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6500000035

第35章 张裕钊的讲学生涯及教育思想探析

摘要:张裕钊作为“曾门四子”之一,是桐城派后期的中坚力量。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先后在江宁、保定、武昌、襄阳等地书院任教,培养人才,后世誉其“弟子三千,名士逾百”。张裕钊具有强烈的家国忧患意识,治学严谨,在晚清教育史上颇具儒师风范。他主张“通经致用”、“通变宜民”,重视兴学育才,“得人”用人,致力于促进教育进步和社会变革。

关键词:张裕钊;书院教学;教育思想

张裕钊作为“曾门四子”之一,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教育家,清末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先后在江宁、保定、武昌、襄阳等地书院任教,培养人才,后世誉其“弟子三千,名士逾百”。本文仅初步探析其书院讲学生涯及教育思想。

张裕钊的讲学生涯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号濂亭,湖北武昌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中湖北乡试举人[1](P334);道光三十年(1850),考授内阁中书。师事曾国藩,与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子”,是桐城派后期的中坚力量。自咸丰二年(1852)主讲武昌勺庭书院起,至光绪十八年(1892)辞去襄阳鹿门书院教职止,前后在书院讲学20余年,培养了张謇、范当世、朱铭盘、马其昶等众多人才。

(一)张裕钊的讲学经历

咸丰二年(1852)八月二十一日,在京做了两年的内阁中书后,张裕钊毅然辞官,离京南归。是年冬,张裕钊接受湖北按察使江忠源之聘,主讲武昌勺庭书院。从此绝意仕途,开始了他的书院讲学生涯。至咸丰三年(1853)七、八月间勺庭书院被太平军烧毁,张裕钊在勺庭书院讲学近一年时间。

同治十年(1871),张裕钊应两江总督曾国藩之聘,到江宁主讲凤池书院,至光绪七年(1881)秋辞去凤池书院职务,前后10余年。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张謇至凤池书院拜谒张裕钊,叩问古文之法。光绪元年(1875),马其昶来江宁从游门下。光绪六年(1880)四月,张謇偕范肯堂至凤池书院拜谒。七月,张謇、范肯堂、朱铭盘再至凤池书院,请教古文之法。至此,张裕钊将张、范、朱三人列为弟子。

光绪九年(1883)四月,张裕钊应直隶总督李鸿章之聘,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兼学古堂课授。先后从学的有弟子三千,名人数十。至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张裕钊在莲池书院讲学6年。光绪十一年(1885)十一月,日本国名宿冈千仞来莲池书院拜谒,叩问古文之法。光绪十三年(1887)四月,日本国宫岛咏士毅然渡海,千里求学,来莲池书院拜张裕钊为师,被张列为弟子。

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张裕钊受湖广总督裕禄之聘主讲武昌江汉、经心两个书院。江汉、经心两书院有学生1300多人。张裕钊的讲学内容有所侧重,经心书院以研究古学为主,江汉书院以研究时学为主。他还利用假日,为学生传授诗歌的创作方法。光绪十六年(1890)秋,新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拟合并经心、江汉书院,筹办两湖书院,并调广东端溪书院监督梁鼎芬担任书院监督(即山长),虽邀请张裕钊做该院主讲,而张裕钊决定辞去江汉、经心两个书院的职务,接受襄阳鹿门书院的聘请。

光绪十七年(1891)五月,张裕钊赴襄阳鹿门书院,宫岛咏士随行。光绪十八年(1892)秋,张裕钊辞去鹿门书院教职,由其长子张沆接往西安草厂巷养老。光绪二十年(1894)正月,张裕钊因病辞世。临终前,宫岛咏士随侍榻前,竭尽弟子之忱。

(二)张裕钊的讲学内容及特点

其一,重视讲授经学,教授古文之法。张裕钊的古文,训辞深厚,文章典雅,“雄于晚清”。他在书院讲学期间,重点向学生讲授古文。莲池书院开古学始于第九任山长黄彭年,张裕钊接任后,继续开办学古堂,并将古学纳入考试。吴汝纶在刻印张裕钊编《学古堂文集·首卷》后记中说:“盖学古堂之课试文字,自舍人(指张裕钊)始也。”[1](P74)张裕钊“日以高文典册磨砺多士”,使“一时才俊之辈,奋起朋兴,标英声而腾茂实者,先后相继不绝”[1](P74)。他主张“文以意为主,而辞欲能副其意,气欲能举其辞。譬之车然,意为之御,辞为之载,而气则所以行也”[2](卷四)。在传授古文作法时,他谆谆教导学生:“欲学古人之文,其始在因声以求气。得其气,则意与辞往往因之而并显,而法不外是。”[2](卷四)因为“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而“至之之道无他,广获而精导,熟讽而湛思,舍此则未有可以速化而袭取之者也”[2](卷四)。据考证,直隶主要在张裕钊培养下成才并以古文著称于世者,有沧州张以南(化臣)、盐山刘若曾(仲鲁)、新城白钟元(长卿)、盐山刘彤儒(翊文)、定州安文澜(翰卿)、永年孟庆荣(绂臣)、献县纪钜湘(海帆)、文安蔡如梁(东轩)、无极崔栋(上之)以及先受教于吴汝纶后师从张裕钊的贺涛(松坡),他们及其后来者被称为直隶“桐城古文学派”[1](P78)。

其二,引导学生面向现实,接触西学。张裕钊十分注意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向往能够对它“利而用之”,同时慨叹当世士大夫“拘守旧故”,不能识势通变,与时俱进。他在《送黎莼斋使英吉利序》中说:“泰西人故擅巧思,执坚刃,自结约以来数十年之间,益镌凿幽渺,智力锋起角出,日新无穷。其创造舆舟兵械暨诸机器之工,研极日星纬曜水火木金土石声光气化之学,上薄九天,下缒九幽,剥剔造化,震骇神鬼,申法警备,确若金石,发号施令,疾驰若神。又以其舟车之力,穷极六合四远五大洲之地,无所不洞豁,徜徉四达,竞相师放,精能俶诡,甚盛益兴,天地剖泮以来所未尝有也。”[2](卷二)因此,张裕钊十分注意引导学生面向现实,接触西学,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如《学古堂文集·首卷》中刘若曾的策论对当时地图的评论,一语中的,难能可贵;白钟元的策论对泰西测绘之法的介绍和在我国建立测绘学堂的建议,尤其得到吴汝纶的赏识。

其三,首开中国近代接纳外国留学生之举。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不少留学生,据史书记载,盛唐时期日本遣唐使来华不下13次,其中开元二十年(732)日本使船总人数即达594人,大批留学生、学问僧随使船同来中国。而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衰败,不再为外国人所仰。在中国第一位留学生容闳的建议下,清政府于1872年至1875年间向美国派遣了4批共120名留学幼童,但鲜有外国人来华留学。宫岛咏士留学中国,且以汉学为主课,实在是石破天惊之举[3](P106)。宫岛咏士归国后,将其东京咏归舍改称善邻书院,以张裕钊的著作墨迹作为教材,培养了书法青年5000多名,从而使张体书法在日本形成一大流派,至今不绝。由于张裕钊的开创,吴汝纶继任莲池书院山长后,接纳外国来访学者和留学生更加开放。如日本汉学家梅原融、本田幸之助、上野岩太郎、金子弥平等,经常和吴通信,请吴斧正文章和诗歌。而中岛裁之伯成,像宫岛咏士一样航海负笈来游,请列门墙,与诸生共进退。学成回国,在家乡日本肥后创办同文书院,培养了大批懂汉浯的日本学生。后来,他还来北京开办东文学社,专为直隶省培养初步掌握日语和新学的人才。这一切,都有力地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其四,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书法艺术。清代从道光时开始,科举考试的考官特别注意试卷的楷法,号为院体(即馆阁体),考生纵有天人三策之文,如果不娴熟字法,则决难入选。面对科举考试对写字的要求,张裕钊作为书院山长,当然要提醒学生严加注意,以免耽误功名。但作为书法艺术家,则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书法艺术。为此,他在莲池书院发起成立了“倚云社”,由其次子张浍总领实务,组织学生开展书法研习。张裕钊将自己所临写的王羲之《兰亭集序》、《集字圣教序》,欧阳询《皇甫碑》、《九成宫醴泉铭》和杜甫诗等,分送给学生作为临摹的范本。社内每月举行一次书评,请老师和诸名士评判甲乙,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积极性。

二、张裕钊的教育思想

张裕钊从事书院教育20余年,虽然没有全面系统论述教育思想的文字,但其诗文著作和讲学实践,还是比较明显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

(一)重视兴学育才,强调“得人”用人的观念

张裕钊在《重修南宫县学记》中曾指出:“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4](卷五)主张兴学育才,强调教育是兴国富民的重要举措。晚清是中国积贫积弱、列强对中国的欺侮和侵略已经到了极点的时代。由于清廷的腐败和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扼杀,想挽救中国的危亡简直难以想象,所以他在许多诗文中一再强调“得人”的重要。如其《送张振轩宫保还粤东治所序》云:“夫穷天下古今,尊主庇民,披患折难之要,一言以蔽之,曰:得人而已矣。”[4](卷二)在《重修南宫县学记》中说:“士莫先于尚志。而风俗之转移,莫大乎君子之以身为天下倡。今天下师儒学子,诚得一有志之士,悯俗之可恫,耻庸陋污下之不可以居,毅然抗为明体达用之学以倡其徒。……由一人达之一邑,由一邑达之天下。风会之变,人才之奋,未可以意量也。”[4](卷五)认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争趋私利的风气很坏,必须通过读书人立定崇高的志向来影响社会,改变风气。

那么,张裕钊的人才观又是如何的呢?他认为,曾纪泽是个榜样,“曾纪泽博极群籍,洞晓古今治乱得失之故,益讲求时务,无所不究切。尤以疆事孔殷所系乃绝艰大,故于彼我强弱短长之数,语言文字学术异同,舟舆器械良苦利钝,财贿生殖万货百昌,赢诎盛衰,皆博考深思而心知其故。……千品万汇,宏巨密微,默识洞贯,总八极而纳于寸心。故自朝野上下,无远迩,无愚智贵贱,莫不以为洞明时务未有及侍郎者也”[4](卷二)。曾纪泽是曾国藩的长子,既接受了系统的传统教育,又学习了西方的各种知识,因而学贯中西,对中国和世界均有深切了解。光绪六年(1880)曾与沙俄谈判,改订中俄条约,使中国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仅有的几次成功的外交谈判之一。四年后中法战争爆发,他又与法人折冲争辩,始终不挠,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干才。创办中国近代实业的著名人物张謇,更是张裕钊最为亲近和赞赏的学生之一。光绪二十年(1894),张謇中恩科殿试状元。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成立,张謇被推为实业部长,兼任两淮盐政总理;后又任农商部长,兼全国水利总裁,都很有政绩。

(二)反对科举制度,崇尚“通经致用”的学问

张裕钊在幼年的时候,塾师授制举业,他就不感兴趣,将家庭所存的曾巩《南丰集》时时读之。考授内阁中书后,经曾国藩的指点,重点习诵司马迁、班固、司马相如、扬雄之书。从事书院教育之后,通过历史考察,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病和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第一,科举不能取得真人才。因为参加科举应试的士子,大多为的是取富贵,获名誉,故由科举出身的多无实学。第二,科举阻碍真知的研究。因为科举既然以八股文为取录标准,则一般士子多聚精会神于八股文的钻研,以为只要会做几篇漂亮的文章,便可以登科入仕,对于真实学问的研究,则置之脑后。所以,他在《重修南宫县学记》中明确指出:“今之学者则学为科举之文而已。自明太祖以制艺取士,历数百年而其弊已极。士方其束发受书,则一意致力于此。稍长则专取隽于有司者之作,朝夕伏而诵之,所以猎高第跻显仕者,取诸此而已。经史百家自古著录者茫不知为何书,历代帝王、卿相、名贤、大儒至不能举其人,国家典礼、赋役、兵制、刑法问之百而不能对一,诸行省、郡县、疆域不辩为何方,四裔朝贡、会盟之国不知其何名。卑陋苟且成于俗,而庸鄙著于其心。其人能瞋目攘背而道者,则所谓仁义道德、腐熟无可比似之言而已矣。呜呼!以彼其人服中外官、膺社稷人民之寄,生民何由而安,内忧外患何恃而无惧哉?”[4](卷五)

清中叶以来,郡县的学官权位轻而职业废,不足以鼓励振起天下之才,于是士之有意进取者常相率聚于书院。但是,当时的教授、教谕、训导等学官,是遭人轻视的末等官,由于位卑权微,这些人并不尽心尽责,因而州县学宫形同虚设,倒是书院能够吸收一些学子。但无论是学宫还是书院,都把教八股文、应付科举考试放在首位,学子也大多数致力于此,目的是顺着科举之路,由秀才、举人、进士一级级地爬上去,以便出仕做官,故“相习而靡者,苟得之弊中于人心,而莫有能振拔于其间者也”[4](卷五)。除教学八股制艺之外,士人所习,或专意于考证词章之末而遗其本,或空谈性命而时不免于固陋。到了近代,海内兵起,人益废学,而俗日以敝。士之通古知今而可以为国家之用者,往往数百里而不得一人。因此,针对当时士人不学、学无实用和一味钻营私利的状况,张裕钊认为通古之学、知今之学都不能遗漏,但更重视知今之学,主张“通经致用”,因宜适变,讲求时务,强调古今时势异宜,如果锲舟求剑,胶柱鼓瑟,适足以乱天下,反对食古不化的学风。

(三)倡导学习西学,反对“拘守旧故”的陋习

光绪十年(1884)十一月,日本汉学家冈千仞随同卸任归国的中国驻日使馆人员杨守敬来北京,于十一月十四日到保定,向张裕钊请教文章事宜,并要求张为其《藏名山房文钞》作序。在交谈中,冈千仞指出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弊端,强调应该顺应世界潮流,改革让学生埋头苦读八股文的教学方法,努力学习从西方翻译过来的书籍。冈千仞的谈话使张裕钊产生了很大震动,更使张裕钊坚定了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陈规陋习,致力于促进教育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主张。

张裕钊早就看出,中国要真正自强,还有很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中国人习惯的固步自封和办事敷衍。他指出:“天地之化,古今之纪,天人相与构会,阴阳以之摩荡,穷则变,变则通,而世运乃与为转移。上古人民鸟兽杂处,巢窟之居,毛血之食,羽革之衣。圣人者作,立君臣上下,兴修礼乐制度,备物制用,通变宜民,递相损益,天下文明。”[2](卷二)而要适应“天地剖泮以来所未尝有”之“大且剧”的“世变”,必须首先破除“拘守旧故”的陈规陋习,因而批评顽固守旧人士说:“当世学士大夫,或乃拘守旧故,犹尚鄙夷诋斥,羞称其事,以为守正不挠。呜呼!司马长卿有言:鹪鴖已翔于寥廓,而罗者犹视夫薮泽。岂非其惑欤!”[2](卷二)表明他已经冲破了中国的一切为至善至美、无须改进、不可他求的传统观念,主张认真了解和学习西方情况。他还批评虚应故事的表面文章,主张讲实质求实效,认为“天下之患莫大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自夷务兴,内自京师,外至沿海之地,纷纷藉藉,译语言文字,制火器,修轮舟,筑炮垒,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不实之痼,至于如此”[2](卷二)。这种虚应故事还表现在中国人不了解外部世界,不能“知彼”。他认为“觇国之术,柔远之方,必得其要,必得其情。得其要,得其情,而吾之所以应之者,乃知所设施”[2](卷二)。所以,当守旧派反对和嘲笑中国的使外人员时,张裕钊坚决鼓励和支持友人黎庶昌大胆走出国门,把掌握世界的真情作为在中国办实事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叶贤恩.张裕钊传[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

[2]张裕钊.濂亭文集[M].苏州:查氏木渐斋刻本.

[3]张后铨.张裕钊革新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A].湛有恒.张裕钊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选[C].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4]张裕钊.濂亭遗文[M].遵义:黎氏刻本.

(2007年6月安徽大学-桐城市“桐城派与明清学术文化研讨会”交流,收入《桐城派与明清学术文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署名孟繁华,徐胜利)

同类推荐
  • 租错房子爱对郎

    租错房子爱对郎

    初出茅庐的女主人公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租错了房,工作四处碰壁。却没料遇上帅气多金的萧绅,就连“未来公公”都对自己赞赏有加。然而,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料想中的顺利,尤其是那个跟萧绅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萧士,百般阻挠他们的姻缘。一切如何而起,又如何而终?请关注《租错房子爱对郎》。
  • 单亲妈妈的日记

    单亲妈妈的日记

    妈妈,在每个儿女心中都是无比伟大,那么,“单亲妈妈”又如何形容呢?“她”十八岁,与前夫。白手起家,二十八岁,拥有数亿身家。同时,她“女儿”诞生了。还不知情的“她”憧憬着,一家美好的将来。可是,“幸福”就像物质一样,同样拥有保质期。古往今来“抛妻弃子”,但现实,其实,是“抛妻弃女”。“刘婉淇”做梦也想不到。因为,夫家的传统观念。而在女儿的“出生纸”上附带了一张“离婚纸”。“美梦”一下子变成了破碎的琉璃瓦。因此,“幸福的女人”,这个称号。贬值,成为一位“单亲妈妈”。当她接受所有事实,好不容易过上一些平淡的生活。却听到前夫去世。还有公司面临着破产的消失。好心的她,在前夫的父母上门求助的时候,不计前因,帮助公司重振声威。她,再次,由一位“单亲妈妈”的角式,演变,成为一位“女强人”。“她”历经风雨,母兼父职,从女儿出生,到出嫁。让她看透了人生。
  • 老子婆娑

    老子婆娑

    我不知道我怎么会这么倒霉而又幸运的遇上了她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巧合, 有些事情就是这么无奈, 我把全部的爱赌在一个人的身上, 所幸的是她也把爱全交给了我, 我不相信什么门当户对,我只希望凭自己去找另一个她,
  • 秋凉冬暖

    秋凉冬暖

    秋色渐渐凉下来,本以为昆明的冬天会很寒冷,但是因为在冬天又一次与你重逢,所以冬天也变得温暖起来,温暖的就像一个美好的春天一样。你就像冬天卧在滇池水面上的西西伯利亚红嘴鸥一样呆傻可爱,却还要在我面前时时假装机灵。谢谢你回到我身边,做我唯一的超级英雄。
  • 情感卷(文摘小说精品)

    情感卷(文摘小说精品)

    这是读者俱乐部主编的一套书籍,里面包含青春、情感、家庭、校园、情境、师生、社会、父母、智慧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它们的意义,是一本伴随人生的书籍,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系。
热门推荐
  • 主神驾到

    主神驾到

    注:本文玄幻为主+古言+现代,12段故事皆可独立阅读。身为洪荒之主,万物主宰的某主神,终于在某天某月某日,无聊的趴在湖面上,自个把自个淹死了……某神死后,一分为十二。当得了公主,搞的定王爷,色的了冥帝,驯的了皇帝……可谓霸气侧漏,牛叉至极。然正当某神春风得意之际,巨大的阴谋铺天而来。某神不紧不慢找了十二个‘劳力’阴谋阳谋神马的,小意思。片段一妖界,大长老急匆匆跑来:“王,大事不好了”。守在洞口的二长老拽着他指着门上的牌子:本王在孵蛋,闲人免进“我靠!”大长老看罢,老泪纵横“王,王,王……”。洞中,正在孵蛋的某王,听到一阵狗吠,秀眉一蹙,刚起身就听到某长老:“王,是哪个杀千刀男狐狸,把你的肚子搞大的,你告诉,我让他负责”某王,气绝。片段二:一日,某帝正在下棋,一小太监慌忙来报。原来,他的皇叔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幌子,意图篡位。某帝虽吓得脸色刷白,但眼底一闪而过的精光却被随之赶来的某女看个正着。某女无奈,从怀里掏出一个破碗:快到碗里来某帝:你才到碗里去
  • 太平兩同書

    太平兩同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忆西楼

    忆西楼

    某朝代年间,五位出身不同、性格各异、而皆正当年华的女子:温婉医女、乐坊名伎、侍郎夫人、帝王爱女,还有一个来自异国联姻的公主,因缘际会,盛春之时齐聚在京城的某个皇宫寿宴,五人的命运就此交织,相互牵连,历经家族变故、命运颠沛、夫妻分离,或看破红尘,或香消玉殒,或归隐田园……
  • 联盟之职业人生

    联盟之职业人生

    S8英雄联盟竞技文 (中二版)这一年,是各路传奇巅峰对决的一年。上有让初登帝位,一声羊来山崩乍现,欲与光羞三足鼎立。野区,前有7、锅老将余威尚存,后有宁、熊双皇乘势而起,越匪骚分一枝独秀,各路野王齐称雄。中有牙膏锅锅新秀强势崛起,鸡真主小学爹霸气依然,最强之战一触即发。下有狗明毫无争议最强牌面,水蓝飞速蜕变势不可挡,鱼莲天命加身士气正盛,一代老贼司马帝王依然冷漠。心怀梦想的懵懂少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脚踏入了这个传奇并起的硝烟之地。天赋觉醒的那一刻起,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这一生,誓必踏足山巅。封男拜酱,称帝称王。(简洁版)我有系统,我要夺冠。
  • 盛世妖宠

    盛世妖宠

    天界仙女,一朝母亲被父亲所杀,而自己成为妖孽,带着滔天恨意她决绝赴死。濒死之时遇见妖界至尊——暗王,宠她入骨的男人,从此她剔去仙骨,重生为妖。传说妖界的夜离洛俊美邪魅天下第一,可生来残忍,杀伐成性,无人见过他发自内心的笑,也无人触及他心。只因为一个毫无心机的拥抱,如命中注定一般虏获了夜离洛波澜不惊的心,他抱起还是孩子的她,笑的邪魅,对她身后的追兵轻声说道,“既然是上天送的礼,那从今往后你就是爷的人,谁若敢动,诛他全族。”当她身份暴露,天女现世,传说得其血肉炼丹便可百毒不侵长生不老,一时间惊动天、妖、魔、人四界,争抢不断。妖孽腹黑男却挽着她,一同杀伐天下,征服四界,只为替她救出母亲,还她一片安静清幽之地。她亦愿为他化身成魔,斩巨兽,收仙兽,治理反叛者,统一妖界,玩转人界,收服魔界,最后征战杀伐仙界,因为她说过,她若不死,必定颠覆天界!最后和心爱的男子一统四界,共创盛世。绝对宠文,盛世豪宠,双强,无虐,无小三,一对一。<片段一>“小若离,你变回人形,爷带你去赏花可好?”某王抱着怀里软绵绵的某狐狸真身的某女,诱骗着。“赏美人我就变。”某银白色的小狐狸一脸渴望。“……为什么。”“洛喜欢的我就喜欢。”某王看着怀里粉雕玉砌的小娃娃,瞬间觉得自己仿佛出轨了,厉声命令到,“把宫里长得有些姿色的女人都赶走,以后本王不赏美女只赏花。”<片段二>“王!鬼魅魍魉他们正被小姐追的满宫跑。”“哦。随她高兴吧,难得她对其他的人有兴趣。”某王正在计划着接下来的日程。“可是……可是,小姐追着他们说要问好,可那分明是要亲他们!!”某属下惶恐道。“什么?”某王瞬间消失。花园里,某王抱着某天真女,心里暗自后悔,当初就不该诱导她说亲吻就是问好。“小若离,爷不是说过吗,这种问好只能和爷来?”“可是洛每次都笑我不会问好,我想找他们练练……”还没说完,某王就低头封上某女的嘴,含糊见只听见,“练也只能和爷练。”<片段三>“王,不知这些人觊觎小姐的人怎么处置?”某王拥着正在看医书的某女,头也不抬的说道,“既然他们想炼丹,那就拿他们去炼丹好了。”“等一下。”某王突然唤道,“他们的族人,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世世为娼,看谁还敢觊觎我的宝贝。”
  • 最熟悉的陌生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身体健康枕边书

    身体健康枕边书

    本书让您了解真正的健康是怎样的状态,你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心态、运动以及饮食与健康有怎样的关系。本书重点讲述了家中的少儿、男人、女人和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提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和一些常见癌症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此外,本书还讲述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自我诊断和儿童及成人的急救知识以及身体发出的一些健康警读。拿起这本书,您会发现,它涵盖广、信息量大,而且条目详细又切实可行。那么现在您还犹豫什么呢?请拿起这本《身体健康枕边书》吧,试着翻翻它,觉着可以读一读的话,再试着把它置于床头案牍,时常翻阅。你或许会发现,原来,健康是与它结伴而来!
  • 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梦想

    这是一部反映校园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子。小说通过对中小学生校园生活细致生动的描述,艺术地展现了当代少年儿童精神追求的思想风貌。小说通过幽默而诙谐的语言揭示了中小学生对应试教育的反感以及对快乐生活的向往与渴望。从而让小读者领悟一个人的童年时光应该如何度过。
  • 360度宠爱:影帝的独家小萌妻

    360度宠爱:影帝的独家小萌妻

    【已完结】【宠文】世人只知沈未锦是一个高冷影帝,从小不近女色,却不知,他早在十几年前便对一只叫做景之凉的小狐狸“芳心暗许”,筹划着将她拐回家,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沈未锦,你不是一个高冷的人吗!”景之凉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沈未锦薄唇微挑,“高冷?老婆,我从来都是热情如火啊~”景之凉狠狠一咬牙,她居然上了一条贼船!请问可以退货吗?!
  •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巴蜀文化研究集刊(第7卷)

    段渝主编的《巴蜀文化研究集刊7》内容介绍:伊尹是商王朝开国的辅弼良臣,一名伊挚、尹挚,单称伊,又名阿衡,辅佐成汤伐灭夏桀,建立了商王朝。汤之后,太甲不遵汤法乱德,伊尹放太甲,摄朝政,保证了早期商王朝王室政权的平稳过渡。伊尹的治国大略流芳后世,到春秋战国时期乃有伊尹学派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