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04600000004

第4章 人容鬼不容(2)

“10年?是30年!你不懂,你真没文化,你算算看,从1979年开始,到现在不是相隔30年了吗?”

“你才没文化呢!你不仅仅没文化,你还鸡脑,没记性。他们之所以判10年却蹲了30年的监,是因为差不多刑满释放那时,他们都神差鬼使,竟然打伤狱警,越狱逃跑!最后捉回去,又加判了10年!”

“…………”

“哈哈,30年劳改,这份苦,真够他受了。不过,听说这几年他们都是监外劳动,干不很重的活,没受太多的苦……只是做工不得工钱……”

“劳改做工还想拿工钱?当然不能拿工钱啦,要不劳改就比社会上找不到工作的待业青年强了。”

“对这种人,政府是太便宜他了,如果是按现在的刑法,早该给他一颗花生米吃了!”

正是众目所视,众手所指,一个王达江,引发人们的所思所想所说和写在脸上的憎恶表情却不尽相同。

人们七嘴八舌诅咒他,绝少送他一句同情或宽恕的话,何况星移斗转,时代更迭,距这伙人草菅人命的那个年代已逾40年,当年的“阶级斗争”之火早已熄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你死我活之战,早已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讲究宽容所取代。当年,王达江十恶不赦、坏事做绝,众人敢怒不敢言;今天,人们不仅可以怒,还可以言,当面骂他消消气,过过口瘾。当然有直接受他侵害因而更激愤一点的人们,甚至可以毫不顾忌地上前,指着他的鼻梁骂,吐他唾沫,因为王达江确实是个犯了众憎,难以让人饶恕的家伙。

忽然,有人想起了昨晚坟地恶鬼宣布的“谁回来谁死”的“预告”,立即议论开了,认为昨晚鬼刚刚宣布“谁回来谁死”,今天王达江就回来了!他迟不回早不回,偏偏在此时回来,是不是回来找死呀?这是不是就是预知人之生死的鬼知他今天回来?如果是这样,王达江的小命可就危险了!

当有人对他讲起这件事时,他惊恐地说:“真有这么凑巧的事?真有这样凑巧的事?昨天晚上,昨天晚上……”

说到此,王达江用力地摇了摇头,说:“不说了,不说了,真是太恐怖了!说了你们也不会相信。”

“怎么?说!快说呀!说!”人们像审判犯人似的冲他无礼地嚷嚷。

王达江只好坦白:他准备回乡的昨天晚上,在监狱做了个恶梦:大雨滂沱之中,几个面目狰狞的恶鬼全身湿淋淋地从马鞍岭坟地破坟而出,全身泥巴,大喊大叫地满地跑,他们喊叫着在大雨跑啊,跑啊,一直跑到王达江的床前,仍在大喊大叫,好像就是喊“谁回来谁死”这一句话,并且一齐伸手把王达江从床上拖起来,拖出门外,拖到一条江水汹涌的江边,就往水中推……王达江一看床底,洪水汹涌,吓得“啊”一声便醒过来了……

王达江说完,像是怕人们说他造谣惑众,一迭连声地说:“是真的,真是这样的,我没说假话,我没有撒谎。”

“谁说你说假话了?谁说你撒谎了?我们都知道,是真的。”

“对对对,是真的!”

有些人听了王达江说他的恶梦,只是“天哪!天哪……”一个劲地自言自语。

望着,听着人们对他的话深信不疑,王达江反倒怔了一怔,他真有点喜出望外,但是却不动声色,稍倾,他连声说:“对对对,是真的,是真的。”

这时人们沉默了,都盯住王达江,有些人满脸现出了惶惑的神色,有的人甚至认为眼前的王达江是个被鬼判了死刑,即将死去的人……死人固然恐怖,即将死去的人也同样吓人!当一些人都用陌生和恐惧的眼神盯他时,他的目光扫向谁,谁的目光就立即熄灭,立即闪避。距他近的人在开始退避,距他远的人再不敢近前,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已经过早地把他当成鬼了。

过去的王达江就很可怕,如果他真变成鬼,那更是不得了啦!

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些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真诚地窥劝道:“王达江,坟地出这样的事,你有这样的梦应着,这几天你得小心啊,千万别爬山,不不可涉水啊!”

但王达江却轻描淡写地说:“什么叫梦呀,梦就是虚无,别当真,别把梦当成现实,没事,没事的。”

说起王达江与他的同伙,得从文化大革命那时说起。

王达江是马鞍镇本地人,这是他劳改刚释放回乡。真没想到,刚踏上这片他年轻时叱咤风云的故土就遇到这样多的人的关注,他知道这是自己伤害别人太深之故。

王达江一步一步走在街上,他心里边想的事,写在脸上的表情,既有对往昔风光一时的回忆,又带着今天落泊的不甘和无奈。尽管长期的劳动改造彻底挫败了他曾经的嚣张锐气,也振聋发聩地催他思悔过去,感觉应该服罪。但是正如俗话所言:江山易改,品性难移,应该说他的思想改造至今仍然很不彻底,表面上是“我有罪,我有罪”的低声下气,但他骨子里头仍然酝酿着一个长久以来做梦都想实现的大阴谋。

王达江永远忘不了那个永远逝去的“文化大革命”。对于那场大动乱中他的所作所为,他至今仍历历在目,哪一个阶段他做了什么,他仍然记忆犹新。那场运动的第一阶段,是从1966年5月开始,至1976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摧毁“资产阶级司令部”,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夺权”;目的是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运动表现为“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第二阶段从1969年4月到1973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政变被粉碎。这一事件其实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失败。此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各项工作有了转机。第三阶段从1973年8月中共十大召开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

王达江清楚地记得,“文化大革命大革命”开始时,他还是个18岁的小青年,但是他凭着魁伟的体魄和当时在镇子上高中毕业生较少的条件,尤其是他能说能写能干,聪明机巧,极有心计,很快便成为当时马鞍大队民兵营营长方世威的马前卒。他们这伙人渐渐结成了强大的帮派集团,并逐渐组成了一个在人数和枪械相当于部队建制的战斗营,对中央的一些政策断章取义,巧借“无产阶级专政”的口号,拉大旗作虎皮,横扫全镇的“牛鬼蛇神”如卷席。他们不仅在本乡本土横行霸道,因为武装精良,队伍庞大,战斗力强,便欲望膨胀,在方世威的率领下坐上几辆卡车,开进城里参加派性武斗,真是罪恶滔天,血债累累。

1979年,经“文化大革命处遗”办公室和人民法院的一再详细调查取证后,以故意杀人等罪,数罪并罚,将都有血案在身的方世威、王达江、朱军勇、赵大鹏等四人锒铛入狱。正如镇子上一些居民知道的那样,本来这伙罪犯老早就应陆续刑满释放,谁知他们在刑期将满时神差鬼使,竟然趁一次监外劳动之机,打伤一名狱警,集体越狱逃跑!被追捕归案后,按照刑法又各被加刑劳改。如今对王达江来说,难熬的高墙生活终于熬到头,已经很陌生的家乡出现在了眼前。但是家乡对他的这种“欢迎”,虽然是意料之内,但是他的内心仍然很忿恨。他知道,待他回到自己的家,还将面临比这更尴尬的局面。但是他想,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强忍不发,小不忍即乱大谋,做非常事,得忍受非常之气,因为以后的路怎么走,无比聪明的他比谁都清楚,他早已设计好了。

2

朱军勇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听说是王达江劳改释放归来,急忙在第一时间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地赶来了。刚刚走进自家院子的王达江被她拦住。她太心急了,刚一见面,被一层层皱褶包围的浊眼只朝他眨动几下,都还没认真辨认面前的人是否就是王达江呢,就气喘吁吁地冲口问:“朱军勇……”

她缺牙而说话漏风的嘴刚说出儿子的名字,就累得喘气,像条大虾弯腰,声音沙哑地大声咳嗽。

王达江望着她那痛苦、可怜的样子,心里却无半点怜悯,反而从鼻腔里讨厌地轻哼了一声,欲绕过她身边逃进院子。但是被朱军勇的母亲伸出的拐杖抖抖地拦住,又张嘴要说什么,但到嘴的话又变成了咳嗽声,直咳得满脸发青,喘吁吁要歪倒在地,好在横伸的拐杖“笃”一声拄在地上才站稳了,再伸出另一只手捶了捶后背,抬起爬满皱褶的脸,从嘴里挤出一连串声音含浑,让人听不清的话。

王达江一时没听懂她说什么,心里真是烦透了,正欲再次甩下她进入自家院子时,顿时瞥见到处人影幢幢,早已有不少人闻讯出现在近处,都虎视眈眈地望着他这个已不如鸡的褪毛鸾凤。他心里有点儿发冷,忽然就做出了尊老的模样,脸上勉强地堆上一丝假假的笑,弯腰侧耳辨听老人说的话,一个劲地点头,一迭连声地对她说:“你问朱军勇吗?他很好,很好的,真的很好”。

王达江以为总算应付了朱军勇母亲的纠缠,直起腰要走,但此时赵大鹏、方世威的家人已经闻讯结伴赶到,他们在王达江那个破落的小院内围着他,乱纷纷地问这问那。

王达江感觉就像进山被许多野藤绊着脚跟,十分讨厌这些老太婆好像有意的轮番纠缠,他更不喜欢那些在近处瞧他落泊的人们那开心那样子。他知道老人们想知道什么,便投其所好,随便应付打发她们,说:赵大鹏、朱军勇在一两天内即坐车归来,但方世威的刑期未完,还要再等半年。他解释说,他王达江刚刚到期出狱,就碰巧遇上当年上初中时一名老同学到劳改农场运木材,他这就坐他的顺风车比他们早一天回来了。

说到此,王达江心里边忽然掠过一阵寒意,一阵孤寡凄凉的苦痛:是啊,别人多好啊,都有亲人在挂念,唯独他自己孤身一人,好不孤单,好不凄凉!他不由得由悲转怒,倾刻露出了本来面目,很不耐烦地怒吼:“我刚回来,你们都别来打扰!都通通回家,通通回家!我要一个人安安静静呆一会!”

王达江的声音如一阵雷鸣,这几名老人想问的事情还很多,但见王达江突然横眉立目,板着脸孔,一副凶神恶熬的样子,都一下愣住,张嘴无话,她们一下子从这副曾经很熟悉的国字脸上窥见:这张脸蕴藏的杀气,一点没减,没减……

王达江拂袖不理,老人们默不做声,并且都那样自然必然地退到一边,给他让开了路。

讨厌的老太婆们被王达江吓退,但不远处冲他嘁嘁喳喳议论的人们不仅没走,而且议论声中还挟带了难听的呵斥声。王达江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之中,有点恐惧地避开众人的目光,望一眼面前他自家的庭院……

只见铺在地上的一块块大石板的缝隙和墙根,都因长期无人居住,到处钻出一蓬蓬野草,它们已经在此安家落户多少代了,都蔓延成片,遮没了石板,有些还开着淡蓝色的或白色的小花儿,有些则举着干枯开裂的豆荚像是在向他宣示领土主权……

天哪!在这里我是主人还是你们是主人啊?王达江有意用负载170斤体重的解放胶鞋鞋底践踩它们……谁知一丛长有小钩刺的无名草愤怒地勾开了他的鞋带,像是对一名不速之客的擅入大打出手。

王达江的心情早已坏到极点,火气“腾”地从心底涌到脑门,他哪容小草反客为主,抬脚恨恨地踩下去,再碾几下,将翠绿多汁的叶片碾成泥浆。

王达江既是对着满院的野草说,其实也是对着望他寻开心的人们嚷:“妈的!都把我家院子当什么了?荒山野岭?连野草都敢欺侮我王达江了?都欺侮我王家死绝了?”

王达江说完,嘴里还嘟嘟囔囔地絮语,咬牙切齿地朝野草再狠狠踩去几脚,再将几朵被踩落的野花碾成泥浆,然后望一眼毫无生气,一派破落衰败的庭院,突然“嘿嘿嘿嘿”悲极而笑,那笑声,让人听来比痛哭还凄凉,还可怕。

他怒冲冲地来到家门前,俯身捡起地上一张四开大暗色的纸,凝视片刻,突然举起它向人们摇晃,惊恐地大声喊叫:

“谁写的!这是谁写的?这是谁掉在这里的?”

伫立在近处的人们望着王达江手里挥着那张纸,失魂落魄似的大喊大叫,大家都深感诧异,天哪!天不怕地不怕的王达江,怎么吓成那样子?就因这么一张纸?那么这张纸上面,都写了些什么?人们好奇地,有点怯怯地向他走去,想弄个究竟。

王达江有些颤抖的手把那张纸掉到地上。众人围着它看。这是一张质地偏黄的纱纸,这种纸,在文化大革命前在马鞍镇有民间作坊制作,但是因它质地坚韧,常是农民制作敬神纸币用纸,因而被斥这“迷信用品”而禁止制作,作坊也被造反派一把火烧掉,致使这种民间特色纸绝迹了。今年,市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队曾两次来到马鞍镇寻根探源,要把民间的纱纸手工制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挖掘保护和传承,可惜作坊没了,在民间连一张纱纸也未找到。

同类推荐
  • 凤头鸡

    凤头鸡

    相传很久以前,峨眉山有一种神奇的野鸡,尾很长,毛色火红鲜亮,头上长着好看的花冠,看上去既像孔雀又有些像传说中的凤凰,因此被叫作凤头鸡。这种鸡居然不吃叶,不吃草,更不吃瓜果粮食,独独只吃一样东西——蜈蚣。它真正神奇的是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峨眉山上有两户中医世家,一家姓熊,父子两人,父亲叫熊绥,五十岁,儿子叫熊山。二十五岁。另一家姓牛,却是父女两人,父亲叫牛峨,四十六岁,女儿叫牛眉,刚满二十岁,虽说这两家不同姓不同宗,但医术却都是同一个祖师爷传下来的,他们居然都能治疗红斑狼疮、癌症等多种疑难杂症。
  • 火烧上海饭店

    火烧上海饭店

    1937年夏季的一个深夜,曹向杰接到队长汤豪的电话,天津路上的上海饭店发生了火灾。他马上起了床,到外面叫了一辆黄包车,急急地向天津路赶去。曹向杰很疑惑,上海饭店发生火灾,叫消防队就行了,为什么队长要叫自己赶去呢?难道是队长怀疑有人纵火?但愿这只是一场事故,要不然又得忙了。到了现场,发现大火已经被扑灭。火灾发生于饭店的六层,那是旅客部。曹向杰知道队长汤豪已经在那里,他连忙从楼梯上跑上去。六层楼面上一片狼藉,但真正被烧毁的是其中一间。汤豪带着三名警察已经在勘查了。“怎么回事,队长?”曹向杰问道。
  • 铁碇船帮

    铁碇船帮

    《铁碇船帮》是粗砺蛮野的“生猛海鲜”,它颇具传奇色彩地描叙边缘民族“疍民”(即船人)的历史变迁,交织着“民族、种族、阶级、爱情、文化”等冲突。被山人辱称为“曲蹄”的船人,被封建社会约定俗成“十不准”,“曲蹄爬上山,打死不见官”似乎就成为天经地义的“命理”,在风雨飘摇的无数灾难中他们开始举族抗争。其中的“脊梁骨”海和尚,得知自己原是母亲被地痞流氓轮奸而生,又目睹母亲受尽凌辱时,就开始盲目地仇恨这个世界。然而当他面对母亲上岸做奶妈时被主人“关爱”,而他偏偏欠主人之女的怜爱之情,同时又“理还乱”地愧对有恩于他的海匪头父女,因而爱恨交加,悲烈不已……
  • 亲爱的生活

    亲爱的生活

    《亲爱的生活》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在获奖前夕的作品,也是她迄今最新作品,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这部别致而富有深意的小说打动了诺奖评委会。小说讲述了别离与开始、意外与危险、离家与返乡的故事,被认为是门罗最丰富、最完美、最具个性的“集大成之作”。这是关于生活,关于生活的旅途。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但到最后,这些都不要紧。我们终将原谅这个世界,原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一直以如此善意对待的生活,终将以善意回馈你我。亲爱的,生活。
  • 陌路人生

    陌路人生

    在哑叔与傻子孙福之间我需要做出艰难选择,一步将决定今后的万步。回想往昔,心里时时揣着恐惧,走在陌生的大路上。那一圈圈被风吹起的黄土,卷起我历经的那些似梦非梦的日子,扑朔在我的眼前。我知道我依旧要走下去,不论我来自何方,我都将是立在天地间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一个将带着傻丈夫与孩子继续生存的人……今天的树上,冷冷清清。光光的树干上,偶尔传来树叶的沙沙声,是在泥土里留有生命的最后几片,挣扎着爆发出脆弱的生命之音。
热门推荐
  •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教育学生珍惜理解的感恩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凡事感恩,生活才会处处充满爱!爱是联结人与人、人与万物的纽带。它生发出人世间所有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爱,是塑造优秀人格的人生教科书,是激发力量的精神源泉,是滋养心灵的情感雨露,对人一生有重大影响。爱需要感悟、爱需要体味、爱需要思考、爱需要分享,爱更需要感恩。生命中最温暖的记忆,来自为难中伸过来的一只手,来自寒冬中递过来的一把火,正是这些友善的鼓励和支持,化解了我们心中的冷漠、怨恨和恐惧,于是“感恩”二字就烙进心间,让我们静静地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 我家公主路子野

    我家公主路子野

    【甜宠到齁】【男强女强】【双洁】她是王朝最尊贵的公主,天命之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遇人不淑。被枕边人算计,被亲姐妹背叛,失了王朝,夺了身份,一剑穿心而死。一朝重生,携恨归来,掌先机,断生死。……他是王朝最神圣的国师,手握重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命犯孤星。本以为一世孤独终老,却偏偏被一颗崩坏的天命之星,歪打正着破了命盘。前世倾尽所有,逆天改命,却终究是血满盈亏。……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追梦幻晴恋

    追梦幻晴恋

    情歌王子:松开她的手,傻傻地看她远走。也许这样,能让自己更好接受吧!或许一开始自己就应该明白她的苦心,不应该继续盲目的追求,到最后,也应该不会有这样的结局吧?冰雪公主:三年了,还是要分开,曾经多少的浪漫,甜蜜,尽管里面渗入了那么一个情歌王子,也都化成了回忆。或许,自己所欠他的,唯有未来再去还吧!
  • 器经

    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运行政法

    海运行政法

    本书以海运行政法所规范的生产活动为中心,以船舶管理法、船员管理法、航运业管理法、港口法、航道法五个子部门展开研究。可作为海运法律工作者的参考用书,如立法、执法、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和学习人士使用。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家长必知的教子名言

    家长必知的教子名言

    本书以名人名言的方式,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传播科学的教育观念,介绍教育孩子的有关知识、家教艺术及带领家长走出误区,并给以科学指导和建议,具有知识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等特点。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道杀神

    剑道杀神

    一代剑帝秦辰意外遭人暗杀,夺舍重生后,开始了传奇的缔造之旅!天才?我踩得就是天才!规矩?我破得就是规矩!“剑在手,杀护由心,一切顺我心意,亲者护,仇者杀,哪怕以杀入道,我亦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