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800000003

第3章 子卷 酒魂 (2)

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六日,红军攻占贵州仁怀县的茅台镇,在这里要进行改变了中国现代史的“四渡赤水”中的第三渡。茅台镇上酒香扑鼻,熏人欲醉,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立即给部队下达指示,要保护茅台酒厂不得受到损失,责令政治部分别在茅台镇三家酿造量最大的成义、荣和、恒兴酒厂门口张贴告示,明令保护。自“遵义会议”后,近两个月来红军将士马不停蹄,脚不停步,两渡赤水,连续作战,极端疲惫,先用茅台酒洗伤消炎,搓脸揉脚,竟有奇效,疲劳顿消,又能消毒镇痛、舒筋活血。喝上几口还能治疗腹泻,全身轻松。红军工兵连长王跃南,则用竹筒装酒,和毛主席、周副主席、朱老总一同畅饮……

有此一笔,茅台酒的分量有多重已无须多说,它与革命的机缘、与共和国以及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的特殊感情,更是不言自明,为以后被尊为“国酒”埋下伏笔。

果然,到一九四九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已经被选为国家总理的周恩来,亲自指定茅台为开国大典的“庆典酒”。并明确茅台酒今后要作为“国宴用酒”、“国礼用酒”。

至此,茅台的“国酒”地位确立下来,以后就看茅台怎样演绎“酒”和“国”这篇大文章了。“国酒”必然关乎着国运,应该能够滋润国情、激壮国魂;当然,国家的命运也必然会影响到茅台酒的兴衰荣辱。

于是,茅台的故事便进入了高潮,堪称“猪肚”……

一九五○年六月,爆发朝鲜战争,中朝两国军队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十六国军队,整整打了三年多,最终迫使对方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一九五四年四月,为解决停战后的朝鲜统一及印度支那的问题,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赴瑞士参加联合国召开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使一直不肯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在事实上不得不认可中国的国际地位。

周总理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政治才能,以积极灵活的外交风度和魅力,引起世界瞩目,影响巨大。在中国代表团举行的招待会上,以茅台酒招待各国代表、新闻记者和国际友人,其优秀的品质一下子成了宴会上的话题。“回国后,周恩来总理向党中央汇报时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我们成功的有‘两台’,一是茅台,二是戏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九七二年中国和美国打破坚冰,从此改变了世界格局,是当代世界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笔。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描述了两国领导人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后喝茅台的情景:“我们绕着宴会厅与五十多位高级官员碰杯,我注意到周恩来向每个客人祝酒时,只用嘴唇轻轻碰碰杯沿。当我和他回到自己的座位时,都拿着原来的那杯酒。坐下休息时谈到酒量,周恩来对我说,在长征途中,他曾一天喝过二十五杯茅台……流露出对往昔的眷恋,并以烈性酒推销员的眼神和口吻对我说,‘长征中,茅台酒被看作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

尼克松描述的是当年二月二十一日发生的事情。在前一天,周恩来先以储存三十年的茅台酒招待尼克松和基辛格。席间尼克松请教周总理,听说白酒喝多了吸烟能点着火,可是真的?周总理开怀大笑,当场划着火柴点燃了自己杯中的茅台,冒出一缕细细的蓝色火苗。不想尼克松回国后,向他的妻子女儿显摆,一边大讲在中国经历的趣事,一边将一瓶茅台酒倒进碗里,向家人进行点酒表演。但他忘记了周总理点燃的只是一杯,他要点燃的是一大碗,蓝色的火苗越烧越旺,很快将碗烧破,冒着火焰的茅台酒流满了桌面,燃起大火。

“美国第一家庭”大为惊骇,手忙脚乱地奋力扑救,幸好烧着的只是一张桌子,经过一番忙活控制住了局面。事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调侃说:“扑灭这场火是防止了一场国家的悲剧,否则的话,尼克松政府会提前收场。”

一九七四年,基辛格与邓小平会谈时重提这件事:“你知道吗……你们差点烧掉白宫。”凡发生重大事件,在重要的历史时刻,都有茅台助兴。近半个多世纪来,世界政坛上的许多活跃人物,都成了“茅台故事”里的人物。有了这样一群人物,茅台又怎么可能不成为经典?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双十协定”签字后,毛泽东和蒋介石举杯共饮茅台。

一九四九年二月十六日,毛泽东带着茅台等贺礼,亲赴莫斯科为斯大林祝寿。

一九五七年,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以茅台宴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

一九七三年三月,毛泽东让人打电话到茅台酒厂,送三箱一九五二年的茅台进京,一箱送***,两箱留中央(毛主席会要,一九五二年的茅台第一次被评为“四大名酒”之冠)。

名将许世友一生好酒,尤其喜欢茅台,常自吹:“喝酒我从来没遇到过对手。”有时难免会逼人强喝,或让酒量不如他的人难堪。有一次和周总理赌酒,声称:“我要是喝不过总理,就给总理磕三个响头。”总理说这不行,我不会磕头。许世友好像已经赢定了,笑着说:“我哪能让总理磕头,您只要说一句话就行,许世友喝酒无敌手,一点不吹牛。”然后,两个人就开始一瓶对一瓶地喝,喝着喝着可就有点时间了,竟是许世友从椅子上出溜到了桌子底下。周总理又给自己斟满一杯,起身说:“许司令,站起来。当兵的,活着干,死了算,砍掉脑袋不过碗大的疤,英雄喝酒,狗熊喝水,我请你喝酒连面子也不给,太不仗义了吧……”这些话都是许世友平时劝酒的常用语,今天被总理搬来教训自己,他无地自容,倒身就想磕头,被总理一把拉住……

王震评价许世友用了四个“特殊”:“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他去世后土葬,是毛主席生前就同意的,运送棺椁的特殊通行证则由国家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而且用茅台陪葬——这瓶陪葬的茅台酒,又留下了一个长久的悬念,过数百年或数千年,如果有一种机缘许司令的棺椁被发掘,那时的人们会怎样研究和评价这瓶茅台呢?

茅台的故事精彩,故事的人物精彩,许多细节也精彩,这才构成了经典的茅台。

“茅台人物”名单上的外国人还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日本天皇裕仁、德国总理科尔、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美国总统里根和克林顿、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等。在这些巨头们乍一相对而坐时,气氛还有些拘谨,关系尚未流畅的时刻,茅台酒往往就起到了“话引子”的作用。

比如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叶利钦访华,在欢迎宴会上,江泽民以试探的口吻说,“想不想品尝一下茅台?”全世界都知道,叶利钦一向喜欢喝烈性酒。他愉快地回答:“当然可以呀!”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下午的“胡连会”,意犹未尽。晚上胡锦涛在中南海瀛台宴请连战,拿出茅台酒待客。“胡锦涛以贵州茅台的故事开场,从茅台产地的独特环境,到酿酒过程的精挑细选,向宾客娓娓道来:‘这种茅台酒非常特别,只能在贵州仁怀市茅台镇才能酿造出来,有人曾以同样的酒糟,拿到其他地方用同样的技术、工艺、水质制造,无论如何都无法造出与茅台相同的优异品质。因此茅台的产量非常有限,也格外珍贵……’”

——这就是茅台酒的文化。

它的历史、它的故事生动有趣,有太多可以说的。当人们还不能立即进入正题、一时找不到得体而有趣的话好说的时候,就可以先说茅台,头杯见了底,话似长流水。当人们感情投合,气氛融洽的时候,为了表示亲切也可以大讲茅台……文化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你看到文化吃香,打出文化牌就有了文化,文化是长期的积淀,常常要靠历史际遇的凝塑。

所以,当前些年文化像垃圾一样遍地都是,人们张口就是文化,似乎没有一样产品不是文化的时候,中国的“酒天下”也被文化搞乱了。但茅台厂的阵脚,却一直没乱,始终坚持着“一方水土养一方酒”的信念,清者自清。

因此,茅台“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就是茅台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别说是眼下这种市场上的乱象,就是当年在大跃进时期,毛泽东在中央“成都会议”上发出指示:“茅台酒要搞到一万吨,要保证质量。”那个年代,伟大领袖为一个酒厂下了具体指标,这是何等的压力!当时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发疯似的“放卫星”,茅台酒竟然没有跟风,仍旧实事求是地照样生产原品质的茅台。此后经过了三十多年漫长的努力和改善条件,才达到了毛泽东所要求的万吨产量。

成为经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化本来也不是以多取胜。

——而这正是茅台的文化品格。它的文化含量达到了这个境界,有资格、有自信坚持自己的品格。

酒厂我看过不少,没想到茅台一行,变成了取经之旅。“取经”这个词已经多年不用了,现在该恢复它的本义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酒庆幸。

有珍重才有珍贵

陈世旭

我一直觉得,酒是有神秘性的。人因为酒,可以燃烧,可以冷酷;可以缠绵,可以毒辣;可以柔若丝绸,可以锐若利刀;可以放歌,可以恸哭;可以多情,可以杀戮;可以旷达放荡,可以舍生取义;可以翱翔于长空,可以沉沦于深渊;可以弃利禄、忘荣辱,合天人,齐生死。所谓“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有了酒,你便可以褪下一切伪装,使身心毕露,“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获得一个绝对自由的时空。

酒尤有惠于艺术。一部中国艺文史,就是一部酒神舞蹈的历史。酒神在艺术殿堂的出没,使艺术之神心旌动摇,如痴如狂。醉酒使中国的艺术家解脱束缚获得最佳创造力。魏晋第一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自道:“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以至于“以宇宙为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酒醉而成传世诗作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首可拾。

对于浪漫的文人,酒的诱惑无可拒绝。郑板桥的字画不易求得,一旦令其酒醉即可如愿以偿:“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吴道子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挥毫立就,“吴带当风”。王羲之醉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吾师醉后依胡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飞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怀素酒醉泼墨的《自叙帖》令神鬼皆惊。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了“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艺术上几乎所有登峰造极之作的产生都与酒有缘。

追究酒的来源,依旧不无神秘。作为世界三大酒王国之一,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有“酒”字。先秦古籍完全与酒无涉的甚少。从《春秋》起,历朝历代皆有正史,记载了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变化沿革,天文地理、礼乐制度、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也记载了无数关于酒的故事,而对酒的发明及酒的发明人却语焉不详,众说纷纭。秦汉辑录帝王公卿谱系的《世本》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记录的不过是传说。西汉人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尽管言之凿凿:“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后人却认作是衍生的。依旧有说是神农的,甚至干脆就说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的。盖因为酒的历史实在过于古老。人类的祖先巢栖穴居就不仅嗜酒,且会“造酒”。“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清稗类钞·粤西偶记》)。“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而谷物酿酒,早在五千年前就已开始。

酒和人类似乎与生俱来。

关于酒的神秘,我不久前在茅台酒厂有一次亲历的见闻。

茅台酒负盛名久矣。三十年前我在一个小县城做文员,有一个新年,刚开完全县四级干部大会,一直领着我们一帮工作人员熬了好些夜的县委副书记自己掏钱买了一瓶茅台酒来“犒劳”大家。他一手握着酒瓶,一手捏着一个极小的酒盅,斟酒时两只手都微微颤抖,缓缓绕着食堂的一张张饭桌走动。桌上的各人也都起身肃立,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小酒盅细细饮尽。无论是犒劳的还是接受犒劳的,对那一小盅酒都恭敬如仪,差不多是诚惶诚恐。

不因为别的,就因为那是茅台酒!

我那是头一次喝茅台酒,当时的感觉刻骨铭心。多年后,中国的各类名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消彼长,此起彼伏,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那一小盅茅台酒和喝它时的那种仪式般的神圣却始终清晰如初。宴席上一遇茅台酒,无论是真是假,那种仪式般的神圣便会立刻漫泛出来。

同类推荐
  • 七杀立皇帝

    七杀立皇帝

    谁言乱世莫诉儿女情,实则乱世儿女情更深。为了守护心中的挚爱,为了信守许下的诺言,一个男人,最多可以做出多大牺牲?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变成太监,试问天下间有谁可以做到吗?她是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他是信念如钢、至死不渝的铁骨男儿。在经历过毁家灭门之祸后,他们又将有一番怎样坎坷的复仇经历?刘瑾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立皇帝”,曾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与“九千九百岁”魏忠贤齐名的大太监。其势大滔天,座下高手如云。这位旷世枭雄的结局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之刑,死得悲惨至极。他的死,也成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试看一对江湖儿女,如何最终报得血仇,铲除巨奸,上演一段旷古绝今的凄美爱情故事。
  • 梦回唐朝做宰相

    梦回唐朝做宰相

    既然穿越过来,那就要有个穿越的样子,大唐我来啦!!!!
  • 乱世汉王

    乱世汉王

    有天子气的益州乃是先到者先得,所以捷足先登抢得益州。哪知道机关算尽,却只是在为他人作嫁衣——刘焉死后,益州在他儿子刘璋手中得而复失。另一位“汉室宗亲”大耳儿刘备鸠占鹊巢,在益州地方开创了蜀汉政权,成为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的割据势力。这位反客为主的大耳儿刘备到底是哪路神仙?且听我娓娓道来!
  • 万花笑颜皆似你

    万花笑颜皆似你

    生在帝王家,却对皇位不感兴趣,本想着皇帝老儿罩着他,可以正常娶妻生子,游历山水,潇洒度过一生。但没想到,等着他的,竟然是——
  • 三国之小军师

    三国之小军师

    韩飞,字子聪。辅佐刘备在汉末乱世中挣扎求生,收拢各方贤臣猛将,最终一统汉天下。世人赞他算无遗策,识人无双。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它并非这个时代的人,实乃一个爱玩三国游戏的穿越众而已。强烈推荐《甄帅向往的生活》
热门推荐
  • 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

    致青春2:原来你还在这里

    根据本书改编拍摄的电影2016年7月8日上映。一场猝不及防的分手,一场蓄谋已久的重逢。你心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离开后,生活还在继续,他留下的痕迹被平淡的日子逐渐抹去。
  • 三下江南:告密者

    三下江南:告密者

    这部小说除了保留“文革”手抄本的精彩故事外,张宝瑞还对它进行了精心加工,将现代流行的心理悬疑因素以及美国大片中常见的计中计、案中案的技法糅合在一起,让小说更加跌宕起伏,险象环生。
  • 痛苦

    痛苦

    《痛苦》记述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二战期间的个人经历以及对战争问题的思考,也记录了她如何等待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丈夫的归来。《痛苦》背景是战争,是战争中人的群像,个人所受到的忽视、在庞然大物面前显出的脆弱无助,成为对社会权威的批判。叙述无所不在的欲望、不置可否的爱情成为人在社会的不公正对待面前一种内在的反抗。
  • 墓土

    墓土

    爱雅每天起得很早,在丈夫和儿子还在熟睡时,不声不响地打扫卫生或是洗涤脏衣服。这两件事究竟先做哪一件,她可以自由安排,毕竟她算是一个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人,所以在这短暂的清晨她发掘到了一种宁静的权威,总之,她很享受这段时光。弟弟三七上个星期突然来了,他一直在外面打工——具体在哪个城市打什么工?连家人都不是太清楚。爱雅自然很高兴,留弟弟小住几日。爱雅发觉三七情绪上有些不大对劲,又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从他的肤色和穿戴来看不像是在外受苦的样子,她这个弟弟从小就任性而多变,加上三年没见,亲切之中夹杂着些许生分,念及姐弟情爱雅不好再说什么。
  • 假婚真爱:陆总宠妻无度

    假婚真爱:陆总宠妻无度

    苏沛霖眼瞎遇到渣男,那渣男不止骗她感情,还夺她事业。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被渣的她要踩回去的,被夺的她要抢回来。可她自己没这个本事怎么办?没关系,有大腿自动送上门。大腿陆慕弈说:“我可以帮你,但你要做我的未婚妻。”苏沛霖点头:“没问题。”陆慕弈:“还要跟我结婚。”苏沛霖点头:“也可以。”陆慕弈:“还要给我生孩子。”苏沛霖点头:“嗯……什么?我拒绝!”陆慕弈邪笑道:“来不及了老婆,我们这就洞房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俏媳有点田

    重生俏媳有点田

    (正文已完结)(年代文打脸爽文)丈夫和堂妹的算计,让唐槐丢了性命。一朝重生。这一世,唐槐擦亮眼睛识人,渣男来一个踢一个,白莲花来一朵撕一朵。没事就赚赚钱,虐虐渣,生活无比滋润。
  • The Message

    The Mess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雷印记

    风雷印记

    炜焱不断的提升功力,想要破解带来无边痛苦的,在体内对撞的风之力和雷之力,以及自己眉心处北斗七星印记的秘密。
  • 观影疗心

    观影疗心

    走进声色光影的世界,欣赏一个个撩人心弦的故事,既是意识自我与潜意识自我的深度对话,又是寻求另一种可能的私人之旅。所以,电影就像一面魔镜,它通过讲述他人的命运,帮我们照见自己的人生。而心理学电影,尤其能够撕下皮囊面具,直击人性的黑暗面。《观影疗心》由张海音、施琪嘉等国内十位心理学家共同书写,他们从心理学视角解读了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经典电影,通过富有洞察力的剖析和温暖有爱的抱持,启发我们疗愈过去的苦痛,找到重新出发的勇气,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 不做帝王妻

    不做帝王妻

    她说:你灭我安陵一族,独留下我,仅为让我这个“不贞”罪臣之女替你生下皇子,还要逼我看你亲手杀死他!从今以后,我与你,只有恨,再无爱!他说:纵然朕最想保护的人是你,最在乎的人是你。但,却只能看你痛苦,让你绝望。因为你的姓氏是如芒在刺的“安陵”!他说:十六字的天命预言,让联将你视为棋子,但,朕不得不承认,朕确实动了心,动了不该有的情感,所以,终使天命预言发生了致命的逆转。他说:从第一眼看到你,朕就知道,这一生,必然为你所醉,所以,为你颠覆整个王朝、骨肉相残,亦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