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5400000004

第4章 游荡的生灵(3)

黄谷最崇拜的作家是路遥。他说他喜欢路遥作为一个农民作家所持有的平民情怀。他一直梦想着今生能够成为像路遥那样的作家。黄谷最爱读的书即是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他从路遥的作品里,看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生为底层人的苦难。黄谷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过,每当他不堪劳动的疲惫,或因精神落寞而压抑之时,他就会想起《人生》里的高加林。是高加林的顽强和坚韧,以及对生活始终抱有的乐观态度,激励着他在家乡贫瘠的土地上,勇敢地活着。

在我们四个人中,黄谷是读书最认真也是读书最多的一个。就拿《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这两部书来说,我和谢婷、刘灿都只是听说过,并没有买来看。只有黄谷看了。他不但看了,而且至少看了五遍。在黄谷简陋的瓦屋里,还藏着其它一些书籍,如:《双城记》、《日瓦戈医生》、《静静的顿河》、《尘埃落定》、《白鹿原》等等。我们都难以想象,生在乡下的他,是如何弄到这些书的。

黄谷写得最满意的小说,是那篇《乡间夏日》。小说讲述了一个乡村青年与他父亲之间的思想冲突,父亲是个思想守旧,勤劳朴实,对土地怀有深沉的爱的老人,而儿子则是个追求新生活,渴望自由,幻想与土地决裂的青年。父子俩在亦庄亦谐,妙趣横生的情节中,展开情感上的纠缠和观念上的碰撞,并对城乡文明做出了一些思考。小说细节丰富,感情真挚,人物形象鲜明,有痛感,有思索。这篇小说不长,不到一万字,几经辗转后,被《辽宁青年》刊发了出来。

当时,在我们居住的县城里,能够在《辽宁青年》上发作品的人并不多。黄谷小说的发表,曾在县城里搞文学的人当中引起过不小的震动。后来,在一次笔会上,县作协主席看到了黄谷的这篇小说,大加赞赏,并把他的事迹介绍给了县电视台。很快,县电视台的记者专门跑去黄谷的老家,为他拍了一集纪录片,片名叫做《大山深处的文学追梦人》。片子播出后,黄谷成了当地的“名人”。我们都以黄谷为骄傲。

但黄谷并不以自己取得的一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也没把所谓的“荣誉”当回事。白天,他照样下地干活,喂它的猪。夜晚,就独坐灯下,用文字来编织梦想。冬去春来,黄谷就这样躲在大山的皱褶里,寻找生活的方向。那一座座高山,能够阻挡他的身体,却无法阻挡他的心灵。在那些寂静的深夜,他借助想象的翅膀,在大山上空翱翔,俯瞰着这个让他既爱又恨的山村。山下的河流,是他流淌的血脉,也是他精神的故乡。在黄谷的小说里,你经常能看到他对家乡风物的描写——山上的风,黄昏的落日,盘绕的炊烟,孤零零的小船……每一样物事,都寄托着黄谷深厚的爱和深刻的痛。

黄谷最大的心愿,是出版一本自己的小说集。自从那次电视台的记者到家中采访黄谷后,也给他父亲这个庄稼汉争了光。尽管父亲并不懂儿子写的东西叫小说。那次,记者对黄谷的父亲说,你生了个能干的儿子,会写书呢。于是,黄谷的父亲深深地记住了儿子是个会写书的人,并以此为荣。有一次,村长到黄谷家窜门,黄谷偷听到父亲在村长面前夸耀自己说:我儿子说了,到我死的时候,他要写本书给我垫枕头。

黄谷出书的念头,便是在那时萌生的。

每次到县城,黄谷都要带着他那厚厚的一沓小说稿,四处托人联系出版,可结果总是令他失望。那时,我们对出版书籍一窍不通。以为像投稿一样,只要把书稿拿给出版社,就有人给出版。后来我们才知道,大多数人出书,是要自己掏钱的。就连县作协那些“作家”们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是自费的,更何况黄谷这个乡下的农民作者。

县作协主席承认帮黄谷出版书籍,但至少得花七千元钱。黄谷回到家后,内心经历着痛苦的煎熬。七千元钱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可出书也是为完成他父亲的愿望。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黄谷还是选择了出书。他把圈里养的那些猪,凡是能够出槽的,统统卖掉了,直到凑足了出书费。

几个月后,黄谷的小说集顺利出版了。拿到样书那天,黄谷异常高兴。他送了我们每人一本书,还签了名。可谁也没想到的是,黄谷出书的喜悦很快就被烦恼替代。书总共印了一千册,全部给了作者。面对堆满屋角的书籍,黄谷不知如何处理。这一包包书,是他用几头大肥猪换来的。痛苦像潮水一样包裹了黄谷。

出书几乎耗尽了他家中的所有积蓄,他不能让这大堆书变成废纸。

无奈之下,他想到一个办法,把书背到集市上去卖。

凡逢赶集之日,黄谷便早早起床,爬坡坐船,用背篓装着他的书去各个乡镇卖。到了镇上,他就找个热闹点的街边,拿一张塑料胶纸铺在地上,把书摆上去。刚开始,他还不好意思,觉得有辱斯文。次数多了,也就习以为常。甚至,他还扯开嗓子吆喝了起来。来来往往的脚步从他面前走过,带起的灰尘覆盖了书的封面,却没有一个人买他的书。黄谷每天背着书出去,又原封不动地背着书回来。饥饿和疲惫像病痛一样折磨着他。内心的屈辱和隐痛,利剑般将他刺伤。我们目睹了黄谷的遭遇,十分痛心,都想伸手帮他一把。大家都在想法宣传、推销他的书。刘灿建议他去各个中学的文学社团签名售书,可没有一个学校愿意放黄谷进去,不是嫌他身份低微,就是说他不够分量。

就在黄谷专心设法卖书的那段时间,他的父亲因疏于照料,病发从床上滚下来,死了。灾难的陡然降临,使黄谷深受打击。他觉得父亲的死,责任应该归咎于他。出书原本是为了让父亲高兴,却不想断送了他的性命。自责和懊悔像两条毒蛇,咬噬着黄谷的肉身,并伤及他的灵魂。

埋葬黄谷父亲那天,下着濛濛细雨。黄谷长跪在父亲的坟前,痛不欲生。他一边哭,一边用蜡烛烧他的书。火光在坟头燃烧,雨珠在草叶上滚动,空寂的山野只剩下黄谷凄清的身影。那在火光中涅槃的每一个汉字,仿佛排着队在替黄谷的父亲送行。

黄谷的父亲死后,黄谷就再没写过小说。

刘灿

刘灿如果还活着,他现在或许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了。

刘灿给我的最初印象,是忧郁,孤僻和内向。他个子虽矮,却粗壮结实。一张黝黑的圆脸像是被放进砖窑烧过的陶罐。我们每次聚会,他都不大开腔。哪怕我们说得唾沫飞溅,他也只是支愣着两爿木耳似的耳朵,静静地听。仿佛一个僧人,面对的惟有自己的内心。这跟他的作品气质非常吻合。他写的诗冷峻,安详,充满哲思,还有点宗教的意味。

刘灿原本不是我们县的人。在我们相识的前一年,他才随父亲从邻县的乡下来到我们县里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

据刘灿自己讲,他还在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秋天的一个下午,他的母亲揣着他们家仅有的五千元存款,撇下他和父亲,以及还在读小学的妹妹,偷偷地跑了,至今音讯杳无。

母亲走后的那段时间,他们家陷入了绝境。刘灿每天放学回家,不是看到冷坐在院子里垂头丧气的父亲,就是看到蹲在门槛上哭泣的妹妹。他的父亲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从来不跟子女谈心。每天只知道拼命地干活,以此来宣泄内心郁积的悲痛。刘灿和妹妹看到父亲如此伤心,一回到家里,就主动帮父亲操持家务。他的妹妹很懂事,煮饭,洗衣,喂猪,割草……样样都做,把家里的日常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希望以自己的行动来安慰父亲,共同走出生活的阴影,让他们这个残缺的家庭重新充满阳光。

可命运偏偏不肯放过他们。

刘灿的母亲走后不到半年,他的父亲即在一次锄地时,晕倒在田里。要不是被过路的邻居发现,及时将他送去镇上的诊所抢救,他恐怕早已离开了人世。父亲的病使他们这个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家雪上加霜。那段时间,刘灿和妹妹轮流请假回家照顾父亲。他父亲那次真是病得不轻,整整卧床一个多月,才在刘灿兄妹俩的精心护理下慢慢站立起来。

为给父亲治病,刘灿向左邻右舍借了近二千元钱。眼见自己的家一天天衰败下去,他们三人都忧心忡忡。父亲刚能下地,就又扛着锄头上坡干活去了。刘灿担心父亲的身体再出状况,跟本没有心思学习。每天人坐在教室里,心却在父亲和妹妹身上。后来,刘灿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退学,以此来减轻家庭的负担。刘灿的妹妹看到哥哥退学,也哭着要求退学。但最终被刘灿说服了。刘灿说,如果真让妹妹也退了学,他的良心会一辈子不得安宁。

刘灿退学的那天下午,他们家的气氛一直都很沉闷。晚上父亲特意烧了两个菜,让刘灿和妹妹吃。可他们兄妹俩谁都没有动筷,父亲满脸的愧疚。那天晚上,他们三人早早地就上床睡觉了。刘灿说,到后半夜的时候,他听见父亲和妹妹都躲在被窝里在伤心地哭。屋外的秋风撕扯着长夜,悲伤像一条大河,覆盖了他的身体和记忆。

刘灿的辍学使他父亲一直活在忏悔中,他觉得今生对子女有亏欠。因此,他一直在想法改变这个家庭的现状,力图使他们今后的日子过得宽裕一点。就这样,在刘灿一个远房叔父的介绍下,他们父子俩来到我们县,开始了辛苦的打工生活。

刘灿和他父亲同住在工棚里,我和黄谷都去过。里面除了一张砖头砌的床和一床旧棉絮外,还杂七杂八地堆满了建筑用的工具。若遇下雨,整个工地上全是泥水。泥水流进工棚内,满棚潮湿。人呆在里面,一股寒气直往身上窜。可刘灿最喜欢的就是下雨天。那样他就不用出工,可以安心地盘坐床上写诗。他的那些诗,都是忙里偷闲写出来的。刘灿的枕头边,放着几本厚厚的书。书的封皮被翻得残破不堪,其中两本是《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这两本书里大部分的诗,刘灿都能倒背如流。他喜欢古典诗词的意境,这对他的写作影响很深。他写的每一首诗,都精于构思,立意高远,平和冲淡。这是他与谢婷的诗不同的地方。谢婷的作品,更多的是在表达生存的痛楚。而刘灿的诗尽管也是在写现实生活,有疼痛和悲悯。但更多的却透出一种宁静和隐忍。按照刘灿的说法,正因为他在现实中经历过种种挫折和磨难,他才把诗写得清新,乃至唯美。他不想把刻骨的痛带到他的作品里去。他的作品是对未来的展望,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对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安慰。他曾写过一首诗《致妹妹》,很短,也很感人。

即使这个世界上只有苦难

我们也要学会爱,爱世界上

所有的夜晚,所有被苦难放逐的人

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小草依然

在生长,黄昏依旧在眺望黎明

大地是辉煌的,天空是辉煌的

每一条再荒僻的路,都有

先行者走过的脚印

学会爱吧,爱一切恨,爱一切悲

爱世界上所有惊心动魄的美

这首诗朴素,温暖。我曾多次把它带到课堂上,给我的学生们朗诵过。我们在公园里聚会的时候,大家也喜欢拿他的这首诗来诵读。有一次,谢婷过生日,我们在公园里为他庆祝。那夜,晚风吹皱河面上的水,月光照着地面,像铺了一层霜。我们四人并排站在草坪上,齐声朗诵这首《致妹妹》。四周出奇地安静,只有草丛里的蛐蛐为我们伴奏。朗诵完毕,我们都沉默良久。然后,手拉着手,流下了泪滴。月亮似乎更亮了,黑夜并没有淹没我们。

刘灿几乎所有的诗,都是献给他的父亲和妹妹的。他说:父亲是我的脊梁,妹妹是我的灯光。他和父亲有个共同愿望,就是希望妹妹能够出人头地。他们在工地上打工所挣的钱,一半都花在了培养妹妹身上。

每个月,刘灿都要回老家去看望妹妹。自从他和父亲出来打工后,妹妹就一直寄宿在学校。每次回去,他都要给妹妹买点礼物。有时是一只笔,有时是一个笔记本,有时是一件体恤。妹妹一见到刘灿,总是喋喋不休地向他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如果获了奖,就把奖状拿出来在哥哥面前炫耀。这时候,刘灿就会从衣袋里掏出一首诗来念给妹妹听。念完就交给妹妹保存。他希望自己的那些诗,能鼓励妹妹健康快乐地生活。

刘灿从来不向刊物投稿。每次碰面,我们都建议他把诗往外寄一寄,可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写的那些破东西,还够不上发表的水平呢,还是先放放吧。但我们心里都清楚,他写诗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他妹妹。除了我们,妹妹是他最忠实的读者。心情好的时候,刘灿也会把自己写的诗,念一两首给他父亲听。而他父亲总会说:你要是继续读书,该多好。刘灿听父亲如此说,就会笑着回答:难道不读书,就不活了啊。

我们是亲眼目睹过刘灿在工地上劳动的情景的。矮小的个子穿着一件宽大的工作服,头上戴一顶沉重的安全帽。每当看到他提着一桶满满的灰浆,在工地上跑来跑去的样子,我就心头难受。他的脸上溅满泥浆,双手都被灰浆腐蚀烂了。手背上到处都是红斑,还起了泡。我们都不敢想象,一双能写出如此柔软诗句的手,却是那样的粗糙,浸透着鲜血。

刘灿的父亲最大的愿望,是给刘灿说门亲事。他曾多次托人给刘灿物设对象。可人家一听是个建筑工人,就心灰意冷,连见面的心思都没有了。刘灿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为让父亲心安,他也私下努力不少,拜托他认识的所有亲朋好友,为他张罗婚事。后来,仍是他那个远房叔父替刘灿介绍了一个姑娘。姑娘也是农村的,没读过什么书。自幼就被父母抛弃,跟着养父养母长大。由于彼此出生低微,两人互不嫌弃,情投意合,一说事就定下了。也了却了刘灿父亲的心愿。

同类推荐
  •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凄惨寒切的秋夜,时候已经在十一点钟以后了。繁华的沪埠的S字路上,人们是一个个地少去了他们的影子。晚间有西风,微微地;但一种新秋的凉意,却正如刚磨快的钢刀,加到为夏汗所流的疲乏了的皮肤上,已不禁要凛凛然作战了。何况地面还要滑倒了两脚;水门汀的地面,受着下午四时的一阵小雨的洗涤之后,竟如关外久经严冬的厚冰到阳春二三月而将开冻的样子。空间虽然有着沐浴后的清净呵,但凄惨寒切的秋夜,终成一个凄惨寒切的秋夜呀!在街灯的指挥之下,所谓人间的美丽,恰如战后的残景,一切似被恐吓到变出死色的脸来。
  • 扶轮问路

    扶轮问路

    本书是凝结了史铁生近两年来所思所想的二十余篇随笔集。书中还收录了史铁生的十几首诗作。书中,花钱的事、看不见而信、理想的危险、乐观的根据……史铁生通过洁净文字,铺陈着自己对人生、社会、命运、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是由资深的出版人,香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先生的随笔散文和学术书评合集。全书共分3个部分,读人与读世、承教的感动和历史杂说。描写的是笔者工作生活中与沈从文、启功、陈原等文化出版名家的交往经历与感受,从小学到大学受教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对黄仁宇、何炳棣等数篇大家名著的心得体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人、事和书的不同角度为线索,既有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也有深入独特的学术见解,勾勒出人与世的关系之道,也体现出作者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热门推荐
  •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我们翻遍所有的古诗词,无论多少作者,多少作品,所表达的不过乎一个情字而已。这是我们喜爱的真正原因。仓央嘉措、弘一法师、纳兰性德、李商隐、王维、苏曼殊,本书针对以上人物生平经历并结合传主诗词深情解读,语言优美,资料翔实,可读性强。
  •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 横扫天下

    横扫天下

    生而为男,当顶天立地,身处乱世,当横扫天下。昔年武道盟主林天,机缘巧合转世重生,十二岁即突破到先天境成就还在前世之上,虽修为超强但隐世埋名隐居山林。恰逢时局动荡,仙门现世,妖魔丛生。乱世将至,虽隐居山林也被波及,一代千古奇才,就此走出山林迎接一波波腥风血雨。
  • 种福堂公选良方

    种福堂公选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魅殿下的神秘公主

    邪魅殿下的神秘公主

    她是最神秘的公主,听从父母的话来到圣非希学院体验生活。当两个尘封以久的心再次融化,他(她)们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摘星楼(上)

    摘星楼(上)

    无戒手搭凉棚,紧皱着眉头向这条黄土道东侧眺望着,六月的骄阳毒毒地刺灼着他宽厚的背脊,天际无云,周遭无风,唯有嘈吵的知了在树端上尽兴地吸吮着甘美的树汁,发出长长的锐鸣。小和尚无戒今年年方十七,圆肚圆臂圆腿子,大头大脸大耳大眼大嘴巴,唯独脸盘最中央的鼻子象个未曾发酵的干瘪小馒头,时而发痒痒,即使在最毒的骄阳下也会猝然打出一串飒爽的喷嚏。此刻,他脱去身上的短褂,扒去胖腿上的薄裤,连着自己的小包袱一股脑地围在腰际,就这样穿着一条青灰色的短裤衩,光秃秃的脑门上顶戴着临时用柳枝编的遮阳帽,大步流星地在镜州城外的黄土道上行走着。
  • 北齐书

    北齐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谈判技巧

    成大事必备的99个谈判技巧

    谈判技能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本领,高超的谈判技能可以让拥有者获得最大利益。许多人认为是否拥有谈判技能并不重要,以为自己距离谈判很远,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每天我们都要多次与人谈判,只是我们经常意识不到而已。可是它却无时无刻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谈判者。本书一改传统谈判教科书的风格,具有系统性、灵活性、实用性的特点,以故事为切入点,这些故事都是编辑精心选编的。它们或激情澎湃,或思想犀利,或慷慨陈词,或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享受趣味性阅读的同时,升华理念,提高技能。
  • 寻花

    寻花

    “就着车灯小小的光亮,我们如船行大海般,仿佛被一种奇异的力量牵引着,缓慢而艰难,却又从容地,在这广阔而不知的世界中,一路向前。”“在那片浩瀚的黑暗中,我又想到了你,往事如鲜花开满原野。”为了一顿午餐的邀请,她曾经跋涉1643公里去赴约,那天过后,他像夏天的雨滴,消失得无影无踪,生死不明。他们习惯在远行时,有彼此的灵魂守望,好像绳索的两端,一边坠落,另一边也将永堕黑暗。于是她再次出发,向滇藏而行,盼望在苍莽天地间,重见他熟悉的面容……
  • 给你插上梦的翅膀:情商教育的100个哲理故事

    给你插上梦的翅膀:情商教育的100个哲理故事

    本书汇集了100个涉及情商教育的经典故事,分为“水温够了茶自香”、“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别让心智老去”、“播撒美丽,收获幸福”、“简单处理危机”等七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