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900000011

第11章 《洛阳伽蓝记》中的庶民群像(1)

在中国古代,《洛阳伽蓝记》是历史名著、文学名著,也是一部文化名著。作者杨衒之以其开阔深邃的目光、真切丰富的情韵、清朗的文字,记录了元魏后期佛教的兴衰、王朝的兴衰以及洛阳的风土人情。他巧妙地以佛寺为叙事、写人、记物的中心和线索,由寺记事,因寺写人,借寺状物,在叙写人、事、物上都表现了卓越的叙述技巧,从而深沉含蓄地用文字记录了那已远逝的元魏王朝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

《洛阳伽蓝记》描绘了元魏人物众生相,依其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不同,大体有四类人物群像:皇室者、仕宦者、僧尼、庶民。其中"有明确姓名者共得147人",为人们展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长廊,几乎指向元魏社会的各阶层人物。分析这些人物形象,研究作者高超的叙事写人技巧及其文学成就,进而体会这部名著所蕴涵的丰富文化趣味,是系统研究《洛阳伽蓝记》的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子课题。

一、《洛阳伽蓝记》对两类庶民形象的刻画及其文学

特色这里的庶民是广义的,因其沉潜民间底层而与皇室者、仕宦者分别开来,以其生活在尘俗而与僧尼相区别。

《洛阳伽蓝记》的庶民大体分两类:一类是有名有姓、单独出场的,作品对其刻画有详有略;另一类无名姓,多以群像方式出场,往往成为一种背景式人物群像。

第一类人物有:士兵李苗(卷一永宁寺)、骆子渊(卷三秦太上公寺)、隐士赵逸(五次出场:卷一昭仪尼寺,卷二龙华寺、景兴尼寺、秦太上君寺,卷四宝光寺),死而复活的崔涵(卷三菩提寺);介于文士与庶民之间,可称为民间文士的姜质(卷二正始寺),酿酒者刘白堕、商贾刘宝(卷四法云寺),屠匠刘胡兄弟四人(卷二景宁寺),民间音乐人田僧超(卷四法云寺),婢妾类形象徐月华(卷三高阳王寺)、朝云(卷四开善寺)、春风(卷五凝玄寺),三组夫妇形象:挽歌郎孙岩及其狐妻(卷四法云寺)、韦英与其梁氏妻、侯庆与其马氏妻(卷四开善寺)。合二十余人,有士兵、隐士、民间文士、酿酒者、屠匠、挽歌郎、商贾、民间音乐人、婢妾和职业不明者。

第二类人物出场大约有七次(不包括卷五宋云、惠生出使西域中的人事),以群像方式出场,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佛教节日,如四月初八"佛诞日",有"行像"仪式,伴随有众多民间娱乐活动,如卷一长秋寺、卷二宗圣寺、卷三景明寺;又如佛教六斋日(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为佛教持斋修福日),见卷一景林寺。二是记叙一些灾异凶兆,人群作为现场目睹者,后面往往紧接着叙述王朝变故、社会动乱等,如卷一永宁寺浮图被焚,卷二愿会寺神桑被伐,卷二平等寺金像三度"佛汗"等,作者以婉细近乎琐碎的笔触写奇幻荒唐之事,却暗示出元魏晚期的政治腐败、上流社会的纷争,写出了民间张皇的社会氛围和百姓恐惧的心态,流露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浓烈感怀。诚如曹道衡所言:"写佛寺的盛衰,以哀悼北魏之亡。"

杨衒之能充分吸纳古今文史著作在人物刻画上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和丰富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洛阳伽蓝记》与《魏书》一道,在北朝文史著作刻画人物上可谓有集大成的地位。

(一)《洛阳伽蓝记》刻画庶民群像,兼具史传文学尤其是杂传、志怪志人小说之优长,呈现文备众体的特色

古代史传文学厚重严谨,将史家的情意寄寓在字里行间,关注王朝兴废、社会变迁、民生疾苦,而杂传文学则关注各类普通人物,取材自由灵活,大可写社会大背景和人的一生,小可写社会一场景、人物一生的某一片断。

卷四法云寺:"周回八里"的洛阳大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丝竹讴歌,天下妙伎出焉",有"善吹笳"的民间艺人田僧超,又引出田的"知音"--征西将军崔延伯。作者把一代民间艺人与一代名将绾连在一起,把看似琐细的笛声与军国命运关联起来,使行文兼具正统史传和杂传写法:作者以厚重严谨笔法叙写崔将军领兵平暴的时代背景、朝野送行的庄严盛大场面。用白描写崔"危冠长剑耀武于前",田"吹《壮士》笛曲于后,闻之者懦夫成勇,剑客思奋",又补叙崔将军"为国展力二十余年,攻无全城,战无横阵",这一切又都与田氏笛声壮军威、振士气分不开。最后写田氏阵亡,很快崔将军也阵亡,军败。叙述厚重严谨,叙写军国大事和一代名将。本篇又可视为一微型杂传,选一普通小人物,撷取出征这一画面,在对比中写成败,把笛声与军国命运关联在一块儿,兼用正面叙写和侧面烘托对比写法,读来厚重又轻盈。

六朝志怪写奇幻的人事,情节曲折,想象奇诡,给人诡谲风趣的兴味儿。卷四法云寺即有这样一则志怪小品,洛阳大市北"有挽歌孙岩,娶妻三年,妻不脱衣而卧。岩因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尾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妻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成一狐,追之不得。其后京邑被截发者,一百三十余人。初变为妇人,衣服靓妆,行于道路,人见而悦近之,皆被截发。当时有妇人着彩衣者,人皆指为狐魅"。文中屡设悬念:孙妻为何不脱衣而卧?孙妻去时为何截岩发而去(是为纪念,为抒幽怨,还是恶作剧)?洛阳男子被截发何以达百多号人?作者在叙洛阳男子时又兼用倒叙,娓娓道来,一一揭明真相,以此强烈吸引读者。作品以写实手法记怪异人事,既写出狐女的怪诞妖媚、有些调皮习气,又讽刺市井男子的荒唐不本分,见出洛阳市井风情和时人对狐又爱又怕的情态。崇拜狐狸,古已有之,因北朝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狐狸的仙化也加快了进程,借此我们似可管窥到丰富的文化意味。

六朝志人小说,往往撷取社会中一小场景,选取人生一片断,抓住最有特征的片言只语和一举一动,小中见大,以深入展现个性和内心世界;再加上志人小说手法灵活,篇什多短小玲珑,能多角度写人。卷四法云寺写刘白堕"善能酿酒",先叙其所酿酒,酒味盛夏不变,"饮之醉而经月不醒",为下文埋下伏笔;再叙京都以酒赠人的风习,点明"鹤酒、骑驴酒"二名的由来;最后讲一精彩又琐碎的小故事,"南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此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日:'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全文紧扣刘氏"善能酿酒"来写,把正面叙写与侧面虚写相结合,人、事看去琐细,却鲜明彰显刘氏技艺的高超,与《庄子》写众多民间工匠异曲同工,有着经济史、民俗、名物乃至社会生活史多方面的意义。无独有偶,《水经注》卷四河水条亦记刘氏其人,但二者在写法和趣味上却迥异。

(二)多种写人技法集于一书,手法活泼多变

《洛阳伽蓝记》对庶民刻画,注重正面刻画:直接写人物的肖像、言行和神态,重白描和细节描写。卷三菩提寺有一志怪小品,记死去十二年又复活的崔涵。僧人发冢得崔,崔说人间亲人和死后在地底的生活。官府派人去核实,崔涵父母先承认有这样一子,后又惧祸否认。崔至家门,父"门前起火,手持刀,魏氏把桃枝,谓曰'汝不须来,吾非汝父,汝非吾子,急手速去,可得无殃'"。用白描"把桃枝"以驱鬼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表现家人惶恐冷酷。后崔飘泊京都,"性畏日,不敢仰视,又畏水火及兵刃之属,常走于逵路,遇疲则止,不徐行也",写其有家不得归的可怜悲凄。后写市北奉终里"多卖送死人之具及诸棺",崔言"作柏木棺,勿以桑木为欀","吾在地下见人发鬼兵,有一鬼诉称:'是柏棺,应免。'主兵吏日:'尔虽柏棺,桑木为欀,遂不免。'京师闻此,柏木踊贵。人疑卖棺者货涵发此言也"。可见民间棺商欲借重鬼言为营销之策,折射商贾的智慧或狡诈,所叙人事荒唐怪诞,但蕴涵的情味却真实而丰富,有荒诞,有父母的惊恐冷酷,有崔飘泊的悲凄、商贾的奸猾。情节曲折,手法多样,读来妙趣横生。

《洛阳伽蓝记》亦多侧面虚写烘托,有借景物、场面、气氛来写人的,也有借他人他事来对比烘托的。

卷一永宁寺,先描述永宁寺九级浮图的高大华丽,暗示王朝和佛事的昌盛,中间以史家笔法详细叙述王朝一系列的动荡变故;最后叙述公元534年2月,浮图被焚,"帝登凌云台望火",长孙稚"将羽林一千救赴火所。莫不悲惜,垂泪而去。火初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冥,杂下霰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终于在当年七月,平阳王被挟奔长安,十月京师迁邺。

文中把佛寺兴废、王朝兴衰、民心之悲三者紧紧关联,写庶民群像,既有正面的"悲哀之声,振动京邑",又有借"雷雨晦冥,杂下霰雪"的渲染,写出庶民的震撼、悲悯和仓皇,暗示元魏王朝末日将至的惶恐不安的时代氛围,昔盛今衰对比强烈。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言,昔"笃信弥繁,法教逾盛","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而今"城郭崩毁,官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昔盛今衰,引发作者浓厚的"麦秀之感"、"黍离之悲"。从这段情蕴悠悠的表白中,我们可发现《洛阳伽蓝记》的叙述角度,即作者站在追忆缅怀、痛定思痛的角度来写,强烈深沉的眷恋和悲怆之情贯注笔底。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都遭遇了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将百年来国家的演变和人物故事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尽显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关切。特别是作者对近代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原因的分析更是远见卓识,至今发人深省。
  • 带着率土之滨混三国

    带着率土之滨混三国

    光和七年,黄巾起义,被王玢大力资助的太平道一举干掉东汉朝廷,局势会怎样?袁绍还能定河北?董卓还用五千西凉铁骑雄霸雒阳吗?孙坚、陶谦还能凭借平羌胡之乱坐镇南方吗?刘焉又如何霸占益州?刘表还能单骑定益州?刘虞是称帝还是割据?刘跑跑是否还有机会流亡天下后割据一方?王玢据朔方而起,借系统之力能否在十年之内平定天下。
  • 大宋帝皇

    大宋帝皇

    一次醉酒赵吉穿越成了大宋端王赵佶,知道自己多少斤两的赵吉还是决定顺天应命捡个皇帝当当……
  • 龙主三国

    龙主三国

    穿越成为刺杀董卓的勇士伍孚之子,获得拥有召唤之力的神兽小白龙。小白龙说:敌人有四个,分别是恶魔龙、九尾狐、魔狼、白象。它们打破了时空壁垒,穿越到了这个世界,妄图借助召唤之力,灭绝中华文明,从而彻底将中华文明从时空洪流中抹去。我得知时空壁垒被打破的消息,就带着四位好友随后而来,阻止它们的阴谋。根据我穿越前的消息,恶魔龙在欧洲、九尾狐去了扶桑、白象去了印度,魔狼在北方草原。而我的四位好友全部在大汉,分别是朱雀、玄武、青龙、白虎。
  • 寒门大官人

    寒门大官人

    在这个濒临消亡的破败家庭中,只剩下一个盲眼的老娘和一个风姿绰约的未亡人嫂子,而他只是一个介于成年与未成年之间的一个半大小子。出身寒门,身心坚韧。大是大非,大奸大恶,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何种才是他的真面目?
热门推荐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亦清短文集

    亦清短文集

    一篇文章一个感悟,即使它不是故事。一种思维一种变化,即使那样又如何。
  • 晚安,北京

    晚安,北京

    本书是著名歌手汪峰的小说处女作。小说以北京青年王凡一天的经历为主线,从侧面剖析了世纪之交年轻人的迷茫。本书还收录了其随笔“怒放笔记”,主要关于个人音乐创作、人生感悟等,透露了其丰富精彩的精神世界。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汪峰早期的部分歌词和未发表过的诗歌,共计30首左右,和他的歌词一脉相承,充满了对生命的爱和思考,具有很强的励志性。
  • 倾城之姿:独步天下

    倾城之姿:独步天下

    她,惊才艳艳,却因无意获取组织秘密,被爱人背叛,组织灭口。身怀异宝的她穿越到顾家废柴嫡女顾笙身上。这是属于她的时代,管你什么妹妹,未婚夫,敢负她?剥皮抽筋!当星现异象,她重生而归!“喂喂喂!你谁啊,怎么在我房间?!”“娘子,不认得夫君了吗?”妖孽美男凑上前,“娘子若是不记得,本尊不介意让你记忆记忆”说罢欺身上前......“冥渊,你再来我媳妇这儿,小心我给你头拔下来....呵呵!”夜殇璃拖着冥渊往外走,“那明明是我娘子,你一定是嫉妒我们!哼!”“明明是我娘子,什么?嫉妒?你这小子,不想活了?”屋内的顾笙微笑摇头,“这两个冤家哟~”.........
  • 控诉集

    控诉集

    这是巴金在国家和民族遭受外敌侵略的时刻所发出的痛切控诉,收录的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激战正酣这段时间的诗文。他说:“这里面自然有呐喊,但主要的却是控诉。对于危害正义、危害人道的暴力,我发出了我的呼声:‘我控诉!’”
  • 台湾海防档

    台湾海防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错爱成婚,杨少的温柔

    错爱成婚,杨少的温柔

    遗失了证件的李晓薇无法与丈夫办理离婚,丈夫愤然准备离开时,却被一个神秘男人拽住了,并把李晓薇的证件甩在他面前。并当着他的面向李晓薇发起了求婚攻势。在短短的一天之内,李晓薇完成了离婚再婚二个人生大事。这一切是缘份还是阴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全宋词

    全宋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敌愣仙

    无敌愣仙

    一个十五岁的无知少年,不求道不求仙,只随心,可一场中土修行界的动荡随之而起,迫不得已之下,卷入其中,得道仙醒!这是一个愣头青踏剑而行的故事,做人愣,打架愣,泡妞愣,在这个世界里,谁都在横,就他在愣!傻子有傻福,憨人有憨运,若问他何去,只因年少不懂事,伊人如梦,万剑如歌!
  • 故乡的回忆

    故乡的回忆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忆江南》中有这样的句子:“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说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但我最忆的是童年时那贫瘠而略带苦涩却很温馨的故乡。那时,我的故乡是一个只有二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后是连绵起伏的大山,村前的荒滩里有一块块农田,二十多户人家很不规整地分布在簸箕形的山湾里。向阳的山坡下排列着六七户人家,可能那是最早来这里拓荒的先驱,选择了穷山村里最好的居住位置,因而成了村上最早的“坐地户”,人们称他们是“阳坡人”;后来者住在山湾阴坡的山脚下,因人们把山脚俗称为“山嘴嘴”,所以称他们是“嘴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