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7000000008

第8章 人文春秋(8)

“蒋介石影子”:陈布雷的崛起与殒落

文/王丰

陈布雷“以一介书生从政,直接间接影响了二十年的中国政治,但他依旧没有改变书生的本色”。从兴冲冲初晤蒋介石,决心加入国民党,参加工作,到最后自觉无法力挽狂澜于既倒,他不愿意见到“党国”消亡,更无力再与“心理狂郁”斗争,陈布雷选择了幻灭,选择了永远眼不见为净。

陈布雷(1890—1948)和蒋介石同为浙江宁波府小同乡,比蒋介石小三岁,生长于文风鼎盛的鱼米之乡,受业人才济济之浙江高等学堂,卒业后,历任教职报刊编辑,以撰写评论文章,成名于民元及军阀割据之黑暗时代。1926年,陈布雷在上海《商报》及通商银行工作,已颇有文名,但《商报》经营困难,薪饷动辄积欠三月,甚至连印报纸张都时常无以为继,甚为窘迫。同年春季某日,邵力子受蒋介石之嘱托,从广州到上海,带来一帧蒋总司令签名照片。邵力子特告陈氏,蒋总司令对阁下文采颇为敬慕。1927年正月间,陈布雷与潘公展会见蒋介石,接连两天约晤,握谈良久,蒋劝陈入党。同年二月,陈布雷加入国民党,入党介绍人为蒋介石、陈果夫。初入蒋介石幕下,备受器重。陈布雷回忆:“蒋公每三四日必招往谈话,间亦嘱代拟文字。”他帮蒋介石写的第一篇演讲稿,是在南昌发表之《告黄埔同学书》。风云际会,自此陈布雷担任蒋介石文书侍从,成为民国政治舞台上颇具分量的文人。

陈氏侧身蒋介石幕宾,从1927年4月,任职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到1948年担任国府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效命驰驱,凡二十载,一向是蒋介石最为核心的文书侍从骨干。蒋氏对他倚重之深,有目共睹。兹举显例:每逢庆典节日,蒋介石向全国发表的文告,均为陈布雷之手笔。外人很难体会,为蒋介石捉刀任务之繁琐,删修文稿之辗转往复,琢磨字句之费心审度,均远远超过常人之想象。熟知其事的陶希圣追述:“每篇文告的每一段乃至每一句或每一字,都是委员长的。委员长对于一篇文告,修改再修改,至少两三次易稿,至多有十八次易稿之事。”试想,一篇数千言的文稿,为求尽善尽美,竟要修改十八次,天下有多少绍兴师爷经得起这等“折腾”?而陈布雷始终无怨无悔,戮力以赴,默默扮演着“蒋介石影子”的角色。

再举一例,来印证文书侍从之甘苦。1937年春节,陈布雷函告家人“为职务所羁,不能返家度岁”。原来,陈布雷受蒋介石之命,在杭州“新新旅馆”闭门撰写《西安半月记》。陈布雷回忆当时情景:“时适阴历元旦,寓中寂无他人”,写完《半月记》,即赴上海西爱咸斯路蒋寓,呈蒋过目。

受蒋驱策二十载,陈氏部属蒋君章(1905—1986,江苏崇明人,曾于1949年前任职行政院新闻局主任秘书)说陈布雷“以一介书生从政,直接间接影响了二十年的中国政治,但他依旧没有改变书生的本色”。然而,凄风苦雨、败象毕露的国民党政权,深深刺激了陈布雷。徐咏平氏写的《陈布雷先生传》如是勾勒陈氏死前的客观形势:“民国三十七年战局呈现严重的危机:一月九日,沈阳沦陷,以后东北渐失,华北震动。三月,山东、河南激战。四月,陕北共军南犯。五月,泰安失陷。六月,开封失陷。七月,襄阳失陷。八月,东北共军进犯热河。九月,济南失陷。十月,长春失陷,十一月,徐蚌会战开始。十一月一日,物价管制解冻,金圆券崩溃,物价狂涨。失败主义到处流行,和谈空气极为厚。北国冰天雪地,平津危殆;南京秋高气爽,京沪交通混乱……”1948年11月13日,远方淮海战役炮声隆隆,南京碧空如洗,陈布雷选择这一天自戕身亡,无异为南京政府敲下第一记丧钟。

纵观陈布雷这一生,对蒋介石堪谓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诚如致蒋遗书中,陈布雷剖心之论:“我心纯洁质直,除忠于我公之外,毫无其他私心。”陈氏弃世一周年,他的昔日同僚陶希圣尝谓:“党的分崩离析是布雷先生最伤心的一事……他临终一日的日记中,他对于党的团结问题,流露了忧愤的心境,也寄托了迫切的希望。在他自悲的情绪之中,这无疑是重要的成分。”

在“党国”危如累卵之际,陈布雷猝然自戕,必然在他身后留下诸多蜚短流长,纷纭臆测。从陈氏遗留之生前文稿,与近十封墨迹未干的遗书,可明显透露其厌世的真正原因。印证当时国民党诸要员的追念文章,不仅可以看出死因端倪,也可以从国民党方面的视角,对陈氏死亡之谜,找到另一个可资寻思的路径。

譬如,在陈布雷去世前两天写的杂记中,有这么一段话,似乎可以从中追索出他思想日趋灰色的幽微:

“人生总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倘使我是在抗战中因工作关系(如某年之七月六日以及在长江舟中)被敌机扫射轰炸而遭难,虽不能是重于泰山,也还有些价值。倘使我是因工作实在紧张,积劳成疾而死,也还值得人一些些可惜。而今我是为脑力实在使用得太疲劳了,思虑一些些也不能用。考虑一个问题时,终觉得头绪纷繁,无从入手,而且拖延疲怠,日复一日,把急要的问题,应该早些提出方案之文件(如战时体制)一天天拖下去,着急尽管着急,而一些不能主动。不但怕见统帅,甚且怕开会,自己拿不出一些些主意,可以说我的脑筋已油尽灯枯了。为了这一些苦恼,又想到国家已进入非常时期,像我这样,虚生人间何用?由此一念而萌自弃之心,虽曰不谓为临难苟免,何可得乎。”

事发当天,蒋君章是进入陈布雷房间,察觉陈氏已亡故的第一人,他曾将亲历目睹陈布雷自戕身亡之情景,于1949年陈布雷之忌日,写成《悼念布雷先生》文章,文中详细叙述了当天情境:“……去年今日(十一月十三日)秋高气爽的早上,我照例打完太极拳,看完报纸,坐上我的办公桌。大约是九点半罢,电话铃响,我拿起一听,是中央党部催布雷先生开会。我问了随从一声,知道还没有起来,我想起两天以前他关照我不要让他见客,昨天总理诞辰,也没有去参加,他是需要休息,因此我就替他请了一次假。”“十点零五分了,门还关着,我奇怪了,布雷先生平时八时左右必起床,起床以后再休息是常有的,但不会关门;就是平常度夜,也不是常常关门的,为什么此刻还是关门不起?莫非有何不祥?”

因见陈布雷房门紧闭,为一探究竟,蒋君章要副官陶永标站在茶几上,设法打开陈布雷房间的气窗,陶永标、蒋君章两人慌慌张张打开房门,惊心动魄的一幕闪现在他们面前,蒋君章写道:“天哪!蜡黄的脸,睁开了的眼,张大了的嘴,而枕旁边却是一封给我的信,这是我平生所遇最大的晴天霹雳,是麻木了罢,一点没有感觉,本能地立刻拉开他的被窝,抚摸他的手,是冰冷的了,又抚摸了他的脚,是僵硬的了,最后抚摸他的胸口,还有一点温暖……”

一阵忙乱之后,连同蒋介石的专用医师在内,一共来了三位大夫,打了几针强心针,最后宣告急救无效。这时,除了蒋君章,还有蒋介石的秘书周宏涛、总统府第二局局长陈芷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陶希圣、行政院秘书长李惟果等高干,聚拢在一块商量该怎么处理陈布雷的后事。第一时间,他们担心该如何对外发布消息,陈布雷给蒋君章的遗书里已经有了具体的交代:“此事可请芷町、希圣诸兄商量,我意不如直说‘自从八月以后,患神经极度衰弱症,白天亦常服安眠药,卒因服药过量,不救而逝。’”

陈布雷被发现自戕身亡后一个小时,蒋介石听闻消息,陈芷町把得自陈布雷房间的遗书,亲呈蒋介石,遗书如是开头:“介公总统钧鉴:布雷追随二十年,受知深切,任何痛苦,均应承当,以期无负教诲。但今春以来,目睹耳闻,饱受刺激,入夏秋后,应象日增,神经极度衰弱,实已不堪勉强支持,……何如坦白承认自身已无能为役,而结束其无价值之一生……”

何以陈布雷选择11月13日自我了断?陈布雷在杂记中述说:“不但怕见统帅,甚且怕开会,自己拿不出一些些主意。”根据蒋君章的说法,陈布雷被发现自杀死亡当天早上,国民党中央党部曾电催陈布雷去开会。陈布雷之所以怕开会,是因为怕自己提不出具体对策,一如他所谓:“应该早些提出方案之文件(如战时体制)一天天拖下去”,甚至怕“见统帅”,怕见蒋介石。

蒋君章在《悼念布雷先生》一文中,也推断了陈布雷决心自我了断的时间点。蒋君章认为:“从布雷先生遗书的日子来推敲,他决心绝命,是十一月十一日,这一天上午中央政治委员会举行临时会议,时间拖得很长,我们等他回来吃饭,他回来的时候,脸色大变,他也以脸色如何为问,大概就在这个时候,他对生命有一个决定的措置。因为就在饭桌上,他和我们作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谈话,郑重地谈了一小时多,谈话的内容,直到现在我还完全记得……他在上楼的时候,吩咐我不要让客人见他,他需要休息。我太重视‘需要休息’这一句话了,因此,在两天中,我没有排闼直入过一次,而布雷先生就得到这样从容的机会,写这么多的遗书,而我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我追悔莫及的另一点。”

推断在短短的二天功夫里,陈布雷挑灯秉笔疾书,给蒋介石、秘书蒋君章与金省吾、张道藩、洪兰友、潘公展、程沧波、陈方、李惟果、陶希圣及遗孀陈夫人等亲友,写了至少十封的遗书。光是给蒋介石,他就写了两封遗书,第二封遗书里有谓:“昔者公闻叶诋总理之言,而置箸不食,今我所闻所见于一般老百姓之中毒素宣传,以散播关于公之谣言诬蔑者,不知凡几。回忆在渝,当三十二年时,公即命注意敌人之反宣传,而四五年来,布雷毫未尽力,以挽回此恶毒之宣传。……今乃以无地自容之悔疾,出于此无恕谅之结局,实出于心理狂郁之万不得已。敢再为公陈之。”

陈布雷在最后一天日记中记载:“看样子我的身体是无法好起来的,我此心永远在痛苦忧念之中。四弟告我,百事要看得‘浑’些,我知其意而做不到。八弟告我:‘一切一切自有主管,又不是你一个人着急所能济事的。’又说:‘你何必把你责任范围以外的事,也要去分心思虑着急。’这话有至理,然我不能控制我的脑筋。”

最后日记又写道:“最近常想国家是进入非常时期了,我辈应该拿出抗战的精神来挽回困难,但是我自问身心较十一年前大不相同,即是共事的同事们,其分心经济,精神颓散,不免影响工作,要像当年的振奋耐劳,亦不可得……”

从兴冲冲初晤蒋介石,决心加入国民党,参加工作,到最后自觉无法力挽狂澜于既倒,他不愿意见到“党国”消亡,更无力再与“心理狂郁”斗争,陈布雷选择了幻灭,选择了永远眼不见为净。

梁氏家书

文/解玺璋

梁启超的一生,有两个时期与孩子们接触较多,一个是流亡日本后期,大约在清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回国之前。这时,二女儿梁思庄刚出生不久,他已经是个拥有三儿二女的父亲,一大家子人就住在神户郊外须磨海滨的“怡和山庄”。这里原是一位华侨朋友的别墅,主人慷慨地借与梁家居住。此地环境甚好,依山傍水,山上松涛阵阵,门前大海波涛,梁启超为它起了一个颇富诗意的名字“双涛园”,这几个孩子也被称为“双涛园群童”。这个时期,梁启超因政治活动屡遭挫折,经济来源又几近断绝,意态萧索,乃埋头读书教子,以享天伦之乐,曾有诗曰:“却埽闭关弄孺子,敬通真欲老江湖。”

这个时期因梁启超归国,投身新中国建设而结束,直到他欧游归来,定居天津饮冰室,讲学北京清华园,才再次将自己置身于孩子们中间。这时,长女梁思顺早已成家,并随其夫、民国外交官周希哲居住于海外。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三子梁思忠先后进清华学校读书,又先后留学美国。二女儿梁思庄不久也到海外读书,常在他身边的只有民国后出生的四子梁思达(小名达达)、三女梁思懿(戏称司马懿)、四女梁思宁(小名六六)、五子梁思礼(小名老白鼻)。因为有五个孩子都不在身边,所以他和孩子们的通信也非常频繁。

同类推荐
  •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喧嚣过后、浮华散尽,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也终未逃脱王朝兴替的历史铁律。大臣权争、家奴作乱。煌煌大唐由一个无赖瘪三划下了休止符。百年的明丽华美之间,有着怎样难以破解的隐秘与奇诡?中晚唐的团团迷雾之中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真相?深度解读中晚唐的绝密隐私揭秘唐朝灭亡的历史真相。让我们拨开中晚唐的神秘面纱,重新阅视阴谋与背叛,一究大唐沦亡的细节。
  • 台城遗梦

    台城遗梦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大正朝廷已经击败了四方所有外部敌对势力,看似天下太平,事实上王朝内部已经危机重重,地方土地兼并造成贫富差距加大,士绅优待又让富人几乎不承担税收,全国各地到处都有民变的危险。朝廷对此也并非视若无睹,当朝内阁首辅大学士章鸣岳就力图推行新税法,对大正朝廷进行改革,可在这个节骨眼上深居内宫的皇上最关心的居然是用幼子替换太子,废立储君,从太子陪臣起家的章鸣岳自然不同意,宫中府中也因此对立起来。我们的主人公正是一位将门之后,但他并不想继承武职;他的出身与家庭有诸多秘密,但他并未全然知晓;他有着单纯而又天真的理想,却又从骨子里带着一股敏锐和狡猾,他想要靠书生意气救济天下,可现实却让他走上了一条与理想截然相反的道路。现在他已经来到了京城,这里的高台到底是他成功的奠基石还是他迷梦的开始,让我们一起揭开这番篇章。
  • 九洲之魔临天下

    九洲之魔临天下

    这个是乱世的时代。属于英雄的时代。属于枭雄的时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是非只在谈笑之间,。。。。。。。。。。。。。
  • 明末球长

    明末球长

    这不是一本打内战的穿越文300人乘坐的一艘星际飞船,穿越到了400年前的明末时代,当李向前知晓这一切后,他所想到的,唯有征服。大明,北方俄国,中南半岛,印度阿三,欧罗巴,凡是太阳照耀下的土地,都是我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观江南美女,唱红色小调,伦敦调教牛顿,让丫把高数从头到尾做一遍,还得用中文!欲要马甲者,请在书评区留言,写明姓名,职业等等
  • 这个皇子要上天

    这个皇子要上天

    这是一个不存在历史中的朝代。这也是一个精神资源贫瘠的朝代。这个朝代,没有李白,没有杜甫。这个朝代,也没有孙膑,没有孔明。但是却有一个穿越过来莫名当了一位皇子的温如言。无心皇位,因不满天子赐婚而逃婚,却不料,各种暧昧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新手写书,写作手法,人物描写,情节把控都不到位,毒性很深,非百毒不侵者不要入内。若偶然误入此处,还请各位看官口下留情,骂我就好,不要涉及家人....
热门推荐
  • 无心插柳柳成荫

    无心插柳柳成荫

    情对她来说,本就奢侈。为情所伤后,她莫名其妙地来到了一个她不知道的异世。平凡如她,却遇到了他、他、他、他。他,夏韩洛,生得一张祸国殃民的脸皮,拥有无数家产,但他的眼里,只有她;他,上官翌,俊逸儒雅,却凉薄自持,只有对着她,才会展现真实的自己;他,上官冷渊,以冷酷狠戾闻名的他,只愿对她展现出自己仅有的温柔;他,雷潇,在朝廷与权术之间总是游刃有余的他,偏偏只有对着她,便会屡屡感受到无可奈何。而她,单诗诗,不知情为何物,不知自己心系何人,只会逃、逃、逃……
  • 鸾凤倾天下

    鸾凤倾天下

    在这样的一个纷乱的江湖恩怨之中她,无辜受连,踏入了一场阴谋之战,看似风平浪静的生活中,实则暗潮涌动与温柔如水的他相爱……被迫怀上的,不是他的孩子……而要嫁的,居然是一个‘太监’……她是否能从阴谋的陷阱中挣脱开?最后真正的归宿,又该如何选择?
  • 泷崎宫

    泷崎宫

    峙神夫人从三途河取来的并蒂曼珠,经过三百年培育,终于养育出一对背生双翼的孪生姐妹,姐姐优雅知性,美名远播,妹妹古灵精怪,恶名在外。前世妹妹阴差阳错,嫁给了姐姐的爱人,同根同源的姐妹,转眼了成仇人。转世投胎,几人再续前缘,然而,相亲相爱的姐妹,多年之后,忆起前世,又该如何面对现实?
  • 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我们的一生中,总有一个人,可以让我们笑得灿烂,哭得透彻,想得深切。他教会你有关爱的一切,也会给予你爱的能力。她初遇他时,是初出茅庐的小新人,而他却早已是娱乐圈的天王巨星。年轻时不懂得相守的艰难,他们在深爱彼此的时刻分离。六年后,她成长为足以与他相配的星辰,他在时光的缝隙里,还会再度与她携手共行吗?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是继续。好久不见,你还好吗?
  • 神魔殊途,追三界

    神魔殊途,追三界

    夫君魔尊很傲娇,明明喜欢却不承认怎么搞?这也就罢了,偌大的后宫就我一人服侍他,还是饥渴了两万年的大魔头,天天都要搞!洛沁终于受不了,扶着腰去见莫烨:“我给你招几个美人入宫吧,我不介意多女共侍一夫!”某人瞬间黑了脸,伸手一把搂住了心爱的美人,沉闷的嗓音铺天而来:“你不介意,我介意!”话音落下洛沁就被拖走,洛沁哭丧着脸:“可我也介意每天服侍你,去哪啊?……”某人贱笑:“再来一次!”……
  • 秘方(中国好小说)

    秘方(中国好小说)

    马其林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市民,和妻子在协和医院门口卖点日杂用品过日子,虽不大富大贵,却也过得安逸。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救济了一个农村来的小媳妇,小媳妇给了他们一个据说是能治血液病的药方。这个药方让马其林平静的内心起了波澜,他用这个药方鬼使神差的治好了一个老人的疑病血症,而这个药方同样也没能挽救一个将全部希望寄托于他的女孩子的病。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在外界越传越神不明真相的情形下,他决定利用这个药方到广西办厂,去赚更多的钱。最终他的药方没能救活他战友的病,也治不了身患癌症的自己的病。在生命垂危之际,回想他自从有了这个药方后经历有传奇式的浮虚的生活,他若有所悟,带着这个药方永远离开了人世。
  • 无耻之徒

    无耻之徒

    “世界上只剩下五个人时,他们开始自相残杀。其中最无耻之人,活到了最后。”社会上引起一番讨论的少女分尸案件得到圆满解决,伊藤武郎在没有提前打电话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回了趟老家。他家在京都郊外的小镇上,换了两次火车,又搭乘了巴士才辗转到达。母亲在看到他时,激动得说不出话,眼眶立即红了。父亲在木工店回来后见到了坐在客厅里和母亲说话的伊藤,嘴唇上下动了几下,用苍老又沙哑的嗓音支吾着对他说道:“回来了啊。”是毫无特色的中年男子的声音,说话不带半分曲折,甚至有些生硬。
  • 薄情前夫请接招

    薄情前夫请接招

    情人节的晚上她到酒吧一夜买醉,醒来后却发现身边躺着一个陌生男人。还未来得及理清头绪,出国三年的老公突然出现在卧房门口。他目睹着这一切后只冷冷的说了声:“离婚吧!明天我会让律师送离婚协议书给你。”三天后,因为她的出轨,她没有得到她应得的财产,丈夫很仁慈的将她住了三年的房子留给了她,还有一个离婚女人的称呼也一并给了她。一个月后,传来前夫再婚的消息,她笑靥如花的出现在婚礼现场,优雅的走到新娘面前巧笑嫣然祝福:“恭喜你从此过上生不如死守活寡的日子。”再踏着轻盈的步子来到前夫面前娇笑道:“没有你,我过得比从前更好了。”据说后来,新娘无故逃婚了……看左怡然如何巧斗前夫,将离婚以后的生活过得风声水起,重获事业和爱情的双丰收。此文不虐,喜虐的请绕行。
  • 豪门平凡女

    豪门平凡女

    “乔总,麻烦让让,苏琛还在等我。”夏落终于开口,可她的语气却还是那么生硬,脸上也是不做任何掩饰的着急。乔总?苏琛?“呵。”乔安的嘴里吐出一声低笑,嘴角斜斜的勾了一下,只是脸上的每一处弧度那么浅。“你急什么?男人等女人不是天经地义么?咱们旧情人叙叙旧也是应该的,他应该体谅的不是?”他都已经这么放低,她凭什么?当初背弃他们的人是她,她现在还凭什么还用这副嘴脸对待他?一句话,……
  • 舞男

    舞男

    因为失传的一段记忆,造成了他一生的辛酸道路。因为感情的缠绵纠葛,让他一路坎坷的奔波。舞步造就了他的美名,也毁掉了他的平静,他,却在坚持着,向那阳光大道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