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我们去了昙华林。在武汉生活两年的我,居然是第一次听说有昙华林这个地方。因为一般都是去商业街啊,旅游景点啊,或者小吃街什么的。况且作为一个天生宅女,认为不出门比出门更安全和安逸,看到外面的车水马龙就会头晕目眩偶尔还心生厌倦,而后只抱着邂逅一个帅哥的希望顽强支撑。你还能指望我带你去什么更加高级的地方做一场你侬我侬的春梦呢?
“我们明天去哪?”
“去汉口江滩吧。偶要乘坐‘泰坦尼克号’去见识一下夜幕下最唯美浪漫,最有绅士情怀的,能够让少女痴迷的的地方。”
“是让你发春吧?更何况,你已经不是少女了。豆蔻年华用在你身上,早就已经过了。”
“去你丫的,准你做春梦,就不让姐姐2B一下了?绅士,oh,我心中的ladygaga!”
好友发来一个很庄重的翻白眼的表情:“只可惜明天有一场连绵细雨,我们无法踏足向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慷慨之气,会被你破坏殆尽的。”
“那你丫干脆点说,你想去哪?”
“昙华林。”
“到底不就是一个文艺2B青年最好的去处么?值得你丫铺那么多垫?”
“不,你永远无法理解我此刻内心深处的感受。每一次当我想起它,我的心,就会跳得‘扑通扑通’就像是……”
“就像是看到你的灰马王子。”我猛瞪了她一眼。
结果那丫毫不抵触地说:“陌陌。就你最懂我了。”
我努力躲开了她凑上来的猪嘴,收拾东西立马就走了。
昙华林,还真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难怪没有多少人知道。我们最初在司门口的下一站下了车,弯进一个居民巷子,这里的建筑都有些年头了。估计住在里面的也都是地地道道的老武汉人。有很多传统的面食早点,水果蔬菜,虽然巷子狭窄,但还是摆出了一个菜市场的规模。我们沿街走了一阵,原本是吃饱了过来的我,还是很情愿地掏出钱来买了许多看起来可口的食物。这里做生意的小商小贩都很热情,竟然不是我平日里遇见的那些泼辣户。
后来是无法找到了,只好问了一个五六十左右的奶奶,她告诉我只需朝着巷子往后退大概一百米左右然后左拐,就会有一个昙华林的指路牌,倒是沿着指路牌走就是了。
果然不错,而找到的时候,才发现昙华林原来如此低调和隐蔽,找起来还不如这条老巷子容易。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居在深山老林的隐士。
B说是要在这里找一种感觉。究竟是什么感觉,我问了半天,她也答不上来。后来小巷一拐弯,看见了一家装潢比较有非主流风情的咖啡馆,名字叫做“昙华林的光”,店家的logo也是别具特色,古色古香的木头上镶嵌着几个歪歪斜斜的黑色字体,叫人想去里面一瞧究竟。
还没有进去的时候B就对着咖啡店一阵猛拍。我说你丫的怎么不去星巴克拍。她回过头来瞪了我一眼:你是想让我在众人鄙夷的眼神之中成为村姑么?
我沉默,矢口否认。心里却以一分钟n次的频率点头。
落地玻璃里面坐着几对男男女女,都是年轻人。他们的嘴里饶有兴致地啜着吸管,彼此聊得火热朝天,时而仰头或者掩嘴大笑。
进去的时候我以为是走错了地方,因为这明显的是一个居室。有沙发,躺椅,书柜,挂画。我拿出手机咔嚓咔嚓了一声,将凹凸有致的淡蓝色墙壁上黑色线条裱在框框里的话一股脑地拍了下来。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能解释为一种冲动。因为以前去省博物馆,看到那些价值连城的实物,我连手都懒得动一下。
有两个书柜,手指划过一排排已经很旧的,多是褶皱的书,种类很多,有漫画,散文集,商业杂志。我挑了几本随手翻了翻,书页里面还带着一种潮味,还有小店里面淡雅的香气。
走出“昙华林的光”,我们又进了一家卖瓷器仿造品的小店。里面的东西我都不懂,却对一眼相中的盘子情有独钟。盘子中黑色素描勾勒出一个裙衫飘逸,姿态动人,却黯然伤神的女子。我想大概就是喜欢上她了吧。于是准备拍照,结果店家跑过来阻止,指着墙上的标语:禁止拍照。我只好无奈地撇撇嘴。
“可是我好喜欢这个盘子。”我透露出一种惋惜。
“你的眼光很好。今天来了很多人,都看重了这个盘子。”店家笑着对我说。
“这个盘子值多少钱?”
“五千。差不多是这所有的仿制品里最贵的了。”店家伸出五根手指头。
“我们只是来这里熏陶的。”小B用这句话结尾,很自然地走出了小店。
小B说她要来这里找一个咖啡屋。我说昙华林的光不是么?她猛地摇了摇头。
我们只好一路向前。经过很多女生喜欢的装饰店,走走停停,看见了不少心动的东西,总感觉口袋里的钱不够使。最后我只买了一个香包,而小B买了一盒做成玫瑰花的香皂,店家告诉她,每次洗手只要撕一片下来,便会很香。
“那我还真是舍不得撕掉呢。”
“舍不得的话,就当做收藏好了。可以放很久的。”
都是跟香有关的。但都不是香水。男人说女人永远对香水保持着一种浓厚的兴趣,这话也许不假。但在目前看来,我和小B似乎都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很多香水在我们面前一晃而过,却没有一个入眼的。香水固然很重要,也许能够是维持一个男人对其很长时间的新鲜感的原因,但终究还是会有过期的时候。而作为学生来讲,昂贵的香水俨然是一个奢侈品,只能饱眼福,而便宜的香水洒在身上,感觉人就像那香水一样,变得廉价。所以在陌陌看来,学生是不需要用任何香水来掩饰和装扮自己的,就像那些浓妆艳抹的化妆品,虽然可以遮住女人脸上的瑕疵,却无法掩藏真正的年龄、面容、品质和教养。那些很早就用起了化妆品的学生,叫她们哪一天卸妆以真面目示人,恐怕比登天还难。不是她们自己长得丑,而是已经习惯了胭脂水粉的作用,就像是穿了一层防弹衣的感觉。
而学生有一种最大的资本,不是用任何奢侈品能够买来的,那就是知识。知识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支撑起的不仅是女人的外表,更是内心。不用慌张掩饰自己,不怕被看穿,因为你原本就没有伪装。
“不只是知识。我觉得还有青春,一颗朝气蓬勃的心。”小B补充道。
我点了点头。怎么不是呢?青春的气质,永远是自然散发的,不需要任何加工。多余的东西都是累赘,无法体会到青春之美好的人,会过早地想要成为成熟女性。所以她们的衣着打扮,甚至一举一动,都是在模仿着某些群体,却不是真正的自己。而青春迟早会过,拥有青春的人,迟早会迎来属于自己成熟的一天,只是那时候,恐怕就会真正叹息没有抓住青春的尾巴了。
小B忽然间一阵兴奋。然后双腿“蹭蹭蹭”地往身后的石阶跑上去。
“你丫被雷劈了?”
“我找到了!”
“什么?”
“那家咖啡馆!”
我向着身后望去,果然有一家咖啡馆,只是因为在一个坡上,坡周围种满了树,所以小店被遮住了一些。看不见全貌。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是一家叫融园的咖啡屋。
原来这就是小B的心向往处。看起来跟“昙华林的光”比,也没有漂亮到哪里去。只不过二者的风格不同。“昙华林的光”就像一个木屋,温馨舒适,更适合小情人在这里打情骂俏。而融园却是砖瓦结构,由一块块整齐的长形青砖和红砖相见砌成,也没有刷漆,就那样裸露着。我看到墙上嵌着白色碎石的地方刻着几个整齐苍劲有力的大字:中华民国九年庚申秋建。
原来是民国建筑。虽然风格在,却没有历史打磨的沧桑感。应该是经过重新修葺了的。
融园里面的墙壁也挂着很多框幅画,都是黑白色彩,显然是想突出历史的味道。我看了看,发现昙华林还真是一个历史堆积的地方。说是活的历史书,倒真是一点也不过分。上面有石瑛故居,1891年修建的砖木结构罗马式样的花园山天主堂,刘公馆,仿希腊廊柱风格圣诞堂,还有仁济医院旧址。原来它们都曾经鲜活地存在于昙华林,现在一切仍在,只是时间不同了。很美丽的昙华林,很庆幸地,保留了这些沉重的历史。
路过仁济医院旧址,那真是一座已经破败的砖木建筑。我指着它紧闭的大门说:“你看,这里就是抗战时期的日本军医院。也就是说有八嘎曾经驻扎。你要不要进去瞧瞧?”
“你丫的,有本事你把大门爆破,我立马进去。”
小B喜欢看日本动漫。但我不是一个愤青,我只是喜欢开玩笑。日本动漫的知名度全世界皆知,当然也是有水平在的。喜欢看一两部动漫就被批为不爱国,那不是小陌喜欢做的事情。
她就像是一个母亲悄无声息地坐落在这里,在夕阳昏黄中渐渐沉睡。不管曾经里面救治了多少个八格牙路,毕竟她也是真实存在过的,无数条生命在这里重生,对于她来说,救曾经仗势欺人的日本鬼子,救现在中国的老百姓,都是一样的概念,都是命。而现在,对于一个没有价值判断取向的建筑来说,她应该得到尊重。
离开的时候看见有学习刺汉绣的大妈,虽然年华已逝,但穿着旗袍捻起绣花针,一针一线密密缝的样子,甚是有味道,不仅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一绝的刺绣工艺,和民国的旗袍女人,更让我想起了《游子吟》里临行前为子做衣的母亲。这也是一件值得让人铭记的艺术品,不是么?
告别的时间相当短暂,小B最终没有如愿以偿地坐在融园里喝咖啡,因为那丫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一杯蓝山也要三四十。而我终于明白小B要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那就是一种小资文艺情调,其实那丫比我还具有文艺细胞。
“但愿最后这些历史建筑能够完好地保留下来。”小B感叹一句。
“这就是政府的事情了。”
回望了一眼远去的昙华林,夕阳沉沦,仿佛历史开始沉睡。那么,再见,昙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