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96400000004

第4章 风花雪月(4)

北平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有几棵相当大的树。前院一棵大槐树是很平常的。槐荫满庭,槐影临窗,到了六七月间槐黄满树,使得家像一个家,虽然树上不时地由一根细丝吊下一条绿颜色的肉虫子,不当心就要粘得满头满脸。槐树寿命很长,有人说唐槐到现在还有生存在世上的。这种树的树干就有一种纠绕蟠屈的姿态,自有一股老丑而并不自谦的神气,有这样一棵矗立在前庭,至少可以把“树小墙新画不古”的讥诮免除三分之一。后院照例应该有一棵榆树,榆与余同音,示有余之意。否则榆树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令人喜爱的地方,成年地往下洒落五颜六色的毛毛虫,榆钱做糕也并不好吃。至于边旁跨院里,则只有枣树的份,“叶小如鼠耳”,到处生些怪模怪样的能刺伤人的小毛虫。枣实只合做枣泥馅子,生吃在肚里就要拉枣酱,所以左邻右舍的孩子、老妪任意扑打也就算了。院子中央的四盆石榴树,那是给天棚鱼缸做陪衬的。

我家里还有些别的树。东院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年结一二百个高庄柿子,还有一棵黑枣。垂花门前有四棵西府海棠,艳丽到极点。西院里有四棵紫丁香,占了半个院子。后院有一棵香椿和一棵胡椒,椿芽、椒芽成了烧黄鱼和拌豆腐的最好的佐料。榆树底下有一个葡萄架,年年在树根左近要埋一只死猫(如果有死猫可得)。在从前的一处家园里,还有更多的树,桃、李、胡桃、杏、梨、藤萝、松、柳,无不具备。因此,我从小就对于树存有偏爱。我尝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

树的姿态各个不同。亭亭玉立者有之,矮墩墩的有之,有张牙舞爪者,有佝偻其背者,有戟剑森森者,有摇曳生姿者,各极其致。我想树沐浴在熏风之中,抽芽放蕊,它必有一番愉快的心情。等到花簇簇,锦簇簇,满枝头红红绿绿的时候,招蜂引蝶,自又有一番得意。落英缤纷的时候可能有一点伤感,结实累累的时候又会有一点迟暮之思。我又揣想,蚂蚁在树干上爬,可能会觉得痒痒出溜的;蝉在枝叶间高歌,也可能会觉得聒噪不堪。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小时候听“名人演讲”,有一次是一位什么“都督”之类的角色讲演“人生哲学”,我只记得其中一点点,他说:“植物的根是向下伸,兽畜的头是和身躯平的,人是立起来的,他的头是在最上端。”我当时觉得这是一大发现,也许是生物进化论的又一崭新的说法。怪不得人为万物之灵,原来他和树比较起来是本末倒置的。人的头高高在上,所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有道行的人,有坐禅,有立禅,不肯倒头大睡,最后还要讲究坐化。

可是历来有不少诗人并不这样想,他们一点也不鄙视树。美国的佛洛斯特有一首诗,名《我的窗前树》,他说他看出树与人早晚是同一命运的,都要倒下去,只有一点不同,树担心的是外在的险厄,人烦虑的是内心的风波。又有一位诗人名Kilmer,他有一首著名的小诗《树》,有人批评说那首诗是“坏诗”,我倒不觉得怎样坏,相反的,“诗是像我这样的傻瓜做的,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棵树”,这两行诗颇有一点意思。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侈言创造,你能造出一棵树来么?树和人,都是上帝的创造。最近我到阿里山去游玩,路边见到那株“神木”,据说有三千年了,比起庄子所说的“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大椿还差一大截子,总算有一把年纪,可是看那一副形容枯槁的样子,只是一具枯骸,何神之有!我不相信“枯树生华”那一套。我只能生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想。

我看见阿里山上的原始森林,一片片,黑压压,全是参天大树,郁郁葱葱。但与我从前在别处所见的树木气象不同。北平公园大庙里的柏,以及梓橦道上的所谓“张飞柏”,号称“翠云廊”,都没有这里的树那么直、那么高。像黄山的迎客松,屈铁交柯,就更不用提,那简直是放大了的盆景。这里的树大部分是桧木,全是笔直的,上好的电线杆子材料。姿态是谈不到,可是自有一种榛莽未除、入眼荒寒的原始山林的意境。局促在城市里的人走到原始森林里来,可以嗅到“高贵的野蛮人”的味道,令人精神上得到解放。

◎盆景

我小时候,看见我父亲书桌上添了一个盆景,我非常喜爱。是一盆文竹,栽在一个细高的方形白瓷盆里,似竹非竹,细叶嫩枝,而不失其挺然高举之致。凡物小巧则可爱。修篁成林,蔽不见天,固然幽雅宜人,而盆盎之间绿竹猗猗,则亦未尝不惹人怜。文竹属百合科,当时在北方尚不多见。

我父亲为了培护他这个盆景,费了大事。先是给它配上一个不大不小的硬木架子,安置在临窗的书桌右角,高高地傲视着居中的砚田。按时浇水,自不待言,苦的是它需阳光照晒,晨间阳光晒进窗来,便要移盆就光,让它享受那片刻的煦暖。若是搬到院里,时间过久则又不胜骄阳的肆虐。每隔一两年要翻换肥土,以利新根。败枝枯叶亦须修剪。听人指点,用笔管戳土成穴,灌以稀释的芝麻酱汤,则新芽茁发,其势甚猛。有一年果然抽芽蹿长,长至数尺而意犹未尽,乃用细绳吊系之,使缘窗匍行,如茑萝然。

此一盆景陪伴先君二三十年,依然无恙。后来移我书斋之内,仍能保持常态,在我凭几写作之时,为我增加情趣不少。嗣抗战军兴,家中乏人照料,冬日书斋无火,文竹终于僵冻而死。丧乱之中,人亦难保,遑论盆景!然我心中至今戚戚。

这一盆文竹乃购自日商。日本人好像很精于此道。所制盆栽,率皆枝条掩映,俯仰多姿。尤其是盆栽的松柏之属,能将文理盘错的千寻之树,缩收于不盈咫尺的缶盆之间,可谓巧夺天工。其实盆栽之术,源自我国,日人善于模仿,巧于推销,百年来盆栽遂亦为西方人士所嗜爱。Bonsai一语实乃中文盆栽二字之音译。

据说盆景始于汉唐,盛于两宋。明朝吴县人王鏊作《姑苏志》有云:“虎邱人善于盆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谓之盆景。”是姑苏不仅擅园林之美,且以盆景之制作驰誉于一时。刘銮《五石瓠》:“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元人谓之些子景。”些子大概是元人语,细小之意。

我多年来漂泊四方,所见盆景亦夥,南北各地无处无之,而技艺之精则均与时俱进。见有松柏盆景,或根株暴露,作龙爪攫拿之状,名曰“露根”。或斜出倒挂于盆口之处,挺秀多姿,俨然如黄山之“蒲团”“黑虎”,名曰“悬崖”。或一株直立,或左右并生,无不于刚劲挺拔之中展露搔首弄姿之态。甚至有在浅钵之中植以枫林者,一二十株枫树集成丛林之状,居然叶红似火,一片霜林气象。种种盆景,无奇不有,纳须弥于芥子,取法乎自然。作为案头清供,诚为无上妙品。近年有人以盆景为专业,有时且公开展览,琳琅满目,洋洋大观。盆景之培养,需要经年累月,悉心经营,有时甚至经数十年之辛苦调护方能有成。或谓有历千百年之盆景古木,价值连城,是则殆不可考,非我所知。

盆景之妙虽尚自然,然其制作全赖人工。就艺术观点而言,艺术本为模仿自然。例如图画中之山水,尺幅而有千里之势。杜甫望岳,层云荡胸,飞鸟入目,也是穷目之所及而收之于笔下。盆景似亦若是,唯表现之方法不同。黄山之松,何以有那样的虬蟠之态?那并不是自然的生态。山势确荦,峭崖多隙,松生其间,又复终年的烟霞翳薄,夙雨飕,当然枝柯虬曲,甚至倒悬,欲直而不可得。原非自然生态之松,乃成为自然景色之一部。画家喜其奇,走笔写松遂常作龙蟠虬曲之势。制盆景者师其意,纳小松于盆中,培以最少量之肥土,使之滋长而不过盛,芟之剪之,使其根部坐大,又用铅铁丝缚绕其枝干,使之弯曲作态而无法伸展自如。

艺术与自然本是相对的名词。凡是艺术皆是人为的。西谚有云,Ars est celare artem(真艺术不露人为的痕迹),犹如吾人所谓“无斧凿痕”。我看过一些盆景,铅铁丝尚未除去,好像是五花大绑,即或已经解除,树皮上也难免皮开肉绽的疤痕。这样艺术的制作,对于植物近似戕害生机的桎梏。我常在欣赏盆景的时候,联想到在游艺场中看到的一个患侏儒症的人,穿戴齐整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博大家一笑。又联想从前妇女的缠足,缠得趾骨弯折,以成为三寸金莲,作摇曳婀娜之态!

我读龚定庵《病梅馆记》,深有所感。他以为一盆盆的梅花都是匠人折磨成的病梅,用人工方法造成的那副弯曲佝偻之状乃是病态,于是他解其束缚,脱其桎梏,任其无拘无束地自然生长,名其斋为病梅馆。龚氏此文,常在我心中出现,令我憬然有悟,知万物皆宜顺其自然。盆景,是艺术,而非自然。我于欣赏之余,真想效龚氏之所为,去其盆盎,移之于大地,解其缠缚,任其自然生长。

◎四君子

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其说始于何时,创自何人,我不大清楚。集雅斋《梅竹兰菊四谱》,小引云:“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芬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四君子风骨清高固无论已,但是初学花卉者总是由此入手。记得幼时模拟芥子园画谱就是面对几页梅兰竹菊而依样葫芦,盖取其格局笔路比较简单明了容易下笔。其中有多少幽芬逸致,彼时尚难领略。最初是画梅,我根本不曾见过梅花树,细枝粗杆,勾花点蕊,辄沾沾自喜,以为暗香疏影亦不过如是,直到有一位朋友给我当头一棒:“吾家之犬,亦优为之。”从此再也不敢动笔。兰花在北方是少见的,我年轻时只见过一次,那是有人从福建“捧”到北方来的一盆素心兰,放在女主人屋角一只细高的硬木架上,居然抽茎放蕊,听说有幽香盈室(我闻不到),我只看到乱蓬蓬的像是一丛野草。竹子倒不大稀罕,不过像林处士所谓“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对我而言一直是想象中的境界。所以竹雨是什么样子,竹香是什么味道,竹笑是什么神情,我都不大了解。有人说“喜写兰,怒写竹”,这话当然有道理,但我有喜怒却没有这种起升华作用的才干。至于菊,直是满坑满谷,何处无之,难得在东篱下遇见它而已。近日来艺菊者往往过分溺爱,大量催肥,结果是每个枝头顶着一个大馒头,帘卷西风,花比人痴胖!这时候,谁还要为它写生?

我年事渐长,慢慢懂了一点道理,四君子并非是浪博虚名,确是各自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趋炎热。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画,不是纯技术的表现,画的里面有韵味,画的背后有个人。画家的胸襟风度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在画面之上。我尝以为,唯有君子才能画四君子,才能恰如其分表达出四君子的风骨。艺术,永远是人性的表现。唯有品格高超的人才能画出趣味高超的画。

刘延涛先生的四君子图,我认为实在是近年来罕见的精品,是四幅水墨画,不但画好,诗书也配合得好,看得出来是趁墨沈未干时就蘸着余墨题诗,一气呵成,墨色匀称。诗、书、画,浑然成为一体。四君子加上画家,应该是五君子了。画成于一九六三年、一九六四年间,我最初记得是在七友画展中见到的,印象极深。如今张在壁上,我乃能朝夕相对,令人翛然心远,俗虑顿消。画的题识是这样的:

最是傲霜菊亦残,更无雁字报平安。

少年意气消沉尽,自写梅花共岁寒。

故园清芬久寂寞,滋兰九畹不为多。

殷勤护得灵根旧,我欲飞投向汨罗。

高节临风夏亦寒,虚心阅世始能安。

于今渐悟修身法,日日砚田种万竿。

篱下寄居非得计,瓶中供养更堪哀。

何如大野友寒翠,迎接霜风次第开。

同类推荐
  • 快活得要飞了

    快活得要飞了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杰出的风俗、世态“画家”。他的作品幽默诙谐、耐人寻味、独具一格,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复制的语言”。《快活得要飞了》收录了老舍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和长篇小说《离婚》。这些作品取材于日常生活,通过平凡的场景、平白的文字,反映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普遍的社会冲突,进而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和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 中国农民思想家

    中国农民思想家

    2013年3月,袁勤生将度过他辉煌的71周岁生日。《中国农民思想家》一书的出版,也算是笔者奉献给相处了近30年的老朋友的一份礼物。由于水平有限,也许没能将他的丰富人生和独到思想生动地表达展现,内心真有些忐忑不安,盼望老朋友能多多包涵,也盼望广大读者拨冗指正。
  • 顾左右而言史

    顾左右而言史

    本书是著名学者王彬彬的历史人文随笔集。王彬彬的文章,兼具学者气度,书生风雷,以良知着墨,秉笔书史。讲谈五四,挥斥方遒;《“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德教训》钩沉故事,澄澈褊狭;《章太炎的身后事》上下追索,摸索推演文化耆宿一段鲜为人知的身前身后事;《胡适面折陈济棠》摈弃“左”顾“右”盼的孔见,以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独立人格秉笔,高屋建瓴,别有洞见。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 掌声总在成功后

    掌声总在成功后

    本文题材宽泛,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百态,从IP精英到美国总统,跨度虽大,但都津津有味,入情入理,毫无生涩牵强之感。书中有励志的“鸡汤”,抒情的美文,诙谐的戏说,构思精妙,富于哲理,尖锐而不偏激。无论从容不迫的名言警句,信手拈来的中外典故,还是发人深思的金石之论,匪夷所思的突发奇想,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芒,以真知灼见使人“脑洞大开”。
热门推荐
  • 弃妃为妾:王爷知错了

    弃妃为妾:王爷知错了

    四目相对,那一瞬间,他夺走了我的心。他娶我为妻,但却在我凤冠霞帔进入洞房之时,遭到百般凌辱。而翌日迎来的却是一纸休书,从高高在上的王妃,沦落为低下的侍妾。他——那个深得我心的男人。他用情至深,但他的深情却不属于我,而只是从我娇媚的容貌和言行举止之下,看到了她的影子。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但得不到所爱之人的心,还因他霸道的爱却害死了她。然而同样在身上看到她的影子的他,却一心的想要将我占为己有。王府深院——女人间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一步步的将我逼上绝路。爱恨纠缠,从前单纯的爱早已经不复存在,复仇将成为了我最终的目的。
  • 我的回忆

    我的回忆

    由程思远编著的《我的回忆——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既有程老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有对曾提到过的历史事件的补充;既有与政界人士的密切交往,更有对妻子、女儿不幸去世的怀念与悲伤,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极品神医姐夫

    极品神医姐夫

    神医弟子叶涛下山为柳家大小姐治病,却发现事情远不是治病那么简单。叶涛:生小孩这种事也要我帮忙?
  • 凡尘仙缘

    凡尘仙缘

    堪笑荣华枕中客,对莲余做世外仙。入了侧殿,方坐定,那嬷嬷便问:“皇后娘娘差我来瞧瞧,十三公主的膝上可好了?”
  •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噬心炎诀

    噬心炎诀

    洒落的血雨溅入眼帘,染红了双目。他仰天而笑,缓步前行。一重又一重的敌人,在他悲凉的狂笑声中纷纷倒下。昔日的朋友,如今的敌人,他心在滴血!剑影和刀光,行云流水般在金殿上飘荡。
  • 争止

    争止

    一群不正常的价值观的人的故事。不定期吞吞文。
  • 中欧名师讲坛录

    中欧名师讲坛录

    本书辑录了一批中欧名师的学术演讲,内容涉及管理、金融、创新、企业战略等领域的前沿观点。值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本书的付梓可以让更多人分享中欧的学术和思想盛筵。
  • 霸汉(1)

    霸汉(1)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酿就天下大乱。汉室武皇刘正七次蹄踏皇城,以无可匹敌的武力屠尽王莽的各道势力,但其仍不是宿命之帝,心灰意冷终让复国大业由天而定。无赖少年林渺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借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他巧造声势,妙借诸雄之力,更以无人能敌的勇猛与战无不胜的军事天赋,带领一群忠心不二的部下征战天下,慑服群雄。历经千战终独霸大汉江山,成一代无敌皇者。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 娇妻难宠,影帝如此多娇

    娇妻难宠,影帝如此多娇

    他是万人敬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妖她是个落魄步步坎坷的千金可偏偏,机缘巧合下二人相遇,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彻底颠覆了段澈的人生。一句“嫁我”,加上他蛮不讲理的样子,霸道到她无法抗拒。都说人妖殊途,可为何易怀城这个妖就这么让她着迷,身不由己的就坠入了他爱的陷阱。猜疑,身份,困惑,二人的世界被重重阻隔。可到了最后,不论是千山万水,总是要步步走入你的心房。高冷傲娇影帝易怀城+精分蠢萌女记段澈“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甜文微虐,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