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300000002

第2章 3岁宝宝 (1)

3岁宝宝心理特点与认知发展

3岁时,到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和器官协调、肌肉发展和对物品发生兴趣的敏感期,是改进动作、时间、空间概念加强的时期,是感觉精确化的敏感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敏感期。

3岁宝宝更多地表现出:乖巧渴望交友,求知欲强。这时也是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吸收性思维和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他也开始自己思考问题,会不断地提问,尽管他的问题非常幼稚。

这时,顺利度过“难缠的2岁”的孩子的父母会非常惊讶,孩子突然变得乖巧懂事了,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到处乱窜、乱扔东西,而是变得安静、亲近家人,显示出让周围人喜欢的成长模样。但有些孩子还在延续2岁时的反抗,表现出同以上截然不同的样子。

3岁宝宝开始对于同伴玩耍非常向往,此时期孩子若缺少玩伴,可能会在心理中制造“想象中的朋友”,面对着房间墙壁或图书好像与人说话似地游戏着,这并不是不正常现象,而是渴求玩伴的心理表征。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拥有玩伴,因而,这些孩子也往往比在家时感到快乐。此时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与小朋友平等友爱地玩耍以及更多亲子间交流是培养其社会性的良机。父母要设法带孩子到公园或广场等孩子较多聚集的场所,使他们融入群体之中。

3岁宝宝由于语言能力的增强,思维的发育,他们更渴望得到说话的乐趣,此时让孩子学第二语言或进行亲子间的交流则十分必要,与孩子玩接龙、猜谜等游戏对孩子也是很大的鼓励,或让孩子看画册,让他看图讲故事,这时是孩子求知与渴望扩大对外界了解的阶段,父母要尽可能给予关爱与指导。

抢不过就打

【释义】

孩子在与同伴玩耍时,因为争抢玩具或物品,而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这种攻击性行为的目的不在伤人,而在争抢的物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行为为工具性攻击。在1~6岁的孩子身上非常常见,并且多发。

【典型表现】

这种攻击性行为只发生在争抢玩具或食品的过程中,一旦拿到了争抢的目标,孩子就会主动放弃攻击行为。对在争抢的过程中被打哭的一方,“施暴者”往往表现得理直气壮,不会感觉理亏。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某个物品或玩具较少的情况下多发。如果几个孩子一起玩,某个玩具只有一个,孩子们很可能会因为争夺这个玩具而发生抢夺。

在3岁宝宝与和自己年龄相差比较大的孩子一起玩的情况下,这种抢夺也非常常见。比如,3岁宝宝在和1岁宝宝玩的时候,就会抢对方的玩具;而3岁宝宝在与5岁宝宝玩的时候,往往会成为被抢的一方。

【错误成因】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3岁孩子抢不过就打的行为是一种必然。由于两三岁的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识较强,行事多以自我为中心。凡是自己看到的、喜欢的,就都是自己的。

同时,3岁宝宝的交际能力较差,不知如何与小朋友交往。想玩别人的玩具,又表达不清楚,于是别人不给时,就动手去抢。如果对方反抗,他就会动手打人。

【解决方案】

当父母发现孩子因抢玩具而打玩伴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出面,请双方将争夺的对象交给自己。并且告诉他们争抢不对,打人更不对。只有一个玩具,而大家都想玩时,可以轮流玩。谁先玩可以采用石头剪刀布,或者回答简单问题等方式来公平决定。

(2)教会孩子必要的交际用语,如:“我能玩一玩你的小汽车吗?”“可以先让我玩一会儿,你再玩吗?”这样既可以让孩子知道如何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又可以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礼貌用语。

(3)教孩子轮流玩的意识,还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玩具与对方换着玩。

(4)如果“暴力事件”已经发生,家长要安慰被打哭的孩子,当着自己孩子的面,代替自己的孩子向对方赔礼道歉,并且和对方玩新的游戏,且不带自己的孩子一起玩。适度地冷淡做错事的孩子,就可以让孩子明白,打人不对,别人会因此而孤立自己。

(5)妈妈带孩子出去玩时,可带一些玩具或零食。当孩子与小朋友争抢玩具时,可用来转移其注意力,也可让孩子与小朋友交换玩具玩,防止打人的情况发生。

【误区警示】

孩子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对于“施暴”的3岁宝宝,家长切不可过于严厉地批评他。从孩子的心理成熟度来说,此时他还做不到明确地划分物权,也做不到在生气时控制自己的怒火。

☆在3岁宝宝“施暴”后也让他尝尝被打的滋味而打他一顿。这是非常要不得的。任何时候,暴力惩罚孩子都是错误的。国外对待犯错的孩子,一般采用Time Out——让犯错的孩子单独待几分钟,不与他说话与交流,也不理会他的话。这种非暴力的惩罚措施,不但能使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了事必须接受惩罚,也在独处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错误。比暴力的惩罚要好很多。

说不过就打

【释义】

3岁宝宝争强好胜的心理即使从他们的语言上也能窥见一二。3岁孩子在一起时,常常会打嘴架。而在打嘴架时,说话慢、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往往会因为说不过对方而着急、生气,进而攻击对方。这种攻击性行为,也属于工具性攻击的一种,不是以伤害人为最终目的。家长无须过于担心。

【典型表现】

孩子在与同伴玩耍时,由于对某事的看法不同而发生争论,在争吵的过程中,说不过的一方往往会因为情绪激动而采取攻击对方的方式,逼迫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一旦争论停止,“施暴者”就会主动放弃攻击行为。

【多发情形】

性格暴躁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而说不过就打。

语言表达能力差、说话慢的孩子也往往会因为在与同伴的争执中占不了上风,而成为“施暴”的一方。

平时被娇惯的孩子,争强好胜的心更胜,所以更容易承受不起对方与自己的意见不同,进而“施暴”。

平时爱打人的孩子,习惯使用暴力,一旦发现对方不认同自己,就习惯性“施暴”。

孩子与比自己年纪大的孩子一起玩时,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之于对方差了很多,经常在打嘴架时占不了上风,此时就会因为着急而“施暴”。

【错误成因】

从成长心理学的角度看,3岁宝宝一个非常显著的心理特征就是争强好胜。3岁宝宝的自我意识很强,凡事都以我为主,我的想法,我的意见就是最正确的,凡不符合我的想法与意见的,都要对方认可和服从。此时孩子争抢“第一”“最棒”的行为,是符合他的年龄特点的,是正常的。

但是,即使3岁宝宝争强好胜的行为是正常的,家长也要引导孩子看到别人的不同,看到别人的优点;引导孩子认同别人好的方面,借鉴别人好的建议。这是多元思维的萌芽,可以避免“非此即彼”的一元思维的缺陷。

但是生活中很多家长,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加强宝宝的争强好胜心。比如经常夸奖孩子“最棒”,甚至还贬低别的孩子“都不棒”“都不聪明”“都笨”。这种教育方式,会更加增强孩子的好胜心理,从而出现说不过就打的行为。

而家长疏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使得孩子在与同伴正常交往的过程中,经常处于下风,从而导致“暴力事件”发生。

【解决方案】

对待说不过就打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做:

(1)对于正在打嘴架的孩子,家长可以使用转移法,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打嘴架上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比如可以请孩子们帮忙一起收拾他们不玩的玩具,或者和孩子们开始一项新的游戏。转移注意力法对于3岁的宝宝很有效果,家长尽可以在宝宝“不乖”的时候采用。

(2)如果发现孩子正在“施暴”,可采用身体约束法。紧紧抓住孩子打人的手,将他带离游戏现场,并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并且让孩子单独待一会,以利于孩子平复自己的情绪。

(3)对于孩子行为的校正,不是一两天就能见到成效的。家长可以采取“奖励对的行为,冷淡错的行为”这一原则,同时兼顾到3岁宝宝正常的好胜心理,对他的行为进行矫正。比如多准备一些贴画或者印章,孩子有了对的行为时,就奖励给孩子一张贴画。比如在与同伴玩时没有打架,也没有发生争执,就可以获得奖励。这样就可以强化孩子正面的行为,使孩子保持这种正面的行为。

(4)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家长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平时与孩子多交流,让孩子多参与到家人对于问题的讨论中来,还可以创造机会和孩子共同讨论某件事或者某个动画人物,等等。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孩子体会争论、辩论的过程,让孩子明白辩论是不能动武的,即使对方不同意自己的意见,也不能以武力相威胁。

【误区警示】

孩子说不过就打时,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讥讽孩子打嘴架的行为。尽管孩子打嘴架的行为在成人看来很幼稚,但是在一个3岁孩子看来,这却是事关自己自尊心的行为。成长心理学也认为,这种嘴上功夫对于树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很有好处。所以,对于孩子的嘴架,父母适当引导即可,只要保证不出现“暴力事件”,让孩子们斗斗嘴,没有什么坏处。

窝里横

【释义】

窝里横是一种专门以家里人为对象的攻击性行为。“施暴”的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现得非常乖、听话、有服从性,但在家人面前却完全是另一副面孔:有攻击性、拒绝服从、不能接受建议、稍不顺心就对家人拳打脚踢。这种攻击行为的目的在于发泄不良情绪,或要挟家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属于工具性攻击行为。

【典型表现】

很多孩子在家是“大老虎”,在外是“小绵羊”。在家里经常“张牙舞爪”,对家人拳打脚踢。但在幼儿园或者别人家里,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孩子就变成了“小绵羊”,甚至不敢维护自己合理的利益。比如,在幼儿园里,同伴抢他的玩具或物品时,不敢反抗。这种孩子就是典型的窝里横。

【多发情形】

当孩子有急躁、焦虑、愤怒、委屈等情绪时,往往会找自己最信赖、最包容自己的人,发泄出来。这个发泄的过程就是窝里横的过程。

孩子的窝里横行为往往只针对最溺爱自己的人。而有权威感的爸爸,则很少成为孩子“施暴”的对象。

【错误成因】

相对于孩子其他的攻击性行为来说,窝里横的成因更加复杂。

首先是家人的过度保护和溺爱。溺爱孩子,一方面导致孩子在家里自私、霸道;另一方面又导致孩子在外面自我力量不足——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伤害不敢反抗或求助,从而使孩子成为窝里横。

其次,家人没有给孩子树立权威的形象。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只限于吃饱穿暖,而对孩子心理与情感的需求不加理会。长此以往,孩子就难以对家人产生权威的印象。3岁宝宝正处于树立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时期。孩子对家长不权威的印象,直接导致孩子自尊心与自信心缺乏,在外面感到自卑。而这种自卑在孩子与家人相处时,就会发泄出来,从而成为“窝里横宝宝”。

再次,环境的影响。3岁宝宝对于环境的影响更加敏感,尽管这种敏感仍然表现为模仿,但这种模仿对孩子的行为影响很大。如果家长在家总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父母。而在幼儿园或与同伴玩耍时,老师和同伴都很有礼貌,孩子也会因为模仿或者想要获得老师或同伴的表扬而表现得有礼貌(有时甚至是过分的礼貌)。

最后,安全感不足所致。有些孩子因为安全感不足,在家人面前往往表现得“有恃无恐”,而在陌生的环境中,会感到拘谨不安,对于自己的利益不敢去保护。

【解决方案】

孩子窝里横,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树立正面、饱满、权威的家长形象。和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正面的沟通和交流,可以使孩子尊重家长。家人的权威感会有效减少孩子对家人“施暴”。

(2)孩子对家人“施暴”后,家人要夸张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并冷落孩子几分钟。夸张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可以唤起孩子的同理心,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伤害了别人。冷落可以加强孩子的内疚心理,促使孩子反思。

(3)当孩子有不良情绪时,家长可引导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发泄出来,而不是通过打人。

(4)针对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带一件自己熟悉的用品或者玩具去陌生的环境,比如幼儿园,让孩子感到安全。同时教会孩子必要的交往语言,告诉孩子不管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老师说,教会孩子自保。

【误区警示】

孩子窝里横,父母千万不要这样做:

☆当孩子无意识地拍打父母的脸,父母觉得很好玩,不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制止。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在鼓励自己,或认为这种不良行为是正确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打人的习惯。

☆孩子在外感到不安、不敢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父母不要批评指责孩子,那样只会加重孩子的不安。要接纳孩子,鼓励孩子,给孩子适应陌生环境的时间。

咬人

【释义】

同类推荐
  • 妈妈应该怎么管孩子:做完美妈妈的12堂亲子教养课

    妈妈应该怎么管孩子:做完美妈妈的12堂亲子教养课

    给孩子适度的自由.不对孩子过分严苛、约束,更不要阻止孩子漫无边际的想象和自主的行动,让孩子顺应天性成长。学会赏识孩子,别吝啬自己的鼓励,强化孩子的优点.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能力,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信任和爱。不随便以爱的名义约束孩子,否则只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和潜能。要学会尊重孩子,将对孩子的爱转化为推动孩子前进的动力。鼓励孩子做个诚信、善良的人,说到做到,对有困难的人要给予同情和帮助。妈妈要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
  • 孕产妇健康生活指南

    孕产妇健康生活指南

    从优生学和生物学最新观念来讲,“座上喜”不利于优生。因为新婚蜜月期间,夫妻为筹备婚礼疲劳不堪,新婚佳期少不了陪酒吸烟,酒中乙醇、烟中尼古丁等都可间接或直接使发育中的精子和卵子受损害。加之蜜月期间性生活频繁,精子和卵子质量下降。这种受毒害而质量又不高的受精卵发育成胎儿,容易导致流产、死胎、胎儿畸形、智力低下等后果。因此,新婚夫妇不宜在蜜月期间怀孕。
  • 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批判中国人的教子方法

    教子,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教子不当引发的种种问题,也是家长与社会必须面对的危机。从批判中见真知,才能让我们摆脱教子误区,守护孩子顺利成长。
  • 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本书从孩子做人处事的细节入手,选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50件事,论述了做人处事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
  • 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让孩子一生快乐的36件事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也是每一位父母必须做到的,家庭教育必须是快乐的教育,让孩子选择快乐,让快乐伴随孩子成长,生活中能让孩子快乐的事情很多,我们选择了能影响孩子一生、决定孩子一生,能让孩子快乐一生的36件事,既有专家的观点,也有编者的建议。
热门推荐
  • 使辽语录

    使辽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生化之末世

    生化之末世

    一个普通的少女突然穿越到了异世,摸爬滚打,好不容易熬出头,回到了原来世界,却不想,生化危机爆发了……
  • 重生之养狗大户

    重生之养狗大户

    重生咯。方莫有幸赶上了最后一班车。“不过,为什么会这么奇怪呢?”他盯着面前的狗舍,以及自己手里的手机,差点没死了…
  • 明廷

    明廷

    明朝是东林党的,是阉党的,是崇祯的,终究是我的!——公布三个群号:景仁宫:983546750(普)乾清宫:177745561(普)官笙vip群:985519799(须2000粉丝验证)。欢迎大家加入。
  • 巴桐煮字

    巴桐煮字

    本书作者承袭一贯的幽默洒脱的文风,处处蕴含哲理睿智的机锋。不少篇章充满了浓郁的异域色彩,闪烁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诗意与精致的文字,带给读者美妙的悦读感受。作者以“煮字”为标的,凸显他对文字的苛求。他试图颠覆惯性的便词常语,殚精竭虑地将方块字“煮”化、激活。
  • 黄道·黑道

    黄道·黑道

    依照辈分,雨生是我侄子。1964年,我归田园居的时候,他还是个十几岁的毛孩子,初中毕业。冬天,大队办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因为我能编能导能弹能唱,把我也吸收进去监督使用。雨生在台上经常串演丑角,他很机灵滑稽,逗人发笑,女角们尤其喜欢和他配戏。我们的宣传队每到一村都很受欢迎,每晚散戏,东道主都要设席款待。冬闲,日子过得舒畅,那时,电视电影还在闹城里,乡下人吹吹打打扭扭捏捏就很开心,方圆几十里都派人来接“行头”。不过后来我想,与其说是我们的戏演得好,不如说是我们的姑娘长得好,那班看戏的后生都往台上挤,瞅空就占我们姑娘的便宜。当女角进门的时候在她们胸脯上摸一把,撒腿就跑。
  • 祖庭钳锤录

    祖庭钳锤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之旅

    梦之旅

    安东尼·德斯蒂法诺的《梦之旅》,大胆地为但丁的作品赋予了全新的面貌,迷人之余,亦发人深省。对不同教派的基督信仰者,以及其他没有特别坚定的宗教信仰的人来说,阅读《梦之旅》都会是一趟愉悦的旅程。本书洋溢着来世的绚丽色彩,相形之下,连前往彩虹的寻牛之旅也不禁黯然失色。
  • 越策越开心

    越策越开心

    本书致力于创造快乐的良心事业!本书从大量流行元素、坊间话题、生活趣闻、茶余饭后的种种灵感中精挑细选出笑话精品,以灰色为主打色,内容包罗万象而又各具特色,让读者在轻松幽默的扭转中品味人生、领悟真理。懂生活才懂幽默,懂幽默才能更好地品味生活!
  •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当你途径我的盛放: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

    这是一个行者的心灵旅程。也是每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都应该阅读的文字。它是来自人和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歌。书中收录多多诗作60余首,随笔40多篇,另有作者行脚途中若干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