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0600000160

第160章 瘟疟凶猛来

今天是集中搜救被困百姓的最后一天,郑冲回到城内营地之时,各方陆续带来了搜救街区已经搜寻完毕的消息。这时候的建筑不似后世那么复杂,倒塌后多是些砖石木料,没有钢筋混凝土困扰,搜救并不算困难,而且被掩埋的百姓也不会被埋得很深,搜救起来也算顺利。

不过话又说回来,若这时候的建筑真是钢筋混泥土的,也不会一场台风就倒塌那么多,凡事有利必有弊吧。

被困的三千余名百姓大多都被找到,死去的占了六成,活着被救出来的也有一千多人,救灾的第一阶段算是完成。

但今天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陆续有附近州县的灾民开始往泉州而来,从一两百人一群,开始逐渐增加到一两千人一队,都拖家带口往泉州城而来。

一场风灾摧毁了刚刚收获的秋粮,百姓们无以为生,郑芝鹗率领军马吩咐各处县镇救灾,同时召集灾民们聚集到泉州城下就粮。让灾民们自己来泉州城下统一赈济,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人力物力,否则还要将粮食运往各处州县,这笔花费可不是小数。在泉州城这里集中赈济,靠近泉州港,等台湾的粮食到了之后,便可就近赈济,节省许多。

当天郑冲便命施福在泉州城外,城南、城东近郊处划定了两块灾民营地,陆续调军士出城来,帮助城外灾民在这两处搭建临时居所。又紧急从大营调集三万石粮食,在这两处灾民营地开始以工代赈,登记干活的灾民,分发赈济粮食。

城外的灾民不得入城,减少了许多麻烦,而灾民们领到了粮食,也有落脚的地方,便都安心住下,也不去滋扰城内,秩序井然。没发生什么哄抢大户,聚众作乱的事,可见国民们还是如后世所说的那样,有口吃的就不会生乱。

同时另一个早就预料到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城内得病的人开始出现,并且有增加的势头!

早间负责巡视各处街区的军马回报,城内共有五十多人患了打摆子等疾病,经大夫诊治后,确定是瘟疟。到了傍晚时分,患病人数增加到了三百人,也有军中士卒得病的,这个数字增加之快大大出乎郑冲的意料。

傍晚时分,郑冲紧急召集各部将领、官吏聚齐,开始布置应对瘟疫的办法。疟疾在后世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但在明末这个时代,却是能要人命的大瘟疫。

汉武帝征伐闽越时,“瘴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东汉马援率八千汉军,南征交趾,然而“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清末,繁华市镇云南思茅由于疟疾的流行,使原本七八万人口的市镇,到新中国成立时仅剩944人。季羡林在《赋得永久的悔》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思茅是有名的地方。可是,在过去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上,它是地地道道的蛮烟瘴雨之乡。清末至民国期间,这里爆发了两次恶性疟疾,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患病死亡。县大老爷的衙门里,野草长到一人多高。

可见疟疾在古代的威力,这种病的确是要人命的病。而且这次瘟疟来势汹汹,到得傍晚时分,已经出现第一个死亡的病例!看来这瘟疟是恶性疟疾,寻常疟疾三至五天潜伏期,很少会有骤死的病例,但现在风灾才过四天,便已经有人病死,可见这场疟病定然不轻。

“守备老爷,此趟城内军营之内已经收治了三百二十八名病患,皆是冷热畏寒,且有高热头痛症状。适才老夫过来前,已经死了一人。据老夫行医多年经验来看,此趟瘟疟乃是极重的三日疟,从病发至死,不过三数日时光,病邪极凶啊。”

面前说话这人乃是泉州名医王德泉,只见他白发苍苍,满是皱纹的脸上满是忧愁之色。郑冲此趟布置城内防备疫情之事时,延请了城内许多名医,王德泉德高望重,便被一众大夫推举前来参加会商。

防备疫情,郑冲格外重视,专门指派将佐领军负责,王德泉等名医也加入其中。每天军伍巡视之后,一旦发现有病患,便将人带回大营,交给王德泉等人医治。

听完王德泉介绍今天城内疫情后,郑冲也不废话,当下便道:“此趟瘟疟虽然来势汹汹,但也并非不可防备!从明天起,各处疫情防备要谨记以下几点。其一,瘟疟乃是蚊虫叮咬传播,各处防备疫情之时,要贴出告示,告知百姓们防备蚊虫叮咬。其二,城内组织的老弱妇孺防备疫情队,要在各处灾民聚居之处,多烧蒿草,用蒿草烟气驱赶蚊虫,又或多撒石灰、米醋驱赶,总之要居住之处尽灭蚊虫!其三,还在家中居住的百姓,也要分派人手上门逐户告知防备蚊虫,若家中有病患者,要立刻带回大营来隔离医治。”

听到这里,王德泉忍不住插口道:“守备老爷,瘟疟真是蚊虫叮咬才会染症的么?”其实直至清朝年间,人们才逐渐搞清楚疟疾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在明末还并不清楚,只认为疟疾是一种瘴气所致。

当下郑冲皱眉道:“瘟疟乃是水中一种疟虫所生,蚊虫栖息水中,便带了这种疟虫,而后蚊虫叮咬人身,疟虫便进入体内,人就得了瘟疟。此时不是争论这个的时候,你们按我说的做便是了。”

众人也不敢反驳,帐内懂医术的只有王德泉一个,他听了郑冲话后,喃喃自语,似乎还是想不通。

郑冲也没管他,继续说道:“其四,城内和城外大营都要建起隔离病患的营区,营区之内病患许进不许出,一应所需都由外面供应。其五,各处加紧收购药材,城内几处都要熬制防备疫情的汤药,要保证每个灾民都能喝药预防。我这里有个预防的方子,唤作柴胡截疟饮一方。该方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导邪外出,常山、槟榔祛邪截疟;配合乌梅生津和胃,以减轻常山致吐……”

当下郑冲随口说了后世清朝乾隆年间使用的防备疟疾的汤药方子,王德泉听了之后,眼前一亮,当下找来纸笔认真记下,当下忍不住轻叹道:“想不到守备老爷也是个精通医术之人,此方大有道理啊。”

最后郑冲朗声说道:“此趟疫情虽来势汹汹,但诸位也不必惊慌,天气开始转寒,待得天气冷下来之后,蚊虫不再滋生,此疫情最终也会过去。各处军马巡查之时,还要严防城内有谣言流传,防备蛊惑人心者!至于已经得病的病患,先用青蒿方子试着治疗,若是无效,过几天台湾海船归来,便会有治疗瘟疟的特效药金鸡纳霜带到,便可医治。这青蒿方子你们都记一下,也不算繁复,便是用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绞取汁,尽服之……”

此刻明末虽然是小冰期气候,但并非是气候变得寒冷,而是变得异常。福建本就地处南方,此时已经深秋,居然天气还很热,因此才会有台风。而天气热,则滋生蚊虫,也才会爆发疟疾。不过等到天气逐渐寒冷,蚊虫不再滋生,这疟疾也就自然退去。郑冲也暗暗庆幸,还好这次爆发的瘟疫不是肺鼠疫这样更可怕的疾病,否则还真是棘手了。

交代完防备疫情之事后,郑冲又开始说以工代赈之事,从明天开始,各处已经登记的青壮劳力,便按事先计划好的,分别派往船厂、港口以及各处工厂开始修建工程,各处工地都指派了专人负责,徐光启则总掌各处工地之事。

以工代赈开始,则从明天起,赈济口粮便开始按照工分竹筹来计领。每个灾民在工地干完活之后,根据他的劳作量可得工分竹筹,干的越多,所得工分竹筹越多,能换到的粮食也就越多。因此郑冲又详细安排了以工代赈的诸项事务,众人都一一领命。

诸事都安排完之后,便纷纷告退而去,帐内只剩下黄汝良、徐光启、黄承昪、施福等人。

待得众人离开,郑冲挥退帐内亲卫后,黄承昪这才取出安平会账册,朗声念了起来。经过两天时间,那晚已经登记捐纳的士绅富户们已经有九成的人来交割了银两,现下安平会已经拥有三百余万两现银,可谓是一夜暴富。

听了这个数字之后,连黄汝良都笑了起来,长长的松了口气道:“看来此趟安平会初创,也算顺利。有了这批银两,稍后赈济之事便更有把握了。”

郑冲也笑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咱们便要尽快将这些钱都花出去,躺在兜里的钱永远都是死钱,用出去的钱,才是活钱。”顿了顿郑冲又道:“明天安平会第一次股东大会之后,我们安平会便按照原定计划,铺开所有事项。”

同类推荐
  •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历史是古人活动的舞台,文化则是其中积淀而成的传统。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与文化是精神与思想的遗传基因,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出其本源,揭示中国传统世界的内核,便是别裁。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作者用现代的理性思维去理解历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对于人们耳熟却并不能详的一些历史故事,书中细致地加以拆分,一步一步进行分析,对于故事的出路或结果,提出多种可能性,然后通过排除法,得出历史自身呈现出来的结论,并分析出为什么只能是这个结果的道理。书中讲的道理,事关价值体系,都是大道理。但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建立在大量的细节描述基础上。
  • 少年纵横家

    少年纵横家

    大道凋零,玄机暗生~~没有成长,没有小白,没有单一恋爱脑。。鬼谷弟子,出现就是高手,深邃昂藏,不畏非议,不畏纷争,挺身入局~~~为方便大家阅读,说明下:鬼谷子是暗线大boss,明线一号主角:张仪、钟离春。(非恋爱关系)二号:孙膑、苏秦。三号:周朝公主墨玉,杀手青龙皇天惟德是辅,至人感天而生。事有定则,谋无常局,故能捭阖。
  •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形势,包括共产主义的发展和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法西斯起于德国,而后很快的传到日本等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赤裸裸的展现了瓜分世界的野心。
  • 牧明

    牧明

    健身教练重生在天启年间。钟仁没有盖世的神功;没有王霸之气;也没有处处能逢凶化吉的好运气。他有的。只有那多出来的,将近400年模糊历史。有那先贤们耗尽脑汁,为这古老的国度,寻找的一条条出路。明末,有辽东女真虎视眈眈,有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怒急起义的百姓。还有那忙着升官争权的朝堂诸公,以及“无用”的皇帝陛下。在这乌云密布,风雨欲来的大海上,大明朝这艘腐朽笨拙的大船,能否继续安然前行?这是一个,小人物如何在大风雨中艰难前行的故事,他苦辣酸甜的一生,敬请诸君观看。
  •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威尔士以他开阔的视野,明快简洁的笔调将一部世界强国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
热门推荐
  • Birthday Party

    Birthday Party

    Stanley Webber is visited in his boarding house by strangers, Goldberg and McCann. An innocent-seeming birthday party for Stanley turns into a nightmare. The Birthday Party was first performed in 1958 and is now a modern classic, produced and studied throughout the world.
  • 美好的七年

    美好的七年

    过去七年间,埃特加·凯雷特有很多担忧:儿子列夫出生在恐怖袭击的中心特拉维夫;父亲生病了;他经常做关于伊朗总统的噩梦;还有一个穷追不舍的电话销售员大概一直到他死的那天都会推销产品给他。但从黑暗、荒诞的生活中诞生了许多有趣、温柔和沉思的文章。凯雷特在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趣 和深刻之间自由转换,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多么反复无常,人类是如何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寻找善的。
  • 制造业复兴

    制造业复兴

    当今企业高管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挑战: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许多(尽管并不是全部)首席级高管表示,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己对消费者行为和竞争态势的假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常态”,它要求采用更为灵活的决策方法——这一主题贯穿一组文章之中。
  • 邪王宠妃第一甜

    邪王宠妃第一甜

    凰歌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居然魂穿了!可穿了也就穿了,为什么同为相府大小姐,别人住着高楼大院,她却只能风吹雨淋!爹不疼后娘不爱!嫌她白痴弱智加豆芽菜身板?那她就扮猪吃老虎虐惨一众渣男白莲花,看谁强过谁!可偏偏这样一个在外人眼中一无是处的白痴女人却被某人捧为至宝!(一对一甜宠轻松搞笑文,欢迎入坑)
  • 生活从来不潦草

    生活从来不潦草

    我自年少走来,前往一条荆棘路,前方有点点萤火,一直照亮着我前进。看似潦草的人生,实际上从来都不潦草。在前行的路上,还有一群人一直陪伴着我。也许会彷徨,会无措,会害怕,但也会重新打起勇气。跌跌撞撞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跌跌撞撞的青春才是最好的青春。这是我的年少,最珍贵的年少时光。
  •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

    修真十书黄庭外景玉经注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娇老公强势宠

    傲娇老公强势宠

    一场利益的联姻,牵扯出一段难舍难分的纠葛,林家大小姐林若悠为救家族毅然嫁给了南城的帝王顾言西,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它会去往何方……
  • 冷情王爷遇上俏佳人

    冷情王爷遇上俏佳人

    她,大学一年级的校花,聪明,活泼,集美丽、智慧于一身,是个人人羡慕的天之骄女。却因带上一个古董玉镯穿越到古代。遇上了俊美冷情的王爷。他,一个堂堂的王爷,是皇上最亲密的堂弟及朋友,富可敌国,相貌堂堂,却对女人不重视。直到遇见一个古灵精怪的丫头。让他费解、让他发怒、让他欣喜、让他忧伤、让他兴奋、让他痛苦,让他情不自禁,欲罢不能。火与冰相遇,会发生什么?大家肯定会说:“冰被火融化了呗。”哈哈哈......大家全猜对了。不过,火融化冰的过程很精彩,不要错过喓!
  • 有时差的初恋

    有时差的初恋

    五年可以改变一个人,但可以忘记一个人吗?五年前沈知夏爱他成痴,而他视而不见。五年后她霸气回归,势必让他后悔一辈子,让当初欺负她的人,活在脚下。可事实,却不像沈知夏想的那么简单,一步步走下去,知道的就越多。原来,你路亦阳也有害怕的时候。。。。剧场一记者“沈小姐,请问当初路先生怎么向你求婚的呢?”沈知夏叹了口气,摇摇头。记者见样,以为沈知夏不想讲“听说,当初路先生,包了整个岛屿,满岛的鲜花向你求婚”沈知夏点点头“好像是”记者“那可以,给我们讲下详情吗?”见记者朋友期待的眼神,沈知夏只是淡淡的说了“他说,如果我不答应,就把我一个人留着这个孤岛”一想到这,沈知夏就来气。。。。剧场二沈知夏悠闲的走到沈母身边坐下“妈,你再生一个吧!”“还嫌家里不够乱”沈知夏下意识的看向厨房“我哥炒菜,我弟洗碗,再来一个摆盘”沈母充满了嫌弃“明明就没有进过厨房,永远再吃”沈母满脸同情的看着在厨房忙的两个儿子(也太宠沈知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