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9900000013

第13章 辞官归故里巧遇得奇书(1)

自古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为官清廉、秉公执法的刘伯温与视钱如命、贪赃枉法的同僚格格不入。人家信守“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能贪就贪,能捞就捞,刘伯温不仅视钱财如粪土,而且疾恶如仇。他的谏书、弹劾折子如雪片般纷纷飞向上边,弄得同僚人心惶惶,无异于掘断那许多人的财路,渐渐也就将刘伯温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如同商议好一般,一见刘伯温到来如避瘟疫般唯恐躲闪不及,无人愿意答理他。这些,刘伯温已经明显感到,每当他一出现,原本正在高谈阔论的同僚会立时变得噤若寒蝉,一双双冷冰冰的目光注视着刘伯温。刘伯温心如明镜,十分明了这拨鸟人为何冷遇自己,但也无可奈何。劝他们弃恶从善无异于与虎谋皮,倘若让自己与他们同流合污,还不如让自己去死。

刘伯温独来独往,本也过得下去,然而那帮人岂能容他。软刀子杀人是不见血的,浙东官场上的官员们惯用软刀子。一时间,有关刘伯温的流言蜚语四起,各种各样的说法将刘伯温描绘成一位十恶不赦的罪人,干了无数众人所不耻的事。诸如勒索钱财、欺男霸女、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等等,反正谣传是愈传愈邪,最后刘伯温已被说成一位吃人从不吐骨头的妖精。

正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那些风言风语传进了刘伯温的耳朵,使得刘伯温几日来愁眉不展,一点好心情都没有。心中有散不尽的愁云,便在院中信步而行,终究囚在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天地里,止不住地逛来又逛去。过了晚饭时分,依旧在逛,不知不觉中已是月上枝头,万家灯火。他此时的心境,大概只有先贤屈原遭谗时的心境可以相通。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众多的蜚短流长让刘伯温不得不反思自己入仕以来的言行。想想自己真有些书生意气,原打算将一身的才学好好施展一番,谁知不过是个微末小吏,处处受制,自己再有政绩,只因不肯依附权贵、不肯打点门路便埋没在低层官吏中,难有大的作为。刘伯温愈想愈伤心。

至正元年(1341年),刘伯温因无法忍受官场的黑暗与腐败,在衙门留下一封简短的辞呈,便收拾自己的行装,离开了散发着血腥和铜臭的浙东官场。

刘伯温来时身无长物,走时也是干净利索。他在收拾行装时,于无意之间翻检出那本“无字天书”,睹物思人,想起了娇媚可爱的师妹陪伴自己进京赶考的往事,自己当宝贝似的从京城不嫌沉地背了回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了看,真有心将它丢在一旁,可自己是个不肯轻易失信的人,便一面苦笑一面将那“宝贝”打点进行装,心中暗骂自个没事找罪受。

正如他悄悄地来,又悄悄地离去,高安的黎民百姓在刘伯温离去很久后,才获知“刘青天”挂官离去,对未能夹道欢送爱民如子、秉公执法的“刘青天”深悔不已。虽然他们明白无法挽留住刘伯温,但是若能送上一把万民伞或敬上一杯绵薄的水酒也好。

无官一身轻的刘伯温归心似箭,路上没有丝毫的耽搁,当他跨进家门时,使得在庭院的母亲和坐在厅堂的父亲着实吃了一惊。

“孩子,你怎么回家也不事先捎信来?”母亲赶忙迎上去。

父亲刘伦这时也从房中走出,见儿子突然归家,不胜惊喜,说:“进屋再聊,进屋吧!”

刘伯温被父母拥着走进客厅,母亲张罗仆人端洗脸水、泡茶。待刘伯温洗去旅途风尘,又看着刘伯温喝下一杯花茶,她才问道:“温儿,为何无缘无故回家来?”

刘伯温慌忙起身离座,跪倒在地,两眼不敢对视父母殷切探望的目光,口道:“孩儿不孝,已擅自递了辞呈,自愿归家为民了。”

父亲刘伦先是一愣,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搞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刘伦是涵养精深的宿儒,对跪倒在地的爱子说:“温儿,不必如此,起身说话吧!”

母亲却更惦念儿子是否腹中饥饿,毕竟儿子外出很久,很少能回家看看,儿行千里母担忧,时时刻刻牵挂着他,今天儿子猛然间就回到了身边,真不知该如何疼他才好。她早吩咐下去,摆家宴为儿子洗尘接风。

用过饭,刘伦把儿子叫到书房,准备与刘伯温秉烛长谈。父子俩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谈心了。刘伦学识渊博,明理开通,在刘伯温身前从不摆为父者的架子,一贯讲求以理服人。从刘伯温少年起,两人便在一起谈论时事,评点人物,有时各抒己见,常因看法迥异而争得面红耳赤,但刘伦从未以长辈身份粗暴压制。

“父亲,孩儿弃官回家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官场上藏污纳垢,奸邪盛行,孩儿实在不能与之沆瀣一气,故此弃官。望父亲莫要气恼。”

刘伯温的话触动了刘伦的心弦。蒙古人以铁骑横扫天下,入主中原,建立了大元朝。他们对汉人心存歧视和猜忌,将全国人分四等,蒙古最贵,汉人最贱。对汉儒以来以“仁”治天下摒弃不顾,只知烧杀抢掠,严刑酷法,刮取民脂民膏却不管百姓的死活这些他都早有耳闻。

“温儿,为父不会责怪你。合则留,不合则去。你已长大成人,做事有自己的主见。官场如一塘污水,离开也好。国家不施仁政,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今天我要给你讲讲咱们刘家的家史。”

“孩儿谨听父训。”刘伯温毕恭毕敬地回道。

此时,窗外下起雨来。南国的雨,总是说下就下,让人猝不及防。好在这清凉之物颇能消除夏日的燥热。

刘伦清了清喉咙,开始述说家史。

“咱们青田这一支刘姓,原籍在沛县。远祖便是斩白蛇起义开汉家王朝的高祖刘邦。到了北宋年间,咱们的六世祖刘延庆官拜镇海军节度使,宣抚都统少保。在靖康二年(1127年),负责东京汴梁的卫戍,与南侵的金兵激战,誓死不降以身殉职。刘延庆之子刘光世也是位武功卓绝的良才,征讨方腊时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升任兵马总管,直至追随宋高宗南渡,他的后人便迁到青田,也是咱们青田刘姓在此立根的开始。温儿,我讲的这些,你也许或多或少听说过,他们在任上都是忠心报国,死而后已。你在外做官的所做所为,为父时常派人打探,所幸你能克己奉公,没有辱没家风。”

“父亲教训的是。官场上新上任的官员往往像惊蛰后刚苏醒的臭虫,瘪得只剩下两张皮,可用不了多久,就会鼓胀得像个球,里面吸足了百姓的血。这样的官员要离任时,百姓总要千方百计留任,为什么呀?百姓说,好不容易刚喂饱一个,再换新的,又需从头喂起!”

“咱们刘家在官必定忠义清廉,在民也要急公好义。你祖父在世时,曾做出过毁家救难,拯救众乡亲的壮举。温儿,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父在仕途上并不热衷,也不指望你官运亨通。既然不能安稳为官、做事为民,也无须气恼。我观天下形势在二十年内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要好自为之。”

屋外雨滴敲打地面嘀嘀答答,屋内老父的话语重心长也似雨滴般敲打在刘伯温的心坎上。

这一漫漫长夜,无心睡眠的刘伯温在床上辗转反侧。

刘伯温辞官,赋闲在家的消息散播出去后,一些友人便登门拜访,一道谈真说法,对酌奕棋,日子倒也过得悠哉游哉。

不过,时日一长,刘伯温愈发感到郁闷,门庭若市,却总是一帮闲人来找他消磨时光,学问未见长进,酒量却是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刘伯温思索再三,便打点行装,辞别父母,回雁荡山寻他的老师去。

刘伯温沿着熟悉的路向山的腹地进发。山色如画,古木参天,加之飞瀑自天而降,更让人心旷神怡,留恋此处仙境不肯离去。秀美的景色常使人忘掉心中的恹恹之气、忘掉山外俗世的争功夺利,宁肯做山中一樵夫,也胜过山外万户侯。有不少高人隐士寻访修炼之所,走遍了名山大川也未停下脚步,然而到了雁荡,便再也不肯往他处寻访。

刘伯温一边用双眼饱览这魂牵梦萦的佳地,一边在心中想象着与师父及师妹重逢时他们的神情。他正在石阶上移步如飞,突然,后脑勺被一飞来之物狠狠地砸了一下,他实在没有提防,因而实实在在地受了这一下,直砸得他脑袋起包,眼前乱冒金星。刘伯温一边揉着肿起的后脑勺,一边找寻是何物砸的自己,他在身后发现了一只拳头大小的青桃。刘伯温俯身拾起那只青桃,拿在手中端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外的桃子早已熟透,山中的桃子不过是青硬青硬的。刘伯温又向四处扫寻,心中纳闷:这深山之处,人迹罕至,是谁拿青桃砸我呢?是青桃自个儿坠落的?不对呀,头顶上方并无桃树。

突然,一只白猿从灌木丛里蹿上一棵高大的松树,并冲着刘伯温一龇牙,接着蹿进林深之处。

刘伯温恍然大悟,原来是这白猿作怪,大概白猿认为我要入侵它的领地,砸我以示警告。

刘伯温苦笑一声,心道:我怎能与一只猿猴计较呢?于是,接着前行。

行了不多时,“嘭”一声,后脑勺又挨了狠狠一击,在刚才的肿包旁又新出一个包来。刘伯温一摸那肿包,心想:好嘛,刚一会儿,这后脑勺便是二包并立了。

再往脚下观瞧,一只比刚才那只要大上一圈的青桃滚落在一旁。那只白猿又是将枝杈弄得哗哗作响,一晃就不见了。

刘伯温看着那矫健的身影,心想:我就是再生出几只手脚来也追不上它呀,得了吧,算我晦气,遇到一只小心眼的白猿,总以为我在与他争夺领地。

峰回路转,刘伯温已行至山的腹地,离恩师的修炼之所已是不远。

有一条小径通向一面石崖,石崖下有一个几十丈的平台,一棵古松青翠苍老,石崖的另一面是不可测的深渊。这个所在是刘伯温和朱珠都再熟悉不过的了,在无数朝阳初升的清晨中,一个在松下研读书卷,另一个则迎着万道金光英姿飒爽地舞着剑。那在刘伯温的心中是无可比拟的幸福时光,虽然没有片语只言的交流,但在倦了诗书之余望上一眼珠妹,所有的倦怠便立时烟消云散;另一个呢,气息不定,汗流浃背时,看一看松下孜孜不倦的温哥,浑身上下便有一种轻盈的感觉。有时,四目电光火石般的对视,却有着更深的意味。

刘伯温眼下不打算故地重游,心如插翅般只想早一刻见到师父及师妹。于是,他不过是在岔道上略微一站,便又继续朝恩师的修炼之所前进。

刚走几步,耳中便听到脑后有一物呼啸而至,待要躲闪,怎奈为时已晚,“啪”一声不偏不斜地砸在刚才那两个肿包的上方,这下可好,刘伯温的后脑勺原是“二包并立”,马上成了“三包鼎立”。这可大大激恼了刘伯温,别看刘伯温是个好性子,可是无缘无故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挨青桃子砸,心中也不免火光万丈,心道:这只死猿猴,纵使我追不上你,我也不会与你善罢甘休!

怒气冲冲的刘伯温转过脸来,还未待他寻见那只白猿,一只桃子已迎面而至,刘伯温晃身形去躲闪已是来不及,情急之中,他张开大嘴,一口将那桃子咬在嘴中。

待他定下神去看那只白猿,不由得就是一愣,那只桃子也从口中跌落,只剩那张得大大的一张嘴不曾闭上。

在他眼前哪里有什么白猿,而是一朵笑意吟吟的人面桃花,一双水汪汪的秀目含情脉脉地望着自己,但那脸上的笑立时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冷若冰霜,似有幽怨。

刘伯温看到梦中的倩影就这样活生生地立在自己跟前,一时间恍如隔世,身在梦中,口中不知该说些什么。

“呆子!砸不明白的榆木脑袋!”

朱珠张口便没好气,嗔怪刘伯温。

“你个狠心贼!只想着自己在外办差断案、威风八面,对人家不闻不问,抛在脑后!你个负心人!”

朱珠越是数落越是触动心事,眼中饱含泪水,随时都会哭得像枝带雨的梨花。

刘伯温的心头则别有一番滋味。下山时,自己还是翩翩的美少年,一转眼,多年的时光过去,自己已遵从父母命,在家娶妻,已为人夫了,师妹对自己又是如此地一往情深,时至今日依旧痴心不改。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她若得知我奉父母命完婚,心中不知该会怎样想?

“你哑巴啦?走了这么久,连信也不肯写上一封,你是不是把我忘得一干二净了?”

说着,话里已带了哭声,两行热泪噼里啪啦地从胸前滚落。

不知怎地,刘伯温心中升腾起愧疚,上前一步紧紧地把朱珠抱在怀中,朱珠则像小孩子似的哭了起来。刘伯温没有片言只语安慰泪人,只是用手一遍又一遍抚摸她的秀发。

朱珠在刘伯温的怀中抽泣了良久,将刘伯温的衣衫打湿了一大片。她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哭到声嘶力竭也就不哭了。抬起红肿如桃的双眼,注视着刘伯温的脸,说:“温哥,今后无论天涯海角,我都要陪伴在你左右,死也不分开!”

说完,眼巴巴地看刘伯温,似乎只要刘伯温点头应允,一切便会成真。

刘伯温不忍心拂了她的意,只得说:“好吧!只要师父应允。”

朱珠闻听此言,立刻破涕为笑,尽管痛哭的痕迹还那么清晰明了。忽然想到自己还被温哥抱在怀中,正要从中挣脱时,却听到一个苍老但却洪亮的声音诵道: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兄妹二人闻听到这亲切而又熟悉的语音,立时臊了两个大红脸,直红到耳根下。还是刘伯温反应快,听得恩师诵了半阕词,刚起头便知是辛弃疾的一首《水龙吟》,因而等到恩师上阕诵完,麻利飞快地接了下去: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同类推荐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反转命运:林书豪

    反转命运:林书豪

    不要只做旁观者,也许你不能复制球场上的奇迹,但你可以在你的领域同样书写传奇!作者从信仰,师长,自我,机遇,友谊等方面,以独特的视角深度解密林书豪成功的原因,让你从他的身上学到成功的方法。
  •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马克·吐温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转变,其思想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改变。马克·吐温不受欧洲传统的束缚,以新大陆人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倡并开辟了“运用口语进行创作”的独特文体。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

    本书作者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文学大师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内容主要涉及: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她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从而描摹出一位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强和韧性的奇女子。此外,杨绛先生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翻开《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你将看到一串串精彩的故事,经受一次次精神的洗礼。
热门推荐
  • 上清大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

    上清大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金

    黄金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阴阳眼:九阳还魂

    阴阳眼:九阳还魂

    许阳阳,天生有一双阴阳眼,知晓一切解除鬼怪之事。镇上的人有任何风俗疑难都喜欢找这个孩子破解,因为其命中八字极阴,九岁便早逝,尸体百日不烂,后如紫磨金身,遇一老道破解极阴命格,成功还阳之后走向除魔之路。
  • 你可以让百合生长

    你可以让百合生长

    “可我不是一个好基因对不对?”我红着眼圈说,“我问过我妈,怀我的时候,我爸吃的是麻雀,这就是我为什么变不成凤凰的原因。”“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我自己的。”他闭上眼睛休息了一会儿,睁开眼睛说,“小时候,我是个胆小的孩子,因为这个,我爸爸整天打我,把我的头都打破了。你看到了,我不够聪明。”他努嘴示意他的脑门儿,“摸摸它,这会儿还有个硬疙瘩呢。”“一个在生活中根本看不见的爸爸,他不是真正的爸爸。”我不肯摸他那个需要小心翼翼保护的天才脑袋,更不愿意妥协。“回过头去。”他没法挪动,把手抬起来,这个需要用手来完成自己的指挥家,现在已经失去了一切。他困难地不耐烦地动弹了一下,示意我回头看窗外。
  • 金鳌退食笔记

    金鳌退食笔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空世纪

    太空世纪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莫让时光付东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莫让时光付东流(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特工之王

    特工之王

    他风流儒雅,身边不乏美女相陪;他是身怀精武神功的猎王,常常杀人于无形;他与日本间谍王相斗,斗到了日本北海道;他与日本特工精英交手于泰姬陵,最终将日本特工打入十八层地狱。是他阻止了盖世太保射向斯大林的子弹,是他在斯大林格勒一枪打爆了德国狙击之王的头。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没有发生?是他暗中和谐了美苏绷得紧紧的弦。
  • 第一特工狂妃:邪君请接招

    第一特工狂妃:邪君请接招

    她是帝国的杀人利器,意气风发,嚣张恣意,杀人如麻,一手银针出神入化。她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九。他是被迫转世的神魔,忘却前尘,灵魂之中充满杀戮。前世身毁神灭那一刻,他以滔天怨怒化作泣血诅咒,有朝一日,他定重登九霄,将迫害背叛他之人一一屠尽!原本,这是两个没有交集的人,奈何……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轰隆一声,她堂堂帝国第一利器,竟被一道晴天霹雳砸中,华丽异世重生,变成了纨绔大小姐?当恣意无双的她,撞上冷酷残暴他,一切秩序,都将在他们碰撞中崩灭!
  • 彼得·林奇传

    彼得·林奇传

    1944年1月19日,一个男孩出生在了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帅首府波士顿。这个男孩就是以后被华尔街投资者称为“股圣”的彼得·林奇。波士顿始建于1630年,它濒临大西洋,是一座美丽的海港城市,距今已有380年的历史了,被公认为“美国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最有价值的城市之一。它是由一群受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由于这些人大部分都来自英国林肯郡的波士顿镇,所以为了表达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便把这个定居点叫做波士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