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27200000013

第13章 ,宁为南鬼不为北王。

实际上,新建立的满清政权一开始也是没有太大的进取心的,因为他们不了解大顺与南明。当李自成北伐进取北京时,是汉人范文程主张清兵南下,趁机分一杯羹。凊兵占领北京后,摄政王多尔衮本人也没有对长期占据中原抱有太大的希望。但满清政权里又有一个汉人洪承畴。后金不了解大顺与南明,洪承畴却了解。为了自己所谓的前途,为了替他的新主子立功,洪承畴表现的非常积极。他积极出谋划策,先劝导多尔衮,让他定了谋取中原的决心,再在谋取河南、山东,攻占山西等事上献计献策,终于促成了现在这种对南明政权对大顺政权都极为不利的局面。

以武力统一全国,是多尔衮定都北京后坚定不移的方针。然而,由于满族人口很少,所能提供的兵员有限,所以清军不可能在辽阔的中国腹地上同时在西面、东南两方面与敌手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审时度势,在范文程的建议下,决定把攻击的锋芒首先指向农民军,后再安定东南之局。多尔衮的这一作战布置,确实高明,因为这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第一,可以看作是多尔衮宣称的得天下于“流贼”的军事布署;第二,清军便于集中主力各个击破敌人,避免东西两面同时作战,以取得政治军事上的主动。

为了实现“次第定东南之局”的意图,六月一日,清廷颁布诏书。诏书宣称:“深痛尔明朝嫡胤无遗,势孤难立,用移我大清宅此北上,厉兵秣马,必歼丑类,以靖万邦。非有富天下之心,实为救中国之计,咨尔河北、河南、江淮诸勋旧大臣节铖将吏及布衣豪杰之怀忠慕义者,或世受国恩,或新臂主眷,或自矢从王,皆怀故国之悲,孰无雪耻之患,予皆不吝封爵,特予旌扬,其有不忘明室,辅立贤藩,戮立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当通和讲好,不负本朝,彼怀继绝之思,以敦睦邻之谊。若国无成主,人怀二心,或假立愚弱,实肆跋扈之邪谋;或阳附本朝,阴行草窃之好安。斯皆民之蟊贼,国之寇雔。俟予克定三秦,即移师甫讨,殪彼鲸鲵,必无遗种。”

这诏书,从表面上看,是清朝承认已建立一个南明弘光政权的存在是合理的,只是要求南北“通好讲和”,其实它已埋下了借口,然而清廷这暗伏杀机的诏书,竟给弘光朝廷起了麻痹作用。督师扬州的史可法自见了清廷的诏书后,马上给弘光帝上了一道奏疏,向弘光帝建议道:“陛下,我等目前最重要的,便是剿灭李自成那帮流寇了,既然清兵能够杀贼。那就是,为我们报仇,臣建议皇上能假以其义名,因其顺势,以国仇为重,与清兵尽释前嫌,借他们兵力之强而尽歼流贼,这也是今日我们不得已的办法,望皇上能慎重虑之。”

当史可法的奏疏送到南京后,弘光帝也是欣喜异常。弘光帝以为这次可以借清兵之力而摧毁农民军,然后通过讨价还价同清方达成分疆而治的协议。于是弘光帝也少有地召见内阁大学士及府部各官,同他们商议如何同清廷作交易。

王铎从文武班列中走出来,躬身说道:“陛下,北京已为满人所占,这京津一带看来已不能力我们所有,我们只好将河北割于他们。”

朱由崧在龙榻上伸了伸懒腰,说道:“依朕之见,干脆就以西淮为界。”群臣听罢,均默不作声。

高弘图犹豫片刻,上前说道:“陛下,山东百二山河,决不可弃,必不得已时,也只能当边界。”

马士英说道:“那建州主年仅七岁,皇上可与其以叔侄之分称。”

弘光帝一笑,没置可否。

最后,弘光帝群臣议定,以割让山海关外土地;南北互市,许岁市不得超过十万,会见时不屈膝,不辱命为谈判的起点。群臣都公推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左懋第、太仆寺少卿马绍愉、总兵陈洪范为使臣。

七月,弘光朝廷派遣左懋第、马绍愉、陈洪范三人为使者,带领三百人,携带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缎绢一万匹作为酬谢清廷出兵的礼物。另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犒赏银一万两的诰命。使团于十八日起程前往北京。使团之所以带上这么多贵重东西,是南明王朝犒劳给清廷和多尔衮的,感谢他们帮忙打跑了李自成,为他们报了仇。在北使之前左懋第曾经与同僚至交李清聊天,李清问他:“如果到时形势所迫,你会不会屈服?”左懋第态度坚决地回答:“宁为大明鬼也决不屈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左懋第带着北使使团出发了。一路上他心情复杂,这次北使十有八九是回不来的,他不怕死,只是内心仍然对新登基的弘光帝放心不下,弘光帝昏庸荒淫,追逐声色,置国事于不问。南明王朝下一步怎么发展?哪些地方该特别注意?路上他屡次上书陈述自己的想法。

当使团到达淮安时,左懋第给弘光皇帝上了《辞阙效言疏》。左懋第在疏中主要申明以下几点:其一、奉劝弘光皇帝要把恢复祖宗江山一统天下放在首位,决不可以偏安江南相安自得;其二、对于北使议和,只能作为缓兵之计,而不能作为依恃;其三、为了一统大业,弘光皇帝要善于纳谏。只可惜左懋第这一番良苦用心、金玉之言,对整日沉浸在温柔之乡、靡靡之音中的弘光皇帝来说,犹如虚化之梦转瞬即逝。

十月份,他们到了距北京近在咫尺的张家湾(今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当时后金内部正在展开一场关于都城究竟留在沈阳还是迁往北京的争论,最终多尔衮拍板,迁都。顺治小皇帝从沈阳颠簸到北京,多尔衮也就真正开始谋划他的南征的计划了。

北使团在十月中旬到达北京。清朝政府本来是决定在四夷馆来接待他们,这是专门接待周边少数民族及其属国的场所,以属国身份相见,左懋第直接告诉他们宁死也不去那里。清朝不得不改在鸿胪寺接待他们。这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接御书的事了。一天早上清朝礼部的四个官员前来取御书说:“凡是进贡文书,都由我们礼部转启。”左懋第怒道:“此乃大明皇帝御书,不比各国系酬答礼物。尔等何得谩语?”第二天,淸廷便派了兵将到门口,意图强取御书。这可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南明朝的一些官员看这形势害怕了,左懋第却将御书顶在头顶大声问:“尔等无礼,龙亭何在(按例接国书要设龙亭)?”逼着清朝退兵。还没正式议和,左懋第这些举动就已经在清朝掀起了一股小风浪,让人不敢小视,齐呼:“南明有人啊!”吴三桂见势不妙,拒绝接受南明蓟国公的封号和一万两犒赏银。这使和谈气氛更加紧张。

第一次双方谈判,清朝派出了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刚林,刚林提出三点:这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弘光帝这个皇帝当得不合程序;我们打跑了李自成,你们也不派使者来祝贺;崇祯皇帝死了还是我们来安葬的,你们也一点表示也没有啊。左懋第逐条反驳:“福王是崇祯皇帝的堂兄弟,明朝万历皇帝的孙子,以序以贤都可以立为皇帝;你们帮我们报了仇,这次不就是来感谢的嘛,还带来了那么多礼物;至于你说的第三点,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为崇祯皇帝吊丧。”

面对清朝政府,左懋第据理力争,毫不让步,双方激战多次,使刚林不得不由衷赞叹左懋第乃“南明奇男子”。北使团在十月中旬到达北京,没有奇迹,没有例外,这样毫无资本的议和谈判,最终是没有任何结果可言的。左懋第虽然为人正直,但大势已定,无可奈何,谈判既没有结果,又想祭拜先帝朱由检的陵寝,被断然拒绝。

多尔衮本想通过左懋第劝南明文臣武将来投降,没想到是这样,只能放他们回去。使团走到半路时,又派清兵把左懋第、马绍愉抓了回去,只让陈洪范南返。左懋第被关押在北京太医院内,派200名士兵严加看守。虽然是关押但也没有限制他的自由,每天好吃好喝伺候着,左懋第在太医院的两面墙上挂了两幅画,西边挂着苏武牧羊,东边挂着文天祥,在门联上写着“生为大明忠臣,死为大明忠鬼”,他是想通过这些告诉那些来劝降的人,我就要做苏武、就要做文天祥。

这期间,多尔衮不断派人前来劝降,都被左懋第给骂了出去,连他的堂兄左懋泰也是。多尔衮听说他们感情要好,堂兄出面应该可以了吧,但事与愿违,甚至还断绝了兄弟关系。左懋第之前的一个手下艾大选也投靠了清朝,他前去劝降,左懋第一看他已经剃发,一怒之下竟然拿刀将他杀了。这下把多尔衮激怒了,把左懋第打入水牢关了7天7夜,受尽折磨。

多尔衮又派洪承畴前来劝降。左懋第见到洪承畴,便斥责道:“你是个鬼魂吧,速速退去!洪大人为大明殉难,先帝赐祭赐葬,已死久矣,鼠辈怎敢冒洪大人之名来劝我投降!”洪承畴闻言,满面惭色而退。摄政王多尔衮见左懋第如此风骨,没有再让其他人来劝降。他亲自出面,要好好会会这个“南明奇男子”。左懋第见了这位大名鼎鼎、杀人不眨眼的摄政王,只拱了拱手。多尔衮见过无骨似狗的汉人降臣降将如云,却很少见到左懋第这般人才,心中爱之,欲活其一命,便看着在场的汉人降臣。降臣金之俊知多尔衮之意,劝道:“先生您何不知天命?”左懋第反唇相讥:“先生您何不知天理?”多尔衮一旁厉声问:“你自谓知天理,我问你,为什么你吃我大清朝粮食,半年犹不死?”左懋第的从官陈用极高声回答:“你们来夺我大明江山,却反说我们吃你们的粮食,是何道理!”多尔衮大怒:“汝辈何人,也敢不跪!”立命卫士棍棒交加。陈用极喷血狂呼:“士可杀不可辱!”多尔衮闻言改容,沉吟久之,说:“汝等不畏死,都是忠臣好汉。如果降我大清,必得厚待!”左懋第等人慷慨从容,只求速死。

清廷为了逼左懋第投降,最后在他面前放了两样东西:一口正在加热的油锅、一条耀眼的袍带,“降则加官进爵,袍带加身,不降则烹之!”左懋第面朝南方跪下,仆人左夏跪在旁边,两人不吃不喝以表忠心。到了第三天,左夏看着主人已经体力透支,便起身重重给左懋第磕了个头而后说:“仆先主而行!”言罢跃入油锅。但是,左还是不肯投降。摄政王无奈之下决定,将其问斩菜市口。在行刑之前,多尔衮还是不死心,又连续三次遣使谕降,告诉监斩官、刽子手还有飞骑只要左懋第说一“降”字即免死。但直到最后,他留下一句“宁为南鬼,不为北王”便血洒菜市口,年仅44岁。时人赞赏他的英雄气骨,称他为“当代文天祥”。

北京清廷摄政王多尔衮拒绝议和,并派大军南下。同时多尔衮致史可法书信一封,对其劝降。多尔衮在李雯起草的《致史可法书》信中提到:“愿诸君子同以讨贼为心,毋贪一身瞬息之荣,而重故国无穷之祸,为乱臣贼子所窃笑,予实有厚望焉。”史可法当然拒绝,并命侯方域代写回书一封。

《复多尔衮书》是明末著名抗清名将史可法对多尔衮发给他的招降书的回答。复书内容简介如下:崇祯十七年(1644年)七月,多尔衮致以信件,欲劝降史可法。史可法则写《复多尔衮书》回复,本文起草者侯方域,内容题到:“越数日,遂命法视师北上,刻日西征。忽传我大将军吴三桂借兵贵国,破走逆贼,为我先皇帝後发丧成礼,扫清宫殿,抚辑群黎,且罢剃发之令,示不忘本朝。此等举动,振古铄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跽北向,顶礼加额,岂但如明谕所云‘感恩图报’已乎!谨於八月薄治筐篚,遣使犒师;兼欲请命鸿裁,连兵西讨。是以王师既发,复次江淮。”“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上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炤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不卑不亢,流传万世。

复书原文: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

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真不啻从天而降也。讽读再三,殷殷致意。若以逆成尚稽天讨,为贵国忧,法且感且愧。惧左右不察,谓南中臣民偷安江左,顿亡君父之仇,故为殿下一详陈之。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法待罪南枢,救援无及,师次淮上,凶闻遂来,地坼天崩,川枯海竭。嗟乎,人孰无君,虽肆法于市朝,以为泄泄者之戒,亦奚足谢先帝于地下哉!尔时南中臣民哀痛,如丧考妣,无不抚膺切齿,欲悉东南之甲,立剪凶仇。而二三老臣,谓国破君亡,宗社为重,相与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今上非他,即神宗之孙、光宗犹子,而大行皇帝之兄也。名正言顺,天与人归。五月朔日,驾临南都,万姓夹道欢呼,声闻数里。群臣劝进,今上悲不自胜,让再让三,仅允监国。迨臣民伏阙屡请,始于十五日正位南都。从前凤集河清,瑞应非一。即告庙之日,紫云如盖,祝文升霄,万目共瞻,欣传盛事。大江涌出柟梓数万,助修宫殿,是岂非天意哉!越数日,即令法视师江北,刻日西征。忽传我大将军吴三桂假兵贵国,破走逆成。殿下入都,为我先帝、后发丧成礼,扫清宫阙,抚戢群黎,且免剃发之令,示不忘本朝。此等举动,振古烁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跽北向,顶礼加额,岂但如明谕所云感恩图报已乎!谨于八月,薄治筐篚,遣使犒师,兼欲请命鸿裁,连兵西讨。是以王师既发,复次江淮。乃辱明诲,引《春秋》大义来相诘责。善哉言乎,然此文为列国君薨,世子应立,有贼未讨,不忍死其君者立说耳。若夫天下共主,身殉社稷,青宫皇子,惨变非常,而犹拘牵不即位之文,坐昧大一统之义,中原鼎沸,仓卒出师,将何以维系人心,号召忠义,紫阳《纲目》踵事《春秋》,其间特书如莽移汉鼎,光武中兴;丕废山阳,昭烈践祚;怀、愍亡国,晋元嗣基;徽、钦蒙尘,宋高缵统,是皆于国仇未剪之日,亟正位号,《纲目》未尝斥为自立,卒以正统予之。至如玄宗幸蜀,太子即位灵武,议者疵之,亦未尝不许以行权,幸其光复旧物也。本朝传世十六,正统相承,自治冠带之族,继绝存亡,仁恩遐被。贵国昔在先朝,夙膺封号,载在盟府。后以小人构衅,致启兵端,先帝深痛疾之,旋加诛僇,此殿下所知也。今痛心本朝之难,驱除乱逆,可谓大义复著于《春秋》矣。若乘我国运中微,一旦视同割据,转欲移师东下,而以前导命元凶,义利兼收,恩仇倏忽,奖乱贼而长寇仇,此不惟孤本朝借力复仇之心,亦甚违殿下仗义扶危之初志矣。昔契丹和宋,止岁输以金缯;回纥助唐,原不利其土地。况贵国笃念世好,兵以义动,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若乃乘我蒙难,弃好崇仇,规此幅员,为德不卒,是以义始而以利终,贻贼人窃笑也,贵国岂其然欤?往者先帝轸念潢池,不忍尽戮,剿抚并用,贻误至今。今上天纵英明,刻刻以复仇为念。庙堂之上,和衷体国;介胄之士,饮泣枕戈;人怀忠义,愿为国死。窃以为天亡逆闯,当不越于斯时矣。语云:“树德务滋,除恶务尽。”今逆成未伏天诛,谍知卷土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成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照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从此两国世通盟好,传之无穷,不亦休乎!至于牛耳之盟,则本朝使臣久已在道,不日抵燕,奉盘盂以从事矣。法北望陵庙,无涕可挥,身陷大戮,罪当万死。所以不即从先帝于地下者,实为社稷之故。传曰:“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而已。即日奖帅三军,长驱渡河,以穷狐鼠之窟,光复神州,以报今上及大行皇帝之恩。贵国即有他命,弗敢与闻。惟殿下实明鉴之。

同类推荐
  • 记忆里的温柔

    记忆里的温柔

    我怕你流够了泪水离开,你就不怕我攒够了失望转身吗?
  • 人生没有名字

    人生没有名字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这一生也许平平淡淡,也许轰轰烈烈。可能,穷困潦倒,可能,富甲一方。我想把我这一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哪怕,到最后我这一生平平无奇。
  • 夏虫不可语冰

    夏虫不可语冰

    夏虫不可语冰,出自庄子*秋水,一只夏天的虫子从没有见过冬天,怎么会感知冬天的冰雪之美呢?有时都觉得自己就像那只夏虫,纵然有着酷暑天热情执着的坚毅,纵然有着仲夏夜诗情画意的柔情,可是谁又能体会到你那一片孤寂和苍凉呢?这也就决定了文中易世博就是那个包裹夏语冰的壳,夏语冰把全部的感情都倾注在壳里,她为自己的无知和幼稚感到痛苦,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焦虑,在痛苦、迷茫中独自思索自己的生命意义。
  • 归北

    归北

    有幸识你,爱你,所以想要排除世间一切万难。(此书纪念所有人的爱情)
  • 重生的战将

    重生的战将

    我这么拼命,也还是守护不住想要守护的东西,凭什么不去拼命,难道失去后还要后悔自己没有努力过吗?
热门推荐
  • 巨型反光史诗

    巨型反光史诗

    为了维护普通人类熟悉的现实世界,未来人、超能力者、魔鬼、法师、特工和普通谢顶大龄未婚青年每周6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奋战。这是一部关于为了保护这个世界而谢顶的英雄们逝去的发际线的巨型史诗。
  •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2007年秋天,收获的季节。我从军校毕业了,匆匆与家人告别,背起行囊,带着梦想,踏上了征程,心里满是激动与兴奋,盘算着如何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坐在开往部队的大巴上,忍不住被窗外的景色吸引。天,蓝得耀眼,高得离谱,找不到一丝云彩,就那么静静地蓝着。让人心悸,让人没有着落。开阔的平原,高低不平的沟壑纵横交错,田地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路边的柳树长得很丰腴,墨绿色的叶子已经渐渐变黄。树下是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一阵微风吹过,载着种子的小伞便天女散花般飘向远方。我的心如同那一粒种子,此刻漫无目的地飘着,不知道自己的终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
  • 汶川故事

    汶川故事

    以四川灾后三年重建为背景,抒写国家力量、民族气派、人间大爱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的精神。全诗三千行左右,以独特的结构划分章节,作为文学的书写,三年恢复重建将在这部长诗里留下珍贵的记忆。长诗选择极重灾区的百姓家园恢复重建的深刻变化,从小的家园入手,展示四川三年灾后重建创造的人间奇迹,深刻反映社会主义中国彰显出来处置自然灾害的非凡的能力和成效,反映党中央、国务院珍视生命、“以人为本”的决策,反映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各级党政机关带领灾区人民奋战三年的日日夜夜。十八省市援建中的难忘故事,灾区人民自强不息、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精神涅槃。
  • 蓝色诱惑:中国海洋开拓简史

    蓝色诱惑:中国海洋开拓简史

    本书从《山海经》中各类以神话形式表现殷商先民对海洋资源的探索开始,讲述了几千年来,我们对海洋资源逐渐认识的过程。海洋既是资源宝藏,又是友谊的桥梁,更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 我不是奸臣

    我不是奸臣

    我有一书,记载天下大道。我有一剑,斩尽宇内之敌。赵晨穿越高武位面,左手持书,右手握剑,从微末中崛起,于困境中走出,振臂一呼三千甲士可篡国!但,我绝对不是什么奸臣,那只是你们世人对我的误会。赵晨如是说。
  • 上海·一九三七

    上海·一九三七

    这是一部抗日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一群以新闻工作者为主的知识分子亲身经历了“八一三”上海战事的过程。反映了在国难当头的艰难岁月里,他们胸怀祖国和人民,投身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不畏复杂斗争和颠沛流离的磨难的精神。
  • 六年之后的那些年

    六年之后的那些年

    六年后?相信大家都知道小学六年,我们度过了清纯的时期,步入初中许多小心思就都来了,那么回味一下小学六年之后的那些爱恨情仇,再次体验一下你的青涩爱情
  • 最强狼人杀系统

    最强狼人杀系统

    逻辑、语言、观察、心态、演技,这就是狼人杀的魅力。如果给休闲娱乐的桌上游戏加上重注,那么,它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生死博弈。罗辑,一个小混混,在接触到狼人杀后激活了最强狼人杀系统,激活每张身份牌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能力,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透视大眼睛算什么?我有预言家妙手小神医又怎样?我有女巫牌退役特种兵奈我何?我有猎人牌哟呵?想打架?卡牌抽换,狼人牌!系统:“最强的系统只有最强的人才能发挥最强的作用。”罗辑:“所以你就给我挖最大的坑?”
  • 女生外语宿舍:白骨手链,今夜无人生还(新惊魂六计)

    女生外语宿舍:白骨手链,今夜无人生还(新惊魂六计)

    《新惊魂六计:女生外语宿舍》汇集当前高校女生外语宿舍最惊奇、最不可思议的事件。不到最后一秒,你一定无法知晓真相。瞧,游走在噩梦边缘,令人窒息的惧意正在蔓延着……白骨手链引发的连续异事件,亡者接二连三…… 谁是谁的张韶涵,谁是谁的护花使者,槐花杀的诅咒持续百年。吸血鬼降临,今夜无人生还!
  • 重生之无敌神王在都市

    重生之无敌神王在都市

    神王林澈在大限来临之时,触摸仙域失败,意外穿越到因见义勇为而死亡的地球少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