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0300000010

第10章 文学消费与大众传媒(3)

有人称其为“电视病”。一些学者对其表示忧虑:电视行将摧毁的大部分正是书本文化所造就的成果,人们在电视面前变得越来越懒,电视降低了人们的文化水准、艺术品位。美国学者大卫·库克说:“电视的危险不仅在于人们将少看读物,少上影院剧院(因为电视——这是更为方便、更为通俗、更为灵活多样的文化服务形式),同时还由于人们习惯于观看小屏幕上的演出,这就有可能削弱艺术鉴赏力,从而降低了文化应有的品格。”[73]文学界更有一些人预测、惊呼:电视文化将取代文学,新世纪将是印刷文化消亡,因而也是文学消亡的时代。

如德国作家弗利德里希·基特勒在《记录系统》一书中说道:“在未来以书的形式为主要存在形态的文学文化将彻底消失。文学将仅仅成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的对象,普通人将成为真正的‘文盲’,不会阅读和书写。未来教育的最主要目标也仅仅是让人学会电脑的使用技能而已。”[74]

果真如此吗?

一种事物如果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其消亡便是不可避免的了。如果文学的功能与价值真的可以被新兴的电视文化所代替,如同收割机代替镰刀,纺织机代替纺车,那么,文学便会连同镰刀、纺车一道被送进历史博物馆,但文学不是工具,也不是商品,她的性质、功能、特征使其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正是这种不可替代性,使文学在电视文化时代也许不能成为中心,但却保持永久的魅力。

诚然,电视艺术的直观性、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感官享乐性远胜于文学,但正如《大趋势》的作者托夫勒所言:“电视能做到的许多事情书是没法做到的,反过来说也是这样。”文学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在没有其他文化形态能像文学那样给予人那么多:美的体验,深邃的思想,情感的慰藉、补充、交流,想像的无限空间,有限对于无限的巨大超越,生活的启悟,哲理的思考,语言形象所创造的意境美,韵律节奏所创造的音乐美……观看电视艺术,也不能像阅读文学那样,使人变得深刻、丰富、充实、高尚、文明,更加人性化和富有人情味。看电视、录像,更多的是一种直观的享受、一种消遣、一种放松;而阅读文学,会使你进入一种境界、一种氛围,你的情感将得到宣泄、补偿、升华,你的灵魂将与对象展开对话,你会体悟到宇宙与人生最伟大的和最微妙的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你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精神主体性,充分感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你会充满再创造的激情和超越现实的巨大力量。而看电视、录像、卡拉Ok等纯粹娱乐享受性文化生活方式,则往往使人变得肤浅、懒惰、自我丧失、情感麻木,灵魂一片空白。当国人热衷电视、录像,冷淡文学,发明电视的西方人却对文学情有独钟。1988年,“美孚”南方公司总裁麦高乐先生来中国时热情洋溢地说:“我曾4次访问中国,每次来访,都加深了我对贵国丰富的文化和彬彬有礼的人民的了解,但是,中国仍有许多东西是难以从表面上理解到的。因为我不懂汉语,而且中国灿烂丰富的优秀文学的当代作品译本很少。而我需要的正是文学最能奉献的东西,即人生的微妙、人的情感和打动人们心弦的东西。”[75]麦高乐先生的话再次表明:文学所能奉献给人与社会的是其他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代替的,而标志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特征和所能达到的文明水准的文化形态也将首推文学。正是如此,从事几十年电视文化工作的著名电视主持人赵忠祥在他出版的《岁月随想》一书“后记”中如是说:“我一直认为,迄今为止在各种文化载体中,仍只有印刷文化,才是最正宗、最到位、最隽永的诸多形式中的上品。惟有读书高,当然也惟有写作高。”“电视是制造明星的工厂”(托夫勒语),但只有文学才能体现人的文化价值。近年来,以赵忠祥等为代表的“明星出书”现象就表明了这一点。明星出书固然有着各自的动机、目的、需求,而且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粗制滥造,但就出书这件事本身来看,或多或少也体现了植根于人类悠久的文化和人性深处的“文学情结”。

这种强有力的“文学情结”,首先来源于文学创作本身。“文学,多么神圣和激动人心的字眼儿!我不相信你能找到任何一个领域、职业或者专业能像文学这样,既能尽力创造,又能诉说内心;既能有益于人,又使自己日趋美好;既能最大限度地摆脱干扰、束缚和限制,并满足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又能最大限度地以个人之力摧枯拉朽、赞美颂新了。”[76]正是文学创作具有如此的魅力,在不同的时代里,都有那么一群被称为作家的人们执著于语言艺术的写作,在他们身上有着一种C·荣格称之的“对于创作的残酷的激情”。文学创作之于他们,主要的不是一种谋生手段和职业,而是一种使命,一种信念,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一种精神家园的寄托。请听:“对我来说,写作就像呼吸一样,不呼吸我就活不成;同样,不写作我也活不下去。”(聂鲁达)“除了写作,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能使我更加喜爱。”(马尔克斯)“我必须写作,我要是不写点东西,我就不能享受生活的其他方面。”“一旦写作变成你的主要毛病和极大快乐,那么只有死亡才能止住它。”(海明威)“不创作小说,我就不会快活,这些书人们不读,我是全然不顾的。有那么些不幸的人,若不是正在写作,或已经写完,或即将去写一部小说,就会觉得浑身不那么自在,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赛珍珠)[77]……对于具有类似“情结”的当代作家来说,在现代传媒发达的社会里,他们可能会改变自己某些写作手段和方式,比如用电脑写作,创作通俗文学,但决不会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而停止写作。

这种强有力的“文学情结”还来源于人们对文学的崇敬、热爱、欣赏和迷恋。它来源于人类祖先对艺术的图腾,来源于现代人对物化生活的反抗,对感情补偿的需要,来源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对希腊史诗、莎士比亚戏剧、托尔斯泰小说、《红楼梦》、唐诗、宋词的迷恋。时代不同了,社会发生了巨变,但科学技术与商品经济并不能改变或代替一切,我们现时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并非人人只要衣食不愁、袋中有钱,看看电视、唱唱卡拉OK便感到心满意足。生活本身与人的精神情感世界仍有许多追求需要文学延续,许多缺陷、空白需要文学弥补。只要人与社会是走向全面进步、发展,文学就不会被进步、发展了的人与社会所抛弃。至少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文学仍然是他们寄托灵魂的精神家园,阅读文学仍然是他们人生最主要的精神生活方式之一,文学家仍然是他们心中的偶像。

而只要有人写,有人读,文学便会永远存在,文学在社会中的位置便是电视文化所无法替代的。电视,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体,只是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式,而不可能取代文学本身。当然,在电视文化中心时代,文学无意也无力去与电视争雄。事实上,两者的关系不仅仅是互相对立、排挤的,还有互补、融合的一面,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探寻的。

同类推荐
  • 大风歌:风之激

    大风歌:风之激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青春·情感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唐代类书与文学

    唐代类书与文学

    本书是“西南大学文献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3个章节,主要对唐代的类书与文学作了介绍,具体包括唐代类书的编纂、类书与文学、类书与题材惯例。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在自己心中盖一座花园

    16位超人气作者,34篇风格迥异的美文。三个篇章,分别讲述现世家常、生活态度与温情励志,给你一次温暖、清晰、沁人心脾的文学享受。它不会为你打开新的世界,也不会让你增长见识,更不可能教你花草的培育方法,它给你的只是一种短暂的享受,一种或温暖、或体贴、或柔美的感觉。这里有对爱情的剖析,对青春的反思,对世态的感叹,以及内心的挣扎,些许自嘲、自怜、自叹,以及自我鼓励,还有一些小色色、小羞羞。这就是现实,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思、所想、所见、所经历的真实,我们柔软、犀利、纠结,但满怀希望。34篇不同感觉,不同色彩,不同香味的美文,犹如34朵鲜花,请你轻轻摘下,栽种在心里。
  • 鲁迅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热门推荐
  • 唱着情歌走向彼岸花开: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唱着情歌走向彼岸花开: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庄严神圣的布达拉宫,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尘俗世,重权高位,于他不过是禁锢自由的牢笼。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与扭曲,也让他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悲悯众生的活佛,也是多情的诗人,他的情歌唱响三百年,至今不衰。
  • 牧羊人

    牧羊人

    张果子死了。风吹在他的白发上。他像一棵熟透的果实沉静地摆在石板上。羊没有发现异样,它们继续吃草。张果子的确死了。但是他感觉自己没有死。他从石板上站起来,空气不冷不热,脚下的草新嫩无比,当他抬眼望去,漫山遍野的羊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他跺一跺双脚,低头又看了看草地,感觉这是春天的草地,会开花的草尖上还站着一些红色的瓣子。草叶上的露水让他明白,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
  • 宅府烟云

    宅府烟云

    她,不过一介身世浮萍的孤女。他,不过战场上杀伐立身的匹夫。如果没有他,她还是那个抛弃了性命,只挣个对错的傻子。如果没有她,他还是那个浴血在疆场,不求个结果的疯子。她这一生,沉浮于高墙内外。幸而有他,扶持与共,生死相依。
  • 专情首席,前任请稍息

    专情首席,前任请稍息

    http://wkkk.net/a/1228590/wkkk.net新文,新文,新文,重要事情说三遍~~~再次见到高韶青,是在十年以后,让许灿阳徐猝不及防。不是不认识他的,可是眼前的人,面相不改,却有了昔日不及的冷漠和高傲,面对此时身为潞城电视台炙手可热的女主播许灿阳,他仿佛不认识一般,经年的记忆早已擦去,让许灿阳在他的面前尴尬到想躲开。那一年,天高云淡,柳叶青青,高韶青骑着自行车,后面坐着许灿阳,以为一辈子最美的时光也不过如此,阳光从指间滑过。那一年,许灿阳大一,十七岁,高韶青研三,二十三岁。刚刚入校和即将离校。后来的后来,两个人分崩离析。再见,却是十年以后,“青宁”集团的三十六层,他的大办公室,冷气十足,让许灿阳瑟瑟发抖。有一种直觉,他回来,绝不是创立“青宁”那样简单,而是另有目的。可是已经过去了十年,为何他没有早来?又或许,一切都是许灿阳自作多情----他以为许灿阳忘记了,正如许灿阳也以为他忘记了一样,他们都不知道,那段记忆在他们的脑海中保存的完整而清晰,现实支离破破粹,能够温暖他们的也只有过去。再次相见,一幕幕新的画面即将展开-----
  • 华山坠崖谜案

    华山坠崖谜案

    老警察郁林海内退后独自一人调查杨福齐失踪案。他和南京女孩水珊在华山发觉杨福齐是两年前跳崖自杀的著名小说家张桐。于是杨福齐和张桐的生与死,成了越发复杂的一个谜。郁林海追根溯源去北京寻找书商蔡琛,被黑社会绑架到内蒙古。自由撰稿人权文胜为写采访文章进行独立调查,在苏州亲眼目睹张桐生前的情人左梦菡中毒箭身亡。画家王安林对张桐夫人郭芸的性爱追求,致使他死于上海一家酒店房间。而杨福齐失踪案的水落石出,完全倚赖于破解杨福齐留在旅行箱里的一个备份U盘上的三类文件密码。水珊的父亲水钟柠教授气定神闲,一次次顺利解决密码问题。
  • 都市修仙大高手

    都市修仙大高手

    三年前,他驰骋非洲,当之无愧的兵王之王;三年后,他重回都市,无车无房还麻烦不断。应聘公司当保安,不上战场入职场,低调机智有内涵,保安也会有春天。每次被人问起,为神马倒霉的总是你?雷刃常羞涩地说,只怪哥帅得太明显!……[新书《花都圣医》已上传,欢迎关注。]
  • 初暖未至夏已凉

    初暖未至夏已凉

    喜欢一个人本来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当颜初暖发现自己明恋了多年的人突然有了女朋友之后,最幸福的事也就变得不幸了起来。初暖这辈子讨厌的人有好多!她讨厌苑清,不要以为你是校花我就怕了你!我不会让你把他抢走,因为——你不配。她讨厌梁安洵,你为什么要喜欢我,为什么喜欢了我还要利用我?她讨厌季森,这个卑鄙的人,毁了她最好的朋友。但她最最讨厌的人只有一个——颜末凉。她喜欢了他十年,他却送了她最痛的生日礼物。这世间最暖不过一个你,最凉也不过是这样一个我。
  •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收录了叶延滨最重要短诗作品,主要包括《干妈》、《环行公路的圆和古城的直线》、《囚徒与白鸽》、《寺中扫帚声》、《蜜月箴言》、《时间到了》、《最后的年轮》、《现代生态学》、《月族》、《石碑与青藤》、《一个人在城外》等百余首,供文学爱好者欣赏。
  • Zeno and the Tortoise
  • 俄罗斯,那双美丽的眼睛

    俄罗斯,那双美丽的眼睛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乘坐飞机就是一次跨国飞行。北京——莫斯科。近乎夸张的惊讶坐在客机的座椅上,我目不转睛地紧紧盯着座位侧上方的荧光屏幕,通过客机前面安装的摄像头,可以看到飞机外面的景象。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我脸上的表情近乎痴迷。为了掩饰我在乘坐飞机方面过于浅显的经历,我努力装出一副老到的样子,尽量在脸上添加些许轻描淡写的微笑。飞机的涡轮开始发出撼人心弦的低吼,紧接着,机场跑道开始快速地向后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