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69400000007

第7章 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理论指导(6)

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搬别人的思想,因袭守旧。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情”和“意”密不可分,写作时要自觉地把情和意联系在一起,文章就会变得更加真实。就是说一篇文章最好只表现一个中心,不要多中心。

怎样立意呢?根据题目立意。有些题目本身就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时候,立意应着重考虑选哪些材料来表现中心,这些材料怎样安排。有些题目只暗示了写作对象、选材范围和文体类型,这时立意就应自定中心;结合现实,注入时代精神;托物言志;借用成语、格言、谚语、警句、名言、寓言故事或历史故事立意。

审题和立意很难一步到位,草率的态度决不可取;特别是在限时作文中,用于审题和立意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更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因此,在下笔的过程中,如有所发现,就应当及时加以纠正。

11.小学生写实性作文的意义和要求

小学生写实性作文训练的意义

训练小学生的作文能真正反映学生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情感呢。用笔“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事,抒自己的思想情感。用书面语言把自己的情意告诉别人。

小学生写实性作文训练的要求

(1)正确选材

小学生作文训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提供材料,要求学生用材料,通过想象、延展组织成文;二是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先立意后选材。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单元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每个单元有一篇例文,每次作文都有明确的中心和内容要求。如何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或内容,选取合适材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一环。

小学生生活面比较窄,见识的人和事有限,如果教师一味强调选材要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就会局限学生的思维,淡化和忽略学生最熟悉的事物,把学生带入选材的盲区,是学生从小养成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的坏习惯。一味要求学生一定要材料新颖,不落俗套,平平常常的事不要写。学生会把一些与自己比相干的材料堂而皇之的写进作文中,空话假话一大堆,令人啼笑皆非。

取材新颖的文章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更加吸引读者,如果学生有这样的真实材料并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当然是可以的,但为了标新立异而胡编烂造就不可取了。因此,学生有话可说,有才可取,就应该培养学生平时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另外,大力提倡和积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多写日记,课外书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写日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将生活和学习中有意义的事情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长期坚持下求,作文就有取之不竭的材料可供选择了。

(2)遣词造句

文章不是时装,光看外表是不管用的。那么怎么样的文章才能让人产生共鸣呢?它并不要有华丽的辞藻,慷慨激昂的语句。正相反,用词造句朴朴实实,恰如其分,表达了真情实感,才能真正感人。

因此,在知道小学生作文是要注意两点,一是文章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二是写出真情实感,不在于用了多少华丽的辞藻和激昂的语句,而是要做到用词造句恰如其分。那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那就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从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中体现出作者的感情,这才识真实的,才能感染,教育人。文章要真实,真实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积累生活,所谓厚积薄发。

(3)表情达意

语言是人类表达感情的工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小学生如何使用语言文字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是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孩子从生活中学到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不应让他们失掉应有的纯真。儿童的作文也应有儿童的特色。少年老成不见得是坏事,但满篇老气横秋的口吻让人有做作之感。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从作文的内容、感情方面来说的。其中提到了作文真实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要注意观察。生活是小学生作文的主要来源,学生要顺利的作文,必须仔细观察,熟悉生活,积累素材。而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的主动程度,仔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难易程度。

只要学生学会主动地到客观现实中去吸取材料,积极地参与到现实中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也就是“体验生活”,才能用头脑去加工,去创造,也才能“表达”出来。因而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写作热情,这种情趣的不断诱发和积累,更增添了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

生活中有的事使人过目不忘,而有的事似过眼云烟。小学生当然要写难忘的事,但也要留心注意被人忽略的甚至不值一提的小事,用创新的眼光去发现小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记下亲身体验到的独特感受,向生活索取丰富的素材。

此外以日记,周记的形式记下周围发生的新鲜、有趣、感人的事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还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写出感人的文章。

12.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写作的意义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能够较好的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欲加强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增强学生自己主动阅读的自觉性和内部自我驱动力。

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精要阅读集锦”记录本,让学生把阅读文章中侧重于记人、记事、状物、写景的精彩片断熟读精思后,以摘记的形式积累下来,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为进一步提高其阅读积极性和记录兴趣,还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精要阅读集锦”笔记展评,故事演讲,精彩片断朗诵等,切实让学生明白“开卷有益”。

能够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是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技巧的重要渠道。因此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

比如,格林童话、神话故事、优秀作文篇目等,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积累文章的好词好句,还要求注意文章的构思,必要时进行阅读指导。

大量的课外阅读训练,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文章鉴赏力,明白了写与读的重要关系,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能够奠定小学生坚实的语言基础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近人云:“熟读古文二百篇,不会作文也会编”,这些话的意思都是说多读、多背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古人强调读的重要性。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也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由此可知,“读”、“背诵”对现今小学生来说,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多读、多背诵,把名家名篇的精彩语句,转化成自己的营养,慢慢吸收,在写作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挥笔自如。

有些学生一作起作文来,就感到无话可说,所谓“无话可说”,实际上就是“茶壶里煮饺子,肚中有吐不出来”,这就是平时缺少多读、多背的结果,头脑中没有储存那么多的词语,表达时不知该怎样说,找不找合适的语言。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学习课程又不太重,多读、多背必将终生受用无穷。但是,多读、多背还必须要处理好“精”与“泛”的关系,注意做到精、泛并举。

阅读过程中,有些书可以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进行“泛读”以达到博览的目的,比如小说,历史故事等,但有很多书,需要精读,其精彩片断要背过,只要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知识,使学生的头脑不断得到充实,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多阅读、多背诵名家名篇,固然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十分重要,但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教师要把优秀的作品列举出来,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讨论,让学生谈阅读的感受,谈收获,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提高阅读技巧,挖掘并肯定学生的创新见解,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13.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怕写、厌写、不会写、没东西可写的情况。习作,在学生眼里成了一件“苦差事”,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了谈“文”色变的恐惧心理。作文教学投入颇多,但收效甚微,造成了“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局面。

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智慧。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原动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呢?

(1)扩大作文命题范围

小学生的生活是异常丰富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非常广泛的,每次习作符合他们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命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这样,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题作文,同时也采用师生共同命题,老师命题,学生命题三结合的方式,这样学生由“怕写”“恨写”变成最后“乐写”。

(2)品尝作文带来的快乐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

教师应该把鼓励当作学生写作自信心的催化剂,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写作的自信作为另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因而当学生作文写的较好时,就对他们加以表扬和鼓励,并介绍给同学们,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不为传播而写的文章,在必要时将文章帖在作文专栏内展览,有条件也可将学生的文章推荐发表,这样学生写作有了自信,于是越写越想写。

(3)更新指导方法

上作文课时,要改变以往老师唱“独角戏”的方法,让学生当主角,老师当“导演”,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每次作文指导课我根据体裁、内容、训练重点的不同而设计一些新意有趣的方式来引导。

比如,某同学要举行生日聚会,寿星和来参加生日祝贺的同学是怎样操办这件事,可让学生来表演,表演完再说,最后写作,就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学生习作必须有素材,它是写作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吹。没有丰富的材料储备,就好像一片贫瘠的土地,永远开不出美丽的花朵。学生的作文,需要材料来构架。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帮助积累素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怕写作文,首先就要分析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觉得提起笔来没啥可写。若能帮助学生“找米下锅”,那他们就会感到快乐。怎样帮助学生有话可说哪?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所以要求每一个学生备一个小笔记本,即“见闻摘录本”。

通过细心观察,把自己认为在平时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既可记新人记新事,有可记动物,也可以记植物形状、颜色、姿态、香味等,这样,让学生既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2)带着思想感情去观察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绝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收集空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感情。比如听到欢快悦耳的歌曲,就会感到高兴、快乐;看到美丽的花朵,就会心随花动;目睹丑恶的事物,就会感到伤心或厌恶憎恨。

当然也有的学生对看到的现象漠不关心,写起文章平平淡淡,在培养学生带有情感地观察事物时,还应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人只要有热爱祖国的情意在里面,就会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会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自己的笔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因此,培养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事物是很有必要的。

(3)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并把每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这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在开始时限制日记的内容,表达方式可自由,可以抄写几则格言,记一段妙语,写一件趣事,可以洋洋千行,也可以寥寥几语,做到每天检查,慢慢改为每周检查一次。日记中有佳句,有流水账也有马虎应付,但不管怎样,只要鼓励,勤写就是一个进步。

同类推荐
  • 神至之笔的古韵诗词

    神至之笔的古韵诗词

    收录了少年行;采莲曲;戏赠杜甫;劝学;励学;人日立春;苦吟;野望;咏柳;边词;湖口望庐山瀑布水;采桑子;忆秦娥;小重山;苏幕遮;贺新郎;夜游宫;浪淘沙令;苏武令等唐诗宋词。
  • 高分作文不是梦:熟读诗词

    高分作文不是梦:熟读诗词

    《小草老师教你写作文》系列图书是作文培训辅导名师小草老师和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王宏玉老师共同编写,专门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书。全套书共分四册。本册书系统地整理、选择了一些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同学阅读的古诗词,让同学们了解这些作品的意义,同时学习这些作品的高超写作技巧。每一首小小的古诗词,都配了同学们写的微作文,并加入了微点评。
  • 动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动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考试高手

    考试高手

    本书从心理、复习方案、考前准备方略、考试方略、选择题方略、非选择题方略、选志愿方略七个方面,介绍了考试高手的成功秘笈。
  • 民用航空法概论

    民用航空法概论

    本书主要涉及了与民用航空法有关的各个领域,内容更注重实用性,既包含了公法的内容,又包含了私法的内容。主要论述了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国际性民用航空组织和公约、民用航空器、航空人员、民用机场、国际航空运输、我国航空运输法律制度、航空器对地面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航空保险法律制度、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法律制度等,并给出了一些参考案例,同时还附有现行的公约和航空法。
热门推荐
  • 完美少年进化论

    完美少年进化论

    每天名牌傍身,背景深不可测的奢侈品小姐伊原千,以她无所不通的天才成为时尚传奇,不料却被一个神秘美少年揭穿苦心经营的伪贵族“画皮”。发誓报复的她力挫无数高人,成为蔷薇庄园的首席家教,帮首富调教三个无比闪亮却无比腹黑的极品美男:高深莫测,却以败家为乐趣的花心大少纪寒城;出身高贵,审美却恶俗廉价,以成当红“男公关”为毕生目标的二少纪宸希;容貌绝美,却以“爱因斯坦”造型示人的废柴三少纪允灿。四个高智商“演技派”在相处中斗智斗勇,上演精彩纷呈的同居笑料。改造狼少年的家教生涯里,伊原千究竟是能成功驯服这三只狼,还是被狼吃干抹净,这是一个甜蜜而危险的问题……
  • 对你是离别,对我是等待

    对你是离别,对我是等待

    那一天,那个城市正遭遇近十年来最暴烈的风雪天。郁宁走进一座品位堪忧的大宅,并不知道将在那里见到再也无法忘记的人。她是美院一穷二白的学生,初衷只是一份报酬优越的工作,为此她成为年轻的舞台美术师严可铭的助手,却不知不觉中踏进一个从不曾想过的圈子。她觉得她像落水的人,在未知的河流中载沉载浮,迎接未可知的挑战和机遇,相识身份性情各异的人,但最美妙的是她爱上一个人。
  • 高冷君倒追鬼神医

    高冷君倒追鬼神医

    一个是人人惧怕的鬼医,一个是高高在上厌恶世间女的君主。这两人的路可以说是精彩绝伦啊!“本鬼医,从不医三种人。一不治帝王人,二不治富人,三不治医不了的人”这个告示从鬼市贴出,旁边走路的人都过去看了。一名男子问旁边人“这鬼医是谁啊!好大的口气”路人“你不知道鬼医啊!他可是神医,不对是鬼医,他把一个死人从鬼门关里拉回来”男子“呵,我看是庸医,最后一个不是说,不医治不好的人吗?怎么还能把一个死人救活”指着告示说。路人“哈哈哈!小伙子,我看你是刚下山来历练的吧!鬼医的医术是鬼市公认的”说完,便走了。在告示对面坐在茶馆的一男子听到了对话,脸上邪笑。“呵呵!鬼医,有趣,有趣...”
  • 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你也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穷人和亿万富翁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穷人生活在一种贫穷的思维中,砥亿万富翁以特有的金钱观念和行为模式,通过不懈的努力,让金钱为他们带来更多的金钱,本书全面介绍了亿万富翁的科富思维,并和穷人的思维进行了深入比较,启迪渎者像亿万富翁一样思考和行动,运用自己的财商和创造性思维,去进行投资和创业,寻找和把握机遇,控制风险和运用人脉,使赚钱成为一种习惯,最终跻身于亿万富翁之列。
  • 刑罚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刑罚实践的发展与完善

    随着人们知识的不断成长,法律实践日趋丰富、深入,法学和刑事法学的研究也日益精深,规范上的犯罪和刑罚存在的事实基础是什么,这一刑事法学的基本问题却没有相应地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作为事实的犯罪和刑罚应当是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整个刑事科学知识与体系的基础。从犯罪和刑罚的本原性认识出发,探索刑事法学研究和刑罚实践发展的科学之路正是本书的立意所在。
  • 禹贡锥指略例

    禹贡锥指略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终焉纪实

    终焉纪实

    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地球史上最大浩劫——两件事接连发生之后,世界还有什么?灾厄过后,人类仅剩下不到万人存活。他们分散在世界的各处对眼前的世界还有什么期待?在某一个陆地上,七位青年人的相遇,是偶然还是命运?不论缘由,他们持续着末世中的旅途,除了生存还有什么目的?终焉是否会到来?
  • 黄雀记

    黄雀记

    保润、柳生、小仙女之间的爱恨情仇,从本然之爱开始,以悲剧贯穿终了是《黄雀记》的故事主线。遽变并吊诡的是这三位少年间的危险关系,无常青春。一宗荷尔蒙气味刺鼻的强奸案,战栗地歌吟着那个时代的历史,还演绎出无尽的留连在香椿树街的罪恶渊薮。苏童在这部小说中,以温婉、沉实、内敛的耐心,从容叙述了一个时代生活的惶惑、脆弱和逼仄。他对转型时期的社会乱象、个体窘境以及国民精神紊乱的特征及荒诞,进行了精准的解析和流畅的描摹。当他独有的少年笔意植入不同人物的心理视角,揭示生活世相的内核时,也一并完成了新时期文学画廊中保润这个十足倒霉蛋的典型形象。《黄雀记》书名的隐喻与文本中诸多的隐喻、象征相呼应,全书训戒隐忍,缕罗细节别致,无论是家族生命的倔强和衰颓,懵懂的青春形态和变态,局促的现实尴尬和纠结,都被苏童用诗性起兴开衿,把一个嚣嚣时代的芸芸众生还原得鲜活饱满,均衡严谨。
  • 大仙帮我来种田

    大仙帮我来种田

    宅斗?还没开始就牺牲了。种田吧,又跑偏了,来到了江湖,武侠流也是可以接受的。可是老天爷你送我空间,又送我去宫斗,到底你要让我走个什么路线?你这么任性,吃瓜群众们都知道吗?不管哪种,流萤知道,在这浩瀚宇宙中,人的生命就犹如萤火一般,转瞬即失。既是如此,那就好好的活在当下吧。
  •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塞尔玛·拉格洛芙唯一为儿童而写的长篇童话,它是根据瑞典教育部的要求,作为一部学校地理教育读物而写的,不料它在以后竟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的珍品。在瑞典,现在有一项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名字命名的。这是一本伴随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的图书;一本和作者同时被印在纸币上的书;一部在瑞典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