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6700000008

第8章 正道章第二(1)

张氏注曰:『道不可以非正。』

王氏点评:『不偏其中,谓之正;人行之履,谓之道。此章之内,显明英俊、豪杰,明事顺理,各尽其道,所行忠、孝、义的道理。』

正道章第二

原典

德足以怀远。

张氏注曰

怀者,中心悦而诚服之谓也。

王氏点评

善政安民,四海无事;以德治国,远近咸服。圣德明君,贤能良相,修德行政,礼贤爱士,屈己于人,好名散于四方,豪杰若闻如此贤义,自然归集。此是德行齐足,威声伏远道理。

译文

一个人的道德如果很高尚,就能使远方的人前来归顺。

黄石公智慧

“宽则得众,惠能使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些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治国安民的经验,同样适用于今天。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开展。

《六韬》中说:“利天下者,天下启之。”的确,民心的归属与否关系着国家之存亡,事业之兴衰,领导者不可不重视。历史和现实的许多事例都表明,凡是成长和发展比较快的领导者,大都是既受上级信赖,又受下级拥戴而且政绩又突出的人。因此,作为一名领导者,应当注意协调这几者的关系,尤其要注重打好群众基础。

“得民心”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要有好人缘,与群众搞好关系,这样才能具备较高的威望,才能变得具有号召力。民心不仅是领导者做好工作的群众基础,也是领导者求得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保障。

得人心并不难,首先,能做到公正无私就已成功一半。尽管管理者的工作方法各不相同,但首先必须树立公正无私的形象,这样才能大大有利于自己凝聚力的加强。明智的管理者大多很在意自己的名声,因为他们深知,有好名声才有凝聚力,才能做到众望所归。因此,只有顾及下属对自己品质的评价,在下属面前树立一个公正无私的贤者形象,才能更好地立权树威,做到取信于“民”。

其次,公正地评价下属是管理者公正无私的另一个重要的体现。作为明智的管理者,为了客观评价下属,他们总是善于及时观察和做笔记。因为他们深知,下属的表现只有通过长期的工作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只有长期注意记录他们的行为,才能对他们真正有所了解,从而做到真正的赏罚分明。

再次,深受下属欢迎的管理者还总是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从而他们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尽可能公正地使用人才来激发下属为单位效劳的积极心态。

另外,管理者公正无私还表现在对下属的“论功行赏”上面。受下属欢迎的管理者,往往在论功行赏方面做得相当完美,能够充分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上游的工作局面,从而给单位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反之,如果论功行赏做得不好,不仅无法激励下属,反而有可能给单位带来负面的影响。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事务中要公私分明,切不可假公济私。要了解一个人的品性很容易,只要看看他使用金钱的方式就可以了。有些管理者乍见之下气度非凡,可是一牵涉到钱,脑子里却会立刻盘算起来如何才能“报公账”。如果常常这样做,那无论是从品性还是从能力上来说,作为管理者都是完全不够资格的。

总而言之,作为管理者,只有在下属面前树立一个公正的形象,才能更好地立权树威,做到取信于群众。这就是所谓的“德足以怀远”。当然,德不是只有管理者才能立的,管理者失德也要从上位跌到下位,下位的人如果注重凑齐德,也能逐渐使人心归顺,最终成功上位。

原典

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

张氏注曰

有行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矣。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人若志诚守信,乃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必忠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有得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心。一异者,言天下之道一而已矣,不使人分门别户。赏不先于身,利不厚于己;喜乐共用,患难相恤。如汉先主结义于桃园,立功名于三国;唐太宗集义于太原,成事于隋末,此是义足以得众道理。

译文

一个人的信义昭著足以影响别人对事物的认知,从而最终达成统一的意见;一个人行止有义,处事公正,就能获得众人的支持。

黄石公智慧

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由此可见,“诚”和“信”,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相连使用,在古代都是同一个意思。诚实守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坦诚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坦诚可能会让人损失眼前的利益,所以多数人在面对这种选择时,往往会选择用谎言遮盖。但一个有信义的人却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远比金钱更重要,这种信任在日后会给他的人生带来极大的帮助。但有的人却不这样想,他们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诚信,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失去长远的发展机会了。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黄石公指出,一个人如果诚信昭著,那就足以影响别人对事物的看法,能使众人意见达成统一。所以,考察自己说的话有没有人听,首先得问问自己曾经建立了多少可信度。如果一个人的可信度很高,那么他所说的话自然会得到众人的信服。

诸葛亮说:“信义可以交友。”可见信和义也是分不开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义都不是特别看中,结果经常抱怨自己没有朋友,或者觉得曾经的朋友都开始疏远自己,而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其实,别人有心疏远不是没有缘故的,朋友少也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人说自己朋友少是因为没钱,有人说自己朋友少是因为文化低,有人说自己朋友少是因为别人不识货,这种将问题归咎于别人的交友方式,人际关系是很难有所改善的,除非能够认识到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做事不合乎“义”才造成的。

“义”代表人心的公理,一个行事常常遵循公理,常常从群体利益角度出发的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喜爱和拥戴。或许这个人的外在条件不是很强大,但是“义”却可以让他变得很有吸引力,因为,行事合乎公理,做事就会少有阻碍,做事就有成效,就会使人富足;行事合乎公理,就会使人渐渐明理,对公理确信不疑,这就是智慧,就是文化的本质;行事合乎公理,就会使人朋友越来越多,这就是闪光点。所以,在说自己没有朋友,找不到知己,说话没有人愿意听之前,先要问问自己是否在“信”“义”方面做到位了。如果一个人真的做到了,相信就不会再有这些抱怨了。

原典

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张氏注曰

嫌疑之际,非智不决。

王氏点评

古之成败,无才智,不能通晓今时得失;不聪明,难以分辨是非。才智齐足,必能通晓时务;聪明广览,可以详辨兴衰。若能参审古今成败之事,便有鉴其得失。天运日月,照耀于昼夜之中,无所不明;人聪耳目,听鉴于声色之势,无所不辨。居人之上,如镜高悬,一般人之善恶,自然照见。在上之人,善能分辨善恶,别辨贤愚;在下之人,自然不敢为非。能行此五件,便是聪明俊毅之人。德行存之于心,仁义行之于外。但凡动静其间,若有威仪,是形端表正之礼。人若见之,动静安详,行止威仪,自然心生恭敬之礼,上下不敢怠慢。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明可以鉴察自己之善恶,智可以详决他人之嫌疑。聪明之人,事奉君王,必要省晓嫌疑道理。若是嫌疑时分却近前,行必惹祸患怪怨,其间管领勾当,身必不安。若识嫌疑,便识进退,自然身无祸也。

译文

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种人是人中俊杰。

黄石公智慧

所谓“才俊”,应包含两个标准,一个是鉴古,也就是学识涵养的储备有多少;一个是照下,也就是荣众、惠众的能力有多少。

“鉴古”,可以综合两方面去理解,一个是古今人物的历史,一个是自己过去的历史,从别人和自己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并能够在下次遇到问题时想到这些教训,从而规避误区,这就可以称得上是拥有杰出的才识了。

谈过“鉴古”,我们再来看看“照下”。前者更多的是从个人才识层面来说的,而“照下”则是告诫人要协调处理好自己和众人之间的关系,而这就需要对别人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知众”。不过,做到“知众”还不够,还要注意善加区别看待每个人不同的性情,使一个集体里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对应的位置,从而呈现出活泼的氛围。一个人生格局开阔的人,不应该只做到排除异己,还应该竭力做到与众人和睦相处。

一个人能够在学识能力方面没有懈怠,在人际协调方面不出岔子,那在做事时失误就会少很多。同时,与其等别人找出问题来攻击我们,倒不如我们自己先找出问题所在。普通人总是等待别人找出自己的问题,找不出就蒙混过关。他们在学习上懈怠,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冷漠,每每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脱节。这就是俊杰和普通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原典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同类推荐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周易》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它蕴含渊懿微妙的哲思,表达敬德、重民的治国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实,盛载大量的上古文化遗存。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跟儒家学拿得起 跟佛家学放得下 跟道家学想得开

    跟儒家学拿得起 跟佛家学放得下 跟道家学想得开

    人生的事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就三件: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拿得起是儒家的最高境界,放得下是道家的最高境界,想得开是佛家的最高境界。本书从这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引领我们在中国哲学中解决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
热门推荐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子,我看上你了

    小子,我看上你了

    是谁说女孩子就要矜持,就要淑女,最好要羞答答的,脸动不动就要羞红?我林菁就站出来说“NO”!小子,我已经看上你了,我就一定会死死地把你抓住,即使挡在我面前的是神,我也会从他的尸体上踏过去,追求我卡娃伊的爱情!呜拉呜拉……
  • 神控逆天

    神控逆天

    数年前,大陆上的三大皇族突然开始发动战争,并瞬间席卷整片大陆,虽然王族还保有一点净土,但任谁都知道,一旦皇族分出高下,王族就只剩下臣服和死战两条道路,到时候另一场大战将在所难免。而在不为人知的一处空间中却同时上演着一场大战,一场丝毫不逊色于皇族之间的大战,拥有强大修为的散修高手冒着生命的危险参战。
  • 谪仙是只千年妖

    谪仙是只千年妖

    妖之初,性本善。她本是一团懵懂顽劣的小妖精,却垂涎冰清玉洁的上神。一次不成功,下次接着惦记。总有一天她会把上神娶回家。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十二剑仙

    十二剑仙

    指引星河的天河剑,掌控冥界的云海剑,预知吉凶的古巫剑……十二仙剑,剑斩诸天。十二位持剑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维护诸天的决心!
  • 诡案罪5

    诡案罪5

    本故事分为多部讲述。本书是故事的第5部。尖刀利刃闪烁刺目的寒光,暮色低垂掩着连环的杀机。明枪暗箭,陷阱圈套,阴云消散,曙光将近。主人公“我”从警校毕业后,进入公安系统工作。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刑警,可是领导却把我安排到档案科坐班。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开始翻看档案架上那一卷卷落满灰尘的档案。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了许多案件的侦破档案,一个个故事读来既使人警醒,又引人深思。故事惊险曲折,充满悬念,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一部绝妙的侦探推理小说……
  •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本套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揭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这套书不是介绍酒店的小册子,不同的视角和对酒店建筑文化、民族风情、特色服务的浓彩重墨的描写使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 砚北杂志

    砚北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