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5200000001

第1章 诗人要有“猛禽杀”之心——序杨罡诗集《亚历山大与女理发师》

周瑟瑟

杨罡近年的写作我较为熟悉,他每当写出一首诗就会发给我看。我会及时表达我的意见,好或不好我们无所不谈。我的意见他听得进,他不固执,有时他把一首诗改了多遍,但我却固执地认为最初那一稿最好,我会说出我的理由,好在哪里,他改掉的是一首诗最能打动我的写法,而变成了一首在我眼里没有特点的坏诗。他本来很兴奋,被我泼了一通冷水后,也不沮丧,我也有耐心,我说服他改回原诗。下面这首《猛禽杀》就被他差点改掉了我欣赏的写法,这次他要出版诗集,我看还是保持了原样。

我恨不得亲手杀死它

那只可恶的黑色的猛禽

它不停啄食我的妹妹

它来去无踪

它来的时候

总是破窗而入

在北方之北,每一回

我都能听到

玻璃被瞬间击碎的尖叫

从赣西北,远远传来

然后我看到我的妹妹

蹲在她的小屋里

大声哭泣

那双在春天种下玫瑰的手

鲜血直流

她以鲜血直流的颤抖的双手

掩面哭泣

她手上的血,一滴到地上

就变为花瓣

那只黑色的猛禽

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它总是时不时地

啄食妹妹那张秀美的脸

并留下暗红的疤痕

啄食她那双清澈的眼眸

现在,那里已空洞无光

它还啄食她那颗善良的心

如今,那颗善良的心

早已分不清

何为善良,何为邪恶

何为幸福,何为希望

它甚至感觉不到痛

也感觉不到爱

它只能偶尔感觉到悔恨

当她悔恨的时候

它啄她的心就更为猛烈

它不停啄食我的妹妹

那只邪恶的黑色的猛禽

我恨不得亲手杀死它

——《猛禽杀》

杨罡的作品大部分我都读过,还不止一次读,这首《猛禽杀》第一眼就抓住了我。杨罡处理情感、语言与叙述的手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叙述直接,不绕弯,第一句上来就是:“我恨不得亲手杀死它”,没有任何铺垫,正是由于他的直接,全诗一开始就有了凶狠的效果。

杨罡这首诗无疑为现代诗写作提供了一个样本,如何让诗直接进入诗的核心,而不在诗的边缘打转,直接有效地进入,不让诗停顿,他做到了。“那只可恶的黑色的猛禽/它不停啄食我的妹妹”,很快他就给出了诗的基本事实。这就是全部真相,但杨罡没有一味陷入对真相的阐述,而是抛开诗之外的逻辑去创造属于诗本身的那一部分——诗的想象在杨罡的写作里上升到了现实之外的高度。

猛禽与妹妹是诗的两个对立主体,而我是谁?我是在诗的开始与最后强调的“我恨不得亲手杀死它”的那个人。猛禽是“邪恶的黑色的”,这是诗人的叙述策略,给出一个喻体,然后不再回避喻体的本来面目,它是“邪恶的黑色的”猛禽,它的“破窗而入”撕开了妹妹的善,“啄食”的动作反复出现,增加了诗的残忍与血腥。

善与恶的对立,诗的叙述在一个基本的事实里进行,善恶厮打却不混乱,杨罡有条理地讲述,让读者明白了诗的现实。他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隐喻,这首诗之所以写得惊心动魄,是因为杨罡抓住了损害与被损害之间的冲突,当损害到一定的程度,损害变得更加的凶猛。

杨罡的写作一直在口语的快感中狂欢,而这首诗却是在损害中达到了痛苦的狂欢。“当她悔恨的时候/它啄她的心就更为猛烈”,损害才是诗的真相。而善良、幸福与爱却已经麻木,或者沉溺于被损害的快感。

“我”目睹这场损害与被损害的游戏,“我恨不得亲手杀死它”是作为哥哥的真实意愿。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下的作品,并不一定就是生活的事实。杨罡显然将诗从生活中拯救出来,高于生活不是什么技巧,诗的高度取决于诗人内心的情感有多炽烈。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心灵的角斗场有多大,诗的内部空间就有多大。杨罡营造了现代诗紧张的气氛,“它来去无踪/它来的时候/总是破窗而入/在北方之北,每一回/我都能听到/玻璃被瞬间击碎的尖叫/从赣西北,远远传来/然后我看到我的妹妹/蹲在她的小屋里/大声哭泣”,我们沉浸在诗的紧张气氛的扩张之中时,会以为他所写的是真实的生活,其实诗就是诗,诗与生活可以是两码事,只是这首诗在虚构中获得了真实的效果,让人误以为杨罡在写一段痛苦的故事,差点忘记了他虚构的细节,这正是诗人将虚构营造出真实氛围的策略。

读完全诗,我们不仅要追问:“猛禽”到底是什么?而妹妹又是谁?杨罡把形而上的写作引向何方?

对美的破坏,对善的侵害,对生活的占有,这样的遭遇我们常常面对,却无能为力,“我恨不得亲手杀死它”也只能是对恶的回应。站在恐怖主义向人类发出挑战的时代来理解这首诗,或许我们能读出更多真实的痛苦,诗中妹妹“鲜血直流的颤抖的双手”与她“掩面哭泣”的场景无不令人动容。

但杨罡不是一个煽情的诗人,或者他把自己的本来面目隐藏了起来,他坚持以一种冷却的手法处理炽烈的情感,坚持以客观的叙述表达爱恨。正是这样客观的写作方式让这首诗达到了情感冲突与压抑的巅峰。

杨罡的虚构又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如今,那颗善良的心/早已分不清/何为善良,何为邪恶/何为幸福,何为希望/它甚至感觉不到痛/也感觉不到爱”,这样的表述如果在别处会显得轻浅,而在此处则有了沉重与无奈,让我们看到了被损害后的善,善永远在善应有的地方,“它只能偶尔感觉到悔恨”,而恶也在恶应有的地方,“当她悔恨的时候/它啄她的心就更为猛烈”。

杨罡难道藏有诗的秘密?他第一次发这首诗给我时是征求修改意见,他改了几稿均被我否定了,我相信他的第一稿是最好的。

“猛禽”是邪恶的力量,是黑暗的象征,而妹妹是美好与善良,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妹妹。形而上的写作包含了道德、正义与良知,更是人性深处对美与善的保护,对邪恶与黑暗的咬牙切齿。我们见多了这样宏大的人类主题式写作,但杨罡这首诗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效果。

杨罡并不是一个持续写作的诗人,他应该有多年不写或离开诗歌现场很久了,他与我联系上后,才有一定的创作量。一个人如果离开诗歌现场太久,要想尽快恢复对诗歌的敏锐感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丧失掉了诗歌的敏锐感觉,要找回来很难。

在我的印象里杨罡的写作并没有多大困难,他对诗歌的敏锐感觉一直在,并且还很强劲。这主要体现在他与语言的顺畅关系上,他不是一个为难自己的诗人,他的诗歌态度在有话要写的层面,这是一个把脑子里所想付诸诗歌写作的人,不绕弯,直接写下他想写的诗歌,他把诗歌变成舒服的或者与生活平等的表达。不像有些人把写诗这件事弄得神乎其神,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小到让自己变得痛苦不堪,大到丢了性命。

而杨罡的写作在我看来是生命里自然溢出来的一种状态,包括我特别欣赏的《猛禽杀》都是自然溢出来的作品,与他这个人的写作状态是贴身的,是一体的,不把自我的敏锐感觉与诗歌分离,而是紧紧贴在一起,是一个好诗人的写作习惯,或者说是一个人能否成为好诗人的前提。不为难自己或许是外在的,但杨罡本质上关注的是个体的真实感受与他内在的生命经验。

杨罡的作品还有一个自然的属性:吟唱与忧伤。他很大一部分作品呈现了一个中年男人畅快淋漓的吟唱与无所顾忌的忧伤。

他的诗骨子里有一股欢快或忧郁在涌动,他在《向日葵》一诗最后写道:“在灿烂笑容的背后/你心中那深埋的悲伤”,无论是忧伤情绪还是吟唱风格,都不属于当下诗歌的流行元素,但我相信这是杨罡骨子里的本来面目。通常我们说什么人写什么诗是有一定道理的,杨罡说他从小多病,他温文尔雅,我看他骨子里是忧伤的。他属于有自己的写作路数的人,这一点不让人担心。

北方的炼丹炉

高耸着,直指苍穹

冒着接天的乳白的浓烟

在凛冽的寒风中

寂寞燃烧

——《炼丹炉》

“炼丹炉”又是一个绝妙的诗歌喻体,而我要说的是杨罡敏感的心,他写的是怀乡病,但在异乡人的忧伤里渗进了小小的超脱,甚至在他的诗里有不少嘻戏与幽默。尤其是他近两年的作品越来越试图消解生活的压抑,而在消解中去创造诗歌的价值与意义。

再看他的吟唱:

蟋蟀把歌声撒在花下

萤火把灯笼挂在草间

青蛙扑通跳进荷塘

黄狗趴在地上支棱着耳朵

爷爷咕嘟咕嘟抽着水烟

奶奶有一阵没一阵摇着蒲扇

梨树下横着那张竹榻

竹榻上躺着那个少年

那个小小的少年啊

正仰望着星空

——《梨树下》

典型的乡村谣曲,透出淡淡的少年的生命体悟。杨罡本人好像也偏爱这类作品,这可能与一个从小多病的乡村少年的生活有关,也可能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少年的成长有关,其实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生命体验与成长过程中的人文影响。

记录个体生命的人文感受,包括生活与历史场景的记忆,是诗歌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不可回避的路径。杨罡在少年时浸染的忧伤之美延续到今天,恰是他忠于个体生命从而回应命运的体现。

而杨罡的嘻戏与幽默消解了生活的无聊,与我所说的“卡丘主义”美学原则保持了一致。他作为“卡丘主义”诗歌群体中的一员,创造了他的认知与有趣。

电剪的吱吱声一会儿就停了

女理发师把白色的围布轻轻一掀

白头发与黑头发一股脑掉到地上

中年男人顶着光头走出了发廊

铺天盖地的夜色,如此温柔

立刻还了他一头浓密的黑发

——《亚历山大与女理发师》

《亚历山大与女理发师》一诗还原了生活的现场,有趣的对话让生活变得不那么沉重与压抑,从一个角度消解了《猛禽杀》的痛苦与无奈,让诗歌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支点中找到了平衡。他已经形成了一种后现代性“卡丘”式叙述与形而上的隐喻式批判。

从这部诗集看来,杨罡既有痛苦的批判,又有欢快的吟唱,更有无边的嘻戏与幽默。为什么我没有建议这部诗集叫做《猛禽杀》而建议叫《亚历山大与女理发师》,因为我觉得他这部诗集更多时候是在生活的现场表达他的态度,而不是在隐喻中批判。虽然我很欣赏一个诗人常怀“猛禽杀”之心,保持对生活的怀疑、消解与批判的态度,但杨罡毕竟属于他自己,任何评论都只能佐证他在某一阶段的写作。

杨罡还会写出什么好玩与有趣的作品?或者他还会拿出更猛的“猛禽杀”?对于他这样把写作与自我贴身的人,二者都有可能。

2015年11月15日于北京树下斋

周瑟瑟,湖南人,现居北京。著名诗人,小说家,卡丘主义诗歌主要倡导者,纪录片导演。著有诗集《尘世的礼物》《私有制》等9部,长篇小说《暧昧大街》《中关村的乌鸦》等5部。

同类推荐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

    在叙述中,说者先要被说,然后才能说。主要靠主体意识回向自身才能出现。《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由赵毅衡所著,本书介绍了叙述行为、叙述主体、叙述层次、叙述时间、叙述方位、叙述中的语言行为、情节、叙述形式的意义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读者阅读学习。
  • 掌纹

    掌纹

    本文诠释了乡村人事的重量,这重量是那么的沉重。这份沉重是生而为农人的艰辛,是在田地上用汗水和泪水浇灌的人生。
  • 黄河手记

    黄河手记

    请不要怀疑这是事实,这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故事。那里面有平凡人的不平凡经历,普通人的不普通之处,我们为之震撼,我们无法移去目光,并且要让更多的人关注这样的人生!这段话写在《榕树下》对《关注》栏目的注释里。正是因为这样一段话,才使我下决心将这些纪实的文字和图片交给《榕树下》。是的,你不要怀疑它的真实性。生活在城市,生活在优越或者说生活在因繁华而困惑中的我们,不会想到,在黄河边,有那样一群人,有那样一群孩子,他们挣扎在生存与饥饱中,他们奋斗在求知与无望中。是的,当我在无意中把目光投向他们时,就再也无法移去。
  • 从捕鲸船上一路走来

    从捕鲸船上一路走来

    本书是著名学者孙康宜的学术人文随笔集。分为“学术生涯”“师友交游”“生活记趣”“社情洞见”几部分,在书中,作者以学人特有的教养气度,将她与文化耆宿张充和,著名作家沈从文、施蛰存,知名学者叶嘉莹、夏志清的交往娓娓道来;对《冷山》《钢琴课》《廊桥遗梦》等经典影视作品的人文阐释,孙教授以跨文化研究的眼光观照,高屋建瓴,别有新见。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都市仙

    重生之都市仙

    前世的遗憾今生弥补。只想普通,却碰到大世当前。(简介无力,请勿吐槽。)
  • 乔爷的世纪豪宠

    乔爷的世纪豪宠

    初次见时,她7岁,他15岁。“咦,被这个小东西咬到了,竟然没晕倒还保持清醒,还蛮厉害的”女孩面带好奇的看著眼前的少年。“救我”嘶,到吸一口气,睁开渐眯的双眼看着眼前的小女孩“你怎么知道我可以救你,我只一个8岁的小孩子而已”嘲讽的说到。“救我”“。。。。。。。”“喂,你这个人真是奇怪,我都说了我只一个8岁的小孩子而已,怎么救你,再说就算我可以救你,又凭什么救你,我们素不相识”“你认识它,所以请你救我”“哼”小女孩无奈的拿出随身带的手帕,从口袋拿出一瓶黑黑的药,看着极为诡异,轻轻的将药撒在伤口上,用手帕稍微包扎了一下。“哼,看什么看,这个手帕很干净的,洋洋哥哥都没有,问我要我都没给,现在给你拿来包扎脚,你还嫌弃”当女孩抬起头来,看到眼前人盯着自己的手帕,以为是他嫌弃自己的手帕脏,心中有说不出的怒火“不是的,我不嫌弃,谢谢你”女孩的怒火打断了看她的眼神,听到女孩的话,此时男孩的眼中有着一絲的无措“哼,忘恩负义,不可原谅”“。。。。。。。”再见面时:她18岁,他26岁“Sorry”女孩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嘴角挂着浅浅的笑,却一不小心撞到了男人的身上。当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迎面扑来,男人很自然的抓住女孩的手,往身边拉了拉。此时,女孩察觉到不对劲终于抬头见自己的手被另一只手抓着说到“先生,我都说了对不起了,你还抓着我的手干吗?可以放开我吗?”“。。。。。。。”男人只是抓着女孩的手不言。“这位先生,放开你的手,要不然我就喊非礼了”“。。。。。。。”“喂,能不能先放开我的手”“。。。。。。。”“嗯?不会是聋子吧”女孩小声的说到,在昏暗的环境下看不清男人的面容,只能看到一只修长有力,骨节分明的手。年少初见,却留下了最深的印记,给彼此种了最美、最深的缘份和牵绊。本文宠宠宠,可以甜齁人心,女主强大、男主更强大。文文刺激、惊险,亲情、友情、爱情满足一切美好,最重要的超虐单身狗的男女主情。
  • 世界上最美的人生哲理书

    世界上最美的人生哲理书

    人生总是充满了想象,展示着千姿百态。人生是琐碎的,也是深刻的。我们总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指导人生的哲理,而寻找的往往就在身边。寓意深远、文辞优美的小故事体现了诸多人生感悟:看似简单,却独到精辟;看似平常,却真切动人……像一杯佳酿,不管是浅尝。还是细品,都别有一番味道。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一次次的选择也决定了一次次的正确或错误、成功或失败、幸福或悲伤。只有选择了正确,才能体现出我们努力和付出的价值。昨天的选择决定今天的命运,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前途,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血鸢泪

    血鸢泪

    他的残暴冷酷,从来不在那个女子面前显露。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他让她成为他所有女人的眼中盯。在众女人的勾心斗角中,她承载着一次又一次的伤害。##############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强国一句和亲,想要最美的公主,却换来公主的死。为怕君王动怒,而她,却要承受那公主所躲避的命运。凤冠霞帔,她被迫走上代嫁的路。可公主之容早已透露,纵有天赐绝色,也无能力消去帝王万千怒火。和亲队伍当场处死,两国友谊立破。也许是美颜绝色,他决意留她一命。~~~~~~~一夜侍寝,却只是没有身份的宫奴。得过宠幸的宫女身份,让她成了后宫主子们发泄的对像。一次又一次的身体伤害把她折磨得死去活来,她都只能咬唇一步步的走过。只因她在顶替着十几万国民而活,再多的伤害她都能咬唇撑过。可他怎能如此对她?将她摆在高位,让他所有女人以为他有多宠爱她,实则在她宫殿的床上跟她最要好的朋友交欢。站在房前,听着他们的欢笑声,她如五内俱焚,泣涕如雨到天亮。~~~~~~~~~~~~~~~此文可能会有些虐,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哦!点进来的朋友,望你们能收藏起来,相信敛心,这绝对是一个值得一看的作品。收藏+票票+留言谢谢!、、、、、、、、、另外声明,这绝不是悲剧结局的文,大家可以放心的看。*推介敛心新文《误惹黑心王爷》(强悍型女主)侧妃,一个不高不低的身份。王爷,一个不冷不热的男人。他讨厌她,在洞房花烛夜便不吝啬的让她知道。好吧!既然他讨厌这场婚事,而她也不想跟没感情的男人发生那种事。那么她就来个提议吧!就当一对表面的夫妻。*“脱衣。”突然从他口中说出的一句话叫她硬生生的吓了一跳,呆呆的看着他有点无法反应,不确定的问:“你刚刚说什么?”“脱衣。”他明显有点不耐烦。“为什么?我不要?”“你不要?”像是不相信自己所听到的,男人的浓眉紧皱,双眼警告的瞪着她不放。“我不要。”*瞪着她如何假造落红,他只是眉头一皱,转身走出新房。她说只当假夫妻?哼,只是一个没有地位的女人,她以为在他的地方上能表示意见吗?*推荐一下敛心新文:《冷君弃妻》凤冠霞帔,她却等不到那个该出现迎接她的夫君。洞房花烛夜,她却惨遭冷落,独自面对落泪的花烛。她是切底被弃了吗?尝试讨好,只遭到一再的冷淡及讨厌。淡然以对,却得到莫名的怒火对待。
  • 农庄男孩

    农庄男孩

    青少年读者们,成年读者们,让我们翻开《小木屋》系列小说。走进开拓时代那充满艰辛、奋斗、有坚定信念与创造力的历史画卷中去。走进拓荒者们那淳朴、乐观、率真而纯净的心灵中去吧!
  • 君临九幽:猎天神话

    君临九幽:猎天神话

    猎杀了天地,我就成为主宰!QQ群:135271878欢迎大家加入!
  • 走过花季雨季(上)

    走过花季雨季(上)

    《走过花季雨季(上)》是我社“青少年健康成长”系列作品之一,本文分别从走出迷茫心理、战胜缺陷性格、拥有美好情感、建立友好人际四个方面,诠释了为什么需要克服病态心理、不良性格、错误情感、错位人际,怎样塑造健康心理、良好性格,获得美好情感,构建良好人际。生命走到青春时节、也就是到了最灿烂的花季。这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季节,一个渴望自由的季节,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季节。无可否认,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每一位青少年都会追求卓越、立志成才。
  • 限时闪婚:男神,悠着点

    限时闪婚:男神,悠着点

    如果一个男人仅仅只是因为同情一个女人,就要公开保护她成为她的保护伞的人,而置自己的女友于非议当中却还要她装大度支持他的作为,那么这样的男人终有一天他的心也会分给别人的。面对男友的叛变,景熙遭受非议,记者招待会上安在焕现身坐实两人陷入爱情的事实。当着广大记者、媒体,安在焕亲昵地揽着景熙的双肩,深情地看着她道:“她坚强、忍耐、不服输的性格成功地激发了我对她的保护欲,有人不识金镶玉,那我安在焕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呢!”安在焕说过:“我感谢有那个不懂得好好珍惜她的人,因为他的不懂得珍惜,才让我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美,最值得珍惜的人!”
  • 与草荣枯

    与草荣枯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与草荣枯,与一种清苦的古歌不期而遇。以现代诗为引,续写诗词中的百转千回的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