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3700000005

第5章 上智部总序(3)

宋仁宗庆历年间,石介作《庆历圣德颂》,对当朝的人褒贬得很犀利,尤其对夏竦更是极尽诋毁斥责。不久,朝中发生党派之争。石介获罪,被免职回家,不久病逝。当时山东恰有一个举人孔直温谋反,有人说孔直温曾是石介的学生,于是夏竦就说石介实际上没有死,而是逃到北方胡人那里去了,仁宗就下诏将石介的儿子交由江淮地方管制,又派使者告诉京东刺史,挖开石介的棺材验尸查实。当时吕许公任京东转运使,就对使者说:“如果打开棺材是空的,表示石介真逃到北方胡人那里去了,这样就是将他的子孙斩尽杀绝也不算残酷。万一石介真的死了,朝廷无故挖开人家的坟墓,这怎么对后世交待呢?”使者说:“但是要如何回复皇上的旨意呢?”吕许公说:“石介去世后,一定有为他办理殡殓的人,又有内外亲族以及参加丧礼的门生,恐怕不下数百人,至于抬灵柩埋棺材,必然雇佣殡葬铺的人,现在你就发公文去询问他们,如果没有不同的说法,就命令他们立下军令状,写保证书加以证明,这样就可以对皇上有所交代了。”使者照他的话去做。待禀告仁宗后,仁宗也明白这件事是夏竦诬蔑石介,随即降下圣旨,释放石介的妻子儿女回乡。

【梦龙评】

不为介雪,乃深于雪。当介作颂时,正吕许公罢相,而晏殊、章得象同升,许公不念私憾而念国体,真宰相度也!

李太后服未除,而夷简即劝仁宗立曹后。范仲淹进曰:“吕夷简又教陛下做一不好事矣。”他日夷简语韩琦曰:“此事外人不知,上春秋高,郭后、尚美人皆以失宠废,后宫以色进者不可胜数,不亟立后,无以正之。”每事自有深意,多此类也。

【评析】

为人处世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而恣意妄为,应该适当想想会不会给别人,甚至是一些无辜的人带来不便。要想做到不给别人添麻烦,就要思虑周全。思虑周全就如同行军打仗,如何选点、如何驻军、如何指挥,“谋定而后动”,这样才能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冯谖为孟尝君买义

【原文】

孟尝君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收责[1]于薛者?”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2]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谖至薛,召诸民当偿者悉来,既合券,矫令[3]以责赐诸民,悉焚其券。民称“万岁”。长驱至齐,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4],君家所寡有者,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焚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先生休矣!”后期年,齐王疑孟尝,使就国[5]。未至薛百里,民扶老携幼争趋迎于道。孟尝君谓谖曰:“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注释】

[1]责:同“债”,欠款。[2]券契:债券。古时以木板书债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以作凭证,称契,亦称券。偿债时合券而焚之。[3]矫令:假托命令以行事。[4]下陈:宾主相接,陈列礼品之处,位于堂下,因称下陈。古时统治者以财务、婢妾充实府库后宫,炫耀权势,称为充下陈。[5]就国:回到自己的封邑去。

【译文】

孟尝君田文询问门下食客:“谁熟悉账目,能替我去薛地讨债?”冯谖签下名说:“能。”于是冯谖准备车辆,整理行装,带上债券契约出发了。临行前冯谖向孟尝君告别时问道:“债务收完以后,应买些什么东西带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吧。”冯谖到达薛地以后,将债务人全部召来,当他把债券核准以后,便假借孟尝君的指令把欠债全部赐给了百姓,并当场烧毁所有的债券,百姓们高呼“万岁”。冯谖很快就回到了齐国,孟尝君对他如此迅速返回感到奇怪,便穿戴好衣冠接见了他,问道:“债务收完了吗?”冯谖答道:“收完了。”又问:“你买了什么东西回来?”冯谖说:“您说应买家里所缺少的东西。我看到您的家中金银珠宝堆积如山,牲畜狗马充实外厩,姬妾美女遍布庭院,您家中缺少的只有‘义’罢了,所以我为你买‘义’了。”孟尝君说:“你是怎样购买‘义’的?”冯谖说:“如今公子仅仅拥有一个薛地,不但不体恤这里的老百姓,反而向他们放债图利,因此我就假借公子的名义,把欠债都赏赐给了百姓,并把债券全部焚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为臣为公子所买的义。”孟尝君听后不高兴,说:“先生可以休息了。”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产生了疑心,便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当孟尝君到达距薛地还有一百里的地方时,百姓们便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前往迎接。这时孟尝君才对冯谖说:“先生为我购买的义,今天我才真正见到了。”

【梦龙评】

谖使齐复相田文,及立宗庙于薛,皆纵横家熟套。唯“市义”一节高出千古,非战国策士所及。保国保家者,皆当取法。

【评析】

冯谖焚烧的是薛地百姓欠债的券契,而收回的是薛地百姓的人心。或许冯谖已经预料到孟尝君肯定会功高震主,必会遭到贬黜。这种以牺牲小利,来换取人心的做法,是很值得称道的。

远犹卷二

【原文】

谋之不远,是用大简;人我迭居[1],吉凶环转;老成借筹[2],宁深毋浅[3]。集《远犹》。

【注释】

[1]人我迭居:富贵贫贱的地位总是互相转换的。[2]老成借筹:老成,指老练成熟的人。借筹,代指策划形势。[3]宁深毋浅:推测形势的发展,宁可考虑得深远,不要失之浅近。

【译文】

谋略不够深远,做事就容易轻率。别人与我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着,正如福与祸、吉与凶总是相互转换的。老练成熟的人在处理问题时宁可考虑得深远一些,而不是只顾眼前。因此集《远犹》卷。

宋太祖有远虑

【原文】

初,太祖谓赵普[1]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十易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普曰:“由节镇太重,君弱臣强。今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言,我已谕矣!”顷之,上与故人石守信[2]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无有穷已。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安枕而卧也。”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3],唯陛下哀怜,指示可生之路。”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骨肉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注释】

[1]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周时为赵匡胤掌书记。后为太祖罢相。太宗时复为相。[2]石守信: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初期重要将领,开国功臣。官拜中书令,封卫国公。[3]愚不及此:愚蠢而没想到这些。

【译文】

北宋建立之初,太祖赵匡胤对赵普说:“自唐末数十年以来,帝王前后共换了十多个,且战乱不断,这是什么缘故呢?”赵普说:“这是由于节度使的权力太大,君主弱而臣下太强,现在只要稍微削弱一点他们的权力,限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麾下的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下来了。”赵普话还没说完,太祖就说:“爱卿不必再多说,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办了。”没过多久,太祖和老朋友石守信等人饮酒,喝到尽兴时,太祖屏退左右随从,对石守信等人说:“若不是你们的鼎力相助,我今日不能达到这样的地位,想到你们的恩德,实在是深厚无穷。可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难处啊,实在不如当节度使快乐,如今我从早到晚没睡过一天安稳觉。”石守信等人忙问:“是什么原因?”太祖说:“这不难明白,天子这个地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惶恐不已地叩头说道:“陛下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太祖说:“诚然大家并无此心,但你们的部下将领谁不想富贵?有朝一日,他们将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即使你们不想做,也是由不得了。”石守信等人连连叩头哭泣着说:“臣等愚昧无知,还没想到这一步,只求陛下怜悯,给我们指条生路。”太祖说:“人生一世就如白驹过隙,追求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得一些金钱,多一些享乐,使子孙不受贫困罢了。你们何不放弃兵权,购买良田美宅,给子孙后代留下永久的基业;多养一些歌舞美女,每日饮酒作乐,颐养天年。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不也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再次叩谢太祖说:“陛下这样顾念我们,就如同臣等再生父母啊!”第二天,石守信等人都宣称自己生病,请求解除兵权。

【梦龙评】

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若非君臣偷安,力主和议,则寇准、李纲、赵鼎诸人用之有余,安在为弱乎?

【原文】

熙宁中,作坊以门巷委狭,请直而宽广之。神宗以太祖创始,当有远虑,不许。既而众工作苦,持兵夺门,欲出为乱。一老卒闭而拒之,遂不得出,捕之皆获。

【译文】

宋神宗熙宁年间,作坊因门巷弯曲狭窄为由,请求改直拓宽。神宗认为门巷是太祖创始的,必有远虑,不准许改建。后来,很多工人因为工作太苦,心生背叛,拿着兵器想夺门出来作乱。一个老兵站在巷口挡住他们,他们才没有出来,全被擒获。

【原文】

神宗一日行后苑,见牧猳猪者,问:“何所用?”牧者曰:“自太祖来,尝令畜。自稚养至大,则杀之,更养稚者。累朝不改,亦不知何用。”神宗命革之。月余,忽获妖人于禁中,索猪血浇之,仓卒不得,方悟祖宗远虑。

【译文】

有一天,神宗在后园里走着,看见有人养公猪,就问道:“养公猪有什么用?”牧养的人说:“从太祖以来,就命令养猪。把它从小养到大,再杀掉,然后换养小的。几代都没有改变,也不知道有什么用。”神宗便命令把这件事废除了。一个多月后,宫内忽然捉到施放妖术的人,仓促间要找猪血来浇他却找不到,神宗这才领悟到祖宗的远虑。

【评析】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因果循环,今日因成他日果,今日不为他日打算,等到他日成今日时,必然会有许多忧虑。这个小故事提醒我们:做任何事都需提前作好准备。“不打没把握的仗”用意即在此。

李沆为相

【原文】

李沆[1]为相,王旦参知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2]。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3],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语曰:‘外宁必有内忧。’譬人有疾,常在目前,则知忧而治之。沆死,子必为相,遵与虏和亲,一朝疆场无事,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及不孝恶逆之事奏闻,上为之变色,惨然不悦。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且丞相每奏不美之事,拂上意”。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常怀忧惧。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狗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参政他日之忧也!”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4]、祠汾,大营宫殿,搜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乃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

【注释】

[1]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真宗时官拜参知政事,死后谥号文靖。[2]旰(gàn)食:指因政务繁忙天晚了才进食。旰,晚,天色晚。[3]忧勤:此指令人忧愁而劳苦的事。[4]封岱:景德四年,真宗用王钦若言,造作天书,准备封禅。次年以“天书”下降,改元大中祥符,真宗封禅泰山,耗资八百余万贯。岱,泰山又称岱岳。

同类推荐
  • 慈善与公益

    慈善与公益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现状,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并通过一个个真是感人的慈善故事,让读者切身的感受到慈善与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伸出爱的双手,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 高皇歌:畲族长篇叙事歌谣(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高皇歌:畲族长篇叙事歌谣(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高皇歌》又称《盘古歌》、《龙王歌》,它是以追述和歌颂畲族祖先业绩为主的历史长歌,是畲族重要的民间文学作品。首先叙述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生存的生产、生活条件,接着记述了龙麒平番建功、被招为驸马的故事。上古高辛帝时,番王犯境,龙麒自愿领旨,奋勇征番,斩杀番王,胜利归来。高辛帝封龙麒为王,并将三公主许配给他。公主婚后生下三男一女。高辛帝赐其长子姓盘,名自能,次子姓蓝,名光辉,三子姓雷,名巨佑;一女因许配给钟志深,即姓钟。盘、蓝、雷、钟自成为族——即现今的畲族。歌中对族内婚、传师学师习俗等,作了详细的叙述。它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魂牵梦绕新西兰

    魂牵梦绕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两大岛屿组成,以库克海峡分隔,南岛邻近南极洲,北岛与斐济及汤加相望。首都惠灵顿以及最大城市奥克兰均位于北岛。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千金暖妻:慕少,请节制

    千金暖妻:慕少,请节制

    她,颜家最孤傲的养女,却嫁给了全城最矜贵的慕氏帝少,坐上了人人艳羡的位置。人前,恩爱,人后,酸楚。她嫁,只为报恩,保颜家安然。他娶,只为复仇,解心底怨恨。“到底要怎么样,你才能放了我?”“休想!除非你死!”恨的开始,只能以死来结束。当他心底里深爱的女人,带着他们的女儿重新归来。而她,怀孕六周,在她想要守住这段婚姻时,他却选择放弃她。一纸离婚协议,让两人的关系彻底了断。多年后,她以顶尖设计师的身份再次回归,他将她堵在墙角,“颜念曦,谁许你带着我的孩子离开的?”“慕少,谁说孩子是你的?”她,矢口否认。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警富新书

    警富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六十一岁至七十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理:人体不是永动机(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生理:人体不是永动机(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本书介绍了不可缺少的头发、头发变白的原因、人体毛发的功能、皮肤的主要作用、人类皮肤的颜色、人体皱纹的来历、人体的骨骼系统、人体经络的功能、血液的颜色和功能、人体衰老的时间、人越长越高的原因、错觉是怎样产生的等内容。
  • 青春不负来人

    青春不负来人

    谢谢你在我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出现;谢谢你在我最需要勇气时出现;谢谢你在我最美的青春里出现;谢谢你在我不相信每一句话时,却相信了青春不负来人——我的那个来人便是你。
  • 还说你不会武功

    还说你不会武功

    上古洪荒诸天神佛百鬼夜行一个废材觉醒者在都市中自我救赎的道路哦!林咚,还说你不会武功!
  •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

    《掌上花开》本书收录了宗利华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
  • 回梦草

    回梦草

    道门古书记载,有一种植物叫作回梦草。若得回梦草,可使魂魄穿越到以前。但这种植物长在深山之中,相传有山神的使者山魈看护。逆天改命,真的可行?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重生超级高手在都市

    重生超级高手在都市

    一滴水重于山岳,一根草划破无尽虚空,挥手间天旋地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千世界万族林立,一位位天之至尊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追寻着那超脱之路。有古神族屹立云端威压众生;有魔族大尊战天斗地威震星空;有北方圣殿万妖之王战威无可敌;有极西之地满天神佛教化众生镇天地。少年洛天觉醒记忆,从慌域而出,闯入了那精彩绝伦的纷争世界,走出了一条血海白骨路,登临绝顶,主宰星空,称霸万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