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杨徽之匍匐着过来,陶谷平时看不上杨徽之,这会儿没人能跟赵匡胤说上话,他一把拽住杨徽之,“你赶快,跟将军说说,让大家准备战斗,赶快上马,现在这个样子,要是后蜀大军冲过来,我们不是死定了?”
杨徽之道:“将军,太危险了,太……太……太……危险了!”杨徽之上唇扣不住下唇,嘴巴漏风,浑身哆嗦。赵匡胤最看不上这样的人,这副熊样,不是扰乱军心吗?
赵匡胤躺不住了,他慢悠悠地起来,戴上面具,大家一看赵匡胤戴上面具了,都像吃了定心丸一样,知道要出击了。果然,赵匡胤翻身上马,举起盘龙棍,对着后蜀兵的方向一指:“杀!”
第一队两百人,应声杀出,向着后蜀大军席卷而去!
众将士刚才被赵匡胤的一通表演弄得七上八下的,忘记了害怕,都觉得憋得难受,现在赵匡胤让他们冲锋,大家的士气莫名地高涨。
第一队一个冲锋,单刀直入,从后蜀军队中间闪电般穿过,后蜀军队留下了一道十丈宽的口子!后蜀军队还没有醒过神来,第二队两百人又冲了过去。
后蜀军阵脚大乱,前军因为没有受到冲击,越发快速地往前跑,几乎是逃跑的路数了,后军看到前面被冲出一个大口子,正好可以快速通过,就慢慢地偏离了方向,向着那些口子偏过去了。这就把大队引到了王小姐的阵前,正好处于一箭之遥的地方。王小姐带来的床弩开始发挥作用,四人同时搅动搅轮,一次上十六支箭,对着后蜀兵平射,一个平射过去,十六支箭,可以击倒数十人。再近一些,神臂弓则开始发挥作用。后蜀兵这个时候已经懵了,侥幸能通过的,就没命地跑,没能通过的,互相抢盾牌,抢到手,扛着就跑。这时,赵匡胤看见李廷珪的中军大旗,向着他们的方向快速移动过来,后蜀军队似乎有了主心骨,慢慢地向着中军靠拢,中军阵内出现擂鼓声,然后是令旗升起。赵匡胤看见令旗升起的地方,所有的人都转向了王小姐的阵营。
赵匡胤知道,如果让李廷珪集中兵力,统一全军步调,就会让其占了上风。他搭弓在手,对着对方的令旗,一箭射去,箭响处,对面的令旗应声落地。正在这时,王元功从他身后冲出,“将军,我去把李廷珪拿下!”
他看着王元功带着他的十几个亲兵,往李廷珪的中军冲去。
这种阵仗,他只在高平之战时见过,当时是高怀德和自己一起冲锋。现在是王元功,王元功本来已经归于王小姐营中,现在在他身后出现,他心里一热,那是王小姐关心他啊,偷偷把王元功放在他身边。
而这王元功也真是不要命,区区十来个人,对着李廷珪的中军就冲了过去。再说楚昭辅,他带了三匹马,一路狂奔,不出两个时辰,就到了定远城。到了李彝殷府上,李彝殷的家将却说他不在,这可把楚昭辅急坏了。
李彝殷的管家给他安排吃的,让他先休息,他不由分说,抓住管家的衣领子:“赶快去把李彝殷找出来,要是他不出来,我就杀了你!”
那管家也不是吃素的,他对赵匡胤正有气呢,一努嘴,边上冲上来十几个大汉,一拥而上,把楚昭辅压在了地上,拿了绳子,五花大绑。楚昭辅大骂:“你们敢抓我,等我大哥来了,杀了你们,杀了你们!呸,偏我大哥瞎了眼睛,交了这样的朋友!”那些人也不理他,把他捆成了粽子一般,扔在院子角落里。
直到晚饭时分,李彝殷回来了,路过楚昭辅跟前,一看是个汉人,便问手下:“你们怎么捆了一个汉人?”
楚昭辅就大骂起来:“李彝殷,你有种就杀了我!我大哥赵匡胤不会放过你!”
李彝殷大吃一惊:“这是哪里话来?赵匡胤是我兄弟啊,我们是自家人啊!”
楚昭辅把情况一说,李彝殷立即召集人马,准备出发,楚昭辅一看,李彝殷这个人还真不错,心里不住地自责。唉,来的时候,自己心里还打鼓,怕李彝殷不守信用,看来还是赵匡胤看人看得准。
这时候,楚昭辅想起临来的时候,赵匡胤还给他一封信。他掏出信交给李彝殷,李彝殷一看,对楚昭辅说:“将军不让你跟我们回去,他让你去开封!”
楚昭辅不解,马上要打仗了,说不定赵匡胤那里已经开战了,自己怎么能走呢?“不行,你说说清楚,我大哥怎么会把我打发回去?”
李彝殷解释道:“赵将军让我给你准备盘缠,还要带些金银,一来让你回去看望各位将士的家小,给赵将军家也报个信,二来他让你回去找张永德,请张永德协调,派军到函谷关接应!”
楚昭辅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但是他想通了,赵匡胤要与李廷珪决一死战,胜算很小,是怕大家都战死了,没人回去报信,他觉得将军不该让他回去,他一个大老粗,有什么能耐照顾好众将士的家小。
李彝殷点齐了人马,立即出发了。他心里也着急起来,他知道李廷珪那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怎么着也是六万人的大军。他有点儿后悔,不该出去打猎,让楚昭辅耽搁了三四个时辰,也有点儿后悔没听王彦升的,让自己错过了击溃李彝殷的机会。现在,如果功劳都被赵匡胤夺取,那他的这个征西大将军就不用再当了。看来,赵匡胤果然有两下子,想到赵匡胤是新皇上身边的红人,他有点儿担忧起来。李廷珪看着王元功带着一小股骑兵向他的中军冲来,心里反而踏实了,他知道,对方人少,如果对方人多,是不会派敢死队来冲锋的。
李廷珪的亲兵卫队在后蜀军中是有名的,那是一支特殊的铁甲骑兵,每个骑兵的马和士兵都身披重甲。当时,后蜀的冶铁技术是非常发达的,李廷珪的铁甲卫队,每副铁甲都是由混铁打制而成。这种混铁非常坚韧,一般刀斧、弓箭都穿透不了,而且,李廷珪还对制甲加上了特殊工艺,首先要把铁制成甲札,经过打札、粗磨、穿孔、错穴、裁札、错稜、精磨等工序,将甲札制好以后,再用皮革条编缀成整套铠甲,铠甲里面都挂上厚厚的衬里,防止磨损披铠战马和战士的身体。李廷珪的错甲工艺,是当时最先进的,它能让每片铁甲都能互相叠合,没有任何缝隙,又不失轻巧,不束缚人和马的行动。一副马甲,含甲片超过三千片,一副人甲,一般是一千二百来片。这种精工细作的铠甲,能与人、马无缝贴合,每个士兵持一丈高的大盾牌和钩镰枪,枪的长度是一般钩镰枪的两倍。
这种重甲骑兵整装列队前进时,几乎是无坚不摧,而列阵防守,更是拿手好戏。
这个时候,李廷珪看见王元功冲了过来,而他的重甲骑兵已经自动围合成天圆地方阵,把他保护在了阵中央。
果然,王元功冲到近前,立即右转,回避了他的大阵,然而,他在阵中央,也失去了对整个部队的指挥能力。铁甲卫队的大盾牌太大了,一旦列阵,他就被裹挟在了阵中央,无法传递命令。外面的人看不见他,他也看不见外面的人。
他只能随着大阵不断前行。从赵匡胤的角度看,李廷珪是个胆小鬼,他自己躲在大阵中央,一路前移,却把整个部队暴露在自己的冲锋队和王小姐的弓弩之下,那是死路一条。但是,赵匡胤想错了,李廷珪的天圆地方阵,在后蜀大军中本身就是一个指挥系统,大阵往哪个方向移动,他的整个军队就往哪个方向靠拢,那些被冲散了的部队,只要远远地看见大阵在移动,就又向着大阵靠拢来。
身在异地他乡的后蜀兵,是把大阵看作他们回家的唯一希望了。赵匡胤杀了一茬又一茬,后蜀兵看起来就是不见少,也不溃散。王小姐那边弓箭耗尽,已经开始冲锋,他看见王小姐的军旗已经开始向着后蜀大军的后部发起冲击,后面是王全斌、潘美、高怀德等部的军旗。
赵匡胤已经没有了后备队,现在,他的攻击梯队也开始乱了,三轮冲击下来,他自己的队形也保持不了了,所有的人都开始了各自为战。赵匡胤的唯一优势是他带的是轻骑兵,可以像收割庄稼一样反复对后蜀步兵队伍发动扫荡。好在后蜀军队并不想跟他们决一死战,而是边打边撤,他们想通过抱团移动通过这一段,摆脱赵匡胤部的阻击。
李廷珪所部,毕竟是久经阵仗的正规军,开始时被赵匡胤冲傻了,现在,他们慢慢地清醒了过来,其中军就地驻扎,然后散开两翼,已经慢慢地形成了对赵匡胤、王平山两军的合围。
这时,赵匡胤想放李廷珪进山,赵普在山里等着李廷珪呢!可是,大家已经杀红了眼,战场上乱成了一锅粥,而且,王小姐带的人已经被诱入敌人的包围圈。
赵匡胤没有办法,只能重新杀入敌阵,接近李廷珪的中军。哪里想到,正在这时,李廷珪的中军突然散开,赵匡胤看到,那些铁甲骑兵、每匹马都是用锁链锁在一起的,他们散开后,就形成了一道道用铁锁链编成的包围网,这个网越缩越小!
赵匡胤眼看着自己的人一个一个倒下,敌人的加长钩镰枪可以刺到他们,他们的兵器却够不着敌人。
赵匡胤等被包围在阵中央,后蜀铁骑不断涌入包围圈,两军混战在一块儿。这个时候,李廷珪大概是急红眼了,他竟然突然下令封锁包围圈,然后乱箭齐发,这些箭把赵匡胤身边的人一个个射成了刺猬,其中有后蜀的兵,也有赵匡胤的亲兵。赵匡胤知道,这仗这样打下去,是输定了!
身边保护他的亲兵一个个倒下,他有些不甘心,难道我赵匡胤就要葬身在这里?为一个懦夫王章,这样死去真是不值得。
“王章啊王章,你在哪里?如果你怯阵不战,待到我抓住你,定然把你碎尸万段!”赵匡胤仰天高呼!正在这时,西边的天空出现了一片白云,白云闪现处,是一片片弯刀组成的云状浪涛,它们贴着地面,飞快地驰来。接着,赵匡胤看见了党项人的黑旗,李彝殷出现了,他悄无声息地加入了战场。
李彝殷带的都是骑兵,而且是彪悍的轻装骑兵。
后蜀兵已经被赵匡胤拖了两个时辰,疲惫和恐惧正在弥漫,而此时,突然一支生力军从他们的后面杀了进来,一下子,后蜀军队就动摇了。首先是先锋部队在王平山和李彝殷的夹击下溃退,接着,中军外围的步兵开始溃退,后蜀大军像潮水一样,向着西南方向奔逃而去。
最后,李廷珪的中军阵脚也乱了,也向西南方向溃逃。
战局就这样被扭转了。李彝殷,只用一次冲锋,就扭转了战局。
战场上,到处是马匹和军械,还有大量辎重,李廷珪进入大周地界以来掠夺的各种物资,都扔在了这里。赵匡胤,在必败的时刻,成了得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