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82400000007

第7章 苏联:从动荡走向解体(5)

会议的另一个成就是决定由区以上党委第一书记兼任同级苏维埃主席,总书记兼任最高苏维埃主席。代表们对此看法不一致,戈尔巴乔夫为此专门作了解释。看来,他坚持这样做。肯定相当一部分代表是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举手的。值得一提的是,在预先散发的会议提纲中并没有这一条,是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提出的。代表们感到突然,认为这与党政职能分开原则不符。这个做法究竟好不好,现在还难说,我觉得这是一种摸索。从目前看,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戈尔巴乔夫个人的地位。在明年4月举行最高苏维埃选举后,如无意外,他不仅以总书记身份领导全党,而且是以名正言顺的国家元首身份领导国家,解决内政、外交和国防的“关键问题”。从他的解释看,从新的选举之日起还可连任两届(即过去担任的时间不计在内)。这样,戈尔巴乔夫还有意在10年的时间领导苏联的改革。

苏联的改革,有它的有利条件。在70年代以后,苏联广大干部和群众看到不改革不行,有了改革的愿望,加上他们人员的文化素养、理论素养普遍较高,一旦克服了保守,转变过来,发挥的能量就不一样了。再就是他们的党内系统比较完善,转变过来后也会发挥“政治先锋队”的作用。加上苏联的工业经济基础较好,经过整顿把关系理顺,建立起新的机制的效益会更高。这一点我们不应低估。去年和今年上半年苏联的工业增长完全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并且今年上半年是在精减40万职工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增长的。这说明改革已加速了集约化的发展。

苏联的改革也有它的不利因素。当前来讲,一是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尚未完全转过弯子。从基层找些人谈,有的还不知道改革是怎么回事。关于改革的宣传脱节也较严重。二是3年来的改革尚未给基本群众带来经济实惠,市场供应紧张状况没有得到缓解,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剧,尤其食品问题成了当前“特别尖锐”的问题,打算用外汇从国外购食品来解急。三是最高领导层对改革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的认识颇不一致。在改革的宣传上有戈尔巴乔夫唱独角戏的感觉。会前和会上被点名批评的政治局委员几乎占政治局委员总数的一半。但拥有人事变动权的这次会议没增减任何一人,包括退休的和已被解除职务的中央委员仍留原位。这次未作人事变动反映了领导层在这个问题上的僵局或慎重。一旦时机成熟,戈尔巴乔夫肯定要把坚持阻挠改革的人请下台,估计从现在起至1990年召开苏共第二十八大才能完成领导班子的改组。苏联的改革如何受领导班子改组的影响也是值得注意的动向。

此外,从这次代表会议上传递出的消息看,苏联的外交还将进一步调整,在对整个外部世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上变化对苏联国内的改革也将产生影响。

我们研究外国经验时,包括研究苏联经验时,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吸取别人的经验,不能机械地照搬。

(《改革》杂志1988年第5期,9月5日)

戈尔巴乔夫出奇制胜

9月30日和10月1日,苏联党、国家和政府这三个最高领导机构突然发生了令人瞠目的重大改组:戈尔巴乔夫从3年前推荐他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葛罗米柯手中接过了国家元首——最高苏维主席团主席职务;还解除了对勃列日涅夫“停滞”时期的内外政策负有一定责任的另外4人的高级领导职务;主管意识形态、外交、经济和安全这些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也作了大调整。还令人惊异的是,3年多来最大的这次人事变动是在两小时内完成的。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戈尔巴乔夫出奇制胜,“发动了一场闪电进攻来击败了反对他的人,使政治局的力量对比突然朝对他有利的方向倾斜”;从而“为实行激进的改革扫清了道路”。

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内容广泛,措施果断,但是遭到包括最高领导层在内的一些人不同程度的抵制。在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围绕改革的争论有增无减。克里姆林宫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局外人不得而知。但戈尔巴乔夫9月28日对新闻界领导人讲话时说,“改革中出现了不少困难。五花八门的复杂心理,思想混乱,种种错觉,急躁情绪,易动感情——一应俱全”。他强调,“改革是富有朝气的进程,所以也需要富有朝气的人推动这一进程”。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几天以后他就果断地采取了措施,甚至在宣布召开会议来改组领导机构时,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苏军总参谋长都还在国外履行公务;据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党内第二把手利加乔夫也还在高加索山国格鲁吉亚度假。

观察家认为,通过这次改组,为苏联改革的继续进行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戈尔巴乔夫兼任了国家元首。提议戈尔巴乔夫兼任国家元首的政治局委员扎伊科夫说,这“有利于更顺利地完成国家改革、社会更新以及新思维对外政策的宏伟任务”。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委员只剩还在主持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工作的谢尔比茨基和戈尔巴乔夫本人了,其余已多为热心改革的新人所取代。

——曾长期主持意识形态工作和干部工作的利加乔夫虽然职务未变,但今后将集中精力主管农业工作。显然,他的权限范围缩小了。

初步分析表明,这次人事变动确实会推动改革前进。但改革是长期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人事变动就扫清一切障碍。更为困难的是更新人们长期来形成的僵化思维。戈尔巴乔夫曾强调,不能指靠出现一个“贤明君主”,而要依靠人们自觉投入改革。但是,戈尔巴乔夫在人事变动上的出奇制胜能否确保他主张的改革的胜利,还有待观察。

(新华社专稿,1988年10月3日《羊城晚报》)

苏联领导机构改组与改革

在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会降下帷幕之际,世界舆论的注意力又被吸引到了莫斯科。9月30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和10月1日召开的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对苏联党、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作了大改组:活跃于国内外政治舞台50多年的葛罗米柯辞去政治局委员,被解除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职务,戈尔巴乔夫总书记从他手中接过了国家元首的权力。还有其他几位高级领导人被解除职务而退休,同时提拔了几位新人。原来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的党内第二把手利加乔夫今后主要负责农业工作。

人们普遍认为,这次领导机构的大改组将推动苏联已起步的改革进程。新当选的政治局委员梅德韦杰夫强调,这次改组是“为贯彻改革方针而采取的重大步骤”。“改革的方针、民主化和公开性的方针将继续下去,不要指望会有丝毫后退”。戈尔巴乔夫在当选为主席后的就职演说中说,现在,改革和社会更新已进入“新时期”,即只是热烈讨论、召开大会和分析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够了,需要实际向前迈进”。

从这次苏联领导机构调整后上任新成员的讲话和苏联其他领导人最近公开发表的言论看,苏联的改革将朝纵深发展。

首先,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基层党组织的总结选举运动和即将于明年初开始的苏联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着手精简各级领导机关的人员,同时撤换领导改革不力的干部,把坚决拥护改革的人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这将为贯彻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决议提供组织保证。

第二,将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增强人们对改革的信心。苏联改革3年来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人民的物质生活没有得到多少改善。据《莫斯科新闻》最近公布的材料,对苏联境内140个城市的调查表明,近6个月来食品供应还有所减少,而价格却不断上升。在戈尔巴乔夫外出视察时一些群众当面向他发出了抱怨。鉴于此,在这次领导机构的调整中,提拔长期在轻工业部和中央工会工作的中央书记比留科娃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并由她取代塔雷津任部长会议副主席和社会发展局局长,就意在加强消费品生产。

第三,多年来只起橡皮图章作用的苏维埃今后将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的权力”的机关。戈尔巴乔夫当选后表示,要“尽一切必要努力”来加强各级苏维埃和提高它的威信,使它成为本地区的“最高主人”。

第四,戈尔巴乔夫兼任国家元首,以及新成立的隶属于苏共中央的国际政策委员会主席由前驻加拿大大使、思想活跃的政治局委员雅科列夫担任,更有利于推行“新思维”外交。

(新华社专稿,1988年10月4日《工人日报》

析克宫人事大变动

先后于九月三十日和十月一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和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对苏联最高领导机构作了三年来最重大的人事调整。年事已高的葛罗米柯“决定退休”,被解除政治局委员职务,他所担任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也由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接替。在这次人事调整中,还有另外四人被解除高级领导职务,同时有五人被提升进入政治局或书记处。一些政府成员也作了相应调整。

仓促人事变动的目的

新当选为政治局委员的中央书记梅德韦杰夫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这次人事变动是“贯彻改革方针”、实现苏共决议而“采取的重大步骤”,显示了“对改革的忠诚”和“贯彻决议的决心”。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人事变动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苏联的改革,同时又对这次变动的突然感到意外。当九月廿八日宣布要召开这次中央全会来改组最高领导机构时,政治局委员谢瓦尔德纳泽外长还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政治局候补委员、国防部长亚佐夫和苏军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分别在印度和瑞典访问。他们都奉命匆匆赶回莫斯科。据苏联人士卅日透露,开会是在两天前才接到通知的。

长期辩论的必然结果

这次看起来仓促的人事变动实际上是苏联围绕改革进行的长期辩论的必然结果。据塔斯社报道,在六月底和七月初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有人曾指名道姓地要求葛罗米柯和索洛缅采夫下台,说他们“过去积极推行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停滞政策”。这次会议后,苏联党内外又积极围绕对历史的评价、改革的速度和规模以及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这种辩论并常见诸报端。戈尔巴乔夫九月廿三日分开谈到苏联开始了实施改革的“最困难的时刻”,目标同工作之间“出现脱节”,“保守分子和激进分子结成了联盟”,并且说,改革“需要一批新人”。

引人注目的三个特点

这次人事变动的结果有以下几个特点:

——政治局委员由原来的十三人减少为十二人,平均年龄由原来的六十六.五岁下降为六十二.三岁;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政治局委员只剩下戈尔巴乔夫和谢尔比茨基两人,目前另外十八名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成员都是勃列日涅夫去世后进入这两个领导机构的。

——曾长期负责干部和意识形态工作并主持书记处工作的党内第二把手利加乔夫,今后将“集中精力”负责棘手的农业问题,干部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分别由政治局候补委员拉祖莫夫斯基和新当选的政治局委员梅德韦杰夫接管;

——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同时担任了国家元首。他强调要“尽一切努力”来加强苏维埃的权力。根据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决议,他将拥有决定内政、外交和国防等方面“关键问题”的权力。

改革派出掌关键部门

人们认为,通过这次改组,苏联党、国家和政府中的关键职务多由力主改革的人物担任,这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基层党组织的总结选举以及筹备明年四月召开的苏联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无疑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国际舆论也认为,苏联的改革决不人因这次人事变动而变得一帆风顺,正如戈尔巴乔夫在会议前夕所说,不要使人们指望会出现奇迹。

(新华社1988年10月1日电,香港《文汇报》、《大公报》10月2日)

苏军九巨擘 悉数换新人

2月2日,苏联宣布由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卢舍夫大将取代库利科夫元帅出任华沙条约武装部队总司令。至此,勃列日涅夫时期升任的9名主要军事领导人都已更换完毕。

国防部长、总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长、华沙武装部队总司令以及陆军、空军、国土防空军、海军和战略火箭军5大军种的总司令是苏联9个关键军事指挥职位。戈尔巴乔夫执政近4年来,这些职务现已由新人出任。目前苏联正准备从东欧撤出部分军队,在此时刻,身体健壮、68岁的库利科夫却被解除华约武装部队总司令职务,改任只从事军事理论研究和学术著述的国防部总监,而他的继任者卢舍夫只比他小两岁。

库利科夫性格倔强,是资深的苏军高级将领之一,在军内外享有相当高的威望。卫国战争期间,他就是坦克旅参谋长,曾作为坦克专家与美国军界人士谈判向苏联提供武器问题。他还是1944年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苏联代表团成员之一。战后曾在3个高等军事院校深造。1968年任基辅军区司令时,亲自指挥空降师在一夜之间闪电般地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次年,调任驻德苏军集群总司令,1971年又升为苏军总参谋长,1977年调任华约武装部队总司令,任该职长达12年之久,是这一职务任期最长的人。他经常穿梭于华约各国首都,积极推行勃列日涅夫对西方“以牙还牙”的强硬军事和外交路线。

(1989年2月7日《羊城晚报》)

苏联选举制度的重大改革

同类推荐
  •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党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党员的首要身份是政治身份,党的领导的首要内容是政治领导。在新时代,政治到底是怎样一回事儿?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是什么?什么是政治上的明白人?怎样成为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做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意味着什么?如何炼就一双政治慧眼?这一系列问题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当我们的党员干部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对他们的政治能力的考验就开始了,在实践中解答好这些问题,是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的关键。带着这些问题,本书从政治优势、政治承诺、政治大势、政治方向、政治洞察、政治立场、政治素养、政治历练、政治能力等角度,全方位探讨如何修炼成一个政治上的明白人,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提供方法论指引,有利于他们用政治慧眼洞察世情,用政治素养充盈自身,用政治能力改造世界,能够始终做到政治清醒、立场坚定、策略灵活、本领高强。
  • 风云论道:何亚非谈变化中的世界(精装)

    风云论道:何亚非谈变化中的世界(精装)

    本书是一本文集,收录了作者2013~2014年在国内外发表的68篇国际关系政论文章。作者结合30多年的外交、侨务实践经验,对当前国际形势、中外关系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特别是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中美关系、世界经济等课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受到国内外学界、外交界和一般读者的广泛关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中苏外交档案解密

    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观众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中苏关系对中国当代历史的影响非常重要,本书的出版,迎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被多家媒体关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等专家也为此书写了推荐。”
  • 坏民主

    坏民主

    本书作者薛涌,和林达一起被列为第三代把美国介绍给中国的学者。本书分为六个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新闻媒体、公民生活等几个方面,更加全面、立体化的阐释美国民主生活。
热门推荐
  • 丛林学校:小矮人的秘密

    丛林学校:小矮人的秘密

    2012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强势出击,推出原创儿童文学《丛林学校》系列。《丛林学校》系列想象丰富、情节紧凑,人物描写深入人心。同时,它能激发孩子见义勇为、与人为善、珍视亲情、刻苦学习的优良品德。《小矮人的秘密》为整个系列的第一部,所有的故事,即将拉开序幕……
  • 时间封印

    时间封印

    我是第一次写作品也不知道写些什么,不过我告诉你们,我更文会很慢,因为我才十三岁还要上学,大家不要急哦
  • 边缘

    边缘

    马原站在拉萨的大街上,终于松了一口气。唉,终于来到这里了!他四处张望了一下,觉得拉萨的街上车水马龙的情景还是与他以前想像的不太一样。对拉萨,马原早就抱着一种极其向往的心情的。他知道,西藏这片土地,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这里壮美的雪域风光,高耸的皑皑白雪,恢弘的自然造化,辽阔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名湖名水,众多的古刹古迹古风,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都无不让你感到心弛神往。而拉萨则更是高原上的一颗令他自己感到璀璨夺目的明珠,所以,在对自己目前的生存状况特别是工作状况不是很满意的情况下,他对拉萨的向往,可以说便也达到了一种异常强烈的地步。
  • 皇朝有女忒彪悍

    皇朝有女忒彪悍

    天煜皇朝,有一州十分特别,名唤:鹿州。此州阴盛阳衰极为严重,男人几乎绝种,所以女人们为了生存变得十分强悍。为了繁衍生息,她们只有偷偷捉周边的男人回去强行配种,被天下人嘲笑和不耻。而这群女人中的魁首,便是获封“骠骑大将军”头衔的——鹿缇莹。她武功高强,大义凛然,是一个在女人眼中帅气,在男人眼中独具魅力的奇女子!也正因为此,各种桃花朵朵开。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百姓,都为她的魅力所倾倒……她的身后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喊:“将军,求嫁!”“将军,求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隐隐于市

    大隐隐于市

    《东南文学》最近发表一篇中篇小说,题为《一座城的陷落》,作者署名“吓你一跳”。吓你一跳显然是假名,文雅的说法叫笔名。笔名自古有之,比如詹詹外史,萤窗异草,西湖浪子,兰陵笑笑生,梦觉主人,天然痴叟等等,现代文学大师当中,也有鲁迅、茅盾、巴金和老舍,就更不说当下的安妮宝贝、呼啸山庄、基因突变和爱你没商量了。但吓你一跳毕竟让A州人着实吓了一跳,因为小说所写的人与事,让人隐隐约约感觉到是在影射本地最高行政长官——A州市市长杨涛。《东南文学》是A州市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在本地的文学刊物上如此张狂地影射攻击本地最高行政长官,不但史无前例,而且无法无天。
  • 壮士出山

    壮士出山

    她的出现,是这世上最美的风景,当她离去,世间对我来说就只是蕃篱。
  • 哈佛家训(黄金版)

    哈佛家训(黄金版)

    《哈佛家训(黄金版)》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生动、富含哲胖的名人故事,启迪孩子的智慧,引发孩子的思考,激励孩子以坚韧的毅力、乐观的心态上挑战未来,赢得成功。如果此书是灯,希望能照亮青少年前行的路。如果此书是路,希望能引领青少年走向理想之路。
  • 情定大清:迷糊皇妃

    情定大清:迷糊皇妃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查泠泠现代都市的高级白领,一场法国浪漫之行竟然让她回到了古代,而置身在鄂硕王府之中,灵魂附在了一代红颜董宛如的身上,一直喜欢清宫秘史的她当然很清楚董宛如是什么样的人物,但是她怎么会成了顺治皇帝的宠妃!一切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在她眼前一一的登上了序幕,天哪,她该如何是好?
  • 美人有毒:王爷溺宠太撩人

    美人有毒:王爷溺宠太撩人

    她醒来后,第一天做了三件坏事……她醒来后,第一天做了三件坏事……
  • 活出爱情的模样

    活出爱情的模样

    老公嫌弃她不干净,公然带小三回来安胎。苏黎终于心死,递上离婚协议,可回应她的是他更加狠戾的报复!婚姻的牢笼里,苏黎面对着无休止的禁锢和折磨……终于在那天晚上,高冷的男人忍无可忍,拎着她狠狠抵在墙壁上:“勾了我一次又一次,什么时候离婚对我负责?”苏黎脑子里一片空白,“你是谁?”“既然不记得,那就继续来。”男人霸道的封住了她的嘴。严重脸盲症的她和他,因为一个孩子在婚外纠缠,婚内缠绵。她在他霸道的温柔里沉醉,终于活出了爱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