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7000000001

第1章 人文春秋(1)

【文艺名流】

李白,漫游在盛唐的路上

文/刘永峰

李白离开故乡来到更广阔的世界,第一次见到的,就是这么一个富庶繁华的时代,而在青春浪漫的年纪,那些无穷无尽的人生享乐、世俗欢娱,也给李白带来了一段无比快乐的日子。

公元725年,即开元十三年,春天,巫山脚下,岸边盛放的桃花,在又一次生命轮回里,被东风吹散飘零,一片片浮落在清澈流淌的江面上。

这一天,一叶孤舟轻捷地划过水面,朝着下游行驶而去,船头上迎风站立着一位英姿俊逸的青年,他一身华服,袖藏短刀,一双炯然有神的眼睛眺望着远方广阔的山河。这位从天险雄秀的三峡里走来的远游人,是第一次离开家乡。他名叫李白,当时还是默默无闻的青年。

从他尚在的侠客气概里,不难看出一段曾经任侠尚武的经历。其实在此之前,他在蜀地受到的成长教育本身便极富奇异的色彩。他很小便接触道教的书籍,后来还曾跟随一位叫赵蕤的奇士在岷山隐居修道数年。渐长后,喜欢剑术,又好读百家奇书,尚纵横之学。

十五六岁时,他开始模仿司马相如作赋——多数场合下这是一种因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而张扬才华的文体。虽然李白少年时所写的赋,都是些堆砌辞藻、没有内容的作品,但却透露出其不甘局促于蜀地一隅的心迹,他向往着出川建功,名动天下。

然而,从幼年随父迁家入蜀,直至生长到二十四岁,李白依然还生活在四川,足迹尚未踏出过故乡绵州的附近州县。一个年轻人豪迈的心怀,已渐渐不能容于这么狭小的山水,在二十四岁时,李白终于决心要出川闯荡天下了。他说:“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于是,那年秋天,他离开家乡,只身一人来到成都、峨眉,短暂游赏后,便买舟东下,到达渝州。第二年春天,又紧接着东出三峡,开始了一段漫游大唐的历程。而此时,命运给予青年李白最大的机缘,一个气象万千的盛唐,铿锵有力地朝着他扑面而来。

下扬州

长江出三峡,流入楚地,骤然开敞,浩荡壮阔的江面激起了李白跃动的心情,他在渡过荆门时,以豪迈开阔的气象写下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沿长江一路东下,经江陵来到庐山,那如银河倒泻般的瀑布再次令李白感到震撼。

开元十三年(725年),秋天,刚走出四川盆地的李白看到的不只是山河的壮阔,一场盛世的旷典,更令他感受到了这个王朝的强盛。

那年十月,唐玄宗亲自率领一支浩荡的队伍,从东都洛阳出发,决定前往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封禅队伍里,百官、贵戚及四边异族王朝的首领也都一同随行,而随从的马匹更是数以万计,有文字形容“色别为群”“望之如云锦”。史书中这么记载当时的场面:“每逢中途停顿,数十里内人畜遍野,有司车载供应之物,数百里不绝。”

这样的活动,虽不免好大喜功、显耀功业的嫌疑,但这项仪式的背后,确实是一个欣欣向荣、百业振作的时代写照。

据史书记载,开元十三年,当时国威震荡,边疆少事,四周异族纷纷臣服,朝贡不绝。那时,由于累年丰稔、物阜民丰、粮食充足、米价低廉,东都米价每斗十五钱,青州、齐州一带斗米仅五钱,粟三钱。这一年,管理国家马政的太仆寺,马匹数量也由开元元年的24万匹增至43万匹。也是同一年,唐玄宗分吏部三铨为十铨,增派人员广选贤才,对于人才的渴慕,成为这个国家走向强盛的根基。

顺江而下,李白先是在金陵过了一段很惬意的生活,然后于开元十四年(726年)的春天,来到扬州。

扬州是当时工商业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它地居江淮要冲,为南北交通枢纽,随着运河的开通,更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当时,煮盐、制茶、冶铁、金银铜器、锦彩绫绵、药材及贸易等行业极为兴盛,南北各地的大型船舶,往来不息。《资治通鉴》称“扬州富庶甲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史书记载当时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富商大贾,动逾百数”。

商业的繁荣,随之而来的则是娱乐消费活动的高涨,以及对享乐生活的追求,在此,“烟花三月”“楼台夜舞”“十里春风”“高楼红袖”等风月妖冶的描述就成了扬州最具标志的注脚。“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成了当时人们最强烈的愿望。

在这烟花似锦的风流之地,年轻浪漫的李白也纵身跃进了这美酒笙歌的激情合唱。虽然我们已不清楚李白在扬州是如何寻欢作乐的,但通过不久之前他在金陵的某些行动碎片,却可以了解他这一时期的生活状态。

在金陵时,他凭吊前朝遗迹,游览各处名胜,六朝的繁华旧事,触发了他的诗情。东晋名士曾经流连山水、饮酒赋诗的风流,开始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他仰慕着谢灵运等人寄情山水的生活,于是也常常携带“邵阳、金陵之妓”,往山林泉水处作乐赏玩。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讲到李白这一时期的生活时说:“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骏马美妾,所适二千石郊迎,饮数斗,醉……满堂不乐,白宰酒则乐。”酒到酣处,李白常会跳起一种青海羌族地区的舞蹈,忘我时,秋风吹掉他紫色的花帽而浑然不觉。

在那段如梦如醉的岁月,李白生活豪纵,又慷慨好施,频频接济落魄公子,据他自称,到扬州不足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

当千金散尽后,李白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窘迫,开元十四年秋天,他病倒在扬州。曲终人散后,慷慨旷达的李白也偶尔感伤起来,不免染上了一些青春伤逝、飘零无依的情绪。他在写给故乡友人的诗中写道:“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开元十四年冬天,李白离开了扬州,因为要给朋友迁葬,又来到洞庭湖畔。在楚地,他想起司马相如《子虚赋》中关于云梦泽的浩荡景象,便在安陆(古云梦所在)暂歇了下来。

望长安

在度过了一段纵酒狂歌的日子后,李白终于又想起了自己向往的千秋功业还一无所成,不免感到了紧迫。

大唐盛世不仅仅提供给人们无穷的享乐,它更培养了年轻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蓬勃向上的时代氛围无不激荡起人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催促着青年们昂扬进取,谋求功名。他们要融入这个时代并希望有所作为,而不愿意成为旁观者。

身处这样的时代里,连一向淡泊的孟浩然也发出“感时思报国”“端居耻圣明”的感慨。而另一位诗人李颀则在一首《缓歌行》中写道:“男儿立身须自强,十五闭户颍水阳。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这不正是盛唐人奋发勉励的心怀么?为了不至在圣明之时因毫无作为而感到羞愧,年轻的杜甫也曾“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干谒达官显贵,以求援引。

如果说,十里扬州所代表的盛唐,是富庶的、浪漫的无边风月,那么,长安则是青年人立业报国、实现抱负的最先选择。作为那个时代政治、文化的中心,令海内外都趋之若鹜的“长安”几乎成为一种情结。在8世纪的时候,“入长安”几乎是胸怀壮志的中国诗人必要完成的一场人生仪式。

况且,皇都的气魄,又怎能不令胸怀万丈的人们心仪向往呢?长安的恢弘气象首先来自于关中形胜,它北临清渭,南倚终南,西接陇右,东扼中原,处于八百里秦川的中心地带,地势雄浑壮阔,城池雄壮巍峨。唐时,长安城周围约三十五公里,面积约八十四平方公里,人口百万以上,有东西大街十四条,南北大街十一条,最宽的天街达一百五十五米,堪称前所未有的都城。

长安城空前广大的面积,所表达的正是整个王朝崇高阔达的精神气魄,它大气磅礴、开放包容。当时长安,有着数以万计的外国官员、宾客、僧侣、传教士、留学生、旅游者。开元年间,曾有七十多个国家、地区和唐王朝互相交往。长安城内设有鸿胪寺、典客署、礼宾院以及专门接待、管理外国宾客和侨民的机构。

京城内设有东西两市,“东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城中店铺林立,商贾汇集,除了国内商人外,还有大量来自中亚、波斯、大食等国的胡商,他们开设起珠宝店、百货店、饮食店、作坊、书铺、酒肆等,一起缔造着长安的繁华。

喧嚣与繁华之外,长安与权力的天然联系,更决定了其有别于其他各大都市的富贵威严。王维在诗中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可见当日的景象。也许正是这样的赫赫皇城,才更能吸引人去开拓人生的荣耀。

那时,越来越多满腹才华的庶族青年,来到长安,通过科考,获取功名。就在李白离开家乡的同一年,在皇都长安,二十六岁的祖咏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而前一年,年仅二十岁的崔颢考中进士,更前一年则是王维在二十一岁时进士及第,这些与李白年龄相仿的青年才俊在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便开始在这么一个灿烂的时代崭露头角。

开元十五年(727年),朝廷下诏“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也是在这一年,家境贫寒的王昌龄赴长安参加科考,并考中进士。而此时,一直向往着大展宏图的李白却在安陆的寿山做起了隐士,为了实现其一生功业,李白选择的是一条隐逸仕途的“终南捷径”。

从汉代起,就有隐士受到执政者的征辟而骤登高位的事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君臣际会,已成为一段佳话。梁代陶弘景隐于山中,梁武帝屡次遣人前去咨询政事,被称为“山中宰相”。这些故事影响至深,唐代也一直有人借隐居养望,后获升腾,李白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径。只是这一“捷径”对李白而言,走得有些漫长。

隐居寿山时,李白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表露了自己的心迹。他说自己的理想是,以纵横之术,谋为帝王辅弼,济苍生,安社稷,然后功成身退,重返自然。然而李白却不愿走科举等寻常的升腾之路,狂傲不羁的他不屑于一步一步地求得升迁。他常以管仲、乐毅、诸葛亮的才能自许,希望以一介士民得到君王的礼聘,然后骤居显职,展现其济世之才,帮助君王成就霸业。

在寿山中隐居一段时间后,李白就入赘在安陆许府。此后的近十年,虽然家庭妻儿都在安陆,但李白却没有停止四处漫游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精力充沛的李白,足迹几乎走遍了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的广大领域,他西至汾州,东至苏杭,南至巴陵,北抵雁门关。李白虽然也曾在一些地方短暂地隐居,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席不暇暖,奔走四方,游览名山大川,结交官员、诗友与隐士。在不断漫游的同时,李白自言曾“遍干诸侯、历抵卿相”,但始终并不得意。尽管如此,李白在社会上的声望却越来越高。

公元742年,李白终于时来运转,迎来了机会。这年正月,唐玄宗将年号改作天宝,为纪念改元,他大赦天下,并诏令:“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英秀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县以名荐京。”这时,玄宗的同胞妹妹、好道又爱结交文士的玉真公主,想起了曾拜谒过她的李白,遂向皇上举荐,下诏征其入京。

那时,李白发妻许氏已殁多年,后又几处安家娶室,此时携子女正寄住在南陵,长久的生活漂泊,大志难酬,又兼妇人的轻视,难免有些落魄寡欢。秋天,李白得到征召后,可想而知,那欣喜若狂的神态。临行前,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分外得意地写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畅想着战国时代纵横游说之士的盛况,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以为自己“游说万乘”的时机来临了,于是望着长安匆匆赶来。

漫游天涯

这一次李白来到长安,也确实是春风得意,不久他就在紫极宫遇到老诗人贺知章。李白潇洒出尘的风采引起了贺知章的注意,当读到李白的诗作时,贺知章又大赞其诗“可以泣鬼神”,并称呼李白为“谪仙人”。据说,无比兴奋的贺知章,当即解下衣带上的金龟,换酒与李白共饮。进而,贺知章也将李白推荐给朝廷,李白的名声慢慢在京城中传播开来。

不久,李白便被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院。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记载此事时说:“(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可见,异礼有加,备受宠遇。此时李白终于如司马相如、扬雄一样,以文学才华博得了天子的赏爱。

此后的日子,李白一面出入宫廷,得帝王优渥,锦衣玉食;另一方面又结交王公大臣,常被贵门邀饮,度过了一段优游快意的时光。这样一些诗句为我们大致勾勒出他这一时期的生活:“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等等。

李白以诗文为“艺能伎术”而入翰林,在短暂的志得意满之后,却始终停留在文学侍从的位置上,无从施展其“济苍生”“安黎元”“拯物”“解世纷”的平生抱负,每日多以陪驾、应制、娱君取悦于帝王后妃。很快,李白对于御用文人的生活日渐厌倦,开始了在长安“浪迹纵酒”的生活。

同类推荐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作者中肯地评述了汉元帝、成帝、哀帝时期后宫中的名女人,文风诙谐而不失客观,引用史料令人信服,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颇具厚重感,作品可读性很强,堪称“草根式论史”的又一力作。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辉煌灿烂的世界中古史

    辉煌灿烂的世界中古史

    本书向大家介绍了辉煌灿烂的世界古代史,本书包括了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波斯战争、阿拉伯的对外扩张战争、收复失地运动、欧洲大学的兴起、十字军东征历程、英法百年战争等内容。
  • 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

    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

    本书介绍了拜占庭文明的源起,拜占庭帝国的兴亡,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宗教、文化艺术和自然科学,以及与希腊文明的关系,让读者能系统地清晰地了解拜占庭文明。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1:龙兴辽东

    本书叙述了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明时归之续南明

    明时归之续南明

    南明之所以灭亡,有很多原因,或是党争,或是汉奸卖国,或是君王无能,或是争正统之位大打出手。“这都不是事,老子有火枪,有大炮,有兽人,有精灵!方锐崭叫嚣着,作为一位被系统评估成智障而放养的宿主,真不知他哪来的信心。
热门推荐
  • 做领导最好的左右手

    做领导最好的左右手

    升职、加薪总是离你很遥远,难道真的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如果自身真有实力,为什么不让更多人发现?为什么要让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草包”靠着钻营取巧夺取了你的位置,以权谋私呢?指望他人去改变世界,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只能说既幼稚,又懦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掌握一些处世的技巧可以让领导更了解你,成为领导最好的左右手,可以让你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冲开一片天地,何乐而不为?
  • 豪门独宠:腹黑总裁追妻忙

    豪门独宠:腹黑总裁追妻忙

    一次喝醉,顾宁躺在了一个妖孽男人的身边,她能说…好巧,你也在我床上啊!(Q群+383597742)因此破了家规,她失了身不错,可就因为这个就将她卖给那个毫无感情、表情,比她优秀长得还比她好看的变态?于是,她逃婚,悲催的是,TMD竟然又被抓回来了。SO?当她是呆萌软妹子?随意捏圆捏瘪?NO!NO!NO!且看她是如何在两座大山之下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老板,夫人又拿钱出去投资了,不知道做什么…让她去好了!老板,夫人的企业好像国内发展的不错哦!是吗!还不错!老板,夫人说要和你毁婚,她要发展到国外去!是吗?看样子我该收拾收拾这只小野猫儿了!
  • 快穿系统女配打脸记

    快穿系统女配打脸记

    夏瑶因意外被杀绑定系统,来回穿梭于各个位面,从而遇见傲娇的他,清冷的他,卖萌的他……都市校园古代星际穿书等等【1V1,甜宠,男主同一个人,无男二,无白莲】
  • 难经古义

    难经古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古战神

    太古战神

    当洛星尘快要落到悬崖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下方竟然是一个深潭。洛星尘松了一口气,随后直接坠入到深潭之中。然而在洛星尘刚刚进入深潭的一刹那,洛星尘忽然感觉到一股寒意,这种寒意甚至于要将他的身体和内脏、血液全部冻结一样!
  • 里尔克抒情诗选

    里尔克抒情诗选

    《里尔克抒情诗选》是从著名德语诗人里尔克《图像集》、《永恒读物》、《新诗集》、《新诗集续编》等诗集中精选了百余首诗歌,并附有译者的三篇赏析。
  • 栗坡纪事

    栗坡纪事

    县农业局办公室秘书王小文和县科协科技股股长刘朝前平时在单位赶班赶惯了,都有起早床的习惯,到栗坡村蹲点七八个月了,照常是六点多钟起床,起床后又没得事干,就在村外散步。栗坡村距县、乡比较偏远,只有一条简易公路通往乡政府。由于板栗溪上那座三眼桥还没有竣工,汽车进村出村都要在溪滩上跑一段路。但这地方山青水秀,空气清新。他们沿着村口那条水泥水渠往前走,过了村前的稻田,不远处,便看到一条快要完工的支渠傍着山垭盘盘绕绕。村支书吴进财一个人坐在新修的支渠前默默地吸旱烟。两人走过去,和吴支书打招呼。
  • 次元冒险镇

    次元冒险镇

    “你想要成为这个镇的镇长吗?”方小白看了看变成废墟的小镇“不!”“如果成为镇长可以去其他世界呢?”“不”“看来我只好寻找下一位有缘人了,居然有人不喜欢去二次元收老婆,唉。”“你说什么?可以去二次元收老婆,我愿意!”“你不是拒绝了吗?”“不不不!为了恢复小镇昔日的繁荣这点事算得了什么!”“那好,恭喜你成为次元镇第一任镇长,开始你的冒险吧!”
  • 施佳莫妮闯天下

    施佳莫妮闯天下

    在一个名字叫“车师前城堡”,有一天突然天降怪风,在那场风过后,可以庇佑他们的图腾消失了,城堡之主燃灯上古每天唉声叹气。在莲花书院,施佳和莫妮学到了什么呢?在这座书院中,施佳和莫妮又有了新的遭遇和经历……施佳和莫妮离开颜如玉后,她们沿着寻找“琉璃翡翠简”的路线继续行走,在路上居然当了父母官儿,判了一些案子……是是非非,谁错谁对,真真假假谁错,要看结果了!
  • 死囚

    死囚

    《死囚》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死囚》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死囚》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