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700000007

第7章 追根溯源

追根溯源

我常渴望一位母亲,一位安详的白发妇人。

我的“我”才可在她的爱里生存;

她能融解那狂暴的仇恨,它曾像冰一样溜进我的心。

然后我们紧挨在一块儿坐,壁炉里微微响着一团火。

我谛听亲爱的地嘴唇说些什么,静谧飘忽在茶碗上面

恰如灯光周围飞着一只蛾。

--里尔克的诗

有时候,晚上睡不着,我就起来,抽着烟。

我不开灯,就是静静地一个人在黑暗里。这让我的头脑特别的清醒。甚至,我有一种成就感,觉得在这样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我还在思考。在某一方面与众不同,总是让人有成就感的。尤其是我这样的生意人,突然思考起生意以外的东西,让我觉得有别于常人。

一个思想者。

生意场上的人,很少有时间去思考生意以外的东西。这方面,其实我是有深刻体会的。整个人都是围着生意转的。生意就是人生的主旋律。只有赚钱,才是人生的全部。即使是放松了,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着生意上的一些事。其实,那是一种变态的生活,我想。

我喜欢深夜。也只有这样的时候,我才会去想一些很飘渺的东西。白天是很现实的。有时,我喜欢现实的感觉;有时,我又特别厌恶那种太现实的感觉。很多时候,白天不属于我。只有到了夜晚,我才是我的。肉体和灵魂,都是我自己的。不,那时候肉体不重要了。夜深的时候(通常是午夜之后),我只需要我的灵魂。灵魂是自由的。灵魂可以四处飞翔。我喜欢夜深的时候,一个人漫无边际的乱想。其实到底想些什么,事后我一点也记不起来了。想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会想。很多时候,我们不要说是思考,连“想”的能力都快没有了。

夜,越静越好。房间里一点声音也听不到,甚至是听不到自己的呼吸。我的听力很好,任何一点细微的声音我都能听到。我妻子曾经说我是神经问题(这意思可不止是幻听,而是说精神方面有异常)。她这样说,我不在乎。有人总认为自己的精神是正常的,可是,事实上谁的精神是完全健康的呢?相反,对自己的健康深信不疑的人,才可能是潜藏的病患者。

我是不是多疑呢?我一直很怀疑,自己的成功是否有祖上的遗传有关系。比如说,和我的外祖父有关。我外祖父用今天的话来说,肯定是个很出色的民营企业家。在生意上,他是成功的。他在商业上的成就,一点也不比我逊色。我们的区别仅仅在于时代的不同。他很不幸,身逢动荡的年代,到处充满了战争与饥饿、疾病和灾荒、杀戮与冲突、混乱与粗暴……紧张的对立与突然的缓和,相辅相成。很多利益交织在一起,让人莫辩是非。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倾向。他们只想过日子。安稳而富足的生活,永远是一种遥远的梦。当然,今天不再是了。今天是伸手可触。

不同的时代,会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命运。可是,要是相同的一个人,在不同的时代呢?比如说,我的外祖父生活在今天;或者,我生活在外祖父那个时代。角色的互换。当然,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在科幻电影里,而现实世界里是不可能发生的。我只是这样胡思乱想罢了,异想天开。但这样想,又的确是有趣的。也许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每个时代,总有一批人受到命运的捉弄。

很久以来,我很好奇属于我母亲的那个大家族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但是,年代又太久远了。久远到我无法去深究。这有点像长篇的电视连续剧,人物众多,但主线往往只有一条。于是,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是可以省略的。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人物的命运,迥然不同的人物命运。比如说,我外祖父的另两个兄弟家,他们后来在革命运动与政治斗争中,就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这都是后话。我一直想知道我的外祖父是如何发家的。但母亲说,真正发起来是在她的曾祖父身上。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反正老一辈人,都是这样说的,”我母亲曾经这样对我说,--最早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只有十几岁,“说不定是真的。我那个时候也小,和你现在差不多大,对这样的故事,并不当真。我就当它是故事--

“老一辈的人说,我们李家虽然重新在淤龙口扎下了根,但也还是穷的。过去那个年代--不是发大水,就是闹干旱,蝗灾,还有瘟病。祖上的人口也有过不少的,但死的死,逃的逃。有一部分族人,有迁到河南的,也有到了山东的。现在都没影了。谁也不知道了。还是说我的曾祖父,说他那时候家里也很穷。然后有一年大冬天,他到一个叫二道沟的地方去拉草,到了天色很黑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土堆那边有火花。以后几次,都是这样。有一回他就生了好奇心,特地走过去细看,却发现小土堆那边什么也没有。他想,大概是什么鬼魅在作怪。可是,又不怎么吓人。回家以后,他就把这件事对自己的弟弟讲了。两人一合计,决定选择一个大清早,再来看看。

“老一辈的人说,我的太爷爷兄弟俩在一个大清早就去那个二道沟了。说是大清早,也可能是五更。反正他们起得很早,天还没怎么亮。等到天色有些泛白,远处地方传来了第一声鸡叫,他们远远地看到了那个土堆。那个土堆在冒着火,那团火不大,也就是一个火苗,隐隐约约的。就在他们冲着那个火苗过去的时候,天上又下起了大雾。大雾眨眼之间,就把天地都罩住了,混沌成一团。火苗也看不见了。老辈人说,我太爷爷的兄弟俩之间,互相拉着手,都看不见对方了。那得多大的雾啊!他们心里也害怕,不停地抖,像筛糠一样。他们都不敢走路了,因为根本不知道前面是什么。看不见路。连人都看不见了,哪里还能看到路呢?他们走在路上,就像踩在云上一样,脚都是软软的。后来他们就在地上爬。也不知道他们爬了好久,也不知道爬到了什么地方,反正等他们累了都再也爬不动的时候,却看到火苗就在鼻子底下。

“他们发现那个火苗是在地底下冒出来的。那地方有条缝,他们扒开那条缝,发现里面是个很大的坑。就在那里坑里,他们挖出了三坛金子。

“有了这三坛金子,他们就发了,买地置产。最后,越做越大。”

这样的故事听上去像个天方夜谭,不可思议。更主要的,是这样的故事掩盖了“剥削”的本质,有点“天授皇权”的意思。我不信。但是,我母亲却深信不疑。即使他们发现了金子,金子本身也不会发出火花。如果那样,谁还需要寻找金矿呢?在故事中的他们,更像是盗墓贼。但是我也知道,那是不可能。在淤龙口那样的地方,是没有贵族的。它的陆地形成的历史很短暂。就算是有贵族墓,一般也不会赔葬黄金。

“你怎么能不相信呢?老一辈的人,都是这样说的,千真万确。”也许我不应该不相信我的母亲。是的,我相信母亲说的一定是真的(真的她是这样听来的,她真的只是照样转述,并无半点虚构)。但是,故事的源头本身是有问题的,我想。但是,她有时叙述的一些很遥远,跟她的生活和家庭根本不相干的事,却又很真切。比如说,提到袁世凯有一年在东华门被炸;日本人和德国人在山东打仗;宋教仁和陈其美遇害;京汉路工人大罢工;孙中山流亡到日本……陈芝麻烂谷子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我很惊讶于她所知道的那些历史知识。那些历史,显然她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也都是听来的。可是,却让我产生强烈而深邃的历史感,就像小时候爬进了阴暗而潮湿的圆筒状的长长的涵洞,另一头是通明透亮,在吸引着我。历史的遥远,会变得很不真实,很虚假。历史越是虚假,越是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今天的真实。然而,我们这个真实的今天,迟早有一天,也会变为历史。

让我惊异的是,在老母亲讲述的故事中,有那么多的不可信的东西。她为什么要相信呢?显然,她并不是一个糊涂的老妇人。她经历过许多的世面,有很深的阅历。她经历过太多的人间沧桑了。也许,她的认识有她的时代局限?

老母亲说,在她祖父兄弟几个中,只有她的祖父守住了家业。事实上,开始的时候,她祖父的那个弟弟,家产要比他大得多。她说那个祖叔家之所以有那样大的家业,不仅因为是得到了太爷爷的遗产。按照一般的规矩,遗产都是平分的。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在传说中,她的祖婶美貌动人,惹上了狐精。

那肯定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所以才惹上了狐精。狐精当然是个公狐,它努力地用各种办法来讨好她。这只据说有着千年历史的老狐,讨好女人的方法其实和世俗中的男人一样的,用钱。狐精的本领,就是有能力发现遗失在各地的金银财宝。因为战乱什么的,总有人偷偷地埋藏珠宝,事后要么因为战争或瘟疫死亡了,要不就是年头多了,遗忘了埋藏地。总之,这只狐很努力,到处去找钱。或者,去什么地方偷,也是可能的。这样的畜生,不择手段地搞钱,再正常不过。它是并没有是非道德观念的。

“怎么证明她中了狐仙呢?”我曾经这样好奇地问过她。

“人人都这样说啊,”我母亲说。人人都这样说,成了一种某种事实成立的理由。“她说胡说,神志不清。有时骂人,哭笑,脱了衣服,到处乱跑。特别是夜里,人们都说下的时候,在她房里,会有男人说话。那个男的,其实就是公狐狸精。”

我笑了,说不定在房里的不是狐仙,而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她那发疯的模样,也可能只是癔病。谁知道呢?比如说,她婚姻不幸福,就发了癔症。然而,她又和家里的什么下人好上了,也是可能的。为了掩人耳目,故意装神弄鬼的。

但是,妈妈说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后面还有新的发展。她说,她的祖叔家,决定要惩罚这只狐仙。他们请来了从茅山来的道士,请他设计除妖。茅山道士当然是有相当法术和法力的,一口就应承了(可观的报酬,也是重要因素)。她的祖婶肯定也是深受狐害,决定要除掉那个殷勤的情人。她对它说,她不要什么金银财宝了,她想要一口大锅,一只巨大的铁锅,一个可供两百人吃饭的行军锅。

那个可怜而忠实的情人,果然就言听计从,不远万里,从一个地方偷来了一口巨大的行军锅。它日夜兼程,几乎几天几夜就没有停歇过,只为了博得情人的欢心。沿途的路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英俊的青年,顶着一口铁锅,一路狂奔。谁也不明白,他这样的目的是什么。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它已经累得脚都站不住了。需要说明的是,那样一个巨大的铁锅,它是顶在脑袋上的。所以,到了那个院子,听得一声“放下”。它就乖乖地放下了。事实上,那一声“放下”,正是道士说的。这一放下,那口大铁锅就严严实实地把狐精罩住了。道士迅速地就贴上了符条,洒法水,口中不停地念咒。过了两天,就叫人堆上木柴,然后放火。很多人都听到那只狐精在铁锅里捶着铁锅,“咚咚”声很响。狐精一边擂着铁锅,一边高声叫骂。它骂她没有良心,不讲情意。可是,人怎么对它讲情意呢?说到底,它是不应该迷惑女人的。非我族类!它是应该找女狐狸才对。是凡非我族类而恋爱,没一对是有好下场的。比如七仙女和董永,许仙和白娘子,嫦娥和后羿。

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那只狐的哀号声,传得很远。终于,它不再哭了。因为铁锅都烧化了,成了一滩铁水。整个村子里,飘散着一股臭味,狐臭味。臭得人直想吐,太恶心了。而她的祖婶,从此确实也再没发作过。她成了一个正常女人。她正常了,可是家里却不正常了。自从那只狐精消失以后,家里经常出怪事。先开始是半夜的时候,有人(?)用石子砸门,砸窗户。后来发展到,大白天的,家里莫名其妙地少东西,像晒在外面的衣服,突然就没有了。再后来,经常失火,先是厨房里,后来厅堂里,房间里。晒在外面的衣服、被子,有时也会起火。看不到人。人站在面前,眼睁睁就看着衣服或者被子着火……也就不过是又过了三年,家里终于起了一场大火。一场大火,就把所有的家产,全烧光了。

烧光了,就败了。

这来自于那只狐精的报复。从事报复的,大概都是那只狐精的子孙。到底是畜类,行径和人类完全不一样。人类谁会为了一个出轨的花心父亲(或者爷爷)报仇呢?

这太出人意料了。

说真的,这样的故事是好听的,甚至可以说是迷人的。但是,也太虚无了。它把过去都虚拟了。

也许,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无的。

就像多少年后,我去了淤龙口,看到的一切。旧日的一切痕迹都不在了。不要说那么远的,就连二十年前的痕迹都没有了。原来的黄河岔道早没了,连一点影子也没有,整个是一片大平原。

平原上一望无际。

开车在国道上,两边都是庄稼,只有一些细细的河道,把大片的田块作一些切割。到处是油菜地,油菜花开得特别的热烈,金灿灿的。看不到旧的东西,仿佛原来就是现在的这副样子。

在淤龙口,我住了好几天。甚至,我还找了一条船,出了海。当小船离岸越来越远,终于四面都是大海的时候,我忽然感觉到自己其实是那样的可怜。海浪汹涌。大海上白茫茫的。天也是灰蒙蒙的。除了我这只小船之外,我看不到任何船只。甚至,原来在海边还能看到上空飞着的海鸥。后来除了海水,什么也见不到。我就像是一片树叶上的一只蚂蚁,漂在汪洋大海里。我感觉自己是那样的孤立无助。仿佛在突然间我明白了,上百年来,大海一直是这样潮涨潮落,根本不在乎不远处岸上的人世沧桑。

大自然以它固有的方式存在着。

人是自然的主宰吗?

不,对大自然来说,人,永远只是过客。

同类推荐
  • 漂泊中的温柔

    漂泊中的温柔

    本书主要讲述寓居于海外的华人,在异国他乡的文化碰撞中所获得的生活感悟和人生智慧,是作者多年海外生活的积累。通过《等待花开》、《古巴假期》、《凌晨4点58分》、《情人节的玫瑰》等短篇故事诠释浓烈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并向读者展示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如何坚守责任。寓居加拿大多年的才女陆蔚青,带着她的多年作品回到故里,从最早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安之若怡,作者的内心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出故里、走向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外边的世界收回目光,审视自我的过程。在漂泊中守候着一份赤诚,在追寻中坚守责任,在温柔中挥洒坚强,在爱与自由的包围中释放热情。
  • 爱尔兰没有蛇

    爱尔兰没有蛇

    弗雷德里克·福赛斯(Fredrick Forsyth 1938年8月25日——),英国著名作家,出生在英国肯特郡阿什福德市,在汤布里奇学校上完中学后就读于西班牙的格拉纳达大学。1970年,他决定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豺狼的日子》,很快成为国际畅销书,并被拍成同名电影,风靡全球。1972年和1974年,他又写出《敖德萨档案》和《犬战》两部风靡全球的长篇小说,即被拍成电影。此后,他平均两年写出一本小说。2006年,68岁的福赛斯又把他的触角伸到了阿富汗,写出《阿富汗》一书,再次成为政治惊险片。迄今,他共创作出20部长篇小说,多数被拍成电影。
  • 律师吴钩

    律师吴钩

    律师吴钩醒来的第一件事是看表,已经八点,这是极少有的事。打开手机,挤进来好几条短信,是助理夏丹的,大多是开庭时间表,有两条是提醒他注意天气变化的。他松了口气,随手从床头柜里摸出一件衬衣套上。老婆在省城陪女儿,顾不上他。老婆就是在家,也很难见到他悠然自得、神情恬淡的样子。倒是助理夏丹,常常给他建议衣服搭配。吴钩也不当回事。当然,出庭的时候还是注意的,律师袍里衬衣雪白,领带鲜红。连续几天的阴霾,今天终于放晴了。阳光赌气地跳进阳台,在巨大的龟背竹叶上跳舞。吴钩在阳台上舒展身体,眼望着楼下晨练的老人们。
  • 宋朝开国演义

    宋朝开国演义

    全书共六十回,虽然写的是个开国皇帝,但主要内容却是赵匡胤当皇帝之前的青年时期的发迹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市井豪侠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在他身上,作者凝聚了市民阶层所认同的理想人物的多种品格:他大胆粗豪,敢作敢当,扶弱诛强,行侠仗义,忠信重义,一诺千金。这一形象具有强烈的民间文艺的气息,与水浒英雄的形象是一脉相承的。与赵匡胤的形象相映照,郑恩和陶三春的性格基调则是喜剧性的。郑恩粗鲁爽直,贪吃好酒,勇猛无畏,又有点狡狯诙谐。陶三春则是一个新的女性形象,她面貌虽丑,却心地善良,力大无穷,豪爽奔放,十分惹人喜爱,成为后世戏曲舞台上影响较大的一个人物。
  • 陪伴是与时光等长的事

    陪伴是与时光等长的事

    畅销书作家贾九峰全新中短篇故事集。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饰,作者沿用一贯真诚朴实的笔调,向读者细细诉说生命中的人和事,他的文字如同午后的一盏茶,真实、恬淡,而又余味绵长。全书围绕“陪伴”这一永恒的主题,如同一部电影,为你定格生命中的人和事,那些温暖与美好、柔软与坚强,都凝聚在一个眼神里、一句话里、一首歌里,无一不提醒着人们,趁着时光正好,去珍惜、去付出、去爱人。
热门推荐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寻味辽宁

    寻味辽宁

    《寻味辽宁》一书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了辽沈地区老字号的缘起、特色、掌故与传承,并对新时代辽菜菜品的研发进行了探讨。同时,该书也对辽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该书为人们读懂辽菜,并通过辽菜文化理解关东风情提供参考。
  • 永庆升平后传

    永庆升平后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容斋随笔(精粹)

    容斋随笔(精粹)

    《容斋随笔》是南宋著名学者洪迈穷四十余年之功撰写而成的一部史料笔记。该书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称宋代颇具学术价值的“三大笔记著作”。《容斋随笔》共5集74卷1220则,内容严谨博大,从诗词文翰到典章制度,再到医卜星历,无所不包,堪称有宋以来的百科全书。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备受后世学人称道,被后世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的必读之书。后人更将《容斋随笔》中有关诗歌部分,辑为《容斋诗话》。本书分别从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四大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内容丰富,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 许少,娇妻今晚不回家

    许少,娇妻今晚不回家

    新婚之夜,她电话威胁,许薄凡才回到她身边。愤怒的许薄凡就像一头狮子,撕碎她的婚纱......过后,许薄凡扇了她两巴掌,警告:不许把今晚的事告诉笑笑!她的婚纱,没有换回爱情。经年以后,她已成了别人的妻子,许薄凡却拼命追来,眼里盛着不容错认的深情。他问她:许沉凉,你还相信我爱你吗?
  • 把心快递给你

    把心快递给你

    她和他的交集,从快递开始。从此,俩人都将心一并快递给了对方,再也无法退货。
  • 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共8册)

    余罪:我的刑侦笔记(共8册)

    本书为您揭开的是一张令人触目惊心的当下社会犯罪网络。从混迹人群中的扒手,到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悍匪,从横行街头的流氓,到逡巡在海岸线边缘的毒枭;他们似乎离我们很远,似乎又很近,看似悄无声息,却又如影随形;作者所描写的,正是这个光怪陆离而又真实存在的地下世界。警校学员余罪,在通过一次意外的选拔之后,被丢进了一间住满凶神恶煞的罪犯的牢房,他迅速发现,要在这个凶险万状的环境中活下来,自己必须比毒贩更奸诈,比窃贼更狡猾,比匪徒更残忍。他不仅要用罪犯的思维去理解犯罪,还要用罪犯的手段去对抗犯罪,更要和罪犯一样突破种种底线。
  • 无上狂龙

    无上狂龙

    圣龙出,神魔定。前因后果,几番跌宕,终获正果。广袤的亚兰蒂大陆上,一个小山村中,他,降生了,安静,祥和的生活却在他十岁时走到了尽头,父母的双亡,炼就了他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性格。上天为何如此对待他?自己的身世,他究竟是什么人?他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又为何来到这世上?
  • 校草大人要罩我

    校草大人要罩我

    “顾楠大大,沫沫迷路了!。”“我接。”顾楠在众多双眼神的注视下,放弃了许多人都不能上台领奖的机会。“顾楠大大,沫沫被……被……校长女儿欺负了!!”“换校长。”不冷不淡的声音从顾楠薄唇里发出,却让人不寒而栗。“顾楠大大,沫沫说你不喜欢她……”“安排。”顾楠漆黑的眸子深不见底,嘴角却上扬起一抹神秘的微笑。传闻,校草大人是同性恋?!传闻,校草大人一米以内,女生不得近身?传闻,校草大人是安华市的第一大家族!然而叶沫沫表示这是哪个小道消息,一、点、都、不、靠、谱、好、不!开学第一天,她就“吧唧”吻上了这个校草大人,没想到传说中的校草大人从此带她过上了虐死天下单身狗的日常。 新书《嫡女本色:殿下,太诱人》,欢迎品尝!
  • 捡个庄主做相公

    捡个庄主做相公

    传闻,冷府嫡女软弱无能、胆小愚钝;长相一般,性情冷淡;幼年失母,不受关注...冷兮颜冷漠一笑,呲之以鼻——胆小懦弱、迟钝愚笨?那只是她的保护色;琴棋书画样样不通?生财势力才是王道;父亲不爱谁皆可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母亲离世并非偶然?很好,那她也不用手下留情了;又有传闻,伊梦山庄庄主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一张银色面具,遮住的是奇丑无比;冷情孤傲,身世成谜...某庄主黯自挑眉,笑天下人无知——杀人如麻、冷酷无情?可笑,对那些要他命的人难不成还好言相劝不成?奇丑无比、身世成谜?万千风华,无需他人评价;不近女色、取向有问题?他的真心只为未来的主母预留。。当传闻中的她捡了传闻中的他,又将是怎样的碰撞和精彩?是多面的他邂逅了冷漠疏远的她,抑或是纯善的她忆起了坚毅雍容的他?竹马弄青梅,曾将同心结。一诺姻缘拥笑眠,化作黄粱梦。君赋满庭芳,妾歌蝶恋花。多情谁比痴中我,笑我痴情否?静听那涓涓流水,那清风伴着落花飞舞;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细水长流,流不完我一世情深。与尔携手,尽此一生,洗尽铅华!人生旅途风雨兼程,一切有你做伴不再一个人孤单!且看举步维艰的两人怎样携手共济,在荡气回肠的岁月里,谱写一曲温馨纯美的恋曲!PS:本文非宅斗,男女主身心干净,一生一世一双人。无赖版:“你究竟是谁?”恼怒。“你,你不记得我了?”男子不可置信。“我应该记得你吗?”努力寻找,“娘子,我是你相公...”委屈、幽怨...“...几...几时嫁人的?我怎不知?”惊讶。“你说了,大了娶我...”继续哀怨,狭长的美眸瞬间水雾萦绕“呃...”无语。“为你守身如玉多年,我的初吻...”某男子语不惊人死不休:“你得负责。”“......”石化的某人渐渐风化,轻轻一吹,消失尽矣霸气版:“谁若欺她,必将百倍还之!”慕容墨宸将冷兮颜护在怀中,冷厉的眸子扫向心怀不轨之人。那王者凌厉的气势瞬间让众人后退三步。他们怎么就忘了,这个爱妻如命的男子,不仅是闻名天下的伊梦山庄庄主,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拥有者!宠溺版:“颜儿,尝尝我亲手熬制的羹汤。”“我要出去!”“那看看我新做的画?”“我要出去!”“我给你讲故事吧。”“我要出去!”“那就弹琴给你听?”“我要出去!”“要不我舞剑?”“我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