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2700000003

第3章 欢: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2)

江南晴朗的春天,山水明丽,风华清靡,人生也跟着朗丽起来。魏晋时的文人名士,纵酒寄情,谈玄论道,在天地间独立特行,却又口灿莲花妙笔生辉,那份通脱随性真的令人神往。比如王羲之就是一个真名士。王家当时是个名门望族,而且王羲之兄弟几个都出落得潇洒英俊。一个叫郗鉴的太尉到王家招女婿,兄弟们觉得这样一位高官来招女婿,都非常重视,哥哥装模作样衣冠整齐,唯独王羲之坐在东边的床上,袒露着肚子在吃东西。而郗鉴慧眼识珠,就认定王羲之了。这个典故叫“坦腹东床”,从此“东床”成了女婿的代称。

名士们饮酒赋诗,除了写景,就是谈论玄学,其实就是思考人生。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宴会在欢乐之余,极易引起人生苦短的感叹。

拟今日良宴会诗

陆机

闲夜命欢友。置酒迎风馆。

齐僮梁甫吟。秦娥张女弹。

哀音绕栋宇。遗响入云汉。

四座咸同志。羽觞不可算。

高谈一何绮。蔚若朝霞烂。

人生无几何。为乐常苦晏。

譬彼伺晨鸟。扬声当及旦。

曷为恒忧苦。守此贫与贱。

刚刚“高谈一何绮。蔚若朝霞烂”,转眼又感叹“人生无几何。为乐常苦晏。”晏是“迟、晚”的意思。陆机是三国名将陆逊的孙子,在晋朝为官,43岁时受八王之乱所累,被成都王司马颖所害。临刑前回忆起早年在华亭谷的悠闲生活,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也!”悔入仕途。同曹植一样,乐极生悲,人生苦短!

文人的一次不经意地聚会,就会在历史上传为美谈。夏夜街头小巷随处可见的大排档,聚集着三三两两赤膊露肩的俗人。同为宴乐,风流蕴藉相差甚远。但这些俗人,过平凡的生活,享受着凡人的快乐,不为官位名声所累,亦不会杞人忧天感叹人生,其实挺好。

2.友情:一醉一陶然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唐】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1)

所谓知音,就是能听懂你心声的人。所谓知己,就是那个比你更了解自己的人。

人是群居动物,但生下来却是个体单身,那份孤独是与生俱来的。走在热闹的街市,匆匆走过的人踽踽独行。即使是亲人间,可以相互温暖和陪伴,却不一定能走进彼此的内心。不是有个词叫“代沟”吗?说的就是感情很亲近,思想却很遥远的现象。

比黑夜还难以抵达的,是一个流浪的灵魂。没有人理解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一直在路上流浪,在寻找可以听得懂我们心灵歌唱的那个人,那个可以和我们对话,听我们倾诉,给我们灵魂支持的人生旅伴。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李谷一的这首经典歌曲能够广为传唱,就是因为她喊出孤独的人类的亘古心声。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传说为人津津乐道,就是因为表达了人们渴求知音的强烈愿望。

春秋时楚国人俞伯牙善弹七弦琴,希望遇到一个可以和他交流的音乐人。可周围的人忙于农桑,没有人能静下心来倾听,也没有人能听得懂他弹的是什么。伯牙为此很苦恼。这天,他在一片空谷中弹奏,鸟儿在四周盘旋,仿佛不忍他的孤寂,为他和鸣。这时,一位名叫钟子期的樵夫打柴路过,听到这么优美的琴声,不仅停下脚步,放下担子,驻足倾听。俞伯牙弹完一曲,钟子期上前施了一礼,说:“先生的琴弹得太好了,琴声慷慨激昂,表现的是巍巍高山呀!”俞伯牙暗自吃了一惊,又不动声色地转变了曲调,继续弹奏。钟子期马上对俞伯牙说:“这琴声转而清澈婉转,先生志在表现涓涓流水呀!”就这样,俞伯牙心中想什么,钟子期总能从音乐中听得出来。俞伯牙大为感动,相逢恨晚,和钟子期结为知己。钟子期死后,俞伯牙非常悲痛,为了纪念他们的友谊,他摔破琴,拉断弦,放马南山,终生再不弹琴。

这就是关于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是最早的关于友情的故事。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只爱你这一种。这一种,可以是爱情,是亲情,也可以是友情。

友情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亲情和爱情几乎都指向特定的对象,只有友情是宽泛的,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的神交,是两位熟识的人的彼此相知,是一次慷慨的赠予,是一段“老去凭谁说”的倾诉。

友情可以是物质面的。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中贫困出的资金少,挣了钱拿走的红利却比鲍叔牙多。有人指责管仲贪财,劝鲍叔牙提防管仲。鲍叔牙说,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为了帮助他。这就是友情。

友情更多的是精神面的。王安石和司马光是一对政敌,但他们也是一对益友,和吕公着、韩维四人被称为“嘉祐四友”。王安石变法后,两人关系破裂,但还互相保持着对对方人格的敬重。王安石作宰相时,司马光为别人作墓志铭,其中有讽刺变法的话。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好事者到王安石跟前献媚,把这篇墓志铭献给王安石。王安石不但不计较,还把铭文挂在墙上,向他身旁的人夸赞说:司马光的文章,可以和西汉的文章媲美呀。而司马光在记述宋朝历史时,也能对王安石进行客观评价。几年之后,王安石变法失败,不久倏然而逝。司马光深为悲憾,他向朝廷建议,追赠王安石正一品荣衔。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有着磊落的襟怀,他们的矛盾为公,为国,为民,毫不涉及个人的利害冲突。

友情,更多源于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魏末晋初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七位名士,不愿与司马氏合作,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常常聚众在竹林里喝酒,纵歌,被称为“竹林七贤”。

(2)

两个文人之间的友情,又别是一种诗酒风流。

白居易和刘禹锡是不折不扣的文朋诗友。《旧唐书》说,“禹锡晚年与少傅自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排出历史上十对友谊深厚的文人,把白居易和刘禹锡排在第一对。刘禹锡死后,白居易写《哭刘尚书梦得二首》,悼念刘禹锡。“四海齐名白与刘”,自居易对他们的友情毫不隐讳。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人称“诗魔”。

刘禹锡,字梦得,生于河南洛阳,有“诗豪”之称。

白居易和刘禹锡两人似乎有天生的缘分。他们同岁。唐大历七年,即公元772年,白居易降生于新郑不久,刘禹锡在洛阳出生。新郑毗邻现在的郑州,两个家庭相聚不过二百里地,也算是老乡。16岁那年,白居易来到长安,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况见到白居易的姓名,调侃“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帝都的物价贵,没有两把刷子,在帝都很难立得住脚。顾况再看白居易的诗篇,感叹:“道得个语,居即易矣。”能够写出这样的锦绣文章,在帝都一定能混个风生水起。好像现在的北漂们,只要有真才实学,早晚会被主流社会认可。

白居易30岁进士及第,开始在长安做官。刘禹锡19岁到长安,24岁就进士及第,做官比白居易还要早些。

少年得志并不意味着人生的一帆风顺。相反,两人都是一贬再贬,到晚年才重回长安。刘禹锡早年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历史上叫作“永贞革新”。后来革新失败,被贬,那一年他才34岁。10年之后回到长安,没几个月,又因写了“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被认为是不满当权者,再被外放。是年,白居易也出了事,当朝宰相遭暗杀,白居易上疏要求急捕凶手,被指责越职言事,被贬。

就这样,刘禹锡辗转在朗州、苏州、汝州、同州、和州之间,白居易先后到江州、杭州、苏州任职。直到晚年,两人才回到京城任一些闲职。之后,两人或在洛阳,或在长安,交往甚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则佳话。

这样有机缘的两个人,令人惊讶的是,相识却很晚。早年在长安,没有资料记载他们有交往,只显示有诗歌唱和。史料上记载两人可能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公元826年,那一年他们55岁。是年寒冬,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刘禹锡从和州回洛阳,二人在扬州不期而遇。二人早已名满天下,眼下皆为天涯沦落,于是相见恨晚,当时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二人对饮成欢,有一首著名的唱和。白居易兴之所至,写诗赠刘禹锡,诗名就叫《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写诗的“国手”,说: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白居易同情刘禹锡的遭遇,怨愤之情溢于言表。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都是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在诗里在对自己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哀怨的同时,也表示了自己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很有名气,被白居易称为“神妙”之句。

(3)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这首诗是二人都回到洛阳后写的。当时刘禹锡任太子宾客分司,白居易是太子少傅,官职差不多,公事不多,过往甚密。

他们的交往始终离不开“诗酒”二字。“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老白很有意思,俩人爱喝酒,不直接说喝的事,偏从买酒写起。反正两个人拿着俸禄,买酒的钱还是有的,所以“共把十千沽一斗”,一掷千金、争相付款的豪情就展现出来了。“七十欠三年”是67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龄,一切都看开了,放下了。唯有把酒言欢,畅叙友情,方能告慰余生。

文人喝酒是要喝出雅兴的。“闲征雅令穷经史”,闲饮中,征引经史文句以行酒令,激发写作灵感,其快也哉。对于文豪来说,佐酒的不仅是花生米、猪头肉,还可以是古今名典,是飞扬才思。“醉听清吟胜管弦”,醉后倾听彼此的吟诵。吟诵的是谁的诗文?也许是自己的,自我陶醉;也许是对方的,互相仰慕;也许是先贤的,好文助兴。这一“闲”一“醉”,清逸之风在闲雅之气中淡淡渗出,在雅令里,在清吟中,获得心灵上的相契和感情上的共鸣。这样的朋友,不仅仅是“诗朋酒友”,更是精神上的依偎和慰藉。知己和美酒,共同排遣寂寞失落的日子,愉悦闲愁苦闷的岁月。

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精神世界的自得其乐。很多时候,我们在推杯换盏中虚于应酬,强颜欢笑,却没有真正的朋友可以袒露心灵。有的时候,我们和趣朋挚友一起,却没有“闲征雅令穷经史”的才情去助酒兴,只能在贫瘠的精神世界里挣扎。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友情如绵绵江水,相约总有来期。何况,那是家酝的美酒,喝起来更温暖、更贴心吧?

这首诗之后,刘禹锡和了一首,《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少年曾醉酒旗下,同辈黄衣颔亦黄。蹴踏青云寻入仕,萧条白发且飞觞。令征古事欢生雅,客唤闲人兴任狂。犹胜独居荒草院,蝉声听尽到寒螀。”少年喝酒,老来飞觞,只是时光无情,白发易老,好在还有朋友常聚,可以随心任性。诗酒温情中倒多了一些凄凉。

(3)

白居易痴酒,曾写诗自况:“头白醉昏昏,狂歌秋复春。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但得杯中渌,从生甑上尘。烦君问生计,忧醒不忧贫。”诗人把“醉”当作生存常态,把“醉”当作人生的富足,以此为乐,以此为安,以此为傲。67岁时,他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读《醉吟先生转》,先生讲喝酒的道理让人印象深刻:

“凡人之性鲜得中,必有所偏好,吾非中者也。设不幸吾好利而货殖焉,以至于多藏润屋,贾祸危身,奈吾何?设不幸吾好博弈,一掷数万,倾财破产,以至于妻子冻馁,奈吾何?设不幸吾好药,损衣削食,炼铅烧汞,以至于无所成、有所误,奈吾何?今吾幸不好彼而目适于杯觞、讽咏之间,放则放矣,庸何伤乎?不犹愈于好彼三者乎?此刘伯伦所以闻妇言而不听,王无功所以游醉乡而不还也。”

翻译过来就是:人都有喜好,我也是这样。假如不幸我喜好的是追逐利益贪恋财利,以至于家中多藏私财,招致祸患危及自身,那我该如何是好?!假如不幸我喜好的是赌博,一掷千金,倾家荡产,以至于让妻子儿女受冻挨饿,那我该如何是好?!假如不幸我喜好的是道术仙丹,节衣缩食炼制丹药,以至于事无所成却误了年华,那又该如何是好?!如今我幸好没有那些喜好,而纵情于饮酒赋诗之间,的确是放纵了些,但又怎会有伤大雅?不比喜好那三种事情好得多吗?这也是刘伶对妻子之言而不听,王绩游于醉乡而不归的原因啊。

笔者有位朋友,乐酒不疲,每每大醉而归,必遭老婆痛骂。我也曾劝过他老婆,用的就是《醉吟先生传》中的道理,还真是起到一定作用,朋友回家挨骂少多了。

同类推荐
  • 创造与毁灭

    创造与毁灭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是一位著名诗人的人生训诫,早已妇孺皆知。令人痛惜的是,有的人本已功成名就,却因迈出错步而使多年辛苦造就的伟业毁于一旦。本文所描述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曾经是英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刑警队长;另一位是拥有数十亿资产、名扬全国的商界奇才。两个曾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最初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结识,到后来结下恩怨情仇直至最终同归于尽,其间所揭示出来的性格悲剧,令人痛惜又令人深思!可悲的是,在当今中国,令人痛惜的悲剧人物远不止他们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曾红极一时最终却纷纷自毁前程的众多民营企业家。
  • 往事回味(读者精品)

    往事回味(读者精品)

    爱人的目的是爱情,为了目前的小波浪忽然舍得将几年来两人辛辛苦苦织好的爱情之网用剪子铰得粉碎,这未免是不知道怎样去多领略点人生之味的人们的态度了。 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往事回味的故事
  •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世上最美的感悟:父爱母爱全书

    我们将天下最美的有关父爱母爱的感人文字汇集成篇,希冀青少年朋友能在一篇篇文字的述说中感受到爱的流淌,体会到父母养育的艰辛。向爱致敬的同时,更加珍爱自已的生命,善待父母陪伴在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就让我们写下一笔笔感恩的寄语,给父母送去一丝丝问候。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希望这些美文带给你感动的同时,也将教子的智慧一并赠予你:用爱培育孩子!爱是远胜于金钱千百倍的馈赠。
  •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一本好书,一生的财富。从远古的回顾到今天的眺望,经典的国学依旧熠熠闪光。《成语故事》这本书不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殿堂里绚丽夺目的瑰宝,几千年来广为流传。深刻的思想情感与内涵,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增长智慧,净化心灵。在这里,一篇篇精美的文字娓娓道来。回望经典,让昨天、今天与明天衔接成一条光滑的弧线,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
  • 蒋勋说红楼梦(第五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五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热门推荐
  • 良人未晚,不负情深

    良人未晚,不负情深

    "姚念将一颗心掏给乔陌风,可对乔陌风来说,那爱却卑微到尘埃里。“姚念,你仗着肚子里的孩子进了我乔家的门,你是不是过足了富太太的瘾?”对他来说,她永远是那个用尽手段和心机的拜金女,可是他不知道,当年见到他的一瞬间,他就成了她心里永远逃不掉的劫难。当他和另外一个女人在她面前恩爱有加的时候姚念才明白,他的心,是她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安源的秘密

    安源的秘密

    安源不觉得自己,和孤儿院里的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直到他13岁被杜氏夫妇领养,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外面的世界,他认识了此生所爱─叶知秋……
  • 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

    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

    本书中收录的故事曾经感动和激励了亿万读者,被誉为“世界上最震撼心灵的精神读本”。在港台地区一经出版,立即引起轰动,销量一直雄居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超值金版)》(作者水中鱼)共收录近1000则小故事,它们涵盖了幸福人生的诠释,内容包括习惯养成、职业生涯、财富金钱、潜能激励、爱情婚姻、交际处世、心灵境界等等。
  • 庶女翻身,夫君别不乖

    庶女翻身,夫君别不乖

    一朝穿越,却发现自己正在受刑!心冷的父亲,狠毒的姐姐,作为庶女的苏浅浅决定奋起反击!然而……“在下沈青风,特意求娶苏府小姐。”还没来得及反击的苏浅浅被直接打发嫁去了偏远山庄。什么?她的夫君有病?她给熬十全大补汤也治不好?苏浅浅一甩医书,夫君有病,多半是欠揍,打一顿就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道逆天

    武道逆天

    生来无属性体质的他,无意间唤醒沉寂的幻空轮!看他苦练肉体,征战妖兽,打劫佣兵,建立国家,纵横兵者大陆!武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兵者大陆,以武为尊,以兵为主,兵者,杀伐也!全身经脉堵塞,武道修为只能止步武兵的他,能否造就不可思议之神话?
  • 爱意充盈的乡野

    爱意充盈的乡野

    那三张照片,锁在母亲的梳头匣子里。紫红色檀木匣子,纹路清晰,浅浅的花鸟图案,悠悠地伏在上面,不显山不露水,寂静,淡雅。匣子四周镶着镏金的花边,铜鼻铜锁。虽然红檀木露着斑驳,黄铜锁也有了黑斑,但整个造型还算别致。我一直认为,这样的匣子,不该放那三张发黄的照片,要放就放金银细软。可是,母亲,不仅放了,而且把那三张照片,金条一样锁了三十年。那三张照片,像三只小兽,躺在梳头匣子里,任那把铜锁,咔嚓一声,牢笼一样锁住,静静地,单等母亲放它们出来。三张照片里,有一张是母亲最最珍爱的,那是一张黑白照片,四边是匀称的锯齿。
  • 四气摄生图

    四气摄生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百岁以上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百岁以上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Mother
  • 魔王翻身记

    魔王翻身记

    号外号外!九州第一八卦天团音阁特别推出独家报道:靖王世子宋远文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据说从不接近女孩,难道是自带驱逐buff吗?官方CP郁大神探和叶世子各自娶妻,是否一人月下饮酒醉?忽悠呆萌女孩,拥有英俊容颜的某世子究竟是混世魔王还是谎话之神?身世不凡,武功高强,功高震主人人恨,难道想上天?……欲知详情,尽在本特刊