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20700000108

第108章 鄂州之战的尾声

开庆元年,十一月初一。

天色微亮之时,忽必烈已经抵达白浒山的浮桥桥头。回头看去,江岸上万人组成的阵列森严肃穆。这些人都是北方人,跟随忽必烈从北方一路打到长江南岸。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打败了很多宋军。越过长江,踏上长江以南的土地,但鄂州城就成了他们的极限。这些人不仅顿足与此,更要从这里撤退回长江以北。

仔细看的话,从每个人的脸上都能看到期待。他们期待回到北方。

忽必烈对着身后的众将慨然说道:“我等今日北归,乃是为了讨伐叛逆,诛灭不法。等北方安定,吾等必然重回此地,夺下鄂州!尔等可愿追随?!”

众将们得以回归,皆是振臂高呼,“大汗万岁!”

从道理上讲,忽必烈只是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但在此时,北归的将领们都知道,此时的自己只有追随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大汗的地位。……,不。他们是要跟着忽必烈大汗,消灭蒙古叛逆阿里不哥。将所有反对忽必烈的力量消灭。

在振臂高呼的人人群中,文官郝经兴奋的满脸通红,呼喊的格外卖力。对于儒家而言,皇帝就是父业子承,甚至要采取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蒙古这种各部族开会选拔大汗的文化制度,在郝经看来简直是荒谬绝伦。

在蒙古诸王当中,忽必烈是唯一一个对儒学非常青睐,愿意接受儒家理念的蒙古王爷。也是唯一一个愿意动用武力消灭政敌,摧毁部族选举制,将嫡长子继承这个汉人模式制度化的王爷。

当忽必烈成功之时,蒙古国就轰然倒塌,一个王朝则会崛起。想到自己是这个王朝的重要推动者,郝经心中渴望这场王位争夺战能够一瞬间结束,渴望新的王朝在下一瞬就建立起来。

确定众将的服从,忽必烈对众将喝道:“你等传令各部,过江!”

说完,这位蒙古大汗迈步走向浮桥。侍卫王东陆一溜小跑的先走上浮桥,一步步的趟过去。若是浮桥上有什么问题,也是他王东陆先落水。

浮桥上有些黑色的斑点,上过战场的王东陆随便瞄一眼就知道那是血迹,是之前已经经过浮桥被送到北岸的蒙古伤兵留下的血迹。此次鄂州之战颇为惨烈,蒙古军已经竭尽全力。用攻城器械对城墙进行破坏无果,就发动蚁附攻城的硬干。然而每次攻击都无功而返,十万军队的伤亡加上瘟疫,损失了一半的战斗力。剩下的蒙古军完全无法攻克鄂州。

抬头看了看笼罩在薄薄雾霭中的江面,王东陆心里面就非常不踏实。江上还有一支强悍的宋国水军。以前王东陆总觉得水战不过是战船互相用弓箭对射,撞击,跳帮厮杀。见识到了那个名叫赵嘉仁的宋国文官建造的战船,王东陆才终于知道那些水战如同儿童玩耍,这世上存在真正的水战。

步伐轻快的率先越过浮桥,王东陆扭回头就见到忽必烈大汗用丝毫不亚于王东陆的轻快步伐走到了浮桥靠江北的一端。又是几步,忽必烈大汗就踏上了江北的土地。王东陆一颗心终于落回到肚子里面。全军最重要的主帅再也不会遭到敌人的有效阻拦。只要脚踏大地,蒙古军便不可战胜。

轰隆隆的声音由远而近,那是蒙古军踏上浮桥时发出的声音。大汗忽必烈过了桥,期待返回北方的蒙古军随即踏上归家的道路,那些急促的脚步声正是这些蒙古军内心的期待。

赵嘉仁并不知道蒙古军踏上了返程。此时的他最在乎的是贾似道的安危,水军只是在汉阳与鄂州之间巡弋,完全没有对蒙古军继续动手的意思。如果贾似道不幸出了意外,赵嘉仁的功劳还会被承认,但是只怕会打些折扣。毕竟他只是守住了长江。在大宋看来,于长江上歼灭蒙古军是常态。像之前的黄陂之战中被蒙古水军彻底摧毁的宋国水军,那叫做意外。

一个福建路提点刑狱没资格对朝廷的偏见指手画脚,赵嘉仁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也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哪怕这个选择对整个战争未必是最有利的。人总是会成为自利主义者,一个连自己的利益都无法保卫的人,怎么可能被别人拥戴呢?

到了十一月初三上午,贾似道的使者风风火火的停在汉阳的赵嘉仁驻地。在警卫的引领下,使者见到了赵嘉仁。先是行礼,使者急切的说道:“赵提点!贾相公命你击破蒙古军在黄陂的浮桥。现在就去。”

“哦……”赵嘉仁心中对蒙古军突然就生出了些佩服。这帮北方人能够在长江上架起渡江浮桥,还能靠目测进行火炮的逆向工程。蒙古军在生活文化上很野蛮,这种野蛮并不能用来否定蒙古军在军事上的先进。只要与战争有关,蒙古军就拥有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

这些赞美的话当然没有说出口,赵嘉仁立刻前往港口带领舰队出发。过了晌午,赵嘉仁终于看到了浮桥。更看到了浮桥靠上游的外侧那十几架小型回回炮。

不用命令,船队就停下来。小型回回炮能够发射好几斤重的石块或者泥团。这玩意砸上小船,小船大概还真的受不了。那些回回炮的炮手也看到了排着整齐队列而来的宋国船队。他们立刻操纵回回炮这种对重式投石机,把石块与泥块发射到距离炮位八九十米外的距离。

看到回回炮的炮弹在江面上砸起好大一片水花,白浒山两岸以及浮桥上的蒙古军都聒噪起来。数万人对着曾经令他们心生恐惧,逼得他们在十月已经颇冷的江水里面拼命钉木桩的宋国水军大声咒骂,大声嘲笑。

水军千户朱国宝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他用家乡话大声咒骂着宋国水军下十八层地狱。修建浮桥的工程量极大,即便是水浅,可北方人在长江里面劳作,不慎落水是家常便饭。朱国宝的一个侄子就不慎落水,被冲的踪影皆无。修桥的,以及过桥的,落水后失踪,还有落水后虽然被捞起,但是已经救不回来的,至少有四百多人。

当然,这样的损失与直接被这支宋国水军打死与俘虏的蒙古军相比,只不过是个小小的零头。此时眼见宋国水军终于遭遇阻挡,朱国宝和其他蒙古军一样,都觉得胸中的怒气终于有了发散的出口。

在数万人的聒噪声中,在数万人的注视下。四十艘小船分成两队,划到距离江岸七十步外停下。六艘大船在江中靠到距离回回炮七十步外下锚。

在数万人的聒噪与注视下,六艘大船率先对回回炮炮台开火了。就见船舷的甲板下喷出火光与浓烟,距离一座江中的回回炮炮台十步远的水面上激起了巨大的浪花,其大小远胜回回炮的炮弹造成的水花。

几乎在同一时刻,小船对着江岸上开炮了。此时江岸上聚集了太多人,根本无需瞄准,只要把射角调整到最大即可。四十发两斤炮的炮弹飞进人群,顷刻就制造出起码六十起血案。两斤重的铁球轻松的先把前面一个人砸死,再把后面的人砸的骨断筋折,满口喷血。

蒙古军一直以为那些小船上的火器只能打四十步远,万万没想到这种火器的射程居然能够超过八十步。

只挨了三轮炮击,两边岸上的数万人就遭不住了。他们惊呼着怒骂着开始撤离江岸。这么多人一起跑,轻松引发诸多踩踏事故。小船上的炮手们也懒得关注那么多,他们只是用最大的射速对岸上猛烈开火。

朱国宝的位置在岸边一个高处,正好处在小船炮击的射程之外。他眼睁睁的看着几万人在他面前被曲曲四十艘小船打得败退。江上那些曾经彰显蒙古军风采的回回炮炮台更是悲惨,六艘大船几乎毫不停歇的在七十步外对着炮台开火。没过多久,就有一座回回炮正中一发,发射的横杆被打得折断。

不等朱国宝来得及仔细观察,又有两座回回炮下的平台被击中,在剧烈的震动中,回回炮竟然缓缓倾斜,以慢动作之姿滑落进水里。

朱国宝目瞪口呆的看着这场单方面的屠杀,看着十五座费了巨大人力才修成的水上炮台在一炷香的时间里面被摧毁。看着着宋国水军对浮桥猛烈开火的同时,还顺流放下来几艘小船。

“他们要火烧浮桥!快,用弓箭射船!”朱国宝扯着嗓子喊。

除了身边的几个人,没人听他的。江岸上的蒙古兵为了躲开头天而降的铁球,玩命的向远处撤。江岸边顷刻就空出好大一片空地,空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好多人。被打死的尸体寂静无声,被打伤以及被踩伤的蒙古军则发出呻吟声与求救声。

浮桥上的蒙古兵此时正在被大船上的火炮猛烈射击,他们尖叫着想尽快冲过桥,回到长江北岸,不少人紧张之下直接掉落水里,更多人被后面试图夺路而逃的同伴直接推进水里。那些家伙将同伴推下水的时候慢下脚步,随即被更后面的同伴同样推下水。此时人人自危,哪里还有功夫关注顺江而下的那些小船。小船与炮台的碎木片被最靠上游的浮桥拦住,它们静静的停在浮桥旁边,仿佛人畜无害,并没有燃起猛烈的火焰。

不等朱国宝想明白怎么回事,突然间,这些小船就如同碎纸片般炸裂开,火光冲天,巨响震耳。朱国宝觉得脚下仿佛传来一阵阵令他浑身酸麻的感觉。等烟火散去,朱国宝再看第一座浮桥,仿佛坚不可摧的浮桥已经被炸断了好几处。

朱国宝已经完全懵了,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听到部下的惊呼声之时,看到宋国水军又顺流而下放出几艘小船之时,朱国宝的大脑已经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宋国水军并没有跌入十八层地狱,但是他们仿佛将十八层地狱里的烈火引到了凡间。

那是噩梦般的一个多时辰,三座浮桥被炸断。江面上满是各种碎木头,江岸上是上千死伤者。被阻隔在长江南岸的两千多蒙古军彻底懵了,宋国水军冷漠的靠上去继续对南岸的蒙古军猛烈射击。没等到这两千多蒙古军溃散,从他们背后就冲上了包围过来两万多宋军。

若是平时,蒙古军并不畏惧十倍于他们的宋军。然而现在还留在长江南岸的蒙古军已经被打得完全没了再战之心。他们抛下武器,脱下铠甲,冲进江水里,只想能够以最快速度渡过长江,回到江北。

大肆屠戮后的宋国水军并没有上去拦截,他们竟然返航了。跟在宋国水军后面的宋国船队蜂拥而上,每艘船上都站着手持长兵器的宋军,之前根本不靠前的他们此时美滋滋的开始收割战果。

开庆元年,十一月初三。宋军与蒙古军战于黄陂外江上,破三浮桥,杀伤甚重。江水为之塞。至夜,北岸哭声震天。

同类推荐
  • 百媚江山

    百媚江山

    我穿越那一年,李治还是个小屁孩,武则天还不曾入宫,只是这混乱时空,秦汉唐宋蒙五国并存争斗不休,佛魔道儒四门交织爱恨情仇,天地人武道三境成就无上传奇。
  • 吉诺弯刀

    吉诺弯刀

    多方混战延续了数百年,人们渴望安定的生活,呼唤英雄重建太平。世家子弟崔景龙,从小道观学艺,成就闪电刀法、绝世将才。17岁返家走上仕途,但却不得重用,仅得500人马演练新军。但他就凭这500精锐新军、神出鬼没的疾风战法和精工制作的吉诺弯刀,创立了强大的汉军骑兵部队,横扫征战各方,并与青年明君刘申结成坚定的生死同盟,改革军政,注重民生,最后荡平各方,一统天下,建立新朝,还天下人以太平盛世。【本书承诺:作者写书收入,分毫不留,全捐母婴慈善,感谢大家的爱心订阅支持!】本书读者群:522375172莲池海会
  • 明传万里

    明传万里

    时间长河无边际,水中锦鲤数不清,鱼跃龙门寻常见,身世际遇各不同。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赵彦初至大明。传奇皇帝朱祁镇十八岁,意气风发。悲催皇帝朱祁钰十七岁,安分守己。司礼太监王振权倾朝野,志得意满。一代名臣于谦巡抚晋豫,声名卓著。瓦剌太师也先磨刀霍霍,虎视中原。我们的主角赵彦十四岁,放牛喂鸡。四年之后,土木堡之变还会发生吗?
  •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历史是古人活动的舞台,文化则是其中积淀而成的传统。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与文化是精神与思想的遗传基因,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出其本源,揭示中国传统世界的内核,便是别裁。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作者用现代的理性思维去理解历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对于人们耳熟却并不能详的一些历史故事,书中细致地加以拆分,一步一步进行分析,对于故事的出路或结果,提出多种可能性,然后通过排除法,得出历史自身呈现出来的结论,并分析出为什么只能是这个结果的道理。书中讲的道理,事关价值体系,都是大道理。但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建立在大量的细节描述基础上。
  •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峡江地区汉晋墓葬文化因素分析》是索德浩在硕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出版的,前后历经数载,反复补充了不少资料,是今天研究长江流域汉晋以来墓葬考古和相关历史背景的一部颇具参考价值的著作。
热门推荐
  • 太清经断谷法

    太清经断谷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镇天下

    龙镇天下

    一颗不起眼的黑色珠子,却是大陆上唯一的龙珠!薛云轩意外发现其中的秘密,得到无上功法《化龙诀》,从此开启逆天人生!点化水族,组建虾兵蟹将大军;逆转人道,成就最强龙王真身!神龙一朝腾起,必将主宰万妖,镇压天地!
  •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嗬!我最喜欢的民俗故事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一种精神、一种气派、一种特质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为生活方式的迥异,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民间风俗更是绚丽多姿,因此民俗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
  • 凤栖词

    凤栖词

    身为临恩伯府长房的庶女,爹是本朝最年轻的探花郎,却摊上一个绿茶婊白莲花的小妾娘,爹不疼,娘不爱,林晚栖觉得心好累!以为这一生就这么过了,谁料,十三岁那年家破人亡,山河破碎,林晚栖独自一人带着弟弟四处逃避战乱,红尘逐鹿,江山沉浮,群雄争霸,又是谁主天下?纪遥端目光炬炬地看着她,面无表情地说:“如果不想死,最好乖乖来我怀里。”
  • 狩临

    狩临

    苍茫云海,日薄星稀。龙蛇并起,凡有生灭。大国将倾,有搅乱世界之贼;有纵横天下之将;有奸险诡诈之士;紫微星现。狩猎诸道,君临天下。
  • 玉楼一弦

    玉楼一弦

    她是异世寻死的孤魂,却离奇穿越重生。四年亲情让她蜕变成蝶,玉楼郡主横空出世,翩翩美男层出不穷,这郡主有点招架不住。他唇边勾起一抹浅笑。
  • 为乐趣而读书

    为乐趣而读书

    读书之乐乐何如?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为乐趣而读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谈论读书方法,有的分享读书之趣,有的回忆书海琐事……不一样的文字,一样的纸墨情结。一起走进这个书海世界吧,聆听作者独步书林的内心独白,体会畅游书海的真正乐趣,感悟书籍之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魅力。
  • 曹操发迹史

    曹操发迹史

    曹操是高干子弟,早年少不经事,不好好学习,吃喝玩乐,干了不少荒唐事,是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后来。坏小子发迹为世所罕有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统一了北中国。对曹操的评价,历来有毁有誉。毛泽东多次褒扬曹操,为曹操“翻案”,认为曹操是“真男子”,还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后人对曹操津津乐道,一方面是因为曹操是个有故事的人,另一方面是想偷师曹操的政治手腕和阴阳谋略。畅销书作家陈涛涛将为读者揭秘曹操的发迹之路。
  • 空间重生之嫡女翻天

    空间重生之嫡女翻天

    前世,她识人不清,最后落得剥皮抽骨剜心挖肺的下场,父兄更是双双惨死!然再次睁眼,九九八十一道紫金神雷劈下,硬生生把她送回了五岁那年。父兄还在,容家安好。从此她华丽转身,惊艳蜕变。他是高贵的神兽九尾天狐,更是曾经叱咤上古的落难神尊。传闻他清冷,他淡漠,他尊贵优雅,他高高在上。……“我都已经是你的人了,你怎么可以不对我负责呢?”这个一脸委屈控诉的男人是谁?说好的清冷淡漠呢?被狗吃了?对着别人投来的异样视线,容华无语望天,她要怎么解释她其实什么也没做过呢?
  • 走向孤独

    走向孤独

    大约有十七八年了,我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野调查上,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等关于生态环境的状况,走得最多的是西部,更确切地说是河西走郎以西,风沙线和干裂的土壤以及大漠戈壁,胡杨红柳从此烙印在心的深处,成为一种生命感觉。我从大地之上、之中得到的启迪,由此而发出的思之种种,应是我写作生涯中最值得庆幸的一段历程,至少在这举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我曾在旷野中呼告守望,我没有变得更为浅薄,但,深刻与高贵是谈不上的,尤其是和大地之上的万类万物相比,我怎么能连根带叶地理解一根小草?我该如何去感觉在荒漠中兀自高大,而到了秋天那叶子金黄得醉人的独树胡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