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73800000244

第244章 阎忠惊魂折性命,宋建称王封百官

这一日,枹罕义从胡首领宋建带着罕羌首领滇木的长子滇明、狄道义从胡首领王国的长子王积,还有巩唐羌首领唐樊的总管家唐进三人,身带佩剑,气势汹汹,来到冀城联军督护府面见阎忠、韩遂,递交一封四部落联名信。

信中拥立阎忠为帝,要求册封韩遂为大将军,宋建为河首平汉王,各部落首领为将军。

河首王国由四个部落合并而成,地域包括枹罕县、白石县、河关县、大夏县、狄道县北部,共四个半县。

韩遂一看信就猜是王国不甘心被免去联军大帅都督和合众将军职,在背后捣鼓宋建称王,彼可在王位下恢复将军位。

起名“河首”疆域可跨黄河自金城到上游发源地,可谓胃口不小;又称“平汉”,想必是铁了心与朝廷对抗,这与韩遂的信念不吻合,久之,必遭灭族。

巩唐羌是韩家盟友烧当羌的死敌,此次巩唐羌首领唐樊的总管家唐进也亲自跟来,是表明支持宋建称王。

书生气十足的阎忠未见过持剑兵酋们这般嚣张阵仗,竟然让己称帝,好名正言顺册封宋建为王。

本就愤恨被强迫推举为联军大帅都督,现又被要求称帝,阎忠又气又怕,浑身发抖,说不出话,似已魂飞魄散。

韩遂忙去安慰阎忠,然后回身对宋建道:“吾联军新败,汝本不该如此。但见汝意已决,又有这几位支持汝,联军本是联盟,好聚好散。汝须划定河首王国的边界,尔等发誓永不越界,可乎?”

宋建应允,拜谢韩遂,哭诉道:“吾等部落陈仓之役死伤惨重,兵卒和家眷都不愿意再出兵打仗了。吾想自治也是出于无奈。

河首王国成立后,以枹罕县县城为王都,只守护自家地界,可为联军织布、制军需,与联军贸易。也为联军守护金城郡和陇西郡边界一带,与金城郡互为掎角之势。”

韩遂知道陈仓惨败,联军各部落未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死伤过多,必会提出各种补偿要求,马腾开了头,擅自占据三县,宋建等只是第二拨擅自主张的人。

宋建或早有称王之意,只是怕招受联军攻击。此次趁联军新败,马腾擅自夺三县,的确是称王自立最佳的时机。

在当前混乱态势下,只要不与联军为敌,保持松散的联盟,共同抵御外敌,韩遂都只能答应彼等要求。

韩遂决定默认接受宋建称王,但不予公开承认,也不用联军督护府名义发布。

气势汹汹的宋建等人走后,阎忠受到惊吓,加上一直生闷气,结果生病了,而且病情越来越重。

韩遂忙派人四处请医给阎忠治病。

数日后,王国长子王积派人来送急报,王国自陈仓兵败撤回狄道北义从胡大本营后,因撤退途中受风寒,二天前生重病去世了。

韩遂感到王国的死有些突然,刚准备去狄道北吊唁王国。突又来报,阎忠重病,医治无效,刚刚去世了。韩遂顿时有些手忙脚乱。

韩遂好不容易克制自己冷静下来,命代理汉阳太守尹嘉和汉阳郡郡丞韩渠主持阎忠的葬礼,自己亲自参加。

又写信委托代理陇西太守李参、郡丞韩委、郡功曹史上官兼和代理金城太守韩理去参加王国的葬礼。

韩遂又从韩家向阎忠家眷和王国家眷各拨五百万钱安葬费。

念王国曾帮助铲除边章,韩遂另拨给王国家眷五千万钱。

联军各部落首领均不来参加阎忠的葬礼,只派属下来应付。阎忠被推上大帅都督之位才数十日,众首领显然对阎忠尚无好感。

阎忠安葬在冀县阎家庄苑的墓群里。

忙完阎忠的安葬,韩遂接到宋建来信。宋建已主持完王国的葬礼,王国的狄道义从胡部落已全部合并入河首王国。信中又要求督护府将自家和王国派往联军任职的官吏全部撤回。

撤回河首王国的官吏包括代理金城郡郡丞王仲、督护府副总管宋吉。

韩遂立刻任命从雍县撤回的前漆县县长韩绪出任督护府第一副总管,雍县种植苑总管韩礼为督护府第二副总管。前杜阳县县长韩列出任代理金城郡郡丞。

韩汉负责与马腾交涉,待年底用治愈伤兵换回韩家的部曲和家眷。

巩唐羌首领唐樊和大夏县罕羌首领滇木年过六旬,宣布正式传部落王位给长子唐川和滇明。

不久,自封河首平汉王的宋建发布了枹罕义从胡宋家、狄道义从胡王家、巩唐羌、大夏罕羌四家合并后河首王国的百官任命,并宣布王宫建在枹罕县县城中。

河首平汉王:宋建;

左太傅:罕羌首领滇木;

右太傅:巩唐羌首领唐樊;

丞相:宋家总管家宋基;

三公之司徒:王家总管家王仲;

三公之司空:罕羌总管家滇利;

三公之太尉:巩唐羌总管家唐进;

九卿之太仆:司徒分领,罕羌滇木长子中大将滇明;

九卿之大鸿胪:司徒分领,狄道义从胡王国三子王霍;

九卿之廷尉:司徒分领,宋建三子宋继;

九卿之宗正:司空分领,罕羌滇木次子左大将滇允;

九卿之少府:司空分领,狄道义从胡王国次子王荃;

九卿之大司农:司空分领,宋建次子宋真;

盐铁官:大司农分领,宋家右都尉宋立;

太仓令:大司农分领,宋家左都尉宋威;

平准令:大司农分领,宋家中都尉宋腾;

九卿之太常:太尉分领,狄道义从胡王国长子王积;

九卿之卫尉:太尉分领,巩唐羌唐樊子右大将唐川;

公车令:卫尉分领,宋家军需总管宋吉

九卿之光禄勋:太尉分领,罕羌滇木三子右大将滇山;

光禄大夫:光禄勋分领,宋建次弟右亭长宋立;

太中大夫:光禄勋分领,宋木;

中散大夫:光禄勋分领,宋阶;

谒者仆射:光禄勋分领,宋录;

议郎:光禄勋分领,宋方;

将作大匠:宋建长弟左亭长宋功;

执金吾:宋建三弟侍大将宋业;

大将军:宋家中大将宋牧;

骠骑将军:巩唐羌左大将唐方;

车骑将军:罕羌中都尉滇鲁;

左将军:宋家左大将宋乾;

右将军:宋家右大将宋登;

前将军:宋家前大将宋凯;

后将军:宋家后大将宋倪;

北军中候:宋建长子宋节;

屯骑校尉:北军中候分领,王家千骑长王顿;

步兵校尉:北军中候分领,王家千骑长王舒;

越骑校尉:北军中候分领,王家千骑长王迪;

长水校尉:北军中候分领,王家千骑长王牧;

射声校尉:北军中候分领,王家千骑长王鹿;

城门校尉:宋家侍都尉宋盾;

谏议大夫:罕羌贸易管家滇典;

吏部尚书:宋家贸易管家宋盛;

御史大夫:巩唐羌贸易管家唐山;

五官中郎将:宋家后部千骑长宋耳;

虎贲中郎将:宋家前部千骑长宋斌;

羽林中郎将:宋家前部千骑长宋虎;

右中郎将:宋家中部千骑长宋松;

左中郎将:宋家中部千骑长宋贾;

前中郎将:宋家右部千骑长宋肖;

后中郎将:宋家左部千骑长宋德;

东中郎将:宋家侍部千骑长宋泽;

西中郎将:宋家侍部千骑长宋释;

南中郎将:宋家左部千骑长宋赫;

北中郎将:宋家右部千骑长宋鱼;

司隶校尉:宋家后都尉宋序;

枹罕县县长:宋家副总管宋葛;

河关县县长:宋家副总管宋福;

白石县县长:宋家官府联络长宋起;

大夏县县长:宋家汉军联络长宋齐;

武库令:执金吾分领,宋家前都尉宋慈;

太医令:少府分领,宋思;

太官令:少府分领,掌宫廷膳食、酒果等。宋喜;宋喜乃宋德子。

守宫令:少府分领,掌皇帝用纸笔墨及尚书诸财用、封泥。宋川;宋川乃宋肖子。

侍中:少府分领,宋建父宋琨的侍卫长宋颂;

黄门侍郎:少府分领,掌侍从左右,关通中外。宋建侍卫长宋复;

尚书令:少府分领,狄道义从胡王家的贸易管家王杯;

尚书:尚书令分领,罕羌右都尉滇舍;

尚书:尚书令分领,后部千骑长宋南;

御史中丞:少府分领,罕羌左都尉滇希;

太史令:太常分领,宋邺;

博士祭酒:太常分领,宋余;

太祝令:太常分领,国有祭祀时,掌读祝辞及迎送神。宋濡;

太宰令:太常分领,掌宰工、鼎俎、餐具等物,国家举行祭祀时,负责陈列食具。宋蔡;

大乐令:太常分领,宋原。宋原乃宋南子,善长礼乐。

此外尚有众多丞官、长史、校尉、都尉、别部司马等。

不计在允吾的伤兵,并入王国部后的宋建部兵力一万一千一百二十四人;滇木部六千一百六十人;巩唐羌一万九千五百一十四人。

河首王国总兵力合计达三万六千七百九十八人。

枹罕城中宫庭布局设计,王宫居中,东西南北各一大殿,外围十二个小殿。

韩遂看罢大为吃惊,宋建必得高人指点,拥有四个半县,竟然配齐了一个小朝廷,四个部落的豪帅及骨干要员都过足了官瘾。

宋家军和王家军合为御林军;骠骑将军唐方统领巩唐羌军;车骑将军滇鲁统领罕羌军。

宋、王两家之前已并入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之军,王国离世后,王家军全部归入宋家军。

宋家军汇集了湟中义从胡、枹罕义从胡、狄道义从胡三支精锐军,却只想闭关逍遥快活,不愿再征战四方,真乃匪夷所思也。

河首王国的建立让韩遂很难受,其西邻韩家西镇,北接金城郡允吾城,西近韩家狄道坞堡。

万一宋建哪天发疯,突袭西镇和允吾,则韩家后方不保也,须想个万全之策。

韩遂为稳住宋建,按百官名单,共计送去二千万礼钱。

同类推荐
  •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这样读资治通鉴(第3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讲述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长生悠悠两千载

    长生悠悠两千载

    直白版:这就是一个活了两千年的家伙在长生路上的所见所闻。文艺版:谁问轻戏言,可是长生幻梦。笑相思易书念难断,谁不羡仙之长生。一笔墨留香一世恩怨,谁问生死间轮回转恩怨。说书人醒木收处,几多年,韶华不过烟云乱。红尘看,原是长终的明月,在夜伴南钟唱晚。笑靥的美,苦涩的情,悲壮的梦,美丽的颜,落笔他们的一世盘陀。PS:长生文,历史文。PS:群号:946219877。
  • 浊世砺行

    浊世砺行

    南北朝,东西魏,悲离乱,叹纷争。阿斗泥豪义慷爽,贺六浑枭雄无双;天宝暴虐亦真性,黑獭英姿然弑君。一时粉墨登场,纷纷霸业王图。又小果儿一枚,随波逐流乎?昂首信眉乎?历浑噩浊世,成参天大树。
  • 读者报·岁月(0223)

    读者报·岁月(0223)

    城市记忆;档案解密;国家历史;军旅时光;年代;奇谈;人世百态;人物轶事;社会万象;新知奥秘;知青频道。
热门推荐
  • 国王的人马 海顿斯坦诗选(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国王的人马 海顿斯坦诗选(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
  •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江湖不要脸

    江湖不要脸

    我坚信多年来从武侠剧里吸取的经验,终于一天携着小册子穿越了。但我猜中了这些开头,却没猜中这个结局。在江湖中摸爬滚打数十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信神可以上天堂,信佛可以上西天,信电视剧你就可以去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印度,漂浮的次大陆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喜欢把中国和印度做比较?印度和中国同样是古老的国家,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穿着纱丽、练着瑜伽、谈论着玄之又玄的精神生活,却又讲着英语、玩着鼠标……作者跋涉两万公里,走遍了印度70个城市,上百个景点,同时结合大量史实,穿越于历史与现实间,用一步步的脚印去丈量印度这片土地。从不同的宗教根源入手,以政治、经济、历史等多个视角去拷问印度的文化,描绘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印度浮世绘。《印度:漂浮的次大陆》一书为作者“文化旅行”系列作品第一部,后续作品《一半印度、一半中国》、《骑车去元朝》等即将出版。
  • 没有的石榴花

    没有的石榴花

    说起来,李成刚和高晓婷还是校友呢,都是安亭师范学校毕业的,只不过由于年龄的关系,两人没有在校园里见面过。正因为是校友,所以那天第一次见面,李成刚就觉得高晓婷很亲切,就是那种好像在同一个地方一起待过的亲切。后来这种搔心窝的话高晓婷听多了,她心里叽咕,那你第一次见面时为啥没有对我讲这种话呢。心里是这么想,可她没有讲出来,只是嘴角露着开心的笑,这笑里有着鼓励的意思,鼓励李成刚继续讲下去,而李成刚也熟悉女人这种藏在笑中的鼓励。
  • 史上处世非常道

    史上处世非常道

    当我们向前奔跑,看不清未来的时候,让我们回望历史。本书作者以另类视角读历史,即从今天的视角去追怀与审视历史,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 
  • 乘天

    乘天

    他是仇人蹂躏的对象,他是猛兽撕咬的猎物,他是别人练功的沙包……直到他机缘巧合掌握乘天剑诀!“世人辱我,欺我,杀我;我必怒之,伐之,屠之!”建组织,收武兽,尊武大陆众生俯首!美女诱惑、金银财宝,绝不为之所动!为何?因为他想要的,远远不止这些……
  • 金雕

    金雕

    辅弼无分先主后主,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谤誉青史公自论;干城何辩往日今日,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是非留待后人评。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他经历了灭门、逃难、为匪、从军,最终得以拨云见日。在痛苦与折磨之中,苦苦坚守着哪怕付出一生也要实现的承诺。他们死了,我还活着,真不知道,这到底是痛苦,还是幸福。
  • 冥界双生妃:太子别无礼

    冥界双生妃:太子别无礼

    她只是冥界曼珠沙华花丛中的一朵,却不自量力恋上了那转身风华的天界太子。好嘛恋上了就恋上了,可是为毛线这太子没事拎了姐们下界历劫还硬是要收银家为徒?等等他不是才刚历劫回来吗又下界,这是闹哪样?于是,绯君幽带着自己的小宠物跟个跟屁虫一样跟在太子殿下的身后奋力前行,无奈太子殿下一个转身她有眼没看路直接撞了上去,太子殿下圈住她一双眼睛黑不见底:“你在想什么这么入神?”绯君幽抬眼看着这风华绝代的男子,心慌意乱表面却淡定道:“我在想,我恋你一生,你可爱我一时?”
  • 时代医生

    时代医生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