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00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人的精神崇高而神圣

韩秀琪

这是一次对人性及人类精神世界进行“知行合一”的探索之旅,也是身处时代之上,对人之本性进行哲学思考的文化漫步。从“天上观”到“天下观”所涉的诸问题,本书作者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缕析,虽是一家之言,却含众家精端,其哲思之彻、解析之锐,直取人心,使人心悟精微。

从此世界到彼世界,从人的兽性、人性到神性,从文字、文化到宗教,书中涉域颇多;从良知、慈悲到智慧与心灵,而至人心至美之构建,所言所论,承接前贤于精,针对现实有据,而课题之细、问题之需,寓大境界、大时空在其中,令人耳目一新。

书中作者通彻而明达思辨的文字随处可见,比如作者写道:“‘出离’在根本的意义上是向内的,也就是指向‘无我’。因为只有‘无我’,才能在凡俗尘世中‘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而也只有‘无我’,才能在名缰利锁中‘大千世界内,一个自由身’,才能具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的定力以及‘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花影上纱窗’的心境。”

如此美妙哲思娓娓道来,仿佛引领我们从青藏高原三江源头一路观赏长江蜿蜒而下山川,壮丽美景竞生,观照中华民族文化命脉那些对人性光彩夺目的哲思。

书中不断深入的发问随处可见,而这由浅入深的发问则仿佛是载我们向真知前行的航行之舟,随时代激流乘风破浪,而在这舟上则留下了作者这位年轻探索者的身心体悟和真切心声。

作者讲道:“虽然人们思想中的超世间观念是人的神圣性体现,古往今来不少真修行人也均通过虔信体悟的方式而达致精神无限的崇高;但也要看到,这样的境界对于个人人生言诚然是恢宏的,但一个人由宗教确信而习养的宏远境界很难带动人类全体都依此而行……因为就一个社会乃至就整体人类言,‘脚踏实地’实比‘仰望星空’要更易有共点,也更易生共鸣。”

作者进而讲道:“作为生命之学的儒家学说,诚然注重‘生’的层面,但其也并未将‘死’作为‘生’的对立面,而是在人生理生命的基础上,指出人还有道德生命,认为生理生命的尺度可以通过道德生命而延存;同时道德生命的境界又能通过反求诸己而致远。总之,人的生理生命可能已‘一潭死寂’,但人的道德生命仍能‘生机盎然’。”

作者指出儒家在作为人生根本的“生”“死”问题上,在道德意义上是统一的,指出:“(儒家)‘天下观’自源头起就使人抱有一种我与天下同感怀的责任感。‘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民心,民心所在即天意所指。”应该说,哲理的文字仿佛是在弹奏着一曲承接中华大地人文意域“明德于天下”的交响曲,剖析之精致入微、引申之真切入理,实在引人渐入佳境。

而作者在书中的叙述方式也融通了情理与道理,深开了对中华文化大视野、大时空、大宇宙观下的理论思考。作者讲道:“(真正的儒家)崇尚道德完全是因为自己的选择,而不去追问有无来世,亦不挂怀有无神明,只是满腔子的天下苍生、满腔子的礼义廉耻,不问苦从何来,只求俯仰无愧,不问来世果报,只求当下济困。”其哲思寓于深入浅出的生动表述中,而学术性则契合汉文字所独具的韵味,语一境界,言一妙成,不论是举前人之警语,抑或是流自我之真言,新意皆呈承传融合之精妙。

整体来看,作者在“兽性”这一部分直接鞭笞了侵华日军毫无人性,叙述史实的目的正是警醒人类在将来不要再经受由兽性残暴引发的人为灾难,警醒人们要警惕军国思想的沉渣泛起。

作者在“人性”部分讲求知,说明了今天人们在“知”的路向上所存的某些“偏差”,指出“知”至少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即无意义的“知”、生活性的“知”、常识性的“知”、知识性的“知”和创新性的“知”,认为:“即便是创新性的知识也未必是应追寻的智慧,因为人类是否能够承载起其自身所创的科技世界,就目前来看,问题是很多的,至于其他的‘知’,我们则更应严谨判别”。而“如果广大青年都把精力放在某某小品的演员是谁等无用之‘知’上,岂不是害人不浅吗?媒体作为风向的先导,如果把青年人的眼球都牵引到这种无意义的‘知’路上去,岂不是误人子弟吗?以知道‘假知’为自满,以停留‘平面’为得计,显然不能撑持起科技、人文的进步来。”

作者写道:“不仅要能求索知识,同时也要反思知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再升华知识,孕育智慧,如此才是超越庸常的智慧而非作茧自缚的盲知。”为此,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转识成智”的三个关键基点,也就是人的平常心、清静心和慈悲心的修持、养成。可以说,作者在这里所提到的“三心”,是对人性进行道德升华的基础,也是成就精神崇高的关键,为接下来进一步阐述“良知”和“慈悲”进行了铺垫。

作者在最后一部分写道:“‘良知’和‘慈悲’都不是某国家、某学派或某宗教的思想,其更是全世界、全人类、全人心共有的脊梁。”当书中在比较儒家“天下观”与宗教“天上观”时,我们不难看到作为中华文化根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之深邃,不难发现当人类在以自己的所为破坏生态环境时,“天下”何可安、“天上”岂可在?同时也许还有许多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天下之大危和人类之大害正威胁着我们的地球家园。由此,唯有“良知”和“慈悲”的崇高精神,才是使人类能少在欲望的驱使下犯下罪愆的心灵之桥。

总之,人类离不开“天人合一”的真如大道,书中的哲思命题,以高清像素向人类展示了精神崇高的力量,人们需要这种关乎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本书作者为读者打开了让心灵一识其崇高的窗帘,而人精神的崇高,在历史上曾经光照了中华文明辉煌的盛世时代,在今天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也必会带来新的辉煌。

同类推荐
  •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本书分为两部分:《孟子与滕文公》、《孟子与告子》。在这本书里,南先生对于中国历史上对人性善恶的辩论做了令人信服的裁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人应有的立身、处世精神,结合历史上正反两面的实例,进行阐发。读来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怵惕。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

    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在前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纲,作为切入点予以介绍;第二、三部分则是以《孟子》梁惠王篇为核心,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热门推荐
  • 荆棘领域

    荆棘领域

    挥剑,斩开荆棘!冲锋,勇往直前!神辉,照耀一切!这是一个帝国最后一位神辉骑士受恶魔诱惑后发生的故事。
  • 蜚言扉心

    蜚言扉心

    这部小说记录个人生活,现实,感谢评价。
  • 冥帝,夫人又去仙界了!

    冥帝,夫人又去仙界了!

    本书的主角是猫咪郁喵,一心对仙界充满了追求,坑蒙拐骗到仙界,遇到了温柔的鹤池羽,奈何并不是自己的鱼啊,而他有命中注定的风神,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溟楚,虽然身份相差很大,但对口味呀,后来,因闯祸被关,他说:我去仙界接你。
  • 独步天下:布喜娅玛拉(上卷)

    独步天下:布喜娅玛拉(上卷)

    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之旅中离奇穿越,成为历史上传奇的女真第一美女东哥。这位自出生便被预言“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女子,究竟兴的是谁家天下,亡的又是谁家天下?拥有着现代灵魂的她,该如何面对在“可兴天下,可亡天下”这一谶语的利益驱逐下,那一段段趋之若鹜的情感纠葛?这注定不凡的传奇人生为她带来的是幸运,还是灾难?大清王朝建立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历史的走向,会因为她的介入发生怎样的改变?当一切尘埃落定时,那抹跨越四百年时空的灵魂,又将何去何从?
  • 陌川

    陌川

    一位普通青年屌丝,封天成魔。抗天地,诛仙佛。如何的爱恨情仇,怎样的生死劫难,现代的生活,远古洪荒的寂寞。一部旷世奇才的惊奇世界,等你推开这部大门。
  •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百鬼莫侵

    百鬼莫侵

    天命神祇,造化四方。地载万物,水泽绵长。人间多舛,广置封疆。魂归蒿里,魄出扶桑。怀仁至善,大庇八荒。温恭朝夕,执事惟常。诸邪不入,有恶皆攘。百鬼莫侵,逢难呈祥……
  • 逍遥乘风

    逍遥乘风

    山巅的风景是怎么样的?听别人说?那不准;自己想象?那更不准。李逍遥是一个小道士,立志要修仙,但他和别人不一样,他修仙不为长生,只为逍遥!
  • 相看两相知

    相看两相知

    一毕业就来到S市躲避情伤的乖女孩陈方好,遇上了正在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小老板关海波。一个直老板,一个憨员工,竟然也相互扶持着混成了行业中的黑马。彼此井水不犯河水了三年,如今他突然提出要做她的“男朋友”,怎能不让方好惶惑之余心存错愕和质问——凭什么于万千人中,单单挑中了没出息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