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5900000005

第5章

对于时间,海德格尔认为,时间首先并不是客观的、物理性地流逝着,时间与操劳的紧密关系在日常语言对时间的说明中呈现着。相应的,爱因斯坦和康德等学者也从唯心的角度解释了时间只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关系,并不真实存在。

吴非认为,时间是社会规定的,最后却被每个个人强制地按在自己手里遵守,到最后社会也不需要提供了,时间自己就像火燎刻字一样,深深地印刻在每个人的身上。很明显他不喜欢这种感觉,想要摆脱,他就像个手脚被拷住的舞者拼命想要挣脱镣铐,才能更好地舞蹈。

因为生活的时间与别人不同了之后,与朋友的相约就变得有时差了,如果要约见朋友或者开视频会议的话,总得互相迁就时间,好像是两个国家的人在开越洋会议,可明明两个人都在北京。不过后来朋友们也开始适应了他的生活,聊事儿之前会先问:“你那边几点了?”或者“你现在是XXX点吗?”这时,吴非会抬手看看自己的表,一切都相当自然。

除了朋友之间适应了自己的生活之外,吴非也发现,随着瓶颈期过去,自己身体内的生物钟也开始逐渐懂得主人的作息,他在真正进入新的状态:不以白天黑夜为标志进入困意,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加上学会了手动控制太阳之后,吴非现在觉得自己翻手为天,覆手为雨。就是这么狂妄,像个孤傲的艺术家。

吴非和朋友们都逐渐适应了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可还有快递员不太适应,记得有天吴非准备睡觉的时候,接到快递公司的电话,说前两天打他电话都多次遭遇关机,差点把快递给退回去了。

……

项目第9周,吴非当了一回夸父。晚饭后7点多,吴非想出门走走,没有目的地走。走出家门,他看到楼下24小时便利店有一个挂钟,所以拿出自己的25小时手表跟挂钟拍了一张照,这时挂钟显示的是凌晨03:20,很多店铺都已经打烊,剩下那些24小时营业的店铺和ATM机,在夜晚里还依然闪烁着生机。

吴非拍完照片便继续一路向西,北京的建筑是随着环而改变的,二环以内的建筑传统古朴,历史感浓;二三环之间的建筑林立高耸,繁华时尚;三四环还保留着些许二三环的影子,只是没前者那么颜值突出;四外五环开始就变得萧瑟,走在路上会不由自主地脑补“这个地方古时候大概就是犯人被发配边疆的那种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吧”。吴非从呼家楼出发一路向西,先是见到了那些林立高耸的建筑,再看到庄重古朴的宫殿,那些神秘的宫殿在夜晚看起来更加庄严了……他一直走一直都没有找到时间的对照。

天越来越黑,吴非也越走越往西,不知道到了一个什么点,吴非的大脑突然涌上了一阵孤独感,他突然觉得这个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没有人跟自己说话,没有人跟自己一同行走,他越走越悲伤,甚至有一种眼泪就要奔涌而出的感觉。因为忍受不了这种孤独,吴非给他的好朋友们发了微信,但这个时间大家都在睡觉,并没有人回复他,他觉得更孤独了。

一直走一直走大概走了两小时,吴非终于看到了路边卖早点包子的摊开始摆出来了,农贸市场的伙计拉开闸门准备开市了,早晨的首班公交车已经从车站出发了,地铁门也开了,天渐渐亮了起来,这是他看到了一个酒店,门口挂着个个不同国家时间的时钟,随即拿出自己的25小时手表再一次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里两个时间分别是05:34分和21:34分。大概是天亮了的原因,街上也逐渐热闹起来,刚才一直存在于吴非脑海中的孤独感也渐渐消失了,后来他才知道,这种孤独感是来自黑夜而不是自身。

吴非折返回了家,这一次他没有继续选择走路,因为快走不动了,他乘了公交早班车回家,但尽管是早班车,车上还是有挺多人了,早上五点半,就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投入工作了。回到家他收拾了一下准备睡觉,结果睡前被数条信息轰炸到直接清醒起来,那是刚才他给朋友发的信息,朋友们都被他半夜的孤独和矫情吓到了。

……

项目的第10周,吴非依然在不停地行走,像是想要在这种不停的行走中,感受到生命更大的能量一般。晚饭后18:44分,吴非像个退休老干部一样在街上遛弯,路上的施工队伍开始施工了,他们好像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开始紧锣密鼓地施工,在这个城市里,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安心地睡着,就有人必须在凌晨03:44分里工作着。

吴非想起小时候过年打鞭炮,不管夜里人们打了多少烟花爆竹,街边如何一片狼藉,第二天醒来都能看见干净整洁的街道,好像昨晚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还有那些下大雨刮大风倒大树的晚上,第二天起床就都完全看不到天地混沌的样子,那时候想不明白,以为大地真的有自我净化的能力,掉到地上的脏东西他都能吸走。后来才知道,这个城市有着一群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出来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为这个城市的其他大多数人服务,但很少人能够注意到他们。

还有另一种人,他们不仅得不到别人的注意,甚至受到大多数人的嫌弃,那就是拾荒者。常常会在地铁口看到一些肩上背着大麻袋的拾荒者,大麻袋里装了一整袋硬硬的瓶子,顶得身旁的路人都要离开他一两米远。北京的地铁口总会有卖煎饼卖炒面的小摊,所以经常能在傍晚时候的地铁口看到一些拾荒者,他们饿了一天,用捡来的瓶子换了可怜巴巴的5块钱,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来到小摊前买一个煎饼,然后坐在地铁口边上一边哈气一边吃,看起来饿极了。

某日吴非在街上遛弯,路过一个垃圾箱,看见一个拾荒者从里面翻出一个没有烂完全的苹果,他用手擦了擦表皮,对着不烂的那一面准备下口,于是第二天,吴非早起做了两份饭,一份自己吃,一份带出门放在垃圾箱上,等待路过某位饥肠辘辘的拾荒者。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志摩小说

    志摩小说

    在徐志摩的文学创作中,小说似一本风韵各具的画册,既有浓彩重墨的渲染,又有轻描淡写的隽永。徐志摩的部分小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所叙述的故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现实生活存在并为作者所熟悉的,这类小说在徐志摩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春痕》《老李》《家德》《珰女士》等,都是以作者的忘年交、同学、家仆、朋友等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创作而成的。本书在收录徐志摩创作小说的同时,还选录了作者的五篇翻译小说。这些翻译小说涉及面较广,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二者兼容。既有对自由、爱情的讴歌,也有对社会丑恶、人性堕落的揭露与批判,鲜明体现出作者与译者的人文主义精神。
  • 去宋镇

    去宋镇

    我爹招呼村里人帮着把李长明送进县城里的医院里。做了CT观察,在左腿的骨头里加了钢板,绑上了石膏绷带。李长明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每天注射止疼和消炎的针药。我爹去看过几次。想等李长明出院以后再多给他一些钱。我爹最近这次去看李长明的时候,曾经和李长明商量,要赔给他多少钱才满意呢?李长明听出了我爹的意思。摇摇头说:“算了吧。我欠你的还没还呢,以后再说吧。”我问我爹:“李长明欠咱什么?他已经不欠咱什么了啊?”我爹抬手拧了一把鼻子,低头盯着我的脚,一句话也没说。过了老大会儿,我听到他嗯了一声,起身朝门外走。他的脚步歪斜在夏日的阳光里,腰间的钥匙串儿也跟着叮当作响,刺得我耳朵生疼。
  • 君心唯有夜寒知

    君心唯有夜寒知

    深秋的雨打着屋檐,夜里万千宫阙静默在这秋雨里,我收了伞,递给身后的宫人,然后步入殿内。进殿内时,里面悄然无声,只余两个宫人随侍,而陛下正披衣起身,坐在昏暗的灯烛之后。他时常这样,在深夜里醒来,独坐着直到天晓。见我这样从殿外来,他觉察出异样:“出什么事了?”我跪在地砖上,抬眼去看他,这些年里,他苍老得十分快,分明还是壮年,却已是两鬓斑白了。
  • 恐怖笼罩的列车

    恐怖笼罩的列车

    来往于新干线上的“光24”号列车,经新大阪开往东京的时间是14点50分,比正常发车时间推迟了四十分钟,原因是关原一带下起了少见的大雪。一月二日。大概是因为这个时间正好在年末开始连休的中间吧,在年末休假开始时挤满人的车厢内,今天的乘客意外地少。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车站就采取降低票价的办法招徕乘客,但即便如此,今天也只有60%的乘客。可在车厢中看到身着漂亮服装的姑娘时,还是可以感觉到现在正是新年。
热门推荐
  • 骗翻天(五)

    骗翻天(五)

    第二天,安大婶和云中鹤请了吴团长夫妻到家里坐,吃了半天酒,又送了姨太太几件金首饰,把吴团长高兴得主动说给警察局长打个招呼,让他叫了市里的官员,到开业那天都来捧场。听了这话,云中鹤忙拿了一沓钱来塞到吴团长口袋里。送走了吴团长,安大婶又请了杨大嫂十姐妹,雇了几个伙计,将乱七八糟的一些商品摆到店里。云中鹤只摽着吴团长,和官场上的人来往。通过吴团长引见,云中鹤认识武汉的官员那可就多了,到了发请柬时,他请了一个先生写,直写了一天才写完。就这样直忙了三天,鸿达商贸有限公司开业了。
  • 吉拉布拖我永恒的故乡

    吉拉布拖我永恒的故乡

    在那个重重叠叠的山峦间,回荡着一首忧伤的情歌,悠悠远远。这位不羁的少年,他想去展望远方,去那有海,有城市的地方。她暗恋的人也许就在那里。
  • 感谢折磨你的人

    感谢折磨你的人

    懂得感谢折磨你的人,是一种可以改变命运的真正智慧。人生在世,难免要承受苦难和折磨。那些折磨过你的人,不管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在折磨你的同时,其实也在成全你。因为正是他们的这些折磨,让你成熟、成长、成功!在弱者眼里,苦难和折磨是人生的悲剧;而在强者眼里,折磨是一种人生财富,苦难是令人不断进步的动力。学会感谢折磨你的人,才能真正领悟成功。
  • 奇联妙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奇联妙对(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选取了历史上经典的奇联妙对,并介绍了它们的背景故事,从中反应了人们的才能智慧,也体现了我们语言的魅力。
  • 无天

    无天

    这是一本含天概地的千古奇书,本人偶然得之,现公之于世,书名已不可考,据其书文法思想,名之无天,卷首有词一阕。菩萨蛮·无天策马成风天如盖,碧烟剑气山色重。戟指苍穹破,覆手北冥横。凉州一片月,秋意有无中。渔舫灯数盏,残阳酒半盅。
  •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曾有少年荏苒时光

    曾有少年荏苒时光

    “你也喜欢我对吧!我知道的!”六月拿钢笔戳了戳站在身旁的少年,少年蹙眉训斥:“老师就在里屋呢,你收敛点儿行不?”六月凑到少年耳边低下声音窃笑着说:“我知道你喜欢我,你别装的一本正经了!”温热的气息拂过少年的耳后,惹得他脸颊微红,他推开六月撇过脸正色道:“赶紧整理试卷!”“让时间说真话!”当年的六月只留给了宁瑾瑜这一句话,之后她的喜欢便成了一个遥远的无稽之谈。宁瑾瑜直到后来才知道了那句话的下半句—“虽然我也怕。”
  • A Blot In The Scutcheon

    A Blot In The Scutche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菩萨念佛三昧经

    菩萨念佛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

    《知性乃道德职责(名家文学讲坛)》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纽约知识分子观念的缩影,特里林采用了一条更宽广的途径——文学与文化的交叉研究,来应对当时的新批评主流。通过这些不同凡响的文章,特里林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非同寻常的批评家形象:他充满哲学动机而尊重文本,对历史敏感而不受其束缚,受艺术的熏陶而并不崇拜它,尊崇思想而怀疑理论。书中的多数文章已作为经典被大量引用,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