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56400000015

第15章 第三只眼睛

周末,我趁着没事,乐滋滋地定制了一个画框,现在我有事没事都习惯盯着那画看,每次盯着它心情都会一下子变得特别好。再去朝着窗外看,窗外的世界也不再那么压抑,天空还会给我无限的遐想,即使天色有时候并不清亮,而是灰蒙蒙的一片,这些对心情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我妈见我老盯着一张画看,她问我是不是想学画画呀,现在马上都要高二了,学习的时间越来越紧,我可提前告诉你啊,这念头可千万不能有。

“谁要画画呀,看看都不行吗,再说我要真想学,你可阻止不了。”我继续盯着画。

“吆,这孩子可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给你民主你还翻天了就,你说说你再有能耐能跳得出你妈你爸的掌心,虽然我们不大爱什么事儿都管着你,可是很多事情决策权还是在我们的手里!”

我觉得自从我转学后,我妈的口才渐长,而且说话的语气都变了,完全不像以前的样子。要知道我妈在我心里从来都是“淑女”的形象,可现在我觉得她实际上还是一个“辣妹”。

我的眼睛一下子瞪得大大的。

“怎么了,你不服气呀?”

“我服气,我能不服气吗,你是我妈哎!”

她一下子很得意地笑了,我总算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家里平时就她一个人,她这是心里闷得慌,没有人跟她交流,那种落寞、孤独的感觉,我又岂能明白。

我愈加觉得转学这事办得极为失败,我不该长期驻守在舅妈家,这意味着我将在一定程度上抛弃我妈,怪不得她心生怨气呢。可是转学的事情是在她的高度赞成下才顺利促成的,我一个人说动我爸的可能性太低了,只有和我妈达成统一战线,才有胜算的可能。这能怪谁呢?

每件事情都是这样,当你觉得去做的时候,这不只代表着你将获得某种巴望已久的好处,你还得牺牲部分既得利益,舍得舍得,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怀着远大而模糊的理想抛弃了文华,同时获得在舅妈家享受生活的机会,可是我忽略了我妈的感受。而我妈当初送走我,一定是没来得及替自己考虑,她从来都是这样。

“那你可知道这画是谁画的?”

我妈一副丝毫不感兴趣的模样,她皱了一下眉毛。

“不知道吧,一个老师给我画的!”我得意地站我妈面前卖弄。

“老师?哪个老师给你画像了?”我妈来了精神。

“这个嘛,当然不能告诉你了。”

“一张破画,还真当成宝贝了!”我妈满脸的不稀罕。

“是呀,不就一张画嘛!”我乐呵地看着我妈。

“这孩子越长越叫人讨厌,一点不像小时候!”我妈冲我翻了一个白眼。

我装作没看见。

我妈并不知道我在下文中学的状况,就连最应该知道的逃课晕倒事件半点也没有听闻,她和我爸只知道我在下文的成绩很好,很受老师和同学喜欢。这些无疑是舅妈汇报给他们的。

虽然我当着舅舅舅妈的面一个字也没有提,可是我心里十分感激舅舅舅妈。在下文中学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个美术老师外,舅舅舅妈算是我的偶像,我打心底尊敬他们。

当一个学生对生活,对人生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就不该时时刻刻地去干涉他们的生活,而是给他们自信,鼓励他们勇敢地跨出一步,再跨出一步,老师只要在孩子们的身边陪着,并且适时地做些指导,这便是我舅舅舅妈就教师这个职业的另一种理解。

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天,舅舅舅妈并没有指责我,他们并不认为逃课单单是一个学生的无理取闹,一个学生敢于对学校提出意见,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

周日的早上小白提了一大袋水果来了,我还没有起床。我妈则一个人在厨房里煎鸡蛋做早饭。

“哎呀,淼淼呀!”我妈扯着嗓子亲热地把小白迎进屋。

“乖孩子,你来阿姨就很高兴了,还带这个干什么,该多重呀,快坐着阿姨给你端水喝。”我妈冲到卧室门口朝我喊了一声,催我快起床。

“哎呀,没睡醒呢,别吵!”我把头整个塞进被窝。

“这孩子,真不像话,你看看人家淼淼!”我妈见我钻进被窝了,干脆走进屋,开始掀被子。

隐隐约约间,我听见小白在客厅里嘻嘻的笑声。

“身体好点了没?”小白小心翼翼地问我。

“嘘,别出声,完全好了!”我朝门口望了一下,并不见我妈的踪影。

“阿姨不知道?”

“嗯,得瞒着她,要不又没完没了了。”

“你说得对,可是阿姨是担心你,并没有其他的意思,怎么能说没完没了呢。”小白的声音压得更低了。

“嗯,这个我当然知道了。”

“对了,我看到黎家锐了。”我忽然想起那天在南墙碰见黎家锐。

“是吗,在哪里?”小白很好奇的望着我,“我都好久没有看到他了呢,不知道他最近干什么,听说要转学了。”

“转学,转哪里?”

“不知道。听我姑妈说的。”小白摇了摇头。

“哦。”

“哎,好漂亮的画呀,谁画的,以前没有看到哎。”小白忽然站起来,一直奔到画跟前,才稳下整个身体。

“瞧你那傻样,有那么夸张吗?”我笑着看小白。

“好漂亮的画呀,画得是你吧,这个人画得很有特点呐,不像平时看到的那些画,缺乏想象力,一点新意都没有。”小白半嘟着嘴。

“那是,也不看看画得是谁,我哎,能和别人相提并论吗。”

“你真的很自恋呐,颖颖,我现在越来越这么觉得了。”小白捂着嘴。

“只有我才会那么去仰望,很多人习惯平视,或者俯视,你没发现呀?”我开始狡辩。

“是,发现了,我是只看到你两个黑洞洞的鼻孔,不信你自己照镜子去。”小白指着镜子一个劲地乐呵。

“死小白,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我拿枕头朝小白砸过去,小白躲过去了,更加得意了,朝我挤眉弄眼。

“好你个三只眼”,小白掉头把枕头抛向我,被我接住了,这下换作我得意了。

从小我就被叫做三只眼。

因为我的眉心处有一个黑点,而黑点的位置正好和两只眼睛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我就成了大家张口闭口中的三只眼。

如果这也算是一个外号,那么我并不讨厌它,相反还有几分喜欢。

小时候我最爱的动画片是《西游记》,迷恋孙悟空,厌恶唐僧。《西游记》当中我还羡慕一个人,便是二郎真君,他的第三只眼很长时间里都使我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幻觉,我觉得自己也长了第三只眼睛。

所以这时大家喊我三只眼的时候,我心里会无比的自豪,暗想这下可好了,什么都逃不过我眼睛了。

我喜欢三只眼这个外号,与其说它是外号,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我的夙愿。对于身处其间的世界,我有太多的困惑,传说中的第三只眼睛都具备某种特异功能,不是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便是能够准确地辨明善恶、是非,它不只能够穿越时空,而且可以打破一些事物的混沌界限。

一想到撇子连长那天在南墙边的身影,小白对我的宽容,所有亲人朋友对我的悉心照顾,心底那种感动自是无以言说,可是如果有了第三只眼睛,那么或者根本不会出现这么多的波折,我也不会再以自己小小的心去度量身边的所有人。

“颖颖,你太霸道了,你是一个霸道的孩子。”这话我听到不止一次,可是为什么从来没有人狠狠地揭穿我,而是用包容的心一次次地原谅我,让着我。

在大家的朦胧期望里,我能够变得不再霸道吗?

我是一个记性太差的人,如果没有人明确地提醒,那么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两次、三次、四次,甚至无数次,都是极其可能的。那么,上天能否赐我一双无所不能的眼睛呢?

在梦中,我曾经无数次虔诚地打坐,不为别的,我紧闭双眼,只希望上苍显灵,让我不再受任何捉弄。我把自己的失误看成是一种被捉弄,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犯了无心的错误,他只是被无知捉弄。

只是我期待的那只眼睛,迟迟不肯归来。它明明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可是它似乎习惯了浪迹天涯,玩心太重。

老师曾不止一次在课堂上面提到“先天”、“后天”之类的词。“第三只眼”的智慧究竟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勤奋努力的结果。事实证明,不劳而获永远只是一种假想,一种虚假的哄骗,它不存在任何理论上的依据。就像我在梦中的无数次祈祷,后来都一一落空了。

我妈说脚踏实地才是一个孩子的正事。我想这话一定是说给我听的,因为现场只有我们两个人,她总不大可能对着空气大发议论吧。

虽然我依旧没有放弃对第三只眼的孜孜追求,在无数次的无声打击下,第三只眼也已经越出了我欲罢不能的极限。现在,我觉得自己应该换一个角度,这种想法的产生是因为一句话的启发。小白说:“同志,如果你总是四十五度的仰角,那该多累呀,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呀,‘调焦’呀!”记不起她说这话是在哪种情况下,也忘记了她因为什么才突然这么正经地跟我说教。

“调焦”,“换角度”,也就是通俗的“换位思考”。

“三只眼”应该成为我终生的奋斗目标,可是如何达标并不单单只是几句话的问题,没有脚踏实地的付出,只有等着喝西北风。

这是小白和我妈给我的启示,看来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真理,只要你长着一颗善于思考的脑袋瓜,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明察秋毫能力,醒悟就不在话下。

“请相信先天的禀赋和资质,请相信后天的勤奋和努力。”

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豪言壮语。

同类推荐
  • 归北

    归北

    有幸识你,爱你,所以想要排除世间一切万难。(此书纪念所有人的爱情)
  • 死亡岛之旅

    死亡岛之旅

    大学生梦珍,应聘来到了一个美丽又充满神秘的岛上当孤儿院的教师,却意外连连,她教到知心的朋友艾紫,偶遇了经常被人追赶的富家子弟彦熙认识了为人正直有担当的警察民翰,了解到很多不呢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的感人泪下的故事,解读出了岛屿背后深深的涵义,一场灾难倾覆了一座岛屿,灾难面前她将如何面对,感情之中又该如何抉择?对于命运,我们有着无奈,但面对同样命运,我们却有着不同的未来。对于梦珍,所有的困难都只是“小事”,只要不放弃,一切就还有希望,生活要快乐着,一切不好的事情,都可能都有转寰的余地。希望读到此文你的生活会更加健康和充满活力。
  • 懿度

    懿度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得今生一次擦肩。我沐紫霞而去,唱首一生所爱的歌,从此一个人行走,一个人观日落,一个人去往秋冬夏,一个人拈细碎的花......千山万水与你再不相逢,就写下着万千的诗句,来世灯前月下,用尽一生为你诵读。
  • 最后一支烟之离伤

    最后一支烟之离伤

    青春是一场伤,在这条路上无数人吃尽苦头,越走越远。但是永远却回不了头。 季安安因为高考学费的压力毅然离家出走,打工创业,坚强的生活。而父母因此怨恨她,伤害她,在遇人不淑之后,开始走上一条艰辛的路,在路上执着、沉沦、觉醒……
  • 你看请别看我

    你看请别看我

    你有没有看到什么?那闭上眼睛呢?你听到了什么?
热门推荐
  • 木叶之进击的鸣人

    木叶之进击的鸣人

    傲娇的女皇——拟人化九尾正式亮瞎你们的~滴~眼!
  • 平安夜

    平安夜

    圣诞节前的平安夜,在某一时刻,写字楼的电梯向下运行着,人们陆续走上来:一个在围城中梦想出轨的设计师,一个卑微而孤独的快递员,一个为婚房发愁的女白领,一个离婚后形单影只的大叔记者,一个婚姻玉石俱焚的部门经理,五种生活状态的人被聚集在狭小的空间,电梯门打开后,他们在这一夜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一个电梯,五个人物,各种凌乱,或刺激,或无聊,或狂喜,或伤感,既独立成篇又彼此关联。小说中,不同阶层、年龄、性别的主人公的境遇虽各不相同,但内心却都指向了当下时代的焦虑与不安。而偶然性对人物命运和故事走向的改变,更使整部作品充满了黑色的风格。
  • 散文(2017年第1期)

    散文(2017年第1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仓前轶事

    仓前轶事

    二零零四年一月二十七日,春节长假的第六天。一个大早我就乘公交车去老余杭。我在镇上转来转去,找到了苕溪上的千年古迹“通济桥”和宝塔山上的“小白菜”墓。吃了午饭,我乘中巴车去仓前。仓前离余杭镇才十来里路。中巴车一晃就到。下了车我赶忙打听,章太炎故居往哪里走?一位小个子老人站到了我面前,他是与我同车而来的乘客。他说,侬要去章太炎故居?我陪侬去。老人自称姓吴,退休,在仓前街上工作了十八年。我用戒备的眼光打量他。请原谅我的小人之心:凭什么自告奋勇,对不认识的人这么热情?
  • 神医弃妃

    神医弃妃

    新文《暴君宠妻:爱妃,太凶猛》已开,求支持~“沐府二小姐,勾引当今狂王,被废了双腿!”大街上谣言满天飞。穿越当天她清白被毁,双腿被废,转眼便成为整个慕辰国的耻辱笑柄。韬光隐晦,有着惊人的医术,倾城的容颜,还有那一身起死回生的药血注定将她卷进争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冲喜世子妃:缠定药罐相公

    冲喜世子妃:缠定药罐相公

    一道谕令,将恣意江湖的她唤回商国国都,等待嫁与当朝王爷。可却遭逢——姐妹陷害、嫡母算计、公主仗势欺人……踹飞!惹了她统统踹飞!阴谋防不胜防,她被王爷退了婚不说,还得嫁给那被扣在商国为质且病入膏肓的周国世子去冲喜并监视!大婚之夜,新郎连堂都没拜就先晕了,还得她来照顾。疲惫劳苦她无所谓,只因这药罐子待她甚是贴心。可是,为什么那些人还来找他们的麻烦?甚至欺他是质子,辱他疾病不治?!她拍案而起,找死!她还偏要护着这药罐子,不许任何人伤害他!
  • 快穿攻略之男神别跑

    快穿攻略之男神别跑

    【本文一对一,男主始终一个人!】舒安歌万万没想到,她成了被时空管理局选中的人,遇到渣渣要吊打,还要和形形色色的美男斗智斗勇。高冷校草、温柔神医、无心圣僧、冷淡骑士……不同时空,不同位面,她与他不离不弃,一起拯救世界!“宿主,如果攻略对象太过风流怎么办?”“那就精神上征服他,肉体上毁灭他!”舒安歌霸气挥挥小手,她可是要成为金牌时空管理者的人。
  • 浴火重生:狠毒嫡女复仇

    浴火重生:狠毒嫡女复仇

    被庶妹放火烧死在冷宫,再醒来却发现回到了小时候!父亲无视,继母毒辣,姨娘阴险,庶妹算计!小小言家二房后院步步惊心,处处算计!看重生嫡女如何走出自己的锦绣前程!
  • 北梦琐言

    北梦琐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个蚕茧包含的历史风云

    半个蚕茧包含的历史风云

    山西运城市东北二十来公里的夏县西阴村,原是一个偏僻的村落,却因李济先生1926年的一次考古发掘而驰誉世界。当年,李济经过一个半月的辛苦发掘,终于认定这个西阴村遗址是属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遗址,遗存中虽未见金属器具,却在众多陶片与石器遗物中找到半个蚕茧,并看到平整的人工切割痕。后来经专家的鉴定,那半个蚕茧确是一种家蚕的茧,因此证明了中国人在史前新石器时代已懂得养蚕抽丝。而那半个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蚕茧,却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