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3900000002

第2章 绊脚石(1)

王威廉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每周都要在广州和深圳之间往返一次。我带着在广州编辑好的图文资料亲自送往深圳的印刷厂,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图书公司不成文的惯例。深圳那边虽然有着国内最先进的设备,但是具体的细节还得我去把关。比如图片颜色的浓淡,以及文字的现场再校对等等,非得我守在机器身边不可。经理是个比我年轻不了几岁的小伙子,所以他对此感到过意不去,除了报销车费,每月还会给我多发五百元的奖金。不过,我还真不是图这点儿奖金的,谁愿意为了这点钱一个月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呀。我有我的心思:我是个浪漫主义者,不甘于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总希望在路上能遇见点儿新鲜事,让我的生活变得没那么贫乏。

但是一年多来,我几乎没有遇见过什么新鲜的事。每次走进列车坐下来,那种陌生的氛围,让邻座之间都保持着绝对的安静和矜持。当然,也没那么绝对,我主动搭讪的时候还是有过的,只不过相当失败。那次是因为邻座来了个特别漂亮的女孩子,穿着粉红色的长裙,手里不停地把玩着白色的苹果手机。我趁着她放下手机,百无聊赖的时刻,鼓足勇气对她说:“姑娘,我想和你做个朋友,可以吗?”她看了我一眼,冷冷地说:“不必了吧,我有男友了。”我尴尬得想砸开车窗,马上跳下去。

这是我第一次搭讪,也是最后一次,我觉得自己拙劣、可笑,像个典型的屌丝。那天的一个小时旅程,对我来说变成了酷刑,每一分钟我都被羞耻感反复折磨。我下定决心,再也不主动搭讪了。值得欣慰的是,迄今为止,我都遵守着这个诺言。更何况,我已经找到女朋友了,是同事的妹妹,一个简单天真的女孩子,闲暇的时候喜欢用鼠标在电脑上画画。对此,我感到心满意足。同时,我对这段旅程也逐渐感到了厌倦。

今天,又轮到我出发了。我到广州东站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半了,我估摸着到了那边不早了,不想再麻烦对方请我吃饭什么的,便买了一个汉堡,一边走一边啃。我在自动售票机前买了票,是五点半的。没关系,每次我都会提前上车,赶最近的那趟,而且每次我都能幸运地找到座位。这次,我提前上了五点的车。上车后,我一连走了好几个车厢,里边全都坐满了人,就连餐厅的座位也都被把持了。我暗暗叫苦,惨了,该不会站到深圳去吧。

我沿着车厢的过道慢慢搜索,希望能发现一个空位,我不想轻易放弃。说起来难以置信,我是在末节车厢的最末一排发现了一个空位。众所周知,车厢的一边是三连座,一边是二连座,那个空位位于二连座靠窗的位置,空位的旁边,也就是靠走廊这侧的座位上坐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我走上前去,问道:“奶奶您好,您旁边的座位有人坐吗?”她摇摇头,对我微笑了一下,头往里歪了歪,示意我可以坐过去。我满心欢喜,赶紧说着谢谢,从她前面挤了过去。坐下后,我认真看着她,又说了句谢谢。这时,我才发现她不仅有着深邃的眼窝,而且那略显浑浊的眼球中有着一抹淡褐色。——原来她是外国人啊!我刚才都没看出来。看来,衰老和死亡一样,将人的本质凸显出来了,人种之间的界限就这样消弭了。因此,对人的各种划分终究是简陋和可笑的。

“小伙子,你去深圳吗?”

我突然听见了一句标准的普通话,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那种优雅与沙哑。我扭头看看老太太,想确认下这是不是她说出来的。她正盯着我看,尽管眼皮有些耷拉,但淡褐色的眼睛依然充满了神采。

“是的,去深圳。”我不由感慨道,“您的中文说得真棒。”

“因为我就是中国人啊。”老太太说得很平静。她穿着一身淡绿色的长裙,她伸手把膝盖上的褶皱给抚平了。

“噢,您是俄罗斯族的吧?”我猜测道,心里竟然有些激动,终于在无聊的行旅中遇见有意思的人了。

“不是的,我出生在上海。”她的口音里的确有点儿沪上气息。

我不由琢磨起来,上海曾经遍布租界,说不定她是那些殖民者的后裔?但不知为何,我不想说出这个猜测。或许,联想起那个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时代,多少还是有些不快的。但这种不快也是极其微弱的,似有还无的,就像一阵烟雾。我本就不善于和陌生人聊天,这下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不过,我真的很想和她聊下去,我不由暗暗焦急。

“那您对中国的感情一定很深了。”我终于挤出了这么一句干巴巴的话。

“何止呢,我在中国一直生活下来,直到今天,整整七十五年了。”她薄薄的嘴唇在说话时会有细密的皱纹,但她的吐字如此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她的决心,要钻进别人的心底去。她完全符合我对祖母的想象,要是我的祖母还活着,我希望我的祖母也能像这位老太太一样说话,把人生的智慧用坚定的语气全都灌输给我。

“您和我的祖母一样大,比我的祖父就小一岁。”我鼓起勇气,说出了口。

“哦?他们在深圳吗?”

她来了兴趣,这让我非常高兴,但想起我可怜的爷爷奶奶,我又非常失落。

“他们不在深圳,也不在中国,”我卖了个关子,用手指向上指了指,说,“他们在天上。”

“愿主保佑他们。”她轻轻说,更像是说给自己听的。她两只手握在了一起,分开,又握在了一起,仿佛在寻找一个最佳的位置。

“谢谢您。”她真诚的样子打动了我,我按捺不住,开始了诉说,“我没见过他们,他们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死掉了。但我还会想起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

“可怜的孩子,看来我们是同病相怜的人。”她扭头看了我一眼,那种柔和的目光像是一种看不见的抚摸。

“您也没……”

“是的,我也没见过我的祖父祖母,他们也在天上,是在奥地利的天上。”老太太微微一笑,嘴角还有浅浅的酒窝。

“哦,您的老家在奥地利。”

“奥地利,维也纳。我的祖父祖母都是音乐家,一个拉大提琴,一个拉小提琴。他们很幸运,因为他们在1937年感染了肺炎死掉了。”

“为什么说他们幸运呢?”我不解。

“因为1937年是1938年的前一年。”她耸耸肩膀。

“哦,”我想了下,还是问道,“可二战不是1939年才全面爆发的吗?”

“是的,但1938年开始,**对犹太人的迫害就已经全面公开化了。他们砸烂了我们的每一扇窗户,他们开始抢掠,开始杀人放火……他们已经失去了人性,失去了人类正常的理性和审美,他们面对着满大街的玻璃碴,竟然还起了一个很美妙的名称:水晶之夜。”

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老太太是犹太人。我心里涌出了更多的好感与好奇,还被她语调中的克制与平静给彻底征服了。她当然是在控诉,却如此不动声色,像讲述一件家长里短的小事。

“不好意思。”我嗫嚅着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说,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应该唤起老人的痛苦回忆吧。

“孩子,你难道不觉得死于肺炎要比死于奥斯维辛幸福得多吗?”

她看着我,干瘪的嘴唇露出了隐约的笑意。我不敢直视她,我觉得像被扒光了丢进了冷库一样,浑身上下战栗起来,胳膊上都起了一层细密的鸡皮样颗粒。

我说不出一句话来。

“尽管,死亡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她补充了一句。

“不,不一样。”我满脑子都是肺炎和奥斯维辛,不禁脱口说出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感受,“奥斯维辛让死亡的本质都不一样了。”

“啊,说得对,说得对,说得对……”

她一连说了三个“说得对”,让这三个字听起来像是三个音符,不断变换着节奏,却越来越低沉,还夹杂着她深深的喘气声,像是一曲交响乐中小提琴的无奈叹息。

“所以,他们的确是幸运的人。”我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了一遍,仿佛在确认一个早已被确认过的真理。

“谢谢你。”

她打开放在面前小桌板上的褐色小包,从里边掏出一块金色的怀表。除了在电视里,这还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这种古董级别的物件。因为时间太久了,它的一些地方不但变成了黑紫色,而且表面还凹凸不平,一定是在时光隧道里经历了太多的跌跌碰碰。

“想看看他们吗?”她冲我眨巴着眼睛,眼神里有种孩子气的狡黠。“当然,我非常想,他们一定是很慈祥的人。”

她的双手颤颤巍巍的,因为皮肤过于苍白,里边的血管看起来像是电线一般。什么时候才能有成熟的生化技术,让这样的老人可以继续活下去?——面临死亡的焦虑,让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不过,老人一定不想成为一架机器,看呐,她的十个指头都涂着淡紫色的指甲油,像个爱美的青春女生。这个细节打动了我,拨动了我的心弦,我已经触碰到了老太太的命运和故事,她身上的点点滴滴都能打动我。

“你看,这就是我的爷爷奶奶。”她打开怀表的盖子,指着镶嵌在里面的照片说。

这张照片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会是一个留着白胡子的老爷爷和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太太,可实际上这是一个快乐的四口之家:一位年轻的男人个子很高,他的脸出现在照片的最高处,他没有直视镜头,而是若有所思地看着照片的左侧。他的下面是一对母女,他搂着她们。女孩子扎着辫子,穿着连衣裙,笑眯眯地看着照片的右侧,像是在回味什么开心的事情。妈妈很漂亮,有着幽深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边有一张丰润的大嘴,微笑着直视镜头。在母女之下,还有一个小小的男孩儿,就像个标准的玩具娃娃一样可爱,他和父亲一样,都望向了照片的左侧。

“你的祖父好帅,祖母很漂亮,那这个小男孩就是你的爸爸?”我问。

“哦,不,不是的,这个小女孩是我的妈妈。”她忽然想起什么来了,说,“哦,我们不像中国文化分得那么细,说起来,这是我的外公外婆。”

“恩,我知道。”

“我爸爸的爸爸妈妈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老太太轻轻摇摇头,像是要从某种力量当中摆脱出来。

“我的外公外婆,我倒是见过,但是见的次数也不多,因为他们都在香港。到现在为止,他们就回来过三次。最早的那次,因为我年龄太小,已经完全不记得了,是听妈妈说,才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第二次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他们来看我们。我记得他们穿得很体面,很干净,比起我们镇上的人阔气多了。但我听妈妈说,他们也算不得有钱人,听起来是在遍地黄金的香港,但他们的营生也是很可怜的。他们是靠一家鱼蛋粉店为生。咖喱鱼蛋,奶奶你一定吃过吧?就是那种用鱼肉做成的小丸子,放在咖喱里煮。他们就是做那种小丸子的,然后煮好粉面,浇在上头。他们守着小铺,每天起早贪黑,年纪越来越大,一定是很辛苦的。妈妈让他们搬回来和我们住,说现在这边的环境也变好了,只要努力,赚钱养家是完全没问题的,最重要的是,回来跟女儿还有外孙一起住也有个照应。妈妈现在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了,原本妈妈还有个弟弟,十几岁的时候患上血吸虫病,肝脏严重受损死掉了。外公外婆到香港的时候,应该还没丧失生育能力,但他们也没有再要孩子,因此,妈妈依然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妈妈看着他们衰老的样子,才放下了许多心结,原谅了他们当年的无情,下定决心,请他们回来住。但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们还不愿意回来!他们就愿意孤独地待在香港终老一生,宁愿为了一家鱼蛋粉小店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仿佛那是世上最重要的事情,比女儿和外孙还重要。”

我自顾自说了这许多,我也不明白自己从哪涌起了这么强烈的倾诉欲望。我几乎是被那些话推着说的,仿佛它们被囚禁了太久,借着这个机会一定要逃出来似的。

“不好意思,我是不是说的太多了?”我看着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你没去香港看过他们吗?”

“没有。”

“为什么?”

“他们也没邀请过我啊,甚至都没邀请过我妈妈。可能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他们辛苦的样子吧。”

“你想去看看他们吗?”

“不知道,我真没这样想过。”

“听你这么说,我也不能完全理解他们。不过,他们听上去像特别孤独的人,让人觉得挺可怜的。”

我没有说话,我之前并不觉得他们可怜,甚至,多多少少有点厌恶。母亲从没在我面前说过他们的不是,但我觉得母亲的年龄还算不得太大,却已经花白了头发,佝偻着脊背,早早衰老了,而且,母亲对这个世界似乎从来不抱什么希望,更不提什么奢求,这点才是让我最为伤心的。人活在世上,如果是在麻木不仁地尽一种义务,那是多么悲凉的事情!躲在香港的他们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们被一种虚妄的都市想象给完全蒙蔽住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想和老太太说这个,这些话似乎是埋进心底深处的,已经接近腐烂了,早已无法再见天日。

也许,老太太看出了我的心思,没有再继续追问。

“你比我幸运,我除了他们的照片,没有见过他们。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就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他们的墓地呢?”

“那一片地区被战火完全摧毁了,什么痕迹都没有了。”她看看我,笑笑,说,“现在,就连战争的痕迹也没有了,就像从来没打过仗,世界永远是和平的,永远是平静的。”

她这样说,不免让我有些悲伤。尽管我比她小很多岁,还不能充分体味这种历史的失忆,但是,我觉得自己是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心情的。

同类推荐
  • 都梁“家国五部曲”

    都梁“家国五部曲”

    都梁“家国五部曲”系列包括《亮剑》《血色浪漫》《狼烟北平》《荣宝斋》《大崩溃》,五本小说类型多变,其主题却不出“家国”二字。
  • 太极食神之秋水猎杀

    太极食神之秋水猎杀

    “太极食神”是一个系列武侠传奇长篇,“秋水猎杀”是第三部。讲述八国联军攻陷京城,杨兆龙随着太后和光绪西狩,没想到爷爷杨慕侠也护送他们一路前往,祖孙二人在逃亡路上终于冰释前嫌。兆龙更是因为护驾有功,得到奖赏。但因为陷入太后和皇帝的权力之争中,他最终被下了牢狱。杨慕侠几次探狱,传他内功心法,竟然让他练成太极的高层绝学。光绪帝被毒死后,杨兆龙也被太监用牛皮纸糊住口鼻闷死。杨慕侠带着兆龙的“棺材”回到永年乡下隐居。而杨兆鹰则代表杨氏太极继续在京城发展。回到永年后,假死的杨兆龙开始跟祖父修炼太极,并得以传授《授密歌》,终成一代高手。但“秋水”并不会放弃对杨家的猎杀,一场生死对决就此展开……
  • 爱情逃不过的三个字

    爱情逃不过的三个字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虽然它笑靥如花,但里里外外不过三个字,不是“爱你”、“我恨你”,就是“算了吧”、“对不起”、“你好吗”……
  •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本书收录了宗利华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十七号台风

    十七号台风

    佛龛上两枝蜡烛被风吹歪,左边那枝竟然熄了。老肖踮起脚,伸手将它们扶正,把熄灭的那枝拔起来,对准另一枝重新点燃,然后插回原处。干这个老肖不在行,老板和老板娘从台湾过来的日子,这是他们每天早晚的功课,平时则有公司的重臣们负责礼敬这尊地藏菩萨像。很多工厂供奉的是关公或者观音,而老肖他们的老板喜欢地藏菩萨,据说开厂那年,夫妇俩特别从台湾将这尊白玉陶瓷菩萨像请到了大陆。对这尊手持金锡杖,掌上托着明珠的光头菩萨,老肖是到了这里才晓得怎么称谓的,以前他没听说过“地藏王菩萨”。老肖不信佛,但老板两个多月没来了,员工们、重臣们也都几乎走散,这段日子都是他惦记烧香点烛的事。
热门推荐
  • 改变80后男生的30堂智慧课

    改变80后男生的30堂智慧课

    《改变80后男生的30堂智慧课》这本书就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80后男生所面临的挑战,使那些还在徘徊的80后男生知道此事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同时,本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成功80后男生应该具有的智慧,只要你认真学习本书的课程,你就会成为一名成功的男人。
  • 神农医圣

    神农医圣

    【小编力荐】乡村少年得高人传承,种田、治病、抓鬼、算命、看风水样样精通,还有龙组兵王在背后保驾护航,逍遥世间,无人可挡!----------------------新书《少年奶爸在未来》已经发布,求大家多多支持。
  • 城南知玖

    城南知玖

    顾玖,一个励志成为一名翻译的编导实习生,悠悠哉哉,好像对世事不管不顾的样子,但其实,内心早已做好了一切的计划。程南,一个为了躲避老爷子的“追杀”而跑去选秀的富家大少爷,看似混蛋不羁却算盘打好,人称南爷。两条平行线的相交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顾玖面对这个打破她内心计划的混蛋又是如何“处置”呢?城南没有旧事,欢迎你的收看!(刚开始写,请多多包涵,剧情值得关注。)
  • 江西舆地图说

    江西舆地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商太子妃

    皇商太子妃

    【全剧终】短简介:【上抠皇帝老,下扣无良商,抠来扣去,成富婆!】出生就是个悲剧的夏侯霏,在经历母逝哥亡后,秦王当朝退婚,‘投湖自尽’再次醒来,灵魂被商业天才琴瑟占据,在忍受继母整整四十八鞭后,举刀自卫从此,人人都知道相府出了个弑母的毒辣嫡女,声名狼藉,名震京师这时,一道圣旨将她赐入太子府,做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虽为侧,实为正的极品娇妃蔺沧溟怎么也没想到名满京城的极品女居然敢在大婚之日放他鸽子望着空无一人的花轿,如雕刻般的俊美脸孔瞬间冰冻三尺不过半个时辰,一封通缉令传遍京城,三日,晓谕天下一个月,那个本该逍遥天下的人老老实实的出现在蔺沧溟面前从此以后,某个女人呕血抓墙,人外有夏侯霏,天外有蔺沧溟,她算不过他,完败!
  • 向周恩来学沟通艺术

    向周恩来学沟通艺术

    本书展示的是周恩来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沟通能力。周恩来一生,不知道与多少人打过交道,在他与人打交道和交谈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炉火纯青的沟通艺术。本书从做好铺垫、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换位思考、权威效应、事实说话、随机应变、破解忌讳、语言幽默等九个方面展示了周恩来的说服能力,每一个方面都概括、提炼出了若干个说服技巧。生动活泼的历史事实,加上画龙点睛的理论概括,一定能让你的沟通能力更上层楼。
  • 缉凶录

    缉凶录

    葛若凡编著的《缉凶录》是一部现代悬疑推理小说。大侦探葛森以高超的破案手法和古怪的性格为人所知。沉寂多年后,他被警署重新召回,受命成立特别案件调查组。制造连环凶案的神秘组织将目标意外地锁定在葛森旧时恋人身上。为了完成自我救赎,拯救爱人,这一次葛森可能要赌上自己的全部……
  • 金牌捉妖师

    金牌捉妖师

    渝城一中,晴空万里。唐萱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全神贯注地玩着狼人杀,今天她已经连输了七把,……
  • 月光航线

    月光航线

    他之于她是生命必不可少的一道光,而她对于他呢,也许不过是繁华路上一场可有可无的梦。后来有人问她,夕溪,你这样卑微地去爱一个人,值得吗?她只笑,不说话。值得,哪里能够不值得呢?人人都说她傻,可她一点也不介意,她爱他真就是用尽最后的力气,只要他肯要,只要她给得起,其他的都是小事。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踮起脚尖去仰望的爱情,她从最初就知道自己会很累,却未有一秒想过后悔。惟愿最后,时光燃尽,岁月回头,你能牵起我的手。
  • 钢铁燃魂

    钢铁燃魂

    把一个刚毕业两年的工科男丢到动荡战乱的时空去,结果会不会瞬间扑街?魏斯同学的穿越稍稍有些坑爹,他自带半成品的“敌我识别系统”来到了一个陆地面积多过海洋、战舰可以在天空飞行的类地星球,附身在一个手工枪械作坊家族的继承人身上。是的,没有搞错,在这个时空,他们家的作坊还在手工制作镶金嵌银的工艺枪械!啥?想当个与世无争的败家子?抱歉,内有军火巨头的挖角打压,外有军事帝国的侵略威胁,这样的生活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好在咱魏斯同学不但是个玩枪的高手,还是某著名军事杂志的骨灰级读者,各种战史谋略烂熟于胸,混着混着,貌似是要成为这乱世英豪的节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