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3400000009

第9章 芦苇荡中的沙家浜

沙家浜在哪里?

沙家浜在江南,在离苏州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在历史书里,在革命史料的图片里,在《沙家浜》的样板戏和电视剧里,在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以及汪曾祺等名字的传奇里——去沙家浜以前,自思对沙家浜并不陌生,关于她的种种传说和人文风貌,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可是,二〇〇六年五月真的踏上这块土地时,我才发现,自己对她其实还是陌生的。那天,下着细雨,颇有凉意,车一进入镇区,芦苇和水这两个典型的意象,就跃入了我的眼帘。有人说,沙家浜是水做的,确实,一眼看过去,沙家浜整个是在水中摇曳,江南的柔软尽显其中。芦苇则顺水而长,到处都是芦荡春水的景象。

我喜欢芦苇。它看似脆弱,实则柔韧,在水边漫无目的地生长,所透出的,却是压抑不住的勃勃生机。当我们的小船顺着河道穿行,两边的芦苇分开又合拢,它高出我们的头顶,不断地覆盖着我们的同时,也在我们耳边不断发出亲切的摩挲声。沙家浜真是芦苇的天堂啊,只要有水的地方,只要有那么一小堆土,它们就能在其上快乐地生长。人在其中,能感受到一种“菰蒲逸云,云烟苍茫”之美。

我知道沙家浜以前的名字就叫芦荡。如果不是后来走进沙家浜景区,在主人的引导下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听他们介绍当年常熟的革命斗争,你很难想象,在这个静默而风情万种的芦苇荡里,居然也发生了那么多悲壮的故事。今天,在沙家浜这个水乡泽国,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每一丛芦苇,都用自己的轻柔,抚平历史的伤口,它们依旧选择默默地、低贱地活着。它们似乎在用自己的生命流转告诉我们,当炮声和喧闹过去,生活又会重新焕发出它自身的力量。

芦苇或许是低贱的,再贫瘠的地方,它都能活下去,而且活得很旺盛。而在《诗经》里,芦苇是高贵的植物,象征着爱情,即便是今天,很多人也还赋予沙家浜的芦苇以红色的神圣记忆。但我在沙家浜,更愿意看那些不受约束、肆意生长的芦苇,它们是低贱的,但充满生命本身的欢乐。我去的时候,或许是因为头一年没有割芦苇的缘故,许多的芦苇荡,新旧芦苇杂生在一起,有些已经发黄,有些正在吐出新叶,看起来并不整齐,但真实而繁茂。那些河道或许是人工疏通的,芦苇呢,则是任由他们自由生长,一些芦苇丛中,还栖息着野鸡或水鸭,远方,或许还有几个村民,在河边漂洗衣服。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江南水乡的日常图景!一起来的朋友们,个个流连忘返,北京来的批评家孙郁先生,向我念叨了好几遍:北京,缺的就是这个水啊。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美食。走过景区那条石板小街的时候,贾平凹先生首先闻到了面香。他是西北人,走到哪里都要吃面。同行的苏童,是半个东道主,就拉大家在第一家小店,吃起了汤面和扁食。从来都没有吃得这么惬意过,或站或坐,咝咝作响。平常的面食,也吃出了回味和赞叹来,这大约就是沙家浜的魅力之一吧。其实,我们吃的哪里是面,吃的分明是一种轻松、静谧的心情啊。我现在回想起那条石板路,那青色的琉璃瓦,那在白墙壁下闲坐的老太太,还有那些干净的河道,灵巧的小船,这一切都掩映在广阔无边的洼地和芦苇荡中,就像一个梦,那么苍茫而虚幻。

这些回归自然、朴质美丽的村庄,迷茫的芦苇荡,弯曲的河道,有一天,它会消失么?

我明白,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这幅水乡图画,很多人都希望它成为旅游胜地。但我的心里却有小小的担忧。旅游开发,会把沙家浜变成全新的,日日新,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开发更多的景点,这对当地的经济或许是好事,但那个以前的、旧的沙家浜,若干年后,我还能看到她么?我当然希望,无论何时,我看到的每座房子、每条石板路的背后,都有一条长长的历史的身影,而不是全新的建筑。我尤其喜欢那种略微显得暗淡的外墙颜色,一看就知道是旧的,不抢眼,但沉着而稳重。不像一些城市,到处都是新得耀眼的墙壁,或者干脆整个外墙都用玻璃,让它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墙壁发光,在一些人的心里代表的就是进步和现代化。现在,只有被现代化忽略了的偏僻乡村,才能反抗时间的速度,在日日新的世界,为我们留下一片旧了。

我渴望继续看到沙家浜的旧。

你可以想象,一个村镇,通身都散发着旧的气息。历史的味道,古老的面影,这对于一个外来观光者而言,该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人对历史的兴趣永远比对现在的兴趣要浓厚得多。在江南的很多小镇,保存得好的,如周庄和乌镇等,仿佛都隐藏着几百年的岁月遗痕。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有基本经验、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村镇。这样的地方,在中国是越来越少了。今天主导中国的思想仍旧是追新,变化,“敢教日月换新天”。大家都怕不够新,怕变得不够快,于是,楼房建了又拆,拆了又建,道路修了再修,一切都全新的了。变了,领导和民众才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可是,许多的时候,文化总归是旧的,旧才是它的价值,而现代化要的是新,日日新才能吸引资本。整个中国,今天都在面临着这种新与旧的斗争和矛盾。沙家浜也不例外吧?离开沙家浜的时候,大家在“春来茶馆”喝茶,旁边有人小声哼起了《沙家浜》中的《智斗》,“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就在这时候,我注意到,服务小姐倒水时用的就是铜壶,我很想上去问她,这个铜壶是旧的么?我终于没问,因为我知道,整个沙家浜,迟早要变成新的。那个旧的、苍茫的沙家浜,就让它留在我的记忆里,慢慢地回想吧。

同类推荐
  • 风从何处来

    风从何处来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文学、电影、戏剧、文化、社会。每一部分均选取具有代表性名家,说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谈社会的现状和未来,这些文章均复杂深刻而耐看,从中你可以看出他们如何规划自己,如何看待社会,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怎样的期许和渴望。这本书里,你看不到夸夸其谈的虚伪激进,你看到的,是真挚和真诚,是如何用真诚之心直面自己、面对他人。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

    恒河:从今世流向来生

    恒河,神性的河。它贯穿着南亚次大陆。古老的印度文明由之孕育,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众多宗教在此共生。恒河入海口,在印度和孟加拉两个国家,作者访问了泰戈尔两处故居;参拜特蕾莎修女之墓。恒河平原,在印度的心脏地带,踏着法显、玄奘等先贤的足迹,作者寻访佛祖从诞生到入灭的印迹;盘恒于印度教的死亡福地瓦拉纳西,漫游于人神两界之间。恒河源头,在湿婆和毗湿奴的栖息地,作者行走两千多公里,倾听圣河灵魂的低语。朝圣路上,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怀抱里,在触摸印度的现世人生中,作者亲历古老文明的血脉传承,并思索着喜马拉雅山两面人群不同的生存价值,寻求生命的本真和人类天然的美好情怀。
  •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帕尔哈德与西琳:维吾尔族爱情长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这是我国维吾尔族优秀的古典诗人阿不都热依木·那札尔(1770~1848)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多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作品通过古代王子帕尔哈德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及其和美丽的西琳公主的恋爱故事,歌颂了劳动,歌颂了勇敢、忠诚、不贪富贵、不畏强暴的高贵品德,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追求,也寄托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的封建社会的不满。
  •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本书从“君子之道、君子经文、君子德行、君子古典名篇、君子经文荟萃”五部分,立意创新、深入浅出地详细解读了中国文化中君子的内涵,如何做君子,君子的人格特征等。本书是世上首次将散布于《周易》《论语》《大学》《中庸》等中国古典著作对君子的论述进行了全面梳理,汇集出300余条经文,并对111条经文作了生动通俗的详解,其新颖亲民的形式对弘扬和传承国学十分有益。本书内容丰富,内涵深厚,老少皆宜,特别适合年翩翩少年和成功人士阅读。
热门推荐
  •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

    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满天星光勿忘我

    满天星光勿忘我

    听说勿忘我的花语是永恒的爱,浓情厚谊,永不变的心,永远的回忆。而苏夏夏对宋星辰亦是如此。你看,满天星光下的勿忘我是你我永不忘的回忆。在你想起我的那天,我会送你一捧勿忘我,只愿你不要再次忘记我。“那个小时候喜欢追在我后面的他长大了,也忘记了我,现在……换我来追你了。”——苏夏夏“以前我总难过自己忘记了小时候的事,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个没有忘记的人比我更难过。”——宋星辰
  • 陪葬的手机

    陪葬的手机

    晚上,乌去纱第一次和绿珠睡在父亲生前住过的厢房里。乌去纱梦见了吴大爹,他额角淡淡的红斑清晰可见,他没有说话,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一晃就走了。第二天早晨,绿珠醒过来,对乌去纱说:“好奇怪,我昨晚梦见一个老人,不像是吴大爹,他的头发比吴大爹要多些、短些,也没那么白,额角没有红斑。”乌去纱问:“你梦见他在干什么?”绿珠说:“他什么也没干,对着我很慈蔼地笑一下,就走了。”乌去纱把绿珠拥过来,脸颊摩挲着她的鬓角,轻柔地说:“你见到了我父亲。”
  • 与孩子一起成长:聪明父母,智慧育儿

    与孩子一起成长:聪明父母,智慧育儿

    《与孩子一起成长》没有将目光完全局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里,而是从给孩子智慧、关注孩子心理、父母付出关爱等全方位教育的立场出发,力图让父母们在阅读《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同时,能够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书中结合了实际的事例,探讨了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介绍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以引起父母们的关注与重视。
  • 胡风为何不“投降”?

    胡风为何不“投降”?

    1949年年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收拾残兵败将,“料理后事”准备逃往台湾;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一面运筹帷幄策动“宜将剩勇追穷寇”,一面殚精竭虑筹划建立新政权。此时,国共在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对文化名人的激烈争夺战。国民党虽大势已去,但“贼心不死”以图东山再起,仍有一部分文化名人“死心塌地”地跟着蒋介石去台湾;共产党即将上台“坐天下”,需要大量文化名人捧台,于是在共产党高层的周密策划和精心组织下,一批秘密潜入香港的文化名人分期分批北上,抵达北平准备参加标志着“大团圆”的新政协会议。
  • 诗意的情感

    诗意的情感

    严肃认真地把生活的智慧、人生的感悟和诗意的情感传达于人,让别人在阅读之后,对人生和社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味。
  • 阿修罗

    阿修罗

    起风了。万物都在变换位置。一只知了给风相中,脱离树缝,仰面掉在了地上。伶仃的细脚往肚皮上够,叫江煌煦不忍再看。搭把手吧。于是抬一只脚,照着它脑门一蹍。鞋底粘上一点,利索地蹭掉。那是梧桐叶,半片叶子飘到上面,便善解人意地停住不走了。江煌煦身子倚住城郊唯一的一棵梧桐树,打开手机,玩了一会儿贪吃蛇。画面简陋得令人发指,只叫他打发了五分钟。再吸五分钟的粉尘,粉尘一沉,变成疏朗的天空。他的视线顺着地平线下移,下端却空了几块,那是从石灰白的背景上带下来的,几块暗冷色系的方形布料。二维的布料多了一维,变成厂房。
  • 世界会怎么转和我有什么关系

    世界会怎么转和我有什么关系

    欢迎来到任务位面,在这里你可以接到位面任务主角穿越各个位面,领略各个世界的风采
  • 出世记

    出世记

    出世,本来是佛家语,是逃离红尘人间意思。翻译成英语Born,是诞生的意思。小说《出世记》书名的确定,意味着它真正诞生,要由季风之手携带风雨雷霆在世界上澎湃成大水,要给文学界带来一场文学和非文学的惊魂争议。小说主角中的孩子,也就是文本里的“我”,是操控着方向在整条细密宽广航道上运行的轮机长。他在想象的特殊时代里,以成长顺序延续主线,用心灵感应去敏感地阅读一九四九年后创业史的大时代,观察数次时代更替和变迁的国民映像,记录沿途眼见芸芸众生的丰富景象。他心底里的丰富世界,本身也是一道绚丽风景。他追溯理解的生命来由,回顾家族渊源复杂的血统和神秘,转化到生育他生命的父母亲,才让小说叙述在想象云端坐落在地上,回到了人物叙述的社会现实中来。
  • 不如眠去梦中看

    不如眠去梦中看

    三十天四场手术九死一生,白槿湖病愈复出的首本作品,饱含温情,煽人泪下。“与世无争与己争,再多颓废,终将成为一个美好的存在。”生与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忽视的话题,也是能叩击人内心柔软深处的话题,2016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恶疾,让作者以前所未有的勇敢战胜病魔,并记录下病房中的点点滴滴,用亲身经历打动了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