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1900000008

第8章 原始章第一(4)

正在这时,周朝发生了“昭叔之难”。昭叔是周惠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惠后,昭叔还有个哥哥,是太子,即后来的周襄王。惠王想立昭叔为太子,但还没来得及便死亡,昭叔便逃到齐国。襄王即位后,将昭叔接回来。然而昭叔回国后,又与襄王的王后乱搞。襄王知道后,便将王后废掉。这下触怒了王后的娘家,他们派兵讨伐周朝,周襄王便逃到了郑国。周朝在当时名义上还是各诸侯国的宗主国,虽然有名无实,但各诸侯国毕竟还得尊重它。于是晋文公决定帮助周襄王返回周朝,其主要的目的是用此事教育晋国的百姓,让他们懂得什么是义。他派出左右两军,右军攻杀昭叔,左军往郑国迎接周襄王返国。周襄王为表彰晋文公的功劳,待之以殊礼。晋文公推辞说:“这是臣下分内之事。”晋文公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他的百姓,对上尽忠就是义。他的这一举动对他自己的声誉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使得百姓愿意向他尽忠。

他在帮助襄王返国后,又回国致力于造福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他认为这回可以役用百姓了。不料,子犯又出来阻拦,他说:“百姓虽然懂得了义,但还不知道信是怎么回事,还不能使用。”于是,晋文公又想方设法让百姓懂得信。他率领军队攻打原国,命令士兵们携带3天口粮。军队围困原国整整3天,士兵们携带3天的粮食全部吃完了,而原国还未投降。晋文公就下令退兵。正当晋国刚退兵时,派出的间谍从城里出来报告说:“原国已经支持不住,准备投降。”晋文公说:“初带3天军粮,就是准备攻打3天,如今已下令退兵,就应该说话算数。如果不退兵,即使攻下了原国,也不能取信于人。如果没有了信用,百姓也就失去庇护。得失相比哪个多呢?”“晋文公故意利用打原国来教育百姓,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信,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结果,国内民风大变,凡事以信为本,做买卖不求暴利,不贪不骗,民皆信实。”

做到了这些后,晋文公又问子犯:“这回行了吧?”子犯回答:“还不行。百姓虽知信、义,还不知道什么是礼,还没有养成恭敬的习惯。”于是,晋文公又让百姓在知礼方面做出了努力。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每个环节都依照军礼执行,使百姓看到了什么是礼仪。又设立专门执行社会秩序的官员来规定百官的等级职责,使百姓知道对什么官行什么礼。不仅如此,人们还知道了根据礼来判断一件事的是非曲直。

这一次,晋文公没有去问子犯,子犯却主动地找到晋文公,说:“民力可用矣!民心可用矣!”

于是,晋文公开始伐曹国、攻卫国,取得齐国之地,解救宋国之围,大败楚军于城濮,遂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以礼待人,感天动地

郑均,字仲虞,东汉河北任县人,少年时喜欢黄、老学说,为人清廉诚实。他的哥哥在县衙里当官,经常收受他人的贿赂,郑均知道后多次劝说哥哥不要做犯法之事,可哥哥根本听不进去。

郑均为了挽救哥哥,就到外地给人做佣工。一年之后,郑均带着做工挣来的钱回到家里,把钱全部交给哥哥,并对他说:“钱财用完了,还可以再挣;名声失去了,却是一辈子都找不回来了。你做贪官是会被人唾骂的,一旦事发,你还怎么抬起头来做人?哥哥,你要好好想想我的话有没有道理。”

哥哥听了,很受感动,决心重新做人,后来竟然以廉洁著称。哥哥去世后,郑均又悉心照顾嫂子和侄子,不敢有一点怠慢,和哥哥在世时一样。

人们对郑均的品德称赞不已,官府知道后特召其为官,后来郑均官至尚书一职。汉章帝非常敬重郑均,郑均告老还乡后,章帝东巡时还专门到他家看望。时人都称郑均为“白衣尚书”。

郑均的一言一行,完全出于礼数。哥哥的一意孤行,郑均非但没有效仿,反而常常良言相劝,最后以自己的行动来感动哥哥,使其醒悟。在哥哥去世后,他又悉心照顾嫂子和侄子,尽到了应尽的义务,恪守了礼节。他用自己的“礼”,引导了世人的道德取向。

【原典】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注曰:老子曰:“夫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者,散也。道散而为德,德散而为仁;仁散而为义,义散而为礼。五者未尝不相为用,而要其不散者,道妙而已。老子言其体,故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黄石公言其用,故曰:“不可无一焉。”

王氏曰:“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合行好事;若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不可无一焉。”

【译文】

凡是想要树立修身立业的根本,道、德、仁、义、礼这五种思想体系是缺一不可的。

张商英注:《老子》中说:“道散失了然后才有德,德散失了然后才有仁,仁散失了然后才有义,义散失了然后才有礼。”失是散失的意思。道散失了从而为德,德散失了从而为仁,仁散失了从而为义,义散失了从而为礼。这五个方面未尝不相互为用,而归纳起来它却不会散失,是由于天道的神妙罢了。《老子》强调的是天道的本体,所以说:“礼这东西,标志着忠信的不足,而且意味着祸乱的开始。”黄石公强调天道的功用,所以说:这五种思想体系是缺一不可的。

王氏批注: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五种品质彼此为用才可以做人、做事。想要实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抱负,这五者缺一不可。

【评析】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的立世之本,是任何物质都不能换取的。大事业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担当得起。要立志做大事业,只靠技能还不行,必须要具备“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仪”这些道德品质,否则立身不稳;处事不能不讲技能,否则就难以成功。以道德为准绳,以技能为手段,人生在世,二者缺一不可。只讲技能,不讲道德,终归要失败,终归要被人唾弃。

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就要自尊自重,要明确并遵从社会的准则与规范。要时时反躬自省,从而自我完善。

【史例解读】

韩琦德量过人

韩琦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韩琦镇守相州的时候,因为祭祀孔子庙,所以住宿在外地。有个小偷入室行窃,举起刀对韩琦说:“我无法自己养活自己,所以来向您请求周济一下。”韩琦说:“茶几上的器具价值百千钱,全部都可以给你。”小偷又说:“我想得到你的头,将它献给西边国家的人。”韩琦听后便伸出脖子。小偷低下头说:“因为我听说过您非常有气量,所以就想来试试您。茶几上的东西,承蒙您已经送给了我,希望您不要把这件事泄露出去。”韩琦说:“好的。”最终他兑现了一生不告诉任何人的承诺。后来,这个小偷因为其他事犯了罪,被判了死刑,在刑场上,他将这件事详细地说了出来:“我担心我被处死之后,韩琦的德行就不能被世人所知了。”

姜后以德行感化周宣王

西周后期,周厉王忽视先王的礼乐教化,贪财争利,施行暴政,终使平民发生“国人暴动”,周厉王仓皇逃往晋国。

公元前827年,逃亡了14年的周厉王在晋国去世。隐匿在重臣召公家里的太子静被群臣拥立继承王位,称为宣王。

宣王的王后是齐侯的女儿姜氏。年幼时,父母对她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还专请善传德义的傅母教导训练,所以她不仅有姣好的容貌,更是一位贤德女子,不合礼之言,必不说,不合礼之事,必不做。

周宣王即位之初,在召公等人的扶持下,曾勤于政事。可是时间一久,他不免有些懈怠,不但早睡晚起,而且还常留在后宫不愿离去,延迟上朝听政。

见宣王如此迷恋女色,贤明的姜后十分担忧。她想:宣王身为天子,肩负造福天下的重责大任,不能全心于天下百姓,长此以往,非但不能力挽周室的衰落局面,而且难免重蹈周厉王的覆辙,甚至还会葬送掉周朝几百年的社稷,自己也将成为历史罪人。当年夏桀不就是由于迷恋妹喜而被商汤讨伐灭亡,商纣也是因为妲己而好色误国,最后落得在鹿台自焚的下场吗?

想到这里,姜后就摘下了头上的簪子和耳环等象征王后的饰品,换上普通女子的装束,然后拜托傅母代向宣王禀告说:“是臣妾无德无才,滋生淫逸享乐之心,以致使君王受累,常常晚朝失礼,给人留下君王好色而忘德的印象。一旦迷恋于女色,就一定会穷奢极欲,疏于朝政,由此诸侯叛离,百姓怨声载道,引起社会的动乱。今天国家存在动乱的潜在因素,根源就是臣妾,所以特请君王治罪于我。”

傅母的禀告,令宣王如梦初醒,惭愧不已,他忙问傅母:“王后现在何处?”傅母回答说:“王后正站在长巷里,等候君王治罪。”

周宣王听罢遂赶往长巷,看到已脱去王后衣冠、自罚为平民等待发落的姜后。这种引过自责婉谏于君王的妇德,令宣王内心极受震撼,他既悔过又感激地对姜后说:“这怎么是王后的错呢?完全是我的失德,不但没有励精图治,全力重整先王创下的基业,更不懂得防微杜渐,以修身为本。如今幸有王后及时提醒,否则我将会成为愧对列祖先王和天下的千古罪人。”

周宣王说完,吩咐随侍将姜后请回后宫。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晚起过,对于政事更加勤勉用心,每天早出晚归。在修身上,他更是谨小慎微,不失天子威仪。

姜后为了使宣王不再为女色所缚,规定后宫起居内则,侍奉君王者,要等夜色深沉后秉烛而入,一进卧室便要把烛火熄灭。到了鸡鸣时分,就马上起床穿衣,并让身上的玉配等饰物,相互碰撞发出叮当的声音,然后迅速离开。宣王听到声音,也就马上翻身起床。

在姜后和众臣的辅助下,周宣王以中兴周室为己任,继承文王和武王遗下的礼乐教化精神。最终于执政45年的时间里,不仅有效延缓了西周王朝的快速衰落,而且还恢复到了周厉王前的太平局面,各诸侯国也纷纷来朝见天子。史称这一时期为“宣王中兴”。

【原典】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注曰: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

王氏曰:“君行仁道,信用忠良,其国昌盛,尽心而行;君若无道,不听良言,其国衰败,可以退隐闲居。若贪爱名禄,不知进退,必遭祸于身也。能审理、乱之势,行藏必以其道,若达去、就之理,进退必有其时。参详国家盛衰模样,君若圣明,肯听良言,虽无贤辅,其国可治;君不圣明,不纳良言,远贤能,其国难理。见可治,则就其国,竭立而行;若难理,则退其位,隐身闲居。有见识贤人,要省理乱道,去就动静。”

【译文】

贤明能干的人物和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

张商英注:兴盛或衰败有一定的道理,成功或失败有一定的规律,安定或大乱有一定的苗头,离去或留下有一定的时机。

王氏批注:君主施行仁政,任用忠臣良将,国家繁荣昌盛,那么就可以尽心做事,君王不行正道,不采纳良言,国家衰微,那么就退隐闲居。倘若贪爱功名利禄,不懂得出世入仕的道理,一定会有祸患降临到身上。能看清社会修明与纷乱的形势,入仕、隐居都依照形势而定;能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也就可以选择时机,或进或退。参酌详审国家强盛衰微的样子,君王如果英明,能听善意的话,即使没有贤良臣子辅佐,他的国家也一样能够治理;君王如果不英明,不采纳善意的话,疏远有才能的人,他的国家就难以治理。见到可以治理,就进入他的国家,尽力做事;如果不能治理,就从职位上退下来,退隐独居。有知识见闻的贤人,需要觉悟到治与乱的规律,从而做出出世、入仕的选择。

【评析】

世界上的每件事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所谓的成功人士就是顺应了这种规律,而不是他创造了某种规律。成功人士就像是摸石过河的人,事物的规律就像是水中的石头。摸准了石头,事半功倍;摸不着石头,只能被河水冲走,结果事倍功半,或者一无所成。有了石头并不代表你就能成功,你还要评估自己的实力,量力而行。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所经历的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人生里宝贵的财富,虽然“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如果认定我们失败的经历就代表我们失败的人生,那不免浪费了生活赐给我们的珍宝。用这些经历历练我们超然于物外的智慧,必将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智者。

【史例解读】

温峤佯醉巧脱身

东晋的时候,有个人叫温峤,自幼聪明颖慧,有胆有识,博学善文,尤其是以孝顺著称乡里。17岁时,他就开始做官,由于业绩突出,因此官职不断上升。晋明帝即位后,任侍中,朝廷里的机密大事他都能够参与。因为受到明帝重用,所以他也受到权臣王敦的嫉恨,但是王敦仍然让他担任左司马。

温峤心里清楚,王敦用他并不是信任他,而是要将自己置于手下加以控制。于是,温峤就假装顺从,以使王敦高兴。同时,对于王敦的心腹钱凤,温峤也常在人前夸赞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钱凤听后从心里感到高兴,也与温峤相互友好。

同类推荐
  • 山西民间小戏

    山西民间小戏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经典译林)

    《菊与刀》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菊与刀》作者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本尼迪克特是著名美国民族学家、女诗人,是美国人类历史学派开创人博厄斯的学生,也是其学术继承人。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36年起代理哥大人类学系主任。她与美国人类学家米德一起,结合心理学的研究,形成博厄斯学派的一个支派,即“心理学派”或“民族心理学派”、“种族心理学派”。
  • 这是哪儿?北京!

    这是哪儿?北京!

    老猫在《这是哪儿?北京!》这部书里面展示的是一个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林林总总、具体清晰的北京,有关于它的历史掌故,也有关于它的衣食住行,更有关于它的好玩与无奈。一句话:这是一个有烟火气也有故事的都市。这是一本关于北京的书。不是那种老先生、老北京的回忆式的书,也不是那种蚁族、北漂的憧憬式、奋斗征服式的书,而是一种记录。记录一下几十年间城市的变化,也记录形形色色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心态。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现代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现代卷

    本书着重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传统道德生活向社会主义道德生活转变的历史过程和历史必然性,主要论述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生活的发展、演变——新的道德观念的产生,新的道德关系的形成,新的道德生活风俗的兴起等等。
热门推荐
  • 搞笑校园:五个萝卜五个坑

    搞笑校园:五个萝卜五个坑

    大学的搞笑生活,高冷,呆萌,逗B,暴力,文艺当五个花一样的女人碰到五个草一样的男人,火光四溅!!!!“我喜欢你……你身上的每个器官我都喜欢……”你长得比实验的白鼠淡人多了!“我也喜欢你,你长得象它……”你长得看上去似乎比爷爷道馆里的沙袋更耐打!【因玩同一款游戏发现游戏里的好友尽是身边人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 乾沧志

    乾沧志

    新书:《世界上的前半生》已经发布,欢迎各位书友大大前去一睹为快。命运的羁绊让你遇到了不该遇见的我,可笑的世界中是已经被安排好了,还是为了遇见你被注定?纠缠不清的你我,是相爱相杀还是同生共死?世界的命运就在你我手中,一个愿意守护,一个拼命阻止。神的契约之下,你会如何选择?如果世界不公,那么就打破重组!
  • 这是一个黑店

    这是一个黑店

    “呦,这位有缘的客人你好,欢迎光临这家什么都干的杂货铺。”
  • 在哈佛听演讲

    在哈佛听演讲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迄今为止,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8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这个被莘莘学子所向往的教育殿堂也吸引·了众多有声望的名人前去演讲。对这些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一吐肺腑之言。本书精选了16篇各界名流在哈佛经典、励志的演讲,中英双语,让你体验双重震撼!
  • 大建筑商

    大建筑商

    刚毕业的职场萌新林秋意外得到大建筑商系统,可以给他提供和建设相关的所有商品进行选购。系统改变命运啊!只要有系统,猪也可以飞起来!只要有系统,我也可以定个小目标!只要有系统,我也可以不知道眼前这些美女有多美!只要有系统,十年以后,我也可以后悔创立......系统:“宿主,如果你是猪,本系统一定不会带你飞。”林秋:“别打岔! 建了个群:701573235,进来看看。
  • 神医追妻记

    神医追妻记

    一朝睁眼,昔日的丑女草包不复存在,众人瞪大24k纯金眼,这哪里是草包明明就是一妖孽级别的变态……炼丹,修炼,时不时收神兽为小弟,混的风生水起。而某天,当某女发现自己的仇人很帅时“请问您缺老婆嘛?”“滚!”“得咧。”只见某女花痴笑地说道“看来是缺……”(男女双洁,1V1宠文)
  • 礼单

    礼单

    堡子里寂静了,谁家发出韩剧的对话,男人女人都嗲声嗲气;小洋楼里,喧着搓麻将的哗啦声,这声音能喧到天亮;有媳妇和男人吵架,都是男人挣了钱,跑到县城找小姐按摩;黑暗的角落里,有男娃女娃谈恋爱,不避来人的搂抱亲嘴,亲得吧哧吧哧响,比瘦猪啃苞谷的声音都大。秦玉花看着高楼低舍,高楼是富,低舍是贫,富的是干部,贫的是群众。看着路灯的昏晕,看着游弋的狗,看着身边窜过的猫,她就这么静静地站着,站得很久很久,一直到堡子的灯都熄了,她还站在那里,还在看着眼前的疙垃堡子。
  •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共分为理论篇、实战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评价中心、案例分析概述、公共管理案例、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
  • 深夜物语

    深夜物语

    这是一本写于无数个深夜,也将在未来更多的深夜与你相伴,安心于归宿的书。这是一本睡前读物,你可以从任何一页读起,也可以从任何一页结束。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才能回到最初的自己。200多篇隽永短文、直指内心的句子、意蕴丰富的插图,涉及爱情、友谊、工作、生活等话题。作者用极其细微而又深刻的笔触,写出我们和这个世界复杂而又隐秘的联系,揭穿我们在这个年纪的疑惑、孤独与欲望。
  • 公寓中·梓里集·采蕨(沈从文小说全集 )

    公寓中·梓里集·采蕨(沈从文小说全集 )

    该卷本收录《公寓中》《梓里集》《采蕨》《衣冠中人》四部子集,这些短篇小说是作者未曾集结出版只单篇发表的小说,创作于1925年至1932。由于战争原因,有的未曾发表有的原稿已毁,该集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内容的相关性构成,或借用小说名为集名,或由编者所拟集名,是出版界较少见的珍贵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