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6500000009

第9章 帝国的神经(4)

礼制在商朝时已经形成,在西周时基本成熟,孔孟等人极其倾慕西周礼制,为重振礼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但列国争锋的时代,法家风行,儒家失色,直到西汉中期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才替代法家,成为国家主流思想。不过在此之前,汉高祖时儒家便以“礼制”闪亮登了一回场。诛灭项羽后,诸将常争功邀赏,“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汉高祖心中不快。儒士叔孙通便为新朝制定出一套宫廷礼仪出来,并叫大臣们勤加练习。一次,诸将臣在宫中宴饮,将臣们亦步亦趋,都尊礼法,有人不合礼仪,马上被拉出去处置。整个场面一反常态,庄严肃穆,秩序井然,汉高祖感慨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儒家也开始由此而重。

儒教的胜利绝非仅仅是宫中礼仪和空泛的说教,礼教的影响甚至可以直接融入法制,也因此逐渐有了半法律的性质。儒家倡导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自汉朝之后,历代未变,直到清代末期,纲常礼教仍被赞誉为“实为数千年相传之国粹,立法之大本”。儒家所奉行的等级观念,“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等级越高,特权越多,颠覆了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传统。此外,在诉讼、断狱的过程中,法官不仅引用法律条文,还可引用儒家经典,所以有“春秋断狱”之说,以善恶动机论罪,以风化伦理定罪。

礼制算是法治与人治的结合,确定了尊卑有别,上下有序的社会等级体系,是儒家所谓的“德政”之工具。安于现状,遵守礼制,便是顺民,良民;有非分之想,触犯礼制则被视为犯上作乱、大逆不道,轻则受社会舆论冲击,被口水给淹死,重则被国法家规处置,以命填礼。

礼制的核心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以此为纲领,在宗法传承、祭祀丧葬、巡幸朝会、朝觐礼聘、婚姻礼俗、宫室舆服、待人接物、建房造屋等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有相关规定,其细密严格不逊于律法,其体系庞大则更超过了律法。

礼制不出则已,一出必见血。哪怕是权贵,也难避其锋芒。有时可以视而不见,而当有人要以此整治人时,其违礼悖制便成了最致命的罪名。建了不该建的房子,穿了不该穿的衣服,说了不该说的话,便是僭越、违制、大不敬、无人臣礼,那些倒台的大臣几乎都会有这么些条罪,而且极可能放在首位。这些倒霉的大臣到底是哪里开罪了皇帝,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违礼悖制,怎么样的死法都不为过。

礼制在民间照样横行无忌,法权应掌握在国家手中,禁止私人滥用,但家族中以家规、礼规来处置子弟,官方虽不承认其合法性,但并不干涉。被处置子弟的家属不服,到官府来告,官府也会将来人赶回去,不予理会。

在官府诉讼时,礼制常常高于律法,二者本来就有些混淆不清。譬如一个小媳妇和婆婆吵了嘴,落在不同法官手中,其命运有天壤之别。若法官重法,这小事不用审判,便会劝媳妇向婆婆道歉即可,回家好好过日子,若法官为礼教中人,对小媳妇大刑伺候,甚至判死刑,也没有人能说不对。

礼制势力大盛,充盈于天地之间,由此便出现了一大堆卫道士,他们手持礼教,言称道德,几乎是神圣之化身。朝中的权贵尊崇,他们本身就在朝廷高坐着,士大夫阶层奉其为师,恭听其言传身教,民间虽听不懂他们到底说什么,可还是会“随大流”,将之视作孔圣人下凡,如此一来,便通吃三界。

礼制是用来维持等级秩序与帝国道统的,最大的受益人是皇帝,但有利必有弊,他最终也难以逃脱礼制之网。皇帝身为天子,就要有天子的样子,大臣们不敢说英明神武的皇帝理政有失,治国无方,却敢拿礼制说事,旁敲侧击皇帝作风不好,行为不轨。所以,即便是尊为皇帝也不敢轻易与礼为敌,因为那后果将甚为严重——“捍卫”礼制的大臣借机集中起来与皇帝对抗,那种局势,比战场还难控制。皇帝们也学乖了,所以每朝每代,朝廷里都有不少声名显赫的道德家与卫道士,皇帝对其礼遇有加,但实际上并不倚重他们,这些人不过是皇帝贡的一块牌子罢了,以显示自己尊儒尚礼。

翻阅史书,有许多大臣对皇帝的上书与劝谏,其中近一半无关行政、治军、兴农、刑罚、理财等实际内容,而是有关礼制,无非是建议皇帝要“克己复礼”,有人君之风,带头遵守各类礼制,上行下效,全国自然会恢复重礼崇德之风,最终是不治而治,国富民强。举两个有名的例子:明朝中后期的两个皇帝,嘉靖与万历就因礼制与大臣数次争锋,彼时文官集团已然成气候,皇帝也拿他们没招。于是乎,两人气毛了,什么国家大事、千秋伟业,都不想管了,干脆深锁宫中,长期不朝。

以仁政的名义,教化之维

教化是指所朝廷与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教育感化,大体来讲是倡导仁义德政,教人质朴敦厚,导人谦卑礼让,以养成上下淳朴的社会风气。

教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在商周时期便大为推行,在诗文中还有记述,如《诗·周南·关雎序》中有:“美教化,移风俗。”《礼记·经解》中有:“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

儒家向来重礼尚名,强调“德政”,反对“法治”,律法是凶器,他们认为能杀人却不能收人心,教化则如春风细雨,能以道德仁孝感化民众于无形之中。

自汉以后,几乎所有的政治家凡提及治国方略,都会提及教化,认为这是天下大道,著名的策论中都有“行教化”“敦教化”的字眼。

西魏时,苏绰为执政者宇文泰筹划了《六条诏书》,行之于国,使得西魏大治。《六条诏书》专门有一条便是敦教化,大体内容如下。

教:教之以孝悌,使民慈爱;教之以仁顺,使民和睦;教之以礼义,使民敬让。慈爱则不遗其亲,和睦则无怨于人,敬让则不竞于物。三者既备,则王道成矣。

化:然性无常守,随化而迁。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浇伪者,则浮薄。浮薄者,则衰弊之风;质直者,则淳和之俗。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治乱兴亡,无不皆由所化也。

教化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搬出儒家及其他各家先贤的经典,根据皇帝或执政者的指示,汇编成圣谕;往各个地方下达圣谕,并要求各级官员组织学习,领悟其精神,再散播至各个乡村;在乡村中,由官府派出的学者与当地的长者、读书人,向民众宣讲圣谕,民众若有不懂,则要详细解释,以便于灌输;同时广泛传播一些伦理道德的普及读物,如《二十四孝》,政府令各地官民学习,作为圣谕的辅助教材;在官方树立一系列“清官”、“循吏”样板,以显示朝廷的仁政德政,和圣谕配合,言行并用,相辅相成;在民间树立一系列“孝子”、“贞妇”样板,各地大建贞节牌坊、英烈牌坊、功德碑,推行礼仪,清淳社会风气。

教化一直是历朝历代最重要的治国方略之一,只是有时效果奇佳,有时效果却全然没有。到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官员都还在大行教化之道,国家衰微,各地纠纷、民变频发,官员们拿着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康熙圣谕》去劝说、感召民众,但毫无作用。朝廷还是肯定了官员们的行为,在官方文章上,还表彰了他们的功绩。当时有不少外国人在中国传教、经贸,他们也记下了这让他们匪夷所思的事情。有趣的是,清朝官方的文章与外国人的表述,是完全不一样的,也不知是谁在说谎。

如果以力度来区别,法令是刚性的,礼制是刚柔并济的,教化则是柔性的。刚过则苛,人们不喜,柔过则软,人们不从,惟法令、礼制、教化三者合一,长期并行使用,以互补其短,方可令国家意志能遍布天下,无所不含,统率臣民,无所不包。但三者之间亦有冲突,礼制常常与法令相悖,官员不按律法行事,而按礼法约制与各旧习俗来定,教化也常与法令相悖,教化崇尚无法而治,偏向教导式宣传,以塑社会风气为主,便会轻法宽刑,能免则免,这是与严明的法令体系相矛盾的。所谓“矛盾中统一”,这些冲突最终都要以“权”来做“天平”,谁官大,谁更有权威,便尘埃落定,不得再议。

谨慎以待,现状之维

现状是各种势力与利益的既定形态,要形成此态势,是多方相互周旋、妥协得到的结果,可以说,任何现状,哪怕是不好的或是不合理的,都来之不易。所谓“存在即合理”,存在之所以存在,必有其内在因素、内在力量。

打破一种现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维持这种现状的能量是相当雄厚的。

上至国家法令,下至地方上的风俗与习惯,各个朝代都希望全国整齐划一,许多志向高远的思想者与官吏,都希望在任何地方、任何方面,都能够按自己的规划与治理办法来。但最终在中央集权下的中国,还是出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即宣告了整齐规划的破产。少数强力的统治者与官吏,能使某个地方一时间内“齐风移俗”,但其卸任后,很快又会退回到从前。

以唐朝两个著名的官员为例。狄仁杰在江南地区做地方官时,吴、楚多“淫祠”,所谓“淫祠”便是各种地方供神,不符合国家规定,也不符合主流儒家文化。狄仁杰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可狄仁杰离任后,那些被焚毁的祠庙又陆续被重建。韩愈曾被贬到连州阳山(今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做县令,此地处唐帝国边远之处,民风敦厚,韩愈便推行爱民、惠政、德礼之治策,还招募一大群青年才俊为门下,大倡文儒,师徒一起吟诗论道,一时蔚然成风。可韩愈上调到中央后,这里又变成了原来的旧模样。

对于帝国中央的朝政、制度等方面而言,几乎每个皇帝、每个有公心的大臣,都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永盛,可那是不可能的。中国历史上那些存续上百年以上时间的王朝,国家与社会的态势,差不多都是这个规律,活化——固化——僵化——崩解。王朝初期是相对活化的,应对百业凋敝的残局,统治者集团会启用很多新兴政策,也会广纳士人阶层、民间各界有才学者到朝廷中来,参与治理国家。到了中期后,朝廷中盘根错节,各利益集团各霸一方,官场秩序出现板结化,开朝的朝制、国策沿用至今,也成了习惯,即使有不合理处,也难以破除,遂出现僵化。改革派应运而生,他们要打破各种惯例,要触及各方利益,非如此不可打破僵局。都是在朝廷里厮混的,谁没有点见识?改革派能意识到的,其他人或许早就意识到了。但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立场,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人拿着祖制当令箭,这样保守派和反对派便产生了。权力中心的皇帝常常在变与不变,改与不改中徘徊,他既要消除积弊,又要维持局面,这样的算盘不好打,因为改革本身就是要冲破目前的局面,而按守旧派、反对派的来,维持局面,所有存在的问题不会自己消减,反而会越积越厚。皇帝还是略微偏向改革的,国是自家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但任何事态的演变,不取决于某一个人,哪怕是皇帝或权势煊赫的宰相,而是取决于所有力量的总和,守旧派和反对派久成气候,早已坐大,轻易便将改革派压了过去。一场风暴又过去了,风平浪静,心情怡然,哪管明天又会大雨倾盆呢?

求稳求全,便成了古代中国的传统,可即使在这种稳定下,仍是暗流涌动,即使在这种保全下,仍弊病丛生,只要还能保持虚荣的繁盛,不至疲态尽现,只要还能维系局面,不至顷刻崩塌,便很难改变。这成了历代改革、变法的最大瓶颈。等到了所有问题集中显露,所有矛盾集中爆发时,什么都晚了。

后人哀前人,哀其不争、不变,后人之后人复哀后人,亦哀其不争、不变,可谓闪光思想、言辞激烈,可当每个时代出现前人的同样窘境时,闪光思想又变成了暗淡保守,言辞激烈变成了沉默寡言,明知迹象不佳、现状愈坏,却很少有人敢出来挑明,敢于革故鼎新的便更微乎其微了。因为大臣们都明白:无论成与不成,下场多半不好,那为什么非要改呢?

故步自封,抱残守缺,成了很多时候的常态,谁也打不破,谁想去打破,那么被打破的必定是他自己。

同类推荐
  • 神话2三国绝恋

    神话2三国绝恋

    主人公易小川通吃三国名将,赵云、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典韦、太史慈、孙策全都不在话下。不仅单挑名将,更勇闯数十万大军,统帅百万军队战斗,打斗精彩,场面宏大,不容错过。
  • 历史的乡愁

    历史的乡愁

    该作品是熊召政先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演讲的讲稿结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演讲,是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渗透着忧患的意识,比如作者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化的断裂、敬畏感的丧失等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传达出一位历史学家与作家的担当意识: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
  •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全十卷)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全十卷)

    《梅毅说中华英雄史》是梅毅历时十年完成的通俗历史读物。全系列书始起秦汉,下迄辛亥革命,是一部全景式广角化展现中华英雄史的著作。梅毅十年写史,高擎英雄大旗,“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余绪和评判史实的精神,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捉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试图熔于一炉”,他以历史的逻辑和历史的纵轴、横轴构建传奇化的个人经历,以历史真实为基础,增添合理想象,兼文兼史,钩沉华丽血时代的精彩瞬间,浓墨重彩地记录英雄,体现出那些英雄们平凡中自然而然的感人情怀,挖掘出埋藏于历史深处的复杂而伟大的人性!
  • 醉梦大唐

    醉梦大唐

    一个不自知的穿越者,搅动了大唐五十年的风雨。
  • 振南明

    振南明

    (书友群:三零九四二九一五九)崇祯十七年闯贼攻破京师,天子自缢殉国。内有贼酋流匪窃玺,外有鞑虏胡儿嚣衅,国破山河在......举国同哀之际,一个现代灵魂附身在太子朱慈烺身上。值此危急存亡之际,朱慈烺发出振聋发聩的疾呼:我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汉贼不两立,皇明不偏安!
热门推荐
  • 盛染九天

    盛染九天

    穿越到异世大陆,爹不疼,没娘爱,还有一帮子渣男贱女在想着如何害死她,云初染的内心是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的。正当她锋芒初露、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却招惹上了那个权倾朝野又小心眼的摄政王殿下,云初染的内心是崩溃到想哭的。
  • 边缘人札记

    边缘人札记

    本书为“青年精读书系”之一。徐刚,1945年生于崇明岛西北角,世代农人之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有:《徐刚九行抒情诗》、《倾听大地》、《伐木者醒来》、《梁启超》、《守望家园》、《绿色宣言》、《长江传》、《地球传》等。
  • 盛世染指:膜拜男神大人

    盛世染指:膜拜男神大人

    暂传言盛家大小姐美貌与心灵成反比,长得有多好看,内心就有多恶毒。对此,盛家大小姐嗤之以鼻。有人说她是花瓶,她就随随便便参演一部电影,演技颜值秒杀女主光环,有人说她恶毒,她就“不负众望”打脸贱人,总之,盛家大小姐天不怕地不怕,一切只看姐乐意,却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栽在男神手上。“和我在一起。”“你太帅追你的人太多,我没有安全感。”“貌似没有安全感的那个人是我吧?”“你太有钱。”“我的都是你的。”“....你是我男神,神是不能染指的。”“我允许你染指。”说完,男神温柔缱绻的吻落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笑傲仙神

    笑傲仙神

    仙路断,神道绝,小小流浪儿,何以夺天地造化,笑傲九天仙神!一曲笑傲仙神,道尽世人多少煎熬、苦难、血泪......曲终人散,但闻......不见......
  • 快穿女配苏遍全宇宙

    快穿女配苏遍全宇宙

    女配:颜值高、家世好、死得早!人生赢家一朝踩空居然被绑定个女配逆袭攻略系统。寻觅:这什么鬼(╯‵□′)╯︵┻━┻为了能够找到记忆回源世界,寻觅不得不穿到各个世界完成任务。未婚夫被抢了?被家族抛弃了?前程被毁了?名声被污了?没关系,转身勾走金大腿,称霸天下,虐渣打脸,为非作歹永不愁。寻觅:我只是想要安安静静做个任务就走。忠犬:我只是想安安静静的跟你走。PS:【一见钟情】男主始终都是一个人,1V1,双洁,绝宠,虐渣,逆袭人生!
  • 我家王妃太调皮

    我家王妃太调皮

    预言成真,2012年真的穿了。为了两餐只好去当乞丐了,可是乞丐也不好当,为了致富,决定玩‘碰瓷’。而那个被碰的主居然是个王爷。而且居然一见面就说要娶她。不过自己刚来王府,就跟他的小妾们大干了一场群架。以后的日子不鸡飞狗跳就怪了。果然,娶了也就算了,却不给她饱饭吃。非要逼她使用非常手段,自己找吃的。王爷马上被灭了威风。那个女人居然把自己的宠物煮来吃,说是饥不择食。正当以为以后生活能走上轨道了,却有许多奇怪的人来跟她要那个黑曼花,怎么回事啊?
  •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

    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全部日记,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演变,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本德、陈云、邓小平的题字,社会对于雷锋精神的报道和评价、雷锋精神内容的书包括雷锋生平、雷锋故事、雷锋日记、雷锋精神及其在现当代的价值和意义等内容,讲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展现了雷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怀。同时,书中精选的与雷锋有关的一些珍贵题词图片,给读者展现了雷锋精神的最新最完整的诠释。
  • 重生原始变图腾

    重生原始变图腾

    重生成了一根图腾,还是那种像搅屎棍的图腾。林浩无语了,但是没办法必须收拾心情,帮助部落变得强大,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更好的活下去。战斗力不够?没关系,交出信仰点你可以变的更加强大;重伤濒死?没关系,交出信仰点你可以重获新生;异兽来袭?没关系,交出信仰点我护你周全;已经死了?没关系,交出信仰点我助你灵魂转世。什么你不信仰我?看到那边的乱葬岗没,我会让手底下的人,给你留个舒服的位置。广,种田发展;缓,争霸世界。这就是林浩的图腾格言。
  • 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

    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要飞升九重天

    我要飞升九重天

    【爆宠】穿梭三千界,顾子衍只想完成每一界原主的梦想,多多赚取贡献点跟神殿交换资源,尽快修炼成神给师父报仇!为此,顾子衍心无旁骛地努力着。可谁知每到一界,原主身边就会出现一个大boss对他特别好!等到顾子衍飞升九重天,扑进莫川上神的怀里,失声痛哭:“师父,你骗的徒儿好惨啊!”【推荐新书《农家娇女福满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