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8800000002

第2章 第一次辽东之役

说起唐朝,隋末的那段历史也是不能不提的,因为唐初的很多风流人物都是在这段时期相继粉墨登场的。

要说就从隋炀帝杨广说起吧,谁让人家是堂堂大隋皇帝呢,地位摆在那里,撇开他让其他人物先登场也的确不太合适。

说起这杨广,按说能力不算差,是非也算明白,虽说他从太子到皇帝这一角色的转变期间发生了不少事情,而有些事情还不那么光彩,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谁做皇帝他们并不在乎,只要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所以如果他能够像老爸隋文帝那样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地发展大隋天下,说不定就没那老李家啥事了。

可这小子八成以前抢太子位时装好人憋屈久了,好不容易做到天下我说了算了,可得大大的享受享受,弥补先前几十年的蹉跎岁月。于是修宫殿、开运河、选美女等专项工作便有条不紊地一一展开了。相比之下,明朝那位正德皇帝朱厚照就显得忒小家子气了,玩来玩去娱乐范围也就仅限于皇宫大院,娱乐对象也就几只老虎豹子。倘若杨广泉下有知,估计也会撇嘴鄙视之,曰:没见过世面!爷要玩就玩国家,大家一起玩!

可问题是,杨广认为国家是他的,要玩就玩,老百姓受不了了:你有吃有喝,只怕闲得慌,我可没那么多闲工夫。家里田要种,老婆孩子要养活,饭要自己做,挖河盖房还拿不到工钱,你小子倒站着说话不腰疼!

杨广不仅不腰疼,还不断琢磨出新玩法。中原和江南没新鲜感了,去塞北大漠也不错啊。于是乎到关系正热乎的东突厥可汗家串门去了。

刚一进门就看到高句丽使臣也在,还没等杨广回过神来,高句丽使臣已经扑通一声跪下来叩见万岁了。刚见面就有人磕头且不要压岁钱,杨广想不爽都难,自然面有得色。黄门侍郎裴矩一看,暗暗高兴,拍马屁的机会来啦:陛下,想那高句丽本是商朝箕子所建,两汉时节都是中土的郡县,当年乘中原混战时伪建国号,至今都不怎么听话。先帝在世时早已有意征伐。如今陛下开创盛世,突厥已为我所用,全盘汉化,此乃高句丽使节亲眼所见。臣建议可以趁此良机命令高句丽王到京师朝见。如此,后世将把陛下与周武王、汉武帝相媲美。更何况武王、武帝还要操刀引戈方能成功,而现在陛下不战而屈人之兵,则又在其上矣。

听了这话,杨广就像个充足气的气球,忽忽悠悠就上了天。他大腿一拍,朗声说道:来人那,向高句丽使者传朕口谕!明年你们国王应到涿郡来朝见,如果不来也没关系,我就带着突厥可汗亲往高句丽巡视!

政治辞令都是有讲究的,杨广说要去“巡视”实际上就是直截了当地告诉高句丽人:你要听话,我让你过来你就得过来,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这位使节自然深知其中含义,不敢怠慢,回去就向最高领导人汇报了。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姓高名元,不知是胸有成竹还是被吓傻了,从此之后对隋朝的礼节却是越发不到位了。杨广眼看超越周武王和汉武帝的梦想由于高元的极度不合作而化为泡影,不由火大,这只飘在空中的气球像被针扎了一样“嘭”地炸开了,牙齿缝里硬生生地迸出一个字:打!

说到打高句丽,我们先要了解一下当时朝鲜半岛的形势。当时朝鲜半岛上共有三个国家:高句丽(首都平壤)百济(首都泗沘)和新罗(首都金城)其中以高句丽最为强大。现在我国辽宁省的大部分区域、朝鲜全部和韩国北部都曾在它的统治之下。百济和新罗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统治疆域大小基本相当。后两国由于实力不济,导致高句丽成了半岛的实际老大。

杨广这一次讨伐高句丽的准备工作显得非常业余,相信与他过于自大轻敌不无干系。按说,兵贵神速,既然610年就下了决定,当年就该把各项工作准备停当,该出发的就出发了。他可好,下了决定后先在江南度假,直到611年2月才坐船从江都(今扬州)北上,七天后正式下诏:全国总动员!

说到这个动员令,一看就是没经过民主评议,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全国各地军队不管路途远近,都必须到涿郡(北京)集合;征调江南水手一万人,弓箭手三万人,岭南短矛手三万人到涿郡集合;黄河以南各郡准备运输车辆五万辆,等等。请注意,这可是一千多年前,河北山东一带的军队还好,可江南、两广的军队和民夫用两条腿跑到北京还不知要猴年马月,哪还有多余的力气打仗。

打仗不是蚂蚁搬家,可杨广就是下了蚂蚁搬家的命令。如果用google-earth来穿越一下,当时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有一条条又粗又黑的线,啥呀?不是大蚂蚁,是人!是行军中的军队、运粮食和装备的百姓以及他们的运输工具——人力车。这种在严刑峻法威胁下的低效率高损耗运输直接导致士卒民夫中途大量死亡,尸体压着尸体,相继腐烂,脓血满路,臭气扑鼻。于是很自然的,天下骚动。

内陆情况大致是这样,海边就更惨了。幽州总管元弘嗣奉命前往东莱(三国演义中太史慈的老家,今天的山东省莱州市)海口督造军舰三百艘。在岸上手持长鞭、面相凶狠的监工的严密监视下,造船工匠夜以继日地泡在水中,片刻不敢休息。大家都知道,船在水中泡久了,吃水线以下部位就会生虫,得定期清理保养,人体若是长时间浸泡在水下,肉体便会腐烂生蛆,再加上当时医疗条件落后,工匠们根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快,死亡人数就接近了一半。

看了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放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权,开战之前就已经搞得国内劳民伤财、怨声载道,唯有大胜才有可能暂时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否则当权者只有完蛋一条路好走。

而杨广,正是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转眼到了611年冬季。这一年由于农业从业人员——农民、主要耕种工具——牛马都被征用,大多一去不复返,各地农业严重荒废,粮价飞涨。对此,隋政府非但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反而又追征了六十万民夫运送军粮。

可怜路途遥远,每个人运送的粮食连当作路上充饥的干粮都不够,担心受罚的农夫开始大批逃亡。上天用现实告诉这些无计可施的人们:安分守己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随时会受到死亡的威胁;啸聚山林则或许还有活命的可能。

就这样,杨广还没有出兵,天下却已经开始混乱起来。

612年正月,各地军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涿郡集中完毕,共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杨广将全部作战部队分为左右两路共二十四支,分路进攻,约定在平壤会师。

这一百多万人可不是像铺地毯一样刷的在高句丽前线铺开的。第一支部队出发居然用了整整四十天的时间,然后才是接下来的部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杨广也不例外。在这一百多万大军的身后,还有两倍于此数的后勤人员。据记载,隋朝鼎盛时全国共890余万户,人口约4601万,就算杨广玩国家没玩死几个人,那么这113×3=339万,也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7.37%。不要看这个数还不到十分之一,可它却包含了绝大部分的青壮年,留下来的以老弱病残为主。一句话,为了打高句丽,国家的血都快被抽干了。

3月14日,隋军突破了高句丽辽河防线,包围了辽东城。得意洋洋的杨广邀请西突厥可汗和高昌国王一同观战,那意思是明摆着的:瞧瞧我大隋多威风,每人吐口唾沫都能把高句丽淹死,你们小样可得老实点。

为了在外人前充分显示他杨某人的悲天悯人和治军有方,他还即兴向各将领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训话:我们打仗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拯救高句丽的黎民百姓。各位前进时要兵分三路,互相知会,不可单独前进,以防有失。所有军事措施都要奏报候批,不得专断独行。钦此!

我不知道杨广说上面这番话之前有没有仔细考虑过,但作为曾经率军南下消灭陈国的大元帅,怎么可以糊涂到如此地步?

首先,要表明自己爱民如子,又怎会把国内弄得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其次,保护敌国百姓,就应该在军纪和执行军纪上面下功夫,他老人家对此却是只字未提。再有,战场瞬息万变,军事指挥官不能随机应变,反而要老老实实写好奏章等待批复,脑袋被敌人砍下来了没有指示也不能动。下这种命令的人,实在不是当首领的料,糊涂虫而已。

更荒唐的还在后面。见高句丽军坚守不出,杨广又同时下达了两道看似合理,执行起来却是自相矛盾的命令:

NO.1 各军包围,攻城。

NO.2 如果对方答应投降,要马上做好接受安抚工作,不准继续进攻。

这个命令太理想化了,存在着致命的漏洞,而且高句丽人很快就发现并充分利用了这个漏洞。

于是便出现了以下场景:辽东城内快挺不住时就声称要投降,将领们只好暂时停止进攻,写好文书上报。等到批文下来时,守军又做好了战斗准备。这样几次下来隋军全做的是无用功,可怜杨广被人钻了空子还没有醒悟

这一围就是三个月,隋军依然毫无进展。见一座城都攻不下,每天消耗的资源又实在太多,杨广也坐不住了,亲自跑来视察,大骂众将无能,并表示,再不尽力,死啦死啦的!

大家当面都是磕头如捣蒜,背后早就在肚子里骂开啦:你的狗屁命令让我们像傻子一样被人玩,还不能说!不是你乱指挥,辽东城早就拿下了。凭什么怪我们不尽力?要死也是你先死!

围攻不成,只能改变策略了。于是,又有数支部队从锦州等地出发,进击高句丽本土。杨广保证供给——每人发给一百天的粮食,还有铠甲、刀枪、衣服、攻城器械和炊事器具等等,士兵们听说后都欢天喜地。

可是,别忙着高兴啊,没有车,没有人,怎么办?答案是:自己背!这些加起来有多重呢?答案是:三石以上。

一石折成现在重量单位有多少呢?汉代的一石约合现在的27千克,宋代的一石约合现在的59.2千克,隋代记载不详。但无论如何,每个士兵都至少要背上一百多斤的东西上路。谁背得动?

这样一来,士兵们可不干了,谁爱背谁背,老子们不背!

针对军队中弥漫的抵触情绪,杨广接着又下了道白痴命令:胆敢遗弃粮食者,斩首!

要知道,群众的智慧是无穷尽的,于是他们中有人便发明出了一个办法:索性出发之前就刨个坑,把粮食埋了。这可不算遗弃啊,我只是先存放在这儿,没东西吃了再回来取——好好的人,都变成松鼠了。

军官们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应付上面了事。可是这毕竟不是办法,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路刚走到一半,粮食就快吃完了。

渡过鸭绿江,这些部队与高句丽军相遇了。高句丽军惊奇地发现,这些天朝军队怎么毫无传说中天朝军队的威仪,反倒更像叫花兵。一眼看去,几乎个个都是面带饥饿之色,疲惫不堪,仿佛大病初愈般!那是,缺吃少喝不说,还要背着一大堆装备日夜兼程地赶路,是人都受不了啊!

于是,高句丽统帅乙支文德(这人在高句丽历史上算是个人物,现在韩国海军的一艘新型驱逐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决定,不管对方是丐帮还是病猫,先调戏一把再说。于是高句丽稍一交战就连连后退,隋军自然是“乘胜追击”一天内连续七次如此。虽说是七战七捷,战果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鲁国人曹刿在论“战”时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勇猛的军队,七鼓下来也快没气了,更不用说是疲惫、饥饿的隋朝军队了。

就在隋军几乎精疲力竭、只剩喘气的当儿,高句丽军突然发起了全面反攻。总算隋军多年征战,经验和技术尚在,但也只剩下被动抵抗和撤退的份了。

7月24日,隋军撤至萨水(现朝鲜清川江)渡河,高句丽军深得兵法精髓的半渡而击之,隋军大败,右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全军崩溃。渡过辽河的陆军全部撤回,另一支从海路登陆的军队独木难支,也只好不战而归。

至此,杨广第一次东征基本结束。据统计,共有约30万部队东渡辽河,逃回来的却只有2700人左右,粮食装备损失不计其数。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攻克了一座城池。这种战果,特别是考虑到双方国力的对比,只能说是惨败。

同类推荐
  • 唐末大盗贼

    唐末大盗贼

    大唐覆灭,群雄争霸。叶升,一介盗贼,他将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这战乱的年代中,一步步崛起,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
  • 兵府统帅

    兵府统帅

    少年将军杨影,幼逢陈庆之北伐,家人尽失,流落荒野。幸得府兵制开创,被“蜘蛛将军”燕不回收留抚养。与燕穆凌、宇文护相交甚笃,一同习武成长。六年匆匆,已是雄姿英发、名满关中,依然苦练不辍,望有朝一日报答恩师。公元五三四年,魏孝武帝和丞相高欢决裂,率众逃入关中,宇文泰趁机建国;高欢不肯善罢甘休;沉寂多年的南梁也蠢蠢欲动。就此,杨影义不容辞,跟随恩师,赶赴战场。可世事难料,先是勤王遭受重创,众人生死未卜;后被困天牢,流离敌城,却挖出惊天身世。而这一切,彻底使少年陷入命运的漩涡之中……群星闪耀的历史大幕,徐徐拉开。
  • 清代战争史

    清代战争史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战争史是记述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专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主体组成部分。我国几千年来,有记载的部落之间、民族之间、诸侯之间、新旧王朝之间、阶级之间、阶级内部及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战......
  • 小县令很忙

    小县令很忙

    推翻秦二世政权的不是刘邦项羽,是一个叫燕赤霞的年轻人。韩信没有在三十五岁死去,活到九十六岁,历经六世同堂。而他,魂穿异世,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个美男子,怎奈何,身负重任……“启禀大人,张小姐和豆腐西施说想要见您。”“去回话,你家大人下乡去了,有事就找吴达。”潘见轩揉着额头说道,抬手翻看案牍上的公文,其上都有朱笔批注。点头,没什么事,该去体察民情了!
  •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从一场运动(“五四”那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一份杂志(《新青年》)、一位校长(蔡元培)、一册文章(《章太炎的白话文》)及一本诗集(胡适《尝试集》)入手,谈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者借鉴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断片、个案,来钩稽并重建历史,强调是晚清与"五四"两代人的共谋与合力,才完成了中国文化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全书史料的钩稽与细节的描述相映成趣,读者不难在这两者的张力中间深切体会"五四"那代人所处的历史语境、政治立场、文化趣味及学术思路,读来饶有趣味。
热门推荐
  • 天才脑筋急转弯(超级智商训练营)

    天才脑筋急转弯(超级智商训练营)

    脑筋急转弯一书旨在为小朋友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通过简单的思考、练习与反复应用,达到开发智力的效果,小朋友可以通过本书的不同分类和不同描述,学着自己设计谜题,锻炼大脑的主动思考能力,本书内容丰富简练,又通俗易懂,最适合小朋友买来看看了。
  • 豪门陷阱:首席夫人不回家

    豪门陷阱:首席夫人不回家

    为了复仇,他从欧洲回来。精心策划,步步为营,彻底的粉碎了杜氏集团。为救家族,善良的她与他一纸婚约,最后掉进了仇人的陷阱……
  •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三分能力 七分人脉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工作、事业会困难重重。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越大,拥有了有效而丰富的人脉关系,也就获得了通往成功和财富的门票。
  • 猎恋之九尾郎君

    猎恋之九尾郎君

    千世轮回,爱而不得,一怒撕下生死簿,从此由她做主。一朝丧母,其父所为,一怒立下千年咒,从此谋筹天下。且看今生,三界六道,谋得彼此十丈方圆。猎妖天师,九尾狐妖,痴缠过后,谱写繁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花的笔记本

    花花的笔记本

    以前,我把随笔写在纸上,然后找不到了。现在,我把随笔写在这里,可能会有人看。随笔诗词转帖杂文……文笔拙略,还请多多包含。感谢我的责编,给了我这本短篇签约的资格。如果有相同爱好之士,不妨做个交流。青花致意,感承诸君。……
  • 超能狂兵

    超能狂兵

    三年前,随着那个号称最强之人消失,地下黑暗世界恢复了平静。而三年后,他低调的回到了国内,只想安静的做一个美女总裁的保镖,奈何江湖中关于的他的传说太多身不由己.....(新书《龙组兵王》,看完的小伙伴意犹未尽的话,可以转移新书了)
  • 蒋勋说红楼梦(第二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二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妖孽殿下:魅惑冷情阁主

    妖孽殿下:魅惑冷情阁主

    九州大陆上曾有一个传说,有缘之人可以见到倾城的店主,她会帮你实现一切愿望。这传说染上了瑰丽和梦幻的色彩,经久不息……时隔几百年,凤离城惊现于传说中极其相似的店,神秘的阁主与身份显贵的伙计,一起见证世间百态,看遍爱恨嗔痴。世间种种不过是因为一个执念,念由心生,悔时已晚矣。
  • 重生之复仇谋妃

    重生之复仇谋妃

    一朝嫁祸,她,沦为下堂妻,被陷害惨死!当年幼的孩子死在她面前那一刻,她立誓,若有来生她绝不会让这些残害她的人好过!一朝重生,她步步为略,棋棋带毒。可当她满心复仇之时,那个俊美的男人出现,说愿意给她一世恩宠……
  • 嫡女的逆袭人生

    嫡女的逆袭人生

    媚骨天成苏二姑娘上辈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喜欢国公府世子却惨遭其嫌弃。明明美貌无双,却被传成无颜丑女;明明多才多艺,却被传成胸无点墨。当然,这都是她死了之后才知道的。而这一世,这个小侯爷是怎么回事?苏纤月:我拿你当兄弟,你拿我当什么魏显文:娘子,别闹!什么兄弟?哪个兄弟?把我刀提来!美炸天娇弱小娘子vs纨绔腹黑小侯爷详情在评论中“入坑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