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8600000014

第14章 考大学

1957年到1960年,王世华他们的户口和粮油关系全部转到了商县中学的学校里。

当时,学校里专门有一块实验田供他们学习种植。试验田大概有二亩多地,学校要求种上冬小麦。于是学生们开始深翻地,挖了至少有1米5深的壕沟,下面埋上肥料、树叶和青草,在上面再盖上土,就这样一层一层的一直将这1米5深的深沟埋平,然后在最上面再种上小麦。

种植小麦,也不是按正常的播种量进行播种的,而是要密植,厚厚地几乎把小麦撒了整整一层。过了不久,小麦苗出土了。开始的时候,麦苗长势非常旺盛,可是,过了冬季,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当小麦开始分蘖的时候,就都全部倒伏在了地上。

这可怎么办呢?学生们拿小木棍儿和草绳试图把麦苗扶起来,可是倒伏的小麦仍然站不起来,因为麦子实在种得太密密麻麻了,麦秆长得比较细弱。那一年到了最后,小麦颗粒无收,完全是一地的麦草,全部荒在了田里。

除了深翻地,王世华和同学们还积极参与了大炼钢铁的运动。在学校的一个角落里,老师们请人围起了一个炼铁的土炉子。这个大炉子大概有五米多高,王世华和同学们把收来的废铁全部砸成小块儿,然后再用木炭来炼铁。

炼铁的木炭从哪里来呢?学生们要走到周围很远的农村,到山区里面去,一个叫甘露塘去背木炭。

因此,王世华和同学们每周六都要去山里背回木炭,走的路相当远。大家出发之前天还没有亮,每人包里带上两个玉米面馒头,学生们都戏谑地把它称作“手雷”,因为凉的时候,这玉米面馒头硬的要命。

实际上,到了学校指定的地点,深山里那些老乡的家里,木炭有的在楼上,有的储存在地窖里,将他们原来准备出售的多年积攒下来的木炭,实行一平二调,让他们交出来,老乡们的内心其实也不怎么情愿。

就这样,学生们每人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有的人担的多一些木炭,有的人则背的少一些。一路上,他们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般来说,都要经过一天的时间才能走回学校。

当然除了参与担木炭的运动,参与深翻地的运动,学生们还进行捕捉麻雀,消灭老鼠等等。在当时,全国的形势都是这样的,所以大家就跟着一起施行了。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王世华已经升学到了高三,升学高考就在眼前,同学们之间有的是协作,互相帮助,但也有的是互相竞争的。

随着王世华和同学们的年龄逐年增长,对社会和对自己的前途,大家也有了一些模糊朦胧的认识。

王世华在外语老师的怂恿和鼓励下,糊里糊涂地在高三时报考了西安外语学院。可是王世华只身在外,也没有人可以征求意见的,更没有人对王世华未来的道路进行指点,不想,这一决定就确定了王世华一生的命运。

高考时,王世华根本没有觉得有任何的压力,考场就设在他们学校,考完就算了事了。可是这事面临转户口的问题,这确实让王世华大伤脑筋。因为,王世华他们都来自农村,担心自己如果考不上大学,户口就要转回农村老家了,又要回到深山里务农,那么这十年的学习功夫也就算是付诸东流了。

王世华心想,如果考不上,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母亲和哥嫂多年来的辛勤劳动,他们的心血,王世华将如何进行回报呢?所以等待录取通知,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难熬的过程。

为了等待录取通知,王世华和同学们决定先不回家,他和同班的五个男同学租了两辆架子车,来到商洛卫校的一个建筑工地,去给卫校拉架子车垫土方。大家苦干一个多月,挣了几十块钱。

王世华想,这样可以为自己以后上学买点日用品课本和书籍了。他还用平生以来的第一次自己挣的钱,买了一个布被面,还买了几件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余下了一点钱,王世华就留作以后的车费,他十分谨慎地保管了起来。

当时录取通知书要留一个邮寄的通讯地址,王世华担心在学校通讯地址不保险,就把地址留在了自己的老家,把户口和粮油关系暂时都装在自己的口袋里。

因为录取通知的通讯地址,写的是王世华的老家,也就是山阳县板岩乡庙台村,所以王世华将自己那仅有的一点简单行李暂时寄存在学校的一个杂物间里,他们几个人就空人返回了老家。

商县离板岩乡还有二百多里地,因为山阳县离商县120里,山阳县离世华家还有65里,那么加起来,已经快到二百里了。

为了节省路费,王世华在整个上学期间,都从来没有坐过汽车,往返学校他一律步行。王世华就这样步行着走回家里,一方面帮助家里干些农活,另一方面继续等待录取通知书。

这是决定王世华命运的一份通知书。

记得8月中旬,有一天下午时分,王世华正在村子场边的大磨上磨粮食。他远远地看见公社的文教专干和另外一名工作人员戴着草帽,从沟那边的山梁上向他家走来。

走到他家的时候,他们问王世华,“你是不是叫王世华?”

世华说,“我就是王世华。”

年纪大一点的工作人员说,“恭喜你,你考上大学啦。是西安外国语学院。”

这是真的吗?听了这话,王世华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工作人员十分肯定地说,“你看,通知书我们都已经给你送来了。”

这时候,世华才反应过来,连忙将他们二位领进了自己的家。

母亲和世华的大哥世经,还有其他的乡亲们,大家得到这个消息都是喜出望外。

专干特意给他们送来录取通知书,可是家里也没有红包,也没有鞭炮,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招待人家的。想来想去,母亲给他们每人煮了两个荷包鸡蛋,这大概在山里,就是最高的招待了。

经过一番攀谈,他们千恩万谢地送走了二位专干。因为这两位同志,他们要步行五六里路,冒着8月的酷暑,专门给他把通知书送到家里,实属不易。

送走客人之后,王世华独自将通知书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西安外国语学院,那大红的印章后面的地址是西安市南郊八里村,上面还有开学的时间,以及自带生活用品等等要求。

王世华心想,这一回,他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尤其是自己的母亲以及大哥大嫂,他们一直以来的辛劳也没有白费,现在他总算考上了大学。

至于大学将来是怎么上,他还一点没有打算。他总觉得,西安市肯定要比商州更大一些,这样他就可以一步一步的从终南山里向外迈出了脚步,就像一片云飘出了山岫。

记得那天晚上王世华几乎没有合眼,他思前想后,觉得考上了是好事儿,可是考上了也可能是坏事情。

上学,尤其是上大学还是外语学院,据人说要求的很高,像他这样深山里来的穷孩子能否适应大学的生活呢?再说家中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上学的费用从何而来呢?即使是往返的车费也无法支付啊!

想到这里,王世华的心中又感到十分的懊恼,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当中,他思前想后,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假期很快就这样过去了,到了快开学的时候,王世华就又步行走到了商县中学,还有几位考上的同学,他们都在那里等着他,然后他们集中一块儿去上大学。

记得当时一起考上大学的,还有马滩的两位姓曹的同学,叫银华的同学,还有一位丹凤姓刘的同学叫刘成功,还有一位姓舒的同学,他们大概有五六个人考上了大学。

同学们来到一块儿,大家都谈论着,你考到哪个学校了,我考到哪个学校了,互相交流着,幻想着未来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学校是将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来自深山,根本没有出过山区,所以对于西安市是什么样子,大家都一无所知。

给大家做示范动作的那位同学王祥波,他也考上了西安体育学院。同学们在学校办好了应有的手续之后,按照通知书的时间一块准备到西安去上大学。

王世华就这样离开了家乡,把自己还是那样一点简单的行李,打了一个包就出发前去西安上学了。

当时从商县到西安,虽然有汽车,但是没有客车,只有卡车,他们几个人就把自己的行李放到卡车的中间,然后人坐在上面,一共坐了两排。

车就这样开动了,同学们也就离开了商州市向西安奔去。因为王世华从来没有坐过汽车,开始的时候还感到十分的新鲜,好奇,可是当地都是山路,汽车在秦岭上盘来盘去,弯道特别多,不久他就开始晕车了。他首先感到心里恶心,头晕,接着就开始呕吐,还有其他几位同学,也都有不同的晕车症状。

卡车开到秦岭山顶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因为出发的时候天气还很晴朗,可是现在却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卡车上面没有篷布,大家只好就这样淋着雨。不到几分钟,车上坐的人全身都已经湿透了。车厢里面装了半车厢的积水,大家的行李也全部被雨水泡湿透了。

就这样冒着大雨,大家一直一路前行,终于走到了西安火车站。录取通知书上说的很清楚,学校在西安火车站设有接待站。因为这些外地来的同学从来没有进过西安,怕迷路了,所以他们就在火车站集合。他们来到接待站以后,那些老同学对新来的同学都十分关心和热情。他们把新生们从车上接下来,可是看到他们浑身湿透了,所带的一点行李,也被雨水泡得湿了。

接站的老学生三五个人一起将新生的行李纷纷地从车上拿下来,把他们送上了西外的班车,然后尽快地送到了学校。

王世华来到西安外语学院,学校位于南郊八里村,距离火车站并不是很远。王世华一看,他们的宿舍门上,已经把名字都分好了,每个人的名字都写在了宿舍的门上,便于大家入住的时候寻找。

一般每个宿舍住六个人,世华的宿舍因为还是平房,所以没有架子床,住的人比较少,只安排了四个人,算是比较幸运的了。

可是新生们的行李已经完全湿透了,衣服也都湿透了。老同学们非常热情,立即将他们的衣服给世华和新生们换上。

世华把自己被雨泡湿的被子的水使劲拧干,然后搭在外面晾晒,就这样晾了好几天,被子还是没有完全晾干。

因为是夏天,所以晚上没有铺盖也无所谓。热心的老同学们把他们多余的被褥或者被单借给世华他们一条,暂时铺上。

就这样将就着过了几个夜晚,王世华和新同学们一起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同类推荐
  • 西边残阳还未落

    西边残阳还未落

    真实的题材,悲惨的故事,道尽人间沧桑,逆境出人才,扬吾光辉岁月的艰辛!
  •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原名《房奴,向钱冲》何国威签购房协议的时候手都在发抖,毕竟几十万的借款,两百万30年的贷款,人生之路仿佛一下子失掉了很多可能,连上班吃个外卖都要计较着怎么划算……蓝清灵说自己是个太懂事的妻子,一个梦中的婚礼也没有,连婚戒都没有买,双十一看中好多东西,衣服包包化妆品,都加了购物车。最后一点结算,发现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想到每月还要还房贷,于是她一个个把那些想买的东西都删除了,只留了一些要买的生活必需品……那年,他们才26岁。在供房还贷的日子,他们基本砍掉了娱乐和无谓的消费。自己做饭,周末也不逛街了。但也因压力大,赚钱欲望也大了很多,工作方面更认真努力,拼命加班,少了很多浮躁和懒散。致奋斗中的房奴们,让我们一起向钱冲!
  • 娱乐直播教父

    娱乐直播教父

    主播·2016最受瞩目的职业!以一名主播的第一视角,看遍主播职业生涯。貌美如花的美女主播,魅力四射的舞蹈主播,但他们集中在一座主播楼,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看世间百态,观红尘纷扰。。。
  • 神坡村

    神坡村

    方寸之间,不负时光之望;弹指一挥,不忘初有之思。
  • 要遇见温柔的人

    要遇见温柔的人

    我的冷漠里,藏着一半害羞一半自卑,你说你了解我,是真的吗?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冷宫妖娆

    穿越之冷宫妖娆

    专注出墙一百年!欧诺被雷劈穿了,在她抓小三的时候。穿回古代,迎接她的是后宫“小三”三千人……且看小三专业斗士与三千小三不得不说的故事。
  • 故事会(2018年3月上)

    故事会(2018年3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小儿推拿广意

    小儿推拿广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色月影

    血色月影

    左手昆仑,右手天山。黄土官道上,一抹黑影疾速掠过,速度之快仿若一撇亮光。吹花吹花,只因入东厂当日漫天梨花。此刻,吹花驻足停在一匹白马前,拱手道:“大人,前方就是天山、昆仑,岳如影的月影宫应当匿于其中。”已入高原,白马喘起粗气,不安地扬蹄长嘶。座上人一拉缰绳,立刻让它平静下来。“直接入山。”低沉男音穿透风沙而来。银色铁甲、英姿飒爽,带着拒人千里的寒冷。“是。”吹花迅速上马,尾随前方一骑身影而去。张长铭,掌管明廷最大特机构东厂,此番来到边疆是为七公主朱静婷寻找救命良药。
  • 修天破

    修天破

    百年之内,若你星盟无法阻止补天遗漏,我鬼血一族自当取而代之!当鬼血一族的老祖被封印之时,狠狠地说到。好,那就让你这鬼老祖永无破封之日!五神帝微笑着说到。哈哈哈!咱们走着瞧!话音刚落,鬼血一族的老祖随即被封印漩涡吸入。持续了多年的大战终于是暂时停下了。
  • 深秋挽歌

    深秋挽歌

    她本意一生自由可世事变化无常,九皇子心系天下,所以她要与他共定天下。“月儿,下辈子让我早点遇见你,我要带你踏遍这突厥,草原上的花都为你而开。”“可爱我的人都一一离我而去了,我对不起思靡。”“月儿,做我的皇后,后宫只能有你一人,整个大齐朕只爱你一人。”
  • Under the Red Robe

    Under the Red Rob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凡人修仙

    凡人修仙

    陈健带着龙魂戒指穿越,成为一名预备仙人,通过利用自身优势,成为修仙者,获得上古仙人的传承,走上上古修仙之路,在神秘诡异的仙人世界进行一系列探险,最后获得永恒的故事。
  •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主要内容包括:上山下乡、农家书屋督察笔记、陕南农民减负检查日记、三赴大荔“三下乡”、三赴关山“三下乡”、三上二龙山、商州三日游记、四顾龙泉造山林、万紫干红总是春、故乡大荔三日游、三顾故乡选书记等。
  •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在美国两轮量化宽松和中国4万亿的刺激下,人们普遍预期世界经济将如期复苏。但正如米塞斯所说:“信用扩张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导致新一轮的萧条。”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于2011年年中再次橫扫全球。引发这次恐慌的是再度出现的类似于2008年秋季的违约危机,只不过上次麻烦的制造者是那些金鬲机构,而这一次则是政府债务。 更为麻烦和棘手的是,世界逐渐“老”去,创造财富的人将越来越少,但需要赡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当前的债务问题只能曰益恶化,世界经济被债务挟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