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3000000001

第1章

我受邀回到家乡,准备做一场演讲,关于一位德国诗人[1]。两百年前,11月的某天,这位诗人在万湖滨的低洼地与他的爱人亨利埃特·福格尔双双殉情。子弹穿过了他的喉咙,以及他爱人的胸膛。16世纪建造的市政厅,仍庄严地矗立在中央广场上。而我就要在它的大厅里介绍这位诗人的思想与诗作。这是座小镇,城里的宾馆很早就关门打烊,我怕讲座结束后连顿像样的晚餐都吃不上,于是晚上六点就闪进一家临河的小酒馆。酒馆边的小河水流经整座城市。

半小时后我与这次演讲的几位策划者接上头。我们刚点好菜,我哥哥进来了,和我们坐到一起。几周前我就给他打了电话,告诉他我要回家乡来做一场演讲,不过那位德国人的诗歌阴郁晦涩,想必他也不感兴趣。我们多年未见,二十三年前我背井离乡,从此再也没回来过,而他却宅居故里。我们各过各的,除了共享着对母亲以及年幼时的美好回忆,此外,并无交集。通常来说,我们只需要用两个小时,履行感情上的义务,不要背离手足之情彻底不相往来就已足够了。

我眼前出现这样一幅景象:5月末的那一天,我的哥哥跟随着客人踏进这所亚洲风情的小酒馆,从他身后房屋的窗户,可以看见几棵柳树、河流以及远处第一排房子,他望向我们,而(我看过去的)那一边是一个瘦高的男人,单身汉,四十来岁,穿着考究,面容和善,自制而克己,就像是第一次认识一样。他挨着我坐下,没有吃东西而是点了一瓶啤酒。我们聊起了文学和从属句法的结构,那位自杀的诗人正是以此闻名。我哥哥并没有参与我们的话题,只时不时地低头啜饮着自己的啤酒。我觉得,在我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就好像早已预想到了这种情况。他不喜欢和我的仰慕者们待在一起,他最厌恶的就是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我曾答应和他谈一会儿,但我知道这个承诺一定会被戳穿是个谎言。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让我倍加煎熬。我们坐在酒馆长凳上,身体不可避免地相互擦碰,这更加剧了他的不快。他在凳子上挪来挪去,保持着合适的距离。在我看来,他只是碍于礼貌才没有起身离去。尽管我也觉得,正如刚才所说,这状况确实让人不快,但我对这样的气氛已习以为常,沉默对我来说也并不新鲜,他别扭地绷着脸,这个表情我再熟悉不过了。

在服务生送餐斟酒的间隙,我们偶尔会转换一下话题。我曾听说,我哥哥和他妻子间的感情并不和睦。他们是几年前认识的,而现在我哥哥担心这段感情就要终结。我不便打听太多细节,我们独处时也并没有专门讨论过这件事。假使我们之间存在着信任,那这种信任一定被一言难尽的沉默所禁锢了,我们之间的谈话从未深入触及过根本问题。

快八点的时候我们结了账,动身前往市政厅。我哥哥要去值夜班,在救济站给那些无家可归的乞丐、瘾君子分派床位和居所。和我们告别后,他就骑着自己那辆天蓝色的自行车离开了。这辆酷炫的自行车像摩托车一样,有高高的把手、低矮的鞍座和宽宽的轮胎。这辆车和主人的年龄、性格完全不搭调,不过我哥哥自己也心知肚明,并且乐在其中。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渐行渐远,消失在尽享柔和春夜的散步人潮中。

演讲开始了。我活灵活现地呈现了这位诗人的形象,就像他曾表达的那样,在这世上没有什么能帮助他,一个曾经的士兵,在欧洲大陆到处游荡,也曾在这座城市停留过数月,流落于阿勒河的岛屿,也曾处在内战的边缘,他希望安于简单而质朴的农民生活,但他追随着一种幻觉,致使愿望落空。这种幻觉是否是对生存的祈求,源自他曾见过的或参与过的暴力。年轻时他跟随部队围困美因茨,所有经历过的人都能发誓,那是一场难以言表的屠杀,所有人,除了这位诗人。阵阵炮击声却唤起了他最甜蜜的回忆,他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七千多具分散在城中各处的尸体,而是头一次情感迸发时心潮澎湃的感觉,这种感觉他无法忘怀。是因为我的不适,还是仅仅因为这个让我情绪爆棚的微醺春夜,让我去赞颂一个双重自杀者,或者说一个既是谋杀者又是被害者的人。这些我都不知道。我可以确定的是,讲座结束后我立马要赶去最近的饭馆。读书时的两个老朋友紧跟着我。这是一家小饭馆,就在广场的另一头,离市政厅几步之遥。它的名字叫作“屠夫之家”,门面上装饰着金色的狮子和充满力量的屠夫刀,我不知道这个名字是否含义深刻,不过这不妨碍我立刻灌下两三杯掺着烈酒的啤酒。就像我之前所说,这座城市的饭店都早早打烊,“屠夫之家”关门后,我们又微醺着出发,路过几幢房子辗转去到一家灯光昏暗的小酒馆。穿过狭窄的隔层,我们进入酒馆,吧台那边坐着两位撩人的女士,她们是夜色中的女王,除此以外酒馆中空无一人。其中一位是个亚洲美人儿,名叫黛茜,我和她混熟后,借着几杯酒下肚,兴致盎然地打趣她生疏的德语,借此故意制造暧昧的误解。和一个作家聊天对她来说颇令人兴奋。我讲述了一些那位诗人作品中隐晦的部分,这些内容其实并不太好理解,但她专注地聆听着,脸上流露出的兴趣真诚坦率。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她是第一个对作品中那个突兀的逗号表现出理解的人。在诗人的一段描述中,这个逗号把一句非常平常的有关父女和解的句子转化为手淫的母亲的描述,她在这一刻和父女二人处在同一房间而并没有被察觉。黛茜贴在我的唇上,我对那个手淫的母亲所表现出的兴趣把她逗乐了。当我凌晨四点站在空无一人的小巷里时,心里倒没怎么缅怀我几个小时前花掉的演讲酬金,反而更想念黛茜,她抢在关门前最后一巡酒时飞身告别,丢下我一人守着没讲完的文学和没付钱的账单。

由于我对这座城市不熟,组织者已经为我订好房间,就在火车站附近的宾馆里。我得即刻出发,说不定会有出租车肯载我几百米。我只记得那天的守夜人,或更多的是记得当时的羞耻感。当守夜人把登记簿放在柜台上时,我实在无法握住笔,更别提签下自己的大名了。这个男人稍后就选择放我一马,他决定让我第二天早上睡够后清醒时再来登记。我这才得以进入房间扑到床上去。待我想起来穿衣服时才发现起晚了好几个小时,鞋子还套在脚上;阳光直射在我的脑袋上,我看了眼时间后立刻紧张起来。我冲了个冷水澡,到餐厅里吃了个半熟的鸡蛋作为早餐,之后立马回到房间抱着马桶呕吐起来。然后我又迅速冲到巷子里,但我已忘了为什么,是要找东西?也许是一片止疼药?还是我只是想开始来回跑步。不管什么原因,我迷迷糊糊地瞎跑了一阵,穿过连廊,艰难地躲开行人。等我重新坐在酒店的露台上时,我努力让自己不要盯着外面的河流和路灯,而是集中注意力倾听当地电台,里面正播放着记者对昨晚演讲的提问。他想知道,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身处故乡的我感觉如何。我想不起来我是怎么回答的了,但半小时后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我感到松快了很多,我只希望不用和任何人见面,也别撞见任何人。当我终于坐在火车的小隔间里,看着列车缓缓开动时,我对自己说,所有的难堪都过去了,我终于从与家乡的重逢中脱身了。但是从昨晚分别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的哥哥。

最近一次收到我哥哥的消息是11月份了。那个周日,我给他发了条短信,祝他生日快乐。我坐在湖边,天气暖洋洋的,让我想起《马汀尼夏天》[2],海鸥盘旋在湖面,远足者在湖边散步。我突然怀疑自己是否记错了日子,是不是他前一天并没有庆祝生日。我应该在这之前,更仔细地斟酌生日祝福才对。几分钟后我收到了他的回复。没错,他用他的方言写道,今天就是他四十五岁生日,他非常高兴我还记得他的生日。他诚挚的谢意让我感到了一丝自责,尽管我这种祝他生日快乐的方式廉价又小气,连张祝福卡片也没给他寄,但这已经是长久以来我给他最大的关心了。他无数个生日都无声无息地过去,而我从未送上过祝福。我决心以后要经常想着他,让他成为我生命中一个重要部分。不仅如此,我还决心要多关心其他人,所有那些我曾忽略的人。从今天开始,我必须摆脱冷漠,作出改变。那时这一切对我来说简直刻不容缓,而如今我却几乎忘得精光。这一天我所做的就仅有这条短信,我也没对他的短信做任何答复。

而我绝不可能知道:就在六天前,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日程表显示那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去了动物园,而我的哥哥,他坐在桌前,用黑色的圆珠笔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生日和每一个特殊日子,还有当时的时间。当我和孩子们在辽阔的猎场上找寻躲藏在灌木中的狼群的时候,我哥哥正起草着自己的遗书。有关遗产分配的事宜占了一页半,花了五十分钟。在接近下午三点时,他最终决定放弃遗体捐献,而是选择将骨灰撒在湖里。

六周之后,临近圣诞节之际,有一位陌生的女士电话告知我他的死讯。这位女士是我哥哥的上司,当时她正等着我哥哥去救济站值班。她打了几通电话给我哥哥的朋友,却没有任何消息,之后她报了警。我哥哥几个小时前在自己家的浴缸中被人找到。当她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声音温柔而小心翼翼。我哥哥是被两个男人发现的,我曾经和其中一个有过一面之缘。我哥哥的上司把这个男人的电话给了我。在哀悼了哥哥的离去后,我向她表达了谢意。她挂了电话,而我,却脑中一片空白,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我静静地坐在扶椅上流泪,感觉像是过了一两个小时。我的身体颤抖着,我讶异于这种身体下意识的反应,只因为我获悉了这个让人悲伤的噩耗。什么都没有改变,所有的一切和五分钟前一样。广播里仍在放着音乐,杯子仍放在原处,我接起这个电话之前把它放在了那儿。咖啡还是温的,邻居也还站在阳台上抽着那支烟。

不知又过了多久,我拨通了那个找到我哥哥的男人的电话。他向我证实了这个消息。我清楚记得,在对话的前几分钟,一种窒息感席卷了我,我能感觉到这个男人觉得自己有义务向我,这个死者的家属,表示哀悼。而我恰恰也有此意,因为他是哥哥的朋友,他甚至比我更了解哥哥。也许对于谁该先向谁致哀这个问题,我们正处于一个不明朗的境况中。我感到一阵负罪感,就答允说要另择一日再回一趟家乡。我还没想清楚回去后我要做什么,或者有什么事需要我去做,但我也同样不知道,如果不去的话我要做什么,我猜,我可能会就这么整天整天地呆坐着。

我再次启程,前往火车站登上那辆列车,那辆半年前我刚坐过的列车,和上次一样,原因和自杀有关。我到的时候,已是晚霞满天。下车后,我穿过火车站后侧几条狭窄的街道,近十分钟路程勾起了我的回忆,童年的记忆浮现脑海。我认出迎面而来的男人就是我哥哥的那个朋友,他沉默着向我表示了欢迎,我能感受他的真诚。他家就在蜿蜒入山的轨道另一侧。群山在地平线上高高隆起,日落西山,昏暗无边。

穿过花园进了他家。桌旁还坐着另一个多年未见的哥哥的朋友。这位朋友更年轻一些,据说当时就是他俩一起去我哥哥家,发现了他还没僵硬的尸体。丧友之痛击中了这两个男人,却留下不同的印记。桌旁的男人脸上表情强硬而愤怒,另一个则缓和一些,表现出更多的震惊。

就在几天前,他们告诉我,他们还和我哥哥一起吃过饭,晚上还玩了骰子。他们一致认为,那天晚上的气氛即便谈不上欢闹但也算轻松祥和。我哥哥身上淡淡的阴郁没有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感到担忧。而其实这次他的抑郁既不是因为难以忍受时间,也不是因为他人以为的心情不好。

这两位朋友都说,那天晚上每个人有赢有输。谁都没有被幸运女神格外青睐或是彻底抛弃,并没有任何特别的先兆。从这两人今天言之凿凿的叙述中,能看出一种暗示,是的,我的哥哥在告别,在心中告别,没有告诉任何人。这是一场孤独的告别。

说完了这番话,两个人都陷入了沉默,思绪再次飘离黯淡烛火照亮的房间。他们好像又回到了那一刻,三天前那个道别的夜晚竟是这辈子最后一次相见。过了一会儿,哥哥的两个朋友都冷静下来,坚持不应过分震惊于哥哥的离世。因为这是哥哥在完全清醒时作出的决定。这种决绝与坚定完全符合他的作风,整件事都表现出他的性格,他周到的思虑让人尊敬。他没有按自己习惯把门关严,这样他人进入房间的时候就不需要破坏门锁,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他把仅有的一些财物规整起来,把借来的物件都贴上了标签,并标明了所有者的名字。

那个年轻一些的朋友认为我哥哥并非轻率行事。他可以做证,曾经有好多次,大家一起喝着啤酒,半是认真半是玩笑,讨论着怎么死法才能最好地保持体面。大家都觉得,没有一种方法比如今他所选择的方式更好更能免除痛苦。他在说这些的时候,用了对我哥哥的另一个称呼。我已经有很多年没听到过有人这样叫他了。这是他当童子军的时候别人给他起的外号,是知情人间的秘密称呼。而当他生命终结之时,这个名称才又一次被提起。这是一个有着育儿袋的哺乳动物名字,一种生存在世界另一边的动物。

注释:

[1]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

[2]托尼·伯恩哈特的一出戏剧。

同类推荐
  • 圣母中篇小说

    圣母中篇小说

    二奶奶端坐在一条专门为她量身定做的单人沙发上,望着东方升起的灿烂朝霞。太阳透过落地窗帘的花格拉出了若干变形的彩条,很随意地铺洒在客厅里。琴琴在泡茶,林孩儿在抽烟,两人在二奶奶身边晃来晃去,发出各种声音。二奶奶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悄无声息地用身子投放出一个不规则的斜影。凝视着窗帘那面的鲜亮太阳,二奶奶的下巴稍微翘起,这是一个最适合于她的角度。这个角度构成了一副傲慢的目空一切的模样,传达出一种古老的静态之美。这是二奶奶面对世界的基本表情。
  • 翻越天城

    翻越天城

    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翻越天城。我那时十六岁,是从下田街道徒步翻越山顶,经过汤之岛去修善寺的。当时脚上没有穿木屐,是光着脚丫;我也没有穿裙裤,但上身穿的倒也是藏青底色和白色碎点花纹的衣服。我家是下田街道的铁匠铺。家里有父母和我们弟兄六个,我排行老三。记得那是接近六月尾声的一天,我清晨五点半就被妈妈叫醒了,但我仍然像平时那样想赖在床上睡,脑袋怎么也不愿意离开枕头,结果被母亲骂得狗血淋头。于是,我衣袋里揣着十六钱日元,就这样离家出走了。
  • 未来边缘

    未来边缘

    本书精选了天使时代、2018年4月1日、微纪元、赡养上帝、命运5篇佳作。在这些佳作中,刘慈欣描写了光怪陆离的未来社会中人类所面临的困境。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人性的贪婪,一部分是因为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刘慈欣提出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解决方案中,隐含着对道德、责任、情感诸多问题的反思。
  • 蜜三刀

    蜜三刀

    付秀莹,女,河北无极人,1976年生,现居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毕业。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爱情到处流传》、《旧院》。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奖等多种奖项。供职于《小说选刊》编辑部。
  • 安定团结

    安定团结

    安小刚是打出租车去宾馆的。宾馆不远,三公里路,起价五元,是安小刚日工资的百分之一。但是,就是这百分之一,安小刚一般情况下也是不会轻易出手的。不过,今天安小刚的心情好,加上同学定远行的电话催命似的让他感觉只有出租车的速度才可以适应当下的心情。于是,看看时间过了上午十一点四十,他连忙穿好衣服小跑着从家里出来拦车。安小刚今天要去参加同事定远行孩子的十二岁生日宴会。出租车行驶在前往宾馆的街上,车速不是太快,因为这是安小刚所在山城一条最重要的街,路面不宽却好车不少,桑塔纳、现代抬头就能看到一辆,宝马、奥迪、奔驰也会间或飘来一辆,彰显着小城人民的富足。
热门推荐
  • 我要我们在一起

    我要我们在一起

    一个一次恋爱也没谈过的不婚主义,一个谈了十年恋爱却无疾而终的榆木疙瘩,以这个世纪最不科学的方式——相亲,组建了盲婚哑嫁的契约式家庭。她不相信爱情,却稀里糊涂地与那个男人开始了婚后生活。婚后惊涛骇浪、甜甜蜜蜜,居然开始期待白头偕老,没办法,遇上那样的男人,狐狸精都得投降。一个人一生中,至少要有那么一次全情投入地去爱。我们全心全意,彼此深爱着,进行中!
  • 修仙炼道传

    修仙炼道传

    一个平凡的宗门少年只因救下了一个老乞丐,无端遭受迫害,却因此踏上修真界的故事。
  • 易数钩深图

    易数钩深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
  • 青春明媚半忧伤

    青春明媚半忧伤

    在她的青春中,遇到了很多极其重要的人,他们在她的人生中留下了或轻或重的足迹,陪她度过了青春中最美好的岁月。有借着男闺蜜的身份默默守候她的蓝颜知己,有以同事名义关心呵护她的亲密搭档,有让她神魂颠倒、遥不可及的男神,还有以她意想不到的方式闯进她生活的学弟。他们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而又是那么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她的青春里,暗恋、等待、追求,崇拜、呵护、依赖、离别、伤害,成为她回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们身上又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故事可能与她有关,也可能没有;故事里的主角是她,是他,也是他们。新学期伊始,所有的故事也都将——拉开帷幕……
  • 清代嫁妆研究

    清代嫁妆研究

    中国传统社会,嫁妆于婚姻意义重大。首先,它在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无论家庭贫富,人们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嫁妆;其次,嫁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更高身价;再次,嫁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助长了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导致婚后的奁产纠纷等。
  • 奸诈胡儿

    奸诈胡儿

    大唐玄宗天宝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圭在开元二十七年与库莫奚战败却又冒功领赏的事件被揭露,玄宗十分震怒,接受了宰相李林辅的建议,在八月初一的朝会上,让太监高力士宣布了一道措词严厉的谕旨,大意是:免去张守圭辅国大将军、幽州节度使之职,调任江州刺史;幽州节度使一职由平卢节度使裴宽接任;营州都督鲜于仲通升任平卢节度使。让满朝文武大臣惊奇的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胡人将领突升高位:一个是幽州节度使衙门折冲校尉、捉生将安禄山提升为平卢节度副使,另一个是捉生将史思明升做平卢兵马使。
  • 美味主食花样600款

    美味主食花样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主食花样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籍。
  • 宠妻是门技术活

    宠妻是门技术活

    十佳好男人?在她的面前怎么就成了瘟神?这是一个人前温柔儒雅人后腹黑成性的男主遇到一个霸道帅气女主,一见郁闷二见顺眼三见倾心四见想抱回家成亲的故事。男主颜值高,名气高,身材棒,耍得了帅,卖得了萌。女主实际上就是一个霸道总裁。
  • 怎样管理有问题的员工

    怎样管理有问题的员工

    本书参照九型人格学说,着力转变领导思想,针对员工存在的不同问题,剖析问题员工的人格特点,探其实质,为管理各类问题员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