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5600000001

第1章 冬宫 拷问我的想象(1)

【冬宫 拷问我的想象】

到圣彼得堡,自然要去看闻名遐迩的冬宫。

没想到,汽车一拐上涅瓦河畔的大道,还没见到什么巍峨的高楼,导游就伸手一指:喏,这就是冬宫。冬宫,就是这样低矮地蛰居在平静悠悠的涅瓦河畔的建筑?心里暗想:我们外滩哪一幢高楼都比之高大伟岸雄奇得多。然而再仔细地端详,冬宫的富贵华丽、恢宏精美的气质就愈益浓郁生发,那种辉煌夺人眼球,摄人魂魄。

确实不能小看了这仅有三层的楼房。它沿涅瓦河一字排开,长约230米,宽有140米,而高度不过22米,但几百年来,它以自己独有的形态和风格,征服了世人。在蓝天白云和河流的温情呵护之间,它的雄性壮美,熠熠生辉。整体建筑气势如虹。早在19世纪中叶,当时的俄国就颁布了一项特别法律,圣彼得堡所有的建筑,除了教堂之外,都不得超过冬宫。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笔者在圣彼得堡建筑保护委员会考察交流时,这个委员会的主席还颇为自豪地介绍,他们坚持限高至今,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突破,这是这座城市的骄傲。诚然斯言,站在涅瓦河畔的桥梁上,极目两岸,建筑与天空的黄金分割比例,仿佛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天空是美的,河流是美的,而人为的建筑也是十分和谐的。我不禁感慨:中国古人推崇的“天人合一”,在西方的建筑不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走近冬宫,这巴洛克式建筑风采更加绚烂。蔚蓝色与白色相间,外部结构和装饰注重严格规整,雕饰也丰富气派。阿特拉斯的巨神群像提升了一种艺术震撼。而四周的柱廊,对称相应,又平添几分庄严。令人称奇的是:冬宫在壮观之余,一些细部的雕饰精致入微,颇见匠心独运。这种精致,在外墙楼角,在窗上饰框,也在浮雕的布设上充分展现,且不说室内的装潢是修旧如旧,保持了原创风格。紧挨着冬宫行走,艺术想象的翅膀会情不自禁地舒展,这一刻无比美好。

但是,还是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建筑,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与战争、起义、炮火一类的字眼所关联的,而如今竟是完好无损,它竟然是当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它的馆藏一点也不逊于卢浮宫!据史料记载,叶卡捷琳娜二世,十八世纪的俄国女皇,最初从德国购置了数百幅名画,藏于楼内,并将此楼命名为“艾尔米塔奇”(隐宫)。从此开始,冬宫开始兼容并蓄天下宝物。直至今天,这巨大的博物馆已拥有各类珍贵藏品达到270余万件。这些藏品有代表史前文化的物品,也有来自巴比伦文化的埃及艺术作品,以欧洲国家为主的油画和雕刻是这里的主角,俄罗斯本身的艺术品自然也添列其中,由此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震撼力。这里有几处本文不能不点到。在小埃尔米塔室的铁孔雀是天下一奇,那个金灿灿的铁孔雀,栩栩如生,翅膀上镶嵌了许多粲然夺目的宝石,这铁孔雀和另一只铁山鸡、铁猫头鹰组合成一台精彩的演绎。当工作人员启动发条后,孔雀会缓缓开屏,而且张着美丽夺目的翅膀旋转,铁山鸡则发出啁啾的鸣声,猫头鹰的双目炯炯,也有一次华丽的转身,给所有游客都带来惊喜和欢笑。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圣母丽达》也是观众瞩目之处。它和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圣母那份安详,凝视一刻足以回味终生!伦勃朗,这位荷兰伟大的写生派画家,也在这里展示了他的天才的杰作。彼得大帝创造了圣彼得堡的奇迹,他被后人尊崇也是情理之中。冬宫就有彼得大帝的专门展厅,彼得大帝生前的用品,在这令人驻足。他的蜡坐像,更是令人注目。据说,蜡坐像的头发是其本人的真发,由此可见馆藏如何珍贵了。

在冬宫,真的难以想象,据说有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作品,100万块硬币和证章,22.4万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银制品、宝石与象牙工艺品。它们和冬宫自身的建筑,相互辉映,从而使得这个建筑宫殿更加富有内涵,更加具有生命力。

这本来属于皇室的冬宫,初建于1754-1762年,战火中两度毁建。我更难以想象,站在涅瓦河对面,今天还可看见20世纪初的“阿芙乐尔”舰,它的炮口仍然直对着冬宫。当时,只要它发怒,冬宫迅即残破不全了。那时资产阶级政府正占据冬宫,那隆隆的炮火一定会让十月革命者十分解渴,那些大理石,孔雀石以及包金、镀铜装饰,也许瞬间灰飞烟灭。但这一切并未发生。它只是放了一下“空炮”,作为攻打冬宫的信号。冬宫完好无损,依然静卧在涅瓦河畔,并更具魅力。俄国人,这一点,真让人佩服!

在广场中央,又见一根纪念柱,名叫亚历山大纪念柱,高耸入云。据说,它重达600吨,是用整块花岗石制作而成的,它稳稳地站立在基石上,一切靠的是自身力量,顶尖有个天使,又给人以诸多想象……

冬宫/你以你的恢宏和瑰丽/改变了我的印象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轰/和工人士兵的起义/熔铸了你的形象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珍藏/被一丝硝烟/粗暴地遮挡

十月革命/还你清雅和/艾尔米塔什的芳香

拉斐尔长廊/溅起/世人惊奇的击掌

埃米尔塔什宫/绽放/孔雀开屏的灿烂金光

伦勃朗/让浪子回头/丹娜埃也令人神往

达·芬奇/令游客止步/圣母丽达何等安详

这古老的绿色的建筑/本身就是/涅瓦河畔的艺术张扬

真像一个套娃/层层叠叠/拷问着我的想象

卢浮宫和大都会/一定妒羡/你的无可比拟的库藏

我匆匆一瞥/也把你/收进自己的心房

【普希金,我失礼了】

我少时莫大的遗憾,就是未能与普希金生于同一年代,因为那就永远失去了和诗人饮酒论诗、促膝论文的机会。可以想见,这一次俄罗斯之行,我对拜谒普希金故居是多么憧憬。很遗憾,这一次还是被搞砸了。

在莫斯科,我已在普希金与其娇妻的双人雕塑前,无限虔诚地留了影。凝望着凝固的普希金,他那音乐一般的诗句又在我的心里流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可到了圣彼得堡,一切都被一个导游给忽悠了。这个导游其实是一个中国留学生。他是在读书之余揽上这份为国人做导游的活。小伙子二十左右,在这个年龄,吾辈不少人已熟读甚至能背诵普希金的诗了。作为当时的文学青年,我的抽屉里已积淀了百十首诗作,虽然未公开发表,但那份澎湃诗情,至今仍难抑制。小伙子本来蛮可爱,有问必答,显得热情而从容。一路上按既定的景点线路,倒也顺顺当当。圣彼得堡如贵妇人一般的神韵让人颇有感受。在车上,小伙子竭力向我们介绍了涅瓦河畔的夜景,说是在涅瓦河畔游览,更能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船上还有民族歌舞,有美食小吃,不游的话,一定十分遗憾。我们被说动了,也没在意要加多少钱,反正晚上空着,就让他赶紧预订了。到了下午,我还惦记着普希金,惦记着皇村,连忙催问何时到皇村参观,小伙子似乎很诚恳地说:“你看,都下雨了,再去皇村已来不及了,到了也该关门了。”我有点发急:“那怎么行,皇村一定要去看的。”“但去了也关门了,还要耽搁我们上船游涅瓦河。”小伙子说。小伙子是这里的权威,既然这么说了,去了就折腾了,我顿时感到怅然若失,直后悔怎么就没提个醒,拉掉一个景点,也可去皇村看看呀。同伴们心是向着我的,对导游事先不告知也都有不满。但事已至此,也不能扫了后边的游兴,也只能就此安排了。我不吭声,大家也就作罢了。或许涅瓦河上的游览可以找回那份愉悦吧。

满怀期望地登上了游船,可船刚出码头,就明显感觉上导游当了。船舱逼仄压抑自不用说,两旁的玻璃窗紧紧封闭着,也感觉不爽。表演的明显是一个草台班子,歌之舞之,倒有点俄罗斯味道,可品位并不佳。每一段表演之后,到游客身边又咕噜和舞蹈一番。这粗俗的热情,有些让人承受不住。末了,还变着法子要小费,你不给,她(或他)就在你身边逗留不走,搞得也挺狼狈。小伙子在一旁闭目养神。后来知道,导游之前报的价是包含小费的,但他装模作样,最后我们只能多掏了小费,至少不想当场让俄罗斯人下不来台。那晚的游览效果可想而知,心情不佳,再好的景致也要大打折扣了。我们这个文化贫乏的小伙子拿走了精髓,可给了我们粗鄙,感觉实在不妙。小伙子是知道普希金的,但他绝没有我们这上了年纪的人对诗人的挚爱和感佩。俄罗斯人自然对普希金也是颇感骄傲自豪,甚至有些顶礼膜拜,据说,20人就拥有一套普希金诗集,于此可见一斑了。可在俄罗斯,我还是与皇村失之交臂。

那天清晨,我很早即醒,写了一首三十六行诗,写给普希金:

你是诗歌王子/讴歌大海/讴歌爱情、自由

你音乐一般的诗句/长久地/在我的心灵鸣奏

我少时莫大的遗憾/是未能与你/生于同一年代

那就永远失去了/和你饮酒作诗/促膝论文

甚至于不能/阻止你无聊的决斗/乃至抛弃了所有

这是诗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滑铁卢/时间仿佛已经停留

然而真的失礼了/皇村,我竟擦肩而过/一切迷失于一个文化贫血的导游

就像多年鬼使神差/我弃最爱的文学而走/至今在诗歌之门晃悠

我看见你的海了/波罗的海/那么平静悠悠

那是你诗歌的元素/是充满激情的因子/此刻竟会如此安谧

也许决斗使你解脱/死亡/让你走向了真正的自由

普希金/为何到了你的故乡/我却这么轻易就被忽悠……

【太近的灾难】

五月,本来是一个红火的季节,现在,它让国人的心中多了一道伤口,永远无法结痂的伤口。今年(2011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三周年。想起了这几年频发的一连串的灾难,不由得又陷入一种沉思之中。

三年前,汶川地震的实景通过电视画面残酷地展示在国人面前,让我们身临其境,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发生似的。惨烈的镜头,令我们震惊、悲恸,又为其中不断呈现的人间大爱而深深感动。那几天晚上,我都守候在电视机前,眼泪几乎都来不及擦拭,任其潺潺流淌。是的,如果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令世人震惊,那么,汶川大地震,带来的是更巨大的震惊。这并非震级决定,因为现代的媒体时时刻刻都把我们的弦绷得很紧,也因为,开始富裕和更加理性的国人,对生命,对同胞又有了更多的尊重。而抗震救灾中,一个个充满人性的镜头和故事,又再一次冲击了国人的灵魂,多少人泪水潸然,那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濯。行军礼的小男孩,用自己的奶水喂哺伤员的女干警,乃至用自行车扛着遇难妻子的中年男子……都引发了多少唏嘘和感喟。汶川地震,也让国人更加团结,大家不约而同地投身各种方式的抗震救灾的工作之中。我在地震的第二天,便写了一首诗歌,题目为《四川,我们和你在一起》。很快见报,成为国内正式报刊最先发表的有关汶川地震的诗歌,也引起一片响应,成为一些专家学者关注的现象。这些日子,据说很多地方的刑事案件等也有明显下降,灾难的突来,有一种威慑力,也有一种人心的向善力。

之后,2010年8月7日舟曲又爆发了巨大的泥石流,吞噬了多少生命!自然的现实,又一次重重地撞击着国人。面对洪水和淤泥里依旧掩埋着的同胞的尸体,深切的疼痛,在国人的心里剧烈发生着。多少人夜不能寐,多少人泪不能止。又有多少人又一次投身捐献或者志愿者的队伍,向需要帮忙的同胞,伸出了援助的手。

泪纷纷洒落。这泪不只是悲悯,还凝聚着一种真情,凝聚着一种深挚的感动。国人的心,仿佛也更近了。

多少动人的故事也不断地在发生着,有一段时间,我被电视报道中的香港男子阿福的事迹深深感动。这位生于香港长于香港的男人,将在危难之中拯救受难者为己任,无数次义无反顾地走向了灾难现场。四十又六了,他尚未娶妻也无子嗣,但十年来,他志愿为公益而奔忙,从容淡定,把厚实的爱给了最期盼帮助的孩子。玉树地震之后,他迅速赶赴现场。那一天,正巧在孤儿院,地震发生了,他完全可以脱逃,但他把孤儿院师生的生命看得很重很重。他拼死要把他们拽出死亡的影子。那一幕在电视屏幕传送,我看得十分真切:他最后的一抹微笑,仍是憨憨的,还在关注别人。那微笑所迸发出的力量,惊天动地,让山脊挺直。

我真正的感叹是:谁说这并非英雄的时代,这时代最珍贵的,一定是大爱无疆!英雄阿福呀,用他的深爱,用他的行动,又做出了崭新而实在的诠释!

四月的玉树,揪紧了亿万人的心。你是祖国的伤痛,那骤然而至的震裂,撕碎了多少人的神经,也惊醒了世俗的懵懂。四月,飘逝的灵魂,不会远去,已矗立成那一棵棵青松。祖国呀,我们都在为你祈福,玉树临风,你会在四月还大地一个神奇的激动!

四月又让随之而来的五月更增加了一份凝重,成为国人的难忘的月份!是应该感伤还是激奋?

我们无法躲避,但我们可以选择应对!

我们可能失败,但必须尽心竭力!

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我们沉思。沉思,就是为了获取明天的自信。

有一位同事就曾对我说过,经历了这几次大的灾难,他觉得人与人之间又多了一番亲情和关切。原本“各人自扫门前雪”的邻居街坊,也亲密许多。相同的命运,会促成人们互相有更多的感情的交流甚或依赖。大家是作为人类这个整体的一份子,才在同一个地球生活的,没有理由互不理睬甚或心生隔阂。

今年日本特大地震和海啸,又一次冲击着国人。灾难,又一次如此近距离地再现在我们的面前,即便是曾经对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国,我们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作为次生灾害的核电能的泄露,也引起世人的关注,心都被揪紧了,也为日本人民祈福,但愿平安吉祥。

太近的灾难,不会让我们犹豫什么,彷徨几多。原来人间有爱,人间大爱是至高无上的爱呀,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需要淡定,需要坚韧,但我们同样需要用爱去挽救那些受伤的心灵。

太近的灾难,也让我们懂得许多,彻悟许多。人类本来就是一个地球村的人,在艰难中要抱团取暖,在社会生活中,也要互相支持和关切。人啊人,只要有爱,就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灾难。

让灾难成为人类的一次洗礼吧。这样,人类的发展,才会继往开来!

同类推荐
  •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古代闺恋诗词三百首

    闺恋诗词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始终,历朝历代都有数不清的痴男怨女伤春悲秋,相思悼亡,因此都有优秀的爱情诗词留世。本书就是一本集中体现中国历代闺恋诗词的作品。作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精心选择出了三百首闺恋诗词加以注释,评析。通过作者详尽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些古代诗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与《论语》等儒家经典不同,《尚书》因其晦涩难懂,是一本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著作。目前市面上关于《尚 书》的图书全部是很学术的专业图书,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本书则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读本,以期对《尚书》这部经典著作的普及作出努力。 为什么要读《尚书》?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经典中的经典。自孔子编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以《尚书》为教材培养了三干弟子。从汉代开始,它就作为居于权威地位的教科书备受推崇,数千年间,一直充当着塑造中国心灵、中国固有文化的核心经典。《尚书》上起传说中的尧帝,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反映了这个时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论,偶尔也记录了他们的一些行迹。君臣们的言行虽然指涉甚广,内容宏富,但几乎都聚焦于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政治政之道与治之术。
  • 书生行止

    书生行止

    薛冰属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以致用的作家、学者。所著涉及城市史、地方志、插图、民歌民俗研究、小说创作、书话等诸多方面。《书生行止》是薛冰近十年散见于报刊的零星文字的结集。第一辑所收,多为薛冰与师友的交游,包括与无缘晤面的前辈的神交。第二辑是薛冰个人的阅读经历和心得,以及对藏书、读书活动的些许随感。第三辑属于“行”的内容,文笔活泼,说文谈史。《书生行止》是薛冰的读书“游记”,演绎了一段“六朝烟雨”古都的书生与书的旷世“恋情”。
  • 姑娘,你的勇气价值连城

    姑娘,你的勇气价值连城

    人生中这四样必须要有: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 茶馆

    茶馆

    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热门推荐
  • 八月之光

    八月之光

    女人从没想到老成会对自己说谎。嫁到八下村二十一年,女人早已看惯了老成的慢条斯理,而在他还是个瘦骨嶙峋的毛头小子时,就已显示出了性格中的沉静。二十一年光阴,仿佛全都凝固在了他那张黧黑的脸孔后面。从心灵到相貌,女人没看出他有任何改变。这天晚上,老成从容不迫地给女人讲述了自己的又一次塔镇之行,也像过去一样,没有流露出丝毫让人感到颓丧的神情。女人在锅沿上敲一下弯勺头,坚定地帮他做出总结:“有空再去!”本来种种情况足以引起女人怀疑。老成这次不光在塔镇滞留时间较长,且未按原路返回。
  •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帝国的分裂:1618-1648三十年战争史

    本书描写了1618年至1648年欧洲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是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来。旷日持久的惨烈战争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巨大灾难,也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这场大战,更能从中领略到席勒独特的文学魅力。
  • 百万理财系列套装(共10册)(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百万理财系列套装(共10册)(百万理财教育成长必备)

    《百万理财系列》透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由老师、家长带领故事中的小学生理解一个个经济知识,让孩子学会理财、学会选择和安排。故事生动有趣,图文并茂,对于经济知识的讲解配有多张表格、图片,由浅入深,简单易懂。
  • 恰红妆

    恰红妆

    她本是有才有貌的千金小姐,却因为家道中落,出嫁冲喜。不过半年,丈夫的姨太太上门陷害,她惨淡离婚。父亲去世,被继母以败坏门风为由赶出家门。原本以为遇上唐其臻,会让她的一生安然无虞,却不知道,那是她苦难的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道校草爱上我

    霸道校草爱上我

    最刚开始见萧怡的时候,苏黎并没有什么感觉。后来渐渐地发现,这个小姑娘有点聒噪,有点可爱,还有点孩子气。他以为,他俩就这样了,每天彼此看着对方,一起上课,一起考试,一起携手余生,可是时间证明,冤家不一定路窄。就像他和萧怡,明明已经懵懂地闯进了对方的生命,却可能只能看着对方的背影渐行渐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金刚药叉瞋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亿万富翁口袋里的创业经

    亿万富翁口袋里的创业经

    本书以马云、俞敏洪、柳传志、张朝阳、张瑞敏、史玉柱、牛根生等13位中国顶级企业家的创业心经为主题,研究和总结了他们的成功创业智慧。作者希望可以通过展示这些成为亿万富翁的创业经验和相关的创业理论,来为每一位准备创业或者是正在创业的人指出一条合理的创业之路。
  • 软妹称霸娱乐圈

    软妹称霸娱乐圈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愿意拿什么去交换?重生前,叶可儿是芸芸众生中最平凡不过的都市白领一枚,大龄未婚女青年,被家里三姑六婆的闲话逼的好几年不敢回家一次。而重生之后,过目不忘的大脑,加上重生后的世界和她之前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的文娱界。写书,写歌,做节目制片人,一不小心就成了华国文娱界大佬。而在她一步一步登上王座的同时,爱情也与她不期而遇。(不准叫我污方,对,老子一点都不污!!!)
  • 一生三万

    一生三万

    这本《一生三万》阐述了以人为主旋律的世界,在家有亲人缘,在校有师生缘,在外有朋友缘,在单位有同事领导缘,在陌生的环境里,有萍水相逢缘……面对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人缘,我们怎能不懂一点观人之法、识人之道呢?正所谓“人海茫茫,各有各的心肠”;又有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还有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爱人乎?防人乎?避人乎?交人乎?……其尺寸把握皆源于一个“识”字。识人方能鉴人、方能交人、方能用人、方能远人……识人之用大矣哉!
  • 西游之心猿

    西游之心猿

    上本书因不可抗力因素太监了十三在此跪拜各位读者老爷请求原谅,幼苗新书《自九叔世界不朽》以轻装上路,还请诸位老爷多多关照,十三在此跪谢各位。诸位老爷可以小看一下开头,觉得不爽或者想K我的可以在新书里(????)=?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