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600000001

第1章 合肥四姐妹最后的闺秀

一个女子的远嫁和一个盛世的到来。

光绪三十二(1906)年,一支送亲的船队自长江而下,远航了两百多公里,越过苏皖边境,一路从扬州到了安徽芜湖。他们先是由水路而后转到陆路,载着女方母亲费十年之功置办下的富庶嫁妆,等到大队人马走得人困马乏,总算是上了岸。这一路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可算是让人开了眼,嫁妆从四牌楼绵延到了龙门巷,每件大小什物上都写着大大的"陆"字。

按合肥的风俗,新娘比新郎年长才算是吉利。时年二十一岁的陆英正好比张武龄年长四岁,这位大家闺秀,性格沉稳却处事利落,按老太太的心思,这个媳妇是可以照顾好她年轻的丈夫的。而老太太过世后,这一大家族内所有的婚丧嫁娶、田产收支大小事宜都被这钦命的媳妇看管得十分妥帖。

其间她还为张家添了四女六子,她的短暂人生,几乎就是在生产与待产之间度过的,除了子女口中的一些回忆片段,这个被称为"静女"的闺秀劳累了半生,却早已隐进了历史的雾霭里,成了一座碑。

最后的闺秀,女人如斯的生命历程。

元和

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合肥老张家的这四个女子名字里都是带"腿"的,意思显而易见,女孩子终究是留不住,要嫁人随别人走的。而男孩子的名字里都带了宝盖头,暗含了老父希望他们都能留守在家的愿望。世事沧桑,四个女子终究远嫁他乡,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甚至跑到了海外,而张家的男孩子们也并没有契合老父的初衷,留守在合肥的老宅。

话说这四个女孩子,长女元和嫁了著名的京剧小生顾传玠,二女允和的夫婿是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兆和更是为人所知,因了沈从文那些著名的情书,那乡下人笔下的"三三"早已为众人所爱慕,而最富才情的充和更是远嫁到了国外,成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的妻子。

元和是长女,在陆英与张武龄结婚的第二年便出生。那时祖母盼子心切,按她的话说是"男孩子也好,女孩子也好"。这位一生都未曾生育过的老人,这回是真真的盼孩子盼到了发疯。于是元和的降世便可谓是得天独厚,受尽了宠爱,即使后来陆英又给她添了许多弟妹,而老祖母的心头肉依然还是这个长孙女。

因父亲喜欢昆曲,元和很早时便咿呀学唱,并且一扮上还真是有模有样,于是父亲便请了先生专门来家中教孩子们学戏。元和学得最好,常常出去客串一下。虽说她与顾传玠后来的你侬我侬源于相同的爱好,但促成这段婚姻结果的还是允和的一句话。

战时逃难,全家人都到了四川,唯有元和留在汉口迟迟不动身,允和不忍姐妹分离便写信叫元和起程好一家团聚。而元和却回复她,自己思索再三还是不能决定离开,实在因"上海有的人对我很好,但此事是不可能的"。允和一听便试探性地问道:"一玠之玉?是他,则嫁他。"收到信后元和便回了上海。

旧时,戏子的地位自然很低,虽是名角还是为人所轻。一个大家闺秀下嫁一个戏子,自然成了人们的话题,沪上小报争相登载。而在那样的大家庭里,虽然有开通的父亲,但亲戚乡人还是觉得元和的所为丢了张家人的脸。一个当总经理的舅公,就撂下话说她是大逆不道,年关姐妹们去府上拜年时,他便闭门不见了。

虽然两情相悦,元和敢背负着大逆不道之名嫁给一个戏子。但婚后她还是规劝顾传玠弃戏从商,当年身为顾传玠戏迷的叶圣陶之子叶至善就说:顾传玠自从结了婚便不再唱戏了,他伤心了好一阵。

而顾传玠终究是一个在台上文采风流的粉面小生,到了残酷厮杀的商场,纵是施展浑身的解数,也还是空手而还败北而归。不仅如此,他们是彻底地穷了下来,这个男子的英雄气概也在这场意气相悖的试验中消磨殆尽,债台高筑让他不复从前模样。

顾传玠正值青春却为了配合妻子的家世,放弃事业所爱。元和后半生愿与他亡命奔波四处迁徙,多半也怀着旧时的歉意,她一定深知是自己当年的执念,一手葬送了这个男子的前途。

允和

允和的丈夫周有光常被人说成是大大的好好先生,有文采又博闻强记,连沈从文也称他是"周百科"。自古才子配佳人。而这两人最为人传颂的就是周有光写给允和的一封表白信,话很少意思很明确,"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而允和则连夜回了一封更为热烈的长信,意思只有一个:"幸福不是一个人给的,而是靠两个人去创造的。"最终这种大胆的个性使得她成了四姐妹中结婚最早的。

这个最早结婚的张家小姐,不仅事事敢于尝试,也喜欢撺掇姐妹一起造反。她一封家书,一句"嫁他",便成功地将大姐送出了闺阁,剩下的就是那个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的三妹兆和了。沈从文后来一直叫允和"媒婆",就是因有这个好事的二姐,才成全了他和三三的一段姻缘。

相较这二小姐果敢新潮的个性,周有光就显得沉稳许多。早年同母亲妹妹被父亲从家中赶出,勉强靠着姐妹们的努力筹措他才读完了大学。自幼他便习惯了清苦的日子,也深知允和的家庭及生长背景与自己是天壤之别,但他有的是一种以柔克刚的韧性,懂得适可而止,而这也正好弥补了允和冲动幻想的个性。

自为人妇,允和的生活自然嫁鸡随鸡清苦了许多,幸而爱情的甜蜜让两个碧人还算有情饮水饱。而她冲动敢为的个性却并未因这婚姻的感化桥而变更多少,沪上的另一段新闻便是明证。

允和有位女同学不小心未婚先孕,这在上世纪30年代确乎是件大逆不道的事,即使是父母都不会原谅这个女儿。于是允和便做主将这没去处的女同学接到了她和有光新婚燕尔的卧房里。时间一长左邻右舍便开始议论了,这让有光的母亲觉得这个新媳妇让周家丢了人。

可允和不管这许多,终究等这女同学生了孩子,才同丈夫一起将婴儿送到了男方老家的一间旅馆里,留了写明孩子身世的字条才离去,而男方的母亲拒不承认这个来历不明的婴儿,便将孩子送到了孤儿院,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也就见报了,允和的婆媳关系便不复初始般完好了。

战乱时,有光为了事业四处奔波,留她一人带着一双儿女在四川。独自承担了丧女之痛之后不过两年,又亲见儿子被流弹击中,肠子被打穿,全身千疮百孔。这个原本娇滴滴的大家小姐,心中一定也曾怨恨过,这个悲惨的世界终究要自己去面对。而嫁给一个才子所要背负的孤独永远比大家看到的幸福更多,被人称作是最后一位闺秀的允和小姐也就是这样炼成的。

兆和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

当那个被沈从文亲昵地唤作"三三"的女子如是说时,那个沈家的二哥早已作古七年。昔日情爱纠葛的记忆是在兆和整理从文散乱的遗稿中渐渐浮现的,此时她才发现原来生死两隔情更浓。

生为张家的第三个女儿,如她在自家姐妹所办的杂志《水》中所写,就如一个夹心饼干,并不会得到许多的爱,但也悠然自得着。正因如此,兆和从小便有着一副自醒而沉默的态度,有一种超越她年龄的自制力。

她并不像姐姐们一般沉迷于表面的繁华,她对复杂的人生充满了怀疑。正是如此清心寡欲的个性使得她在第一次见私塾先生时竟被老师当成了男孩子,而即使婚后两人最为情浓的时刻,她依然能保持着一种冷静到与世隔离的态度,自我克制到让沈从文每每暗自怀疑她对自己的感情。

正是这种特立独行的个性,使得她同姐妹们一起上大学时尤为得到男同学的青睐,而她只是冷静地收好那些热烈的情书,一一编了号,纳入匣中便不再有后文了,这其中也包括了她的授业先生--沈从文,这个"最后的浪漫派"。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在扑朔迷离的婚姻里两人总是聚少离多,孤独为诗人般个性的沈从文增添了更多激情燃烧的柴火,由此也便产生了那些著名的两地情书。

对于从文而言,生命的意义来自于那些冥思默想,而兆和坚强务实的个性,又注定了她不会向任何人表露心中的感想,即使波动即使抱怨也总是风平浪静的。虽然当初从文正是被这个女子冷硬而务实的态度所吸引,可最终婚后也深为这种不理解不融合所苦恼。

虽然两人浪漫的爱情故事常被人称道,而两人迥异的出身,不同的经历,即使在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兆和依然找不到感情的契合点,只是茫然地觉得有些失望。毛姆曾说,女人常常会因为被任何一个男人所需要,而误以为这就是爱情。如果说他们人生的交集是一场误会的话,也算得上是那个时代最美丽的误会了。

充和

自幼过继给叔祖母识修养育的充和,最终算是误打误撞地在异国他乡实现了属于她个人的些许梦想。当年身为李鸿章侄女的识修虽早年与自己的家庭教师相好,却最终不得不听从父命,顺从了两大家族的政治联姻,嫁到了张家。这个一生失意的女子将自己的后半生贡献给了佛陀和那清净虚无的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清净疏离的环境和叔祖母慈爱的教导造就了充和单纯而敏锐的心灵,识修并未因充和是女子而对她疏有教育,反而在四个姐妹中尤以充和的学养最深。所谓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经史子集古文礼乐,祖母都请了当时最顶尖的学人来家中为她一人传业授课,而充和的书法更是深得沈尹默、章士钊的指点,以致日后她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名扬海外。

这个张家名副其实的才女更像是一位现代女性,淡泊孤独又自立自主,脑袋里充满了批评和想法,虽然成天与当世的名流交往,追逐者也不乏其多,可直到她三十四岁时才选择了嫁为人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梦。" 这就是卞之琳,在充和成为傅汉思夫人之前或是之后,一个隐秘却又执著的爱慕者,为她耗尽了终身的感情。虽有这样隽永舒畅的《断章》留世,却并未能赢得充和的芳心。

在卞之琳的个性里总有另一个"自我"去牵制这个"自我",这就让他显得总是那么犹豫不决,顾虑重重。于充和当时单纯清净的心境来看,这个男人便显得有些难以捉摸自负又自卑了。更何况这个太过内省的诗人也许从来就未曾正经而直接地表达过自己的感情,这件往事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断章。

只是在张充和结婚了很多年后,他依然保持着单身,直至四十五岁时才草草建立了家庭。而他终将这段诗意化了的感情藏为私己,并隐秘地将这情感化成了他众多诗作的点火石。也许诗人要的感情正是如此,诗意的缪斯女神也只能供在神龛上,而不是将她请到家中。

时过境迁,每当人们再提及这段旧事时,他还是会为那个猝不及防的名字而激动不已。如《断章》里那讲述缘起缘灭间的生生法则,一个世纪已经过去,卞之琳成了一本厚厚的辞典,百转千回的万千诗句里其实只有一个字--情。

同类推荐
  •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罗伯特·德尼罗(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不仅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不朽经典,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并迷恋上了电影。秉承方法派体系的德尼罗独创了“获得授权”的表演理论,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挑战不同的角色,其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同行的尊敬和钦佩。
  • 名人传记丛书:苏格拉底

    名人传记丛书:苏格拉底

    名人传记丛书——苏格拉底——西方的孔子:“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热门推荐
  • 死亡七部曲

    死亡七部曲

    七个不同的女孩,每一夜不同的惊魂故事,在追寻友谊,爱情的道路上,有过伤心,失落,有过伤害,血泪,最终在阴霾中触碰到阳光的温暖。那一刻,有些明白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人心的黑暗面,比死亡更温暖的是真心的交换时刻。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着隐藏性的罪恶面,当欲望来临,罪恶又能否被良知战胜。
  • 妻本风流

    妻本风流

    云曦死后,在某位小鬼的威逼利诱之下签了一份《异世投胎协议》转世重生,本想活出个璀璨风流人生,然却事以愿违。青梅竹马的初恋是世仇,发誓要将她一族斩杀殆尽,纠缠十年后,她亲手斩断了这份孽缘,伤心欲绝之时竟有人自投罗网,不问情爱,只求朝夕相伴,只是她与月老反冲,终究未得结果,远走散心之际一时不查落入旧仇之手,幸好她尚有筹码在手,当做度假好吃好住好睡,却无意中发现原来她筹划十年终于得报的大仇不过是自作多情。震惊、伤心、难过后,她奋起反抗,布下了个弥天大网,只为问一句为什么。不料却引出另一个大秘密!当京城北郊古墓开启,一个尘封百年的惊天秘密即将大白天下。她不由得仰天长啸:老天爷,我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更未欠人,你用的着这么狠吗?(本坑有笑、有泪、有血、有天雷地雷,最终归于大团圆,还是NP)新文推荐:《女皇的后宫三千》
  • 复活的狼鱼

    复活的狼鱼

    当年福城的王府街有三个收藏大家,他们的藏品不是大家能理解的奇物,他们也不是普通的藏家。朱秀元藏镜子,最远的为宋代的铜镜子,最近的也是宣统元年的宫中藏品,朱秀元被誉为天下第一镜子。何百堂藏灯,约有几千盏灯,最远的是金代帝王完颜阿骨达的朝拜灯,何百堂也被誉为天下灯王。郝庆章藏的是化石,他的藏品并不多,但都是天下罕见的东西。他有远古的樟木化石、兽骨化石、三羽鸟化石,还有鱼化石。郝庆章的收藏当初不被福城人看好,认为他的收藏只是一个玩家的好奇,所藏的物件应不算作是藏品的范畴。藏者,藏先人之器物,藏先人之工艺,藏先人之言物者;何为藏,阅先人之技艺奇妙,传承不解之谜也……郝庆章收藏的化石为远古遗者残骸,无工艺可言,且又沾满晦气。
  • 雪夜龙藏

    雪夜龙藏

    他原本是一名孤儿,一名杀手,在异世重生重生,他如何一步一步登上巅峰?是强敌的来袭,还是亲者的背叛,亦或是命运的捉弄?是巨龙冲天,还是杀神临世。亦正亦邪,谁又能说得清、道得明。
  • 邪王宠妻无下限:王妃有毒

    邪王宠妻无下限:王妃有毒

    云舞依,因家中势力组织火拼,一朝穿越,竟成为丞相府人尽皆知的废柴小姐。寒王府内,一记眼神淡漠疏离,引起寒王兴味,却因此惨遭追杀。生在阴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异世大陆,逆境蜕变,破镜重生,与君共征异界,弹指江山,睥睨天下!
  • 直斋书录解题

    直斋书录解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黛飘仙

    医黛飘仙

    莫名其妙的穿越异世,还是危险的仙侠世界,所谓主角光环?所谓霸王之气?请恕小女子业务不熟,摸爬滚打,先解决温饱和存活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 岁月且静好

    岁月且静好

    这是一个心机女嫁错人的故事。心灰意冷大龄女青年一梦穿越,在一个不知道的朝代穿成了不受宠的嫡女,不想争抢,只希望找个人嫁了,安静过完此生。没想到千挑万选却真真瞎了眼,嫁的闲散王爷竟如此腹黑!无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能使出浑身解数,与他一起奋发图强。这也是一个腹黑男娶对人的故事。貌似闲散的王爷,偶然的一瞥,江山美人,要哪个?罢了,罢了,还是听媳妇的话,且看岁月静好。
  • 红天机(第一卷)

    红天机(第一卷)

    李氏朝鲜初期,热血耿直的帛瑜画团女画工洪天起捡到一只从天而降的绝世美男——观象监正八品河澜。因母亲曾为她祈祷上天赐予如意郎君,洪天起便笃定,眼前这个俊美的男人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河澜虽供职于观象监,但自幼年时的一起神秘变故后便已失明。当他睁开眼睛,世界已然变成一片红海。他可以解读天空的纹路,却看不见夜空中的星。两人的命运在那个冬至的夜里交织,随即在水墨间晕染开来。河澜的眼睛为什么只看得见那片红色天空?冬至夜前来查找年画的那个黑衣人是谁?……为了查明真相,河澜和风流公子安平大君展开追查。而解开所有真相的钥匙就握在洪天起手中。河澜眼前那张神秘的帘幕,隐藏在那片红色天空里的机密,即将慢慢揭开……
  •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谢冕卷

    本套书选收我国当代人文社科领域著名学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中的重要章节,旨在总结和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研究之精华、学术繁荣之盛况,使优良的学术传统、严整的学术规范得以承传光大,使一代学人的优秀学术成果以新的面貌进入21世纪以至更远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