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6900000006

第6章 天涯思君不可忘(4)

无色见她侧头沉思,只道她是在代少林寺筹策,说道:“少林寺千年来经历了不知多少大风大浪,至今尚在,这昆仑三圣倘若决意跟我们过不去,少林寺也总当跟他们周旋一番。郭姑娘,半月之后,你在江湖上当可听到音讯,且看昆仑三圣是否能把少林寺挑了。”说到此处,壮年时的豪情胜慨不禁又勃然而兴。

郭襄笑道:“大和尚勿嗔勿怒,你这说话的样子,能算是佛门子弟么?好,半月之后,我伫候好音。”说着翻身上了驴背。两人相视一笑。

郭襄催动青驴,得得下山,心中却打定主意,非瞧瞧这场热闹不可。

她心想:“怎生想个法儿,十天后混进少林寺中去瞧一瞧这场好戏?”又想:“只怕那昆仑三圣未必是有什么真才实学的人物,给大和尚们一击即倒,那便热闹不起来。只要他们有外公、爹爹、或大哥哥的一半本事,这场‘昆仑三圣大闹少林寺’便有点儿看头。”

想到杨过,心头又即郁郁。这三年来到处寻寻觅觅,始终落得个冷冷清清,终南山古墓长闭,百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冷月冥冥。她心头早已千百遍的想过了:“其实,便算找到了他,那又怎地?还不是重添相思,徒增烦恼?他所以悄然远引,也还不是为了我好?但明知那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我却又不能不想,不能不找。”

任着青驴信步所之,在少室山中漫游,一路向西,已入嵩山之境,回眺少室东峰,苍苍峻拔,沿途山景,观之不尽。如此游了数日,这一天到了三休台上,心道:“三休,三休!却不知是那三休?人生千休万休,又岂止三休?”

折而向北,过了一岭,只见古柏三百馀章,皆挺直端秀,凌霄藤托根树旁,作花柏顶,灿若云荼。郭襄正自观赏,忽听得山坳后隐隐传出一阵琴声,心感诧异:“这荒僻之处,居然有高人雅士在此操琴。”她幼受母教,琴棋书画,无一不会,虽均不过粗识皮毛,但她生性聪颖,又爱异想天开,因此和母亲论琴、谈书,往往有独到之见,黄蓉也什喜和她讲论。这时听到琴声,好奇心起,放了青驴,循声寻去。

走出十馀丈,只听得琴声之中杂有无数鸟语,初时也不注意,但细细听来,琴声竟似和鸟语互相应答,间间关关,宛转啼鸣。郭襄隐身花木之后,向琴声发出处张去,只见三株大松树下一个白衣男子背向而坐,膝上放着一张焦尾琴,正自弹奏。他身周树木上停满了鸟雀,黄莺、杜鹃、喜鹊、八哥,还有许多不知其名的,和琴声或一问一答,或齐声和唱。郭襄心道:“妈说琴调之中有一曲《空山鸟语》,久已失传,莫非便是此曲么?”

听了一会,琴声渐响,但愈到响处,愈是和醇,群鸟却不再发声,只听得空中振翼之声大作,东南西北各处又飞来无数雀鸟,或止歇树巅,或上下翱翔,毛羽缤纷,蔚为奇观。那琴声平和中正,隐然有王者之意。

郭襄心下惊奇:“此人能以琴声集鸟,这一曲难道竟是《百鸟朝凤》?”心想可惜外公不在这里,否则以他天下无双的玉箫与之一和,实可称并世双绝。

那人弹到后来,琴声渐低,树上停歇的雀鸟一齐盘旋飞舞。突然铮的一声,琴声止歇,群鸟飞翔了一会,慢慢散去。

那人随手在琴弦上弹了几下短音,仰天长叹,说道:“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世间苦无知音,纵活千载,亦复何益?”说到此处,突然间从琴底抽出一柄长剑,但见青光闪闪,照映林间。郭襄心想:“原来此人文武全才,不知他剑法如何?”

只见他缓步走到古松前的一块空地上,剑尖抵地,一画一画的划了起来,划了一画又是一画。郭襄大奇:“世间怎会有如此奇怪的剑法?难道以剑尖在地下乱划,便能克敌制胜?此人之怪,真难测度。”

默数剑招,只见他横着划了十九招,跟着变向纵划,一共也是一十九招。剑招始终不变,不论纵横,均是平直的一字。郭襄依着他剑势,伸手在地下划了一遍,随即险些失笑,他使的那里是什么怪异剑法,却原来是以剑尖在地下划了一张纵横各一十九道的棋盘。

那人划完棋盘,以剑尖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圈了一圈,再在右上角和左下角划了个交叉。郭襄既已看出他划的是一张围棋棋盘,自也想到他是在四角布上势子,圆圈是白子,交叉是黑子。跟着见他在右上角距势子三格处圈了一圈,又在那圆圈下两格处划了一叉,待得下到第二十九着时,以剑拄地,低头沉思,当是决不定该当弃子取势,还是力争边角。

郭襄心想:“此人和我一般寂寞,空山抚琴,以雀鸟为知音;下棋又没对手,只得自己跟自己下。”

那人想了一会,白子不肯罢休,与黑子在右上角展开剧斗,一时之间妙着纷纭,自北而南,逐步争到了中原腹地。郭襄看得出神,渐渐走近,见白子布局时棋输一着,始终落在下风,到了第九十三着上遇到个连环劫,白势已岌岌可危,但他仍在勉力支撑。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郭襄棋力虽然平平,却也看出白棋若不弃子他投,难免在中腹全军覆没,忍不住脱口叫道:“何不径弃中原,反取西域?”

那人一凛,见棋盘西边尚自留着一大片空地,要是乘着打劫之时连下两子,占据要津,即使输劫弃了中腹,仍可设法争个不胜不败的和局。那人得郭襄一言提醒,仰天长笑,连说:“好,好!”跟着下了数子,突然想起有人在旁,将长剑往地下一掷,转身说道:“那一位高人指点,在下感激不尽。”说着向郭襄藏身处一揖。

郭襄见这人长脸深目,瘦骨棱棱,约莫三十岁左右年纪。她向来脱略,也不理会男女之嫌,从花丛中走了出来,笑道:“适才听得先生雅奏,空山鸟语,百禽来朝,实深钦佩。又见先生画地为局,黑白交锋,引人入胜,一时忘形,忍不住多嘴,还望见谅。”

那人见郭襄是个妙龄女郎,大以为奇,但听她说到琴韵,丝毫不错,很是高兴,说道:“姑娘深通琴理,若蒙不弃,愿闻清音。”

郭襄笑道:“我妈妈虽也教过我弹琴,但比起你的神乎其技,却差得远了。不过我既已听过你的妙曲,不回答一首,却有点说不过去。好罢,我弹便弹一曲,你可不许取笑!”那人道:“怎敢?”双手捧起瑶琴,送到郭襄面前。

郭襄见这琴古纹斑斓,显是年月已久,于是调了调琴弦,弹了起来,奏的是一曲《考盘》。她的手法自没什么出奇,但那人却颇有惊喜之色,顺着琴音,默想词句:“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这词出自《诗经》,是一首隐士之歌,说大丈夫在山涧之间游荡,独往独来,虽寂寞无侣,容色憔悴,但志向高洁,永不改变。那人听这琴音说中自己心事,不禁大是感激,琴曲已终,他还是痴痴的站着。

郭襄轻轻将瑶琴放下,转身走出松谷,纵声而歌:“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勿告。”招来青驴骑上了,又往深山林密之处行去。

郭襄在江湖上闯荡三年,所经异事什多,那人琴韵集禽、划地自弈之事,在她也只如过眼云烟,风萍聚散,在心中了无痕迹。

又过几天,屈指算来是她闯闹少林寺的第十天,便是昆仑三圣约定要和少林僧较量武艺的日子。郭襄想不出如何混入寺中看这场热闹,心道:“妈妈什么事儿眼睛一转,便想到了十七八条妙计。我偏这么蠢,连一条计策也想不出来。好罢,不管怎样,先到寺外去瞧瞧再说,说不定他们应付外敌时打得紧急,便忘了拦我进寺。”

胡乱吃了些乾粮,骑着青驴又往少林寺进发,离寺约莫十来里,忽听得马蹄声响,左侧山道上三乘马连骑而来。三匹马步子迅捷,转眼间便从郭襄身侧掠过,直上少林寺而去。马上三人都是五十来岁的老者,身穿青布短衣,马鞍上都挂着装兵刃的布囊。

郭襄心念一动:“这三人身负武功,今日带了兵刃上少林寺,多半便是昆仑三圣了。我若迟了一步,只怕瞧不到好戏。”伸手在青驴臀上一拍,青驴昂首一声嘶叫,放蹄快跑,追到了三骑之后。

马上乘客挥鞭催马,三乘马疾驰上山,脚力什健,顷刻间将郭襄的青驴抛得老远,再也追赶不及。一个老者回头望了一眼,脸上微现诧异。

郭襄纵驴又赶了二三里地,三骑已影踪不见,青驴这一程快奔,却已喷气连连,颇有些支持不住。郭襄叱道:“不中用的畜生,平时尽爱闹脾气,发蛮劲,姑娘当真要用你时,却又赶不上人家。”眼见再催也是无用,索性便在道旁一座石亭中憩息片刻,让青驴在亭子旁的溪水中喝水。过不多时,忽听得马蹄声响,那三骑转过山坳,奔了回来。郭襄大奇:“怎地这三人一上去便回了转来,难道竟如此不堪一击?”

三匹马奋鬣扬蹄,直奔进石亭中来,三个乘客翻身下马。郭襄瞧那三人时,见一个矮老者脸若朱砂,一个酒糟鼻子火也般红,笑咪咪的颇为温和可亲;一个竹竿般身材的老者脸色铁青,苍白之中隐隐泛出绿气,似乎终年不见天日一般,这两人身形容貌,无一不是截然相反。第三个老者相貌平平无奇,只脸色蜡黄,微带病容。

郭襄好奇心起,问道:“三位老先生,你们到了少林寺没有?怎地刚上去便回下来啦?”青脸老者横了她一眼,似怪她乱说乱问。那酒糟鼻的红脸矮子笑道:“姑娘怎知我们是到少林寺去?”郭襄道:“从此上去,不到少林寺却往何处?”红脸老者点头道:“这话倒也不错。姑娘却又往何处去?”郭襄道:“你们去少林寺,我自然也去少林寺。”青脸老者道:“少林寺向来不许女流踏进山门一步,又不许外人携带兵刃进寺。”语气傲慢。他身裁什高,眼光从郭襄头顶上瞧了过去,向她望也不望上一眼。

郭襄心下着恼,说道:“你们怎又携带兵刃?那马鞍旁的布囊之中,放的难道不是兵器么?”青脸老者冷冷的道:“你怎能跟我们相比?”郭襄冷笑一声,说道:“你们三个又怎样?凭什么便这般横?喂,你们昆仑三圣跟少林寺的老和尚们交过手了么?谁胜谁败啊?”

三个老者登时脸色微变。红脸老者问道:“小姑娘,你怎知昆仑三圣的事?”郭襄道:“我自然知道。”青脸老者突然踏上一步,厉声道:“你姓什么?是谁的门下?到少林寺来干什么?”郭襄俏脸一扬,道:“你管得着么?”

青脸老者脾气暴躁,手掌扬起,便想给她一个耳光,但跟着便想到大欺小、男欺女什不光采,自己是何等身分,怎能跟姑娘家一般见识?身形微晃,伸手便摘下郭襄腰间悬着的短剑。这一下出手之快难以形容,郭襄但觉凉风轻扬,人影闪动,佩剑便给他抢了去。

她猝不及防,猛地里着了人家的道儿,实是她行走江湖以来从所未有之事。其实以她武功阅历,要闯荡江湖原是大大不够,不过武林中十之八九都知她是郭靖、黄蓉的女儿,自经杨过传柬给她庆贺生辰之后,旁门左道之士几乎也无人不晓,就算不碍着郭靖、黄蓉的面子,也不想得罪了杨过。然众人虽闻其名,未必识得其人,只是她人既美秀,又豪爽好客,即是市井中引车卖浆、屠狗负贩之徒,她也一视同仁,往往沽了酒来请他们共饮一杯。因此江湖间虽风波险恶,她竟履险如夷,逢凶化吉,从来没吃过大亏。此刻这青脸老者蓦然间夺了她的剑去,竟使她一时不知所措,若上前相夺,自忖武功远远不及,但如就此罢休,心下又岂能甘?

青脸老者左手中指和食指夹着短剑的剑鞘,冷冰冰的道:“你这把剑,我暂且扣下了。你胆敢对我这等无礼,自是父母和师长少了管教。你要他们来向我取剑,我会跟他们好好说一说,教你父母师长多留上点儿神。”

这番话把郭襄气得满脸通红,听此人说话,直是将她当作了一个没家教的顽童,心想:“好哇!你骂了我,也骂了我外公和爹娘,你当真有通天本事,这般天不怕地不怕的乱逞威风?”她定了定神,强忍一口怒气,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青脸老者哼了一声,道:“什么‘你叫什么名字’?我教你,你该这么问:‘不敢请教老前辈尊姓大名?’”

郭襄怒道:“我偏要问你叫什么名字。你不说便不说罢,谁又希罕了?这把剑又值得什么?你为老不尊,偷人抢人的东西,我也不要了。”说着转过身子,便要走出石亭。

忽然间眼前红影一闪,那红脸矮子已挡在她身前,笑咪咪的道:“女孩儿家脾气不可这般大,将来去婆家做媳妇儿,难道也由得你使小性儿么?好,我便跟你说,我们是师兄弟三人,这几天万里迢迢的刚从西域赶来中原……”

郭襄小嘴一扁,道:“你不说我也知道,我们神州中原,本没你三个的字号。”

三个老者相互望了一眼。红脸老者道:“请问姑娘,尊师是那一位?”郭襄在少林寺中不肯说父母名字,这时心下真的恼了,说道:“我爹爹姓郭,单名一个‘靖’字。我妈妈姓黄,单名一个‘蓉’字。我没师父,就是爹爹妈妈胡乱教一些儿。”

三个老者又互相望了一眼。青脸老者喃喃的道:“郭靖?黄蓉?他们是那一门那一派的?是谁的弟子?”

同类推荐
  • 九月高跟鞋(中国好小说)

    九月高跟鞋(中国好小说)

    《九月的高跟鞋》中的女主人公九月是一家康复中心的护士长,每天都与不同的精神病人打交道。她一直想成为一个能悬壶济世的人,就像外公一样。不过随着她步入社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热情也逐渐被消磨。但九月仍然带着对职业的热忱,穿着她的高跟鞋,忙碌在康复中心的大楼里……
  • 地衣

    地衣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若你安好

    若你安好

    盛夏的暑气虽然到傍晚仍未消散,可肖可还是出门了。她没有拿包,只带了家里的钥匙,钥匙只有一个,黑色的,拴在一个精致的明晃晃的钢制钥匙圈上,钥匙圈上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再挂个照片钥匙扣什么的带在身上,不是不想挂,是想带的那个人以前不适合这样张扬地出现,现在呢,已经没有这样一个合适的人了。她右手食指晃着这个孤零零的钥匙,看似轻松地出门,从十一楼往下走,走楼梯,不走电梯,这是她的习惯。锻炼身体,又保持身材,鱼和熊掌兼得。她是个拎得清的女人,事事都会在心里盘算一番的。怎么对自己有益,她明白。
  • 玄武门实录

    玄武门实录

    小说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事件的故事。以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到李世民登基这段时间跨度为行文主线,中间有大量关于人物生平与大唐发迹史的插叙,语言平白如话却又不失生动幽默,最精彩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和丝丝入扣的逻辑推理。作者的观点独树一帜,文章可读性很强。不少人误以为但凡小人皆不可交,其实,真正需要帮忙的时候,能指望得上的人,都是小人之交而不是君子之交。但凡于某人有恩者,难免不自以为受某人信任,但凡自以为受某人信任者,鲜有不肯为某人尽力者。原来一场貌似惊天动地的宫廷政变,其实也不过就是如土匪的打家劫舍,最终目的无非是谋财害命而已。
  • 问天箫

    问天箫

    烧了几张纸钱,张屠夫就冻得鼻涕流了几串,眼泪也哗啦啦流了下来。就在这时,张屠夫听到旁边传来一阵哭声。天正是擦黑的时候,这荒坡上,本来只有他婆娘一个人的坟头,不知哪里传来呜呜咽咽的哭声,让人心里不由得有点发毛——他慌张抬头四处搜寻,只见不远处有个人影儿,看不到脚。听说鬼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脚……张屠夫看着那干净的背影,连滚带爬往回赶。一口气跑出了半里路,远远看到张家村做晚饭的炊烟了,张屠夫的心才定下来,朦胧的视线里有人迎面走来。
热门推荐
  • 咏远有李

    咏远有李

    李咏生前唯一自传作品,出版于李咏四十岁时,四十不惑的李咏在本书中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趣事,道出了一切绕不开的经历、感悟、感恩,当然还有痛苦和牢骚,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咏。
  • 快穿之反派BOSS撩上瘾

    快穿之反派BOSS撩上瘾

    深井冰少女和智障系统的撩妹撩汉撩BOSS日常。她,快穿界的一股泥石流,因为崩坏无数位面,气炸无数系统,被主神拉入了黑名单。终于有一天,她提着一把从网游位面强行带出来的灭魂之刃,笑得猖狂,一步一步走向惊恐的主神大人。“小姐姐别冲动啊,来,再来一个系统!”主神大人慌忙安抚道。编号0250智商偏低的小系统一脸懵逼:“泥石流姑娘……”一入快穿出不来,请问宿主撩够没。反派BOSS邪魅一笑:“撩了人家你要负责!”池玥不屑轻哼:“我池玥不知撩了多少像你这样的反派,难道全都让我负责?”却见他眉眼轻佻,唇齿间尽是缠绵:“你撩的,可全是我一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世纪回眸:当代红学的记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一部“自选集”,共分四卷。卷一、阅读与发现。主要内容是《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家族的发展史及曹家家世对小说的影响。基本观点是阅读和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本,同时强调《红楼梦》120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高鹗、程伟元,他们传播《红楼梦》有功,而不是伪书牟利。本卷第二部分内容强调了红学研究要重视曹家档案资料和版本材料的发掘与校勘、注释。卷二、人物与情态。作者从人物心理描写、情态、肢体语言解读九个女性人物的身份、文化修养、性格特点、命运结局,分析这些女性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典型意义,由此打破以往《红楼梦》人物研究的呆板模式,被读者和评论家认为是一个创新。
  • 都市超级恶魔系统

    都市超级恶魔系统

    不小心睡了一个极品小美女,却无意间得到了‘恶魔商城’,拥有各种稀有的恶魔道具,‘分身术’、‘亡灵之眼’、‘基因药水’,各种神通,无所不能。
  • 十年一瞬

    十年一瞬

    普及教育是一种长期效应,是一种利在当代功于千秋的伟业。五年、十年后,人们将看到它们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和深远影响;两代,三代以后,普及教育的丰硕成果将变得俯拾皆是;亳州今天的普及教育,不仅对亳州,而是对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贡献之一;因此,我们怎样估量亳州完成“两基”这件事的价值都不过分;因此,较之于实现“两基”对亳州当今和后代的贡献,任何文字都显行苍白。感谢你,亳州教育。你的伟绩将功照日月,名垂千秋!祝福你,亳州大地。你的腾飞,我们将拭目以待!
  • 极品并肩王

    极品并肩王

    一位现代穿梭于人才市场的三流大学生穿越到一位自小不学无术、连家人都不容的坏人身上会发生怎么的蝴蝶效应?继续恶行,或是痛改前非?又或者有了其它变故?一切皆在极品并肩王中……极品并肩王1群:36135398;极品并肩王2群:125922760。欢迎各位有诚意的王爷们入住王爷群,热烈讨论王爷的私生活!
  • 北时秋雪,南时月

    北时秋雪,南时月

    北宋末年,战乱纷争,大时代的改变夹杂着个人命运,要奋力抗争,还是随波逐流
  • 你好海神大人

    你好海神大人

    会发光的碳酸钙?3DMAX观后体验?论血液系统局部微循环的重要性?姜子牙的大闪如何练成?因一场空难,幸存下来的黎清好像解锁了什么奇怪能力……“你知道吗?过不了多久,这个世界的末日即将到来——”那个叫黎澈的男子如是说。《网游之女祭司》阅读通道:起点app→抚呆毛→全部作品假装我有读者系列(君羊):[641993729]
  • 可可和她的英国朋友们:我的第一本安全成长书

    可可和她的英国朋友们:我的第一本安全成长书

    《可可和她的英国朋友们:我的第一本安全成长书》以小女孩可可为主人公,叙述了可可随父母从北京搬到英国伦敦居住后,所遇到的一系列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亲情、友情上的考验,并且在游历了有水怪传说的尼斯湖和会聚世界文明的大英博物馆后,她最终和朋友们融成了一个大家庭。《可可和她的英国朋友们:我的第一本安全成长书》内容以发生在可可和她的朋友们身上的小故事为主要逻辑线索,穿插了青少年自救、英国社会知识百科等小知识点,寓教于乐。小主人公不论是从年龄的设定和性格形成上,都与当今中小学生存在诸多共同点;换言之,可可的成长,便是写给中小学生的一本安全成长教育书。
  • 高冷男神带回家之相爱100天

    高冷男神带回家之相爱100天

    他和她在大学中认识,他冷酷如冰去唯独对她一人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