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4900000005

第5章 我是一个“科普工作者”

田志凌

1月13日,“汉语拼音之父”(但他本人并不同意这个称呼)周有光老人刚刚度过他的第105个生日。

除了耳力不好外,周老的状态完全不像一个105岁的老人。他说话声音洪亮,头脑清晰,讲到兴奋处哈哈大笑。他每天看很多书,至今每月在《群言》杂志发一篇文章。遇到有好的网络文章,儿子周晓平或朋友还会下载给他看,比如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英文演讲稿。自从85岁离开办公室,周有光离开了自己语言文字学“专业的深井”,发现深井外面有一个大的知识海洋。“在这个知识海洋里面我是一个文盲,我要赶快扫盲。”从此周有光在家孜孜读书求知,亲朋好友给他送来各种国内外的书籍杂志,每个礼拜都有香港朋友给他寄英文的杂志。

他看《纽约时报》的《年鉴》,读《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与最新的思潮保持接触。甚至在《世界是平的》中文版还没引进的时候,他就已经读过了英文原版,读书心得也写了下来,成为一篇篇随笔。

日前周有光的随笔结集出版为《朝闻道集》,大部分文章都写于他百岁前后,一部分是首次发表。在书中,周有光探讨了各种当下关注度颇高的议题:民主与专制,大同与小康,传统与现代。他考察了美国的兴与苏联的衰,提出与季羡林“河东河西论”不同的“四种文化”论,探讨了对待华夏文化的态度。学者丁东赞其文“理性、冷静、中肯、深刻”。网友赞他是“年轻的思想家”。

周有光说,把随笔集定名为《朝闻道集》是因为他猜想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本书。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人老了,只要在临死前明白了真理,也就无憾了。话虽如此,他还在每天看书,写文章。出版社责编对记者说,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本。

科学要用事实说话

记者:《朝闻道集》的文字清晰简明,像是普及读本。这是不是受了您做语言文字工作的影响?

周有光:不错,我写东西尽量简单明了,预计不好懂的都要改掉。甚至我写的大学课本、文字发展史,我都要改到让中学生都能看懂。我说我是一个“科普工作者”,这很重要。有些朋友写东西很好,但普通人看不懂,那就不能发挥作用了。

记者:年轻时您接受进步思想,仔细研读过《资本论》,但现在您好像对它有不同看法?

周有光:《资本论》影响非常大。我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上一年级的时候就读了。圣约翰大学虽然是教会办的,但并不强迫学生信教,很民主,图书馆里什么书都有。我进大学不久就借来英文版的《资本论》看了。后来过了很多年,我想,马克思写《资本论》很艰难。困难在于他没有看到不同的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社会有多种分段方法。有一种分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初级阶段,“一战”和“二战”之间是中级阶段,“二战”后是高级阶段。马克思只看到初级阶段的前半期,他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写起来当然艰难。记者:你在书中说,“大同”只是一种理想。

周有光:我说,大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崇高理想,小康是切实可行的具体现实。苏联瓦解后,历史学者经过研究,清楚地看到苏联的“发达社会主义”是空中楼阁。苏联瓦解的根本原因就是盲目追求理想,鄙视和破坏现实,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

记者:您为何对美国、苏联两个国家的发展史做特别的研究?

周有光:是杂志社找到我写的。中国骂美国几十年又和好,美国究竟怎么回事?苏联为什么垮台了?这些大问题很少人研究,也很少人有耐心去看一本书。杂志社就希望我写一万字,把要点都写出来。我客观地写美国和苏联,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我把这些看作是“科普工作”。

苏联为什么瓦解呢?因为它违反了历史规律。你可以短时间违反规律,但不能长时间违反规律,否则你就要垮台。斯大林建成的社会主义是虚假的,深层是专制制度。苏联瓦解后,俄罗斯上接帝俄的传统,从头建设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自然趋势。美国有个商务部长说苏联的经济是“暖房经济”,一开窗外面的冷风吹进来,花就蔫掉了。就是说,苏联的计划经济是没有竞争能力的。为了写这两篇文章,我看关于苏联的书有20部以上,美国的也超过20部。其中一半都是国外的书。

记者:季羡林提出“河东河西论”,说“世界文化的接力棒将传到东方文化手里”,您好像不同意他的观点?

周有光:那时有个记者采访了季羡林,季羡林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文化的接力棒就要传到中国来了。他的话报道出来以后很受欢迎。后来还开了很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我没有参加讨论。我不赞同。从历史角度来讲,不能这样分东方西方。

根据世界历史,古代有很多个文化摇篮,可以总结为四大传统文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文化、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西亚文化,还有就是西欧文化。西欧的文化传到美洲,就是今天的西方文化。四个系统,不是两个。你把它分成东西两个,后面三个合成一个,那不是完全错了吗?东方西方,是老的讲法,是对世界历史不了解的讲法。

记者:您跟季老表达过您的意见吗?

周有光:我跟他是好朋友,但学问不一样。有一次开政协会,我们刚好住在一个房间。我们之间聊天不讨论学问的,因为他的学问我也不懂,我搞经济学他也不懂。我们没有矛盾,各讲各的。

大国崛起的观点是错误的

记者: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认为中国“大国崛起”,中国模式将胜过西方的论调又在涌动。您怎么看?

周有光:我在这书里讲到,大国崛起的观点是错误的。我认为现在有小国崛起的现象,没有大国崛起的现象。什么是崛起?从经济角度来讲当然是富起来了,我们中国有没有富起来啊?有的人说中国富起来了,的确有那么多外汇当然富了。但一个国家穷还是富,是要讲人均GDP的。富当然不是讲国家的,富是讲个人的。

我在书里有一个附录《从人均GDP看世界》,把2009年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均GDP做了比较,全世界可以分ABCDE五个等级。A是人均4万美元以上,D是人均1万美元以上,E级是五千美元以上。大国崛起说是“金砖四国”,这四个国家中,俄罗斯的人均GDP算是最高的,在D,中国的人均GDP只在E。还在第四等、第五等,怎么崛起呢?很多人认为大国崛起了,很高兴,让他们高兴高兴也好,我是要讲科学的。

为什么把这些数据列出来,因为中国人看到的东西太少了。有一个笑话,赫鲁晓夫的儿子是个大报主编,60岁了到美国去申请加入美国国籍。要考20个题目,其中有一个问题“什么叫三权分立”,他不知道,成了一个大笑话。因为苏联不许讲这种事情。沈从文有个孙女儿在英国读了两年书,又到美国读了两年书。我问她,你在国外读书有什么感受?她说都很好,就是有一点感到不舒服。什么不舒服?她说,在国外读书经常分组讨论国际形势,讲到中国的时候她完全不了解,还不如她的外国同学了解。

记者:您最早是搞经济的,后来怎么改行做语言文字工作了?

周有光:20世纪30年代我在上海的银行工作,在大学也是教金融。但业余时间,我从大学时代就喜欢语言文字学的东西,看了很多书,参与了当时的文字拉丁化运动。当时我写了一本小书《字母的故事》,今天看来是很幼稚的。那时正争论做汉语拼音方案用什么字母,一种意见是搞民族形式,另一种意见是搞国际形式,争论很大。我就把我所了解的字母历史写文章给他们做参考,在《语文知识》上连载,影响很大。

到了1955年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我到北京参会,领导就劝我改行。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说,这个工作很重要,因为当时中国文盲率是80%,要让他们都受教育有文化。所以我就改行了,留在北京。

活一百年遇到倒霉事太多,但我不在乎

记者:您觉得改行改对了吗?

周有光:可以说是改对了。今天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不太重要了。当时是把这个机构看得很重要,虽然我搞经济学也不是完全没用处,但当时我们这种从美国回来的经济学家,“反右”的时候是重点对象啊。上海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沈志远被打成右派,自杀了,他是莫斯科大学回来的。新中国成立前他用秘密的电报号码跟毛泽东通电报的,这样一个人都自杀了。

当时像我这样从美国回来、在上海的经济学家们,都是被关在监牢里二十多年,后来才平反的。但我碰巧因为改行了,就不算我的旧账了。我是语言文字学里的一个小喽啰,“反右”也反不到我。不过到了“文革”,我们这种知识分子扎堆的机构,还是整个下放宁夏。

记者:沈从文是您的连襟,他当时处境怎样?

周有光:郭沫若批评他是粉红色的小生,新中国成立后他被看作资产阶级文人,是被否定的,他比较害怕。共产党不让他随便写文学,把他放到故宫博物院做解说员。他这个人了不起,人家以为他做解说员肯定不高兴,他无所谓,说我能接触到很多古物,刚好做研究。他这个人能利用环境,自学成才,这是他最典型的特点。

开始我在国外,他在国内。接触很少。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都在北京,往来很愉快。沈从文的性格平和得不得了,我从来没看过他发脾气,他夫人发脾气他一声不响。他是个文人,不了解政治,对共产党一点都不了解。

记者:您的处境要好些?

周有光:我跟他不一样,我可以说是新社会的青年,我去美国前就倾向共产党了。为什么我们这代青年倾向共产党?因为当时国民党是独裁的,共产党是提倡民主的。我一早就认识周恩来。重庆谈判的时候,国共合作成立了一个全国政协,周总理当时任副主任,每个月开座谈会都请我参加,因为周恩来的秘书是我的朋友。周恩来每次座谈会都讲,我们共产党是要搞民主的。我们当然认为,共产党建设的新中国当然是走民主道路的。

现在很多青年问我,你当年从国外回来干吗,我们今天还要出去。我说,你们不了解,我们是经历过日本侵略的,所以非常爱国。那时回来不光是我一个人啊,从美国从英国回来的人很多。20世纪50年代开头几年也是很不错的。

记者:您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是心态乐观?

周有光:一个人活一百年,我遇到倒霉的事情多得不得了。抗战八年那么苦都过来了,日本人一个炸弹打过来,我旁边的人都炸死了,我侥幸活下来。“文化大革命”下放宁夏,造反派进我家里,把东西都搞光了。林彪死了,我回到家里连一张纸片片都没有了。我都不在乎。胸襟一定要开阔。生活要有规律。我不抽烟,不喝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一桩事情就要改造自己,把自己的坏脾气去掉,把自己狭隘的心胸扩大。

(原载于《南方都市报》2010年1月24日,记者田志凌)

同类推荐
  • 从外围接近鲁迅

    从外围接近鲁迅

    鲁迅“外围”,即与鲁迅“本体”(鲁迅的生平、创作、思想性格和精神特质等)研究相关的周边话题,如鲁迅的文化背景、鲁迅和同时代人、鲁迅的国内外影响等。这是走进鲁迅“本体”无法忽视的重要存在。本书选择与鲁迅本体关联的多个外围对象,采取散点投视的方式,依据可靠史实和第一手材料,从不同角度切入这些广泛而复杂的话题,展开平实细致的学理讨论和实证研究,多方印证鲁迅思想的影响力和鲁迅精神的恒久性,接近真实的鲁迅。
  •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为了弱者的尊严

    为了弱者的尊严

    文主人公梁雨润到任山西省信访局副局长,主抓群众接访工作,经他之手处理的民事案件和化解的难题数以千计,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央、省里挂名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文章的篇幅限制,笔者不能一一记述。但在采访日子里,所到之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梁雨润同志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令我常常敬佩与感动不已。
  • 绕不过的肉身

    绕不过的肉身

    这里有汉奸、有志士、有君子、有小人,这里有激情、有理性、有诗意的表述,更有细节的震撼。这样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肉身和灵魂的挣扎。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热门推荐
  • 盛世倾宠:纨绔世子妃

    盛世倾宠:纨绔世子妃

    当一代名门嫡女受世人唾弃,人人得而诛之,究竟是她本性如此还是有人精心算计?世人传言她嗜血毒辣,无论老幼病残皆杀伐之。世人传言她独爱美男,不论年龄看上皆不放过。世人传言她丑陋恶寒,从不真颜示人。世人传言他力大无脑,力顶千斤却智商为零。
  • 女人说:欣赏他、鼓励他、包容他

    女人说:欣赏他、鼓励他、包容他

    对女人来说,有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是,假装你不需要爱,但是其实你需要得很。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表现得很不需要婚姻,她们甚至炫耀自己选择单身的生活,但是,我很想问一句——“她们快乐吗?”
  • 天仙总裁身边的顶级杀手

    天仙总裁身边的顶级杀手

    全球顶尖十大杀手之一被人陷害身死魂不消,因祸得福得到梦寐以求的阳光下生活的机会,本想平静的享受生活,身边却总是麻烦不断,各色美女也接踵而来,这是一个守护美女,无敌都市的故事。
  • 医世神凰

    医世神凰

    【爆笑爽萌文】特种部队军医出身,中西医尽皆大成,顾长生觉得这趟穿越之旅,来的太尼玛坑姐!一朝穿越就附赠儿子一只,嗯,这感觉不错。有儿防老,又家有恒产,富贵荣华也不难。渣爹回头?抱歉,老娘不喜欢吃回头草!儿子,你想要什么样的爹爹?这天下间俊俏又多金的儿郎,咱来挑拣挑拣……这是一个抽风的极品女医,带个包子玩转古代的故事!
  • 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名人背后的悬案(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人们不断窥探着名人,也窥探着他们背后的历史。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身上发生的种种传奇的故事,继而开启整个历史文明的大门。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若干年前的未解谜团、故事背后的故事将指引着我们不断探求历史的真相。《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分别从帝王元首、将相名流、艺苑文界、逸事传说、遗迹寻觅五个视角,阐述名人背后未解的谜题。探索未知,寻求历史的真相。只要我们秉承着不断探索的信念,那么层层历史的面纱将被揭开。还原历史,解读历史真实人物的是非曲折,从《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开始……
  •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通过隐喻反映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经济学用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分析人类的行为。寓言用原始质朴的方式表现了经济学中的许多深奥道理,经济学用现代精密的方式再现了寓言中的许多简单道理。寓言和经济学是共通的。 本书通过讲述家喻户晓的寓言的形式,把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展示给大家,使读者在阅读风趣生动的寓言的同时,了解当代经济学的道理。
  • 女汉纸的彪悍家庭

    女汉纸的彪悍家庭

    在伤害中成长的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不过为什么我的家人反映却如此奇怪。什么老公你是黑社会的老大,连我的父母以前也是,现在是我的哥哥。哦!天那,早知道我就不考警校了。现在怎么办?保密!对,要保密。男主图片的地址http://m.wkkk.net/m.wkkk.net?
  • 元素与光

    元素与光

    《元素与光》分上下篇分别介绍了我们一些常见的元素和光,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用到了它们。主要内容包括:古今元素趣谈;太空中元素的合成;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律;第一号元素——氢;火焰空气——氧等。
  • 小雪的梦

    小雪的梦

    这本书是我记录我的一些奇异梦境,觉得好玩就以小说的形式记录下来了,希望大家能喜欢。
  • 海军陆战队:两栖动物(探究式科普丛书)

    海军陆战队:两栖动物(探究式科普丛书)

    本书重点介绍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两栖动物,以及它们的发展历史、进化、生存环境等等。本书图文并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趣味性强,充分展现了两栖动物世界中的千姿百态,令青少年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两栖动物世界的美妙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