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3400000015

第15章 从绍剧《斩经堂》看历史人物的民间形态与历史真实(1)

《斩经堂》是绍兴乱弹的一个传统剧目,原名《散潼关》,搬演吴汉杀妻的故事。这个剧目,其他剧种也有,京剧叫《斩经堂》,川剧叫《经堂杀妻》,豫剧叫《收吴汉》,秦腔、湘剧直名为《吴汉杀妻》,情节大致相同。戏的内容是王莽命驸马吴汉镇守潼关,防备刘秀逃出关外;马成(这一人物,各剧种姓名各有不同)带刘秀来到关上,被吴汉识破擒获。吴母为使吴汉弃莽投汉,说出吴父当年反对王莽篡汉被杀之事,逼令吴汉放走刘秀,杀死妻子,遣散将卒,反出潼关。绍剧这个剧目,过去在浙江农村中非常流行,吴汉那“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到来各自飞”的唱词,也像《龙虎斗》中赵匡胤悲叹老了的那段唱词一样,被广泛地传习流唱,成为群众所喜爱的名段。最近绍剧在京演出这个剧目,观众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它违反历史真实,宣扬忠孝思想,不是一个好戏。我以为这种看法,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吴汉杀妻的故事,的确不见于史书的记载。吴汉是东汉时期的大将、刘秀的功臣,官至大司马。史家论到他的为人,认为他由于“刚毅木讷”,因而得到了光武的“始终倚爱之亲”。《后汉书·吴汉传》中某些记述,有涉及他的思想性格的地方,如:

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汉即兵骑,收(苗)曾斩之,而夺其军。……遂悉发其兵,引而南,与光武会清阳。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耶?”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光武曰:“属者恐不与人,今所请又何多也?”诸将皆惭。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记载中的吴汉,与戏曲中的吴汉没有直接的关系。两者间纵有可供附会敷衍之处,如《吴汉传》载吴汉主动归心刘秀,戏中则为被逼,主动与被逼虽有不同,归顺的结果则一;又如传载吴汉“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戏中暗保刘秀混出潼关的马成,正是以借出关贩马为名,又恰恰是吴汉的义弟等,也仅仅提供附会的可能,两个吴汉毕竟还是不同的。论者所以要断定戏中的吴汉不符合历史真实,正是以史书记载作为历史真实的标准。可是这个标准本身就有研究的必要。第一,史书记载是否符合历史真实,自身还要加以鉴别,不能简单地把两者等同起来;第二,民间戏剧文学作品的形成,有其自己独特的具体的历史过程,撇开这种历史特点,只按一朝一代的史实去衡量它,往往方枘圆凿、格格不入了。

在我国民间戏曲中,存在大批民间传说性的剧目。这些剧目塑造了无数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包拯、杨继业、王昭君、曹操、潘仁美、张士贵等等。他们大都依托历史人物的姓名而实非其人,有的有较大的出入,有的甚至相反。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或直接存在于民间,或由史书进入民间,在一代一代流传的过程中,每一代的人民,总是要把自己的生活、愿望、思想感情以及当时最使他们关心的社会政治问题,在前代创造的基础上丰富融合进去。文艺作品的形象创造,是一个合乎规律的有机的过程,既有增益,就必然有所舍弃,久而久之,这些历史人物原来的事迹,反而渐渐不显,甚至完全湮没。这种情形,在我国民间文学、民间戏曲中,可以说俯拾皆是。比如王昭君故事的演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汉书》简单的记载,经后汉、魏晋南北朝,到唐代的变文,宋元的杂剧,明代的弋阳腔传奇,几乎完全改变了王眧君的面貌。这种改变,可以清楚地看出人民的作用和时代生活的痕迹。吴汉杀妻的故事,怎样流传民间,演变过程如何,目前还难以弄清,但在民间评话中可以看到这个故事(如连阔如的评书《东汉》),说明它的确经过民间流传的事实。把评话与戏曲比较一下,也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评话中,吴汉怕三齐王苏献陷害,想投顺刘秀,母子商议不决,被公主窃听,遂自刎以全夫之志。戏曲则增入吴、王两家杀父的仇恨,改变了公主主动自刎的情节,但也还残存着评话中封建正统思想的观点。从这些异同之中,我们约略可以看到其流变的渊源,人民的思想并非那种拙劣的凭空结撰可比。由此可知,吴汉杀妻的故事,也与昭君故事、三国故事、杨家将故事一样,已经摆脱了一朝一代的局限,而建筑在更广泛的封建社会生活真实的基础上了。它们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成为更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如诸葛亮是智慧的军事家的典型,王昭君是爱国妇女的典型,曹操是奸雄的典型,张士贵是冒功者的典型,而吴汉则是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牺牲品的典型。对于这些人物形象,人民只是从艺术典型的意义上去欣赏并接受教育,并不去考察他们的历史真实性,因此我们也只能从典型所反映的社会意义上去看待他们的真实,不能完全按一朝一代的史实为标准去衡量他们,这是很明显的道理。

对于这类戏,也有人并不因其与历史记载有所不符而否定它们,但为了避免混淆史实,主张把它们叫作历史故事戏,用以与历史剧区别。可是这种区划,在实际中执行起来,恐怕有很大的困难。传统剧目固不用说,就是现代人创作的历史题材的剧目,除了观点方法与古人不同外,也还看不出历史剧与历史故事戏严格的区别。从创造典型的方法上讲,没有一种历史剧不带有历史故事的性质,也没有一种好的历史故事可以脱离历史生活的真实。把两者对立起来,容易造成斤斤拘泥于史实的错觉,使人束手束脚,对创作是不利的。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前人创作的得失中得到借鉴。《三国演义》及三国戏中的许多人物,是据史而不泥于史的,如《后汉书·吕布传》写董、吕交恶是因吕布“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自不安,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陈卓几见杀之状”。到《凤仪亭》中,变成了“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在董、吕之间拴进了一个貂蝉。这种改变,使戏剧冲突集中了,故事性加强了,符合创造艺术形象的需要。而《东汉演义》则是《后汉书》的翻版,作者是因“恶可捏不经之说,颠倒史实”,因而趋附史书,不敢迈越一步。但是结果如何呢?平衍漫散,刻画不出像《三国演义》中那种须眉皆肖、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东汉演义》中的吴汉所以不及《斩经堂》中的吴汉具有感人的力量,也与这一点有一定的关系。

那么《斩经堂》的思想意义又如何呢?

同类推荐
  • 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是部对华语电影明星进行个案研究的明显分析著作。书中梳理精选了当代两岸三地华语电影明星,并对其电影、表演方式、人物性格,尤其是在艺术或学术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影片,进行了全面、深入、专业的评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当代华语电影人物论》共包含关于当代著名华语电影人物的专论21篇,它们先后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和书籍之中,时间2001至2009年。
  •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白朴杂剧杂剧艺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楔子(冲末扮张守珪引卒子上,诗云)坐拥貔貅镇朔方,每临塞下受降王。太平时世辕门静,自把雕弓数雁行。某姓张,名守珪,见任幽州节度使。幼读儒书,兼通韬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
  •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

    《西方美学史(第1卷):古希腊罗马美学》是“西方美学史”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三编十五章,包括:早期:希腊美学思想形成时期;中期古典时代:希腊美学思想鼎盛时期;晚期希腊和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化和罗马美学思想衰落时期。内容涉及:毕达哥拉斯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论学派等。
  •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本书以作者二十余年来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写成,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主要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
热门推荐
  • 圣邪子

    圣邪子

    龙星生活在一个叫做圣邪大陆的世界,他在挫折中成长,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瓶颈,最终走向巅峰!圣邪十族、魔界生物、圣天学院,无数强者、势力围绕在龙星身边,这是为何?无数的谜团等待着他去解开!所有的一切,就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中,拉开序幕.....
  • 职场启示录:掌握职场生存的80个成功智慧

    职场启示录:掌握职场生存的80个成功智慧

    战场上,不打无准备之仗,同理,职场中,亦不能盲目做事。上战场前不做足准备,就可能兵败被俘;入职场前不做足功课,就可能人生失意。如果你不希望自已拥有一个失意的人生,那就首先要努力地创造职场上的辉煌。即使是只想职场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智慧。本书就从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的种种情况入手,帮助大家寻求到解决同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告诫大家绕开职场生存的种种禁忌,从而使大家能够在职场中站稳脚,进而在职场中胜出。
  • 重生之太后不良

    重生之太后不良

    一杯毒酒让宋辰星以为就此可以干干净净入了告别人世,谁料到却让她重生回到十年前,那个噩梦开始的时候。一切推倒重来,是重蹈覆辙,还是颠覆以往?这一世,我不要被人碾作尘泥,也不要做什么宠冠后宫的皇妃,我只求自由活着!
  •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宁负天下不负卿(全集)

    宁负天下不负卿(全集)

    超人气古代言情小说之且赋深情系列新锐作家乔初十年深情挚爱之作不悔此生,情根深种;宁负天下,不负卿卿。他屏住呼吸看着那面巾一点点下移,当那张熟悉的面容终于全部出现时,他听到全世界花开的声音,他看到漫天飞红……《宁负天下不负卿(全集)》讲述:三年前,卷入轩辕国夺位之争的北棠半夏被人追杀。她重伤失忆后辗转流落到龙临国,为龙临国三王爷龙煜寒所救。龙煜寒根据“失忆”的谐音为她起名为“十一”。对失忆的十一而言,龙煜寒就是她的全部。这个本来惊才艳绝的奇女子,为了心爱的男子敛去一身光华。
  • 邪皇妖后

    邪皇妖后

    当邪恶撞到腹黑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又会有怎样的一个火花呢?宠,我就要宠你!究竟是谁宠谁?又或者是互宠?她的大婚,没有喜,也没有乐,有的只是悲,还有痛,只因在这一天,她的国家没了,至亲没了,就连他也背叛了她,只因他的新娘不是她。“只要我没死,我一定会让那些伤我害我灭我的人付出惨痛代价!”万丈悬崖,闭上双眸,纵身一跳。当她再次睁开双眸时,她不再是以前那个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小公主,而眼底闪过的锐利光华让人无法别过自己的视线。当她打败了武林盟主,摧毁了最强大的暗杀组织,踹了帝君一脚,剃光了郡主的万根墨发等等,而且她背后总是有一个妖孽男子跟在屁股后面甩也甩不掉,世人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小女子,不单单只是因为这女子的能力,更是因为她背后的妖孽男子。女主慕若依:重生后有些腹黑~也有些邪恶~男主司徒殇:妖孽男子一枚~~无论是身还是心都是干净的男人一枚~片段一:“女人,你当我只是摆件吗?”男子怒斥着。“摆件是死的,你是活的。”男子的怒气稍微缓了缓,似乎多了些抱怨,“那你当我是什么?”“男人!”女子冰冷的吐出两个字。“就这样?”“不然你想当女人?”“对,我是男人!”男子邪邪一笑,而后扑倒了绝色女子,屋内一片旖旎。片段二:冰冷的眸子尽显柔意,冰冷的大手持起那只柔软的玉手贴在自己心口处,柔声吐出,“这里装满了你!”“脏了!”倾世女子冷冷抽回自己的小手,寒声吐出。“不,除你之外,从未有人能住进去。”“那也是脏了!”“为什么?”“她已经有我了,最主要的是我够干净。”只见那只大手和小手十指相扣紧紧相握。喜欢的亲们就收藏吧~~嘻嘻推荐完结文文——【一品寒妃】简介:她,不仅聪慧,而且还拥有一张风华绝代的容貌,受尽众人的宠爱,可是却因为一句话,被送到山上修炼,受尽苦难;十年过去,又是因为一句话,被迫嫁给那个人人惧怕的恶魔。情景一绝色女子持剑抵着男子的心口处,轻声吐出,“放我走!”“除非我死,不然你永远都是属于我的。”男子说完,只见亮白的剑身已被鲜血染红。情景二“想救她?”冰冷的声音从她口里吐出。男子好看的嘴型眯成一条线,寒冷的眸子闪过一丝的柔情。“只要你能打败我,就能从我手上带走她!”剑轻轻一划,鲜红的血随着剑身而流下。“好”她招招狠辣,而他,也没留情。他的一掌,把她打下了悬崖。“不……”一道身影紧随着那道白色身影跳下悬崖。
  • 如果巴黎不快乐2

    如果巴黎不快乐2

    他是那样曾风光无限的男人,为了她,甘愿窝在一个小渔村里,画漫画养家。她在漂亮的小楼里,为心爱的男人煮咖啡,抱着他们的小宝贝。恍如世外桃源,而这样的神仙眷侣生活,与现实屡屡相碰,他们能在小渔村窝多久?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佟卓尧重新回归商场,成为从前那个叱咤风云的商界精英男人。而又是怎样的变故,让阮曼君回到律师行业,重新做她最心爱的职业。他们回到上海,他做回佟家三少,重振家族生意,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事业蒸蒸日上。那么,他们的爱情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复仇计划进行中

    快穿之复仇计划进行中

    刚过十八岁生日的妖离被主神弄得要强制执行任务。当不喜别人强迫的妖离一经逃脱,他又将如何向主神复仇?
  • 终结无限

    终结无限

    林沼渴望光明,可他不知道黎明前的天空往往最黑暗……
  •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是明代著名哲学家陈白沙创立的新的心学哲学形态。白沙心学以“自得之学”为核心价值,以心与理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强调心自得于道,自得于理,形成了“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内外合一、心理合一的新哲学思想体系。它是明代哲学发展链条中新的心学思想路线。白沙心学“内外合一”的新“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超越了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思想体系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对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的综合与创新,从根本上体现了白沙心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特色,奠定了白沙心学在明代哲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