??—??!)(PS2:标题和简介依旧无力,大家还是看正文吧!)(PS3:已有百万字完本火影同人《肆虐火影》,大家书荒可以去看看!)
  • 云山集

    云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著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他的巅峰之作。小说在《俄国导报》上进行了两年的连载后,于1880年完成。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也在创作完这部巨著后仅四个月就辞世了。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财好色,他独自霸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于是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德米特里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却悄然将老爷杀死,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
  • 农门哑女

    农门哑女

    本是京城贵女,却阴差阳错成了农门媳妇。又哑又失忆的她如何在这里生活活下去?她以为自己一无是处,原来她还有一种特有的天赋。且看她在从商一路,如何风生水起?
  • 超级仙学院

    超级仙学院

    都市中有这样一所学院,它不教人数理化,而是教人武功秘法,神功异能,仙术神通。学院的老师也不是一般的老师,而是来源于各个小说以及影视位面的响当当人物。楚留香:“论让妹子倒贴的个人魅力所在。”庖丁:“厨子会武术,谁也挡不住。”聂小倩:“选修我的课,活着可不行,投河还是上吊?”千里眼:“学会了我的本领,可以透视哦!”哪吒:“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下我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故事。”……作为地球第一修炼学院,我们的口号是汇集天下绝学,培养人类精英。都市之中,且看王星如何打造超级仙学院,成就最强院长!PS:官方书友群:普通群252012787,全订阅群601159092。
  •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译林)

    安娜·卡列尼娜(经典译林)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