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6600000003

第3章 李益及其边塞诗略论(1)

上编 论文

李益是中唐时期较有影响的一位诗人,在五音繁会的唐代诗坛中,他虽不能与李白、杜甫等大家争雄角胜,却也以清奇俊爽的诗风独步一时。《旧唐书》本传称其诗:

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之句,天下以为歌词。[1]

可见,李益的诗在当时颇受世人的推崇与喜爱。后世论唐音者,对李益也有极高的评价,如清人王士禛将他与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并列,称此四家“亦不减盛唐作者云”。[2]清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卷八就称他“最长边塞诗,不独‘回乐峰前’一绝足以动人”。[3]本文拟就李益诗集的一些问题及其从军经历,结合中唐的时代特点,略论李益边塞诗的思想成就,就正于读者。

两《唐书》所记李益的从军经历均极简略,如《旧唐书》只提到他“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4]这一事实,李肇《国史补》的记载与此略同。幸好李益曾写过一篇《从军诗序》,为我们考其从军经历提供了线索,然而由于《全唐诗》未收此《诗序》,一些研究者即怀疑它的真实性。谭优学先生曾认为《诗序》“世甚罕见,既不见于《全唐诗》,又不见于搜罗甚富之陆心源辑《唐文拾遗》及《唐文续拾》,仅见于张澍在道光元年辑刻之《二酉堂丛书·李尚书诗集》”,并说:“整个序文似非李益原作,如出自张澍的拼凑冒真。”同时,谭先生又举李益“诗名早著”与“束发言兵”为旁证,对《诗序》中的某些内容也提出疑问,把李益从军的时间提早至大历九年(774),即李益二十七岁那一年。[5]这些观点值得商榷,由于《诗序》的真伪关系到对李益生平及其边塞诗的研究,特作如下考辨。

第一,《从军诗序》并不“仅见于张澍在道光元年辑刻之《二酉堂丛书·李尚书诗集》”(以下省称“张本”),席启?在康熙四十一年所刻之《唐诗百名家全集·李君虞诗集》(以下省称“席本”),也收有《从军诗序》,且与张本毫无二致。席本比张本的刊刻早近一百二十年,《诗序》非张澍之作伪可知。席本分上、下两卷,卷首题作《李尚书诗集》,与集名不同,存李益诗一百四十一首,《从军诗序》即刊于席本下卷之首。

第二,进一步比较张本、席本与《全唐诗》(包括卷二八二、二八三“李益诗”和卷七八八、七八九的联句九首)所收李益诗数目的异同,就会发现张本除少收一首联句外,其他与《全唐诗》相同,但诗的排列次第迥异。研究一下张本的排诗规律是很有趣的,原来张澍有意对李益集再作一次整理,他把席本所收《诗序》提到上卷之首,又按席本下卷的排目,特意将涉及从军内容的诗一一挑出排在《诗序》之下,共得三十三首;接着他又按席本上卷次第找出九首,从《全唐诗》中又按次序找出五首,并把这五首收在三十三首之后,席本上卷的九首则置于其第三十八首之后,共录得四十七首“从军诗”。张澍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想集中李益的从军诗作,以凑足《诗序》中所言“从军诗五十首”之数。张本从第四十八首《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开始,又基本按席本的排目辑录,其间杂有席本未收而见于《全唐诗》的李益作品。张本共收李益诗一百七十三首(包括八首与他人的联句)和五个选句。张澍与李益同是武威人,出于同乡之念,他对李益集的整理贪多务得。张本卷前所收李益《敬兄箴》、《劝学箴》二文,系从《秦州旧志》录得,连张澍本人也说“不类唐人”之作;他辑存的五个选句,有三句已分别见于一百七十三首诗之中,系从《唐诗纪事》中盲目抄录的。谭先生怀疑《诗序》有张澍作伪的痕迹,并非没有根据,但忽略了张本与席本的渊源,结论就出了问题。

第三,席本中的《诗序》从何而来?清人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四著录“《李君虞诗集》二卷”,下注:“明刊宋本,刘蓉峰藏书。”在“题解”中又说:“此明弘、正间刻本,作《李君虞诗》,即席启?刻本之祖。”[6]北京图书馆善本部藏有《唐四十七家诗》、《唐四十四家诗》两个明人钞本,内含《李君虞诗集》,均收有《从军诗序》。席氏《诗百名家全集》的“凡例”说:“诸家诗集有以官名者,有以地名者,有以名字者,有以年号者,悉照宋雕善本模勒付梓,不复轻改,遵旧制也。至卷首辑传则概用官爵或赠谥,稍存划一之义。”这表明席本卷首所标《李尚书诗集》之名,是席氏“划一”的名称,而《李君虞诗集》则是从宋本的名称相沿而来。实际上,李益的集子一直是以两个版本系统流传的。宋人尤袤《遂初堂书目》在“别集类”中既著录有《李益集》,又著录有《李君虞集》;明人高儒《百川书志》卷一四亦著录:“《李益集》二卷,《李君虞集》二卷。”高氏对这种“一人而两集并行”的奇特情况未作详细的考证,只说:“抑为传者之别更有说欤?”[7]根据笔者目前所见到的李益集的十种版本,可以断定:凡名为《李益集》的本子,均未收诗序,它们是明刊本《唐人诗》(藏北京图书馆)、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明朱警刊《唐百家诗》(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黄贯曾嘉靖甲寅刊本《唐二十六家诗》(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全唐诗》。凡名为《李君虞诗集》或《李尚书诗集》者,均收有《诗序》,它们是明抄本《唐四十四家诗》与《唐四十七家诗》(藏北京图书馆)、清初钱谦贞竹深堂抄本《李君虞诗集》(藏北京图书馆)、席启?康熙刊本《唐诗百名家全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澍道光刊本《二酉堂丛书》。由此可知,席本既名作《李君虞诗集》,又收有《诗序》,是渊源有自的。

第四,《全唐诗》何以未收《从军诗序》?如所周知,《全唐诗》的编纂参考了季振宜的《唐诗》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但主要以季本为主。北京图书馆藏有抄本《唐音统签目录》一册,其《丁签》目录有:“李益,三卷,《统签》之二百八十六——二百八十八。”该记载的卷数适比目前所见李益集多一卷。《唐音癸签》卷三〇著录:“李益诗一卷,从军诗五十首。”[8]《癸签》所录的一卷是否就是《丁签》所多出的一卷呢?如果真如此,则《丁签》可能收有《诗序》。席本“自序”说:“《唐音统签》丁集行世盖寡,所见者唯《戊集》耳。辱诸公寻息壤一言,或邮寄,或手授,或以束修羊借抄者,多至数卷,少仅数篇,必为录副详校。”席本与《丁签》有何种关系,只有待以后《唐音统签》全部影印出版后才可作结论了。《全唐诗》成书仅二年,极为仓促,漏收《诗序》是完全可能的。

综上所述,《从军诗序》是完全可靠的,可以据之考订李益的从军经历。

那么,“束发言兵”、“诗名早著”同《诗序》中“自建中初(时李益三十三岁左右——笔者),故府司空巡行朔野……荏苒从役”的“矛盾”又如何解释呢?“束发即言兵”是李益《赴邠宁留别》一诗中的句子,如果再参照他另一首《来从窦车骑行》诗中“束发逢世屯,怀恩抱明义。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四句,显然,“言兵”与“学剑”都是以项羽自比,事见《史记·项羽本纪》,“言兵”仅是学习与研究兵法而已。李益生长边陲,又逢乱世,束发之年(十五岁曰束发之年)就开始对兵书战策发生兴趣,毫不足怪。至于“诗名早著”,更与他从军的早晚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在文学史上不乏其例。谭先生非疑《诗序》,当系一时失考,为将就“束发言兵”,把李益首次参佐幕府的年龄从三十三岁提至二十七岁(实际也超过束发之年十二岁),就更难以服人了。

李益《从军诗序》说:

君虞长始八岁,燕戎乱华。出身二十年,三受末秩;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其为文咸多军旅之思。自建中初,故府司空巡行朔野,迨贞元初,又忝今尚书之命,从此出上郡、五原四五年,荏苒从役。其中虽流落南北,亦多在军戎……

根据这些记载,考以诗人的作品及其他材料,李益的从军经历就大体明确了,卞孝萱先生[9]与谭优学先生已为此做了不少工作,现参考二家之说,断以己意,综述如下:

李益(748—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他八岁时,安史之乱席卷中原,诗人的家乡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战争的荼毒。据《旧唐书》卷三八《地理一》记述:“永泰(765)之后,河朔、陇西沦于寇盗。”[10]李益时年十六七岁,其《从军有苦乐行》所谓“仆居在陇上,陇水断人肠”,[11]就是诗人对遭受战乱的家乡人民颠沛流离生活的概括。李益青少年时期的动荡生活激发了他“束发即言兵”的热情,为他以后从军报国与边塞诗的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李益十七八岁时移居内地,二十二岁在东都洛阳考中进士,二十四岁又登制科,授华州郑县尉,不久又升为郑县主簿。据《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一诗推断,他曾一度罢官,以后又在长安附近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12]碌碌无为的县尉生活,久不得升迁的苦闷激励着诗人从军报国的雄心。三十三岁时,他终于进入朔方节度使司空冀公崔宁幕中去“秉笔参帷幕”了,并随即跟崔宁巡行朔野,“去矣勿复悲,所酬知音遇”(《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代表了他将要参与巡行时的思想。由于朝廷内部发生矛盾,这次巡行只到夏州,崔宁就被召回朝,李益并没有随之而去,而是在接替崔宁职务的李怀光幕下继续充当幕僚,巡行朔野。毕竟赏识他的崔宁已去,“将军失恩泽,万事从此异”(《来从窦车骑行》)。不久,诗人又离开了李怀光。这次巡行,诗人的足迹踏遍了黄河中游一带,从夏州、盐州、宥州、灵州、丰州直至黄河以北的三受降城,都留有诗人的行踪。李益许多著名的边塞诗就写于这次巡行间,如《五城道中》、《从军夜次六胡北》、《夜上受降城闻笛》、《暮过回乐烽》、《拂云堆》、《度破纳沙》、《六州胡儿歌》、《暖川》等众多优秀作品,都是李益三十三岁至三十四岁时的创作,可称是他边塞诗创作的丰收期。

李益三十五岁又入幽州节度使朱滔幕,时间不长即因朱滔叛唐,弃之而归。从军报国之路竟如此坎坷,诗人心中又燃起跻身仕途的希望之火。三十六岁,李益再登拔萃科,授官侍御史。由于朱泚之乱的影响,满目荆棘的官场生涯又敦促诗人开始了从军的征程。三十九岁,李益又到鄜坊节度使论惟明幕中栖身,约有一年之久。四十一岁,李益再入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一去就是八年。在论、张二幕中,李益写有《上黄堆烽》、《再赴渭北使君留别》、《赴邠宁留别》、《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等边塞诗篇。《从军诗序》就是诗人入张幕不久的贞元四年(788)写下的,这一年他辑录了自己的五十首从军诗送给另一位诗人卢景亮。张献甫卒后,李益曾游河东、河北,五十岁又入幽州节度使刘济幕,这是他从军历程的最后一站。五十三岁他到扬州,几年后回到长安,一直做到礼部尚书致仕,八十馀岁卒。

纵观诗人一生经历,李益从三十三岁至五十三岁的二十馀年中曾六次栖身幕府,在军中断断续续有十五六年之久。这一时期正是他精力充沛的壮年时代,黄河中游广大地区(包括今天陕西、宁夏、内蒙古中部、甘肃部分地区)的边塞风光、紧迫的军事形势陶冶着他的诗思,这是诗人边塞诗创作的生活基础。根据《资治通鉴》作一简单统计,从唐代宗大历九年(774)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的三十年中,唐王朝与吐蕃的大小军事冲突在以上地区达四十馀次之多。[13]贞元二年(786),吐蕃进攻泾、陇、邠、宁一带,竟至“诸镇守闭壁自固,京师戒严”[14]的严重地步。诗人“边城已在虏尘中,烽火南飞入汉官”的吟咏(《赴渭北宿石泉驿南望黄堆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时期的边塞形势。相对而言,中唐时期唐王朝与东北各少数民族的战争较少,据《资治通鉴》统计,从唐代宗大历九年(774)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的三十年中,幽州一带只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民族冲突。[15]幽州地处唐王朝与东北各少数民族政权的交际处,距长安较远,东部又有卢龙塞的扼守,这一带比黄河中游地区平静得多。李益五十岁进入幽州刘济幕府后,可入边塞诗的材料已经不多,加之垂老之年的暮气又渐渐笼罩了他的诗思,他希图于军中建功立业的初衷终于随时间的流逝而销磨殆尽,反而产生了“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又献刘济》)的怨望心理。尤其是他五十三岁南下扬州之后,“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16]的无限城市风光,“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17]的旖旎夜间景象更令这位才子心灰意懒,“年发已从书剑老,戎衣更逐霍将军”(《上黄堆烽》)的豪言壮语终于被“可怜江上月,遍照断根蓬”(《扬州早雁》)的凄凉之音所替代了。

如果说李益北走幽州以后,其边塞诗渐成强弩之末;那么他的南下扬州,就使以往那种奋发蹈厉的雄壮之音也终于销声匿迹了。李益返长安之后,随着官阶的提升,更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已经创作不出脍炙人口的诗篇了。

同类推荐
  • 拯救大地

    拯救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本书以美国印第安文学批评中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派系之争为线索,考察20世纪中叶以来有重大影响的印第安批评家、作家及其代表性著述,在传统与现代性的张力中把握印第安文学的历史演变。本书通过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有机结合,力求呈现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基本面貌,主要的研究领域涉及身份政治、部落主权、土著社区、民族性、世界主义,文学典律、美学范畴、印第安文学的性质与功用及其知识化、学科化和机构化等重大议题。
  • 消逝的钟声

    消逝的钟声

    散文集,收有《消逝的钟声》、《白沙河情愫》、《老井》等作品,其中《消逝的钟声》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一书,并获2010年度最佳散文奖。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
热门推荐
  • 做人要大气

    做人要大气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格魅力中有一种成分叫“大气”。无论一个人身份高低,事业成就大小,他的魅力如何,关键都要看他是否大气。什么是大气?大气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态度、风范、气度和深度,大气是一个人综合力量的体现,散发着一种无形的气质。大气者海纳百川,胸怀日月,有着从容淡定、低调自然、胸有成竹的气量,同时也拥有着成熟勇敢、能屈能伸的气度。
  • 拐个娘子,生个娃

    拐个娘子,生个娃

    美男一大堆,个个抱不得!奸情一箩筐,段段不正常!桃花处处开,朵朵惹不起!============【正文简介】穿越的目标是什么?泡美男!搞JQ(奸-情)!玩NP!可惜被师兄无良骗去嫁大叔,只能开始做落跑跑!大叔腹黑任由她落跑。暗地里悄悄开始拐娘子三计。投其所好,美男计。言听计从,好男计。生个娃娃,栓心计。良辰美景夜。“夫君,你啥时候认出我的?”“哦,第一次见面就认出你了。”“那你为啥不逮我回去?”“哦,我只是知道你要落跑到什么时候。”“那你为啥要沿路跟着我?”“哦,为夫那是替你清理前路。”“为啥要清理前路?”“哦,那不是要把你拐回家嘛。”“用啥法子哟?”“生个娃娃呗。”“。。。。。。”【精彩抢先看一】:“娘子,为夫身材如何?”“肌理分明,皮肤细腻,健壮有力!”“娘子,为夫相貌如何?”“倾国倾城,媚态横生,清美动人,妙不可言….”“娘子,为夫强壮么?英明么?”“看起来,唔,挺强壮的。”某女淡定地瞥了一眼几近半果的美人。“娘子,为夫这么美好,不如,咱要个孩子吧?”他开始掰手指。“….”“我们的孩子,长得好!身材好!又聪明!还强壮!”“那,那,要是个女孩儿咋办?!”听着,某女眼冒金光,丝毫没想到,早已被拐入圈套….“那一定和娘子一样美丽动人!聪慧无比!”他直接把她扑倒。“喂!唔…..”苍天啊!她的话被吞噬下去…..【精彩抢先看二】:“娘子,看见美男了么?”“看见了、”“那男人,有为夫美么?”“没有。”“娘子,那你还看他作甚。那就回家吧,为夫随便你看,甚至是可以‘仔仔细细’的深入地看!”“不要,我要重新落跑。”“娘子,你要是觉得跑的不够远,走的脚痛,为夫给你买辆车。。。”“。。。。。。”【精彩抢先看三】:“爹爹,爹爹,我要和娘亲一起睡觉?”“男子汉要一个人睡。”“爹爹也是男子汉,为什么可以和娘亲一起睡?”“因为你娘亲是爹爹的媳妇啊。”“爹爹,爹爹,我也要娶媳妇。”“好啊,喜欢哪家的小小姑娘啊?”“爹爹,爹爹,我要娶娘亲。”“你娘亲不是小小姑娘啊。”“娘亲啊,你快来,爹爹说你是老姑娘!”“。。。。。”================【本文】=腹黑美型大叔诱拐白目迷糊萝莉+宠妻+爆笑=【宠文】
  • 都市诡话3

    都市诡话3

    无论伊氏兄妹搬到哪个城市,死亡诅咒总是如影随行,他们能预知哪些人将会在诡异事件中死去,却也将自己拖入了死咒包围的深渊。画中恶鬼索命、随意扭曲的变形人、吃人的五角怪屋、海中爬出的灵瞳恶女、能把活人拉进去杀死的恐怖片、让人一梦不醒的恶灵、迷失的异次元公寓,惊悚恐怖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他们用脆弱的身体拼命抵抗,这些无助的人们惊声尖叫,他们想要活下去! 然而,眼睛会欺骗他们,环境会迷惑他们,头脑会误导他们。人怕鬼,鬼玩人,他们一次次眼睁睁地看着被诅咒的人坠入死亡深渊。到底怎样才能活下去!
  • 小时候的秘密:一万三千个猜想

    小时候的秘密:一万三千个猜想

    这是一只会说话的兔子,这是一只喜欢喝咖啡的兔子,这是一只有着神秘身世的兔子!媚媚猫对家里的这个新成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不断猜测着东尼兔的身份,从被变态科学家试验的牺牲品,到外星球神秘旅客,也许还是某个魔法大陆被陷害的王子……哇!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媚媚猫对自己侦探家一般的想象力佩服不已。然而这些都不是东尼的真实身份。那么,东尼究竟是谁?
  • 甜宠萌妻:校草,么么哒

    甜宠萌妻:校草,么么哒

    亲眼见证闺蜜天怡的离去,这件事一直让南宫娇不能释怀。直到有了高佳的出现,有了高佳的陪伴,让原来不能释怀的南宫娇渐渐相信这就是缘分。后来又有南宫慕的宠爱,家人的疼爱,她心里的阴影才稍有释怀。
  • 名媛之爱上亿万总裁

    名媛之爱上亿万总裁

    杜箐:你想干什么?苏子渊:和你睡觉。作为一个见钱眼开的钱串子,一个绝佳的赚钱机会放在她面前,杜箐会如何选择?每天陪睡两小时,月薪三千,这样优厚的条件,她怎么忍心拒绝?于是,为了学费,为了梦想中光鲜体面的未来,杜箐毫不犹豫的开始了自己的陪睡生涯。片段一:苏子渊:第一,在我睡觉的时候,你不准有任何动作。第二,我有洁癖,不要碰房间里的任何东西,特别是我的杯子。第三,有有关我的失眠症,希望你能配合医生的要求,协助我进行治疗。杜箐:没问题,给钱吧!片段二:苏子渊姿态优雅的坐在沙发上,宝蓝色的袖口在灯光下泛出名贵的光芒。他推出一份文件,杜箐略微扫视,发现是他的财产清单。苏子渊维持冷傲状:“跟我结婚,我的房子、车子和股票全部上交。”杜箐:“如果我说不呢?”苏子渊抽了抽嘴角:“那就结婚以后,你的房子、车子和股份,全部上交,省得你出门拈花惹草。”
  • 星罗

    星罗

    …偶得星罗宝图踏上修行之路人生几经沉浮……这新简介给力否?…
  • 颜倾盛世:极品娘子要翻天

    颜倾盛世:极品娘子要翻天

    她是21世纪的冷血杀手,身上带着神奇的阴阳法术。一朝穿越,看美男,携萌宠,带神器,纤纤细手杀于全天下!嗯?那个传说中的病秧三王爷是她的未婚夫?似乎不是病秧子嘛!武功高强绝色容颜,独宠她一人!“阡陌尘,如果我被人欺负了怎么办?”“谁欺负我娘子,我欺负他全家。”“你,怎么欺负他全家?”“杀无赦!”神秘遗情咒,索命忘情丹,解药偏偏是同一种。一边是她最爱的男人,一边是她最喜欢的灵宠。她,该如何选择?棋局,才刚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教子

    教子

    教子继承了教父全部的智慧、手腕与意志,却与教父走上了针锋相对的道路。他必须提防教父,但他更要提防自己。
  • 时病论

    时病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