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2900000003

第3章 村王多银

1.

小时候,一到下雨或者下雪天,我就早早穿好衣服,站在我们家门前,等着多银。

多银每次进我们家门前时,会摸摸我的头,然后给我一大包吃的。

第一次吃到蚕豆,第一次吃到大米花,都是在多银那里。

多银走进我爹的屋子就会问:“婶子呢?”

看到我娘,就会扔给我娘一只大而肥的兔子,再加一只野鸡,还有从冰冻的野地里挖出来的各种奇异玩意,说:“婶子,今天人多,辛苦你了。”

我娘会假装生气地说:“我天生就是伺候你们的命。”

这时候,多银会苦笑一下,看看我爹,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一条围巾说:“婶子,这可是跑长途车的人从南方带来的。”

我娘眉开眼笑,满足地去厨房张罗。

多银会搬出我家的大桌子,展开放到堂亭中,拿起一个大布口袋,站得直直的,往下倒,一桌子下酒料就哗啦啦地铺满了整张桌子。

我这时候就上去蹲在地上帮忙捡掉在地上的。

多银每次明知道他那么倒很多会掉在地上,但还是倒得有滋有味,排山倒海,尽情尽兴。

作为报酬,他会给我几样我捡起来的东西,那些都是大人们吃的玩意,他给我的时候会看一眼爹,得到爹的默许。

我爹是多银上一辈的村王,不过他是个文艺的村王,带领村子的穷小子、傻姑娘搞秦腔剧团,到处骗吃骗喝,带领大家学木匠,带领大家做毛毡匠,自己跑省书店手抄唐诗宋词元曲加戏谱脸谱回到村里给村里人抄。

现在村王换成了多银,多银是流氓风格的村王。

两位村王一到不能干活的天气,就找借口攒人头喝大酒。

不一会儿,我家里就会坐满十几号人,开始一整天的吵吵嚷嚷。

到了晚上,他们不散伙时,我娘会去挨着通知他们的老婆,老婆只要一来,他们都会灰头土脸地乖乖回家。

这其中就是没有人来牵走多银。

2.

多银的标准配置是一把猎枪,一顶火车头帽子,一件军绿色大衣,一双自制羊皮靴子。

天天钻地洞,刨各种窝。半夜只要一听见枪响,全村的人都知道,多银,又在造孽了。

多银小时候是最为非作歹的。

半夜偷人家鸡仔子,把小孩子养的兔子偷去吃了,钻到人家地窖里面偷了人家过冬的蔬菜。

被村里人打得皮青脸肿,但是从来不还手。

多银被打的时候也认错,因为他没爹妈,人都可怜他,教训一下就算了,不来真格的。

多银有三个哥,大哥是村支书。三个哥都成了家,单过。没人照料这小子,于是多银就自己成长了那个样子。

多银十五六岁的时候已经无法无天了。

这时候他看到桑树的桑葚成熟了,不论谁家的,他都全部摘掉。

他看到苹果树上的苹果没成熟,他就全部打掉,不让继续长。

看到菜园子的韭菜,就拔掉,把菜园子毁得一塌糊涂。

这时候,他不再是调皮捣蛋了,变成了浑蛋。

谁家的牲畜死了,拉到野外埋了,他都会刨出来,炖熟了,自己吃。还告诉你,他把你家死了的牲畜吃了。

多银比我们大十多岁,和他一样大的孩子要么外出打工,要么成家立业,就多银每天不务正业,干尽坏事,村里人把他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给他几包耗子药把他毒死。

最严重的时候,多银走在村道上都没人和他说话,看到他都背过脸。

多银不知道什么时间买了两个小猪崽,他用架子车拉了十几趟砖,砌起来一个猪圈,一架子车红砖,平常没有四个人是拉不动的,谁让多银的人缘差到极致,他就一个人那么使劲地拉了十几趟,那一天,我们看到他光着膀子,头发上噙着汗珠,一步一步地走着,每一步都像是要把脚都踩到土里去,只有一些小孩子嬉闹着给他帮一把,有些还是往后拽着的。

大约四个月后,多银的猪长得很大,收猪的给他每头四百元。第二天要来拉走。

然后,多银的两头猪就死了。

猪口吐白沫,死的时候叫得响彻云霄。

猪是被毒死的。

多银看着两头猪痛苦地死去,对着围看的村民说:“你们谁干的,不站出来,我查到了,用枪打死你们全家。”

3.

事情过去一年,多银没有查出他的猪是谁给药死的。

他跟着外地来养蜂的人学会了一种工种,叫架子工。

他每天给养蜂的人供给自己种的玉米棒子和南瓜,换来了一门手艺。

架子工说小了能搭帐篷,说大了能架高台。

借着他大哥和乡政府的一些资源,他开始有活干了。

他的那两头猪的尸体放在距离我们村最近一个土坳中间,我们每次路过,都看到那两头猪的骨骸,没人敢埋掉。

那两头猪的骨骸时刻提醒着大家,多银还有一个大仇未报。

这一年,乡里请来了外地的马戏团。整个马戏团的戏台子多银承包了,用了整整三天,多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项大型工程。

他觉得还是不过瘾。

于是他在观众席的位置,为自己搭建了一个“宝座”,这个宝座高达三米。矗立于空旷的戏台下面,那个能容纳二万人的我们乡最大的戏场,正迎来它最鼎盛的时刻。

那时候的马戏团,脱衣舞正在流行,四元钱门票,可以看到各种人和蛇的表演,还有各种在城市中俗不可耐,在乡村却刚流行的表演。

人实在是太多了,多银爬到自己搭建的“宝座”上面,点一支烟,坐在那里看着自己布置的这一切,这一刻,他多想有个女人啊。

女人,对,是女人的声音。

“你能让我也坐到上面去吗?”

多银低下头,看到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叫小车,小车的哥哥叫风车,风车是全镇最有名的杀人犯,现在还在监狱里。

谁也不敢碰小车。谁要碰了小车,风车出来捅死谁。

多银想到了这个警告。

但是多银这时候多么想要个女人呀。

多银还是把小车拉到了自己的宝座上。

小车和多银坐在那个高达三米的宝座上,看着底下的人群,看着戏台子上外地少女们的各种挑逗性表演。

多银把手从小车上衣的第三个扣子中间插了进去。

小车竟然没反抗,依旧认真地看着戏台子上的表演。

多银很顺利地解掉了小车的内衣,两只手都放了进去。

多银获得了一双谁也不敢触碰的乳房,他觉得这个世界都是他的了。

这时候,有人看到,多银解掉了小车的内衣,把内衣扔了下来。

再接着,多银把自己的头伸进了小车的上衣中。

再接着,大家看到多银脱掉了小车的外衣,扔了下来。

多银抱着上身裸露的小车,在高达三米的高架上,各种狂泻。

马戏团的表演基本上没人看了,马戏团的人站在台子上看着这二位的表演,所有人目瞪口呆,大气不出地看着多银和小车像两只白色的鸽子,在空中那么投入地咬着嘴,多银用他的两只手,换着方向地揉搓着小车的身体。

这瞬间,有人拿铁锹砍了一下多银搭起的宝座,一下,两下,三下,人们看到小车的父亲在下面猛烈地泣血般砍着。

于是,尖叫声迭起。

人们开始往外面跑,这个架子倒下来压死的人不少。

我们乡唯一一次集体性踩踏事件就在这时刻发生了,最后的结果是死了三个,伤者几百,我们村还有几个姑娘被踩残废了,到四十多岁还未嫁出去。

至于多银和小车,都完好无损。

4.

多银的声名从我们村传到了全乡。

于是,多银开始等待着风车来找他算账的那一天,每天的等待都很苦闷,风车出狱的日子将近。

我们县大规模换电线和电线杆,电线杆从长方体全部要换成圆柱体,并且加高高度,全县大规模停电三个月。

刚开播的《天蚕再变》播出了几集,就没电了。

小孩子们都盼望着通电的那一天。

多银因为会架子工,能上电杆,接到了撤掉我们乡五个村子电线的工作。

每天由乡政府管饭吃并且穿上电工服、戴上安全帽,腰里挂着脚扣的多银,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公家人”。

多银在三个月后被派出所绑在院子中间的树桩上,一天一夜,要是不交出被他搞丢的几吨电线,就要把他交给县公安局。

次日,我们站在村口的马路上,迎着朝阳,看到村子里的人熙熙攘攘地从自己家出来,会合到一起,每个人都扛着三到四捆不等的电线,会合到一起,往派出所走。

这次事件是奠定多银在我们村霸主地位的导火线。

铁丝和钢丝在农村使用很广泛,大家动不动就要用到。

多银从电线杆子上下来,看到那么多线,没人管,他觉得随便给谁家的后院子扔一捆下去多好。

多银开始了第一次,他把一捆扔到了一个人家的后院,后院里发出砰的一响,一捆铁丝打着转绕了几圈然后落地,多银看到此情形,想起自己玩过的滚铁环。

他试了一次又一次。

这一晚,他共计往村民的后院扔下去了五十多捆,已经没力气了。

第二天,他觉得那种玩法已经腻了,他更喜欢把电线偷偷放到人们不知道的地方,看到人们发现这些电线时的意外欣喜,多银觉得这种感觉会更上瘾。

于是多数人下地的时候,多银偷偷将一捆一捆的电线放到每户人家最隐蔽的地方。

那时候我就在我家的农具房中找到了好几捆电线。

多银不厌其烦地做着这个游戏。

他一旦听到有人在偷偷议论自己家多了几捆电线的时候,心里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幸灾乐祸,觉得这种游戏比搞破坏还具有乐趣,简直乐趣无穷。

5.

派出所在追缴上来丢失的电线后,放了多银。

大家前呼后拥地把多银护送回家。

多银丢掉了一份美差,继续变回到以前的状态,打猎为生。

几日后,多银发明了烤馍机。

我们村子历史上第一项发明出现。

泥墩子垒起来的大火炉,大若一头牛,多银把这个泥墩子做成的火炉子做成牛的形象,在牛的肚子里面生上炭火,烟囱放到牛的嘴处。

多银把自己多年收集的铝质品在县城打造成直径五十厘米,高度十厘米的有盖平底锅,锅身很厚,散热极其均匀。

烤出第一只大馍的时候,大家都还在犹豫,这玩意到底好不好使。

第一只大馍出炉后的香气四溢,估计我们村见过的人都会记得一辈子。

那时候冬天已到,多银的炉子在一个冬季都没有熄过火,甚至几十米远都能感到这个大炉子的温度。

这一年,大炉子周围排起了长队,摆上了象棋摊,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后到这里打牌,爆米花的商客和货郎都来这里支摊。

每家拿上面、鸡蛋还有十颗炭,就可以在多银的大炉子中烤出五只大馍。

从来没有人发现馍可以这样烤出来,简直太好吃了。

那一年,多银解放了我们村妇女们大冬天在冰冷的厨房忙活的双手,大家都流行吃这种馍。

还有人不断研发,用其他油、其他料、其他面,各种尝试。

全村人似乎忘记曾经那个被他们恨到骨子里的多银。开始接纳这个小伙子。

多银由此,自建了一支打猎的队伍。

晚上烤馍,白天打猎。

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6.

春天撬开大家眼睛的时候,多银的炉子被砸了。

留下一张猪血写的大白布条:“风车回来了。”

风车开着手扶拖拉机,后面跟着十辆时风农用车,浩浩荡荡开进我们村里。

我们村的人把铁锹、斧头、耙子扛起来,聚到多银家门前。

风车带来了三十多人,我们村有一百多人,准备开始一场大战。

我们做好了随时冲上去的准备。

风车下车后,径直走到多银前面,多银举起自己的猎枪。

风车丝毫不惧,一把就拿了下来。

风车上前几个大拳头,多银就趴在地上开始大口喘气了。

这时候,风车的人未动,我们也未动。

风车大喊,让多银大哥出来。多银大哥出来后,风车说:“明天,你们把我妹子娶走,不娶走,我要了你们的命。”

风车走的时候,留下一辆崭新的时风农用车,是风车给自己妹子的嫁妆。

小车嫁到我们村后,开始和多银做起了蔬菜生意,因为他们有动力车,从县城进蔬菜回来到我们镇里卖,能挣不少钱。

他们经常是一大早去县里,晚上天黑了就回来。

村道没有路灯,我们那里的天黑得可怕,伸手不见五指都只是万分之一的黑。

村民们都是用架子车往回拉农作物。

多银只要看到前面有村民在拉东西,他就挂上最低挡,把油门踩到底,发动机震天响,车灯就无比敞亮,能照到前面几十米。

人都给多银说:“你赶紧走吧,跑我们后面,多费油啊。”

多银还是依旧把车灯憋到最亮,照耀着前面的路,让村民们把路看得更清楚,走得更放心点。

7.

小车很快生了一儿一女。

多银干活卖力,认真上进,家里日子过得滋润,看样子这一辈子就这么过下去了。

小车突然得病,早上起来发现双腿无力,不听自己使唤。

多银开始给小车看病。

从小医院到大医院。

从普通大夫到知名大夫。

从省城到北京。

从西医到中医。

从官方医生到民间术士。

从麻衣神相到神婆秘方。

这一圈下来,家里的几间房子卖了,地也荒了。小车的腿还是没能恢复过来。

多银开始找各种营生,建筑工地上的工人,罐头厂里面的工人,药厂里的工人,要照顾小车,常常往家里跑,过不了几天就被开除。

苦于无奈之际,政府在街道里筹划了商业区,给每个村的残疾人一个商铺的名额,我们村通过全体投票,把名额给了小车。

小车的商铺在车站的位置,村里人来回坐车寄存东西,下雨天避雨,上车前喝点热水都在这里。

小车服务周到,人长得周正,再加上前些年小有名气,生意很不错。

多银开始开公交车了,开了一年,服务周到,表现良好。

在最近一届村长选举大会上,当选我们村的村长,从民间村王站上台面。

多银当上村长后,我们村获得了唯一一条我们乡硬化村道的指标,获得了我们乡唯一一次新农村建设的指标。

他为我们村争取来了十个养鸡场、两个养猪场。

其他村的人看到我们村建设得那么好,都说出一句话:“看人家那村长是人中王,再看看我们村长,就是个窝囊废。”

多银一到下雨天或者下雪天还是会来我们家,带上一堆吃的,这时候门口没有了我,没人剥削他的下酒料,他和我爹的桌子还是满满的好吃的,多银还是多银的标准配置,一把猎枪,一顶火车头帽子,一件军绿色大衣,一双自制羊皮靴子。

同类推荐
  • 一个士兵的哨所

    一个士兵的哨所

    这是一本关于人与生活的故事。正如作者在题记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感悟,决定自己人生的过程和命运。如同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条人生道路。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也许不同,虽然不能复制,但可以借鉴。希望本书中主人公李大亮的人生,能给你以启迪和借鉴。
  • 七燕翎

    七燕翎

    小说讲述了现代都市龟大爷蔺子然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与STW联盟谋略纵横、尔虞我诈的商战。STW联盟崇尚拜金主义,它的成员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每个成员都爱财如命,他们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一些精英成员深藏在诸多公司,步步为营,予以击命的一击。
  • 阎连科作品集(全11本)

    阎连科作品集(全11本)

    本书由《受活》《日光流年》《风雅颂》《生死晶黄》《最后一名女知青》《东京九流人物系列》以及《阎连科短篇小说精选》《阎连科散文》《阎连科文论》等构成。
  •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全集)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全集)

    16岁的少女雅望,应爸爸要求去照顾其战友之子10岁的夏木。美丽的男孩夏木因为童年时期经历的了亲生母亲的死亡现场,而从此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无法与外界产生一丝的共鸣与沟通。雅望的出现渐渐融化了夏木的心;可是雅望青梅竹马的恋人唐小天高中毕业后去当兵后,认识了大学同学曲蔚然,最终引狼入室。从此雅望,夏木,唐小天,他们三个人的命运都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 扶贫记

    扶贫记

    东八沟很穷,但东八沟的村人很热情。用村长严方六的话形容,那股子热情劲儿哟,就好比是天上的太阳,除了你腚裆沟儿那一条缝儿照不到,其他的,屁大工夫就能照得你整个人闪亮起来!这个比喻虽不恰当,有些夸张,但从汪曦姐妹团一脚踏上东八沟的土地那刻起,就真真地感受到了。东八沟夏季的晌午,日头最毒。村间的土路上行人甚少。汪曦她们的车子刚进村口时,为了寻个村人打听路,还特地踩了刹车,抽了支烟,等上了一阵儿。进了村委会的大院,跟严方六碰了面,说明了来意。她们要给东八沟村做点好事,帮几个穷人的消息,就像忽然生出的翅膀,引来了热情的村民。稀落的村委会大院里,人越进越多。
热门推荐
  • 佛说月光菩萨经

    佛说月光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逆天改命之邪神归来

    逆天改命之邪神归来

    清雨炊烟袅袅,本为凡生谈笑,谎欺那时年少,一步一步终寂灭魂魄识海缠绕,欲侵欲毁欲吞,却泯不灭桀骜,天地为之折腰。犹记初遇多娇,难守岁月静好。狂风古树折腰,明城十里红妆,粉黛怯红衣裳,终抵不过命运的苍凉。邪神妖力乱世,烽火夭夭流离,经年终埋没,天涯依依的愿望。忘川封印过往,情意都成云烟,命运轮转再度绽放,打破那枷锁的困,还你平逸安稳。
  • 春痕处处,落红飘飘:徐志摩漫话世情(再读徐志摩)

    春痕处处,落红飘飘:徐志摩漫话世情(再读徐志摩)

    《春痕处处,落红飘飘:徐志摩漫话世情(再读徐志摩)》主要收录了徐志摩生前所创作的小说。徐志摩的诗歌、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他创作的小说却长期被人遗忘,事实上。徐志摩生前极重视小说创作,他创作、翻译的小说受到沈从文等名家的赞赏。
  • 深海开发商

    深海开发商

    在大海的海底深处,拥有无数的宝藏。石油,天然气,煤,铁,黄金白银矿,可燃冰等等。还有各种海洋名贵食物和药物,珊瑚等等,这些东西都非常难得到,特别是现在海洋海底技术还不是非常的成熟。人类只是在近海发掘这些资源,至于海洋深处的无尽宝藏则是无人问津。不过,自从孙峰得到一个牛叉的金手指后,那些海洋深处的资源:统统都是我孙峰的!石油天然气这些资源太敏感我不搞,但是搞搞金银矿石还是可以的,偶尔卖卖珍贵海洋药物和食物也是可以滴,顺便开开公司,赚赚钱,泡泡妞也是可以滴!(书友群:312069345)
  • 鬼女至尊:太子轻点撩

    鬼女至尊:太子轻点撩

    从穷光蛋穿越成准官二代?洛青青的第一感觉:爽!第二感觉:爽个锤子!她,天赋异禀却呆头呆脑;她,21世纪元气小强,脑洞清奇,污力担当。这结合,就是玄幻世界的一股泥石流……
  • 某种回忆

    某种回忆

    我打开录音机,挑选了巴赫的《圣母颂》,在交错盘旋的声音中,一刹那间,我的曾经穿着褴褛衣服的父母、我的兄弟,村庄、沟壑里我家小小的土屋、我踯躅在解放路上的某个黄昏,等等所有的景象突然滑过我眼前,使我震惊,等最后出现那个放满花盆的阳台、安仪不断微笑着向我挥手的情景时,我顿时觉得这挥手凭借月光下的教堂那奇瑰的一刻,向我显现了奇迹,此刻,《圣母颂》的旋律像越来越神秘的花朵盛开在我心中,使我的心不断颤栗,我的眼泪流了出来,我喃喃地说:不管怎样,明天,我一定向她说我爱她……
  • 出轨俱乐部

    出轨俱乐部

    60后的刘贝拉:一路小心呵护着婚姻,在政府里做官员的老公还是被围城外的迷人景色吸引,而且还有了私生子。
  • 太极葛仙公传

    太极葛仙公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字架上的正义

    十字架上的正义

    本书作为独角札丛系列的又一本重磅之作,能够继续增加这一套丛书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作者经常在《法制日报》《法国研究》《中国法学》《现代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等报刊上发表法学随笔和学术论文,具有较为广泛的读者群,特别是在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影响力。这本书对于法律爱好者、法学界、法科学子及普通读者来说,都是值得期待和阅读的一本书。
  • 修罗战神

    修罗战神

    废材少年刑决得神秘高人相助,获百年兽魂及上品宝丹凝聚出气海,冲破身体封印得无上功法和武技,三族大会一战成名,加入佣兵团百战成圣,逆天修炼成辉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