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讲过,所谓的兵站可以理解为小型的旅馆。
上线执勤的部队在线上执行任务,势必就需要吃喝拉撒,这么多人总不可能就在车上把这些事都干了吧,所以就需要兵站来干这些事情。
而驻地不在格尔木的单位到了格尔木,就需要有一个住的地方,还要满足吃喝拉撒的需要,还要停放车辆,还要平时训练,洗车等等就需要有一个大的场地来满足这些需要。格尔木兵站作为兵城最大的兵站,一般来说可以满足两个团级单位上线驻扎的需求。
简单来说格尔木兵站就是上线执勤的大本营,上线物资要在这里装载,还要训练准备、所以住最长时间的就是格尔木兵站。
那么它与其它兵站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首先一点来说,就是它的意义不一样。格尔木兵站和拉萨兵站作为上线任务的起点和终点,给阿强心里上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从兵站出发的时候就感觉出了阿强自己家的大门,到终点的时候阿强感觉又回家了,每次都是这样的感觉。
所以这里就像家一样。
第二就是伙食不一样,在经历过黑河兵站的大补鸡汤和唐古拉兵站的方便面之后,阿强们认为还是格尔木兵站的伙食最好,甚至比团里的伙食还好。阿强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可能就是一天学习训练完,吃饭的时候。这里的干锅和汤是一绝,干锅炒的很入味、味道很香,汤也是一样,吃完白萝卜和牛肉,再喝汤,感觉特别好。
第三就是呆的时间最长。每年上线也就是上七八次线,其它不上线的时候,阿强们就会抓军事训练、抓内务质量、抓思想政治建设。就是三百六十度全面无死角的让阿强一天紧绷着弦,思想上不能懈怠,否则行为上就会出问题。
当然也会有许多温馨、感动的时候。有几件事比较有意思,第一件事就是兵站的水塔和小溪。
兵站的水塔位于兵站的西面,是整个兵站最高的建筑,从远处也能看见兵站里面的水塔。砖土色的塔面和格尔木戈壁滩的萧瑟飞沙相辅相成了这里的一道风景线。
水塔底下小溪里的水什么时候去打水都是很凉的,按照以前阿强连长的话来说,就是刺骨的寒冷。那个冷和阿强在敦煌的时候在冬天寒风里面打军体拳是一样的冷,因为兵站里面的水房水龙头有限,所以有很多人也会选择来这里打水洗漱,早上起来,没集合之前,早早来到小溪边,打上一桶水,洗两三个拖把,就去排里打扫卫生。
凉凉的水洗在脸上感觉一天的精神都被唤醒了。
小溪里的水是流动的,就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来的人,也有走的人。
阿强们会在兵站里叫外卖。虽说格尔木的伙食相对来说是水准最高的,但是这也不能阻止有时叫外卖打个牙祭。
兵站最流行的外卖有三样东西。
一是梭边鱼。阿强排里有喜欢吃鱼的班长,每次执行完任务回到兵站,就喜欢拿手机叫两份梭边鱼,过大约四十分钟,梭边鱼就到了,两个新兵就去兵站东门拿回来,两份梭边鱼的分量也可以,里面有蘑菇、油菜、粉条、木耳、豆腐、一些香菜以及一条一两斤重的梭边鱼,拿回来找两个干净的小黄盆,拿卫生纸擦一擦,因为是拿塑料袋装的梭边鱼,所以就连塑料袋一起放进小黄盆里,味道很鲜美。
这里吃饭也是要讲规矩的,先把一同叫来的盒米饭分发给班长,等职位岁数最高的班长先动筷子、然后是班长、再是比阿强老的兵、最后才是阿强。不能说阿强觉得自己饿了,就先下去一筷子,是要被人鄙视的。
二是猪脸,猪脸也很美味,但是猪脸一般是年长一些的班长以及老班长喜欢吃,老班长看岁数小一点的兵不吃,就说:猪脸吃了可以美容的,女人吃了皮肤更好,男人吃了更帅,以后好找老婆呀。
大家哈哈一笑,也吃了起来。
三就是钢筋面。谁实话哦,阿强第一次听到别人说钢筋面三个字的时候,阿强以为自己听错了,或者是人家说错了,钢筋还可以做成面吗?阿强当时是这样想的。后来阿强知道钢筋面其实也就是一种普通的面,也是用面粉做的。它的味道还算可以吧,不能说不好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第三件事就是整车。
整车的核心就是整人,是对部队人员精神和肉体上的锻炼。
整车前先要动员,然后要开会,然后要学习,然后要准备,最后才是整车。部队里的队列训练是有讲究的,除了专门升国旗的仪仗队天天训练队列,其他部队并不是每天都训练队列。
队列的集中训练通常是在新兵连的前两个月,是阿强当兵生涯中队列训练最多的日子。其他时候都有学习训练任务安排,到了老兵连,一般来说除了课表上规定的队列训练,其他时候的队列训练一般就是因为有人犯了错,全排或者全连队列训练,再就是要执行重大的任务前,要队列训练,提高士气、整顿作风。
在整车前,照例是有两三天的队列训练的。
阿强的班长总爱说,在班里可以随便一点,到了外面就要拿得出来,给班里排里争荣誉,而不是出去丢人去了。也常说当兵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眼色,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所谓的“眼色”并不是说像社会上一样,人家嘴里叼根烟你就要给人家点上,也不是说整天去拍班长的马屁,拍马屁的人在里面是不受欢迎的。
一句话,打铁就要自身硬,如果一个兵自身的体能、军事、学习、队列不过关的话,再怎么说好话也是没有用的。
尤其在重大任务前,千万不能出错,不然就成了一个典型。大会小会都会点,让自己很不好受,自己的班长排长不好受自然会让自己更不好受。
格尔木队列训练的时候,阿强最深的一个印象就是热了。
队列训练开始的一小时就是站军姿。站军姿要求所有人员以立正的姿态在队列中一动不动一个小时。站着谁都会站,但是以标准的立正军姿站一个小时也是很难受的。连主官也在队列里,一个在队列的最前面,一个在队列的最后面,副连长就会时不时的出来看一看,有没有人偷懒,谁的姿势有问题,然后提出纠正。
阿强那时候站在队列里,就可以想一想最近的事情,烦心的事情、开心的事情、班长骂自己了、最近被点的有一点频繁、昨晚上吃的梭边鱼不错、这天气真热、家里人最近好着没?
站着阿强就麻木掉了,阿强的班长要是站在自己后面就会不时的提醒你,手贴紧、腿绷直什么的,让阿强别偷懒。当然队列里是不允许说话的,这都是很小声的提醒。一般来说在训练的时候,骂的多打的少。
但是也有打的时候。棍棒底下出孝子、强将手下无弱兵。不打是万万不行滴。
阿强就有一个哥们儿,在队列训练的时候老是出错,排长说他他还顶了嘴,还刚巧被连长看见了,就摊上事了。
本来都要列队带走开午饭了,连长看见他这个样子上去就是两个耳光,说:你去问问我这两年有没有动手打过人,我忍你很久了,不打是不行了,要造反了。那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老兵了,被打就被打了,也没啥,挨打态度要好,站稳就行。
然后连长板着脸,排长也没说话在哪儿站着。骂了一会儿连长就板着脸去开饭了,然后黑着一张脸吃完饭回到连部,让通讯员通知中午吃完饭回来加练。
队列训练无需多讲,三大步伐行进与立定,停止间队列动作,出列入列,敬礼礼毕,班队列等等。
总归来说,犯错的人是少数,大多数老兵已经很滑很精干了,是不会出什么幺蛾子的。所以来,新一点的同志犯点错,不光所有人都会知道,而且对那个犯错的人心理上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因为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提起这件事情,给与犯错者精神上的刺激。
阿强终于等到了整车的那天,连里所有人集合动员完毕,所有人都整齐划一的跑步到自己驾驶和乘坐的车辆两边。
然后一声令下,就开始用准备好的撬棍打起驾驶室,开始了整车的帷幕。
首先要洗的就是驾驶室和车厢边了。驾驶室里面用抹布沾洗洁精水把方向盘、仪表盘以及整个操作台清洗干净、再清洗座位上下后面、最后清洗脚垫以及清理脚垫下面的小垃圾。驾驶室外面的车玻璃一定要洗干净,到时候检查的时候就会闪闪发亮,看起来很干净的样子。
大厢皮是整齐的,也是很容易清洗的。清洗大厢皮就需要买的海绵块沾着洗洁精水从上而下从前到后一洗而过,因为比较容易清洗,所以检查整车情况的时候不会检查大厢皮的。
这两个地方一洗完整辆车就没有好洗的地方了。
再洗就到了车的大梁了,也就是车厢地下。大厢地下露在外面的部分还好一点,洗的时候弯着腰洗,海绵里的洗洁精水就顺着阿强的胳膊流到衣服里面的肉上,很酸爽。
到清洗大梁正下面的时候,阿强就得要蹲着,抬头拿着海绵在本来就狭小的空间里面伸展胳膊,眼睛盯着上面,手洗着,机油和黑色的污油有时候会抹到阿强的脸上、胳膊上、或者衣服上,洗洁精水顺着阿强的胳膊流到衣服里面的肉上、大厢上沾的水也滴下来,滴到阿强脸上、流到阿强脖子里。
而且清洗大梁不是一会儿就能洗完的,一辆重卡的大梁还是有点长的,往往是新一点的兵在下面洗大梁,老一点的兵洗其他容易检查的地方。
然后看着快开饭了,就让新一点的兵先别洗了,出来换身干衣服,晒个太阳,把脸上身上湿了的地方擦干,衣服穿好等着开饭哨音,不然就来不及。
洗车的时候当然是换上工作服的,就是破旧的没有军衔臂章啥的迷彩服,然后快开饭的时候再提前一点换上干净的带有臂章军衔的迷彩。夏天热的时候也会上身就穿体能训练短袖、下身穿迷彩裤就去开饭的。
曾经就有新兵洗大梁的时候班长叫他,然后他就条件反射的答了一声到,然后把头抬起来,结果把头磕破了。还有听到开饭哨抬头把头磕了的,集合的时候跑的太快和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的人撞在一起的,从大厢上跳下来崴到脚的,开车门磕到头的,什么稀奇的都有。
洗完大梁就洗轮胎了,重卡一共六个轮胎,洗的标准就是把轮胎洗成全黑色的,不能有一点脏的。然后就出现了那可乐洗轮胎的,不知道是因为可乐有一点腐蚀性还是什么,用可乐洗轮胎就是比洗洁精洗的干净,然后就出现了这样一幕:连主官转着看的时候,大家都规规矩矩的在用洗洁精洗车,连主官转的远一点,就出现了拿大瓶可乐倒在小桶里,用钢丝球擦洗的,可乐洗一遍,洗洁精洗一遍,最后清水再冲一遍,看着就黑溜溜的很干净。
轮胎有没有洗干净,湿的时候是看不出来的,得要等到轮胎都被晒干了,上面的水分蒸发掉了,才能看出来到底有没有洗干净,彻底洗干净了的轮胎全身都是黑色的,像烧烤摊用的黑木炭一样。洗整个车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洗的时候不认真洗,糊弄它,那么等水分都被晒干的时候,它也会来糊弄你。
洗完了轮胎,就轮到后桥和备胎了,备胎洗的时候还好一点,会放下来洗,里面的边角都能洗的比较干净,后桥来就需要你钻进去,沾着洗洁精使劲蹭,才能一点一点的洗干净。
洗完了这些,就到了整辆重卡最难洗的地方,就是发动机和发电机以及前桥底下。发动机的形状上有许多的管道、铁线以及电路和坑坑洼洼的地方,需要阿强压实海绵认真的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洗过去,最后清水一冲,太阳一晒干就会露出原型,阿强就到底有没有洗干净。
前桥底下就更艰难了,阿强要躺在地上,伸手去洗,水直接往阿强身上地滴,往脸上眼睛里钻,搞得阿强很是狼狈。
在那段整车的日子里,确实是得到了很多的锻炼。不管是单纯的洗车,更有当兵、做人的道理。不光有推着小车去接大桶里的水、去一遍一遍的洗车,还有感受到来自班长同年兵的关心时候的温暖,那时候的天气每天都很好。
兵站也有平常军事训练:
手榴弹的投掷、打靶等等。
手榴弹投掷的及格距离是三十米。虽说到了老兵连之后基本上所有人都能投掷到三十米以及更远的距离,但是总有人投偏、投的太近以至于老是被说被骂。
那时候最难受的其实是不合格的人自己。
手榴弹的投掷讲究十六个字。
在将手榴弹投掷出去的同时手腕要稍微用力将手榴弹旋转起来,最好的投掷角度不是竖直的扔出去,而是斜着四十五度扔,最合理也扔的比较远一点。当然能扔的人怎么扔都能把手榴弹扔的远,不能扔的人前期再怎么教,再怎么加练短期内作用也不大。
还是要循序渐进、慢慢的进步才能扔及格。
老兵在不能及格的新兵的耳朵边喊:大臂带动小臂,要扣腕,往上扔一点。
喊破嗓子照样扔不到及格距离。
饭要一口一口吃嘛,着急也是没有用滴。
打靶的情况根据部队的不同是不一样的,有的部队属于野战,打靶的方式就比较豪爽,打到自己不想打,九五式、五六式、八一杠是打靶最多的,特殊人员打的就是班用机枪、狙击枪、火箭筒等等。
动枪就是大事,从新兵连开始就传输这样的意识。
新兵连在训练操枪的时候哪个新兵敢把枪掉到地上,上来就是一脚或者一巴掌。所以到了老兵连也是讲究凡是涉及到枪的都是大事,在打靶前的训练过程中不允许有失误,否则就是严厉的批评甚至处罚。
这也是经过以前的打靶训练乃至打靶过程中的惨痛失误造成的血泪教训得出的经验。
曾经就有人在打靶的时候把扳机扣住不放的,还有打靶完起立的时候枪走火把自己打死的……
打靶前要训练装子弹匣、行进到自己靶位,卧倒瞄靶、教看瞄准孔、准星和射击要领等等。
打靶的时候开第一枪的都是有自信的人。因为其他人都还在瞄准突然听到第一声枪响自己稍微会受一点点影响,知道自己也该射击了。
自己开第一枪的时候就感觉有个小鞭炮在耳朵旁边炸了一样,嗡嗡的有回声在响还伴随着耳鸣。通常来说打十发子弹耳朵能响一下午。
打靶的时候塞一点小的卫生纸团在耳朵里基本上也是不管的。
打靶的时候只要不近视、按照班长教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来打,基本上都能打及格。
一般来说在驻地的时候每周都会有外出的名额,在格尔木兵站也不例外。
外出要提前报到连部、连部批准了再送到营部批准,一般来说一个团一次外出能有几十人。
团里外出坐的是大巴,在格尔木外出坐的就是重卡了。外出的人在车厂集合点完名坐上重卡的车厢就出了兵站了,到了广场附近就下车,外出往往是几个人组队行动的。
新兵第一次外出也是要有老兵带着的,是规定。
外出对所有人来说就意味着几个小时的自由,可以买一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办一办需要干的事情,吃点东西,逛一逛,或者和朋友什么的见见面,时间也就到了,该回来了。
因为外出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当知道自己外出时,要见朋友的就提前约好,干啥事都是赶时间、安排都是满满的。
通常下车了是先去吃饭,四五个人到一个饭馆里吃完拉面,几个小菜和鸡蛋早饭就算打发了。
同路的一般都结伴而行,阿强们一般都干些啥来?
年长一些的老兵都有家室了,有妻有子女的,家里人的经济来源有重要的一部分是来源于丈夫的工资。所以他们吃完饭一般就会到银行里,拿着这个月的工资,转到家里人的卡里,然后打个电话说一声。再去商业街买一些格尔木的土特产,比如说藏香啊、黑枸杞红枸杞、牦牛鞭呀、特色首饰、补品之类的东西给家里人寄回去。再逛一逛买一买需要的东西,看着外出时间快结束了,就到集合的地方先等着接人的重卡。
年轻一点的,有的喜欢打游戏。吃完早饭打个车就到了网咖,开几台机子,重新当起了召唤师,中单亚索不给就送。外出几个小时就在网吧里坐着,中午吃了泡面下午接着打,然后就到集合时间了。
还有的喜欢实惠,去吃牛排。几个人组个队到好吃的自助餐厅里面,挑那些海鲜啊、牛排啊什么的一顿胡吃海喝,那时候有一句笑话:吃自助的最高境界就是扶着墙进去,扶着墙出来。吃自助的话,常去吃的人都总结出一点经验来了,首先就是如果去吃自助,早饭就不要吃了,早饭吃饱了,到了地方就吃出下自助了,再就是去了少喝饮料,少吃粉条啊、蔬菜啊什么的,多吃点海鲜、龙虾、牛排啥的。
年长一些的兵做什么都比较实惠,抽烟就抽云烟,10块钱一包,能解瘾,不搞什么排场,都低调的很。他们虽然有一个月八千多的工资,有比较高的消费能力,但是他们都很节俭。平时工资发下来,都给家里打回去,发手机了也是先给家人打电话,问候一下最近生活怎样?娃娃怎么样?爸妈好着没?
他们平时也不打游戏,不乱花钱。
看到那些打玩着荣耀、充钱买英雄买皮肤、偶尔看直播充钱打赏的,就会说你们这些人把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都给了别人了,给了陌生人。给家里人买点东西不好吗?吃到肚子里不香吗?看你们一个月也能拿几千块钱,唉。
其实阿强的班长们说这些话都是语重心长的,要是不关心的话谁会说这些话。但是睡梦中的人是无法叫醒的。年轻的人有年轻的想法,年长的人有年长的想法,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了,才会记在心里,其他人劝是没有用的。
外出快结束了,老一点的班长吃好喝好了,也聊开心了,年轻一点的出去吃个饭、打个游戏、和朋友见个面,买点东西、办点事就也该回去了。
阿强去过那里的将军楼和大坑,将军楼的历史阿强还记得。
1953年,为了解决驻藏部队的粮食供给,西北局成立了西藏运输总队,慕生忠担任政委。
5月11日,慕生忠将军带领1200名筑路军民,人手一镐一锹,向世界屋脊发起冲击,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天气复杂多变,地形崎岖多样,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修筑公路困难自然非比寻常,慕生忠作为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与官兵同吃同住一起干活。
往往是早晨起来,天气寒冷,寒风呼啸,官兵们身上的衣服经不起这样的寒冷,过了一会儿太阳升起,干活出汗,身上才热了起来。晚上睡觉,帐篷外寒风凛冽,大家都挤在一起睡。就这样,经过七个月的时间,筑路军民修通了格尔木至拉萨的雪域天路。慕生忠也因为修建青藏公路的杰出贡献被授予少将军衔。
格尔木的将军楼公园就是在零五年的时候为了纪念慕生忠将军而建立的。将军楼就是以前慕生忠将军办公的地方。
还有一段趣闻。慕生忠将军当年带领运粮小队为筑路部队送粮食到时候,在地图上发现了一个叫“噶尔穆”的地方,可是慕生忠将军带领一队人马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噶尔穆”这个地方,人们就问慕生忠将军“噶尔穆”到底在哪里,慕生忠想了一下,拿着铁锹往地上一插,掷地有声:
这里就是格尔木!
公园内有一个显眼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整个公园最显眼的建筑就是那个塔了。塔由两条线组成,一条代表青藏公路,一条代表青藏铁路,也昭示着慕生忠将军的杰出贡献,是青藏线的奠基人,青藏线之父。
广场的大坑,里面就是实惠的美食了。烤肉串、炕锅羊排什么的,往常夏天,阿强外出的时候在坑里点一份炕锅、一些烤串、菜品,边吃边吹牛逼,很是惬意。
格尔木还有个金鱼湖。那里老一点的兵都去过,有一年上线完回来,团里决定犒劳一下大家,于是就全团集体外出,开着重卡,穿着便装就来到了金鱼湖。
根据名字的解释肯定有湖是没错的。
除了湖这里的特色就是蒙古包了,所有的房子都建成了蒙古包一样的样子,圆圆的像个精致的大包子,头顶上再有一个通风散热的旋转风扇屋顶,里面就和小型的KTV有点像,两张桌子,一个台球桌子,几张沙发,和唱歌的音响、电视等等。
当然好不容易出来放松,要是一整天就在这里坐着看电视唱歌那就太糟践了。
这里还有几匹马凑场面的,可以去骑着玩,拍张照片什么的。还有四轮摩托,骑着玩,在金鱼湖的场地里面转圈圈,就是那种爱的魔力转圈圈。湖旁边有几个小塔,可以上去看一眼、或者多看几眼,再下来。四轮摩托声音很大,开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就没油了,或者就停在那里打不着了也有可能。
无论到了哪个地方在外面聚餐还是撸串,啤酒都是不可缺少的东西。吃面不吃蒜、味道少一半,吃肉不喝酒、嚼啥没胃口。哪个好汉吃肉不得喝酒的?武松上景阳冈,要了二斤熟牛肉,店家说三碗不过岗武松喝了十八碗,大半夜过岗还打死了一只老虎。一群爷们儿喝酒最怕听见的就是一句话,不行你就换个小一点的杯子吧,这岂不是赤裸裸的蔑视。
喝酒才能吃的尽心,才能吃的有滋有味。
在金鱼湖的时候,还没有禁酒令。所以每个帐篷都发了两扎啤酒,喝酒和长跑一样,跟有没有常喝酒有关系、也和自身的体质有关系。长跑的时候,能跑的人是真的能跑,不能跑的人是真不能跑。喝酒也是一样的,能喝的人是真能喝,不能喝的人是真不能喝。
往往有些人,三杯啤酒下了肚,脑袋里就开始晕晕乎乎的,看啥东西都感觉有点飘,走在大街上,能把手机看成钱包,一个路灯能看成两个。这些不能喝的人往往就凑在一起打个游戏,默默地喝点饮料,和能喝的人是千万不能坐在一起的,不然人家叫你过去喝两杯,你两杯就不行了,可如何是好。
阿强们玩开心了以后,就到了五六点要准备吃晚饭了。
阿强驻地所在的西北地区的饭菜有几样是比较出名的:新疆的大盘鸡,甘肃的手抓和兰州的拉面。
兰州拉面在兰州叫拉面在青海叫牛肉面,谁家的门牌上都写着自己是正宗的,兰州的拉面馆好多是青海人开的,青海的牛肉面馆满大街都是,正宗的兰州人都知道谁家的拉面是正宗的。正宗的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黄无绿,清指的是清汤,汤清味浓,二白是指萝卜片白,三红是指油泼辣子,四黄是说面的颜色,劲道的面是黄色的,白色的面是不劲道的,当然这里只说拉面啊,重庆小面是白色的也很好吃,食材都是一样的,主要是看手艺,五绿就是说撒在面上的蒜苗,正宗的吃法撒的一定是蒜苗而不是香菜或者葱。
新疆的大盘鸡有这么一个说法,一个外地的厨师来到新疆开饭馆,过路的大车司机都喜欢吃他做的辣子鸡丁,但是辣子鸡丁量有点少,一桌的司机往往要两三盘辣子鸡丁才能吃饱,这样吃的人觉得买两三盘有点不划算,做的人也感觉一道菜做两三盘是有点麻烦,于是就做出了因地制宜的大盘鸡,保留了原有的做法、又增加了菜的分量,用一整只鸡做一道菜,很受大家欢迎,渐渐地大盘鸡也成为了西北地区的一道有名的菜。
甘肃的手抓,手抓顾名思义就是手抓羊肉,是西北的蒙、藏、回、维等民族的传统美食。在甘肃,东乡族的手抓羊肉是名物,热情好客的东乡人每逢佳节宾客临门,待客的最隆重仪式就是宰羊,烹制完毕,众人围坐而食之。二十多年前,一位颇有胆识的东乡人率先在甘肃临夏挂起了“东乡手抓羊肉”的招牌,而后又风靡到了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城市,手抓羊肉也成为了青海牧区招待客人的一种美食。
所以阿强在金鱼湖最后的晚餐也是手抓羊肉和面片。
每个帐篷都是两盘手抓羊肉,配蒜和椒盐。然后每个人去端自己的饭,老板支了两口大锅,一家子人在下面片,也不能给阿强们每个人送饭,所以都是自己去端饭。
夜幕已经悄悄降临,天色已然有黑下来的迹象,所以阿强们整理好自己的东西,集合带队上车回去了。
阿强们回到兵站天已经黑了,连主官就直接集合讲评,解散带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