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11100000009

第9章 节日礼俗(4)

【清明扫墓祭祖先】

俗话说:“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对于生养自己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先人,自然不能没有感恩之心。正是这种感恩之心,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活着的人去祭祀已逝的父母与先祖。也正是这种感恩之心,促使民间创造出“清明不祭祖,死了变猪狗”的俗语,以警告那些不祭祖的忘本之人。

清明扫墓就是在清明节及其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到祖先的坟墓上去祭祀的活动。清明扫墓,又称清明祭墓、墓祭、上墓、上冢、上陵、上坟、祭扫、拜扫、拜墓、拜山等,是由来已久的习俗,至少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蔚然成风。当时有许多诗人留下了关于清明扫墓的诗篇,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作品通过乌啼、鹊噪、人哭等声音以及旷野、纸钱、古墓、春草、棠梨、白杨、暮雨等图景,为我们展现了清明扫墓的悲凉气氛。

我国历来有着慎终追远、报本返始的传统,由于把清明扫墓作为一种礼俗能够很好地表达人们对于父母先祖的思念之敬,故而流传不绝。

清明扫墓讲究颇多。比如在扫墓时间上。我们习惯上说清明扫墓,但扫墓并非仅限于清明日那一天,事实上,在清明前后的不少日子里都可以进行,只是具体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还要因时因地而异。比如明代的杭州一带,扫墓从二月初一以后就开始了。而民国时期的辽宁海城,习惯以清明前后十日为扫墓期。上海则有所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的说法,清明前七天到后八天之间,都可以扫墓。在广东长乐,扫墓要在四月八日前停止,因为俗信这天闭墓。

扫墓有新旧之分,不仅扫墓的时间安排有区别,仪式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不少地方,都遵循着新坟不过社的习惯规制。所谓“新坟不过社”,即为三年之内(有的地方是一年、两年)新逝的人扫墓必须在春社日当天或之前。广东江门一带,新墓必定要在清明节凌晨四五点钟前扫祭,天亮后祭祀的人便会被讥为不孝子孙。在扫墓的仪式上,新坟和旧坟也有所不同,总体上看,上新坟比上旧坟更受重视。

清明扫墓,往往要给祖先送去纸钱。纸钱又叫寓钱,取寓真钱之形于纸之义。据学者们的研究,纸钱的使用开始于魏晋时期,是为了俭省的目的而对汉代以来随葬钱币习俗的变通,唐代时已经非常普遍地应用于丧葬仪式和清明扫墓礼俗之中。也许因为习俗一旦形成就不易消失的缘故,也许因为送纸钱本来就是人们对于祖先表达情感的较好方式,所以直到今天,送纸钱仍然是清明扫墓中的普遍做法。只是有些地方习惯焚烧,有些地方习惯抛撒,有些地方会悬纸钱于竹并插于坟头,叫做标墓,还有些地方会将纸钱置于坟墓周围,压以土石,称为压纸或飘坟。在习惯标墓或压纸的地方,往往用这些方式显示此墓已经拜扫,并进一步显示墓主家是人丁兴旺,子孙不绝。未标墓、压纸的坟,则常常被视为“绝后代的”无主坟或者无人问的古墓,有所谓“有后人,挂清明,无后人,一光坟”的说法。

除祭拜、送纸钱外,添坟、修坟茔也是清明礼俗的重要内容。所谓添坟,是指给坟墓增添新土。坟墓历来被民众视为体魄之所归,是死者的房屋。添坟即为死者修补加固房屋,这一方面是因为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打,坟墓上的土往往流失很多,需要修补;另一方面是因为清明节后雨季很快到来,需要加固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因为添坟是清明扫墓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经常会看到人们扛着锄头、铁锹走向墓地的情景。除了添坟外,由于民间多相信清明时节不忌坟墓的方位吉凶,所以此时迁葬、修理坟茔的也很多。

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扫墓礼俗在近年来也有了不少变化。比如,一方面因为焚烧纸钱被视为封建迷信,另一方面因为缺乏防火措施下的焚烧纸钱极易引起火灾(事实上,因为清明烧纸引发火灾的事件屡屡见诸各种媒体),一些人扫墓时开始选择敬献鲜花来代替焚烧纸钱。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近几年来网上扫墓也已经为许多人所认可。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不受时间、地域、时空限制的优势,构筑对陈年往事、昔时故旧的纪念平台,通过点烛、上香、祭酒、献歌、留言、虚拟实景扫墓等方式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其实无论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清明扫墓都是中国人特有的对于逝去生命的缅怀,它包含着中国人对于宇宙、对于历史、对于人生的基本看法,是中国人尊重历史、知恩图报的现实表达。而通过扫墓礼俗的种种仪式,一方面实现了活者与死者的对话,表达了活者对死者的哀思;一方面又强化了一个家族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端午宜戴长命缕】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全国各地在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长命缕用红、黄、兰、绿、紫等五种颜色(有的地方为红、黄、绿、白、黑或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做成日、月、星、花、草、鸟、兽等的形状,端午之时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和脖子上,也叫“五彩长命缕”、“续命缕”、“五彩缕”、“五色线”、“五色丝”、“宛转绳”、“花花绳”、“健牛绳”、“长命锁”、“长索”、“朱索”、“百索”、“百索线”、“辟兵缯”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长命缕的五种颜色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也有说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端午佩戴长命缕,俗信可以驱毒避邪,对小孩子来说也是漂亮的装饰。

戴长命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汉代应劭的《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名长命缕。”据此,端午戴长命缕的习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西京杂记》曾提到汉宣帝幼时他的母亲曾经制作五彩宛转绳,在端午节时系在他的手臂上,并在绳上特意穿系了一枚小小的身毒国(印度)宝镜,用以辟邪。北周诗人庾信的《题结线袋子》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织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说明了结彩缕与乞长命的关系。宋代洪迈的《夷坚志》有“值端午节,一夕制彩丝百副,尽饷党族……其人物、花草、字画点缀,历历可数”的记述,说明当时的长命缕不仅仅是搓成绳,而且还要打出各种精巧花样。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南宋宫廷过端午节时“以百索彩线、细巧缕金花朵及银样鼓儿糖、蜜韵果、巧粽、五色珠儿,结成经筒符袋”。明代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也是这种习俗。

时至今日,我国各地依然有在端午节给孩子戴长命缕的风俗。陕西一带,端午节当天,家长会把长命缕系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用以避邪和防止五毒侵害。长命缕要戴到“六月六”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这种做法据说与药王孙思邈有关,将长命缕丢进河里,意味着百病随着长命缕也被河水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意思。山东各地也有类似习俗(日照一带的长命缕为七色线),多是在节后的第一次下雨时取下扔到雨水里。俗信这些长命缕遇到夏日的雨水,会变成蚰蜒等毒虫,孩子们把“它们”扔到雨水中淹死,就不会受到毒虫的侵害了。台湾也有端午为小孩子戴长命缕的习俗,只不过是男孩子戴在左腕,女孩子戴在右腕,叫做“神炼”。

【五月五,送扇子】

端午节时值仲夏,它的到来,预示着炎热的盛夏即将来临。炎炎夏日,即使是静坐不动也会汗流浃背,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们非常渴望凉爽。古时没有空调降温,只有扇子可以扇风送来清凉,所以我国许多地方有在端午节送扇子的习俗。

据说端午送扇子的习俗的起源与唐太宗有关,据史书记载,贞观十八年五月五日,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五日旧俗,必用服玩相贺。今朕各赐君飞白扇二枚,庶动清风,以增美德。”唐太宗在端午节赐扇子给臣下,其意是鼓励部下扇动清廉之风。此后,五月五日送扇子成为风尚,到了宋代乃至明清时期都有这个传统。

时至今日,我国很多地方仍保持着五月五日送扇子的习俗,只不过变成了亲人之间的相互赠送。当然,各地端午送扇子的具体内容是不大一样的,有的地方是媳妇给公婆送扇子,有的地方是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儿送扇子,但更多的是女婿给岳父母家送扇子。

扇子的形状、用料、做工各不相同。从形状上说,有圆形的、方形的、椭圆形的以及折叠式扇形的等;从用料上看,有羽毛制的、木香制的、蒲制的、绢丝制的、纸制的以及麦秆等制的;从做工上讲,有纺织的、镂刻的、火烫的等。端午送扇子是有讲究的,面对种种不同的扇子,所以要根据送的对象作好选择,如送给岳父的是羽扇,寓意他老人家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多富多贵;送给岳母的是檀香木扇,象征着她老人家长春不老、品德香馨;送给妻兄的是大蒲扇,表明他成家立业,能够主事;送给妻妹的是绢丝扇,祝福她温柔贤淑、郎君合意;送给妻弟的是折叠扇,暗示他学业有成,人才出众。

端午节不仅仅送扇子,还要送其他物品。福州一带,媳妇除了给公婆送扇子之外,还要送鞋袜、团粽等物品。在河南西峡,娘家要给新出嫁的姑娘送去衣料、手巾、扇子等物,俗称“送扇子”。新嫁女儿则于“六月六”这天带着夏天所用之物回娘家看望父母,叫做“看夏”。甘肃省镇原县,亲人们会赠送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等礼物。

五月五送扇子的习俗并不是各地通行,有些地方忌讳送扇子,因为“扇”与“散”谐音,送扇子意味着“散”,朋友、恋人之间的分手常被称为“散伙”,并且扇子是用来扇风的,会被理解为“煽风点火”或“说风凉话”。所以朋友之间一般是不送扇子的,恋人们都希望百年好合,永不散开,他们之间就更不能送扇子了。

【七月七日尚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也叫巧节、乞巧节、女儿节、姑娘节,又名拜七姐、七姐诞、七姐会、七娘会、牛女会、牛女节,还有称双星节、星节的,俗称“七月七”。由于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牛郎和织女这对有情人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时间,所以七七节也被当代一些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传说中的织女是天宫中一位勤劳善良、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她在人间时曾把自己高超的织锦绣花技艺传授给大家,是人们心目中的灵巧之神。年轻的姑娘和少妇在这一天晚上都要出来拜祭织女,趁这个机会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或者向她求赐美满姻缘,希望得到婚姻上的巧配,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心上人。

七夕节乞巧的历史相当悠久。据《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南朝的《荆楚岁时记》里也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偷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有关唐朝七夕乞巧的记录也不少。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载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花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士民之家皆效之。”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的习俗更加隆重,也相当热闹,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人称“乞巧市”。宋人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七月七夕……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吴自牧《梦粱录》则说:“七月七日……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次早观其网丝圆正,名曰‘得巧’。”明清时期,七夕乞巧的活动虽没有唐宋时期的那种盛况,但各地乞巧之风仍存。

同治十二年四川《直隶绵州志》:“(七月)七日晚,看巧云。先期,用水浸豌豆,令芽长尺余,遗(遣)女儿摘取芽尖寸许,投水中对月照之,或现针影,或露花影,相与为欢,谓之‘乞巧’。北方以重五日为‘女儿节’,江宁以此为‘女儿节’。”

近代以来,国内一些地方依然有七夕乞巧的习俗。山东各地的乞巧活动多种多样。单县的乞巧活动十分热闹。这天晚上,穿着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摆上香案瓜果,一起祭拜七姐姐(织女),边拜边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然后还要在香火的微光下穿针引线。谁穿上了线,谁就算乞得巧了,穿得最快者为最巧。胶东一带在乞巧之前也要先请七姐姐。是日白天,姑娘们到田地里去弄一些青秫秸,一路上不回头,不说话,回家后扎成一个小棚,里面供上织女的画像。入夜后,姑娘们持秫秸围井台转一圈以请七姐姐来,然后坐在织女像前,对拍巴掌向织女乞巧,并边拍边唱:“一巴掌一月一,姐姐教我纳鞋底。二巴掌二月二,姐姐教我绣花裙……”一直唱到十二月。招远、莱州等地区,常以七月六日为七夕,有“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的谚语。陕西咸阳的七夕乞巧活动自有一番情趣。每到农历六月初六,姑娘们会把精选的豌豆泡在盆里让其发芽。等到豆芽长到两三寸时,便用彩线扎成束,随长随扎。等到七月初七时,豆芽长到七八寸左右,扎了三五道彩线,当地叫做“巧芽芽”。

乞巧节是女孩子的节日,不仅给她们带来了无限欢乐,而且表达了她们对智慧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因此,心灵手巧的织女成为古代生活方式中妇女的崇拜偶像,女孩子在乞巧活动中也绝不单纯是为了娱乐,她们是真诚地渴望着织女的赐巧。

同类推荐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在选编时,本书除了考虑唐诗自身的影响力与地位外,还参考了中学教材中的唐诗选用情况。因此本书的赏析注重配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注释详尽,诠释到位,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甜妻V5:神秘老公有点酷

    甜妻V5:神秘老公有点酷

    咵嚓,唐依依中奖了!头牌君说“消费了我,就要对我负责。”霸道总裁说“第一次给了你,你看着办。”噢,买噶得!唐依依气的鼻子都歪了,到底是我人格分裂,还是你精神不正常!
  • 末世之涅炎

    末世之涅炎

    ““力量”就如同毒品一般,当你享受到它带给你的愉悦时,你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拥有更强大的“力量”。你会克制不住自己,你会想尽一切的办法去提升、去寻找“力量”。”“我们就如同“力量”的奴隶一般,即便已经达到了整个世界的巅峰,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寻找方法,使自己变得很强。”“即便我们发现:“力量”的存在就是一种错误。但是身处在这个有若地狱一般的世界里,我们又怎么可能放弃,放弃这个可以毁灭一切的源泉!”
  • 嫡女风华,千岁坏坏爱

    嫡女风华,千岁坏坏爱

    “九千岁,我不嫁,一听就是个宦官!”这话是穿越之后沫诗缈说的,那年她十一岁,特狂妄的的宣布这一重大决定。只是,那个宦官不是宦官,是皇上的第九个皇子,知道后的她差点没从床上摔下来。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却偏偏又俊美如斯将她命脉拿捏的死死的。“你救了我一命,本督自然是要偿还的。”可是,欠债肉偿?这妖孽的偿债方式也太特殊了些吧?“缈缈,若非如此,九千岁何以为九千岁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向死而爱

    向死而爱

    这是一位16岁上北大,20几岁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32岁就取得德国博士学位,却在36岁那年经历人生重大挫折的知识女性,写给当下女性的自励书。这本让我们深受感动、基于真实的“非同寻常之书”,彰显了一位独立女性的巨大力量,她用女性柔弱的双肩,担当起生活的重负,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它想传达给读者的是:就算命运之舟行进在未知、黑暗、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我们也要寻找生命的光亮。
  • 财富是一种心态

    财富是一种心态

    (揭示财富的秘密,让金钱为你工作),财富是一种心态(精装版),(世界三大顶级财富书之一,全球六十多个国家长销不衰,销量超过千万册),股神巴菲特的财富启蒙书,成就美国无数亿万富翁的神奇之书,翻开这本书,思考、计划、铸就财富人生,《财富是一种心态》汇集了从古至今积累金钱、创造财富的思考、实践和经验,通过浅显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古老的箴言,传授关于财富的真谛。作者告诉我们:拥有金钱并不等于富有。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亿万富翁,但充裕、悠闲、舒适乃至满足的生活,却是每个人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境地。财富是由心态创造的,怀抱正确的心态,加上勤勉、节俭和奋斗,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就会展现在你和我的面前。
  • 10天学会演讲:魅力演讲的艺术

    10天学会演讲:魅力演讲的艺术

    要想成为演讲高手,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必不可少,即需要拥有“好口才”。本书为演讲口才类书籍,从多个方面入手,系统讲解了拥有好口才、掌握演讲技巧的原则与方法。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和学习,掌握演讲的艺术,成为一名演讲高手。
  • 二哥改河记

    二哥改河记

    后来我经常想,如果不是因为宋三妮子宋春莉,二哥就会进城当工人去了,他的命运或许就是另一种情况,更不会干出那件惊动天地的大事情。后来我也经常想,如果那件大事情没有半途夭折,二哥也不会同宋三妮子私奔,最终让她变成我二嫂。宋三妮子是焦坡村里的一枝花。宋三妮子的美丽就在她的腰肢和鼓胀着的胸脯上,那是让所有男人想入非非、心旌摇荡的。实际上,在我二哥要干那件大事情时,宋三妮子已经有了婆家,未婚夫是村支书焦老六的儿子焦玉柱。
  • 怪事上门

    怪事上门

    作为一名社会记者,偏偏是个易招惹灵体的特异体质,苏童不禁想问,这样真的好么?幸好隔壁住着一个天赋异禀的型男邻居,驱恶鬼,度婴灵,顺带拯救八字超轻单身女青年。可是,真的这么容易就可以happilyeverafter么?九死一生般的大劫难过后,苏童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男友一夕之间记忆全无,从暖男变成了冰块男,亲亲设计师男友竟然只是借尸还魂的驱壳这种巨大落差,就连之前所谓的九死一生,竟然也只是暴风骤雨之前的小小热身。OMG!
  • 陪你看遍万千星河

    陪你看遍万千星河

    又名:我和他的遇见,命中注定她,因为心上人毒害,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被人陷害,含恨而终。再次重生,成为大家闺秀,却无意闯入他的生活,成为她的独宠。片段一:“老公,我喜欢那家公司!”第二天那家公司成为了某女私人财产。片段二:“老公,我不喜欢你的秘书。”某总裁立马就把秘书换掉了!片段三:“老公,我们签字离婚吧!”某男怒了:“我永远都不会离婚,你想都不要想了。”哎,某男宠妻无下限,可就是不准某女勾三搭四,谈离婚。(一对一宠文)
  • 全能法神

    全能法神

    无数年来,神魔争斗一直永续着,传说,如果能得到创世神之心,就能拥有创世神一半的力量。雷虎生于武技强横的战虎家族,却因天生体弱,曾被断定活之不过成年,更不能修炼家族中威力无比的虎魂诀。但雷虎不甘命运的束缚,而后自我挖掘,力量觉醒,竟是万年难遇的元灵者。法神、箭神、大力神、神龙骑士通通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