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2200000009

第9章 一流大学的教育(7)

校友管理(1):在校长办公室“勤工俭学”

在美国顶级的文理科学院,一位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大约为五万五千美元,但是因为学校师生的比例高,而且学校为所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所以平均下来培养一个学生的费用高达八到十万美元。也就是说,这些文理学院培养一位学生,还需要通过其他渠道补充三万美元左右来维持财政收支平衡。那么,学校到底是如何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呢?

据维基数据显示,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等名校(或者说是排名前三名的文理科学院)的收入有40%左右来自于捐款。而在这笔捐款中,校友们直接或者间接的贡献是持续而不可磨灭的。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校友们为什么一直对学校保持如此高的认同与热情呢?学校能够得到校友的认同是从录取或者甚至是录取之前就开始的。从精美的招生画册与热情的招生办人员的服务到学校严谨而支持性的学习氛围,开放而又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而学生毕业之后,学校将继续为校友提供一生的服务,服务的内容丰富并且有针对性,比如,为年轻的校友建立更多的社会联系,为在职的校友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年老的校友提供持续的思想方面的服务。

我作为勤工俭学的学生,在大三、大四时有幸从侧面了解到校友会和校长办公室是如何为毕业生提供后续服务的。大三的时候,我就读的文理学院来了一位新校长。新校长在第一年任期之内,会到全世界拜见当地的校友,希望得到他们对自己工作上的支持和借此机会进行新的募捐活动。在费城、纽约等这些城市,慕名而来的校友会比较多。但是即使在只有少于二三十个校友的印度或者中国香港,校长还是会不辞万里地去开展活动。每到一个地方,校长并不是只是讲述学校的历史和展望未来,还会邀请在读的学生和教授一起介绍学校现在的发展情况。校长办公室按照每个地方的特色挑选随行的学生,以迎合校友的专业特点和兴趣:充满艺术气息的法国校友见面会带的是学艺术史的学生,IT氛围浓厚的三藩市的校友见面会带的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关注于经济与政治的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校友见面会带的就是我(当时我跟着教授做宏观经济和政治研究)。

我参与的校长与校友见面会所在的地点是在华盛顿特区的一间私人会所,见面会邀请在附近工作的人来参加活动。活动的环节并不复杂:从下午六点开始,先是校长和在校生的相互介绍和讲话,然后校方准备一个小型的有酒水和点心的招待会。活动的地点的环境都非常高雅,但是活动氛围非常亲切与轻松,校友并不需要出示证明就可以来参加,也有很多人带自己的亲戚朋友前来参加。其实,几所常青藤学校和顶级的文理科学院都会互相邀请毕业生一起参加校友会的活动。

校长首先介绍自己对学校的定位,然后讲述校友们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这是2009年的春天所讲的内容):学校的财政情况和下一步的预算调整方案。最后,校长也欢迎校友参与学校的财政预算调整的讨论。而我就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研究课题、教授指导我的过程和我对学习和生活的展望。下台后,有很多热情的校友过来和我讨论我的研究课题,还有不少校友积极地跟我分享他们以前到中国所经历过的故事。前来参加的校友有老有少,最年轻的有去年才毕业的,最年老的有七八十岁的。还有一位校友讲述自己陪同尼克松总统第一次访问中国的细节。活动虽然没有要求校友募捐,但对于已经离校的校友来说,这确实是了解母校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好时机。在免费的酒品、甜点和老友聚会后,想必校友们都对母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下一步他们主动捐钱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其实到毕业之后,我才了解到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有的是为年轻的毕业生提供求职信息的,有的是一个月举办一次的读书会,还有的是组织校友去欧洲、非洲旅游。有些活动是自发的,但是大部分活动的展开,校友会都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很多毕业生在学校的时候互不认识,却在校友聚会上相识而结为一生的朋友。

第二次“亲密接触”校长办公室是在大四那年,我作为校长办公室的唯一的学生助理在那里勤工俭学。除了日常的工作,校长办公室也活跃在学校捐款的第一线。虽然我的职位很高端,但是工作的内容是非常琐碎的。在工作了整整一年之后,我才觉得这些细节中间蕴含有大道理。我每天要做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送来的信件按照字母顺序排好、给捐款的校友手写明信片然后拿着明信片给校长签字,给董事会包装礼物,给有潜在可能捐大笔钱的人准备私人资料。我就特别喜欢给有潜在可能捐大笔钱的人准备私人材料,因为材料上的内容特别八卦,经常把校友的亲戚背景都挖掘出来。但是,我不太喜欢给捐款的校友手写明信片,有的时候有的校友只捐二三十块钱,我经常一边准备一边想:捐的这点钱还不够买明信片和给我发工资呢,所以你们捐了等于没有捐。后来我和老师聊起我的想法,她说很多捐的钱都是由少到多,一是要保持好这些习惯,以后大的捐款数额会慢慢来的。二是作为学校,真的很感激校友的参与和努力,这都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三是有些学生十年需二十万元的奖学金,这些钱也是通过慢慢积累而来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有富豪一下子给一大笔钱。甚至有可能是二十个校友才能支持起一个暑期做义工项目所需的奖学金。但是作为学校,能多提供一个奖学金支持一个渴望读书却无力负担学费的学生,就是学校的使命。

在我成为校友的前一天,也就是毕业典礼前一天,在我的公园派对上,校长和快七十岁的校友会名誉主席专门参加了我的派对,他们感谢我一年来所做的工作,祝福我在未来的学校里顺利。虽然我知道只见过几次面的校友会名誉主席一定不记得我,一定是站在她后面的校长助理提醒她的。但我感动于学校的细心,也感叹校友会开始行动如此之快,而我也马上从一个受惠于学校的学生转变成一个未来的捐助者!

我毕业之后搬到剑桥市的新家,一开信箱就收到一张来自校长办公室的明信片,上面写着:“亲爱的安妮,感谢你在校长办公室所做的工作,祝你在哈佛的研究生学习愉快!回母校时记得再来我们办公室玩!”这段手写的话,看字体我猜是新来的学生助理写的,但信的落款处是我熟悉的校长签名。看着这贴心的话,我想:我就算是自己只吃米饭和青菜,也会每年省下点钱捐给母校,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定很需要,也很感激。那一年,作为2010届的毕业生,我捐了20.10美元;毕业第二年,我捐了201.0美元。希望不久的将来,我能捐2010美元!

校友管理(2):哈佛大学校友会开到寺庙里

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美国名校如何开展海外校友会活动?如何让怀着不同目的(如老友聚会、拓展人脉、寻找艳遇、胡吃海塞等)的校友们都能在参加校友会时获得满足感?中国的大学该学习一下啦!

因为家人的原因,从2013年开始,我的假期都在日本东京度过。在东京虽然有几个在美国认识的日本朋友,但是身处一个陌生的城市,未免觉得无助和孤独。因此,我第一个想到的则是联系在东京的校友会。

卧虎藏龙的坐禅会

最容易联系上的是哈佛大学校友会。在谷歌搜索栏里输入“日本哈佛校友会”,便会出现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页面,可以让我迅速加入到校友的网络中。加入后,邮箱里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收到新的活动通知。其中最有日本特色的是每月在北镰仓举行的,由哈佛大学校友和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校友一起组织的坐禅活动。

我曾经参加过在台湾的佛光山举办的青年佛学夏令营,到了日本之后,我一直很好奇佛教与作为佛教的延伸的“禅”的区别,于是见到这么有意思的坐禅活动,我当然马上报名了。

坐禅活动举办地点是位于日本神奈川县镰仓市的圆觉寺。它被称为“临济宗大本山”,在“镰仓五山”中排名第二,第一位住持僧是个叫无学组元的宁波人。夏目漱石也曾在此参禅。组织此活动的布朗大学代表M先生自从毕业之后一直在日本学禅,现在在圆觉寺修行,因此在活动中由他负责与寺庙的人员沟通。组织此活动的哈佛大学代表J先生是个从美国来的生意人,他在活动中负责同声传译。活动结束之后,大家喝着绿茶、吃着点心,讨论着自己坐禅的心得,然后由住持点评。我这才知道,刚才很坦诚地说自己坐禅的时候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人是多年前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他在日本已经获得七十多个专利;而另外一位请教住持如何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则是早稻田大学商学院的教授。

同类推荐
  •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行政公文概述行政公文,通常称为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本书详细介绍了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观照:81个教育批判性思考

    观照:81个教育批判性思考

    本书收录文章系作者近年对一些教育问题的思考。文中观点多从质疑教育现象得出,角度比较新颖,论述重视逻辑性。因为日常教育随记,故亦不乏轻松幽默之笔。本书对日常教育现象多有批判性思考,对学校教育、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长指导和学生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性作用,适合教师、家长等教育管理人员阅读。
  •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胶片的美好时代:北广“77摄”口述实录

    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以抽象、简练的线条在由三个圆圈代表的镜头组中间嵌入77两个阿拉伯数字,这个精妙的创意来自一枚由“31”个人秉持的群体信物——班徽。三十年轮流转,“77”卓然而立,精致而简洁,协调而神秘,深沉而隽永。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寓意?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赠你一场盛世繁华

    赠你一场盛世繁华

    这不是梦,而是真实存在的,她再一次的背叛了自己的老公,这个男人还是老公的弟弟,若让其他人知道这一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谁的人生不狗血

    网游之谁的人生不狗血

    药品?卖钱。料理?卖钱。装备?卖钱。采集品?卖钱。任务品?果断的卖了。……你说为什么都卖钱?嗯,让我想一想再回答你。我刚刚掐指算了一算,原来我命里缺钱啊!什么?摊主怎么卖?滚!摊主不卖!其实,这就只是个发生在网游与现实中狗血满溢的故事……
  • 穿越之我的城主夫君

    穿越之我的城主夫君

    “我娶你不过是为了折磨你。”“勾引,你也配?”清冷的她被卷入一场复仇阴谋,揭开仇恨下深藏的眷恋。“我等你,等你愿意。”“你只需记得,你是我百里炼的妻子。”开朗的她陷入莫名的夺城计划,沉溺谎言编制的温柔陷阱。是她先赢得复仇夫君,还是她先俘获腹黑夫君
  • 巴蜀图语Ⅰ:古羌圣山

    巴蜀图语Ⅰ:古羌圣山

    一桩离奇的车祸,7个游客的消失又再现,7个铭刻在眉骨的神秘字符,每一个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表面平庸的记者,性格冲动的女警,身份神秘的华裔混血美女,名声显赫的考古师徒,冷酷的雇佣兵,老狐狸般的犹太商人,7个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陌生人,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被羌族释比传唱了千年的“羌戈大战”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由氐羌建立的古蜀文明,又与华夏文明有着怎样的传承?以“纵目”为尊的蚕丛王朝,与中东的闪族人是否有过交往?而远在美洲的玛雅文化,又是否与消失的古蜀有着某种特定联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为什么创造了灿烂青铜文化的古蜀文明到了美洲却又找不到金属的痕迹?
  • 苍月叹

    苍月叹

    不周山,战神古战采集女娲补天遗石铸造屠龙,自身不敌共工魇气和高伤武功的侵蚀入魔。女娲为拯救世人传召上天隐元仙子携倚天下世以抗屠龙。故事以热血传奇早期地图和道具为线索,展开了人心善和恶的交织,情与爱的交错。一个毒誓让万年的天宫迷恋敌不过人间千年的宿缘……一个祈祷让大地重生了神力,逆狂澜于江山之间……兄弟情谊,谁能执掌真正的屠龙之力,历经多少内心的挣扎,才领悟到这十六个字:兵为至凶,武为最凶。屠龙非刀,刀非屠龙。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双鱼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双鱼座

    整个2012年对双鱼来说,是劳累、付出、压力很大的一年,被积极的对手、活跃的伙伴逼到,完全没时间思考,看到机会抓了就跑,陷入一个“没有回头路”的情境。 2013年,学到许多本事的你,对任何可能性都跃跃欲试,有了位子,有了筹码,真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畅、自由。你也可以尝试海外市场,让梦想实现,有精彩表演,稳步前进。
  • 凤惊天之逆徒狂妃

    凤惊天之逆徒狂妃

    现代王牌百变女杀手司徒凌妙,在即将完成任务时一朝穿越成为幻斗大陆幻达帝国的将军庶女。废材小姐,无人问津。当她凌驾于众人之上,选择与自己的师父成婚之时,遭到幻斗大陆所有人反对。出嫁当天,她披着红嫁衣,黛眉红唇,傲视着前来反对的人群,冷笑笑着说:“你们不配!”“你永远是我的!”上官弘伟当着如山般的百姓的面,拥她入怀。战乱平定,沧海便桑田,如今,谁又能阻止得了?
  • 一品农妇撩郎忙

    一品农妇撩郎忙

    风风火火,撸起袖子就是干。大型种田文,农家女的春天,郎君的诱惑。妖孽穆南邪魅一笑“我是你夫君,夫人这是不想负责?”救了个祸害,看于落烟如何硬撩郎君,恶怼极品。每晚黄金时间,十一点五十分俩章更新
  • 唐朝有事

    唐朝有事

    天生帝王贵胄,却偏出生于两个时代的夹缝,他想呃住命运的喉咙,却一步一步的被命运无情的嘲弄。他是李恪,唐王李世民和前隋公主的血脉,他是皇子,更是孤独的鹰,身世的桎梏,命途的多舛,深深刻在他的掌心里。她是烧窑工,更是宰相之女,阴错阳差只是为了和他遇见,不为荣华富贵,不为绝色倾城,红尘一遭,穿越过流年浓浓的雾霭,于历史尘封的卷轴里,舞红袖谱一曲旷世骊歌。
  • 谍海谜局

    谍海谜局

    蒋经国密令:此事须对蒋“总统”绝对保密!……这场“戏”发生在1970年,是从台湾“情报局”收到一封信开始的。1970年3月10日,一个平平常常的星期二。上午九时半后,“情报局”机要科中尉科员杨玉艳,喝了一杯茶,翻阅了当天的早报,又和同事聊了一会家常,这才懒洋洋地开始工作。这位二十八岁的女科员的工作很简单:拆阅信函,分类登记,再提出简单得只有寥寥数字的处理意见就可以了。“情报局”的普通机要科,实际上等同于普通机关的信访部门,一般说来并无“机密”可言,而机密函件都是由特种机要科操办的,普通机要科根本沾不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