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2800000004

第4章 读《学记》随感

吴振宇

工作室建立之初,吕老师推倡研读《学记》,其情恳切,其心殷殷。方觉已掩卷尘俗多年。手捧卷札,不觉汗出浃背,几句拼凑之词,忝列门墙。

论师道之尊严,不意古今差异,判若霄壤:古者倡导“严师”,是以生就师者;今者倡导“服务”,是以师就生也。以生就师,则易从师先导,师之主导,显而易达;以师就生,则主权归生,师之主导,隐而难求。而仍求“师导”之境界,师既负“服务”之责,教育亦近“服务之部门”,如此言论定性,功利昭然,何求其不躁而乱也?!名正则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然正名之法有别,故言之归属也有异。“无不成之材,有不教之师”,日日以此责师,政府亦然,社会亦然,何求师心之安?!而又贫之以薪水,弱之以地位,何求师心之定?!人定而胜天,事业有可为;人弱而谁胜?事业岂不亏?或曰“工资既长,心尚不足耶?”工资既长,奈何教育偏向!既为“服务”矣,趋利必然哉!为商谋财可,为师趋利危!师心不定,从教不安,缘由非一,多方使然。人不严师,民不敬学,渐至为师不自尊,传道不自严,歧途既入,正道乖离,入之愈久,反之愈难。师者,古之帝王不以臣子遇之,以今世之昌明进步,而“臭老九”之贱名,言犹在耳。考之世道之真昌明、真繁盛,莫不尊师以化颛民,广学以美风俗。上古四代,哲人多尊为理想社会,证之以“严师”,或可知矣;元代野蛮强悍,尚武斥文,故以师者为贱役,贬损其位,妓下丐上,而元代卒不满百年国运。史册昭然,教兴国兴,教衰国衰。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民心何来?学以化民,师以教学。故尊师者,立国之本,重教者,强国之道。

“教学相长”之一端,从学者一方而论。善学善问者,不惟彰显师者之功,亦足节约师者之劳。生之于师,不可谓不重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所言在此。所谓“因材而施教”者,必在其人有异,其材不同,量材而施,因人而教,乃使人人俱进,事事可为。何可谓片面?何可谓歧视?吾正见其科学合理也。哲人之智不可谓不高矣,哲人之言不可谓不切矣,哲人之教不可谓不效矣,奈何政客一论,即使斯文扫地,群言汹汹,乃致师者无从。“无教不会之学生,有不会教之老师”,其言何其自信,其势何其洪壮,其论何其果断!然自科学辩证之角度观之,其鄙孰甚焉!凡事一体两面,攻其一端,必失其全;只见其面,易忽其体,故当其缠结难解,尤宜一思再思。以今事而观,师境愈下,文化愈少,旧时所学,消磨殆尽,比照上文“师逸功倍”之说,正背道而驰。所以然者何?为其溺于“不善学”之群生也,或不无因:上有所求,谓其“义务教育”,必使“一人不落”,故“补差补标”,耗时终日,量之以考核,逼之以情势,遂使师者日轻,以文化之载体,服贩走之杂役,何得教学相长?何得逸而功倍?何得从而庸之?何得活水自来?何得不劳而尽瘁?何得不每况愈下?何得不从而怨之?何得不厌学厌教?再损两伤之举,竟成义无反顾之势。“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文圣武圣,所见攸同,事理情理,所别无二。然则如何启其善学乐学之思,广其善问能问之道,进而奏其师逸功倍之效,成其学问日进之德?方家正多,正宜探本寻源,从长计议也。

答问之道,殆非细事,不可不察。要在合乎物理,顺乎人情。如响斯应,如影随形。不离不弃,不重不轻。彼扣以小,我应以轻;彼以大来,我以大定。待其从容,更有进境;超乎意表,堪喜堪惊;循迹披求,更远更惺;豁然开朗,神思清明。不与炫才,不与争竞。握根持本,守中不倾。盖求三得一,见得师者不厚;问一答三,反恐炫才招诟。故为师者,不博学不足以当学生之问,不厚德则难免参差躁进,故厚德博学,本为师者之急务,且须以终身之诚,求之无歝,故非一时之口号而已。而于学生,则执经问道,正其本色当为。学识思想,多在一问一听之间,故不善问者不善疑,不善听者不善思,如此反见其读书之寡,分辨之难。故善读善问者学养自博,善思善疑者才智日厚。为师为生,各有其学养自操之业,问答互启之功。当其能相互问答,彼此启发,则有思我之所未思,见我之所未见,故能得我之所未得。在师则善哉如闻雏凤清声,在生则爽然似醍醐灌顶。其于听者及其自身,则何其幸运,何其幸会,何其愉悦!故孟子有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观今之师生之间,不以学问相系,只以情感相连,故得失之患,口舌之间,所在常有。而师者之优劣,在生在官,亦常以此一尺量之。不以学问是务,反以人际牵缠,宜其师道作古,明矣难论尊严。唯此是倡,惑矣难全。

古有明训,“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在古则诚然,故“回”字四写,人皆笑之,虽沽者之流不屑,此近代之事,吾信其必有之;而在今则非然,稍有记问之学,在课堂则为“名师”,在文坛则为“学者”,吾以此知教育之不兴而文风之式微矣。若言记诵之学为博学,则古之私塾犹今之国学馆也,而古之三家村先生为今之“国学大师”也,然而“乡曲儒生,老死翰墨,名不出闾巷者何可胜道”;故知古之三、百、千者,《声律启蒙》者,四书、五经者,皆为入门必知,所谓童蒙之学者也。外显则在于记诵,而内涵则可以养正,今之攻击“应试教育”者,非古以自为明智者必不知。无知者固无畏,无知者固逐风,群情汹汹,喊声四起,但不知耗日劳心,声嘶力竭,心中可曾清明,“素质”毕竟何在?然而课堂之中,一味炫示语言“华丽”,而略有记问者,便哄然以“名师”目之,觍颜以“博学”居之,吾不知其所由。既讨旧学以“记问”害人,又以无限背诵、反复抄写为每日必做之功课、提高成绩之法宝,吾不知其所由。吾固知其于“记问”二字,必定懵然无知。由此胸中之学问,薄于古者远矣。故当今之世,以一知半解而为“名师”“名家”者甚伙,或如“经理”之称,称之已滥;贪名求大,大言何惭!于此类人,问其名难知其实,观其表而懒知其里,彼姑妄言,我姑妄听;彼言后随忘,我听之如风。惟其所传唯术,我固视之以轻。以此定位于“服务”,宜乎当冠以此名。考真师之所在,在能听语而导行;因人而异,终始充盈。于其力不能问,当能察心而语,如此表里观照,宣与默者并举。于其语之不知,导之不行者,在今则必聒之不舍,有标必补;如此则在生则厌问厌学,妍校厌书;在师则愈疲愈笃,愈穷愈赴。深叹一隅三隅之浅薄,圣人竟弃之而不复;堪羡今日教育之先进,真现代而非远古。

习学之道首在观察、模仿。道理极明,而施之于今日则独难。何则?节奏日快,目遇日多,故应接不暇;心目劳苦,本能趋避,故不如视而不见,遂至心不在焉。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验之今日,诚哉此言!观察可以长识,观察可以明智,观察亦可以劳心,盖非追求逸乐者之所愿为。加以个性难羁,反励之以张扬;心性浮躁,更懵然于是非。故何观何察?何领何会?至于模仿,更不可言,生搬硬套,全无创建,囫囵吞枣,独无钻研,粘贴拼凑,假话成篇,纵容诲引,错莫大焉,斯文丧尽,文化何颜?“美文”背诵,背与盗连,君子安在,何为不见?!

格物致知,触类而得,或可言师者之角色功用。超然于声色之际,而声色得之莫不谐调;总揽于官服之中,故官服失之固难奏效。故知有物如此,貌似无用,而用在事外;意似无功,而功在物中。故君子观人,固不能以貌取之;长者用士,必察其内美方宜。然亦见知音之难得,而人才之易失。

忆韩退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句。守中务本,正是治学之道。然务、守之先,必当察之。以此便见眼界之高低,心胸之狭阔,及其悟性之有无。“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世间之道,尽有不可落以言诠者。是故有师者,终其一生之孜孜矻矻,仅浸淫于授小术而乐此不疲,忘大道而懵然无知。正邪高低,小大之辨,是非曲直,局内局外,得失之际,出入之间,正自感慨不同。故知“察于此四者”之实良难而“可以有志于本矣”诚不易。故务本诚重,而施之绝难。三王之法,惜乎已坠;典型夙昔,思之可愧。教育勃兴,家国之瑞;惟其难能,所以可贵。

终于把《学记》的心得写完了。《学记》绝对是好文字,对于教育、教师而言,尤其如此,也是我这一年重点选择学习的教育教学专著。听说吕宝印老师对其尤为钟爱,除了敬佩之外,还有一点惆怅:这么好的教育教学理论,往圣贤者给我们后世子孙留下的如此富含智慧的经典著作,就这么长期以来被束之高阁,绝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竟对之视而不见,却反倒歧路绕远地到处去“取经”“袭用”,于此经典,于人于事,都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心得原本是信手写来,只想着在下一次读来的时候,能够有一点深入理解的凭借和基础。可是一开始就掉入了文章本身的语言自有的氛围,下意识地就跟着半白半文了。权当做一次古文写作的练笔吧。于是随读,随想,随感,随写。拉拉杂杂,全无体系,一鳞半爪,疏漏良多。今汇总零碎,总成一篇。其中所引之现象,所持之观点,亦难免有偏颇舛错、言不及义之处。好在一开始就意识到,《学记》不是一遍就能读懂读透的。希望能够随着对它的不断研读,不断生发新的理解。如果咱们老师都能够抽暇拨冗,一近斯文,那么我就将为之以手加额,欢欣鼓舞了。

同类推荐
  • 祖国啊,祖国:中华梦朗诵诗选

    祖国啊,祖国:中华梦朗诵诗选

    本书选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百余位名家诗作。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诗人在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中,出于心灵的需求,听从时代的召唤,怀着对文明的渴望,辉映风云的变幻,自觉地将诗之思或突进历史的纵深,或切进当下的现实,燃放出赤诚炽热的火焰。
  • 世事浮沉,我心悠然

    世事浮沉,我心悠然

    20出头的年轻女孩,一直希望得到很多很多爱。渴望被爱,所以没有底线去爱别人,常常飞蛾扑火,遍体鳞伤。其实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那么庆幸还有健康,还有很多可以摔跤的时光。这本书告诉你,怎样得到很多爱,或是得到很多钱,或者什么都不要,无欲则刚。世事浮沉,大浪淘沙,身边的人来了又走,我们都变了,不变的是越来越丰盈的心,可以悠然去看世事变迁、云卷云舒。
  • 痕

    都江堰市以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道教发源地青城山闻名遐迩。作为其地标识的水文化和道文化,历史悠久,风格独异,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大家在这里流连忘返,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艺作品。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与诗人对话

    与诗人对话

    一名真正的作家、学者在我的心里是神圣的、崇高的,那种敬意用我平实的文章是难以言表的。或许在准诗人的眼里,网络诗歌也许算不上真正的诗歌,但就这样不成熟的诗歌在网络里却有自己的流行的速度和市场。它不讲究诗歌的倾向,只为了心灵和心灵的碰撞,这就是诗人心理情绪的发泄,或许就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那种。虽然大多数的诗歌写得很不正规,但一定是真实心情的表达,正如当年席慕容和汪国真的白话诗,那时候每个青年都喜欢,现代人都喜欢用这种简单的诗文抒发自己的情感。而网络诗歌实质的效应,说到家就是它的实用性和交谊性。
热门推荐
  • 古今事通

    古今事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卷施阁文乙集

    卷施阁文乙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雷霆神鹰

    雷霆神鹰

    雷霆神鹰能上天入地,惩恶扬善,救人于危难之中,造七级之浮屠,雷霆神鹰凭着它超强作战本领征服了全世界人的眼球。当一个坏蛋有所妄想去吞并世界时,雷霆神鹰根本不会给他一丝喘息的机会。神鹰的眼睛正监视全世界,它比卫星更可靠,比导弹更快,比所有飞机都安全……
  • 绝世女医的爱恨传奇

    绝世女医的爱恨传奇

    “当初你不经意遇见少不更事的我,从此再不愿相忘。”原来兰锦伊爱肖敛的时候,他除了默默守护,什么承诺都不肯说。后来肖敛要跟她生死相随的时候,她却“不认识”他了。命运让兰锦伊从病魔中夺回世人无辜的性命,让肖敛从涂炭生灵的战火中拯救万千的百姓。可是命运却忘了眷顾他们,他们渴求垂怜却不可得!---肖敛顿时楞了一下:“锦伊,是我,我是肖敛。”“胡说八道!”兰锦伊眉毛一挑,美目圆睁:“你冒充谁不好,居然冒充肖哥哥。我看你是有妄想症吧。”肖敛不知怎么兰锦伊竟然不认得自己,一时着急心慌起来,正要分辨。突然过来一个面目清俊的男人,毫不避嫌的扶住兰锦伊的肩头。肖敛定睛一看那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姬轻云!肖敛顿时妒火中烧,眼睛几欲喷出火来!兰锦伊甜甜的看向姬轻云,脆生生的叫了声肖哥哥。肖敛立时反应过来兰锦伊居然将姬轻云当做了自己,这个认知好似一记炸雷,劈的肖敛无力动弹分毫。怎么会这样?你们对锦伊做了什么?!---无情残忍的命运有时候就像是一名经验老道的园艺师,他捆绑,牵扯,修剪着兰锦伊和肖敛的爱情之树。让他们二人痛苦,残缺,莫可奈何……
  •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发生爆炸,邻近的白俄罗斯居民失去了一切一些人当场死亡,更多的人被撤离,被迫放弃一切家产成千上万亩土地被污染,成千上万的人因20吨高辐射核燃料泄漏而感染各种疾病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三年时间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有当时的政府官员,有历史学家、科学家,被迫撤离的人,重新安置的人,还有妻子们和祖母们。
  • 如果风会划伤你

    如果风会划伤你

    得不到和拥有着然后失去了,哪一个会更痛一些呢?如果是18岁之前的琉心,会坚定地选择前者,如果是18岁之后的琉心,可能会犹豫一番,选择后者。而如果你问18岁的琉心这个问题,她会苦涩的反问你:“痛,是什么感觉?”琉心便是这样的人。18岁那年,琉心的世界分崩离析,近乎失去了一切。在别人看来,琉心高冷到让人敬而远之。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只是害怕了那种被赠予之后再夺去的感觉。琉心一度认为,她这一辈子,应该会无依无靠,孤独到老。然而十八岁这年,她的生命里,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人,狠狠的撕开了她这些年苦苦支撑的防线。亲情,友情,她都失去了。这次是爱情吗?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去相信一次呢?相信不会再失去,亲爱的魔术师先生。
  •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我所缄默的事:一位叛逆女儿的回忆

    在《在德黑兰读》中,伊朗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讲述了一个秘密阅读的故事;在本书中,她讲述一个动荡时代的伊朗家庭的秘密故事,从祖母到女儿。尽管出身显赫,但纳菲西无意于记录往来名人,或者评论政治生活,综述各个历史时刻,而希望描述那些脆弱的历史的十字路口——在那里,人们的生活和个性反映出了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故事,并与之产生共鸣。如同一幅素描,本书将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和一片受难国土刻画得令人难以忘怀。那些成长中的人与事,照片、文字、故事、事实交织而成的人生,以及诸种生命片段之间的空白,正是纳菲西所要探寻并希望讲述的——那些缄默的事。对她而言,这种叙述最终带来的并非终结,而是理解、守护,以及自由。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3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3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3短篇小说卷》选取1993年优秀的短篇小说近20余篇,包括铁凝、史铁生、苏童、汪曾祺、毕飞宇、韩少功、周大新等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二十余位名家新作,代表了年度短篇小说创作的极高水平。《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3短篇小说卷》主编为中国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他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年度值得阅读的短篇小说,每篇附有专业的、精彩的评论。既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和成绩的梳理,更是为读者带来美味可口的文学盛宴。
  • 书谱

    书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故事大启示

    小故事大启示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