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1600000003

第3章 谦以交友

【原文】

虚怀能自得①,实政要人为②。

【译注】

①虚怀能自得:虚心才能得到好的结果。虚怀若谷,可以自我修炼。

②实政要人为:最好的政策要靠人去执行。惠政实事,是要有人去做才行。辑自西递楹联。

【感悟】

气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一个能够做到心胸开阔的人,必然虚怀若谷,有海纳百川的肚量,即使别人是错误的,他只会细心的观察,了解真相,包容别人。心胸开阔的人,不会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嘲笑和讽刺,不会被生活所累,自然有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人的心胸开阔了,视野也会变得开阔,带着这样的一种美德去感悟生活,从容大气的与别人相处,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要解决问题,不能光靠制定政策。制度制定者、制度执行者,不能把自己置于制度遵循者之外。

【延伸阅读】

修炼先从心态开始

大其心能容天下之物,虚其心能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能论天下之事,廉其心能观天下之理,定其心能应天下之变。

如果想法改变,态度就会改变;如果态度改变,行为就会改变;如果行为改变,习惯就会改变;如果习惯改变,人格就会改变;如果人格改变,命运就会改变;如果命运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原文】

遇事三思终有益①,让人一步不为愚②。

【译注】

①遇事三思终有益:“遇事”,碰上变化或情况;“三思”,反复思量,再三权衡。心不为外界所动,遇到大事也能沉得住气。面对事情或困难时多想想应对之策终究是大有益处的。

②让人一步不为愚:在一人一事上做出退让并不是愚蠢。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保持头脑清醒,克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对方蛮不讲理,我行我素,也千万不可失去理智,以牙还牙,以毒攻毒。因为忍让不是胆小、不是无能、不是懦弱、不是好欺负,而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美德!

【故事链接】

胡贯三从开一爿小茶坊起家,到成为藏银百万的江南第六位富户,是深得经商之道的。他把自己经商的经验概括为4个字:忍、和、巧、信。他说“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誉群言”,并认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经商都要不畏艰辛,注重效果,搞出名堂来。他在晚年写下这副充满哲理的对联,其良苦用心不言自喻。在西递村,类似这样的对联目不暇接,诸如“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和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等,都反映了古代徽州商人的处世哲理。

【延伸阅读】

“让人一步天地宽”

不管别人对自己能不能做到都好,我们都必须要求自己一定要对每个人都好,而且要尽力地拿出对每个人都好的行动。我们同在一个地球村,自己生存,也要让别人生存,自己生活得好,也要让别人生活得好才行。不能只为自己幸福,不管他人死活。为此,我们还必须做好每个人对自己未必都好的思想准备。只有这样,当别人不能对自己好的时候,才能坦然处之,还会一如既往地对每个人都好。世上难能可贵的是,越是别人对我不好,我越不计较,越是要主动地靠近他,并对他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他。为人坦荡,添喜不添忧,添乐不添愁,添彩不添乱,这才是站到了人生精神的最高处,才能令人敬仰。

【原文】

退一步天空海阔①,让三分心平气和②。

【译注】

①退一步天空海阔:为人处世退让一步天地将更加广阔。纷争的事,若能忍让三分,自会心胸开朗,身心安宁。

②让三分心平气和:让是避让、远离之意;不是退让、忍让的意思。对于世间为人处世,常留三分为他人设想,善自品尝思量,方觉其中滋味,方能淡泊久长。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对人不苛求、对事不计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三分想自己,七分为他人;坦然从容,善心待人,自己的那一片天空,随之也会宽广辽阔。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避让世间尘俗之事,让思想达到一个自由驰骋的更高境界。

【故事链接】

谦以交友

黟县古民居有副楹联为“退一步,天空海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徽商无论在商业经营中,还是在各种公关活动中,真正做到了游刃有余,并最终成全了一代徽商的英名。黟县宏村承志堂主人、清末民初时汪定贵,在九江经营糖盐致富。他谦虚待人,广交朋友。他说:“五谊并重,广交良缘。”“五谊”指族谊、戚谊、世谊、乡谊、友谊。他经商所至沪、杭、九江、安庆、芜湖各地,交游甚广,政界汪庆辰,商界舒法甲、查邦达,古黟画家汪正泉等都是他的朋友,于振兴产业及丰富他的文化生活方面,都有助益。

【延伸阅读】

“留三分”

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口德与己;

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肚量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深敛与己;

有功不必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谦让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宽容与己;

得宠不必恃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后路与己;

气势不必倚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厚道与己;

富贵不必享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福泽与己;

凡是不可做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余德与己;

【原文】

谦人上人抑我益我①,有酒吃酒读诗学诗②。

【译注】

①谦人上人抑我益我:“谦人”,做谦虚的人;“上人”,受到尊敬的人;“抑我”,克制自我。让人者为人上之人,能够克制和约束自我,只会对自己更有助益。谦逊能够克服骄矜之太,能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而绝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

②有酒吃酒读诗学诗:有酒便吃酒,余暇便读书。

辑自西递楹联。

【感悟】

谦逊,是一种品格、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须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谦虚做人就是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态度,不仅融合人群,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谦逊做人,不喧闹、不娇柔、不造作、不故作吟呻、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令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不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谦逊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时间呈现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娇不狂。

【故事链接】

“喝杯清茶”

徽州是礼仪之邦,接人待物按照朱熹的《家礼》办事,客来敬茶是必不可少的礼节。徽州的习俗是给客人倒茶千万不能斟满,因为斟满有“自满骄傲”的意思,这才是对客人的不敬。而客人接茶也要用双手,并要欠身起坐,以示还礼。一般在徽州,冬天用泡茶敬客,夏天则用壶茶敬客。敬茶时要用双手,以表示尊重,主人嘴里还说句“喝杯清茶”,表示谦逊。

【延伸阅读】

“做谦逊的人”

做谦逊的人,实际上就是做一个被人们认同和喜爱的人。谦逊的目的,并不使我们觉得自己的渺小,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并没有影响它在万物中的地位……

【原文】

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①,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②。

【译注】

①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知事”,通晓事理;懂事;“晓事”,懂事,明达事理。“多事”,做多余的或不应该做的事;“太平无事”,时世安宁和平,生活清静无忧。

②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忍人”,对别人忍心;“让人”,对人谦让。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忍”字头上一把刀,遇事不忍必烦恼;能忍方能消灾避祸,能忍方能心平气和,能忍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转危为安。若能忍得心头气,海阔天空看明朝。

应该不多事不惹事但也不避事。

【延伸阅读】

“处事六大方略”

无事不生事,绝无意外之变;有事不怕事,安度局中之危;

省事不多事,避开忙中出错;识事不搅事,必无乱后之折;

重事不轻事,省却战前之败;简事不误事,尽享静时之乐。

【原文】

水能性淡为吾友①,竹解心虚是吾师②。

【译注】

①水能性淡为吾友:“淡”,恬静,既指水性,也是以水比人的淡泊,又可喻指只有淡泊之人才能细水长流,安宁长寿。以水的清静淡泊的品格为友。水性淡泊,它是我的好朋友。

②竹解心虚是吾师:“竹解”,把竹子剖开。翠竹虚心,它是我的好老师。以竹的“心虚”品格为师。将竹拟人化,竹虽直而有节,但能理解“心虚”的重要。“虚心竹有千千节”,唯有那些虚心的竹子,才能不断地朝上生长,从初生之笋,最终长出千万个节来。所谓“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说的就是竹子无论地位的高低,依然保持“心虚”的道理。“心虚”非胆怯之意,而是指内心空明而无成见,谦虚而不自满,这种品格堪为人们治学、待人之师。

以“水”和“竹”性能特征为喻,形容治学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一是宁静,一是虚心。多见于徽州楹联。本句取自白居易诗《池上竹下作》。

【感悟】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水性之淡成为益友;抱虚胜盈,空心向道,虚心之竹似可教人。

乐天达命,藏愚守拙,荣宠不惊,知足不辱,消除压力的最关键之处,就在于心态,调整好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最好的生活态度。我们如能以恬淡之水为友,以“心虚”之竹为师,治学修身,当获益匪浅。

淡泊并不是要如同神仙修道,无情于人世间,而是要保持内心的无限安宁与平静。有时候,清澈白净亦是一种美,清澈如水,方显生命真正的纯度。心如止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种境界啊!

【故事链接】

据说,竹子的生长与北极星座之气有关。堂前、窗前广栽竹林,会给主人带来好运,子孙繁衍,家族兴旺,健康长寿。竹子又有虚心、劲节、自强不息、不娇不艳、不媚不俗的秉性。所以历代不少文人“寓意于物”,都酷爱竹林。如东晋的王子猷,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杜甫也说:“平生憩息地,必栽数竿竹。”苏轼所出生的苏府更是“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郑板桥则几乎一生都沉浸在书山和竹丛之中,即使经济困难到卖字画为生的程度,也丝毫不减爱书、爱竹的志趣。

【延伸阅读】

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原文】

让人非我弱①,得志莫离群②。

【译注】

①让人非我弱:谦让别人并不是因为我软弱。

②得志莫离群:得志了不要远离自己原来的朋友。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恭谦为人,不卑不亢。要有学习的心态,谦虚的心态,真诚的心态,坚持的心态。海纳百川,壁立千仞。人不尊我是我无能,我不容人是我无量。忍让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大度,一种胆识,一种能力,“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说文解字》解释“忍”字,直截了当地说:“忍,能也。”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小不忍,则乱大谋”,生活中,有时需要忍让,需要妥协,忍辱负重,化解融通,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古人有首诗,就是这样说的:“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

【延伸阅读】

“高人”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躁。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误。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浓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

【原文】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①,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②。

【译注】

①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待人不能凭自己的意愿,要体察他人的心情。与人相处不可以什么事情都不为别人考虑,不能只随自己的意,要换位思考。

②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做事不能固执己见,须明白事情的道理。做事不可以只看自己的想法,要就事而论。

辑自歙县古城楹联。

【感悟】

做人如水,做事如山。做人要如水一样往低处走,坦荡乎如大海之谦之。做事要如山一样耸立起来,巍巍乎如高山之仰之。与人相处,不能随自己的意志,要了解人情世故;做事不能固执己见,要明白事情的道理。会做人而不善做事,是一个残缺的人;会做事而不善于做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就容易犯错误,甚至四处碰壁。一位商界成功人士说过:“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好了附带着就把事情做了。”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背景条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将会是失败。会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充分体现自我人生价值;能做事,做好事,把难办的事尽可能办好,才能创造骄人的成绩。

【故事链接】

明末休宁义士金声说:徽商“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焉而已,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数十家”。相对于商海的狂风巨浪,个体的商人只是一叶扁舟,因此,在徽商这样的集团里,他们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依然执著,善于处理同宗人士的关系,并且卓有成效。他们也注意强化同乡的情谊。遍布各地的徽州或新安会馆,就是徽商将具有地缘关系的同道拢聚在一起的重要据点。即便是与消费者建立的也是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清代歙县商人吴炳留给子孙的是12字:“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又说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犹深感“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延伸阅读】

“先做人后做事”

嘴巴甜点,行动快点;脑筋活点,效率高点;脾气小点,关系好点;

微笑露点,肚量大点;理由少点,做事多点。

【原文】

遇事虚怀观一是①,与人和气誉群言②。

【译注】

遇事虚怀观一是:“虚怀”,胸襟宽大,谦逊虚心。“一是”,一切。为人处事要谦虚,以宽阔的胸怀,看待世间的一切。

与人和气誉群言:“誉”,称扬,赞美。待人要和气,与人相处和颜悦色,自然会得到大家的赞赏。在言论纷陈的状态中,保持待人和蔼气氛融洽。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古人有云:“国之将亡必乱。”而“乱”之根源在于“争”,历史上有所谓“党争”、“政争”,无不因争强斗胜、争名夺利而起。而日常生活里,也常因争风吃醋而酿造纷争,衍生许多不幸,无一不是为了“争”字。与人“争”,常伤和气;与己“争”,可以转化激发潜能的动力,而成为争气的人。

【故事链接】

黟县西递徽商的胡崇朴,营商重义,与人和善。人们评价他“与人无忤,而交游必慎”。儒家讲求和谐,《论语》中“有子曰,和万贵”。因此,徽商讲求“和以生财”。黟县民间有副横联“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誉群言,可谓徽商的座右铭。所以徽商在外,组会馆,联络乡谊,互通信息,互济急难,兼营善举,遇事和气商量,合群以互济。”

【延伸阅读】

徽州古人,讲求与人相处,诚心和气,愉色婉言,倘能如此,则四海之内皆兄弟。徽商走出大山,经营四方,获得成功,与他们深刻理解和气生财的真谛分不开。为人切忌,成功时,志满意得,睥睨天下,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和自尊心;而失败时,心怀忿恨,怨天尤人,让人见之退避三舍。今人所倡导的永远的微笑,实在是对古人“和气”两字的内涵形象的体现。

【原文】

谦以交友和以生财①,勤以补拙俭以兴业②。

【译注】

①谦以交友和以生财:“谦”,虚心,谦厚,谦逊;“和”,和顺,平和。以谦厚虚心的态度与朋友交往,待人和善才能招财进宝。

②勤以补拙俭以兴业:“勤”,做事尽力,不偷懒;“拙”,笨拙,不灵巧,此处意指不足;“俭”,节省,不浪费,俭朴,勤俭,克勤克俭。用勤奋补救自身不足,克勤克俭可以开创一番事业。

辑自徽州楹联。

【感悟】

谦以交友是一种境界,只有怀高才者才有之,因为他的胸怀若谷,能吐纳万物,吸取的是精华,交识的也自然是有才德之士。与人“争”,常伤和气;与己“争”,可以转化激发潜能的动力,而成为争气的人。

行谦让之德以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是徽商的一大特点。徽商的客户关系、同行关系、宾东关系、政商关系特别融洽,为自身发展增强了合力,减弱了阻力。

【故事链接】

儒家讲求和谐,《论语》中“有子曰,和万贵”。因此徽商讲求“和以生财”。黟县民间有副横联“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誉群言”可谓徽商的座右铭。所以徽商在外,组会馆,联络乡谊,互通信息,互济急难,兼营善举,遇事和气商量,合群以互济。如黟县西递徽商的胡崇朴,营商重义,与人和善。人们评价他“与人无忤,而交游必慎”。

【延伸阅读】

——谦以待人,虚以接物。用恭敬、礼让的态度对待众人,用博大、无为的态度对待世间万物。

——不与人争,以谦待人,做个争气的人。

——待长辈“谦恭”,待平辈“谦让”,对晚辈“谦逊”。

——会争的人,无意中失去了很多朋友;不争的人,却常获得友谊。交一个好朋友,胜过耕一区好田。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关汉卿《南吕四块玉<闲适>》)。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原文】

正衣冠①,迎送宾客,尊而有礼②。

【译注】

①正衣冠:整理好衣服和帽子。

②尊而有礼:对客人尊重而有礼节。

【感悟】

“礼”者,尊重也。“仪”者,形式也。礼仪,就是敬人之道。在交际中注意公众形象和注重公关策略。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美的心灵,美的仪表,美的语言,美的服饰,美的风格,表里需要如一。一个人仅仅徒有其表是不够的,但是仪表不修饰,或者修饰不规范也是不可以的。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故事链接】

徽商重视儒家的礼教,除婚丧寿辰及逢年过节按一定规则行礼如仪外,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正衣冠,迎送宾客,尊而有礼。而且徽商极为重视从小时对子孙的礼仪教育,尊重礼义,从体态、表情、言语这些生活中虽细微却明显的地方做起。徽商不少人事业有成,为使自己的子孙从少时即能吃苦耐劳,并学事礼仪,于是送他们到别人店中当学徒,操杂务,学书算,知业务,懂店规,侍候宾客,学习礼仪,有助以后成人继承家业。

【延伸阅读】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论语》

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要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同类推荐
  •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生活总是在我们毫无防备时捉弄我们。在深夜里唉声叹气,在沉默中忽然流泪,越是在别人面前假装很好,越是在无人时独自舔舐伤口。生活一股脑地把什么都抛来,我们只能接受,却不能选择,然而那又如何,我们依然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面对困境无所畏惧,当站在岔路口时,能用最随心的感觉来判断和选择。在残小雪的文字中我们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却少有人像她一样在精疲力尽后反而充满力量去生活,做最真实的那个自己。当你深陷在那些疲惫到怨恨、苦闷到绝望时,她早已跳出来找到生活的另一面。即使酸甜苦辣在她的生活中不断上演,她也感谢生活的赠予,不管好的坏的,都勇敢接受,不卑不亢,宠辱不惊地面对生活带来的一次又一次意外。
  • 世界著名CEO与青少年的对话

    世界著名CEO与青少年的对话

    在人生的征途上,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成功,可多数人却总在成功的大门外徘徊不定,让我们走近世界著名CEO,从他们的身上得到更多有关人生的启迪与成功的感悟,引领我们从平凡迈向卓越。滴滴墨水皆可引发你的思考,一本好书即能改变你的一生。
  • 学会工作 学会休息

    学会工作 学会休息

    不会休息的人常常以某些名人为榜样,认为只有废寝忘食、徐以继日地工作,工作再工作,就能取得优异成绩,并以牺牲休息为自豪。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许多名人所以在工作中做出惊人成绩并非因为他们以牺牲休息为代价,恰恰相反,他们当中许多人因为很重视休息,才赢得了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这正是他们成就事业的基础和本钱。本书收集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它们是爱的化身,是真情的足迹,是风雨人生的希望之光,是平凡生活中的智慧之灯。它们都是我们平凡生命中的鹅卵石,捡起来放在口袋里,终有一天它会变成无价的宝石。
  • 影响你想影响的人

    影响你想影响的人

    本书从生活、工作、恋爱婚姻三个方面出发,多角度、多元化地分析总结了各种不同的影响技巧和方法,让你在引导影响他人的时候有的放矢,从而实现良好的预期。本书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实的语言,潜移默化之中让你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思考世界、理解人性。
  •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

    现代很多大学生和职场中的人都生活在一种困惑中。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很少有人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更不知道如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很多年轻人毕业后在盲目的状态下匆匆选择了一份职业、一个公司、一位老板,从事着与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天赋完全不相适应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毋庸置疑,很难取得大的成功,甚至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其结果不是一次次跳槽,就是一次次被解雇。
热门推荐
  • 绝颜:倾尽天下

    绝颜:倾尽天下

    【附篇】九重天上的织梦仙,擅窥人梦境。将探知的趣事讲与身边仙童。后梦仙陨落,仙童将故事整理成话本子,落笔《绝颜》…
  • 腹黑凰女:这个公公太撩人

    腹黑凰女:这个公公太撩人

    她只想平平安安的活着,然而老天夺走她的一切,族人被杀,她苟且偷生,触犯禁忌,她都是为了给族人报仇雪恨,她做到了,却也命丧黄泉,来世,她不会善良。一朝穿越大明王朝,遇见一群如花似锦的美人公公,拥有一只可爱正太的皇帝弟弟,你们这些迂腐的言官,还不快给公主跪下。“姐,你再怎么喜欢他,他也是个太监,你们没希望的。”“你懂什么,天下间还有比美人公公更美的人么,没有。”“……”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3)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流淌的丰碑

    流淌的丰碑

    地处太行之巅的晋城市,自古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煤铁之乡”的美称。千年流转,沧海桑田。从昔日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到如今发展成为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都市,特别是1985年改为地级市后的近20年来,晋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建市之初的8平方公里,一举扩大到2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也从10万增加到31万,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晋东南大地。
  • 重生之美人心计

    重生之美人心计

    她曾是这皇宫之中最受宠的妃子,却不想被那皇后薛氏一步一步涉及陷害,苦心经营了十四年才将她迫害至此,她死还要连带着家人受苦。大雪纷飞,她竟然有幸转世重生,这一世,不论是皇后还是那些伤她害她之人,都统统准备下地狱吧!皇宫里,她步步为营,用那美人心计扭转乾坤!
  • Lesser Hippias

    Lesser Hippi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似故人来(中册)

    情似故人来(中册)

    一段丝绸世家的盛衰荣辱,一场前世今生的风花雪月。赵以敬和宋清扬,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一次雨夜的邂逅,他记忆深处的那双熟悉眉眼,有了新的灵动。沉稳冷酷的他,淡薄清静的她,第一次爱得欲罢不能,飞蛾扑火。他是她的劫,没有遇到他,今生如虚度;她是他的孽,没有遇到她,岁月空被误。
  • 基督山伯爵(下卷)

    基督山伯爵(下卷)

    小说主要讲述的十九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堂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
  • 狐仙公主霸上拽恶少

    狐仙公主霸上拽恶少

    我是狐界美丽的二公主,倒霉的我先是被老妈骗去人间寻找什么圣灵石,然后掉落到了一幢私家别墅后免费观看了一美男的沐浴过程,然后差点被美男绑架,好不容易逃脱魔掌却在上学的路上遭拦截被另一个美男强吻,吻了之后还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裙子低点儿。”愤怒的我火冒三丈,去校长室报道遭冷落然后暴打了校长一顿,丫的,敢惹姑奶奶的我全都把你们送去见阎王!
  •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奥秘

    探索神秘的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奥秘

    春夏秋冬是大自然四种不同的面貌,春有春的颜色,秋有秋的风采,夏有夏的热度,冬有冬的精神。春天的来临是悄无声息的,孟浩然的《春晓》如是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但春的面貌是“掩盖”不住的,冰雪融化,草木萌发,飞鸟归来,处处呈现生机和绿意。夏季,万物繁荣,草长莺飞,鲜花怒放,处处“热情如火”。秋季,一片秋高气爽,处处欢歌笑语,虽然临近寒冬,但收获的喜悦仍然溢于言表。冬季,银装素裹,冰雪连天,万物蛰伏,一片沉寂和冷清。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周而复始在时间中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