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1800000092

第92章 心里到梦

杨兰亭赶紧摇摇头:“萌萌,你什么都不要说。”

李萌萌不解:“为什么不能告诉她?”

“这会给她带来沉重的打击的。她刚刚离婚,又刚刚病愈,心理未必能承受很多呀。如果让她获悉这样的噩耗,岂不是对她是一种很沉重的打击吗?”

李萌萌又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妈妈···您心里总是处处想着别人···想过自己心里有多苦吗···淑云既然选择了爸爸···不仅仅要索取荣华···同时也要去学会承受呀···”

“萌萌,难道你非要多拉一个人去承受痛苦吗?”

“可是···这件事隐瞒得住吗?”

“唉,能隐瞒多久就多久吧。即便她最后知道了,也应该由你的爸爸亲自告诉她。”

李萌萌思索一会,不由担心道:“淑云会不会嫌弃爸爸呀?”

“萌萌不要多心,淑云不是那种女人。”

李萌萌不由提醒妈妈:“您别忘了她之前是怎样嫌弃一位科学家的。”

杨兰亭不禁沉思道:“淑云在事业上是一个好手,但在性情上还属于一个小女人,喜欢被照顾着,但需要她去照顾别人时,确实有些强人所难,更主要的是看她对你爸的感情有多深。”

李萌萌不由摇摇头:“如果论对爸爸的感情深,天下任何女人都不能超越您。淑云可以帮爸爸打理公司,但伺候人的活,她干不来。”

杨兰亭鼻子一酸,双眼不由泛起了泪花。

李萌萌一看妈妈这副样子,心里颇不是滋味,卖萌似的把脑袋扎进她的怀里。

就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在这座城市的另一户人家里依旧闪烁着灯火。这是一套别墅,无论从建筑面积和装修程度都算得上一栋豪宅,但这里的男主人依旧在书房的电脑桌前忙碌着。他就是那位三十年前出国经商的杨启明。此刻的他依旧抱着构成FAST重要元件TR15图纸进行仔细地揣摩着···

不一会,书房门被打开了,从外面走进来一个身穿睡袍的女子。她看上去大约五十来岁,带着一种成熟的气质,但实际上她就要迈入六十的门槛了。

当她看到熬夜中的杨启明,不由露出怜惜的目光,脚步轻轻地靠上去,目光聚焦在了杨启明的花白头发上。

杨启明因为过于专心,并没有觉察到身后的异样,这让女子能从容地观察他的头发。

也许女子感觉他的白头发又陡然增加了不少,不由心疼地把小手搭上去轻轻抚摸···

杨启明这才感觉到了身后有人,赶紧回过头去——

“湘悦!你还没睡吗?”

原来,这个女子就是他的妻子苏湘悦。

苏湘悦微微苦笑:“我已经睡了一小觉了,可发现你还没睡。”

杨启明不由抬起胳膊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唉,我心里有点兴奋,实在睡不着呀。”

苏湘悦有些不解:“为了一个仪器元件,你至于这样激动吗?”

“湘悦,这可不是普通的仪器元件,而是中国FAST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呀。能够为祖国的超级工程尽一份力量,你说我能不激动吗?”

“可是你还没跟国家签署研制的合同呢。再说,南秉怀也没有明确答应你呢。”

“哈哈,我们只差一道程序而已。关于进竞标TR15,我们公司是势在必得呀。秉怀就算对我还有一些偏见,但他毕竟是一个以大局为重的人。”

“启明,我听说你为了拿下这桩订单,宁可压低报价,难道不怕做赔本买卖吗?”

杨启明淡然一笑:“不瞒你说,我已经抱着亏本的决心了。”

苏湘悦一愣:“这是为什么?”

“为的是圆自己这大半生的梦。”

苏湘悦不由感叹:“你的天文梦一直没醒呀。”

“是呀,如今终于可以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了,我可以说是无怨无悔。”

“可是你已经为国家的天文事业做得够多的了,回国这些年里,你可没少为天文台捐赠呀。”

“这是不一样的。我之前只是拿一些钱,结果总是让秉怀看不起。现在可以出力了,可以像秉怀一样,亲自为祖国的FAST工程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了。”

苏湘悦不由苦笑:“你呀,难道想暗中跟他较劲吗?”

杨启明断然摇摇头:“不,这不是较劲。我无论做什么,都远远不及秉怀为国家天文事业所做的贡献。我想做的就是要为FAST工程尽一份微薄之力,圆自己一个梦。”

苏湘悦一怔,随即心疼道:“可你也不能因此过分操劳呀?你看看自己的头发,几天不注意,一下子就白了这么多。”

杨启明不以为然:“我早已经不年轻了,都年过花甲了,能不白头发吗?”

“你呀,既然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就该多保重自己呀。无论做什么,都不要太拼了。你看看自己,为了这个所谓的FAST工程,已经熬了半宿了。”

杨启明连忙解释:“公司明天就这个项目要召开一次研讨会。我在此之前,必须把这个项目的困难程度考虑清楚呀。否则,就会无的放矢呀。”

苏湘悦不由叹息:“唉,既然你明天还要召开会议,居然还这么熬夜,等明天还有精力吗?”

杨启明只好妥协:“那好吧,等我再忙一小会,就去休息。你先回去睡吧。”

不料,苏湘悦竟然卖起萌来,立即伏在他的后背上呢喃:“我等你一起回卧室。”

杨启明知道她这是在监督自己,不由莞尔一笑,便加快了浏览的进程。

第二天,杨启明那这装有TR15元件图纸的文件包出现在他的公司总部大楼里。这本来是一家大型的公司,从公司大楼气派程度便可见一斑。可是,公司里来回走动的人并不是很多,只有零星的穿着职业套裙的女工作人员偶尔跟他擦肩而过,并相互打着招呼——

“早!”

“早!”

杨启明走过一条长长的走廊之后,终于来到一扇子母门跟前,在它的上面高高悬挂着‘会议室’的牌子。原来,这里就是他的华航公司进行重要决策的地方。

他首先定了定神,举手梳理一下额头上的散发,然后推门而入——

不怪他如此的郑重,原来会议室里的那张椭圆形会议桌上几乎坐满了人。他们都是华航公司的技术精英们。原来,华航公司作为一个高科技电子产业的公司,可谓是科技人才济济。他们一看老板来了,便停止了接头交耳,现场是一片宁静。

杨启明放眼打量一下众人,发现他手下的精英们基本都到齐了,这才缓步走向自己的位置。

众人则把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等待着他的第一句发声。

此刻的杨启明在面对下属的目光时,略显一点压力,轻轻把文件包放在前面的桌案上,然后向他们道一句:“我来晚了,让大家久等了。”

众人没有言语,看着他慢慢坐下来。

杨启明坐下来之后,首先扫视一眼他的左右两个中年男子,心里似乎吃了一颗定心丸。

原来,这两位中年男子都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人才,堪称是华航公司的台柱子,更是杨启明的左膀右臂。杨启明要想在FAST工程上有所作为,必须依靠他俩。

那两位公司的高工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对于杨启明的关注,显得有点心不在焉。

杨启明这时从文件包里抽出了那本图纸,然后朗声表态:“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讨论关于我们的华航公司承揽研制中国的FAST工程的重要元件TR15的方案,还请大家各抒己见。”

坐在下首的一个年轻的技术员顿时愣住了:“杨总,难道这次会议不是研究咱们公司技术转型吗?”

杨启明把图纸向他一晃:“我们要集中力量研制TR15元件,难道就不是技术转型吗?”

年轻的技术员摇摇头:“可那不是长远之计呀。如今公司运行不景气,说明我们的电子产品已经过时,需要升级和创新了。为国家承揽研制TR15元件并不能给咱们公司带来长远的效益呀。”

杨启明感觉自己受到了顶撞,不由把脸一沉:“谁说我们研制TR15就是为了效益了?我们就算是做公益活动也要把TR15项目上马!”

不料,坐在杨启明左首的中年男子突然发声了:“杨总,我说一句不好听的,由于咱们公司产能已经落后或者过时,生产的半导体产品也频临淘汰的边缘。如今的公司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把所有的力量投入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方面上来,实在没有精力再搞所谓的TR15项目的研发呀。”

此言一出,除了杨启明陡然变色之外,其他的与会者都相互赞许点头。

杨启明刚想发作,但一看几乎所有人都拥护这位高工的话,不由陷入了沉思。

那位高工趁他迟疑的时候,继续发言:“杨总,我们的公司目前如履薄冰,如果花大力气搞TR15的研发,恐怕错过了产品转型的重要的机会呀,请您要三思呀。”

同类推荐
  • 不忧离别

    不忧离别

    有人说、相识是为了更好的相遇;而在我眼里相识只是离开的开始。相识一场、离别一场,究竟是谁要离开谁?
  • 远方的秘密

    远方的秘密

    为了让中国在宇宙探索方面走到世界的前沿,南秉怀等天文学家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两弹一星’的精神,不惧挑战,攻坚克难,终于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天眼’,令茫茫的宇宙空间亮起了一只观测最远的‘中国眼’。为此,南秉怀、程学东等科学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却让中国在天文领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谨以此书敬献给那些为强国梦做出无私付出的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
  • 浮沉何解

    浮沉何解

    在人生的长河之中,浮浮沉沉,浮而骄纵自傲,沉而萎靡不振。历经风光无限的背后,那种重如千斤的压力,那荣誉跟耻辱的并存,心酸无比。扛过,才知道生活的不易。人生浮沉,社会也在浮沉,浮沉的人生,如何适应浮沉的社会?浮沉何解?亦为何解浮沉?世事难解,人生难解!
  • 不计辛勤一砚寒

    不计辛勤一砚寒

    回想当年填报大学志愿的那一刻,我是多么地义无反顾,提笔填下的都是师范专业。而今,十年面壁图破壁,我很怀疑,还有多少人愿意如我,去守着自己的教育初心,守着芬芳的傲骨,不被周遭利益诱惑,不被功名所伤、所扰。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从不曾料想,教师这一行业,琐碎、杂乱却又敏感,是如此的难以拿捏分寸,难以诉诸笔端。但是,我固执地认为,总该有人去展现一下这个职业的日常百态,哪怕是窥斑知豹,点到为止。尤其是在这后疫情时期,它的平凡,它的心酸,它的伟大,个中滋味,更值得细细品咂。用心倾听,你会被这一职业的欢喜和无奈所打动,你会发现,所有一线的教师们都是小说人物的原型。
  • 黄土柔情

    黄土柔情

    黄土地的柔情,像极了高粱酒,浓,烈,却又柔,让你陶醉,让你痴迷,浑浑噩噩,无法自拔。黄天,黄地,到处都充满了土黄色。挣扎,热血,无情,冷眼,激情,恐怖,爱情,善意都在这片土地上演。干涸的土地由此变得灰尘滚滚,空气里弥漫着黄土,黄土遮盖了太阳,遮盖了月亮,让这里的白天黑夜都是混沌一般,无法分明,疯狂的挣扎,如同沙尘暴中的马匹一般,痛苦,嘶叫,红色的双眼早已被这黄土掩盖,只留下了人类本性的喊叫,到处都混乱一片,喊叫声与狂风一起吼叫。。。。。。黄土地孕育的这一切终究又被黄土带走,就像沙尘暴总要离去一般,最后只留下这戈壁滩,荒凉,死寂,你不会想到这里曾会有热血洒过,你只会像一个徒步探险者经过最困难的沙漠一般,想尽早解脱,不会发现脚下那碎了的高粱酒坛子,更不会去抛开那埋在黄土深处的旱烟锅,没有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像另一个世界一样,而这个世界只存在满天飞硕的沙土中,有多少人想冲出这里,又有多少人不愿离开这里,这里太多太多人情世故,太多太多人性显露,真实与狂妄,让这里狂躁,又让这里不舍,狂风过后却又什么都不留,只有解脱!
热门推荐
  • 从家里开始求生

    从家里开始求生

    荒岛上:“小陆秘制小汉堡,既实惠又管饱!”将兔肉夹在自制的木薯淀粉面包里,陆铭重重咬下一大口,湿润海风吹的他微醺醺的。末世中:“不管是腥还是臭,到我嘴里都是肉!”陆铭捏着鼻子割下丧尸的身上的腐肉,一口吞入肚子。妖界:“妖兽的蛋白质起码是牛肉的六十倍!”将九头蛇的肉递入口中,陆铭眼睛一亮。而这一切,还有从一场家中求生说起……PS:求生界里我小陆,所有东西都入肚!
  • 西敏镇

    西敏镇

    狼狈的真实与美好的虚假,你选哪一个?迷失尼克·汉考克坐在第五区警局接待室里,对面那个警探的脸色很是尴尬。“汉考克先生,恕我直言,我们无法立案。”“我的女儿被掳走了。”“汉考克先生,我理解您的心情,可是,事情发生在西敏镇,那个地方太特殊了。我们无法插手啊。更何况,那里本来就是您的地盘,不是吗?”警察的嘴角挂了一丝讨好的笑。
  • 大海无垠

    大海无垠

    未来海洋世界的人类生活——移居海洋开展人类未来生活的新世纪
  • 狼人

    狼人

    《狼人》写猎户李友善上山打猎时救了一只小狼崽。母狼知恩图报,在李友善一家遭难的时候,它冒着危险救了他们不满三岁的儿子铁蛋,并叼回山里抚养。历尽千辛万苦,母狼终于把铁蛋养活养大。铁蛋从小吃狼奶,又受狼的熏陶,具有鲜明的狼性,既聪明、勇敢而又诡异、狡诈。生活在狼群里,他人小胆大,敢在老虎面前大喊大叫,敢和豹子在树上周旋,敢与黑熊贴身打斗。回归人类后,铁蛋不懂得人情世故,做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来:头一天刚回屯子里就抢了人家的羊;闯进地主家里强行裹了少奶奶的奶头;毫无人性的把自己的爹爹咬伤;跟仇人家的狗成为了好朋友;刺杀了一个又一个日本鬼子。每当铁蛋遇到了危险,他的狼妈妈总会神出鬼没的及时出现。
  • 权倾天下之妖妃传

    权倾天下之妖妃传

    昏暗的房间里,只剩下了两个人的身影交错着……低沉的说话声让这里的氛围变得更加的压抑,只是这一切终在此结束。三十年的光阴荏苒,岁月沉浮,终究在此而终结。这是一个女人一生的沉浮史,是岁月里那纠缠不清的情缘史,是无法摆脱的命运史……且看她云起云落,岁月浮沉?
  • 当铺的陷阱

    当铺的陷阱

    世上有一间当铺,可以典当任何东西,可以是有形的器官,比如手,脚,也可以是无形的东西,比如说时间,爱情。典当出后同样可以换的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只是这些都是有期限的,毕竟任何不是你的东西都不会被你无限制的拥有。
  • A Brief Enquiry

    A Brief Enqui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惊世猫妃

    惊世猫妃

    百里墨水,百世重生,一朝死去,成为了混血火灵猫,身份被顶替也就罢了,还被丢弃,自生自灭?看她如何夺回自己的身份,随手虐渣。
  • 这个狂妃不好欺

    这个狂妃不好欺

    五骨何许人也?——坠楼使她成为穿越史上最倒霉的人!【1】在尹家斗争中,她毁了姐姐容貌,孤身一人站在重重包围中,她摆出了作战的姿态,冷冷道:“我不再是从前的五骨了!”【2】她被喂了毒药流落在荒岛,被美艳得像是女子的他所相救,一起并肩战斗。他深爱着她,她却一直在怀疑:“别以为你救了我,你就是好人。”【3】消息传来,皇室要娶她为妃,她冷笑着将凤冠踩在脚下:“我五骨誓不为妃。”【4】她站在雪山之巅,救下了那个少年。面对着武林人士的阻拦,她笑道:“江湖规矩?哈哈,我五骨只有一个规矩:‘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求留言求推荐,留言加更速更—————
  • 边缘经验与“超稳定文化结构”

    边缘经验与“超稳定文化结构”

    对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普遍看法或基本判断,可能存在着几个明显的悖论。比如,一方面我们认为长篇小说存在着难以挽救的危机,无论是评论界还是一般读者,普遍对长篇小说创作不满;但在不同的会议上,对具体作品的肯定几乎是众口一词。那么,究竟哪种言说是我们诚实的体会,哪种判断更符合当下长篇小说创作的真相。我们认为长篇小说在创作技巧上越来越成熟,因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哪怕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他的小说在技巧上也相当圆熟。但技巧上的成熟,并没有为小说的声誉或命运带来转机,对小说精神或思想缺失的批评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