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700000003

第3章 绪论 (3)

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而实践性更是其生命力之所在。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马克思主义突出的实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应用性,其教育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来进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基本理论、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深切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气息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和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道德知识的实践总结、提炼而形成的内在结构合理且严密的知识理论体系,因而必须将实践的观点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实践的能动作用,使大学生们在实践中逐步体会并升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并通过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与自我改造、自我约束与自我激励、自我锻炼与自我培养的自我教育实践过程,才能将其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素质和价值追求,最终外化为正确的行为。

2.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的内在规定,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体现了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教学思想,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

(1)加强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的内在规定,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即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担负的使命和任务是特殊的,其教学必然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课程的教学,蕴涵着特殊的教学规律。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单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应用性,其教育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必须把理论讲授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不能片面突出课堂讲授和重视理论灌输。

(2)加强实践教学是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教训的重要启示。回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实际,不难发现,但凡实效比较突出的教学都实现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而实效不佳的教学一般对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都重视不够。

在此前的教学实践中,有的学校和教师在相当程度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当做纯理论知识课程来开设,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个别学校甚至以课程多、学时紧、经费缺等为托辞,忽视甚至取消实践教学。有的虽也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健全的工作机制,活动多流于形式,未能起到社会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还有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日常的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完全等同起来,缺乏课程化的规范与管理。由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缺失实践性,缺少学生的实践参与和体验,进而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实效不佳。由此,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改变社会实践教学薄弱现状的现实要求,也是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启示。

(3)加强实践教学体现了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教学思想。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长期坚持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就强调"要特别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恰当地、逐步深入地联系生产建设的实际、阶级斗争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反复强调加强社会实践教学,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就指出,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自由活泼的课堂讨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切实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以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和解决理论问题及实际问题的能力"。

1991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围绕教学内容适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接触实际中接受教育。"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实践环节,"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军政训练、勤工俭学等活动。要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实效。"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更加明确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加强实践教学,要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这些论述表明,重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以贯之的教学思想。

(二)内生性依存机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主观必要

1.大学生认知规律的必然要求

歌德曾说:"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绝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内容和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客观标准,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离开了实践,人们的认识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缺少的认识环节,如果脱离实际,轻视实践,是不可能真正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如果能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调节心理,对于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很有帮助的。就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而言,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过程,即是一个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只有通过实践感悟,才能把道德认知升华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社会实践是缩短知行距离、促进知行转化的重要途径和必不可少的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离开了实践,人们的认识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同其他意识一样,也只能来自实践,在实践中进步和发展。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曾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认识的提高与进步,必须依靠实践,而不能脱离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缺少的认识环节,通过各种实践途径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是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方法,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形成发展的根本规律。脱离实际,轻视实践,是不可能真正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也不可能形成符合马克思主义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

2.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之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可将理论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深入具体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实质,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特定的政治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约束其思想和行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规范。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私有成分的增多与扩大,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跨地区、跨行业的基层组织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控制力减弱了。由于社会经济生活多样化,以及西方自由化思潮的冲击等方面,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不可避免地带来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的经济、文化、政治局势必然影响到大学生群体,使他们产生不同于前人的感受与思想,必然产生多种文化和价值观,这就使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思想观念多样化的矛盾成为客观的事实。同时,高度开放和变动的社会环境加剧了学生的困惑和不解,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认同感和抗拒心理。这种情况下,来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很难通过简单的说教和灌输被他们内心承认和内化为品质。学生道德主体的观念加强了,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和观察学习将道德知识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因此,需要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以实践教育为平台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他们在面临各种道德冲突时,能自主自觉地进行科学判断和选择,确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的道德取向。

三、路径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实施

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引导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俭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在自觉广泛的社会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1月17日。

(一)积极探索,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 号)精神,坚持并严格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

同类推荐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

    本书介绍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从布鲁纳教育名篇入手,结合现实教育问题深入浅出,重在普及世界教育名著的基本思想,增强阅读者的教育理论基本修养。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日常生活,并成为广大民众人人奉行、时时奉行但其自身并不自知的日用常行,才能称得上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作为“兴国之魂”的立国价值,此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的要旨。本书以日常生活为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分析,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尝试性探究。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儿童学习障碍100问

    儿童学习障碍100问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详细回答了儿童学习障碍的常见表现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并且回答了教师和家长在有关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解决策略。本书内容全面而丰富,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是一本很实用的了解和帮助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书籍。
热门推荐
  • 西麓堂琴统摘录

    西麓堂琴统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缘情未到

    情缘情未到

    华文大陆,这是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时代,与现代世界不一样,这里文明落后,人们还停留在传统的农耕时期。一个名字叫作陈琉夕的女子,因为一次科研实验而不幸穿越来到这个陌生的大陆,携带着现代的科技知识与智能机械,她开始在这里生活并且经历着种种不同的事情。爱情本来就是一场被上帝安排的缘分,陈琉夕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后会遇上属于自己的爱情。在这里,她遇到了一生所挚爱之人,她痛过,伤过,恨过,但最终她还是选择去爱。可惜,爱情之路哪能一帆风顺,国家的斗争,人心的复杂,这一切种种成为了她的挑战,而她最后能否与心爱之人在一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只为全世界最好的你

    只为全世界最好的你

    这是经纪人和艺人之间的故事。总之一通折腾之后,HE结局。因涉及娱乐圈,半架空,经不住考究=.=结局HE,求各种包养!
  • 羽影随行共度余生

    羽影随行共度余生

    本书写的是馨影和闺蜜曦羽从小学到工作事业当中发生的各种波折,闺蜜俩关系决裂,经过种种波折重归于好,但曦羽和馨影其实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关系,后续章节我还在努力创作中,请大家继续期待呦~
  • 河东河西(中国好小说)

    河东河西(中国好小说)

    一场百年罕见的瓢泼大雨下了一整夜,导致某一处圩堤倒口,湖水淹没了村子里300多亩稻秧,也夺去了会计童吉喘的小女儿珍珠。痛失爱女的吉喘大叔以大局为重,将悲痛隐藏在心间,和“我”(菱角)一起去为村里去秧苗,最终成功找到了秧苗。但吉喘大叔却在向村里通知完找到秧苗的好消息后遭遇意外。
  • 意思

    意思

    这是一本写给光阴的书。轻缓而清淡的细节,清澈而质朴的情感,组成了系列关于时间流淌过乡村生活的故事。乡村生活,是中国大多数人的共同记忆。作者在这样的记忆里,叙述的不仅是故事,更是一种生活秩序、情感秩序。秩序里那种规律性的东西,随着乡村的消失,迁移到当下人的生活中重新建立了起来。以眺望远方的方式,守望已逝的乡愁。作者文笔清丽,叙述视角巧妙,故事中蕴含着清灵的哲思。
  • 打鬼

    打鬼

    半夜我和老婆在讨论生二胎时,被七个月大的女儿听到了,女儿当时的表情,很诡异渗人。奇怪的老头告诉我,我女儿的腿骨上刻了一个字,非常邪门。三天之后这个老头死了,在他头七的时候,脏东西找上来了,随后噩梦一样的事情发生了……
  • 长女复难为

    长女复难为

    沈璞这人,吃硬不吃软,陈乐山一只手就将他扣在了墙边,无法动弹,“你娶不娶?”“放,放开本侯……”没法放,重活一世,且看本将如何治你。…………清风朗月,徐徐而来。我欢喜你,是两辈子的事,从来,无关风月。
  •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精华版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精华版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解读三分做事,七分做人,我们精心打造了关系到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书籍——《三分做事 七分做人》(精华版)。本书以成功人士的真实事例为引子,深刻解析了现代社会的做人做事之道,并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技巧。阅读此书的读者,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更好地找到自我,给人生定位。它告诉你: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让自己灵活自如地去做人做事,以便解决棘手和麻烦的问题。让你在现实的世界里成为强者,成为一位成功的、受人尊敬的人。这是一本解惑之书,帮助你实现人生梦想,会做人、善于做事是巩固人格魅力的两大法宝。打开人生之书,你能找到成功之路。
  • 辰星满天不及万分之你

    辰星满天不及万分之你

    缘起之时,我在人群之中遇见你;缘灭之时,我遇见你在人群之中……可是于赵子墨而言,遇见白晓汐就是他今生的最大的缘,他说什么也不会让白晓汐再次离开他,哪怕是用最幼稚的方式。以至于在后来,白晓汐十分不解的问赵子墨:“这样的我,值得你这样做吗?”然而赵子墨挑了挑俊眉道:“于我而言,辰星满天都不及万分之你。你说呢?”白晓汐笑了笑,原来这就是爱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