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300000005

第5章 美的产生 (1)

美感经验

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无言之美》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来看,会有不同的看法。

小时候都听说过小马过河的故事:

马妈妈让马宝宝驮一袋米去对面的外婆家,小马很高兴,愉快地接受了妈妈的任务,驮起米就去了。走到一条河边,小马正犹豫时,树上的松鼠看见了,连忙提醒小马:“千万别过河呀,我的好几个兄弟就是因为过河淹死在这里的。”小马听了松鼠的话正不知怎么办时,旁边来了头牛伯伯,牛伯伯对小马说:“小马,别怕,这条河很浅的,才到我们的小腿呢,过吧没事!”小马听了牛伯伯的话,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小马又驮着米回家问妈妈了,妈妈听了小马的话,微笑着对小马说:“你去试过了吗,到底是深还是浅呢? ”于是小马又驮着米来到了河边,小马慢慢地下了河,而且很轻松地过了河,原来河水对于小马来说刚好不深也不浅!所以小马轻松地过了河!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不管松鼠也好,老牛也好,它们之所以评价河水是深还是浅,都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这正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事物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我们回到美的话题中来,这个观点同样适用。

例如,看到一朵玫瑰盛开,商人可能会想到以它为原料进行加工、提取、赚钱等,植物学家由玫瑰想到根茎花叶、日光水分等,而一个画家可能更多地从其外形、色泽等方面进行欣赏。他们的意识都不能停止在玫瑰本身上面,不过把玫瑰当做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关系的种种事物上面去。玫瑰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商人、画家、植物学家都认为它是美的,但是对它的评价却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带有明显的主观性。

朱光潜先生认为,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科学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所以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最后,灵感状态成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典型特征。灵感指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突然产生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的心理状态。任何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灵感。

因此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创造性思维没有一个通行的模式,但也并不是变化无常的。它大体上经过两个阶段:

开始是准备阶段。这时,思维活动基本上按常规思维进行,用概念或具体形象进行逻辑推理或组合拼接,为灵感、直觉的发生创造条件。

然后是突发阶段。经过苦思冥想,或受外界某种刺激,或潜意识突然上升为显意识,使思维主体感到有豁然贯通之感。

创造性思维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无论哪一个年龄层次,在哪一个研究领域中思维着的人,都创造过同自己的认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心理构成相统一的创新思维成果。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相声演员洛桑的口技绝活等。甚至普通劳动者中的“小发明”、“革新能力”等都是一定水平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创造性思维并非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品。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展开“幻想”的翅膀。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从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储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储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了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入手。

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它是由思维调节的。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来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去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培养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找出越多越好的适当的答案。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比如我们思考“砖头有多少种用途”,我们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造房子、砌院墙、铺路、刹住停在斜坡的车辆、作锤子、压纸头、代尺画线、垫东西、搏斗的武器,等等。

发展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距离产生美”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们身边常常有以上所述的各种各样的距离,在这微妙的距离之间,美自然产生。距离之所以会产生美,缘于彼此的不靠近,平白生了一分朦胧感,激发了人们的探求欲望和好奇心,赋予了人自由想象的空间,任心灵飘荡,让感受驰骋。

于是,美便悄悄涌现,远远地窥视往往比贴近看得清楚显得更有诗意。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甫的诗句蕴涵深意,耐人寻味:远看草色青青,一派生机盎然,近看却是一片惘然,这就是距离产生美。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距离太近,置身其中,或许我们不能体会个中之美。

朋友之间,交往过于密切,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心灵的距离太近,因此只会看到对方的短处与缺点,从而产生隔阂。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的诗句告诉我们同样的一个道理。观看风景,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只有距离才会产生美。因为我们身处优美的风景之中时,因为没有距离,所以往往欣赏不到它的美丽,甚至什么风景也看不到。

其实,生活当中我们适当保持点距离,就会产生美,距离妙不可言。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与人交友要“淡”,其实也就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朋友双方隔得远一点,因为看不到对方的瑕疵,所以相处才会和谐,友谊才会更为芳醇,天长地久。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牛郎和织女岁岁年年在银河的两边痴痴地苦等,每年只有七夕才能相见一次。正因为他们有了距离,才会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甜蜜,令无数文人骚客赞美不已。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那是因为距离太近。看风景时,只有身在其外,远远地从不同角度来眺望,才会觉得美。因此有了距离,我们就能感受到“碧云天,黄叶地”的色彩斑斓;有了距离,我们就能领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深意;有了距离,我们就能体会到李白那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

其实,理想亦如此。当我们的现实与理想存在距离的时候,我们会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去追寻,那哪怕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也会“上下而求索”。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超越自我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一些人或事所烦恼,为了那“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我们的心灵被功名利禄紧紧裹住,纠缠于其中不能自拔,以致无法体会身边的美。当我们与功利保持一点距离,就能明白“寄蜉蝣于地天,渺沧海之一粟”,发觉个人之渺小、人生之须臾,那么你的心胸也就会开阔,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朋友,行走在钢筋水泥构建的现代都市,穿梭于忙忙碌碌的喧嚣尘世,请别忘了:距离产生美!

“距离产生美”用朱光潜大师的美学观点进行阐述就是: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行程,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

朱先生在阐明“距离产生美”这一观点的同时还对距离的“度”进行强调: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格林童话》有一个故事《渔夫和金鱼》:

渔夫和他的老婆住在海边的破草棚里,生活十分穷困,渔夫每日到海边打鱼为生。

这一天从早到晚,他撒了一次又一次网,网网落空,最后捞上来一条小金鱼。小金鱼向渔夫苦苦哀求,只要将他放回大海,他会满足渔夫的所有要求。渔夫没有提任何要求就把小金鱼放回了大海,然后拖着空网回了家。

他的老婆正坐在破草棚前用破木盆洗衣服,看到渔夫空手而归,便责问为什么一无所获。渔夫讲了如何捕到小金鱼后又将它放归大海的情形。老太婆听了,训斥他说:你为什么不向它要一个新木盆呢?我们的洗衣盆已经破了。第二天,渔夫来到海边,呼唤小金鱼。小金鱼游出海面。渔夫对他说:“我的老婆让我要一个洗衣盆。 ”小金鱼回答:“你回去吧,你们会有新木盆的。”

渔夫回到家里,老太婆已经坐在一个崭新的洗衣盆前洗衣服了。看到渔夫回来,她不但没有因为得到木盆而满意,又接着训斥:“你没看到我们的小草房又破又烂,你应该去向它要一间好房子。”第二天,渔夫又来到海边呼唤小金鱼,小金鱼游出海面后,渔夫将老太婆新的要求告诉了小金鱼。听完渔夫的讲述,小金鱼说:“你回去吧,你们会有一座好房子的。”

渔夫回到家里,看到老太婆已经住在一栋崭新的大房子里了。但是,老太婆还不满足:“我们为什么不能住在宫殿里呢?你回去对小金鱼说,我要当国王。”渔夫没有办法,又来到大海边呼唤小金鱼。渔夫告诉他,老太婆要当国王,要住在宫殿里。小金鱼摇着尾巴说:“你回去吧,你们会有宫殿的。”

当渔夫回到家里时,老太婆已经当上了国王,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然而,她还不满足:“我还要当高高在上的女皇。 ”渔夫在老太婆的训斥下不得不又一次来到海边,小金鱼听完渔夫的话,回答道:“好吧,你回去吧,她现在已经当上女皇了。”

渔夫回到家里,老太婆已经成了女皇,在巍峨的宫殿里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然而,老太婆还不满足,训斥渔夫:“你赶快回到海边去,告诉小金鱼,我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我要让小金鱼每日侍候我,听候我的吩咐。”渔夫无奈地回到大海边。这时的大海乌云笼罩,波涛滚滚,经过久久的呼唤,小金鱼才露出海面。渔夫说:“老太婆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还要让小金鱼每日来侍候她,听候她的吩咐。”

这一次,小金鱼什么话也没有说,尾巴一划,就沉入了深深的大海。

渔夫从海边回来了。金碧辉煌的宫殿无影无踪,面前还是那间居住多年的破草房,老太婆还坐在草房前用破木盆洗着衣服。

贪得无厌的老太婆本可以在金鱼的帮助下一步步告别穷困的日子,过上富足的生活,但是因为她永远不知满足,胃口大到终于令金鱼难以忍受,最后贫寒依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过”即是没有掌握好“度”,这个“度”便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适当的距离,既不能太过,又不能不及。把握适当的距离就是要正确处理美与距离之间的矛盾。

同类推荐
  • 眨眼之间

    眨眼之间

    我们在一眨眼之间做出的决定,比三思而后行,或许更具大师级的水准。只是,直觉背后的内涵,远比表象来得深刻。生活中的决策无论好坏,我们到底是如何做成的?在本书中,格拉德威尔阐述并解答了这些问题。他通过多样化的个案,诸如快速约会的过程、流行音乐的运作以及无辜黑人遭警方枪杀的疑案,彰显了一项重大发现:人们在一眨眼间做出的决策,其内涵远比表相来得复杂。格拉德威尔援引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影响决策优劣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能够快速处理多少信息,而是在于我们全神贯注的专注力。格拉德威尔在各个例证之间纵横挥洒,再度展现了他的精湛才华。他告诉我们在家庭关系、职业生涯到日常生活中,如何成为更成功的决策者。
  •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1850年,时年62岁的大叔完成了一生中最后的巨著《附录与补遗》,这部著作给大叔带来了世界性声誉,结束了他几十年的不得志和默默无闻。《人生的智慧》即摘自此书,但其实也独立成书。在阿图尔·叔本华著的《人生的智慧(典藏版)西方经典文库系列》中,大叔放弃他一贯坚持的唯意志论的悲观哲学,而采用优雅的文体、简洁的笔触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在书中,大叔完全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诸如成功、金钱、名利、健康,以及为人处世、接物待人等应遵循的原则。这些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接近,因而很适合大众阅读。大叔采用平易近人的论述方式,用深刻的思想利剑刺穿那繁杂纷纭、百口莫辩的复杂世俗和人间世惰,使问题变得清晰、简明、透彻。
  •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包括:从波罗到海到泰晤士河、现代政治学的诞生等内容。在这本谈话录中,以赛亚·伯林讲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穿插着许多个人回忆。他谈到了马克思、维柯、赫尔德、赫尔岑等令他着迷并给予他深刻影响的思想家,也谈到了他的诸多挚友,如诺埃尔·安南、W.H.奥登、大卫·塞西尔、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斯蒂芬·斯彭德,尤其是他与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交往。从伯林精彩纷呈的谈话中,读者可以分享他对自由主义与宽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对音乐与文学的激情,也可以对他的生活与个性获得一种独特的认知。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热门推荐
  • Dickory Cronke

    Dickory Cronk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祸爱成殇:软萌娇妻你别逃

    祸爱成殇:软萌娇妻你别逃

    爱情就像鬼一样,只是听说过,从未见过她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明知道他就是一团熊熊烈火,还要义无反顾的往里面,最后把自己弄的遍体鳞伤。他的花心她一直都知道,只是以为自己有孩子可以拴住他,让他在回到她的身边,却不曾想,他竟然为了结婚而弃她不顾,甚至于在她临盆之际,亲手将自己的孩子“杀死”在摇篮中....“沐昊焱我诅咒你不得好死...”病房里传来撕心裂肺的诅咒声。沐昊焱嘴角带着冷冷的嘲讽,丝毫不把女人的咒骂声放在眼里,只想赶快离开这个让他厌恶的地方,赶向那个等着他、正准备与他完成婚礼的女人那里。
  • 师父你该如何破我这一劫

    师父你该如何破我这一劫

    一场意外,由上神变小仙。因祸得福,捡了个美人师父。可某女并不开心,都说师父如父。你说没关系?是的,某女也觉得没关系,立下宏愿,心心念念就想扑到这美人师父。可师父人美,心不美,老是整人为哪般?什么?还有情敌来袭?没关系,看某女如何做好防护。什么?还有阴谋诡计?没作用,观某女如何见招拆招。可兜兜转转,才发现这最大的阴谋竟是某女自己!
  • 10天打造完美口才

    10天打造完美口才

    你说的每句话,都有可能让你成功,也可能让你失败!世界上95%的生意都是靠嘴巴谈出来的!成功的人往往做得好,说得更好,所以,口才是你走向成功人生的关键“武器”。就从这本书开始,10天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受欢迎的人!本书通过10天课程,88个核心Point,10项突破训练,全面打造价值千万的好口才!是最适合中国人的口才绝学,让你的每一句话都说到点上,让你的每一次社交都大受欢迎!
  • 活出爱情的模样

    活出爱情的模样

    老公嫌弃她不干净,公然带小三回来安胎。苏黎终于心死,递上离婚协议,可回应她的是他更加狠戾的报复!婚姻的牢笼里,苏黎面对着无休止的禁锢和折磨……终于在那天晚上,高冷的男人忍无可忍,拎着她狠狠抵在墙壁上:“勾了我一次又一次,什么时候离婚对我负责?”苏黎脑子里一片空白,“你是谁?”“既然不记得,那就继续来。”男人霸道的封住了她的嘴。严重脸盲症的她和他,因为一个孩子在婚外纠缠,婚内缠绵。她在他霸道的温柔里沉醉,终于活出了爱情的模样……
  • 快穿之美人Boss很难撩

    快穿之美人Boss很难撩

    【叮!宿主已成功撩到Boss大人,请问是否要进入下一阶段?】【下一阶段?】【生孩纸】“夫人,为夫也觉得应该进入这一阶段。”“可是,我的肚子里已经有一个了,所以……滚去睡沙发。”“夫人~”“滚蛋!”(°ー°〃)(°ー°〃)(°ー°〃)绝对宠文!!!
  • 佛说鹿母经

    佛说鹿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煎饼妹的开挂人生

    煎饼妹的开挂人生

    同父异母的弟弟结婚要她出首付,婚礼却不让她参加?感恩了十多年的后妈把她当成提款机?他们既要她的钱,还嫌弃她!?陆蓁蓁突然发现,努力了这么多年,她还是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重回到十八岁,陆蓁蓁决定先学会爱自己。阻止真正的亲人意外去世,捡回被丢弃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她还要把煎饼快餐店开遍全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烛·死水

    红烛·死水

    《红烛》中的诗多创作于闻一多留美期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表达在异国他乡的孤寂,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死水》中,诗人更加注重以精巧的构思来凸显诗的神韵,同时他还十分注重新诗的格律化,这一点对后起诗人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 金钥匙 银钥匙

    金钥匙 银钥匙

    浓浓的、带着黏性的液体底部,空洞的瞳孔凝望着虚空。烛光在天井上投射出复杂的影子。没有窗户、黑暗的房间。被血染湿的石台。融合在阴冷空气中的油脂的味道浓烈得呛鼻。地下室的角落里,一座巨大的石棺,灌满了橄榄油。石棺底部,沉着无数的尸体——被切割过的尸体——这里是医院的解剖室。解剖台上,放置着一具老年男人的尸体。从打开的胸部,露出颜色已变得非常可怖的器官。一个身材修长的男子,正俯身观察着这散发着腐臭的尸体。晃动不已的蜡烛的火焰,映照出他端正的侧影。男子手中拿着纸和碳笔,在深夜寂静无人的解剖室中,他正在给尸体画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